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六校聯(lián)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湖南省郴州市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六校聯(lián)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湖南省郴州市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六校聯(lián)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湖南省郴州市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六校聯(lián)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湖南省郴州市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六校聯(lián)考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郴州市2024屆高三六校聯(lián)考第一次模擬考試

語文

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請將選擇題答案寫在答題卷內(nèi)或者學校提供的機讀卡上。每題選出

答案后,學校考生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

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

2.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卷上作答,答案

必須寫在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

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的答案無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這篇講話的第一個主要論點是:中華民族是包括中國境內(nèi)56個民族的

民族實體,并不是把56個民族加在一起的總稱,因為這些加在一起的56

個民族已結(jié)合成相互依存的、統(tǒng)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在這個民族實體里

所有歸屬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層次的民族認同意識,即共休戚、共存亡、

共榮辱、共命運的感情和道義。這個論點我引申為民族認同意識的多層次

論。多元一體格局中,56個民族是基層,中華民族是高層。

第二個論點是形成多元一體格局有個從分散的多元結(jié)合成一體的過程,

在這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漢族就是多元基層中的一元,

由于他發(fā)揮凝聚作用把多元結(jié)合成一體,這一體不再是漢族而成了中華民

族,一個高層次認同的民族。

第三個論點是高層次的認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層次的認同,不同層

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層次的認同基礎上可以各自發(fā)展原有的特點,

形成多語言、多文化的整體。所以高層次的民族可說實質(zhì)上是個既一體又

多元的復合體,其間存在著相對立的內(nèi)部矛盾,是差異的一致,通過消長

變化以適應于多變不息的內(nèi)外條件,而獲得這共同體的生存和發(fā)展。

這幾個論點是我從研究中國民族的現(xiàn)狀和歷史的實踐中得到的。也可以

說,經(jīng)過了多年探索和思考得到的一些不夠全面的認識。

(摘編自費孝通《民族研究——簡述我的民族研究經(jīng)歷與思

考》1997年年3月)

材料二

費孝通先生多元一體格局理論中的民族結(jié)構論,并不拘泥于把民族的結(jié)

構只是局限于56個民族與一個中華民族兩個層次。在此基礎上,他還提出

了“民族圈層”和“民族認同”等許多理論問題。他認為,“現(xiàn)在所承認

的50多個民族中,很多本身還各自包含更低一層次的‘民族集團',在中

華民族的統(tǒng)一體之中存在著多層次的多元格局。各個層次的多元關系又存

在著分分合合的動態(tài)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種情狀”。費先生在《鄉(xiāng)

土中國》中對中國人人際關系的論基礎述就是“多圈層”的“差序格局”

理論,用在形容不同的層面的民族也是很貼切的。在此認同,上的“民族

認同”問題就不是僵化的或者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人們的民族認同、

地域乃至國家認同都有可能隨著不同場景而發(fā)生改變。這對正確處理“民

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關系,進而消除內(nèi)在緊張或?qū)α?、建設多

層次認同和諧共處的理論也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20世紀是民族國家理論盛行的世紀。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冷戰(zhàn)結(jié)束后眾多

民族國家的紛紛建立,標志著民族主義運動的高峰,但也暴露出西方“一

族一國”的民族國家理論特別是極端民族主義主張的內(nèi)在缺陷。自古,世

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如今,全世界2500多個民族群體生活

在200個左右的國家實體之中。沒有一個國家是由純而又純的單一民族組

成的。先持別是在快速工業(yè)化、城市化及經(jīng)濟全球化導致的大規(guī)模人口流

動,日益打破傳統(tǒng)“民族”封閉地及國家疆界的發(fā)展趨勢下,民族國家理

論有其“一族一國”主張的空想性甚至危害性。事實上,多民族國家是常

態(tài),這也說明了多元一體格局理論具有更廣泛的解釋力和包容性,因而是

更具生命力的民族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表彰大

會上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

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fā)展、鞏固統(tǒng)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各民

族之所以團結(jié)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

的兼收并蓄、經(jīng)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

求團結(jié)統(tǒng)一的內(nèi)生動力。正因為如此,中華文明才具有無與倫比的包容性

和吸納力,才可久可大、根深葉茂”。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講話,不僅肯

定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理論,而且指明了中華民族從“多元”聚為

“一體”的內(nèi)生動力和發(fā)展機制。

(摘編自王延中《費孝通多元一體格局理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

意識》2020年7月)

材料三

民族學者何明認為:“進入新時代,民族學的時代使命是鑄牢中華民族

共同體意識,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時代的民族學知識體系,要從

陳舊的、過時的、不適應時代的知識體系中脫離出來,隨社會的變化、時

代需求的變化而轉(zhuǎn)型,建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知識體系。

費孝通對大瑤山的訪問與研究,始終秉持其“從實求知”的學術精神,將

田野研究與國家民族發(fā)展具體過程、具體問題密切結(jié)合,才會形成“中華

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重栗論斷,并影響至后輩學人對該地區(qū)的調(diào)研寫作,

他正是順應社會變化和時代需求而構筑新的民族學、社會學理論知識框架

的先行者。

(摘編自彷慧寧《從田野調(diào)查點到理論起源地》

2023年12月)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費孝通“民族圈層”和“民族認同”等理論問題的提出,是以民族結(jié)構論

為基礎的。

B.民族國家紛紛建立后,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極端民族主義主張的內(nèi)在

缺陷。

C.與56個民族實體相比,中華民族這個復合體具有高一層次的民族認

同意識。

D.費孝通對大瑤山的研究成就斐然,為后輩學人構筑起新時代的民族學

知識體系。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用費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論來形容中華民族統(tǒng)一體之中存在著的

多層次的多元格局,也是很貼切的。

B.在快速工業(yè)化、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基于“多民族國家是常態(tài)”的事實,

“一族一國”理論應該退出歷史舞臺。

C.費孝通先生能夠把民族國家理論提煉升華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理論,離不開中國作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與現(xiàn)實。

D.中華文明之所以根深葉茂,具有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吸納力,是因為

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

3.下列選項,對“多元一體格局”理論的認識和評價不恰當一項是(3分)

()

A.在多元一體格局理論中,漢族作為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民族,與其他少

數(shù)民族分屬于不二層次;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的多元形成的一體,是高一

層次認同的民族實體。

B.多元一體格局理論不僅對中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和政

策意蘊,而且可以較好地解釋世界上大多數(shù)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的癥結(jié)與

根源,具有很強的普世價值。

C.多元一體格局理論從實際出發(fā),是對諸多西方民族國家理論的升華與

超越,雖產(chǎn)生于中國,但不應局限于中國,而應該成為世界民族問題研究

的一種新流派。

D.多元一體格局理論避免了概念的繁瑣論證,實現(xiàn)了理論與現(xiàn)實的有機

結(jié)合,也充分照顧了歷史發(fā)展、認知狀況和不同群體的情感,是科學的、

辯證的,也是包容的、高明的。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I中華民族|幽府一層次的民族認同意識|且史】民族認同意識的多層次理論

B.甌出我址作用,|把多元結(jié)合成高層次認同I出則區(qū)|低層次的認同

C.床同層次的認同]%嗎的殖多文化的更合體W過夢鳴慰3生存與發(fā)展|

D.|新時代民族學螭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媽麻不京族的偉大復興,

5.關于“多元一體格局理論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認同觀”

這一觀點,材料二從哪些角度做了闡發(fā)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鑒賞家

汪曾祺

①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陶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

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專給大宅門送果子。到了什么節(jié)令送什么果子都

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裝。四鄉(xiāng)八

鎮(zhèn),哪個園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樹,他都知道,而且和園

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親家一樣了……

立春前后,賣青蘿卜?!鞍舸蛱}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

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

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

萄。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

金墜子”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

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賣栗子、賣山藥(粗如小兒臂)、賣百合(大

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他還賣佛手、香椽。人家買去,配架裝

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

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xiàn)在是什么節(jié)令了

的。

葉三五十歲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給老爺子做壽。②老大老二都提出

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yǎng)得起他。

葉三有點生氣了:

“嫌我給你們丟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人,

我也得賣果子。”

季四太爺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稱之為四太爺。

葉三真是為了季陶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

他給季陶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

季陶民有一個脾氣,畫一張畫栗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搜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須通報,一■來就

是半天。季陶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

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

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筆。季陶民從不

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

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葉三的贅賞是出于肺腑,不是

假充內(nèi)行,也不是諛媚。

季陶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

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因為席間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談闊論。但是他

對葉三另眼相看。

葉三只是從心里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陶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

自己負手遠看,有時會問葉三:“好不好?”

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季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

葉三說:“紫藤里有風?!?/p>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亂的?!?/p>

“對極了!”

季陶民提筆題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p>

季陶民最愛畫荷花。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

畫了一幅墨荷,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

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p>

“不對?”

“'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

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p>

“是嗎?我頭一回聽見!”

季陶民于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

紅花蓮子白花藕,

③果販葉三是我?guī)煛?/p>

慚愧畫家少見識,

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葉三很多畫。都是題了上款的。有時季陶民給葉三畫了畫,

說:“這張不題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葉三說:

“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不賣。”

十多年過去了。季陶民死了。葉三已經(jīng)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jié),還

四處尋覓鮮果,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畫價大增。日本有人專門收藏他的畫。大家知道葉三

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畫,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葉三說:

“不賣?!?/p>

有一天有一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因為是遠道來的,葉三只得把畫拿出

來。客人非常虔誠,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

然后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停地贅嘆: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

葉三說:

④“不賣。”

客人只好悵然而去。

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

材里,埋了。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篇,作者用繁筆寫各個時令葉三所賣的各色瓜果,充滿了濃

郁的生活氣息、,體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審美趣味。

B.季陶民經(jīng)常給葉三贈畫,一方面表現(xiàn)了他對葉三的真摯情意,一方

面也表現(xiàn)了他對葉三鑒賞能力的充分肯定。

C.“連大氣都不出”“深深吸一口氣”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出葉三觀看作畫

時的疑惑與緊張,與下文季陶民的得意形成反差。

D.“你這畫不對”,葉三直接指出季陶民畫作中的錯誤,依據(jù)的是豐富

的生活經(jīng)驗,這也是季陶民“對葉三另眼相看”的原因。

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連用兩個“第一個”,是對季陶民畫技和葉三鑒賞力的充分肯

定,并激發(fā)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B.句子②老大老二提出不讓葉三賣果子,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認為父

親“走宅門賣果子”有些丟人。

C.句子③中的“我?guī)煛蹦腿藢の叮润w現(xiàn)了季陶民對葉三的信任和欣賞,

也體現(xiàn)了季陶民的謙遜。

D.句子④簡短有力,斬釘截鐵,表現(xiàn)葉三不賣畫的堅決態(tài)度,也反映

出葉三對季陶民畫作的無比珍惜。

8.小說結(jié)尾“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

棺材里,埋了",這一結(jié)局前文多有鋪墊,請對相關細節(jié)作出梳理。(5分)

9.有人曾評價:“汪曾祺筆下多的是蕓蕓眾生瑣碎的日常和花開花落爛

漫的雅興。”請結(jié)合本文,談談你對此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是以善為國者,

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國富而

粟多也。夫富國多粟生于農(nóng),故先王貴之。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

末作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nóng)。民事農(nóng)則田墾,田墾則粟多,

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zhàn)勝,戰(zhàn)勝者地廣。是以先王知眾民、

強兵、廣地、富國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而利農(nóng)事。今為末作奇巧者

一日作而五日食農(nóng)夫終歲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則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

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不生粟之國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

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歸也;粟也者,財之所歸也;粟也者,地之所

歸也。粟多則天下之物盡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

涂,治國之道也。

(節(jié)選自《管子?治國》,有刪改)

材料二:

無宿治,則邪官不及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則農(nóng)有余日;邪

官不及為私利于民,則農(nóng)不敗。農(nóng)不敗而有余日,則草必墾矣。

譽粟而稅,則上壹而民平。上壹,則信;信,則臣不敢為邪。民平,則

慎;慎,則難變。上信而官不敢為邪,民慎而難變,則下不非上,中不苦

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則壯民疾農(nóng)不變。壯民疾農(nóng)不變,則少民學之

不休。少民學之不休,則草必墾矣。

無以外權爵任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nóng)。民不貴學,則愚;愚,

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國安不殆。民不賤農(nóng),則勉農(nóng)而不偷。國家不殆,勉

農(nóng)而不偷,則草必墾矣。

使商無得汆,農(nóng)無得菜。農(nóng)無得桌,則麻惰之農(nóng)勉疾;商不得汆,則多

歲不加樂。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重關市之賦,則農(nóng)惡商,

商有疑惰之心,農(nóng)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

(節(jié)選自《商君書》,有刪改)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

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今為末A作B奇巧者C一日作D而五日食E農(nóng)夫終歲之F作G不足以

H自食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治,指治理,與《屈原列傳》“治亂之條貫”中“治”詞義相同。

B.末作,古代常指工商業(yè),與下文中的“本事”所指的行業(yè)不一樣。

C.宿,指隔夜的,與詞語“深仇宿怨”“宿志”中“宿”詞義不同。

D.貴,指看重,與《師說》“是故無貴無賤”中的“貴”詞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管子?治國》開門見山,提出觀點,繼而通過剖析國民富裕與貧困

對國家治理的深遠影響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B.管仲通過對先王重視農(nóng)業(yè)發(fā)展,而當時社會卻追逐商業(yè)的深入分析,

揭示了忽視糧食生產(chǎn)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C.商鞅認為,如果官員治政勤勉,就沒有時間到百姓那里謀取私利,

農(nóng)民就不會受到危害,這將有利于荒地開墾。

D.如果朝廷有信譽,官員不肆意妄為,農(nóng)民認真從事農(nóng)業(yè),不輕易轉(zhuǎn)

行,百姓就不會非議君主,官員也就不辛苦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涂,治國之道也。(4

分)

(2)國家不殆,勉農(nóng)而不偷,則草必墾矣。(4分)

14.材料一中倡導通過“禁末作”來“利農(nóng)事”。請概括這一觀點在材料二

的具體體現(xiàn)。(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人日寄杜二拾遺①(節(jié)選)

高適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南蕃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注】①上元元年(760),高適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慶)刺史,杜

甫從成都趕去看望。此時,高適年將六十,杜甫也將五十,他鄉(xiāng)遇故知,

短暫的聚會,更加深了別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這天,高適寫了這

首詩,寄到成都草堂。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二句中“憐”字,既是表示詩人與杜甫之間感情的字眼,也是詩眼,

全詩都是圍繞“憐”字生發(fā)展開的。

B.第三、四句即景抒情,柳條萌發(fā)青青的嫩芽,梅花長滿枝頭,詩人眼

前所見之景本是樂景,卻撩動了詩人內(nèi)心的愁緒。

C.第五、六句寫自己身處邊遠之地,無法參與朝政大事,表達了詩人對

當朝統(tǒng)治者的強烈不滿和批判之情。

D.第七、八句寫今年人日詩人與友人已相隔兩地,再想到明年人日二人

前途未卜,既有相思之悲,也有國勢艱難之傷。

16.有人評價這首詩是“直舉胸情,匪傍書史”的佳作,有漢魏之風骨。請

賞析本詩的語言風格。(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以“:"兩句,有

力地駁斥了司馬光關于“拒諫”的指責。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兩句寫昔日的琵琶

女身價很高,引來了眾多紈綺子弟的追捧。

(3)張路同學在閱讀《三國志?諸葛亮傳》時有感于諸葛亮卓越的德行功

業(yè),隨口吟出兩句古詩“:”O(jiān)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二十一歲那年,命運就判決他下肢癱瘓,只能終身坐在輪椅上。時時刻

刻,他體驗著一種面臨絕境的、即將被吞噬的感覺,仿佛被牽引著,一只

腳踏在懸崖邊緣松動的碎石上,仿佛面對剃刀寒光閃閃的鋒刃。

終于,寫作接引了他,成為他每天愿意繼續(xù)觀看晨曦和夕陽的最重要的

動機。按照他的說法,“活著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是為了活著”,或者,

“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這是他使自己獲得拯救的道路,

他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尋到。

自此他沿了這條道路艱難地行走,就像獨自搖著輪椅跨過公園里的溝溝

坎坎。在走進這個園子15年之后,他拿出了這一篇《我與地壇》。這是一

朵在煉獄的幽暗中開放的花朵,卻閃動著屬于天堂的奇異光亮。他由此獲

得了抗衡苦難的力量。

因此,地壇是他個人的救贖之所,而他從這里獲得的覺悟,也成為了讀

者尋求自身超度的一種導引,一個力量之源,盡管他們中的大部分不可能

來到這座園林。

18.請簡要分析加點處“牽引”“接引”“導弓I”的在語段中的意義和作用。(6

分)

19.請結(jié)合文本,賞析畫波浪線句子的妙處。(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心理特質(zhì),心理學家布萊恩?利特爾也將其定義

為“洋蔥型人格”。在電影《熱辣滾燙》中,主角杜樂瑩是關系中的付出

者,在她看來,只有無條件滿足別人、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喜歡她,她才

能有價值。一個人能否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即他人所感悟到的情緒收益

大于情緒成本,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一段關系的成敗。但只顧及他人情緒

而忽略自己,這種過度迎合他人是“討好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的主要表

現(xiàn)之一。“討好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還會有回避沖突、自我攻擊的特征

表現(xiàn)。在電影《熱辣滾燙》中,杜樂瑩極力避免與別人起沖突,為了取悅

別人,甚至不惜掏空自己。宅、廢,朋友少,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自我保

護。

“拳擊夢”成為她重新成長的脊骨。在拳擊臺上,她再也無法逃避,更

無法妥協(xié),而是需要勇敢地斗爭,直面對手的每一次攻擊,她渴望贏一次!

“胖”不是樂瑩的心結(jié),樂瑩的心結(jié)在于無法接納自己,她渴望“贏一次”!

樂瑩的蛻變之路,不僅僅是從一個“吃了睡、睡了吃”的宅家胖女孩,蛻

變?yōu)閺妷选⒂懈辜〉娜瓝羰?,更是一次從“討好型人格”到真實表達自我

的勇敢轉(zhuǎn)變。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

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

21.文中出現(xiàn)兩個“贏一次”,一個沒有雙引號,一個有雙引號,說說表意

上的不同。(3分)

22.根據(jù)文中信息,給“討好型人格”下定義,不超過40個字。(3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一書中曾說:“生病的經(jīng)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

么安詳。……后來又患尿毒癥,經(jīng)?;杌枞徊荒芩枷耄透討褢倨鹜?/p>

時光?!?/p>

這段話充滿智慧,啟迪人生。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史鐵生話語

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得抄襲、套作,不得寫成詩

歌,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LD【解析】“成就斐然”以及“為后輩學人構筑起新時代的民族學知

識體系”,都表述不當。從材料一可見,費孝通先生自稱“經(jīng)過了多年探

索和思考得到的一些不夠全面的認識?!睆牟牧先梢?,“他正是順應社

會變化和時代需求而構筑新的民族學、社會學理論知識框架的先行者。”

2.B【解析】“一族一國”理論應該退出歷史舞臺”表述不當。從材料

二可見,“民族國家理論有其‘一族一國'主張的空想性甚至危害性?!?/p>

“事實上,多民族國家是常態(tài),這也說明了多元一體格局理論具有更廣泛

的解釋力和包容性,因而是更具生命力的民族理論?!安牧蟽H就兩種民族

理論做了比較,并不能得出“應該退出歷史舞臺”的結(jié)論。

3.A【解析】“漢族作為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民族,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分屬

不同的層次”錯誤。從材料二“多元一體格局中,56個民族是基層,中華

民族是高層”“漢族就是多元基層中的一元”可找到依據(jù)。

4.B【解析】材料一:“把多元結(jié)合成高層次認同民族”與原文“把多

元結(jié)合成一體”相比,表述不嚴謹;“取代或排斥低層次的認同”與“高

層次的認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層次的認同”完全不一致,表述錯誤。

5.①從民族結(jié)構論的角度看,多元一體格局理論認為56個民族結(jié)合成

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民族觀。②從“民族認同”角度

看,多元一體格局理論可以正確處理“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

關系,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認同觀。③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來看,“一部

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多元一

體格局理論在當今時代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國家觀。

(一點2分,三點6分)

6.C

7.B

8.(4分)①葉三和季陶民關系親密。從“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人,

我也得賣果子”來看,葉三和季陶民的關系非同一般。②葉三鐘愛季陶民

的畫。從“他給季陶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來看,葉三對季陶民的畫

非常喜愛。③葉三不想賣季陶民的畫。從“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

我不賣”來看,葉三從沒有賣畫的想法。④葉三拒絕賣季陶民的畫。從“很

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而葉三卻說“不賣”來看,葉三不賣畫的態(tài)度一直

十分堅決。(每點1分)

9.(6分)(1)“蕓蕓眾生瑣碎的日?!敝杆淖髌酚匈N近生活、貼

近底層的一面。如對各季水果的不厭其煩的介紹,勾勒出了小城物產(chǎn)的豐

富和生活的寧靜淳美;季陶民與葉三之間的對話,是藝術鑒賞,又如鄰里

之間的攀談。(2)“花開花落爛漫的雅興”主要指透過文字所表現(xiàn)的人性

之美和人情之美。一個賣果子的底層勞動者同時又是一個眼光卓異的鑒賞

者,主人公的傳奇經(jīng)歷具有浪漫色彩;葉三與季陶民之間跨越身份的賣果

子的與買果子的、“畫家”與“鑒賞家”的關系,是一種純粹的精神交往,

體現(xiàn)出了可貴的人性之美與人情之美。(每點3分)

10.CE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xiàn)今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制作的人們,干一天可以吃

用五天。農(nóng)民終年勞動,卻不能維持自家生活。

“者”,代詞,……的人,在“今為末作奇巧者”是主語,較長,在

其后C處斷開;

“而”連接“一日作”和“五日食”,意思完整,不可在中間斷開,

在E處斷開;

“農(nóng)夫終歲之作”,主謂結(jié)構,意思完整,在其后G處斷開。故在CEG

三處斷開。

11.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掌握一詞多義和文化常識的能力。

A.錯誤。詞義不同。“治亂之條貫”中“治”詞義是“治理得好”。

句意: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國家治亂興亡的條例。

B.正確?!氨臼隆敝父敬笫拢纱皋r(nóng)業(yè)。句意:糧食乃是成王業(yè)

的根本大事。

C.正確?!吧畛鹚拊埂薄八拗尽敝小八蕖钡囊馑际恰芭f有的、素有的”。

句意:不允許官吏留下當日的政務不辦。/深而大的仇恨;一向懷有的志愿

或素有的、向來的志愿。

D.正確?!笆枪薀o貴無賤”中的“貴”詞義是“地位高”。句意:那

樣百姓就不會看重學問。/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故選A。

12.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官員也就不辛苦了”錯誤,由原文“則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可

知,意思是“如此百姓就不會議論君主不對,心中也不會感到官吏害民”,

此項曲解文意。故選Do

13.(1)糧食乃是成王業(yè)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務,是招引民

眾的途徑,是治國的道路。

(2)國家的安全沒有危險,農(nóng)民盡力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偷懶,那么荒地

就一定能開墾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者,……也”,判斷句的標志;“人主”,人君;“涂”

通“途”,途徑。

(2)“殆”,危險;“勉農(nóng)”,農(nóng)民盡力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草”,荒

地。

14.①不準商人賣糧謀利;②抬高奢侈品的價錢,加重其賦稅;③加

重關口、集市上商品的稅收,使商人懷疑從商,使農(nóng)民討厭從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此題解答時先理解“禁末作”來“利農(nóng)事”的意思,然后從材料二中

找到有效的信息區(qū)間,最后分條概括其具體表現(xiàn)和做法。

結(jié)合“使商無得汆,農(nóng)無得果。農(nóng)無得泉,則窺惰之農(nóng)勉疾;商不得

汆,則多歲不加樂”可知,不準商人賣糧謀利;結(jié)合“貴酒肉之價,重其

租,令十倍其樸”可知,抬高奢侈品的價錢,加重其賦稅;結(jié)合“重關市

之賦,則農(nóng)惡商,商有疑惰之心,農(nóng)惡商,商疑惰,則草必墾矣?!笨芍?,

加重關口、集市上商品的稅收。

參考譯文:

材料一:

但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

貧窮就很難治理。所以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須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后

再治理國家。從前,七十九代的君主都能統(tǒng)一天下,這是什么原因呢?必

定是國富而糧多的緣故。國富糧多來源于農(nóng)業(yè),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視農(nóng)

業(yè)的。凡屬于治國之急務,一定栗先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造,

禁止了這些,人民便無法游蕩求食,人民無法游蕩求食,就只好從事農(nóng)業(yè)。

人民從事農(nóng)業(yè)則土地得到開墾,土地開墾則糧食增加,糧食增加則國家富

裕。國富則兵力可以強大,兵強則戰(zhàn)爭可以取勝,戰(zhàn)勝則土地也就廣闊了。

因此,先代圣王懂得人口多、兵力強、國土廣和國家富都一定來源于糧食,

因而都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發(fā)展農(nóng)業(yè)?,F(xiàn)今從事

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制作的人們,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農(nóng)民終年勞

動,卻不能維持自家生活。這樣,人民就放棄農(nóng)業(yè)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

棄農(nóng)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那土地也就荒蕪而國家貧窮了。不生產(chǎn)糧食

的國家要滅亡,生產(chǎn)糧食而吃光用盡的國家僅能稱霸,生產(chǎn)糧食而又能食

用不盡的國家才可以稱王。糧食,能吸引人民;糧食,能招引財富;糧食,

也能使領土開拓。糧食一多,則天下的物產(chǎn)都來了。糧食乃是成王業(yè)的根

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務,是招引民眾的途徑,是治國的道路。

材料二:

不允許官吏留下當日的政務不辦,那樣邪惡的官吏就沒有空閑時間到

百姓那里謀求一己私利。假如群臣的政務不相互拖延,那么農(nóng)民就會有充

裕時間來耕田;邪惡的官吏沒有時間到百姓中謀私利,那么農(nóng)民就不會受

到危害。農(nóng)民不會受到危害,就會有充裕時間來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那荒地就

一定能得到開墾了。

根據(jù)糧食的產(chǎn)量來計算田賦,那么國家的田賦制度就會統(tǒng)一,而百姓

承擔的賦稅才會公平。國家的田賦制度統(tǒng)一了,就會在百姓中有信譽;有

了信譽大臣便不敢做不應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