世界中世紀史:第十講 東羅馬帝國_第1頁
世界中世紀史:第十講 東羅馬帝國_第2頁
世界中世紀史:第十講 東羅馬帝國_第3頁
世界中世紀史:第十講 東羅馬帝國_第4頁
世界中世紀史:第十講 東羅馬帝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中世紀史第十講:東羅馬帝國第十講拜占廷(東羅馬帝國)一、查士丁尼時代的拜占廷二、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三、拜占廷的衰亡四、拜占廷文化

一、查士丁尼時代的拜占廷

(一)拜占廷初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特殊性(二)查士丁尼內外統(tǒng)治返回本節(jié)查士丁尼(一)拜占廷初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特殊性

1、拜占廷帝國的奴隸制有其自身特點,奴隸制危機不象西羅馬帝國那樣嚴重。2、拜占廷的城市工商業(yè)經濟比較發(fā)達和穩(wěn)定。帝國保存了奴隸制時代的工商業(yè)城市。3、拜占廷經濟的發(fā)展,使其保持了穩(wěn)定的中央政權。(一)拜占廷初期社會經濟

發(fā)展的特殊性(續(xù))

4、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抵御日耳曼人的進攻中處于有利地位,沒有象西歐一樣被摧毀。5、中世紀拜占廷(東羅馬帝國)歷史發(fā)展特點。

返回到7世紀的拜占廷帝國565年的拜占廷帝國返回1、拜占廷帝國的奴隸制有其自身特點①奴隸制莊園規(guī)模不大,數量不多。②拜占廷可以從東方的奴隸市場購買廉價奴隸。③拜占廷帝國的隸農制比西羅馬帝國更為普遍。④拜占廷長期保留有農村公社的殘余,有相當數量的自由農民。返回2、拜占廷的城市工商業(yè)經濟比較發(fā)達和穩(wěn)定。①帝國保存了奴隸制時代的工商業(yè)城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亞歷山大里亞、尼西亞等。②手工業(yè)作坊多是由國家管理,以供應宮廷和政府需要。③拜占廷的商業(yè)特別是對外貿易相當發(fā)達。④在拜占廷的社會經濟中,存在著多樣經濟形式。

返回5、中世紀拜占廷(東羅馬帝國)歷史發(fā)展特點

①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點,得以暫時保存了奴隸制,延緩了向封建社會的轉變。②拜占廷在經濟發(fā)展、階級關系、政治制度及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和西歐封建社會有所不同。③拜占廷帝國地處三洲要沖,在東歐和西亞的歷史發(fā)展中起過重要作用。返回(二)查士丁尼內外統(tǒng)治1、對內

①編纂法典《民法大全》

②對人民起義實行嚴厲鎮(zhèn)壓,實行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

2、對外

①展開一系列征服戰(zhàn)爭。

②在征服土地上進行恢復奴隸制的統(tǒng)治。

返回對內:①編纂法典《民法大全》A、組成:4個部分:a、《查士丁尼法典》,10卷,529年編成。b、《學說匯篡》(或《法理匯要》)50卷,533年編成。c、《法理概要》(或《法學家指南》)4卷,533年編成。d、《新法典》(或《新律》、《法令新編》),565年編成。

對內:①編纂法典《民法大全》B、內容:《民法大全》規(guī)定了奴隸制帝國的統(tǒng)治秩序,從法律上肯定了皇帝的專制權力,把皇權視為至高無上。a、極力推崇君權,皇帝的旨意具有法律效力。b、把君權神圣化。c、規(guī)定奴隸和隸農的無權地位。d、就拜占廷發(fā)達的工商業(yè)情況作了詳細明確的規(guī)定。對內:①編纂法典《民法大全》C、意義:a、法典在加強中央集權和保護私有財產方面,具有超越時代和地域的意義。b、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tǒng)完備的成文法典。c、12世紀起西歐重新恢復對羅馬法的研究,都以《民法大全》作為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礎。d、對近代歐洲各國資產階級立法(如《拿破侖法典》)產生了重大影響。D、中西法的比較。返回對內:②對人民起義實行嚴厲鎮(zhèn)壓,

實行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

529年,巴勒斯坦人民起來反抗東正教的壓迫,被查士丁尼派兵鎮(zhèn)壓。在當時的起義中,聲勢最大的是532年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爆發(fā)的“尼卡起義”(尼卡希臘語“勝利”之意)。查士丁尼派大將貝利撒留帶兵鎮(zhèn)壓,殺3萬人,起義被鎮(zhèn)壓。

返回對外:①展開一系列征服戰(zhàn)爭。A、533年貝利撒留遠征北非,534滅汪達爾王國。B、536-555,意大利。536年北上進軍意大利,攻占羅馬。540年進攻東哥特王國首都拉文那,555年滅掉東哥特王國,控制了意大利半島。C、意大利戰(zhàn)事期間,查士丁尼利用西哥特王國的混亂,出兵占領西班牙東南部、科西嘉、撒丁尼亞、達爾馬提亞、巴利阿利群島等地。

565年的拜占廷帝國返回對外:②在征服土地上進行恢復奴隸制的統(tǒng)治查士丁尼力圖在被征服的土地上恢復奴隸制度的統(tǒng)治。占領意大利后,查士丁尼馬上恢復舊羅馬帝國的行政機構,讓過去的貴族重新上臺。于554年頒布“國務詔書”,以法令形式宣布恢復奴隸主貴族的特權和財產。查士丁尼的對外征戰(zhàn)雖取得重大成就,但恢復奴隸制卻違背歷史潮流。返回二、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拜占廷封建化的開始(7世紀初)(二)拜占廷封建制度的發(fā)展(7世紀中-9世紀中)(三)拜占廷封建制度的確立(9世紀中-11世紀末)返回本節(jié)(一)拜占廷封建化的開始(7世紀初)

關于拜占廷封建化開始的時間,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7世紀初開始,一種認為8世紀初開始。1、希拉克略王朝建立2、希拉克略改革返回1、希拉克略王朝建立

6世紀末7世紀初,拜占廷面臨奴隸、隸農和農民起義的高潮。在埃及爆發(fā)了伊薩克領導的起義,在多瑙河流域掀起了“斯卡馬爾運動”。602年,駐扎在多瑙河的軍隊也發(fā)動進攻,帝國開始長達8年的內戰(zhàn)。610年,非洲行省省長希拉克略并擁立為皇帝,建立了希拉克略王朝(610-711)。這樣,拜占廷的國家機器保留下來,但性質已發(fā)生變化,奴隸制迅速瓦解,封建關系成長起來,日益過渡到封建社會。

返回2、希拉克略改革①把北非和意大利進行的軍區(qū)制移植到東方各省,全部軍隊分駐三個大區(qū),各設督軍一名。②建立軍役和封建義務合一的軍事屯田制。③為保證戰(zhàn)爭需要,希拉克略采取大批動用教產的措施,利用教會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號召全國軍民,同仇敵愾,進行“圣戰(zhàn)”,以打敗異教和敢于入侵之敵。

返回(二)拜占廷封建制度的發(fā)展

(7世紀中-9世紀中)

拜占廷帝國的封建化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而實現的。8世紀是拜占廷封建化大發(fā)展的時期。1、8世紀初的《農業(yè)法》2、8世紀初軍區(qū)制度改革3、圣像破壞運動(8世紀20年代-9世紀40年代)

返回2、8世紀初軍區(qū)制度改革

8世紀初,拜占廷推行軍事制度改革。為對付外族入侵和鎮(zhèn)壓人民起義,伊蘇里亞王朝(717-802)的建立者立奧三世(717-741),依靠軍事貴族來鞏固統(tǒng)治,把全國各行省劃分為11個軍區(qū),亞洲7個,歐洲4個,由總督掌管軍區(qū)的行政和軍事大權。軍區(qū)制下,政府將大量土地分封給軍隊上層將領和各級軍官,由此形成一個人數眾多的軍事封建貴族階層。他們占有大片土地,讓破產農民和隸農耕種。這樣,構成了拜占廷早期的封建關系。推動了拜占廷封建化的進程。

返回3、圣像破壞運動-1

在拜占廷封建化的過程中,東正教會也積極參與奪取農民的土地。當時,東正教按拜占廷帝國的行政區(qū)劃,分為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里亞、安條克和耶路撒冷四大主教區(qū)。到7世紀末8世紀初,東正教會所占土地已占帝國1/3以上,成為最大的封建主。東正教的這種地位,就使得當時人民把反封建斗爭的矛頭指向東正教會,最具代表意義的是7世紀末在阿爾明尼亞興起的異端保羅派。

3、圣像破壞運動-2立奧三世和君士坦丁五世(741-775),在軍事貴族支持下,在改革教會的旗幟下,以限制教會勢力,沒收它的土地為目的,開始了一場“圣像破壞運動”。圣像崇拜是教會擴大思想影響的重要手段,通過圣像崇拜,教會可獲得巨額收入。

3、圣像破壞運動-3

726年,立奧三世頒布詔令:禁止崇拜偶像,強迫僧侶還俗,大量削減寺院和修道士的數目,封閉寺院,沒收被封閉寺院的土地和財產,分給軍事貴族和服兵役的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號召信徒起來反抗,發(fā)起暴動,遭到帝國堅決鎮(zhèn)壓。730年,君士坦丁堡在主教被廢黜。3、圣像破壞運動-4

君士坦丁五世時,圣像破壞運動達到高峰。他進一步大規(guī)模沒收教會寺院的土地和財產,并用重刑強迫修道士還俗,負擔國家的賦稅和勞役。到阿摩里亞王朝(820-867)皇帝邁克爾三世(842-867)時,843年,攝政的母后狄奧多拉重新宣布恢復圣像崇拜,歷時117年的圣像破壞運動至此終止。

3、圣像破壞運動-5圣像破壞運動使拜占廷封建關系進一步發(fā)展。圣像破壞運動是在宗教旗幟掩蓋下的社會斗爭。通過這一運動,東正教會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軍事貴族的勢力大大增強,加速了封建大地產的形成和農民農奴化的步伐。返回(三)拜占廷封建制度的確立

(9世紀中-11世紀末)

1、帝國的強盛和國內矛盾的加深2、普洛尼亞制度的實施和封建制度的確立3、拜占廷封建化的特點

返回2、普洛尼亞制度的實施

和封建制度的確立

1081年,小亞細亞最大的封建主建立起科穆寧王朝(1081-1185)。該王朝代表大封建主的利益,推行“普洛尼亞”(監(jiān)領地)制度,又稱“恩準制”,與法蘭克王國的采邑制相似。由政府把國家土地和農村公社的土地分給公職貴族終身監(jiān)領,監(jiān)領地上的農民受監(jiān)領人管轄,并向監(jiān)領人繳納代役租和服勞役。監(jiān)領人把所收租稅的一部分上繳國庫。2、普洛尼亞制度的實施

和封建制度的確立

“普洛尼亞”制度的實行,不僅鞏固了大封建主對土地的占有,并且加速了自由農民喪失土地和人身自由的過程。到11世紀中葉,拜占廷的自由農民已基本上淪為農奴,拜占廷的封建關系最后確立。

9-11世紀的拜占廷帝國返回3、拜占廷封建化的特點

拜占廷在6世紀奴隸制遭到破壞,逐漸向封建制過渡。7世紀實行的軍區(qū)制和屯田兵制,在8世紀得到推廣,加速了封建化的發(fā)展。11世紀,科穆寧王朝實行監(jiān)領地制度,拜占廷封建制得以確立。拜占廷封建化的特點:①在保存了工商業(yè)城市和古代文化,保留了古代國家形式下實現社會變革,即在保留了帝國外殼形式下逐步進行的。②通過改朝換代、自上而下逐步改革而實現。③保留了較多的奴隸制殘余。返回三、拜占廷的衰亡(282-289頁)

(一)外族入侵和人民起義外族入侵:塞爾柱突厥人;西歐十字軍東征。人民起義: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是1342-1349年帖撒羅尼加人民舉行的“吉洛特”起義(二)帝國滅亡1453年,拜占廷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

返回本節(jié)四、拜占廷文化

(167-179頁)(一)形成及其特點1、拜占廷文化發(fā)展繁榮的條件2、拜占廷文化的特點3、拜占廷文化的歷史地位(二)主要成就(168-179頁,略)返回本節(jié)1、拜占廷文化發(fā)展繁榮的條件①拜占廷由古代羅馬帝國延續(xù)而來,直接繼承和保持了古典文化傳統(tǒng)。②它位于東方,便于接觸和吸收近東文明古國的先進文化。③拜占廷帝國境內眾多民族,都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傳統(tǒng)文化,為拜占廷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源流。1、拜占廷文化發(fā)展繁榮的條件(續(xù))④拜占廷東正教的發(fā)展始終沒有超越世俗政權,因而沒有出現象西方那樣由基督教壟斷文化的情況?;浇淘诎菡纪⑽幕陌l(fā)展中主要是起著參與作用,對異教文化的摧殘和限制的作用不大。⑤拜占廷帝國在中世紀早期擁有許多發(fā)達的工商業(yè)城市。這些城市都是經濟文化發(fā)展的中心。拜占廷文化有三個主要源泉,即古典文化、近東文明古國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精通這三種文化傳統(tǒng)的學者主要集中在東方。

返回2、拜占廷文化的特點拜占廷文化是希臘文化傳統(tǒng)、基督教思想和東方風格逐漸融合基礎上形成的獨具一格的文化,是多種文化融合和沖突的結果。

返回3、拜占廷文化的歷史地位①在西歐由于蠻族入侵,古代文化遭到毀滅,拜占廷不僅保存了希臘羅馬時代的古代文化傳統(tǒng),并在此基礎上加以發(fā)展,它吸收了埃及、西亞等地的東方文明,使拜占廷的文化豐富多彩,具有綜合的特色。②拜占廷的文化成就遠遠超出西歐,對后來的文藝復興產生了很大影響,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③拜占廷文化對基輔羅斯、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等斯拉夫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返回附:東歐及東南歐封建社會發(fā)展的一般主要特點

1、斯拉夫人各部落,在公元初的幾個世紀分為東、西、南三支。6-9世紀,其原始社會解體。由于生產力發(fā)展的某些特點和外部影響,在奴隸制尚未占統(tǒng)治地位的情況下,或者說沒有經過奴隸制階段而直接過渡進入封建社會,先后建立了一些封建國家。其中,屬于東斯拉夫人的是基輔羅斯,后來發(fā)展成俄羅斯國家;西斯拉夫人建立了捷克王國和波蘭王國;進入巴爾干半島的南斯拉夫人建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