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 4706.92-2008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從空調(diào)和制冷設備中回收制冷劑的器具的特殊要求_第1頁
(高清版)GB 4706.92-2008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從空調(diào)和制冷設備中回收制冷劑的器具的特殊要求_第2頁
(高清版)GB 4706.92-2008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從空調(diào)和制冷設備中回收制冷劑的器具的特殊要求_第3頁
(高清版)GB 4706.92-2008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從空調(diào)和制冷設備中回收制冷劑的器具的特殊要求_第4頁
(高清版)GB 4706.92-2008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從空調(diào)和制冷設備中回收制冷劑的器具的特殊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從空調(diào)和制冷設備中回收制冷劑的器具的特殊要求2008-12-30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發(fā)布IGB4706.92—2008/IEC60335-2-104:2004前言 IEC前言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定義 4一般要求 25試驗的一般條件 26分類 37標志和說明 38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 39電動器具的啟動 410輸入功率和電流 411發(fā)熱 4 13工作溫度下的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 714瞬態(tài)過電壓 715耐潮濕 716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 817變壓器和相關電路的過載保護 818耐久性 819非正常工作 820穩(wěn)定性和機械危險 21機械強度 22結(jié)構 23內(nèi)部布線 24元件 25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 26外部導線用接線端子 27接地措施 28螺釘和連接 29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和固體絕緣 30耐熱和耐燃 31防銹 32輻射、毒性和類似危險 附錄AA(規(guī)范性附錄)真空等級 附錄BB(規(guī)范性附錄)在標準污染制冷劑中的微粒 附錄CC(規(guī)范性附錄)兼容性要求 附錄DD(規(guī)范性附錄)膨脹油的要求 Ⅲ本部分的全部技術內(nèi)容為強制性。GB4706《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由若干部分組成,第1部分為通用要求,其他部分為特殊要求。本部分應與GB4706.1—2005《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配合使用。本部分等同采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60335-2-104:200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2-104部分:從空調(diào)器和冷藏設備中回收和/或再生制冷劑的器具的特殊要求》。為便于使用,本部分對IEC60335-2-104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第1部分”一詞改為“GB4706.1”;本部分由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本部分由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6)歸口。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團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公司、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機電產(chǎn)品檢測技術中心、廣東志高空調(diào)有限公司、江蘇春蘭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博西華電器(江蘇)有限公司。本部分首次發(fā)布。GB4706.92—2008/IEC60335-2-104:20041)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是由所有國家的電工委員會(IEC國家委員會)組成的世界范圍內(nèi)的標準化組織。IEC的宗旨就是促進各國在電氣和電子標準化領域的全面合作。鑒于以上的目的并考慮到其他活動的需要,IEC還出版國際標準、技術規(guī)范、技術報告、公共可用規(guī)范(PAS)、導則(以下統(tǒng)稱為IEC出版物)。整個制定工作由技術委員會來完成。任何對此技術問題感興趣的IEC國家委員會都可以參加制定工作。與國際電工委員會有聯(lián)系的國際、政府及非政府組織也可以參加這項工作。IEC根據(jù)其與ISO達成的協(xié)議,與ISO在工作上緊密合作。2)因為每個技術委員會都有來自于各個對有關技術問題感興趣的IEC國家委員會的代表,所以IEC對有關技術問題的正式?jīng)Q議或協(xié)議都盡可能的表達了國際性的一致意見。3)IEC出版物以推薦性的方式供國際上使用,并在此意義上被各國家委員會接受。在為了確保IEC出版物技術內(nèi)容的準確性而做出任何合理的努力時,IEC對其出版物被使用的方式以及任何最終用戶(讀者)的誤解不負有任何責任。4)為了促進國際上的統(tǒng)一,IEC希望各國委員會在本國情況允許的范圍內(nèi)采用IEC出版物的內(nèi)容作為他們國家或地區(qū)的出版物。IEC出版物與相應的國家或地區(qū)的出版物有差異的,應盡可能在后者中明確地指出。5)IEC規(guī)定了表示其認可的無標志程序,但并不表示對某一設備聲稱符合某一IEC出版物承擔責任。6)所有的使用者應確保持有該出版物的最新版本。7)IEC或其管理者、雇員、服務人員或代理(包括獨立專家、IEC技術委員會和IEC國家委員會的成員)不應對使用或依靠本IEC出版物或其他IEC出版物造成的任何直接的或間接的人身傷害、財產(chǎn)損失或其他任何性質(zhì)的傷害,以及源于本出版物之外的成本(包括法律費用)和支出承擔責任。8)應注意在本出版物中列出的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對于正確使用本出版物來講,使用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是不可缺少的。9)本IEC出版物中的某些內(nèi)容有可能涉及一些專利權問題,對此應引起注意。IEC組織不負責識別任一或所有該類專利權問題。IEC60335的本部分是由IEC第61技術委員會“家用和類似用途的電器的安全”中的61D“家用和類似用途的空氣調(diào)節(jié)器具”制定的。本版為IEC60335-2-104的第1版。本部分使用雙語版的譯本(2004-01)取代了單一的英語譯本。本部分是以下述文件為基礎的:FDIS表決報告61D/115/FDIS61D/120/RVD有關本部分表決情況的更進一步的材料可從上表的表決報告中查找。本部分的法語版尚未進行表決。本部分應與IEC60335-1的最新版本及其增補件共同使用。本部分是基于IEC60335-1的第4版制定的。注1:本部分中提及的“第一部分”,均指IEC60335-1。V本部分對IEC60335-1的相應條款作了增補或修改,由此轉(zhuǎn)換成本IEC標準:從空調(diào)和制冷設備中回收制冷劑的器具的安全要求。是對第一部分相應內(nèi)容的調(diào)整。注2:標準中采用下述編號方式:——除非注解在新的子條款中或是第一部分包含注解,否則一律從101開始編號,包括被替代的章節(jié)和條款中的注解;——新增的附錄以AA、BB等編號。注3:標準中使用下述字體:正文中的黑體字在第三章中定義,當定義中有形容詞時,該形容詞和所修飾的名詞也應用黑體字。IEC委員會聲明,本出版物的內(nèi)容在2005年以前不會變動。屆時本出版物將被:●重新確認;某些國家存在下述差異:——3:在器具的中線上限制使用直流元件(澳大利亞);——6.1:允許使用OI類器具(日本);——11.8:試驗箱內(nèi)的木制邊壁的溫度限制到85℃(瑞典)。1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從空調(diào)和制冷設備中回收制冷劑的器具的特殊要求GB4706.1—2005的該章用下述內(nèi)容代替:GB4706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家用和類似用途的從空調(diào)和制冷設備中回收制冷劑的器具的安全。本部分適用于從空氣調(diào)節(jié)器和制冷設備中將制冷劑回收和/或再生的,裝有開啟式或全封閉電動機-壓縮機驅(qū)動的電器的安全,單相器具的最大額定電壓不超過250V,其他器具的額定電壓不超過不作為一般家用,但對公眾仍可能引起危險的器具也屬于本部分的范圍,例如打算在商店、輕工業(yè)和農(nóng)場中由非專業(yè)人員使用的器具。上述器具可能由一個工廠或多個工廠生產(chǎn)的組件組成。如果提供的是多組件,而且這些單獨的組件要一起使用,那么本部分的技術要求應以裝配在一起的組件使用為基礎。注101:在IEC60335-2-34中給出了“全封閉電動機-壓縮機”的定義。注102:對于制冷器具的要求參照標準GB9237。注103:對于可燃制冷劑的器具,附加的要求正在考慮中。注104:注意下述情況:——對于準備用在車輛、船舶或者航空器上的器具,可能需要附加的要求;——對于要承受壓力的器具,可能需要附加的要求;——衛(wèi)生部門、勞動保護部門和供水及類似部門可能還制定有附加要求。注105:本部分不適用于:——專門為工業(yè)用途而設計的器具;——準備使用在經(jīng)常產(chǎn)生腐蝕性或者爆炸性氣體(塵埃、蒸氣或燃氣)特殊環(huán)境場所的器具。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GB47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jù)本部分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增加:GB/T5013(所有部分)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橡皮絕緣電纜[IEC60245(所有部分),IDT]GB8898—2001音頻、視頻及類似電子設備安全要求(eqvIEC60065:1998)GB9364(所有部分)小型熔斷器[IEC60127(所有部分),IDT]GB9237制冷和供熱用機械制冷系統(tǒng)安全要求(GB9237—2001,eqvISO5149:1993)IEC60335-2-34:2002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2-34部分:電動機-壓縮機組的特殊要求3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GB4706的本部分。2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增加:注101:如果器具包含電子附件(包括風扇電機),則在所有附件通電的情況下,在適當?shù)沫h(huán)境條件下持續(xù)運行時,額定電流是依據(jù)總輸入功率而定。3.1.9代替:正常運行normaloperation當器具按正常使用安裝,并在制造廠規(guī)定的最嚴酷工作條件下運行時所處的條件。壓縮法compressor一種制冷劑回收的方法,由開啟式或全封閉電動機-壓縮機將其吸氣側(cè)(低壓側(cè))連接到被回收制冷劑的系統(tǒng)中、其排氣側(cè)連接到制冷劑回收容器中組成。溫度限制裝置temperaturelimitingdevice防止溫度過高的控制系統(tǒng)。通過停止加壓元件的工作來對預定壓力自動響應的機構。壓力釋放裝置pressure-reliefdevice壓力安全保護閥或自動釋放過高壓力的易破裂的薄弱件。注:易破裂的薄弱件是一種當?shù)竭_預定的壓力后能破裂的裝置。維修車間servicegarage用于試驗、診斷和修理工作的場所。從空調(diào)或制冷設備中抽出(排出)制冷劑,并將其貯存到一個外部容器中。從空調(diào)或制冷設備中抽出(排出)制冷劑,并對制冷劑進行清潔。4一般要求5試驗的一般條件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5.7代替:第10章和第11章的試驗和試驗條件要在制造廠規(guī)定的工作溫度范圍內(nèi)以11.4或最嚴酷的工作條件來進行。36分類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6.1修改:器具應分為I類、Ⅱ類或Ⅲ類器具。器具應按照GB4208的防護等級來分類?!谑彝馐褂玫钠骶呋蚱骶叩哪骋徊糠值姆雷o等級應至少為IPX4;——僅在室內(nèi)使用的器具的防護等級可以是IPX0。7標志和說明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用下述內(nèi)容替代第2個破折號的內(nèi)容:——電源性質(zhì)符號(包括相數(shù)),單相運行的除外。用下述內(nèi)容替代第3個破折號的內(nèi)容:——額定電流單位為安培(A)?!~定頻率。——每一種可用的制冷劑對于器具都是適用的。對于單一制冷劑,標出下述其一:●化學分子式;對于混合制冷劑,標出下述其一:●每種成分的化學名稱;●每種成分的化學分子式;●每種成分的制冷劑編號;●混合制冷劑的制冷劑編號。——儲罐允許的最大工作壓力?!獙τ谥评浠芈?,如果吸氣側(cè)與排氣側(cè)的允許最大工作壓力不同,則要求單獨標示。——當器具被用于維修車間時,應標示:“該器具應被用于每小時至少進行4次強制換氣的場所,或者該器具應在離地面至少0.5m的高度使用”。 應明確標示:該器具不應在有液體溢出的地方或者裝有可燃性液體的敞口容器的附近使用7.15增加:如果面板在安裝或維護時能拆下,但只要器具正常工作時仍在其位,則標志可以置于面板上。7.101對于作為產(chǎn)品一部分的可更換熔斷絲或可更換的過載保護裝置,應提供有標志。當隔室的門或蓋打開時標志應能看得見?!摌酥緫?guī)定熔斷絲的額定電流(以A為單位)、型號和額定電壓;或——該標志應規(guī)定可更換過載保護裝置的制造廠名和型號。8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GB4706.1—2005的該章內(nèi)容,均適用。49電動器具的啟動10輸入功率和電流GB4706.1—2005的該章用下述內(nèi)容代替:11.1在正常使用時器具及其周圍環(huán)境不應達到過高的溫度。在11.2~11.7規(guī)定的試驗條件下,通過測定各種部件和周圍的環(huán)境溫度來確定其是否合格。不過,如果電動機繞組的溫度超過表3的規(guī)定值,或如果對電機中所用的絕緣系統(tǒng)分類產(chǎn)生懷疑,則要通過附錄C的試驗來確定其是否合格。11.2器具要按照制造廠的安裝說明書安裝在試驗間內(nèi),特別是:——應保持制造廠規(guī)定的與相鄰表面的最小間隙;——可調(diào)限值的控制器在試驗期間要通過控制器調(diào)節(jié)裝置設定到所允許的最大斷路整定值和最小差分值。11.3部件的溫升要用細線熱電偶來測定,其選擇和放置的熱電偶位置應使它們對所測部件的溫度影響最小。注101:直徑不超過0.3mm的線狀熱電偶稱作細線熱電偶。電機繞組的溫升可以通過電阻法來測量。用于測量墻壁、天花板和地板表面溫升的熱電偶要埋入這些表面內(nèi)或附到直徑15mm、厚度為1mm的銅制或銅合金制成涂黑小圓盤的背面,該小圓盤與表面平齊。要盡可能使器具的放置使得可能達到最高溫度的部件接觸小圓盤。在測量手柄、把手和抓手等的溫升時,要考慮在正常使用時要抓握的所有部件及與熱金屬接觸的絕緣材料部件。除繞組外,電氣絕緣的溫度要在絕緣材料的表面測量,測量應選在失效會導致短路的地方,帶電部件與易觸及金屬部件接觸的地方,還有絕緣導通或使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減少到29.1的規(guī)定值以下的11.4試驗時器具在正常工作的電壓下其溫度應是43℃,或者如果溫度更高則按照制造商規(guī)定的最大溫度進行,直到器具進入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11.5在制造商確定的最嚴酷的工作狀態(tài)下試驗時,用水冷卻的器具應保持水流動來運行。11.6所有器具應連續(xù)地工作,直至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所有器具應按附錄AA中規(guī)定的標準運行,附錄AA指定了制冷劑能被再生的最低標準。11.7在試驗期間,應該連續(xù)記錄溫度,并且數(shù)值不應該超過表3。但是保護裝置不應動作并且焊料不應流出。表3最大正常溫度全封閉電動機-壓縮機繞組°:——合成絕緣材料;—其他絕緣材料。全封閉電動機-壓縮機或者其他電機的內(nèi)部外殼5表3(續(xù))繞組”如果繞組絕緣材料(電動機-壓縮機除外)是:——A級材料——E級材料——B級材料°——F級材料——H級材料——200級材料——220級材料——250級材料固定式器具外導線接線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帶有電源線的器具除外開關、溫控器和限溫器的周圍環(huán)境4——沒有T標志——有T標志T內(nèi)部和外部布線的橡膠或聚氯乙稀絕緣材料(包括電源線)——無溫度等級°——有溫度等級(T)T用作附加絕緣的導線護套用作墊圈或其他部件的非合成橡膠件,其變形可能影響安全的話:——當用作附加絕緣或加強絕緣時——其他情況B22、E26和E27燈座——金屬和陶瓷型——陶瓷以外的絕緣型——有T標志TE14和B15燈座——金屬和陶瓷型——陶瓷以外的絕緣型T除了對布線和繞組規(guī)定的絕緣材料外的其他用作電氣絕緣的材料:——已浸漬或涂覆的織物、紙或壓制紙板——用下述材料粘合的層壓件●三聚氰胺——甲醛樹脂、酚醛樹脂或酚-糠醛樹脂——用環(huán)氧樹脂粘合的印制電路板——用下述材料制成的模制件●含纖維素填料的酚醛●含無機填料的酚醛●三聚氰胺醛甲醛——玻璃纖維增強聚脂——硅酮橡膠——聚四氟乙烯——用作附加絕緣或加強絕緣的純云母和緊密燒結(jié)的陶瓷材料熱塑性材料6表3(續(xù))普通木材*試驗箱的木制壁板電容器的外表面"——帶有最高工作溫度標志(T)i——沒有最高工作溫度標志(T)●用于抑制無線電或電視干擾的小型陶瓷電容器●符合GB/T14472或GB8898—2001的14.2的電容器T沒有輔助加熱器的器具的外殼手柄、按鈕、抓手和類似物及在正常使用時抓握的所有部件——金屬——陶瓷或玻璃材料——模壓材料、橡膠或木材與閃點溫度為t℃的油接觸的部件布線的絕緣能觸及到不帶電源線器具的固定式器具的固定布線的接線端子板或間室的那些點:——如果絕緣層要求使用帶T標志的電源線——在其他情況下T符合IEC60335-2-34要求的電動機-壓縮機不要求。b當使用熱電偶時,括號內(nèi)的溫度適用。當使用電阻法時,沒有括號的數(shù)字適用。按照GB11021進行分類:A級絕緣材料的示例是:——浸漬的棉花、絲綢、人造絲和紙——油基搪瓷或聚酰胺樹脂B級絕緣材料的示例是:——玻璃纖維,三聚氰胺——甲醛樹脂、酚醛樹脂或酚-糠醛樹脂E級絕緣材料的示例是:——具有纖維填充物的模制件,棉花纖維層壓板和紙層壓板,帶有三聚氰胺——甲醛樹脂、酚醛樹脂或酚-糠醛樹脂的材料;——交聯(lián)聚脂樹脂,三醋酸脂纖維膜,聚乙烯對酞酸鹽脂膜;——涂飾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并含有改性油醇酸樹脂漆;——以聚乙烯醇縮甲醛,聚氨脂或環(huán)氧樹脂為基的瓷漆對于全封蓋式壓縮機,A級、E級和B級材料的溫度限值可以增加5℃(5K)。全封閉壓縮機就是一種可避免在箱體內(nèi)外側(cè)間循環(huán)空氣的壓縮機,但不一定達到氣密程度。dT表示最高工作溫度。開關和溫控器的環(huán)境溫度就是距開關和溫控器5mm處最熱點的空氣溫度。為了試驗,如果器具制造廠要求,標有單獨額定值的開關和溫控器可以認為沒有最高工作溫度標志。e該限值適用于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軟纜、軟線和電線;對于其他線纜,限值可能不同。f對于熱塑材料沒有專門的限值,它必須承受GB4706.1—2005中30.1和30.2的試驗,為此應測量其溫度。8規(guī)定的這些限值考慮到木材的劣化,而沒考慮表面涂飾的劣化。h在19.7短路的電容器的溫升沒有規(guī)定限值安裝在印刷電路板上的電容器溫度標志在技術頁中給出。如使用這些材料或其他材料,則它們不應承受超過由材料本身所進行的老化試驗所確定熱能力的溫度。7注101:銅繞組的溫度值可由下述公式算出:式中:T——銅繞組在試驗結(jié)束時的溫度;R?——試驗開始時的電阻;R?——試驗結(jié)束時的電阻;T?——試驗開始時的環(huán)境溫度;k——對于銅繞組,該值為234.5,對于鋁繞組,該值為225。在試驗開始時,繞組必須處于環(huán)境溫度。在試驗結(jié)束時繞組的電阻,推薦在斷電后迅速測量電阻并在短時間間隔內(nèi)完成多次測量以便繪制出電阻——時間曲線來確定瞬時電阻。13工作溫度下的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對于固定式I類器具,泄漏電流應不超過2mA/kW額定輸入功率;對于公眾易觸及的器具,泄漏電流的最大值應不超過10mA;對于公眾不易觸及的器具,泄漏電流的最大值應不超過30mA。14瞬態(tài)過電壓GB4706.1—2005的該章用下述內(nèi)容代替:15.1器具的電氣元件應能防止水的侵入。通過15.2的試驗,緊接著進行15.3的淋濺試驗,接著進行11.6及第16章的試驗來確定其是否在這些試驗之后,視檢外殼內(nèi)部。進入外殼內(nèi)的水不應將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減少到第29章規(guī)定的最小值以下。注101:設計為完全安裝在建筑物內(nèi),并且沒有室外部件的器具不承受15.2的試驗。在15.2和15.3的試驗期間,電動機-壓縮機不工作并且可拆部件要拆掉?!狪PX1器具按14.2.1進行試驗;——IPX2器具按14.2.2進行試驗;——IPX3器具按14.2.3進行試驗;——IPX4器具按14.2.4進行試驗;——IPX5器具按14.2.5進行試驗;——IPX6器具按14.2.6進行試驗;——IPX7器具按14.2.7進行試驗,在進行這一試驗時,器具要浸泡在1%的NaCl溶液中。15.3按制造廠的安裝說明書來安裝器具,但先不讓其運行。電控部分的手動控制部位的保護罩要設置在開啟的位置,除非該保護罩是屬于自動關閉型的。以一種最可能使電控部分或非絕緣運動部件進水的方式,將2.5g普通食鹽和0.25L水的混合溶液灌入部件。待溶液完全溢出后,器具要能經(jīng)受住第16章的試驗。如殼體頂部表面水平的或接近水平的最小尺寸是75mm或更小,則溢流試驗不適用。816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對于固定式I類器具,泄漏電流不超過2mA/kW額定輸入功率;對于公眾易觸及到的器具,泄漏電流最大值為10mA;對于公眾不易觸及的器具,泄漏電流的最大值為30mA。17變壓器和相關電路的過載保護18耐久性19非正常工作GB4706.1—2005的該章用下述內(nèi)容代替:19.1器具的設計應盡可能避免由于非正常工作和誤操作而引起的火災危險、損害安全或防觸電保護的機械危險,傳送介質(zhì)流的失效,或任何控制器的失效都不應導致危險。電子線路的設計和使用應使器具不會由于電子線路的失效而導致器具觸電、火災、機械危險或組合危險存在。器具應該承受19.2~19.6相應的試驗來確定其是否合格。裝有電子線路的器具也要承受19.7和19.8相應的試驗。試驗期間和試驗后,器具應符合19.9的要求。19.2電動機(除電動機-壓縮機以外)要固定到木制和類似材料制成的支架上。阻止電機轉(zhuǎn)子轉(zhuǎn)動但不要拆下扇葉和卡釘。電機在圖101所示電路中以額定電壓或額定電壓的范圍上限供電。在此條件下,該組件工作15d(360h),或直到保護裝置永久地斷開電路為止,取其時間較短者。在試驗期間,環(huán)境溫度保持在(23±5)℃。如果穩(wěn)態(tài)建立時,電機繞組的溫度不超過90℃,則可以考慮中止試驗。在試驗期間,外殼溫度不應超過150℃,并且繞組溫度不應超出表8所示限值。表8最大繞組溫度器具類型絕緣材料分類和溫度限值/℃AEBFH如果是阻抗保護如果是由在第1個小時期間動作的保護裝置來保護,最大值在第1個小時后動作的保護裝置來保護,最大值在第1個小時后動作的保護裝置來保護,算術平均值在試驗開始后3d(72h),電動機應承受16.3規(guī)定的電氣強度試驗。在試驗期間,30mA的漏電保護器不應斷開。在試驗結(jié)束時,在電動機上施加2倍的額定電壓以測量繞組和外殼間的泄漏電流,其值不應超過2mA。19.3如果電動機-壓縮機沒有按照IEC60335-2-34進行過型式試驗,應提供堵轉(zhuǎn)的樣品,并且按設計9要求充填了油和制冷劑。然后,樣品應承受IEC60335-2-34中19.101、19.102、19.103規(guī)定的試驗,并且應符合本條的要求。19.4裝有三相電機的器具在第11章所述的額定電壓或額定電壓范圍上限工作,并斷開其中一相的條件下運行,直到達到穩(wěn)態(tài)或保護裝置動作。該試驗不適用于符合IEC60335-2-34的三相電動機-壓縮機。19.5器具在第11章規(guī)定的條件及額定電壓條件下以任何工作形式或帶有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現(xiàn)的任何故障來工作。試驗要連續(xù)進行,一次僅制造一個故障條件。故障條件的示例如下:——程序控制器(如果有)在任一位置止動;——電源的一相或多相斷開并重新連接;——元件的開路或短路;一般來說,試驗要限制在可給出最不利結(jié)果的情況下進行。準備用于在正常使用時接通和斷開發(fā)熱元件的接觸器的主觸頭在“接通”位置鎖定,可認為是一種故障條件,除非器具至少帶有兩套串聯(lián)的接觸器。該條件可通過提供兩個彼此單獨工作的接觸器或通過提供兩套獨立銜鐵的一個接觸器操縱獨立的主觸點來實現(xiàn)。19.6除非電子線路符合19.6.1規(guī)定的條件,否則,通過對所有的線路或線路部件按19.6.2規(guī)定的故障條件進行評價來確定電子線路是否合格。如果器具在任何故障條件下的安全是依賴于符合GB9364的小型熔斷體的工作,則要進行19.7的試驗。在試驗期間和試驗后,繞組的溫度不應超過表8規(guī)定的值,并且器具應符合19.9的規(guī)定條件。特別是帶電部件不應觸及到第8章規(guī)定的試驗指。任何通過保護阻抗的電流都不應超過8.1.4規(guī)定的限值。如果印制電路板的導線處于開路,下述所有的三個條件均已滿足,則認為器具通過了特殊的試驗:——印制電路板的材料承受了GB8898—2001中20.1規(guī)定的試驗;——任何松動的導線都不會使帶電部件和可觸及金屬部件間的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減少到第29章的規(guī)定值以下;——器具在開路導線跨接的情況下承受了19.6.2的試驗。注101:除非在任何一次試驗之后都必須更換元件。否則,19.9的電氣強度試驗只需在電子電路的最終試驗之后進行。注102:通常,對器具和其線路圖的檢查,將暴露出那些必須模擬的故障情況,以便能把試驗限制在預料會給出最不利結(jié)果的那些情況。注103:通常,試驗考慮到由于電網(wǎng)電源的干擾而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然而,可有一個以上的元件同時受到影響的場19.6.1如果線路或線路的部件符合下述兩條件,則19.6.2中的a)~f)項的規(guī)定故障條件不適用?!娮泳€路是下述低功率線路;——在器具的其他部分中,觸電、火災、機械危險或組合危險的保護不依賴于電子線路的正確工作。低功率線路按下述來確定;示例如圖9所示(見GB4706.1—2005)。器具要在額定電壓下供電,可調(diào)電阻器要調(diào)到最大電阻并將其連接到待查點和電源的負極之間。然后將電阻調(diào)低,直到電阻器的功耗達到最大。低功率點就是靠近電源處的某一點,該點提供給電阻器的最大功率在工作結(jié)束時的5s內(nèi)不超過15W。線路距電源的距離比低功率點還遠的線路某一部分認為是低功率線路。注1:只從電源的一極上進行測量,最好是給出最小低功率點的那個極。注2:當確定低功率點時,推薦從靠近電源的各點開始。注3:可變電阻器消耗的功率用功率表來測量。19.6.2應考慮下列的故障情況,而且如有必要,每次施加一個故障條件。要考慮隨之而發(fā)生的間接故障。a)不同電位帶電部件間的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的短路,其條件是這些距離小于29.1中規(guī)定的值,并且有關部分沒有被充分地封閉起來。b)任何元件的接線端子處開路。c)電容器的短路,符合GB/T14472或GB8898—2001中的14.2的電容器除外。d)非集成電路電子元件的任何兩個接線端子的短路。該故障情況不施加在光耦合器的兩個電路之間。e)三端雙向可控硅元件以二極管方式失靈。f)集成電路的失靈。在此情況下要評估器具可能出現(xiàn)的所有危險情況,以確保其安全性不依賴于該元件的正確功能。要考慮集成電路故障條件下所有可能的輸出信號。如果能表明不可能產(chǎn)生出一個特殊的輸出信號,則與其有關的故障可不考慮。注1:如可控硅鎮(zhèn)流器和三端雙向可控硅元件類的元件不承受故障條件f)。注2:微處理器要按集成電路來試驗。另外,要通過低功率點與電源的測量電極的連接來實現(xiàn)每個低功率電路的短路。當模擬任何一個故障情況時,試驗持續(xù)的時間為:——如11.6所規(guī)定,但僅為一個工作循環(huán)并且僅當故障不能在使用時識別,例如:溫度變化;——如19.2所規(guī)定,如果故障能夠被用戶識別,例如:電動機止動;——對于連續(xù)連接到電源上的電路,例如:待機電路,直到穩(wěn)態(tài)建立。在各種情況下,如果在器具內(nèi)部出現(xiàn)電源中斷,則試驗中止。如果器具裝有一個工作時可確保符合第19章的電子線路,則要使用上述a)~f)項的單一模擬故障重復試驗。如果線路不可能通過其他的方法來評估,則要將故障條件f)施加在密封的和類似的元件上。如果正溫度系數(shù)電阻器(PTCs)、負溫度系數(shù)電阻器(NTCs)和獨立電壓電阻器(VDRs)在制造廠聲明的規(guī)范內(nèi)使用,則它們不要短路。19.7對于19.6.2規(guī)定的任一故障,如果器具的安全是依賴于符合GB9364的小型熔斷體的工作,則試驗要在用電流表代替了小型熔斷體后重復。如果測得的電流不超過2.1倍的熔斷體額定電流,則不認為電流有足夠的保護,并且試驗要在熔斷體短路時進行。如果測得的電流至少為2.75倍的熔斷體額定電流,則認為電流有足夠的保護,并且試驗要在熔斷體短路時進行。如果測得的電流在2.1倍~2.75倍的熔斷體額定電流之間,則熔斷體要短路并進行試驗,試驗持續(xù)時間:——對于快速熔斷的熔斷體,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或30min,取其較短者;——對于延時性熔斷體,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或2min,取其較短者。注1:在有疑問的情況下,確定電流時,要考慮熔斷器的最大電阻值。注2:證實熔斷體是否可起到保護裝置的作用要基于GB9364規(guī)定的熔斷特性,同時,也給出計算熔斷體最大電阻的必要資料。19.8帶有PTC發(fā)熱元件的器具要在額定電壓下供電,直到與輸入功率和溫度有關的穩(wěn)態(tài)建立。然后,電壓以5%的速度增加,并使器具工作到再次達到穩(wěn)態(tài)。重復試驗,直到達到1.5倍的額定電壓,或直到發(fā)熱元件破裂為止,取其較早出現(xiàn)者。19.9如適用,在19.2~19.7和19.8的試驗中,器具不應放出火焰、融熔金屬、超標的有毒或可燃氣體。外殼的變形不應影響器具符合本部分,并且溫度不應超過表9規(guī)定值。表9最高非正常溫度溫度/℃外殼的邊壁、頂板和底板電源線纜的絕緣非熱塑材料的附加絕緣和加強絕緣此處T是表3的規(guī)定值熱塑材料作附加絕緣和加強絕緣時沒有規(guī)定限值,它們必須承受GB4706.1—2005中30.1的試驗,為此,必須測定其溫升。在本試驗后,絕緣應能承受16.3的電氣強度試驗,試驗電壓為:——基本絕緣,1000V;——附加絕緣,2750V;——加強絕緣,3750V。20穩(wěn)定性和機械危險GB4706.1—2005的該章內(nèi)容,均適用。21機械強度GB4706.1—2005的該章適用,且增加下列內(nèi)容:應遵守GB9237規(guī)定的安全要求。21.101所有器具上應安裝有用于自動停止壓縮機運行的壓力限制裝置。21.102采用壓縮法的器具,其壓力限制裝置與壓力加強元件之間不應有截止閥。21.103制冷系統(tǒng)中的所有元器件應能經(jīng)受住器具在正常運行、異常運行和停止狀態(tài)下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壓力。本要求根據(jù)以下試驗來檢驗:對于第21章的所有試驗——如果采用的是混合物制冷劑,高壓側(cè)(冷凝壓力)為飽和冷凝溫度對應的壓力;——如果采用的是混合物制冷劑,低壓側(cè)(蒸發(fā)壓力)為飽和蒸發(fā)溫度對應的壓力。在a)、b)或c)中測得的最大值應被用于21.104中的試驗,且應分別按高壓側(cè)和低壓側(cè)的元件進行試驗。a)按下述壓力值進行第11章的試驗。當按第11章規(guī)定的條件試驗時,制冷系統(tǒng)中的承壓元件應能經(jīng)受住制冷系統(tǒng)的最大壓力試驗。按第11章的規(guī)定試驗時,試驗壓力值至少應為運行過程中壓力最大值的3倍。b)按下述壓力值進行第19章的試驗。當按第19章規(guī)定的條件試驗時,制冷系統(tǒng)中的承壓元件應能經(jīng)受住制冷系統(tǒng)的最大壓力試驗。按第19章的規(guī)定試驗時,試驗壓力值至少應為異常運行過程中壓力最大值的3倍。c)按下述壓力值進行停機試驗。為了確定停機狀態(tài)下的壓力,器具應在斷電狀態(tài)和制造廠指定的最高運行溫度下放置1h。制冷系統(tǒng)中僅需要承受低壓的元器件應能經(jīng)受住器具在停止狀態(tài)下制冷系統(tǒng)所產(chǎn)生的最大壓力試驗。試驗壓力值至少應為停止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最大壓力值的3倍。例外:若壓力測量和控制裝置符合該元件的所有適用條件,則不必強制符合試驗要求。21.104對于每個元件來說,壓力試驗均應在三個樣件上進行。被試樣件應充滿液體,例如水,以排除空氣,且被試樣件應被連接到一個水泵系統(tǒng)中。壓力逐漸升高,直至到達所需的壓力值。壓力應維持1min,在此期間樣件不應泄漏。對于在壓力的作用下需要用墊圈來密封的部分,若泄漏僅發(fā)生在壓力大于最大允許壓力的120%,且試驗壓力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仍能到達所需的值,則墊圈的泄漏是可接受的。21.105若元件要進行21.105.1~21.105.7的疲勞試驗,則應經(jīng)受住一個2.5倍冷凝(蒸發(fā))壓力的破壞試驗。這作為壓力試驗的一個可選試驗。21.105.1對于每種制冷劑容器來說,應取三個樣件在循環(huán)壓力下進行試驗,循環(huán)壓力值在21.105.6與21.105.7中已指定,循環(huán)數(shù)在21.105.5中已指定,在21.105.3與21.105.4中有相應的描述。21.105.2樣件在試驗完成以后,如果沒有破裂、爆裂或泄漏現(xiàn)象,則可被認為符合21.105.6的要求。21.105.3被測樣件應充滿惰性的流體,且應被連接到一個壓力控制源上。壓力應在制造廠指定的速度下,在循環(huán)壓力的上限值與下限值之間升高與降低。在每一次循環(huán)中,壓力應到達指定的上限與下限值。壓力循環(huán)的形態(tài)應是這樣的:上限與下限壓力值應至少維持0.1s。注:為了安全起見,建議本條款中描述的惰性流體采用流動的水。流體應能完全填滿該部件,以置換所有的空氣。鋼、銅以及鋁等金屬的疲勞特性在連續(xù)運行中不受溫度影響,溫度經(jīng)常在器具的運行溫度條件和系統(tǒng)內(nèi)部溫度以下。當銅或鋁的連續(xù)運行溫度小于或等于125℃,或鋼的連續(xù)運行溫度小于或等于200℃時,該元件或部件的試驗溫度應至少為20℃;當銅或鋁的連續(xù)運行溫度大于125℃,或鋼的連續(xù)運行溫度大于200℃時,該元件或部件的試驗溫度對于銅和鋁來說,至少應為150℃;對于鋼來說,至少應為260℃,且應能承受此壓力。對于其他材料或更高的溫度來說,溫度對材料疲勞特性的影響應在更高的溫度下進行運行試驗以后再作出評價。21.105.4第一次循環(huán)的壓力,對于低壓側(cè)的元件來說,應是最大的蒸發(fā)壓力;對于高壓側(cè)的元件來說,是最大的冷凝壓力。21.105.5總的循環(huán)次數(shù)應為250000。21.105.6循環(huán)試驗的壓力如下:a)對于承受高壓的元件來說,壓力的上限值不應小于制冷劑在50℃時的飽和蒸氣壓力;壓力的下限值不應大于制冷劑在5℃時飽和蒸氣壓力。b)對于僅需要承受低壓的元件來說,壓力的上限值不應小于制冷劑在30℃時的飽和蒸氣壓力壓力的下限值應為0bar和4.0bar中大的數(shù)值,或等于制冷劑在一13℃時的飽和蒸氣壓力。21.105.7對于最后一個試驗循環(huán),試驗壓力應提升至21.105.6中指定的最小壓力上限值的2倍。注:目的是避免試驗壓力值不合理,即比制冷劑在一13℃時的飽和蒸氣壓力小或比4.0bar大的壓力值。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22.6增加:器具的絕緣不應受到進入器具內(nèi)的雪霜的影響。注101:通過采取一些適當?shù)呐欧趴讈頋M足這一要求。22.101固定安裝式器具的設計應使得它們能夠被緊緊地固定并保持在位。通過視檢來確定其是否合格,如果有懷疑,在器具按照制造廠的安裝說明書安裝后來確定其是否合格。22.102器具的制冷系統(tǒng)應密封,并按制冷劑或油泄漏到環(huán)境中風險最小的方式進行設計與運行?!鼡Q可拆卸的干燥過濾器的濾芯時,與過濾器有關聯(lián)的管路系統(tǒng)應隔離,并且在打開過濾器的端蓋前,制冷劑應轉(zhuǎn)移到合適的儲液罐內(nèi);——因更換濾芯而進入回收器具制冷系統(tǒng)中的空氣,應以抽真空的方式排除,不可以使用制冷劑排空;——在回收時應注意避免將存儲于橡膠管中的制冷劑泄漏到大氣中。22.103所用回收容器應符合以下要求。22.103.1制冷劑必須只能回收到規(guī)定的同一種制冷劑的容器中。22.103.2容器應清晰標注所回收的制冷劑類型。22.103.3在處理時,如果殘留的制冷劑有可能排放到大氣中,不應使用“一次性”或“單獨使用”的容器。22.103.4制冷劑容器不能過載。當容器灌注制冷劑時,必須時刻觀察其最大灌注量。并考慮到制冷劑—油混合物的密度可能比純制冷劑的密度低,導致按質(zhì)量計算時容器的可利用灌注量會減少(約為液體容積的80%)。注:過載保護的范例:浮球型保護,當?shù)竭_填充水平的80%時,設置為關閉設備,或可利用感應類保護關閉設備。22.103.5任何操作即使是短暫的都不能超過容器允許的額定壓力。22.103.6當混合物制冷劑可能無法回收時,不能把不同的制冷劑混合儲存,應該存儲在不同的容器里。容器內(nèi)有不明制冷劑時,不能排放到大氣中,應在鑒別后回收,或者進行適當?shù)奶幚怼?2.103.7移動式存儲容器應當符合相應的液化氣體存儲器的運輸要求。22.103.8如果用來控制容器的制冷劑灌注量的部件為非金屬材料,則應符合附錄CC的要求。22.104制冷劑軟管要求如下。22.104.1傳輸軟管在開口0.3m處應設有關閉裝置。當軟管沒有聯(lián)接時,這些裝置可以阻止制冷劑流動。用于器具的增強型橡膠和熱塑性塑料軟管應進行試驗,以便在正常使用時保證制冷劑順利回收。22.104.2制冷劑浸泡試驗如下。試驗前準備3根0.5m的軟管樣品。軟管內(nèi)表面浸泡在制冷劑/潤滑劑混合物中30d,溫度高于第11章規(guī)定的最高試驗溫度至少10℃,但不能小于(80±2)℃。浸泡試驗完畢后,其中1根軟管要經(jīng)受如22.104.8所述的拉力試驗。余下2根軟管要經(jīng)受住如22.105所述的壓力試驗。22.104.3每個軟管樣品進行22.104.2的試驗時,填充21℃的液體混合物(95%制冷劑和5%潤滑劑)不應超過總?cè)莘e的70%。22.104.4流體靜力強度試驗。軟管在試驗中能夠承受22.105中的壓力試驗且無損壞。22.104.5熱循環(huán)試驗。軟管組件被放置在一個空氣循環(huán)箱中23h,溫度維持在80℃。然后拿出軟管組件,使其恢復至室溫并保持1h。接著把軟管放置在一個一30℃的房間內(nèi)23h,然后再次使其恢復至室溫并保持1h。重復該循環(huán)5次。此項試驗完成后,軟管應經(jīng)受住22.105所述的壓力試驗且無損壞。22.104.6油老化試驗。3根軟管浸在型號為IRM903的油中168h,溫度為80℃。完成試驗后,其中一個軟管經(jīng)受22.104.8的拉力試驗。余下的2根軟管經(jīng)受22.105的壓力試驗且無損壞。注:型號為IRM903的油如附錄DD所述。22.104.7扭曲試驗。軟管組件放在扭曲機上,并且聯(lián)接到壓力管道中,維持345kPa的壓力。扭曲幅度為3.2mm且扭曲頻率為每分鐘1000次。此項試驗進行30h且無泄漏或損壞。22.104.8拉力試驗。將軟管組件放置在一個試驗設備中,此設備有一個速度為0.025m/min的十字頭,可以提供將軟管從組件中分離或拉斷的拉力。從0開始,拉力逐漸加大,直到軟管組件分離或拉斷軟管。此拉力不能小于534N。22.104.9滲透性試驗。當以器具標注使用的制冷劑在(49±2)℃下按22.104.9.1~22.104.9.7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時,軟管與軟管組件接頭的制冷劑滲透率不應大于39.2kg/(m2·年)。22.104.9.1該設備需要一個容積為(500±25)mL、破壞壓力不小于21MPa并配有與軟管組件連接的適當配件的容器、一個探測器、一個在整個試驗階段能夠維持恒定溫度的空氣循環(huán)箱和一個綜合測量精度在0.1g的測量天平。22.104.9.2對自由長度為1m的4個軟管組件進行試驗,4個軟管組件中的3個需被用作制冷劑損GB4706.92—2008/IEC60335-2-104:2004失的測定,第4個軟管組件需空管運行,用于軟管自身質(zhì)量損失的測定的方法。22.104.9.3每個組件中軟管的自由長度在表壓為0下進行試驗,試驗長度精確到1mm。連接到容器上的4根軟管組件中的每根軟管,需測出包括管端塞子的全部質(zhì)量,試驗精確到0.1g。22.104.9.4三根軟管組件注入0.6mg/mm3的液體制冷劑,總質(zhì)量誤差為±5g。軟管組件注入制冷劑前要用一個靈敏的(靈敏度至少為11g/年)探測器檢測以確保不泄漏。22.104.9.5三個裝有制冷劑的軟管組件和一個空軟管組件放置在空氣箱中(30±5)min,以除去其表面濕氣。在空氣箱中時,這些軟管不能被彎曲成直徑小于20倍軟管外徑的弧線。這些裝有制冷劑的軟管組件是用于檢漏的。從空氣箱中取出后,在15min~30min時間測量所有軟管組件的質(zhì)量。這樣獲得的數(shù)據(jù)作為試驗的原始數(shù)據(jù)。22.104.9.6軟管組件放置在空氣箱里,在指定的溫度下保持24h。在24h后,把軟管組件從空氣箱中取出,如前面所述的方法重新測量,之后放回空氣箱。如果在測量時發(fā)現(xiàn)減少的質(zhì)量達20g或更多時,則停止試驗,檢查漏點后再重新開始試驗。22.104.9.7最初24h的試驗視為預先處理階段,該階段的質(zhì)量損失在最后的計算中將忽略不計。如前面所述的方法,將軟管組件重新放入空氣箱中72h,然后取出測量,計算質(zhì)量損失。滲透率的計算是通過減去相應的質(zhì)量損失,即從負載的軟管組件中減去空的軟管組件的質(zhì)量。滲透率單位表示為kg/(m2·年)。負載軟管組件中的制冷劑質(zhì)量損失率按如下公式計算:式中:A——負載的軟管組件在預處理階段后的最初質(zhì)量,g;B——負載的軟管組件在72h試驗階段后的最終質(zhì)量,g;C——空的軟管組件在預處理階段后的最初質(zhì)量,g;D——軟管的名義直徑,mm;E——空的軟管組件在72h試驗階段后的最終質(zhì)量,g;R——制冷劑質(zhì)量損失率,即自由軟管長度中管內(nèi)單位面積每年滲透的質(zhì)量,kg/(m2·年);L?——負載軟管組件的自由軟管(軟管被安裝后的中間部分)的長度,m;L?——空的軟管組件的自由軟管長度,m。22.105壓力強度試驗22.105.1制冷系統(tǒng)高壓側(cè)部分應該能夠承受在正常使用時預期的壓力。按如下方法試驗:制冷系統(tǒng)的高壓側(cè)部分必須能承受表101要求的壓力:表101高壓側(cè)部分應能承受的壓力制冷劑制冷劑代號MPaCCl?F?6CF?CH?FCHCIF73.8%的CCl?F?+26.2%的CH?CHF248.8%的CHCIF?+51.2%的CCIF?CF?對于其他制冷劑,試驗壓力相當于其在70℃時的飽和蒸氣壓力的3.5倍。注:上述給出值未必足夠高,可能滿足不了某些方面的應用。22.105.2制冷系統(tǒng)的低壓側(cè)部分必須能承受表102要求的壓力:表102低壓側(cè)部分應能承受的壓力制冷劑制冷劑代號MPaCCl?F?CHCIF?73.8%的CCl?F?+26.2%的CH?CHF?48.8%的CHCIF?+51.2%的CCIF?CF?對于其他制冷劑,試驗壓力相當于其在20℃時飽和蒸氣壓力的5倍。注:上述給出值未必足夠高,可能滿足不了某些方面的應用。22.105.3每種制冷劑容器應提供2個樣品進行試驗。試驗介質(zhì)應使用無危害液體,如水。用試驗介質(zhì)注滿試驗樣品,并以此方法排除管中空氣,同時連接到一個液壓泵系統(tǒng)。壓力逐漸上升直至達到規(guī)定壓力。在此壓力保持1min的期間樣品應無爆裂與泄漏。如果使用制冷劑R12、R22、R500或R502時容器允許使用墊圈。當壓力超過規(guī)定壓力的40%時,允許墊圈部分發(fā)生泄漏。22.106制冷系統(tǒng)的高壓側(cè)連接一塊標準壓力表,此表的量程應不小于工廠所標注泄漏試驗壓力的1.2倍,同時不小于制冷劑容器高壓側(cè)設計壓力的1.2倍。22.107制冷系統(tǒng)低壓側(cè)連接一塊標準壓力表,此表的量程不小于工廠所標注泄漏試驗壓力的1.2倍,同時不小于制冷劑容器低壓側(cè)設計壓力的1.2倍或等同于關機后平衡壓力的1.2倍。23內(nèi)部布線24元件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24.1增加:如果電動機-壓縮機符合了本部分的所有要求,則電動機-壓縮機不需要按照IEC60335-2-34單獨試驗,也不需要符合IEC60335-2-34的所有要求?!詮臀粺崦摽燮?000;——非自復位熱脫扣器300;增加:——控制電動機-壓縮機的控制器100000;——電動機-壓縮機啟動繼電器100000;——全封閉和半封閉型壓縮機自動熱保護器最少2000次,(但在堵轉(zhuǎn)試驗中不少于動作次數(shù));——全封閉和半封閉型壓縮機手動熱保護器50;——其他自動熱保護器2000;——其他手動熱保護器30。24.101裝有可更換部件的熱控制裝置應以一種能識別可更換部件的方式進行標志??筛鼡Q部件應相應地進行標志。通過對標志的視檢來確定其是否合格。25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25.7增加:器具在室外使用的部分,其電源線不應輕于氯丁橡膠鎧裝軟線(GB/T5013中規(guī)定的第57號線)。26外部導線用接線端子GB4706.1—2005的該章內(nèi)27接地措施GB4706.1—2005的該章內(nèi)容,均適用。28螺釘和連接29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和固體絕緣GB4706.1—2005的本章除了與電動機-壓縮機有關的部分外均適用,與電動機-壓縮機有關的部30耐熱和耐燃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30.2.2不適用。30.3增加:注:置于氣流中的部件認為是承受極嚴酷的工況,除非這些部件被密封或放置到污染不可能發(fā)生的環(huán)境中,否則認為這些部件要承受嚴酷工況。GB4706.1—2005的該章除下述內(nèi)容外,均適用:增加:依次進行下述試驗來確定其是否合格:——將待測部件的樣品浸入到相應的溶液中去掉樣品上所有的油脂;——將樣品浸入到溫度為(20±5)℃、含有10%氯化銨的溶液中浸泡10min;——在甩干水滴后,水還未干就將樣品放置到溫度為(20±5)℃、飽含濕氣的箱體中放置10min;——將樣品放置在溫度為(100±5)℃的加熱箱中10min后,樣品的表面不應有銹跡。注:當使用規(guī)定的液體進行試驗時,必須采取充分的措施以防吸入這些液體的蒸氣。銳利邊緣的銹跡和能用橡皮擦去的淡黃色膜可以忽略不計。對于小型彈簧和類似物,以及易受腐蝕的部件,可以用一層油脂膜來提供足夠的防銹。如果對于油脂膜的有效性產(chǎn)生懷疑時,這些部件要承受試驗,試驗要在不擦除油脂的情況下進行。32輻射、毒性和類似危險GB4706.1—2005的該章內(nèi)容,不適用。E——電動機外殼;R——剩余電流裝置(IAn=30mA)(RCCB或RCBO);P—-保護裝置(外部或內(nèi)部);M——電動機。注1:必須注意完善接地系統(tǒng)以允許RCCB或RCBO的正常工作。注2:對于三相試驗必須進行校正。圖101單相電動機的堵轉(zhuǎn)試驗電路GB4706.1—2005的附錄除下述外均適用。(規(guī)范性附錄)AA.1引言AA.1.1不使用在維修車間的單制冷回收設備和制冷劑回收/再生設備,當按AA.2~AA.4規(guī)定的方a)用于維修空調(diào)和制冷系統(tǒng)的設備含有小于90.7kg的高壓制冷劑時:絕對壓力大于6.88kPa;b)用于維修空調(diào)和制冷系統(tǒng)的設備含有大于90.7kg的高壓制冷劑時:絕對壓力大于c)用于維修空調(diào)和制冷系統(tǒng)的設備含有低壓制冷劑時:絕對壓力大于0.338kPa。AA.1.2不用于維修車間且設計為回收2.27kg或更少制冷劑的單制冷劑回收和制冷劑回收/再生設——按AA.5試驗時,當標準機上的壓縮機運行時,設備應能從標準機上回收90%的制冷劑;當標準機上的壓縮機不運行時,設備應能從標準機上回收80%的制冷劑。注:作為一個參考條件,設備應能達到8.95kPa的絕對真空。AA.2試驗設備AA.2.1推薦總則推薦的試驗設備將會在以下的章節(jié)描述。如果更換了試驗設備,使用者應能證明該設備產(chǎn)生的結(jié)果等同于指定的檢測設備。AA.2.2完整的試驗設備酸油蒸氣進/出口壓力表可選的隔膜閥門組合將從循環(huán)泵流出制冷劑中的污染物清理到攪拌間制冷劑容器攪拌間循壞泵微粒過濾器蒸氣閥液體閥輸出到回收/再生的器具圖AA.1完整的試驗設備AA.2.2.1攪拌間攪拌間由一個底部為圓錐形的容器、一個底部端口和用于傳送制冷劑到設備中的管道組成。各種各樣的端口與閥門是為了添加制冷劑到攪拌間,進行攪拌、混合。AA.2.2.2儲存容器用于儲存回收制冷劑的圓筒容器在試驗開始前應清潔干凈,依靠回收制冷劑的壓力將制冷劑回收到儲存容器中?;厥罩评鋭┑牧坎粦^儲存容器容積的80%。AA.2.2.3蒸發(fā)系統(tǒng)制冷劑蒸發(fā)系統(tǒng)由蒸發(fā)器、控制閥和管道組成,目的是在(21±2)℃的蒸發(fā)溫度下,創(chuàng)造3℃過熱度的條件。AA.2.2.4可選的蒸發(fā)系統(tǒng)一種可選的蒸發(fā)系統(tǒng):制冷劑通過一個加熱器,接著通過一個能夠設置不同飽和壓力的自動壓力調(diào)節(jié)閥。壓力設置可以從24℃時的飽和壓力至最后的回收壓力。AA.2.2.5液態(tài)系統(tǒng)液態(tài)制冷劑系統(tǒng)由控制閥、采樣端口和管道組成。AA.2.2.6檢測儀表需要用到的測量質(zhì)量、溫度、壓力和制冷劑泄漏量的儀表。GB4706.92—2008/IEC60335-2-104:2004AA.2.3規(guī)格攪拌間的最小容積應為0.09m3。底部端口與制冷系統(tǒng)取決于該設備的規(guī)格。特別是,混合閥和管道應為9.5mm。對于用于冷卻器的大設備,端口、閥門和管道的最小內(nèi)徑應為制造廠推薦值與37mm兩者之間的較小值。AA.3污染物的試驗AA.3.1一般試驗要求AA.3.1.1溫度試驗應在(40士1)℃的環(huán)境溫度下進行。AA.2.2.3中指定的蒸發(fā)條件維持的時間應與液態(tài)制冷劑在攪拌間中殘留的時間一致。AA.3.1.2制冷劑設備應能做到所有指定的制冷劑均能試驗。AA.3中每一種制冷劑的所有試驗應全部試驗完成后,才能開始下一種制冷劑的試驗。試驗應選擇合適的設備類型和標稱參數(shù)。AA.4設備的準備和操作AA.4.1概要設備應按每一個操作說明來準備和操作。批量試驗的樣品(見AA.4.2.1)應充有被試驗的制冷劑,而且應充分混合。試驗過程中,當攪拌間內(nèi)有液態(tài)制冷劑殘留時,混合和攪拌需一直進行。攪拌間內(nèi)充入制冷劑的量應為其容積的80%。AA.4.2.1被污染的制冷劑除AA.4.2.2中規(guī)定的特性以外,標準的被污染制冷劑樣品還應具有表AA.1中指定的特性。污染物潮濕成分:純制冷劑質(zhì)量分數(shù)微粒成分:純制冷劑質(zhì)量分數(shù)/酸成分:純制冷劑質(zhì)量分數(shù)/油成分:純制冷劑質(zhì)量分數(shù)/%黏度/種類°非壓縮氣體(空氣)體積分數(shù)/%制冷劑種類R11300/MON/AR1253R13N/AN/AN/AN/A3R225300/MO3R113400300/MON/AR114300/MO3R123300/MON/AR134a53R50053R50253R503N/AN/AN/AN/A3R410A53R401B53R401C53污染物潮濕成分:純制冷劑質(zhì)量分數(shù)/微粒成分:純制冷劑質(zhì)量分數(shù)/酸成分:純制冷劑質(zhì)量分數(shù)/油成分:純制冷劑質(zhì)量分數(shù)/%黏度/種類非壓縮氣體(空氣)體積分數(shù)/%制冷(劑種類R402A53R402B53R404A53R406A53R407A53R407B53R407C53R407D53R408A53R409A53R410A53R411A53R411B53R412A53R23N/AN/AN/AN/A3R50753R508AN/AN/AN/AN/A3R508BN/AN/AN/AN/A3R50953a微粒成分應由惰性材料組成,且應符合附錄BB的要求。b總體上要求酸由60%的油酸(Oleicacid)與40%的鹽酸(Hydrochloricacid)組成POE=聚乙烯;AB=烷基苯;MO=礦物油。AA.4.2.2單回收試驗對于標明不適用于任何特殊污染物的回收設備,應使用新的或再生的制冷劑進行試驗。AA.4.3回收試驗(回收與回收/再生設備)AA.4.3.1對于用作回收液態(tài)制冷劑的設備,將其入口連接到試驗儀器的液體閥,把攪拌間的所有制冷劑傳送到試驗儀器中。繼續(xù)進行回收操作直到蒸氣轉(zhuǎn)移到指定的位置,在該位置,按機組的運行說AA.4.3.2對于僅用作回收制冷劑蒸氣的設備,將其入口連接到試驗儀器的氣體閥,重復AA.4.3.1AA.4.3.3最終的回收真空。對于每種制冷劑來說,首輪試驗結(jié)束時,設備的液體閥與氣體閥應關閉。AA.5設計為回收2.3kg或更少制冷劑的、不用于維修車間的僅制冷劑回收或制冷劑回收/再生設備的試驗程序。AA.5.1設計為回收2.3kg或更少制冷劑的、不用于維修車間的僅制冷劑回收或制冷劑回收/再生設備應符合以下要求。AA.5.2本程序需要的標準機的制冷系統(tǒng)由普遍用于生產(chǎn)家用電冰箱和冷藏產(chǎn)品的標準設備構成。該程序同樣認為,壓縮機油可能加入到標準機的壓縮機或其他任何用于回收系統(tǒng)的壓縮機中,也可能從標準機的壓縮機或其他任何用于回收系統(tǒng)的壓縮機中排出。AA.5.3標準機標準機的構建依據(jù)以下要求:——蒸發(fā)器:外直徑7.94mm,容積為0.49L;——冷凝器:外直徑6.35mm,容積為0.33L;——吸氣毛細管熱交換器:適用于壓縮機;——高壓腔壓縮機(旋轉(zhuǎn)式)234.48W~278.45W(800Btu/h~950Btu/h)或者取決于試驗方案;——低壓腔壓縮機(往復式)234.48W~278.45W(800Btu/h~9500Btu/h)。AA.5.4試驗條件試驗在(24±1)℃工況下試驗。試驗應分別在高壓腔壓縮機標準機與低壓腔壓縮機標準機上進行。試驗同樣應在標準機的壓縮機運轉(zhuǎn)與停止的狀態(tài)下分別進行制冷劑回收試驗,以計算系統(tǒng)在這兩種條件下的制冷劑回收效率。AA.5.5五次回收操作的系列試驗是為了完成每一個壓縮機方案以及計算回收效率,回收效率的計算以5次回收操作回收到的制冷劑的總量為基礎。做為選擇,由于制冷劑回收系統(tǒng)制造商的需要,回收效率是在每個回收工作中計算出來的。這樣,回收操作的一個重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即可得出。AA.5.6回收工作的一個重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由以下的方法計算出來,然后對這些回收效率求平均值。作和不工作條件下的試驗方案?;厥招实挠嬎阋?種壓縮機在工作條件下回收效率的平均值作為其在工作條件下的回收效率;同理,2種壓縮機在不工作條件下回收效率的平均值作為其在不工作條件下的回收效率。AA.5.6.2以下是在試驗過程中用到的符號定義:以下為試驗過程中用到的符號定義:——標準機●“TSO”代表最初的標準機質(zhì)量;●“TSC”代表負載后的標準機質(zhì)量?!厥展蕖瘛癝CO”代表回收罐在最初或空載時的質(zhì)量;●“SCF”代表回收罐在最后或滿載時的質(zhì)量。 -回收/轉(zhuǎn)移系統(tǒng):●“RSO”代表回收/轉(zhuǎn)移系統(tǒng)最初的質(zhì)量;●“RSF”代表回收/轉(zhuǎn)移系統(tǒng)最終的質(zhì)量;●“OL”代表一套壓縮機方案從試驗開始到試驗結(jié)束過程中從回收裝置和/或轉(zhuǎn)移裝置中加入/排出的油的凈質(zhì)量;●稱量的精確度應為±1.0g。AA.5.7.1對標準機抽真空12h,使其達到20μmHg(2.66644×10-6Pa)的真空(壓力由真空泵測得)。AA.5.7.2稱量標準機的質(zhì)量(TSO)。應稱所有用于回收系統(tǒng)中、以傳遞回收制冷劑到適用于船運或輸送到制冷劑回收廠的容器的裝置的質(zhì)量。稱量能最終把制冷劑轉(zhuǎn)移到回收罐中而不釋放到大氣中的裝置的質(zhì)量(RSO)。GB4706.92—2008/IEC60335-2-104:2004AA.5.7.4AA.5.7.5AA.5.7.6AA.5.7.7稱量最終回收罐的質(zhì)量(SCO)。標準機應灌注適量的制冷劑。用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