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參考答案【培優(yōu)】_第1頁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參考答案【培優(yōu)】_第2頁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參考答案【培優(yōu)】_第3頁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參考答案【培優(yōu)】_第4頁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參考答案【培優(yōu)】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0題,共20分)1.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辦法是增加()

A.橫桿

B.豎桿

C.斜桿2.為了增加橫梁的抗彎曲能力,常把橫梁()。

A.橫著放

B.立著放

C.斜著放3.火車的鋼軌制成“工”字形主要是為了()。

A.美觀

B.增強抗彎曲能力C.防止熱脹冷縮

D.節(jié)省材料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宇宙在膨脹

B.恒星在運動

C.恒星不會消亡5.北京時間2021年5月15日,我國自主打造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祝融”號成功著陸于(),由此代表著這個神奇的星球第一次留下了中國的印跡。

A.月球

B.金星

C.火星6.夏季是觀察星座的好季節(jié),天空中有許多亮星,其中被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的分別是哪三顆星()

A.金星:水星;火星B.天津四;織女星:牛郎星C.心宿二;北極星;金星7.世界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學家是()。

A.伽利略

B.牛頓

C.愛迪生8.“中國天眼”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

A.光學折射望遠鏡

B.光學反射望遠鏡

C.射電望遠鏡9.為了防止自行車圈生銹,可采用()方法防銹。A.涂漆

B.電鍍

C.用水汽10.物質在變化過程中總是伴隨著一些現象,下列變化中沒有出現顏色變化這一現象的是()。

A.鐵釘生銹

B.在淀粉上滴碘酒C.火柴燃燒

D.食鹽溶解在水中二.填空題(共10題,共42分)1.紅磚主要由(

)燒結制作而成。2.在研究紙梁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時,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是(

).在研究紙粱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時,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是(

)。A.紙的材質B.紙的厚度C.紙的寬度D.紙的長短E.單個墊圈的重量3.高壓線鐵塔的特點是上小下大、(

)和受到空氣阻力(

)等。4.增加橫梁的(

)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橫梁的(

)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5.有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

)。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稱為(

)。6.目前,我們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有(

)、(

)、(

)、(

)等。7.每天我們都會蹦蹦跳跳起活動。支持這些活動的能量主要來自(

)。8.(

)、(

)、(

)是當前突出的環(huán)境問題,人類正著力于采取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

)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9.青春期是我們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的(

)、(

)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10.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者的區(qū)別在于是否(

)。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1.四邊形框架比三角形框架穩(wěn)定性好。()2.同樣的一張A4紙,都搭成28cm長的梁時,抗彎曲能力幾乎相同。()3.蔥管狀的葉子,使它既結實又輕巧。()4.有的雙胞胎很難區(qū)分,是因為他們的相貌是一模一樣的。()5.為了維持生物多樣性,我們可以把外國的植物帶到中國繁殖。()6.一塊鐵完全生銹后,體積要縮小8倍。(

)7.樹葉變黃,這是形態(tài)的變化。(

)8.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一定伴隨著發(fā)光、發(fā)熱現象。(

)9.鐵銹雖然不能導電,但可以被磁鐵吸引。(

)10.只要變化中產生了變化之前沒有的物質,這種變化就一定是化學變化,不管它是否有物理變化。(

)四.綜合題(共5題,共46分)1.完成加熱白糖實驗的相關內容。①所需實驗材料:長柄金屬湯匙、白糖、蠟燭、火柴、盤子。②實驗過程:用長柄金屬湯匙取一小勺(

),小心地移到(

)火焰上方,慢慢加熱。當加熱結束后,把湯匙放到桌子中間的盤子里冷卻。(千萬不要用手去拿)③由實驗可知,白糖在加熱前是(

)體,呈(

)色;加熱后,先變成(

)體,顏色(

),同時產生(

)味;冷卻后,白糖變成(

)色。2.探究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變化。

(1)我們看到了什么現象?(2)把玻璃片蓋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覺?

(3)用燃燒的細木條伸入杯中,觀察到什么現象?根據這個信息,你可以做出怎樣的推斷?

3.閱讀實驗內容,回答問題。實驗問題:研究方法:往兩個裝有同樣多水的大燒杯里分別放入一小勺洗衣粉和一小勺肥皂粉,分別放入并攪拌3分鐘。

每組選擇一種污物,并把2塊帶有同樣污物的布條分別浸泡在2種溶液中。

觀察布條上的污物的變化,填寫實驗記錄。(1)在“(

)”上寫出實驗研究的問題。(2)以上實驗不需要改變條件是什么?(3)小明認為:“布條干凈了是因為洗滌用品使污物發(fā)生了變化?!蹦阃庑∶鞯挠^點嗎?說明理由。4.研究蠟燭受熱變化的實驗實驗材料:蠟燭、蠟塊、酒精燈、三腳架、蒸發(fā)皿、火柴、澄清石灰水、白瓷片實驗過程:實驗結論(1)實驗一,蠟燭受熱的變化中(

)(有/無)新物質產生,叫做(

)。(2)實驗二,蠟燭然后的變化中(

)(有/無)新物質產生,叫做(

)。5.如圖所示,杯子中是硫酸銅溶液,鑷子夾住的是鐵釘,請回答這個實驗的有關問題。(1)課堂上完成這個實驗時,我認為下列操作方法中相對科學合理的是(

A.將鐵釘直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B.用鑷子夾住鐵釘,將鐵釘全部浸入硫酸銅溶液中C.用鑷子夾住鐵釘,將鐵釘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2)將鐵釘浸人硫酸銅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取出鐵釘,這時溶液顏色會(

)。(3)取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鐵釘,會發(fā)現浸入硫酸銅溶液中的鐵釘表面會變成紅色,這種紅色物質就是(

)。(4)第二天,在有鐵釘與硫酸銅溶液的杯底中我們還會看到(

)。(5)鐵釘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屬于(

)變化。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2.B3.B4.C5.C6.B7.A8.C9.B10.D二.填空題1.黏土2.ABDE;ACDE3.框架結構;小4.寬度;厚度5.物理變化;化學變化6.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處理;物種滅絕7.食物8.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減少垃圾的數量9.身體形態(tài);心理方面10.產生新物質三.判斷題1.×2.√3.√4.×5.×6.×

7.×8.×9.×10.×四.綜合題1.白糖;蠟燭;固;白;液;逐漸加深(逐漸變深);焦;黑2.(1)產生氣泡

(2)發(fā)熱

(3)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