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三聯(lián)考(三模)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
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距今約5300年的安徽凌家灘文化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中安徽首推的重點遺址,也是文明起源和形成階段代表性遺存。下
圖為該遺址的平面布局圖,通過該遺址我們可能推測
A.聚落生活組織有序
B.原始農業(yè)蓬勃發(fā)展
C.國家形態(tài)業(yè)已具備
D.生活習俗差異明顯
2.《周禮?地官司徒?大司徒》中有云:"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
和。"《禮記?樂記》中"先王惡其亂也,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漢代
音樂理論也將"宮、商、角、微、羽"的"五聲"臣、民、事、物"的"五
政"相關聯(lián)。上述材料體現(xiàn)出
A.借助音樂重構禮樂制度
B.儒學的獨尊地位得以確立
C.音樂藝術獲得重大發(fā)展
D.音樂的社會教化功能凸顯
3.滅亡南宋后,元朝不僅全盤接受了南宋海外貿易的政策,并進
行了相應的“迭代"。唐宋時期,盡管官方擬訂過一些有關市舶的規(guī)
則,但尚未形成完整統(tǒng)一的市舶法則。1293年,元廷制訂了市舶
法則二十三條,1314年,法則修訂為二十二條,并明確了中外商
舶從事海外貿易的細則。元朝的上述舉措
A.強化管理限制了中外交流
B.有助于外貿的良性發(fā)展
C.推動了中國經濟重心南移
D.促進南北政治文化認同
4.清代學者朱奇齡曾對前朝某一制度做出分析,說:"既有常業(yè),
有令世守之。則父兄所以教其子弟,子弟所以拳具父兄者,無非各
事其事,童而習之,其心安焉,不見異面遷焉。"以下對該制度認識
正確的是
①調節(jié)賦稅征收,確保經濟發(fā)展
②強化人身控制,職業(yè)世代相襲
③犧牲社會活力,不利階層流動
④增強軍事力量,維護社會治安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徐繼畬認為,西方諸國富強的原因在于工商立國制度。他對西
方民主制度予以特殊關注,評價美國制度"創(chuàng)古今未有之局”,還詳
細介紹了西方文教制度。材料反映其思想的特點是
A.托古改制B,通古今之變
C.中體西用D.正眼看世界
6.下圖所示為1940年5月《大北新報》刊登的赤玉牌葡萄酒廣
告。材料反映了
A.中外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B.藥食同源理念的發(fā)端
c.飲食領域近代化的進程
D.商業(yè)營銷廣告的普及
7.解放戰(zhàn)爭初期,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在"以農業(yè)為
主"和"農業(yè)第一"方針的指引下,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顯著
成效。上述方針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A.政權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探索
B.建立和鞏固東北解放區(qū)的要求
C.配合遼沈戰(zhàn)役的戰(zhàn)略性需要
D.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進程已然開啟
8.1950年3月開始,全國各縣市都建立國庫,所有稅款都要逐日
入庫,不能延期和挪用。國有企業(yè)的稅收和折舊金、利潤也須按時
上繳國庫。在支出方面,全國統(tǒng)一了編制和供給標準。上述措施的
主要作用是
A.結束物價十多年暴漲的局面
B.為經濟恢復奠定了重要基礎
C.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
D.加快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進程
9.建國初期,中國從提出與不同制度國家的和平共處到與印度、
緬甸共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日內瓦會議主張通過協(xié)商方式和平
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再到亞非會議倡導"求同存異",促
使"亞非會議通過了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決議和宣言",中國
對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A.中國放棄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B.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已經破產
C.中國和平共處外交政策影響廣泛
D.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成功實踐
10."通常,他和他的配偶、孩子被固著在分給他們的一塊土地上,
獨立經營自己的經濟,為領主服勞役并繳納實物租賦;他們的婚姻
也被認為是合法的,盡管在法律上和習俗上,他們仍被視為主人的
財產……但他們耕種分到的土地用以謀生,通常不能加以剝奪"。據
此判斷,材料中的“他們"
A,是領主的私人財產,可以買賣
B.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男耕女織
C.被固定在土地上,無自由可言
D.與領主存在權利與義務的契約關系
11.下圖名為《盧德運動》,反映了工業(yè)革命期間,英國工人以破
壞機器為手段反對工廠主壓迫和剝削的自發(fā)運動。當時工人把機器
視為貧困的根源,用搗毀機器作為反對工廠主、爭取改善勞動條件
的手段。盧德運動反映了當時
A.工人階級力量覺醒登上了歷史舞臺
B.工人階級認識到了自身貧困的根源
C.工人運動的目的在于維護經濟權益
D.工人運動已有科學的思想理論指導
12.孟德斯鳩認為"民主國家和貴族國家都不是自由國家。政治自
由僅存在于寬和的政治體制下??墒?,政治自由并不始終存在于寬
和的國家里。只有權力未被濫用時,政治寬和的國家里才有政治自
由"。據此可知,孟德斯鳩主張
A.建立共和政體,維護政治自由
B.實行分權制衡,防止權力濫用
C.堅持人民主權,建立社會契約
D.制定合理法律,保障公民自由
13.有學者指出,除內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也離不開有
利的國際環(huán)境。當時,美國正忙于國內戰(zhàn)爭,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
和印度民族大起義又牽制了英國的力量,德、俄、意也因國內事務
無暇干涉日本維新運動。此學者意在說明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
A.取決于當時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B.深刻影響了當時的國際政治格局
C.是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結果
D.受益于日本政府成功的外交政策
1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的
《十四點和平綱領》在歐洲引起了一場民主愿望和期許的狂熱…為
了模仿布爾什維克,柏林、漢堡都建立了蘇維埃,布爾什維克主義
正越來越為各地人們所接受。"這反映出當時的歐洲
A.統(tǒng)治秩序受到民眾質疑
B.是美蘇爭奪的重點區(qū)域
C.喪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對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不滿
15.1940年,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組織成立了"美洲事務協(xié)調辦公室",
其作用是"說服拉美國家服從美國的領導,在泛美體系下進行友好
的經濟政治交流;通過開展項目,防止美洲國家進行革命、對抗軸
心國宣傳、提高美國對拉美國家的貿易額。"羅斯福此舉
A,奠定了兩極格局形成的基礎
B.意在推動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取得勝利
C.促進了拉美地區(qū)的快速發(fā)展
D.加強了美國對拉美地區(qū)滲透控制
16.德國魯爾區(qū)依靠充足的煤炭資源,以煤炭、鋼鐵等重工業(yè)為基
礎從19世紀中期開始成為德國乃至歐洲最重要的工業(yè)基地之一、
被稱為"歐洲工業(yè)引擎二據如表可知,這一時期魯爾區(qū)
19619191919
時間
570758085
煤炭開采量(單11091756963
位:萬噸)9010801030
占德國工業(yè)附加
8.48.27.97.87.2
值份額(%)
占德國生產總值
9.88.8948.48
比例(%)
A,經濟陷入絕境
B.面臨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挑戰(zhàn)
C.煤炭資源枯竭
D.工業(yè)發(fā)展落后于其他地區(qū)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大農上鹽鐵丞孔僅、咸陽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屬少府,陛
下不私,以屬大農佐賦。愿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煮鹽,官與牢
盆?!宜借T鐵器煮鹽者,趺左趾,沒入其器物。"
——司馬遷《史記?平準書》
材料二
唐寶應元年(762年),鹽鐵使劉晏再變鹽法,將官運官銷改為商
運商銷……鹽仍由民制,仍由官收;官收之后,將鹽稅加入賣價后
轉售商人;商人于繳價領鹽之后,得以自由運銷,所過州縣不再征
稅。明朝萬歷四十五年,立絲岡法”?!瓘拇斯俨皇整},由商人與煎
戶直接交易,收買、運銷之權悉歸于商人,并得世襲。清代鹽政,
承襲明末綱法。雍正、乾隆、嘉慶之際,國泰民安,戶口繁殖,鹽
銷量劇增。鹽商以有專利,遂致暴富,生活窮極奢侈。于時上至皇
帝,下至鹽務和地方官吏,皆以鹽商為利藪,競相分肥。
——摘編自張榮生《鹽業(yè)史研究》
材料三
自民初以來,以張薯和景學鈴為代表的鹽務改革派,為興利除弊,
致力改革中國鹽政,但因鹽商勢力太大,未有結果。1927年南京
國民政府成立,在改革派的努力下,至1930年,在一些具體制度
上刷新鹽政。1931年5月30日,國民政府公布新《鹽法》,是中
國第一部全面規(guī)范的鹽政專門法律??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為適應戰(zhàn)爭
狀態(tài),確保軍需民食,同時盡量籠取鹽利佐助軍費,國民政府于
1942年推行政府專賣制??箲?zhàn)結束后,國民政府為轉入戰(zhàn)后建設,
于1945年廢止鹽專賣,改行征稅制。1946年行政院頒布《鹽政
綱領》,1947年3月,國民政府公布《鹽政條例》??傆^國民政
府在戰(zhàn)后實行的征稅制,雖標榜就場就倉征稅,任人民自由販運買
賣,但實際上鹽的生產運銷仍為封建勢力和官僚所把持,巨額鹽利
亦由實力雄厚的官僚資本所獨占。
——摘編自張榮生《鹽業(yè)史研究》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中國古代鹽業(yè)制度演變的趨勢,并結
合所學知識評析古代鹽業(yè)政策的調整。(11分)
(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民國時期鹽政改革的背景
及其產生的影響。(14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中世紀晚期,英國養(yǎng)老模式是以家庭養(yǎng)老為主體,輔之以教會、行
會及零散救濟養(yǎng)老。在近代早期,伴隨人口倍增、貧困程度加深,
社會環(huán)境巨變,英國養(yǎng)老模式發(fā)生了變化。教會養(yǎng)老模式收縮,政
府改自由放任為積極參與,采取立法、增加財政支出、強征濟貧稅、
建立慈善院等多種措施解決養(yǎng)老問題,在養(yǎng)老問題中的主導作用日
益凸顯。同時,私人慈善、民間經濟組織也參與到養(yǎng)老中來,英國
養(yǎng)老模式由宗教性向社會性蛻變。轉型后的養(yǎng)老模式卓有成效,老
人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平均壽命增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政
府養(yǎng)老措施大多為托底型的最低標準,難以顧及老年人的感受。
——摘編自《英國近代早期的老人生活問題與養(yǎng)老模式》
材料二
1979年,英國政府推動市場化改革,鼓勵福利混合經濟發(fā)展,強
調國家角色的縮小與個人自由及責任的擴大,將市場機制引入福利
供給,政府致力于減少居住性照顧,引入私營部門作為養(yǎng)老服務供
給的重要主體;社區(qū)照顧服務成為養(yǎng)老服務的主要模式,養(yǎng)老服務
提供者與老年人共同商榷,以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為中心,凸顯老
年人的權益。
——《從消費主義到民主主義:英國養(yǎng)老服務的理念轉型及其啟示》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早期英國養(yǎng)老模式發(fā)
生變化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現(xiàn)代英國養(yǎng)老模式與近代早
期英國養(yǎng)老模式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9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儒學雖在近代中國漸失了官學地位,但還是承擔了任何思想替代不
了的歷史角色:儒學仍然是多數國人的生活準則,民族凝聚力的動
力源泉,中華民族脊梁的精神支點以及主要政治學說的思想資源。
對儒學在近代中國社會歷史角色的認識,可以為我們今天批判地繼
承和利用儒學,服務于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思維的平臺。
——摘編自王漢苗、王德成《儒學在近代中國的歷史角色》
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史實,自擬論題,加以闡釋。(12
分)(要求:論題明確;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安慶市示范高中2024屆高三聯(lián)考(三模)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
分說明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
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7.(25分)
(1)趨勢:總體運行軌跡是在不斷減少封建政府(官僚集團)參
與的成份,增加市場化運行的成份。(2分)
評析:鹽政制度是封建王朝國家治理體系中一項重要的制度建設,
它的調整適應了不同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有利于緩解財
政危機,保障政府的財政收入,維護封建統(tǒng)治;促進了商業(yè)和商品
經濟的發(fā)展;但也造成了鹽商專利加劇官商勾結,加重人民負擔。
(任答三點給9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背景: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國家的統(tǒng)一;政府的推動和改
革派的努力;應對抗戰(zhàn)的需要;戰(zhàn)后國家建設的需要等。(任答三
點給8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影響:廢除了之前的鹽業(yè)弊政,民國政府相繼制訂公布一系列鹽政
法規(guī),使鹽務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有利于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
國家鹽稅收入,為抗戰(zhàn)提供經濟支持;但是由于國民黨統(tǒng)治的腐敗
及官僚資本的膨脹,國內戰(zhàn)亂頻仍,政局動蕩,使依法治鹽成效有
限。(任答三點給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8.(15分)
(1)原因:老年人口增多,貧困程度加深;王權的加強;民族國
家的日漸形成;宗教改革后,教會權力削弱。(共6分,任答3點
即滿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不同:國家角色縮小,個人自由及責任擴大;市場作用凸顯;
重視老年人需求及權利的保障;養(yǎng)老服務水平提升。(共5分,任
答2點即滿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原因:社會經濟發(fā)展;政府治理方式變革,公共開支減少,改革社
會保障制度;第三產業(yè)的興起;基層自治發(fā)展,社區(qū)職能的完善。
(共4分,任答2點即滿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9.(12分)
評分標準
一等(10—1
二等(5—9分)三等(0—4分)
2分)
①緊扣題目
①不能符合題
要求,觀點明①基本符合題
目要求,觀點不
確;目要求,觀點較
明確;
②史實引用明確;
②未引用史實,
合理,論據充②能引用史實,
缺乏論據;
分;有一定論據;
③論證欠缺說
③論證邏輯③論證較完整,
服力,表述不清
嚴密,表述清表述較清楚。
木木
zEo
木木
AEO
示例一:儒學是中國近代主要政治學說的思想資源
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政治勢力無論是反動的還是進步的,基于儒學
的強大傳統(tǒng)力量,在創(chuàng)建自己的政治學說時都要把儒家思想作為重
要的思想資源。
儒學在近現(xiàn)代中國成了反動統(tǒng)治者復古與鎮(zhèn)壓革命的有力工具最
典型的是袁世凱利用儒學大搞帝制復辟。北洋軍閥制造尊孔讀經的
逆流并非單純?yōu)榱颂岢?尊孔"和"讀經”而是利用孔學的某些主張為
自己復辟和復古的反動政治目的服務。中國近代的民主主義運動中
一般都要批孔但又都離不開儒家傳統(tǒng)。眾所周知太平天國時洪秀全
曾激烈反孔但是太平天國"天朝田畝”的理想又部分來源于儒家的
"大同”理想。康有為曾為維新變法而抨擊儒家綱常名教但卻打著孔
子的旗號進行改革并且最后走上尊孔?;实呐f路。孫中山為建立民
主共和國曾尖銳批判儒教"束縛人心"要對其"掃除凈盡”但孫中山也
吸收了大量儒家思想并對其進行了部分改造作為三民主義的重要
思想資源之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儒學雖在中國近代社會失去了官學
地位但并沒有因此退出歷史舞臺而是在中國近代社會發(fā)揮著其他
思想替代不了的作用。
示例二:儒學依舊是近代中國多數國人的生活準則
中國近代社會是動蕩轉型的社會,人們?yōu)榱司S持公共生活的正常秩
序,總是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社會公德來規(guī)范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
為,使整個社會生活正常運轉。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
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在吸收歷史與現(xiàn)實的文明基礎之上,對人
類社會的生存和發(fā)展等問題經過長期深入思考而發(fā)展起來的,對人
們的生存發(fā)展具有指導意義。其發(fā)展到中國近代社會時,經過2000
多年的積淀,已融匯在中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倫理、民族性格以
及風俗習慣里。
近代中國社會的國情是:在政治上排孔而在思想上仍以"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孫中山也說《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段話,把一個人從內發(fā)揚到外,由
一個人的內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這樣精微開展的理論,無論
外國什么政治哲學家都沒有見到,都沒有說出,這就是我們政治哲
學的知識中獨有的寶貝,是應該要保存的。"
綜上所述,儒學依舊是近代中國多數國人的生活準則。
示例三:儒學是中華民族脊梁的精神支點
示例四:儒學是民族凝聚力的動力源泉
示例五:儒學為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思維平臺
2022-2023學年高三三模歷史試卷
學校:姓名:班級:
一、單選題
1.光緒帝之死,歷來眾說紛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光緒生前診病的脈案非常詳
細,從中可以斷定光緒因病死亡。又據《清宮檔案揭秘》記載,1980年通過化驗光緒
的頸椎和頭發(fā),發(fā)現(xiàn)無中毒現(xiàn)象?,F(xiàn)在高科技手段則檢測出光緒體內有珅中毒現(xiàn)象。
據此可以得出()
A.原始檔案比研究文獻更接近歷史事實B.歷史研究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探尋真相
C.通過文獻記錄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D.綜合多種歷史記錄即可確認客觀事實
2,秦律針對不孝的懲罰很細致,將不孝視為重罪,鼓勵父母告發(fā)子女不孝,針對不孝
施以流放、斷足等嚴厲的刑罰,贍養(yǎng)老人逐漸成為強制性義務。這反映出秦代()
A.社會穩(wěn)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B.改變了以法為教的治國方針
C.嘗試采用外儒內法統(tǒng)治策略D.維護綱常倫紀是其立國根基
3.《大夏國葬舍利碣銘》為西夏碑銘,記載了元昊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連云寶塔之
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漢人張陟署名“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臣張陟奉制撰”。由此可
以得出的結論是()
A.元昊所用臣僚均為漢族儒士B.西夏的相權威脅皇權
C.西夏以宗教維系上下級關系D.西夏仿宋建立官制
4,明嘉靖、萬歷年間,蘇州府有44個市鎮(zhèn),至清乾隆、嘉慶年間有90個市鎮(zhèn);明弘
治年間,吳江縣有3市4鎮(zhèn),至清康熙年間有10市7鎮(zhèn);吳江縣的盛澤鎮(zhèn)在明弘治年
間是一個有五六十家居民的村落,而清乾隆年間成為了一個擁有四五萬人口的市鎮(zhèn)。
這表明了明清時期()
A.社會結構呈現(xiàn)多元化色彩B.生產關系出現(xiàn)近代化特色
C.社會轉型因素在潛滋暗長D.手工工場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5.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條款》第5條規(guī)定:“廣州等五港口均不可妄到
鄉(xiāng)間任意游行,更不可遠入內地貿易,中華地方官應與英國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
勢,議定界址,不許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贝撕?,上海于1845年出現(xiàn)了中國近
代史上的第一個租界一英租界。這反映了()
A.上海租界建立有合理性B.清政府無力維護國家主權
C.中英共同管理通商口岸D.英國是西方侵華的排頭兵
6.下圖是劉大白所寫的一首詩歌《紅色中華》。對詩中“新潮”理解正確的是()
紅色中華
劉大白(民國7年)
底:味脆脆張眼一叫,
黑喑里突然突出一線紅,
這是什么?----
原來是北極下來的折潮,
由近東卷到遠東.
A.維新變法潮流B.三民主義思想
C.社會主義思潮D.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7.“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包括毛澤東,都是先在城市里從事工人運動,然后再到農
村中去領導農民運動和游擊戰(zhàn)爭的。這一條十分重要,沒有它,就只能產生舊式的農
民戰(zhàn)爭,而且也不可能取得勝利。”這一論述旨在說明()
A.工人運動與農民戰(zhàn)爭同步進行才能保證勝利
B.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思想武器
C.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只重視城市工人運動實踐
D.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
8.下表為1953—1957年中國工業(yè)總產值增長速度與世界主要國家比較。據此可推知
()
年平均增長速度(%)中國蘇聯(lián)美國英國西德法國日本
1953-1957年18.011.63.63.810.17.915.0
A.中共八大經濟建設方針得到較好的貫徹
B.一五計劃使中國經濟總量超越西歐日本
C.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中國初步建立起來
D.一五計劃前我國的工業(yè)基礎底子很薄弱
9.在雅典擔允任陪審員的公民,有不少富足年老的退伍公民,伯利克里時期規(guī)定,在
進入法院大廈之前,授給每個陪審員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證章,憑證可以領受兩個歐布
爾的津貼。這一制度()
A.奠定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基礎
B.有利于調動中產階層公民參政積極性
C.表明雅典公民參與政治熱情較低
D.體現(xiàn)出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具有強制性
10.下面是16世紀亞洲出口到葡萄牙的里斯本與奧斯曼帝國的黎凡特(本意為意大利
以東的地中海地區(qū))的胡椒年均數量統(tǒng)計表(單位:噸)。這反映出()
時間里斯本黎凡特時間里斯本黎凡特
1510—15131557—1571
80070012001400
年年
1514—152216009001572—158510001000
年年
1523—15361586—1590
78010009001000
年年
1537—15491591—1600
130011007001400
年年
1550—1556
10001000
年
A.香料貿易利潤持續(xù)下滑B.大西洋貿易缺乏穩(wěn)定性
C.歐亞傳統(tǒng)商路依然重要D.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有限
11.1921年5月,列寧提出: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在于同官僚主義和拖拉主義作斗爭;
10月,列寧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員會上指出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在于經濟管理形式的戰(zhàn)略
退卻;12月又明確糧食稅代替余量收集制是經濟政策的實質。這說明()
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存在反復和不確定性
B.列寧對新經濟政策實質有多維闡述
C.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個人主觀意志的產物
D.新經濟政策造成了蘇俄內部的思想混亂
12.據統(tǒng)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全球實業(yè)資本流動從1980年的543.96億美元增
長到2017年的1.43萬億美元。這表明,經濟全球化()
A.拉大了南北國家貧富差距B.沖擊了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
C.提高了全球資源配置效率D.源于跨國資本的持續(xù)擴張
二、材料分析題
13.社會轉型就是社會政治制度、經濟結構、文化形態(tài)、價值觀念等發(fā)生深刻變化。
轉型過程中各種制度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不斷演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因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完成
了社會的轉型。在此之前中國社會仍然是血緣社會,在此之后雖然仍有濃重的血緣色
彩,但轉向了地緣社會;在此之前是封建諸侯、貴族分權的時代,在此之后是專制獨
裁、皇帝集權的時代……中國自夏朝以來的四千年歷史可以分為前后兩大階段,春秋戰(zhàn)
國時期就是這兩大階段之間的的轉型時期。
辛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材料二美國的共和政體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羅馬的公民大
會,使之成為“委托——代理”的“間接民主”機構。它借鑒了君主制的長處,強化
了行政權的功能和作用,并將它賦予單獨一個人行使。同時,美國的建國者還從歷代
的分權理論和制度中獲得借鑒,把它加以改造,轉化為一種復合的分權和制衡體制……
從而保證“有限政府”理念的實現(xiàn)??偠灾?,美國的共和政體在一定意義上是對雅
典民主、羅馬共和制和英國憲政君主制加以綜合吸收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結果。一李劍鳴
《“共和”與“民主”的趨同
—美國革命時期對“共和政體”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1979年起,中國進入了雙重轉型階段。雙重轉型是指體制轉型和發(fā)展轉型的
結合或重疊??偨Y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與發(fā)展實踐,中國在推行雙重轉型過程
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可以把這些經驗歸納為以下八項。
體制轉型是雙重轉型的重點。
思想先行?!?/p>
—摘編自厲以寧《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
(1)根據材料一,歸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轉型前后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共和政體“對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制和英國憲政
君主制加以綜合吸收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表現(xiàn),并指出這一政體確立的意義。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國經濟“雙重轉型”的具體內涵?!八枷胂?/p>
行”是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經驗,試以改革開放以來的史實予以說明。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從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天子佚樂,而用不知節(jié)”,大地主官僚又大肆兼并土
地,公元755年的叛亂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局面。地方上諸侯藩鎮(zhèn)割據一方,不供貢賦。
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唐中葉開展了鹽業(yè)改革。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劉晏出任鹽鐵
使,繼續(xù)進行這一改革。劉晏對國營鹽業(yè)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他認識到鹽利收入豐
厚,但置吏太多,“鹽吏多則州縣擾”,因此他“但于出鹽之鄉(xiāng)置鹽官……自余州縣不復
置官”;劉晏對之前的專賣政策進行了改革,將官運官銷予以廢除,創(chuàng)立了民制官收、商
運商銷的通商法。當時商人過境,各級地方機構都要加稅,這屬于法外苛征,增加了商人
的負擔,劉晏奏請罷之。"諸道加榷鹽錢,商人舟所過有稅。晏奏罷州縣率稅,禁堰域邀
以利者?!彼诟鞯卦O置了常平鹽倉”,貯存官鹽。
—據馬濤、周原《唐中葉劉晏理財與兩稅法改革的再評價》整理
⑴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中葉財政困難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中葉鹽業(yè)改革的措施。
15.【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56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貴族發(fā)表演說,他說:“到處在謠傳,我要給
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著敵對情
緒,并因此發(fā)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蚨?,從上面解決要比從下面解決好
付多。
—摘自孫成木《俄國通史簡編》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上諭,表示變法決心。上諭說:'‘數
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秋L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
或托于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挨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煤?/p>
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fā)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
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p>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兩則材料所反映的兩個國家解決社會危機的角度(或
者側重點)有何不同?
(2)根據材料二,光緒帝關于變法有哪些看法?
16.【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甘地決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方式,來反對羅拉特法案,
為此,他……一方面號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舉行總罷業(yè)和絕食,……另一
方面,不準人民群眾以暴力手段反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這充分暴露了印度資產階級的兩
面性。
—世界現(xiàn)代史編寫組《世界現(xiàn)代史》(上冊)(1983年版)
材料二:(1919年)哈里發(fā)運動的領袖們接受了甘地主義的原則,……甘地在團結印度
教徒和穆斯林爭取印度民族獨立的斗爭中起了很大作用。他這時事實上是把哈里發(fā)運
動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匯流成為統(tǒng)一的反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
——齊世榮《世界史現(xiàn)代史編?上卷》(1994年版)
請回答:
(1)上述兩個材料是如何評價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獨立運動中的作用的?
(2)這兩種評價的差異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論述題
17.孔子提出的“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的主張.在漢代以后逐漸成為歷代
統(tǒng)治者在處理民間訴論問題上的一種理想追求,這在各朝的律令、榜文等中均有突出
體現(xiàn)。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唐《唐律疏議》規(guī)定,“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諸告期親尊長,外
代祖父母,雖得實,徒二年,'‘諸部曲、奴婢告主,……皆絞
《宋刑統(tǒng),戶律》在“婚田入務”門中規(guī)定,官府只在每年十月一日至
宋
次年三月三十間受理田宅、婚姻、債負等相關民事案件,其余時間不得提
代
起訴訟,成為“入務”。
《欽定戶部教民格文》規(guī)定,“民間戶婚、田土、斗毆、相爭一切小
明
事,不許輒便告官,務要經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斷……若不經由者,不問虛
代
實,先將告人杖斷六十,仍發(fā)回里甲、老人理斷。”
《刑案匯覽》中載:“奉上諭:御史朱鴻奏杜構訟之弊以息刁風一折所
清奏甚是,民間訟牘繁多,最為閭閻之患……全由于訟棍為之包謀……著通諭
代審理詞訟各衙門,凡遇架詞控訴之案,必究其何人慫恿……勒令供明,立拿
訟師到案,將造謀誣控各情節(jié)嚴究得實,一切重罪悉以訟師當之?!?/p>
據郭星華《無訟、厭訟與抑訟一對中國傳統(tǒng)訴訟文化的法社會學分析》等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古代統(tǒng)治者“無訟”的理想追求進行評述。(要求:表述
成文,邏輯清晰,史實運用準確,觀點明確。)
參考答案
1.B
【詳解】根據原始檔案光緒帝因病而亡,沒有中毒現(xiàn)象,但現(xiàn)代高科技手段卻檢測出有中
毒現(xiàn)象,這表明采用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堅持孤證不立的原則,才能進一步探尋歷史
真相,故選擇B項;原始檔案由于受階級和個人主觀的限制,也有一定的主觀色彩,需要
對史料進行考證和辨?zhèn)危懦鼳項;文獻與考古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是我們研究歷史的基
本方法之一,排除C項;文獻史料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記錄者的個人主觀的限制,排除D
項。
2.A
【詳解】根據材料秦律針對不孝的懲罰可知,律法中融入孝倫理,來達到穩(wěn)定社會鞏固統(tǒng)
治的作用,這反映出秦代社會穩(wěn)定是施政的重要考量,A項正確;材料不能證明改變了以
法為教,排除B項;“外儒內法”指的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中心,以法家嚴刑峻法為輔助,
秦朝的治國思想是法家思想,不是“外儒內法”,排除C項;"維護綱常倫紀是其立國根
基”,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
3.D
【詳解】根據題干“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臣張陟奉制撰”并結合所學可知,1038年,
黨項首領元昊脫離宋朝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大夏,即西夏,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D
項正確;題干沒有體現(xiàn)元昊所用臣僚的特點,排除A項;題干未提及西夏君權與相權的關
系,排除B項;題干沒有體現(xiàn)西夏通過宗教維系上下級關系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D
項。
4.C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市鎮(zhèn)的大量涌現(xiàn)主要得益于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聯(lián)系所學
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顯著發(fā)展推動了市鎮(zhèn)經濟的發(fā)展,為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條件,C
項正確;社會結構包括政治結構、經濟結構,材料信息體現(xiàn)不了社會結構呈現(xiàn)多元化色
彩,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新的生產關系出現(xiàn),得不出生產關系出現(xiàn)近代化特色,排除
B項;材料反映的市鎮(zhèn)經濟繁榮,不是手工工場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排除D項。故選C項。
5.B
【詳解】租界指的是一個主權國家將自己的部分領土出租給其他國家,在條約的租期內,
承祖國將租借地用于條約規(guī)定,并行使管轄權。租界權是一個國家主權的喪失,故B項正
確,A項錯誤;中英共同管理通商口岸不符合史實和材料,故C項錯誤;英國是西方侵華
的排頭兵不是材料主旨,故D項錯誤。
6.C
【詳解】題干中“民國7年”即1918年;由題干圖片中“紅色中華原來是北極下來的
新潮,由近東卷到遠東”及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將馬克思主義傳
播到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新的解放道路和方向,可見該詩中的“新潮”指的是社會主
義思潮,故C正確;ABD三項均與題干中的時間及具體信息不符,排除。故選C。
7.B
【詳解】材料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包括毛澤東,都是先在城市里從事工人運動,
然后再到農村中去領導農民運動和游擊戰(zhàn)爭的,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這一條十
分重要,沒有它,就只能產生舊式的農民戰(zhàn)爭,而且也不可能取得勝利”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
義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思想武器。故答案為B項。A項,材料中“先在城市里從事工人
運動,然后再到農村中去領導農民運動和游擊戰(zhàn)爭的"說明工人運動與農民戰(zhàn)爭有先后過
程,排除;C項,材料中“先在城市里從事工人運動,然后再到農村中去領導農民運動
和游擊戰(zhàn)爭的”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并不是只重視城市工人運動實踐,排除;D項,根
據所學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是毛澤東思想成熟的主要標志,工農武裝割據理
論的提出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而且材料描述的是工人運動的深遠意義,與
毛澤東思想無關,排除。
8.D
【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953-1957年,中國工業(yè)總產值增長速度高于世界主要國家,這
是因為一五計劃前我國的工業(yè)基礎底子很薄弱,增長空間大,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
知,中共八大經濟建設方針并沒有得到較好的貫徹,排除A項;一五計劃沒有使中國經濟
總量超越西歐日本,排除B項;C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9.B
【詳解】伯利克里時期,授給(包括富足年老的退伍公民在內的)陪審員“出庭杖”、“證
章”和津貼等物質和精神獎勵,有利于調動中產階層公民參政積極性,B項正確;奠定了
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基礎的是梭倫改革,A項錯誤;雅典公民參與政治熱情較低在材料中
沒有體現(xiàn),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具有強制性,D項錯誤。
10.C
【詳解】根據材料可以看出,16世紀亞洲出口到葡萄牙的里斯本與奧斯曼帝國的黎凡特的
胡椒年均數量仍有上升,這說明傳統(tǒng)的陸路商貿依然重要,C項正確;貿易額上升意味著
當時的香料貿易利潤并未下滑,排除A項;通過材料無法看出大西洋貿易的情況,排除B
項;D項描述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
11.B
【詳解】從材料“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在于同官僚主義和拖拉主義作斗爭……新經濟政策的實
質在于經濟管理形式的戰(zhàn)略退卻……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是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可以得出
列寧對新經濟政策實質有多維闡述,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新經濟政策是在蘇俄蘇
俄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的情況下實施的,所以新經濟政策不是列寧個人主觀意
志的產物,故C項錯誤。新經濟政策實施后促進了蘇俄政權的鞏固和經濟的恢復發(fā)展。AD
兩項說法錯誤。
12.C
【詳解】經濟全球化下實業(yè)資本流動,體現(xiàn)了國際分工的擴大,這有利于實現(xiàn)全球資源配
置,而全球實業(yè)資本流動量的大幅增長,說明配置效率得到提高,C項正確。全球實業(yè)資
本配置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不能說拉大了國家貧富差距,排除A項;全球實業(yè)資本
流動會帶動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的發(fā)展,而不是沖擊,排除B項;全球實業(yè)資本流動雖是以跨
國公司為主導,但并非源于跨國資本的擴張,排除D項。故選C項。
13.(1)相同點:保留了血緣社會。不同點:從血緣社會到地緣社會;從貴族政治到官僚
政治;從分權到集權。(8分)
(2)表現(xiàn):實行代議制的民主形式,賦予總統(tǒng)極大的行政權;構建“分權制衡”機制。(6
分)意義:聯(lián)邦共和政體的創(chuàng)立,保證了美國的長治久安,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4
分)
(3)內涵:體制轉型指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2分)發(fā)展轉型指從農業(yè)文明轉向工
業(yè)文明。(2分)舉例: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3分)
【詳解】試題分析:(1)第一小問相同點,根據“在此之前中國社會仍然是血緣社會,在
此之后雖然仍有濃重的血緣色彩”可知保留了血緣社會。第二小問不同點,根據“在此之
后雖然仍有濃重的血緣色彩,但轉向了地緣社會”可知從血緣社會到地緣社會;根據“在
此之前是封建諸侯、貴族分權的時代,在此之后是專制獨裁、皇帝集權的時代…”可知從
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從分權到集權。
(2)本題考查閱讀材料、提煉信息、歸納整理的能力。第一小問,由材料“用代表制改造
了羅馬的公民大會”、“強化了行政權的功能和作用,并將它賦予單獨一個人行使”、“分權
和制衡體制”可以歸納出即實行代議制的民主形式;賦予總統(tǒng)極大的行政權;構建“分權
制衡”機制。第二小問,從經濟、政治兩個角度分析即可。
(3)材料三指出:從1979年起,中國進入了雙重轉型階段。雙重轉型是指體制轉型和發(fā)
展轉型的結合或重疊:體制轉型指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發(fā)展轉型指從農業(yè)文明轉向
工業(yè)文明。第二小問通過列舉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事件,說明“思想先行”
是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經驗。
考點:古代中國的社會轉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轉型?特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美國
共和制的確立一《1787年憲法》?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
制和國有企業(yè)改革?經濟體制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3D生物打印植入物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4年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題庫二
- 2025年度旅游產業(yè)轉型升級個人咨詢服務協(xié)議
- 2025版文化產業(yè)投資合作開發(fā)協(xié)議3篇
- 2025版住宅小區(qū)物業(yè)委托維護管理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藝術場地租賃合同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展覽指導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環(huán)保產業(yè)合作開發(fā)合同3篇
- 2024版影視器材租賃合同下載
- 2025版房地產銷售合同標準模板
- 2024糯玉米采購協(xié)議書
- 印度與阿拉伯的數學
- 會陰切開傷口裂開的護理查房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選擇題100題(含答案)
- 實驗報告·測定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集體備課教材分析主講
- 電氣設備建筑安裝施工圖集
-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課件 第10章-地下建筑抗震設計
- 公司法務部工作細則(草案)
- 第18課《文言文二則 鐵杵成針》(學習任務單)- 四年級語文下冊部編版
- 《功能材料概論》期末考試試卷及參考答案2023年12月
- 機器設備抵押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