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東省高三語文高考一模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2/39/wKhkGWZxwYGABstYAARY3kaEjFY961.jpg)
![2024年廣東省高三語文高考一模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2/39/wKhkGWZxwYGABstYAARY3kaEjFY9612.jpg)
![2024年廣東省高三語文高考一模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2/39/wKhkGWZxwYGABstYAARY3kaEjFY9613.jpg)
![2024年廣東省高三語文高考一模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2/39/wKhkGWZxwYGABstYAARY3kaEjFY9614.jpg)
![2024年廣東省高三語文高考一模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2/39/wKhkGWZxwYGABstYAARY3kaEjFY96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廣東省高三一??荚囌Z文卷
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024.03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無論是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還是韓愈的“不平則鳴”都未能得到宋人的呼應,因為這兩個命
題都含有發(fā)牢騷之意,與宋人的中和詩論相左。但導源于這兩個命題的“詩窮而后工”之說,
卻得到宋人的廣泛認同。這一命題見于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中的一段話:“然則非詩之能窮
人,殆窮者而后工也?!彼粌H揭示出古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即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總是出現(xiàn)于詩
人屢經(jīng)生活的磨難之后,而且總結出個人的閱歷遭遇(“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與詩歌的
情感內涵(“憂思感憤之郁積”)之間的因果關系。歐陽修所說的“窮”是指一種政治處境,
而非“窮餓其身”的經(jīng)濟狀況,因此,“憂思感憤之郁積”往往表現(xiàn)為深沉的憂患意識,而非
窮酸的牢騷不平。更多的宋詩人從社會閱歷的角度來理解“詩窮而后工”。他們普遍認為,命
運的不幸使得詩人有可能更廣泛地接觸社會生活,擴大觀察的視野,并更深刻地體驗到現(xiàn)實人
生的底蘊。一方面,“窮于世者”往往將壓抑的情緒全部寄寓于詩歌之上,以詩歌作為痛苦人
生的鎮(zhèn)痛劑,因而能在詩藝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窮于世者”相對退到社會的下層,對人
生世相有更深刻的體察,對天地事物有更透徹的認識,從而寫出符合人情物理,引起讀者共鳴
的優(yōu)秀作品。真正偉大的作品,很難產生于高坐廟堂或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命運之“窮”正是在
這個意義上向詩人伸出了幸運之手,使之流芳百世。
宋代還有人從天命角度解釋“窮而后工”現(xiàn)象,把“窮”看成是上天對優(yōu)秀詩人的獎賞或懲罰。
前者是對歐陽修觀點的引中,視不幸的遭遇為上天的恩賜,如蘇軾在評論杜甫時所說的“詩人
例窮苦,天意道奔逃”“巨筆屠龍手,微官似馬曹”等語便是此意,以為上天有意安排詩人經(jīng)
歷人間難免之不幸,使他發(fā)之于詩,傳之萬年。這種說法或許帶有宋人調侃的意味,即將人生
的缺憾化解為藝術的慰籍。后者是對歐陽修原意的誤讀,“窮而后工”被倒置為“工而后窮”,
比如南宋詩人趙蕃的理解和發(fā)揮:"少陵流落白也竄,郊島摧埋終不起。是知造物惡銷(刻畫,
描寫),故遣饑寒被其體?!边@種觀點與其說是歐氏觀點的延伸,不如說是宋祁之論的嗣響。
歐陽修強調“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筆者懷疑這就是針對同時代的宋祁而發(fā)
的。宋祁認為,詩蘊藏于天地之間,有才之人可以獲得,“然上天吝之,其(指有才之人)取
之無限,則輒窮跋其命,而佛虔所為”,此即“詩能窮人”。這種說法倘若不是激憤或戲謔的
反語的話,那么未免帶有太多的神秘和宿命的色彩,而且犯了倒因為果的常識錯誤。
對生活與創(chuàng)作關系的深刻揭示,正是“窮而后工”之說最有價值之處。
(摘編自周裕錯《宋代詩學通論》)
材料二:
“窮而后工”是宋代歐陽修提出來的?!案F而后工”的“窮”,不是指“貧窮”,它與“達”
相對,是指詩人坎坷的生活遭際,以及與此遭際相聯(lián)系的人生的痛苦、焦慮等情感體驗。所以
歐陽修所說的“窮”,用現(xiàn)代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是人的缺失和缺失性體驗。人的體驗有兩
種,一種是豐富性體驗,即由于事業(yè)的成功、生活的美滿等所引起的愉快、滿足的情感體驗;
一種是缺失性體驗,即由于事業(yè)的失敗、生活的不幸等所引起的病苦、焦慮的情感體驗。詩人
之“窮”,詩人的這種缺失性體驗,乃是詩人的一種獨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并映現(xiàn)出真正的
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眾所周知,人的需要是永遠不會得到完全滿足的。人的需要無窮無盡,
所以人永遠處于缺失之中,痛苦與焦慮一類缺失性體驗也就永遠伴隨著人生。我們不必把人的
1
缺失、痛苦、焦慮和憂傷完全看成是消極的。誠然,缺失、痛苦、焦慮等也許是人生的苦難,
它折磨人、摧殘人。但一定程度的缺失,痛苦、焦慮,對人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就像沒有大
氣的壓力,我們的身體就要爆炸,人若是一切都美滿、得意,沒有絲毫的艱難、不幸,生命就
可能因無限膨脹而走向滅亡。感情深篤、精神敏感的詩人,最深刻細微地體驗到這一切,甚至
把這種缺失視為獨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李白、杜甫這些大詩人為什么東奔西跑,浪跡天涯而
不知疲倦?為什么承受了那么多的憂傷、痛苦、焦慮、不安而不改初衷?乃是出于真正詩人對
“窮”這種生存和生活方式深刻的選擇。那么,為什么詩人要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這種憂患伴
隨終生的“窮”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呢?“窮”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動力。“窮”作為詩人遭受的內
部和外部的挫折,使他的缺性體驗達到某種極限,這樣就必然導致他的心理能量蓄積到飽和的
狀態(tài),而產生心理失。如何釋放飽和的心理能量,以恢復心理平衡呢?這有多種多樣的途徑,
而詩數(shù)創(chuàng)作作為一種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就是釋放、宣泄人的被壓抑的心理能量,降低緊張水平,
恢復人的心理平衡的一條途徑。所以詩人之“窮”,不是詩人之不幸,從創(chuàng)作角度看,恰恰是
他的大幸,因為他由此獲得了一種不能不寫的創(chuàng)作驅動力。這種情形就像時鐘上緊了發(fā)條,它
不能不開始走了。歐陽修所說的“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
而寫人情之難言”,正是上述心理規(guī)律的古典表達。詩人之“窮”,在一定意義上,正是詩人
之“富”。正是在“窮”中,詩人蓄積了最為深刻,飽滿、獨特的情感,正是這種帶著眼淚的
情感,以一種強大的力量把詩人推上了創(chuàng)作之路。
(摘編自童慶炳《苦心危慮而極于精思一一“窮者而后工”說的心理學內涵》)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歐陽修提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窮而后工”的命題,揭示了古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構成了宋代中和
詩論的組成部分,得到宋人廣泛認同。
B.宋代有很多詩人從社會閱歷的角度理解“詩窮面后工”的命題,涉及詩人對詩歌藝術的精心
錘煉和對人生社會的深刻認識。
C.對一個人而言,適當?shù)娜笔泽w驗不可缺少,它有利于生命的健康發(fā)展,讓人感情深厚、精
神敏銳,避免生命因膨脹而滅亡。
D.對于“窮”的內涵,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闡釋并不相同,前者闡釋為詩人不幸的處境遭遇,后
者閘釋為詩人的缺失性體驗。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材料一第二段對“詩窮而后工”的闡述可知,若一位詩人在遷謫中以詩抒發(fā)憂國之情,這
種情感會被歐陽修贊賞。
B.以下內容不適合作為材料一第三段的論據(jù):李白年輕時漫游各地,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助他
妙筆生花,留下大量佳作。
C.材料二中歐陽修的“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等話語揭示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心理規(guī)律,其中的“郁
積”即為心理能量的蓄積。
D.對于“窮而后工”之說,材料二重在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剖析,這比材料一從詩人處境的角
度所作的論述更為深刻。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首先提出“詩窮而后工”的命題,然后從不同方面閘述這一命題,最后總結了它的價
值所在。
B.材料一認為宋代有人將“窮”視為上天對優(yōu)秀詩人的獎賞,所引用的蘇軾的詩句便可以證明
這一點。
C.材料二第一段通過分析兩種體驗對人生的影響,論證了該段的中心論點:適當?shù)娜笔泽w驗
對人而言不可缺少。
2
D.材料二以上緊了發(fā)條的時鐘為喻,形象地閘明了缺失性體驗所導致的心理失衡推動詩人進行
創(chuàng)作的情形。
4.材料一作者懷疑,歐陽修“詩窮而后工”的看法是針對宋祁而發(fā)的。作者這樣懷疑的理由可
能是什么?請結合材料一簡要說明。(4分)
5.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6分)
江淹,南朝梁文學家。少孤而家貧,愛好文學。劉宋時入仕,輾轉于諸王幕府,都郁不得志。
齊時受到賞識,逐漸顯達。至梁,官運亨通,官職顯赫,深居廟堂,安享尊榮。江淹早年以辭
賦著名于世,晚年仕梁后才思減退,再未有佳篇傳世。為什么江淹晚年再未有佳篇傳世?請結
合材料一、材料二簡要探究。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講故事的人t注1(節(jié)選)
莫言
尊敬的瑞典學院各位院士,女士們、先生們:
①通過電視或者網(wǎng)絡,我想在座的各位,對遙遠的高密東北鄉(xiāng),已經(jīng)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
們也許看到了我的九十歲的老父親,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但有一個我此刻最想
念的人,我的母親,你們永遠無法看到了。我獲獎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榮,但我的母親卻
無法分享了。
②我母親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莊東邊的桃園里。去年,一條鐵路
要從那兒穿過,我們不得不將她的墳墓遷移到距離村子更遠的地方。掘開墳墓后,我們看到,
棺木已經(jīng)腐朽,母親的骨殖,已經(jīng)與泥土混為一體。我們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
的墓穴里。也就是從那一時刻起,我感到,我的母親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訴說,
就是對母親的訴說。
③我母親不識字,但對識字的人十分敬重。我們家生活困難,經(jīng)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但只要
我對她提出買書、買文具的要求,她總是會滿足我。她是個勤勞的人,討厭懶惰的孩子,但只
要是我因為看書耽誤了干活,她從來沒批評過我。有一段時間,集市上來了一個說書人。我偷
偷地跑去聽書,忘記了母親分配給我的活兒。為此,母親批評了我,晚上當她就著一盞小油燈
為家人趕制棉衣時,我忍不住把白天從說書人那里聽來的故事復述給她聽,起初她有些不耐煩,
因為在她心目中說書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務正業(yè)的人,從他們的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話來。但我
復述的故事漸漸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給我派活,默許我去集上聽書。為了報答
母親的恩情,也為了向她炫耀我的記憶力,我會把白天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
④很快的,我就不滿足復述說書人講的故事了,我在復述的過程中不斷地添油加醋,我會投我
母親所好,編造一些情節(jié),有時候甚至會改變故事的結局。我母親在聽完我的故事后,有時會
憂心忡忡地,像是對我說,又像是自言自語:"兒啊,你長大后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難
道要靠要貧嘴吃飯嗎?”
⑤我小學未畢業(yè)即輟學,因為年幼體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灘上去放放牛羊。到了荒灘
上,我把牛羊放開,讓它們自己吃草。藍天如海,草地一望無際,周圍看不到一個人影,沒有
人的聲音,只有鳥兒在天上鳴叫。我感到很孤獨,很寂寞,心里邊空空蕩蕩。有時候,我躺在
草地上,望著天上懶洋洋地飄動著的白云,腦海里邊浮現(xiàn)出許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有時候我會
蹲在牛的身旁,看著溫藍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時候我會模仿著鳥兒的叫聲,試圖與
天上的鳥兒對話。有時候我會對著一棵樹訴說心聲。但鳥兒不理我,樹也不理我。許多年后,
當我成為一個小說家,當年的許多幻想,都被我寫進了小說。就像中國的先賢老子所說的那樣:
3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我童年輟學,飽受饑餓、孤獨、無書可讀之苦,但我因此
也像我們的前輩作家沈從文那樣,及早地開始閱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
⑥輟學之后,我混跡于成人之中,開始了“用耳朵閱讀”的漫長生涯。兩百多年前,我的故鄉(xiāng)
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天才一一蒲松齡,我們村里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我在集體
勞動的田間地頭,在生產隊的牛棚馬廄,在我爺爺奶奶的熱炕頭上,甚至在搖搖晃晃行進著的
牛車上,聆聽了許許多多神鬼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這些故事都與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家
庭歷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我產生了強烈的現(xiàn)實感。
⑦1976年2月,我應征入伍。在軍營的枯燥生活中,我迎來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學熱潮,
我從一個用耳朵聆聽故事,用嘴巴講述故事的孩子,開始嘗試用筆來講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
不平坦,我那時并沒有意識到我二十多年的農村生活是文學的富礦,那時我以為文學就是寫好
人好事,就是寫英雄模范,所以,盡管也發(fā)表了幾篇作品,但大部分文學價值不高。
⑧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在我的恩師、著名作家徐懷中的啟發(fā)指導下,我
寫出了《秋水》《紅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說。在《秋水》這篇小說里,第一次出現(xiàn)了“高密
東北鄉(xiāng)”這個字眼,從此,就如同一個四處游蕩的農民有了一片土地,我這樣一個文學的流浪
漢,終于有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場所。我必須承認,在創(chuàng)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xiāng)”的
過程中,美國的威廉???思{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fā)。我對他們的閱讀
并不認真,但他們開天辟地的豪邁精神激勵了我,使我明白了一個作家必須要有一塊屬于自己
的領地。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謙卑退讓,但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必須頤指氣使,獨斷專行。
⑨我追隨在這兩位大師身后兩年,即意識到必須盡快地逃離他們。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他們
是兩座灼熱的火爐,而我是冰塊,如果離他們太近,就會被他們蒸發(fā)掉。根據(jù)我的體會,一個
作家之所以會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響,其根本是因為影響者和被影響者靈魂深處的相似之處。
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盡管我沒有很好地去讀他們的書,但只讀過了幾頁,我就
明白了他們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們是怎樣干的,隨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該干什么和我該怎樣干。
我該干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
⑩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引發(fā)了一些爭議。起初,我還以為大家爭議的對象是我,漸漸的,
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著眾人的表演。
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
笑著從花朵和石塊中鉆出來,擦干凈身上的污水,坦然地站在一邊,對著眾人說:對一個作家
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寫作。我該說的話都寫進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說出的話隨風而散,用
筆寫出的話永不磨滅。
(有刪改)
【注】此文摘編自莫言2012年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演講。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發(fā)表獲獎演講時,“我”最懷念的人是母親,因為“我”的小說都是為她而寫的,她卻無法
分享“我”獲獎的榮光。
B.母親認為說書人油嘴滑舌、不務正業(yè),認為我講故事也是“要貧嘴”,說明她沒有認識到講
故事的價值,為我的未來擔憂。
C.聽到的許多鬼神故事、逸聞傳奇讓“我”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其原因與小說《促織》雖情節(jié)荒
誕卻充滿現(xiàn)實感的原因不盡相同。
D.作者用“炫耀”“文學價值不高”“閱讀并不認真”等詞語描述自己及自己的早期作品,可
以看出他的真誠、坦蕩。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⑤段中四個“有時候”領起的一組句子,將“我”在荒草灘上放牧牛羊的孤寂感外化為具
體場景,讓孤寂變得鮮活可感。
4
B.第⑧段“如同一個四處游蕩的農民有了一片土地”,作者以“農民”自比,以“土地”喻小
說《秋水》,精妙貼切,充滿鄉(xiāng)土氣息。
C.第⑧段“頤指氣使”和“獨斷專行”兩個成語一般作貶義使用,用在這里形象生動地說明作
家創(chuàng)作時應當充滿自信,自由書寫。
D.第⑩段中,作者用“那個得獎人”“他”來稱呼作為“爭議對象”的自己,凸顯了他跳出當
事人身份冷靜面對爭議的態(tài)度。
8.莫言說:“我曾經(jīng)說過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其實也可以說,我是一個觀察人、研究人,包
括研究我自己、觀察我自己的人?!弊髡哐芯?、觀察“自己”,獲得了哪些認識?請結合文本
簡要概括。(4分)
9.這篇演講為什么要以“講故事的人”為標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馬,輕任新節(jié),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
夜祈用而不可得茍得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其誰能當之?《周書》曰:''民,
善之則畜也,不善則雕也?!庇械穸?,不若無有。今世之人主,多欲眾之,而不知善,此妥
其跳也。古之君民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魏武侯
之居中山也,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驟戰(zhàn)而驟勝”武侯曰:“驟戰(zhàn)
而驟勝,國家之福也,其獨以亡,何故?”對曰:“驟戰(zhàn)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
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睎|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guī)。莊公曰:“善?!?/p>
以為造父不過也,使之鉤百而返。顏闔入見,莊公曰:“子遇東野稷乎?”對曰:“然,臣遇
之。其馬必敗?!鼻f公曰:“將何???”少頃,東野之馬敗而至。莊公召顏闔而問之曰:“子
何以知其敗也?”顏闔對曰:“夫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guī),造父之御,無以過焉。攵臣遇之,
猶求其馬,臣是以知其敗也?!?/p>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適威》)
材料二:
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強國之政脅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為貴矣。季孫問于
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
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彼疂釀t魚困,令苛則民亂,城峭則必崩,岸竦則
必陀。故夫治國警若張琴,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故曰:急轡銜者,非千里之御也。子貢問治民于
孔子,孔子曰:“慎慎焉如以腐索御奔馬。"子貢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達之國皆
人也,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臃也。若何而毋畏?”
(節(jié)選自《說苑?政理》)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民日夜祈A用B而不可C得D茍E得為上F用G民H之I走之也J若決積水K于千仞之溪。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多其維也”中的“多”,與“孔子師鄭子”(《師說》)中的“師”用法不一樣。
B.“鄉(xiāng)臣遇之”與“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過秦論》)中的“鄉(xiāng)”都表示時間。
C.王者,文中指施行仁政治國的君主,行仁政的主張在《齊桓晉文之事》中也有體現(xiàn)。
D.偃,文中描述草,意為倒下、倒伏,與成語“偃武修文”中的“偃”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先王對待百姓,就像駕馭良馬,讓它載運輕物,手持馬鞭節(jié)制;而當今的國君則不然,欲望
繁多,對待百姓的方式也不恰當。
5
B.魏武侯向李克詢問吳國為何會滅亡,李克認為原因在于吳國屢戰(zhàn)屢勝一一屢戰(zhàn)讓百姓疲憊,
屢勝讓國君驕縱,最終導致亡國。
C.東野稷在莊公面前表演自己的駕車技術,莊公稱賞,認為其技藝造父也不能超過,顏闔卻預
言其馬必敗,他的話后來果然得到應驗。
D.季孫請教孔子“誅殺無道,親近有道”是否可行,孔子先是反對誅殺,接著指出施政者為善
會感染百姓,并以風和草為喻具體閘述。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
(2)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故曰:急轡銜者,非千里之御也。
14.材料一使用東野稷御車馬之事,材料二引用孔子關于御馬的言論,這兩則素材分別論證了什
么觀點?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寄楊工部,聞毗陵舍弟自蜀溪入茶山?
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畫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尋。芳新生石際,幽嫩在山陰。色是春光染,
香驚日氣侵。試嘗應酒醒,封進定恩深。芳貽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勤,時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顧渚山,貢茶產地。②太府:此處
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錢帛、物資、貿易等的官署。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點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繪兩岸山花爛漫,緊扣“好”字。
B.姚勖一行人溯量溪而上,不只為了人山采茶,更為了一同探尋春山勝景。
C.“芳新”“幽嫩”代指樹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與質地,用詞精致。
D.尾聯(lián)想象太府官員為所貢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進貢之事圓滿完成。
16.本詩的“試嘗應酒醒”與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的“晴窗細乳戲分茶”都涉及“茶”,這
兩句在表達意圖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王安石用“”收束了對金陵秋景的描寫;而在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軾用“”收束了對赤壁美景的描寫。
(2)《屈原列傳》中,“,”兩句揭示了《離騷》言淺意深、言
近旨遠的藝術風格。
(3)在學校舉辦的“中國古典詩詞游藝會”上,小剛來到“品意象,吟詩句”專區(qū),取下寫有
“松”字的意象牌,脫口吟出兩句:“,o”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1(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我們大腦中的每個觀念(①)都源于對事物的描摹,而真實存在的事物卻獨立于觀念之
外。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正確觀念(②)地反映其對象的客觀秩序,錯誤
觀念則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表達。雖然我們對觀念的控制力有限,但并非(③)。因
此,我們在面對錯誤觀念的時候也并非無計可施。我們可以通過檢驗觀念與其對象的關系來確
認觀念的正確與否。A,我們就可確認該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只能通過觀念來了解世界,它是人與外部世界之間的橋梁,正確的觀念能使此橋
(④)。觀念能感知的來源是獨立于人腦意識的客觀事物,因而最有效的確認觀念正確
6
與否的方法,乃是透過觀念本身去觀察其所表現(xiàn)的對象。與事物接觸得越多,對它的理解就越
深刻,對它的理解越深刻,觀念就越清晰。如果我們認為觀念是不依靠客觀事物的無根之花,
就永遠不可能真正理解它。越是忽略觀念的客觀根源,觀念就會變得越不可靠。如果超過了一
定的限度,Bo到那時,我們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腦的創(chuàng)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
貌,觀念將與世界脫節(jié)。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①最終②忠實③無所作為④固若金湯
B.①始終②忠誠③無能為力④安之若素
C.①最終②忠實③無能為力④固若金湯
D.①始終②忠誠③無所作為④安之若素
19.根據(jù)上下文,將文中畫橫線的假設關系復句補充完整。(4分)
20.有同學認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太啰唆,可以修改為“與事物接觸得越多,對它的理解就越
深刻,觀念就越清晰”,你贊同這樣修改嗎?請簡述理由。(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H(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澗綠得幽,屏風山綠得
野,九曲十八澗綠得閑……不能一一去說。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
雨,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
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
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菌茵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很
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若一幅青綠山水。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地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轉靠在
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
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到初
夏則更顯成熟,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xiàn)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
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21.文中畫橫線部分使用了“幽”“野”“閑”三個單音節(jié)形容詞,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3
分)
22.文中加點的兩個詞組都用到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但擬人化的方式不同,請結合語境具體分析。
(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雜交無優(yōu)勢”的論斷明白無誤地寫在美國著名遺傳學家辛諾
特和鄧恩的經(jīng)典著作、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大學教科書《遺傳學原理》中。袁隆平堅信搞雜
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無優(yōu)勢論”這一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袁隆平認為,水稻的雜種優(yōu)勢
利用只有兩條路可走。然而國內外都沒有這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學者斷言這“不可能”。袁隆
平不打算退卻。1966年,袁隆平的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fā)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
雜交水稻的理論設想和實現(xiàn)途徑,開創(chuàng)了水稻研究的新紀元。以上材料選編自普通高中語文教
科書的課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一一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體現(xiàn)了中國科學家
精神,對我們的學習或成長頗具啟示意義。請選準角度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7
參考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1.【參考答案】B(3分)【試題分析】A項,“構成了宋代中和詩論的組成部分”無中生有。
根據(jù)材料一第段原文,“詩窮而后工”只是得到宋人廣泛認同,但說其是中和詩論的組成部分
于文無據(jù)。C項,“讓人感情深厚、精神敏銳”曲解文意。根據(jù)材料二第一段“感情深篤、精神
敏感的詩人,最深刻細微地體驗到這一切”可知,“感情深厚、精神敏銳”是詩人的特質,而
非“一個人”受益于缺失性體驗而獲得的情感特質。D項,根據(jù)材料二第一段“‘窮而后工’的
‘窮’,不是指‘貧窮‘,它與‘達'相對,是指詩人坎坷的生活遭際,以及與此遭際相聯(lián)系
的人生的痛苦、焦慮等情感體驗?!笨芍?,材料二認為“窮”包括“詩人坎坷的生活遭際”和
“與此遭際相聯(lián)系的人生的痛苦、焦慮等情感體驗”兩方面,其中,第一方面與材料一的閘釋
是一致的。
2.【參考答案】D(3分)【試題分析】“論述更為深刻“無中生有,從材料一和材料二對“窮
而后工”的論述無法看出哪一個更為深刻。
3.【參考答案】C(3分)【試題分析】“論證了該段的中心論點:適當?shù)娜笔泽w驗對人而言
不可缺少”不當。材料二第一段的中心論點應是“詩人之'窮’,詩人的這種缺失性體驗,乃
是詩人的一種獨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4.【參考答案】①宋祁認為詩歌讓詩人處于困厄之中,而歐陽修認為是困厄的處境讓詩人寫出
好詩,這與宋祁的看法針鋒相對,可視為對宋祁觀點的反撥;②歐陽修先說“然則非詩之能窮
人”,然后指出應該是“窮而后工”,這種表述方式可視為針對宋祁“詩能窮人”觀點的反駁。
[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5.【參考答案】①江淹晚年官運亨通,仕途圓滿,不再有早年的壓抑和痛苦,不需要以文學創(chuàng)
作來紓解痛苦,不必在寫作上精益求精;②江淹晚年高居廟堂,生活面狹小,導致他對人生世
相、天地事物無法有更透徹的認識,很難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作品;③江淹晚年沉湎于富貴尊榮,滿足
性體驗過于豐裕,缺失性體驗嚴重不足,缺少文學創(chuàng)作的驅動力。[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
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的情給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6.【參考答案】A(3分)【試題分析】A項,“'我'的小說都是為她而寫的”于文無據(jù)。7.
【參考答案】B(3分)
【試題分析】B項,“以“土地’喻小說《秋水》”說法錯誤,“有了一片土地”指的是“我”
終于找到了能給自己提供創(chuàng)作源泉的文學領地,所以本處的“土地”指的是我的文學領地一一
“高密東北鄉(xiāng)”。
8.【參考答案】①認識到曾經(jīng)的農村生活是一筆財富,“高密東北鄉(xiāng)”是自己文學經(jīng)驗的滋生
地;②認識到作家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精神領地,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要有“頤指氣使”“獨斷專行”
的氣魄;③認識到自己受到福克納、馬爾克斯的影響,是源于靈魂深處與他們相似,更清醒地
認識到要離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④認識到面對爭議時應跳脫出來,保持冷
靜,堅守作家的本分和職責,堅信寫作的價值。[4分。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若有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9.【參考答案】①全文圍繞“講故事的人”展開敘述。文章講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成為“講故
事的人”的過程;其中又雜以議論,說明自己講故事的內容、方式,以及自己作為作家,對講
故事的執(zhí)著。②切合演講者的身份。作為小說家,作者的職責就是“講故事”,作者也正是因
為講出了精彩的故事而獲獎。③“講故事的人”是作者文學創(chuàng)作的啟蒙者、啟發(fā)者、引領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二手手機購買合同(三篇)
- 2025年買賣協(xié)議經(jīng)典版(2篇)
- 2025年臨時供用水協(xié)議(2篇)
- 2025年個人股份轉讓合同標準版本(三篇)
- 2025年個人房屋出租賃合同樣本(三篇)
- 2025年個人房屋購房合同標準樣本(2篇)
- 服裝店裝修承包協(xié)議
- 服裝店裝修合同范本公裝
- 農村養(yǎng)殖場裝修協(xié)議模板
- 市政項目土石方運輸合同
- 青島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qū)青島片區(qū)(青島前灣綜合保稅區(qū))管理委員會選聘3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社區(qū)工作者培訓課件 新浪版》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學術研究趨勢
-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2024)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綜合素養(yǎng)測評 B卷(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度體育賽事贊助合同:運動員代言與贊助權益2篇
- 2025屆西藏林芝一中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英語試卷含解析
- 開封市第一屆職業(yè)技能大賽健康照護項目技術文件(國賽)
- 公路電子收費系統(tǒng)安裝合同范本
- 醫(yī)院培訓課件:《傷口評估與測量》
- 2021年全國高考物理真題試卷及解析(全國已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