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的研究現(xiàn)狀_第1頁
《說文解字》的研究現(xiàn)狀_第2頁
《說文解字》的研究現(xiàn)狀_第3頁
《說文解字》的研究現(xiàn)狀_第4頁
《說文解字》的研究現(xiàn)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五章《說文解字》的體例

體例是一部著作的體裁形式,包括內(nèi)容及編纂規(guī)劃、方法等。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說文》的體例只作了這樣的說明: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十一字。其建首也,立一為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牽條屬,共理相貫,雜而不越,據(jù)形系聯(lián)。引而申之,以究萬原,畢終於亥,知化窮冥。清人錢大昕、段玉裁、桂馥、嚴(yán)可均、江沅、王筠、張行孚等人都分別從不同角度對《說文》的體例進(jìn)行過探討。王筠的《說文釋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文》的體例主要有:部首編次例、部中字序例、釋形例、釋音例、釋義例等五個方面。 《說文》540部中的難認(rèn)字一、部首編次例《說文》一書將所收9353個正文,根據(jù)具有同一表意構(gòu)件的原那么分成540組,這540組就是540部,每部字所共有的表意構(gòu)件就是部首。部首也是一部字的名稱。人部——人、僮、保、仁、企、仞、仕、佼、僎〔同“撰“〕、俅〔俅俅:恭順的樣子〕、佩、儒、俊、傑……水部——江、河、沱、浙、湔〔jian1〕、沫、溫、沮、滇、涂、沅、淹、溺……部首的排列多數(shù)是“據(jù)形系聯(lián)”,少數(shù)是”以類相從”。所謂據(jù)形系聯(lián),就是根據(jù)部首形體相關(guān)的原那么進(jìn)行排列。所謂以類相從就是根據(jù)部首意義相關(guān)的原那么進(jìn)行排列。1據(jù)形系聯(lián)者:一、⊥(古文作二)示、三、王、玉、玨……刀、刃、?qia4、丯jie4、耒……人、匕(從到人;到人即倒人)、匕(從反人)、從、比(二人為從,反從為比)、北(從二人,相背)……子、了(從子無臂)、孨(zhuan3)、??(tu1從倒子) 2以類相從例:五、六、七、九甲、乙、丙、丁、戊、己、巴(“巴”次于“己”之后是據(jù)形系聯(lián))、庚、辛、辡(“辡”次于“辛”之后是據(jù)形系聯(lián))、壬、癸……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酋(“酋”次于“酉”之后是據(jù)形系聯(lián))、戌、亥……540部的第一部是“一”,最后一部是“亥”,所謂“始一終亥”。 二、部中字序例各部字內(nèi)部的排列并非雜亂無章,而是相當(dāng)有條理的。根據(jù)王筠等人的研究,部內(nèi)字的排列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與部首義相反者必排在一部字之末。例如:夂部:夂zhi3(從后至也)、……、??(kua3跨步也。從反夂)2.以部首字相疊所造之字必排在一部字之末。例如:耳部:耳、??(zhe2耳垂也)、??(dian1小垂耳也)、耽、耼〔dan1耳曼也〕、……聑(tie1安也)、聶〔附耳私小語也〕3.凡用作東漢皇帝之名的字,一律列于一部字之首,對其字義不加解釋,僅注“上諱”,以示尊君。例如“禾”部:秀(漢光武帝劉秀)、稼、穡、穜、稙、種、……示部:祜〔hu4上諱〕、禮、禧、禛、祿……4大部中字的排列多是以類相從,其間又有先實后虛或先近后遠(yuǎn)、先美后惡之別。

(1)以類相從:水部女部水部:∶洫、溝、瀆、渠、瀶(均為水渠)女部:姓、姜、姬、姞ji2、嬴、姚、嬀、妘yun2、姺shen1、(均為姓)玉部:玲、瑲、玎、琤cheng1、瑣、瑝(均為玉聲)(2)先實后虛或先近后遠(yuǎn):手部牛部手部:掌、拇、指、拳(以上為手的名稱)、摳、揖、攘、拱、撿(以上為手的動作)牛部:牡、犅〔gang1,特?!场⑻亍㈥?、犢、?〔bei4二歲?!?、犙〔san1三歲?!?、牭(以上為牛的名稱)……牢、犓〔chu2以芻莖養(yǎng)?!场?〔rao3牛柔謹(jǐn)也〕犕bei4(駕馭)、??〔li2耕也〕?〔fei4兩壁耕也〕、?〔tao1牛羊無子也〕牴(以上為與牛有關(guān)的事物或與牛有關(guān)的行為、牛的脾性等)(3)先美后惡者:示部女部示部:禧、祿、褫chi3、禎、祥、祉、福、祺(以上字均有桔祥義)……祲、禍、祟、(以上字均有兇禍義)女部:姝、好、姣、媌、嬽yuan1、嫿、婠wan1(以上字均有美好、漂亮義)……妨、妄、媮(tou1巧黠也)、妯(zhou2動也)、嫌、婞(堅強)、嬖(以上字均有不良義或不順義)需要指出的是,《說文》各部中字的排序從總體上看是以類相從的,但只能說是大致如此,例外往往可見,例如:玉部的“珛”xiu4字,釋義為“朽玉”,而“珛”前后的字如瑛球琳等均為美玉或玉光。 三、釋形例所謂釋形,就是對字形結(jié)構(gòu)的解釋,或稱形訓(xùn)。漢字的特點是“義寄于形”,所以通過字形的分析,就能確定字的本義。(一)象形根據(jù)王筠《文字蒙求》一書的統(tǒng)計,《說文》中共有象形字264字,其釋形用語大體可以分為三類:1“象形”使用這種用語的象形字一般都是象形的意味比較明顯,可以見形知義。例如: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從口、一,象形。月:闕也,太陰之精。象形。隹:鳥之短尾總名也。象形。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2“象某某之形”使用這種用語的象形字一般象形的意味不很明顯,所以需要給以指明。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蟊?、脛之形。馬: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鬲:鼎屬。……象腹交文,三足。3.“從某,象形”使用這種用語的象形字一般都屬于合體象形。所謂合體象形是指某些象形字由象形字和輔助性符號兩局部構(gòu)成,加輔助性符號的目的在于突出其形象。石:山石也。在廠之后,口象形。眉:目上毛也。從目,象眉之形。母:牧也。從女,象懷子形。巢:鳥在木上曰巢?!瓘哪?,象形。 (二)指事?lián)段淖置汕蟆返慕y(tǒng)計,《說文》中共有129個指事字,其釋形用語主要有兩類:1“指事”用這種用語的指事字一般都是純粹的指事符號。上:高也。指事也。下:底也。指事。2.“從某,某某”使用這種用語的指事字一般都是在象形字的根底上添加指事性符號。本: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末: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亦:人之臂亦也。從大,象兩亦之形。旦:明也。從日,見一上;一,地也。(三)會意《說文》中的會意字共1254字,其釋形用語主要有“從某,從某,會意”、“從某從某(或從某某)”、“從某從某,某,某也”、“從某,某某(解釋語)”四類。

1“從某從某,會意”(或“從某、象某,會意”)這類用語明確指出了字形結(jié)構(gòu)的類別。信:誠也。從人從言,會意。圂:廁也。從囗,象豕在囗中也。會意。(hùn(1)豬圈。(2)廁所。作“溷”。(3)猥瑣。2“從某從某”這類用語指出會意字由某某兩個構(gòu)件組成。例如:夷:平也。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刵:斷耳也。從刀從耳 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相:省視也。從目從木。 3“從某從某,某,某也”這類用語除指出會意字的兩個構(gòu)件外,還特別說明了構(gòu)件的含意。章:樂競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shù)之終也。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夏:中國之人也。從夊sui12,從頁,從??。??,兩手;夊sui12,兩足也。 4“從某,某某(解釋語)”此類用語在指明了會意字中一個構(gòu)件后,又對各構(gòu)件之間的關(guān)系進(jìn)行了解釋。祭: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炙:炮肉也。從肉,在火上。寒:凍也。從人在宀下,以茻薦覆之,下有仌。(四)形聲形聲字在《說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共有7690字,占總數(shù)的80%以上。許慎對形聲字的釋形用語主要有“從某,某聲”、“從某從某,某聲”、“從某省,某聲”、“從某,某省聲”、“從某從某,某亦聲”(或“從某某,某亦聲”)等五類。 1“從某,某聲”使用這種用語的形聲字一般由兩個構(gòu)件組成,一個是形符,一個是聲符。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從示,司聲。賞:賜有功也。從貝,尚聲。誠:信也。從言,成聲。

2“從某從某,某聲”(或“從某某,某聲”)使用這種用語的形聲字一般由三個以上的構(gòu)件組成,其中一個是聲符,其余的是形符。例如:穅:穀皮也。從禾,從米,庚聲寶:珍也。從宀玉貝,缶聲春:推也。從艸,從日,艸,春時生也,屯聲。 3“從某省,某聲”使用這類用語的形聲字都屬于省形字,即形符(或稱義符)被省去一局部。

考:老也。從老省,丂kao3聲。耊:年八十曰耊。從老省,從至耆:老也。從老省,旨聲。屨:履也。從履省,婁聲。弒:臣?xì)⒕?。…從殺省,式聲?“從某,某省聲”使用這種用語的形聲字都屬于省聲字,即聲符被省去一局部。齋:戒,潔也。從示,齊省聲。茸:草茸茸貌。從艸,聰省聲。恬:安也。從心,甜省聲。 5“從某從某,某亦聲”(或“從某某,某亦聲”)使用這種用語的字兼具形聲和會意的特點,既是會意字,又是形聲字。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忘:不識也。從心從亡,亡亦聲。娣:姊也。從女從弟,弟亦聲。姻: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從女因,因亦聲。

(五)轉(zhuǎn)注

“老,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發(fā)變白也”,“考,老也。從老省,丂聲” 〔六〕假借

四、釋音例

讀假設(shè)〔直音〕、聲訓(xùn)和指明聲符。(一)讀假設(shè)讀假設(shè)就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給被釋字注音。讀假設(shè)的用語主要有“讀假設(shè)”(或“讀如”)、“讀假設(shè)某同”(或“讀與某同”)等。朿:木芒也。象形,讀假設(shè)刺。森:木多貌。從林從木。讀假設(shè)曾參之參。玤(pēng):石之次玉者,以為系壁。從玉,豐聲,讀假設(shè)《詩》“瓜瓞莑莑”。豊:行禮之器也。從豆,象形。讀與禮同。用“讀假設(shè)”這種方法所注的音一般都是漢代當(dāng)時的讀音。有些形聲字在指明了聲符之后如果又加注讀假設(shè),說明該字聲符所表示的讀音在漢代已發(fā)生了變化,不能代表形聲字本身的讀音。(二)聲訓(xùn)

注釋字與被釋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所以聲訓(xùn)的使用本身就等于標(biāo)注了讀音。許慎在釋義時使用了不少聲訓(xùn),但由于沒有使用專門用語,所以往往不容易被覺察。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天,透母,真部;顛,端母,真部。)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禮、履同為來母,脂部,讀音相同。)戶:護(hù)也。半門曰戶,象形。(戶,匣母,魚部;護(hù),匣母,鐸部。)

(三)指明聲符

在《說文》一書中,有一局部形聲字的聲符與形聲字本身的讀音是不同的(一般是雙聲或疊韻關(guān)系),許慎對這局部字雖然指明了其聲符但卻未加讀假設(shè)或有關(guān)說明祼:……從示,果聲。 風(fēng):……從蟲,凡聲。祥:……從示,羊聲。 主諧字同為“各”(上古音見母,鐸部)的被諧字(即形聲字):(1)路、雒、賂、駱、洛、絡(luò)、略、落、烙、輅(上古音來母,鐸部)(2)骼、胳、格、閣(上古音見母,鐸部)(3)客(上古音溪母,鐸部)(4)貉(上古音匣母,鐸部)

五、釋義例

所謂釋義,在《說文》一書中就是對字的本義的解釋?!墩f文》釋義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聲訓(xùn)、義訓(xùn)和形訓(xùn)。 (一)聲訓(xùn)“聲訓(xùn)”也稱音訓(xùn),清人稱作因聲求義。它是一種用與被釋詞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進(jìn)行釋義的訓(xùn)詁方法,其旨在探求詞的得名的由來。這種方法發(fā)端于先秦,盛行于西漢,如在《周易》、《論語》、《春秋繁露》、《白虎通義》、《風(fēng)俗通》、《釋名》等書中都使用了這種訓(xùn)釋方法。許慎在《說文》一書中也多處使用了聲訓(xùn),其具體用例詳見本節(jié)四“釋音例”。 (二)義訓(xùn)義訓(xùn)是從概念、界說等角度對詞義進(jìn)行解釋。義訓(xùn)的具體方法主要有直訓(xùn)、義界、譬況和描寫四種,這四種方法《說文》中都使用了。 1.直訓(xùn)直訓(xùn)就是用一個同義詞或近義詞直接解釋另一個詞,這是訓(xùn)詁中使用最廣的一種方法。往:之也。反:覆也。蔬:菜也。及:逮也。元:始也。丕:大也。(1)同訓(xùn)同訓(xùn)是指用一個詞同時給幾個同義詞訓(xùn)釋。祿:福也。褫chi3:福也。祥:福也。祉:福也。

(2)互訓(xùn)互訓(xùn)是指兩個同義詞互相訓(xùn)釋。追:逐也。逐:追也。顛:頂也。頂:顛也。

(3)遞訓(xùn)遞訓(xùn)是指幾個詞遞相訓(xùn)釋。繼:續(xù)也。續(xù):連也。嚨:喉也。喉:咽也。咽:嗌yi4也。2.義界義界又稱“界說”,它是用下定義的方式進(jìn)行釋義??冢喝怂匝?、食也。吏:治人者也。乳:人及鳥生子曰乳。薦:獸之所食艸。薦jian4薦蓆也

菜:草之可食者。 3.譬況譬況是用比喻的方法進(jìn)行釋義。紅:帛赤白色。黑:火所熏之色也。黃:地之色也。蒼:草色也。 4.描寫描寫就是采用描繪的方法勾勒出事物的個性特征以到達(dá)釋義的目的。 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后,蚊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fēng)穴。見那么天下大安寧。”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后。

(三)形訓(xùn)

鹿:獸也。象頭角四足之形。鳥鹿足相似,從匕。弄:玩也。從廾,持玉。 賴:贏也。從貝,剌聲。 錦:襄邑織文。從帛,金聲。血:祭所薦牲也。從皿,一象血形。 甘:美也。從口,含一。一,道也。1一部元本義是人頭。《左傳》:狄人歸其元,面如生。引申為開始,第一,如《公羊傳隱公元年》:一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墩f文》:元,始也。從一兀聲字典歸入兒部天,本義頭頂.《說文》: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古文字形2示示部之字與神、宗廟、祭祀、禍福有關(guān)社本義指土地神,《說文》:社,地主也。從示、土?!蹲髠鳌ふ压拍辍罚汉笊蠟樯?。社稷祀本義為永久祭祀《說文》:祀,祭無已也,從示巳聲。特指祭祀天神。賈公彥《周禮疏》:‘天神稱祀,地神稱祭,宗廟稱享。商代稱年為祀《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祠本義為春祭,《說文》:春祭日祠,品物妙,多文詞也《公羊傳·桓公八年》:春曰祭夏曰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