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強化精測(5)
學校:___________姓名:班級:___________考號: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天祥
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余,不為稿,一揮而就。帝親拔為第一??脊偻鯌胱嗳眨?/p>
“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尋丁父憂,歸。咸淳九年,起為
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jié),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
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笔?,改知贛
州。德佑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fā)郡中豪杰并結(jié)溪毛蠻
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wèi)。其友止之,
日:“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nèi)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qū)群羊而搏猛
虎。"天祥日:“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yǎng)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
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
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盡以家費為軍費。明
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
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溫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
趨南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zhí)之。至潮陽,見弘范,左右
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房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日:“吾不
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厘山破,遣
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
祥對日:“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碧煜榕R刑殊從容,
南鄉(xiāng)拜而死,年四十七。
(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fā)郡中豪杰/并結(jié)溪炯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
萬人
B.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fā)郡中豪杰/并結(jié)溪恫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
萬人
C.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fā)郡中/豪杰并結(jié)溪恫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
萬人
D.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fā)郡中/豪杰并結(jié)溪響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
萬人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指科舉時代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舉進士,指參加進士考試。
B.對策,古時就政事、經(jīng)義等設問,由應試者對答,自漢起為取士考試的一種形式。
C.勤王,盡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統(tǒng)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用社稷代指國
家。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天祥才華出眾。他二十歲時參加進士考試,應對時不打草稿,一揮而就,考中狀
元,考官王應麟對他大為贊賞。
B.文天祥堪當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時,與舊相江萬里談及國家大事,江萬里為之動
容,認為他有治理國家的能力。
C.文天祥忠君愛國。長江上游告急時,他積極應詔勤王:被捕之后,拒絕張世杰的勸
降并書寫《過零丁洋》,以明心志。
D.文天祥守節(jié)不屈。房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將張弘范送往京師,元朝廷勸降,他堅決
不屈服,視死如歸,最后從容就義。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qū)群羊而搏猛虎。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5.文天祥為什么不聽友入勸阻,仍然入衛(wèi)京師?請簡要說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至秦,會莊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
文信侯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郎。李斯因以得說,說秦王日:“夫以秦之
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yè),為天下一統(tǒng),此萬世之一時也。
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強,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并也?!鼻赝跄税菟篂殚L
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
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
事奏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日: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寒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
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
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
今治強?;萃跤脧垉x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
夷,制郡、耶,東擺成阜之險,荊青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
今。昭王得范雎,廢攘侯,遂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
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奏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
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鼻赝跄顺鹂椭?,復李斯官,卒用其計
謀。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陽宮,齊人淳于越進諫日:“臣聞之,殷、周之王千余
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支輔。今陛下有海內(nèi),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
患,臣無輔弼,何以相救哉?”始皇下其議丞相。丞相謬其說,結(jié)其辭,乃上書日:
“古者天下散亂,莫能相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
其所私學,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別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學乃相與非法教
之制,聞令下,即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
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不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諸有文學
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令到滿三十日弗去黑京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乏
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無
以古非今。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有刪改)
6.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令到滿三十日弗去粽/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
B.令到滿三十日弗去粽/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
C.令到滿三十日弗去/粽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
D.令到滿三十日弗去/粽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
7.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商鞅,公孫氏,名鞅,衛(wèi)國人,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因功封于商,號商君,故稱商
鞅。
B.“舉地千里,至今治強”與“殺人如不能舉”(《鴻門宴》)兩句中“舉”字含義
不同。
C.“人善其所私學”與“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罚﹥删渲小吧啤弊趾x不同。
D.百家,指諸子百家,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儒、道、佛三家影響最深
遠。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不韋認為李斯很賢能,任命李斯做了郎官,李斯乘機游說秦王消滅諸侯,成就帝
業(yè),統(tǒng)一天下。秦王聽從李斯的計策,并任命李斯為長史。
B.韓國人鄭國到秦國做間諜被察覺后,秦國的宗室大臣建議驅(qū)逐賓客,李斯原本同意
驅(qū)逐賓客,但為了秦國的強大就上書反對驅(qū)逐賓客。
C.李斯列舉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明君重用賓客為秦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事實說
服秦王廢除了驅(qū)逐賓客的命令。
D.齊國人淳于越建議秦始皇分封子弟功臣作為自己的輔翼,秦始皇把他的意見交給丞
相李斯處理,李斯否認了淳于越的建議。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秦,會莊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舍人。
(2)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10.李斯為什么要禁止“私學”?請簡要概括說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張酉甫,字孟侯,祖父充與光武同門學,光武即位,求問充,充已死。永平t注】九
年,詔為四姓小侯開學。置《五經(jīng)》師,張酣以明經(jīng)授于南宮。令人授皇太子,太子
家時為奢侈物,未嘗不正諫,甚見重焉。顯宗以張酉甫受皇太子業(yè),甚得輔導之體,章
帝即位,出拜東郡太守,賜錢三十萬。元和二年。東巡狩,幸東郡,引酉甫及門生并郡
掾吏并會庭中。帝先備弟子之儀,使酉甫講《尚書》一篇,時使尚書令王魚有與酉甫相難,
上甚欣悅,然后修君臣之禮,賞賜殊特。酉甫為東郡太守,下車擢賢后,擊豪強,賞賜
分明,郡中肅然。青從此除步兵司馬。酉甫傷青不遂,復舉其子孝廉。遷魏郡太守,百
姓垂涕送之盈道。和帝初,張酉甫下言:臣聞王者法天熒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康
事所以通下問知外事也數(shù)十年以來重其道歸煩撓故時止勿奏事今因以為故事臣以為
刺史視事滿歲,可令奏事如舊典,問州中風俗。事所聞見,考課眾職,下章所告及所
自舉有意者,賞異之。其尤無狀,逆詔書,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職,于
以衰滅貪邪便佞。”張酉甫拜太尉,章帝詔射聲校尉曹褒案漢舊儀制漢禮,酉甫以為褒制
禮非禎祥之特達,有似異端之術,上疏日:“褒不被刑誅,無以絕毀實亂道之路?!?/p>
為太尉,父尚在,酉甫每遷轉(zhuǎn),乃一到雒。父來,適會正臘,公卿罷朝,俱賀歲,奉酒
上父壽,極欣宴,莫不嘉其榮也。
(節(jié)選自《東觀漢記?卷十六》,有刪改)
文本二:
郡吏王青者,祖父翁,與前太守翟義起兵攻王莽,及義敗,余眾悉降,翁獨守節(jié)
力戰(zhàn),莽遂燔燒之。父隆,建武初為都尉功曹,青為小史。與父俱從都尉行縣,道遇
賊,隆以身衛(wèi)全都尉,遂死于難;青亦被矢貫咽,音聲流喝。酉甫見之,嘆息日:“豈
有一門忠義而爵賞不及乎?”遂擢用極右曹,乃上疏薦青三世死節(jié),宜蒙顯異。奏下
三公,由此為司空所辟。
(節(jié)選自《后漢書?張轆傳》)
【注】永平:漢明帝劉莊在位時的年號,劉莊廟號顯宗。
1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王者法天熒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問知外事也/數(shù)十年以來
/重其道歸煩撓/故時止勿奏事/今因以為故事
B.臣聞王者法天/熒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問/知外事也/數(shù)十年以來
/重其道歸煩撓/故時止勿奏事/今因以為故事
C.臣聞王者法天/熒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問知外事也/數(shù)十年以來
/重其道歸煩撓/故時止勿奏事/今因以為故事
D.臣聞王者法天熒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問/知外事也/數(shù)十年以來
/重其道歸煩撓/故時止勿奏事/今因以為故事
12.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詔為四姓小侯開學,置《五經(jīng)》師”和“沛公則置車騎”(《鴻門宴》)中的
“置”含義不同。
B.“其尤無狀,逆詔書”和“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中的“逆”含義相同。
C.“甚得輔導之體”和“爾卜爾筮,體無咎言”(《詩經(jīng)?氓》)中的“體”含義不
同,
D.“莽遂燔燒之”和“遂與秦王會海池”《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遂”含義相同。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醺先是在南宮給四姓小侯教授明經(jīng),后來接受顯宗的命令到東宮教授太子,每每
看到太子有用度奢侈的地方,張醺就會直言規(guī)勸。
B.章帝出巡到東郡后,召集了張醺和他的學生、郡中的掾吏前來會見,以學生身份向
張醐行弟子禮,并請張醺講授《尚書》中的內(nèi)容。
C.張醺之父在他擔任太尉時還健在,有一次他的父親到他任職之地,正趕上臘日,于
是群臣都不上朝,到太尉府慶賀,這些足見張醺的榮光。
D.張醺感嘆東郡郡吏王青一家三代忠義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爵祿和賞賜,于是他上書舉
薦,陳明其事跡,皇帝奏文下達三公,最終王青被司空征辟。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醺為東郡太守,下車擢賢后,擊豪強,賞賜分明,郡中肅然。
⑵臣以為刺史視事滿歲,可令奏事如舊典,問州中風俗。
15.張醺為何認為郡吏王青一門忠義?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荊、齊、燕、代四國為一,將以攻秦。秦王召群臣賓客六十人而問焉,日:“四
國為一,將以圖秦,寡人屈于內(nèi),而百姓靡于外,為之奈何?”群臣莫對。姚賈對日:
“賈愿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乃資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帶以其
劍。姚賈辭行,絕其謀,止其兵,與之為交以報秦。秦王大悅。賈封千戶,以為上
卿。韓非知之,曰:“賈以珍珠重寶,南使荊、吳,北使燕、代之間三年,四國之交
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寶盡于內(nèi)。是賈以王之權(quán),國之寶,外自交于諸侯,愿王察之。
且梁監(jiān)門子,嘗盜于梁,臣于趙而逐。取世監(jiān)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
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王召姚賈而問日:“吾聞子以寡人財交于諸侯,有諸?”
對日:“有?!蓖跞眨骸坝泻蚊婺繌鸵姽讶??”對日:“曾參孝其親,天下愿以為子;
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為臣;貞女工巧,天下愿以為妃。今賈忠王而王不知也。賈不
歸四國,尚焉之?使賈不忠于君,四國之王尚焉用賈之身?桀聽讒而誅其良將,紂聽讒
而殺其忠臣,至身死國亡。今王聽讒,則無忠臣矣?!蓖踉唬骸白颖O(jiān)門子,梁之大
盜,趙之逐臣?!币Z曰:“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
仇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賈人也,南陽之敝幽,魯之兔囚,桓公用之
而霸。百里奚,虞之乞人,傳賣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盜,而
勝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誹,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與立功也。使若卞隨、
務光、申屠狄,入主豈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雖
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是以群臣莫敢以虛愿望于上。“秦王
日:“然。”乃復使姚賈而誅韓非。
(節(jié)選自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五》)
16.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
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
B.故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
名無思尺之功者/不賞/
C.故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
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
D.故明主不取其污/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
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
17.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愿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與“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兩句中的
“絕”字含義不同。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是以農(nóng)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代指國家
或朝廷。
C.“姚賈辭行,絕其謀,止其兵”與“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兩句中的
“辭”字含義相同。
D.西戎,是上古時期在西北地區(qū)的一個以犬為圖騰的非華夏部落,古代以戎泛稱我國
西部各少數(shù)民族。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國聯(lián)合共謀秦國,秦國君臣一籌莫展;姚賈保證“絕其謀,安其兵”自請出使四
國之時,秦王高興地賜他以土地、授予其職上卿。
B.秦王指責姚賈“以寡人財交于諸侯”“有何面目復見寡人”,姚賈申明自己“忠王
而王不知”并告訴秦王“聽讒,則無忠臣”。
C.面對秦王質(zhì)疑自己的出身與品節(jié),姚賈不卑不亢,以“有垢丑大誹”的姜太公、管
仲等四人為例,說明明主用人,應當重在其能。
D.姚賈瓦解了四國之間的聯(lián)盟,促進了秦始皇統(tǒng)一大業(yè),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秦王
重賞姚賈自有其理由,但誅殺韓非卻令人嘆惋。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是賈以王之權(quán),國之寶,外自交于諸侯,愿王察之。
(2)賈不歸四國,尚焉之?使賈不忠于君,四國之王尚焉用賈之身?
20.韓非是如何向秦王詆毀姚賈出使四國行為的?請從出使效果和日的兩個角度加以概
括。
參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郡中豪杰”是指郡中的豪杰,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D;“諸豪杰”作“皆
應”的主語,其前應斷開,排除B。故選:Ao句子翻譯為:文天祥捧著詔書大哭,派
陳繼周征發(fā)州中豪杰,聯(lián)合溪恫少數(shù)民族,派方興召吉州軍隊前來,各路英雄都回
應,聚集了一萬人的軍隊。
2.答案:D
解析:D.“'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錯誤,應該是“社”指土地神,“稷”
指谷神。
3.答案:C
解析:C.“被捕之后,拒絕張世杰的勸降并書寫《過零丁洋》,以明心志”錯誤,原
文“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
乃書《過零丁洋》詩與之”,可見,是張弘范讓他寫信招降張世杰,他拒絕了,而不
是拒絕張世杰的勸降。
4.答案:(1)你率領一萬多烏合之眾奔赴京師,這與驅(qū)趕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
同。(2)我不能保衛(wèi)父母,卻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
解析:①以:率領;烏合:烏合之眾;是:這;何異:與……有什么不同。句子翻譯
為:你率領一萬多烏合之眾前往抵抗,這跟驅(qū)趕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②
捍:保衛(wèi);乃:去卜竟然;叛:背叛。句子翻譯為:我不能保衛(wèi)自己的父母,卻教唆
別人也背叛自己父母,這可能嗎?
5.答案:①國家危急,卻無人應召;②以身報國,希望感召忠臣義士。
解析:
6.答案:C
解析:“去”“獨”為兩個動詞,“去”作第一句的謂語,“粽”為下一句的謂語,
兩者之間斷開,排除A、B;“欲學者”為“有”的賓語,其后斷句,排除Do故選:
Co句子翻譯為:命令下達滿三十天還不清除的,判處獨刑,貶為筑城勞役。不用清除
的,只有醫(yī)藥、卜筮、種樹的書。如果有想學習的,就讓他們拜官吏為師學習法令。
7.答案:D
解析:D.“其中儒、道、佛三家影響最深遠”說法錯誤,佛家是后來傳入中國的,不
在百家之列。
8.答案:B
解析:B.“李斯原本同意驅(qū)逐賓客,但為了秦國的強大就上書反對驅(qū)逐賓客”說法錯
誤,根據(jù)原文“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可知,李斯是因為自己也在驅(qū)逐之列
才上書的。
9.答案:(1)來到秦國,正好莊襄王去世,李斯就請求做秦國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的
舍人。(2)假如這四位君主拒絕賓客而不接納,疏遠士人而不任用,這是使國家沒有
富強豐利之實而秦國沒有強大之名啊。
解析:①會:恰好,適逢;卒:去世;為:擔任,做。句子翻譯為:來到秦國,正好
莊襄王去世,李斯就請求做秦國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的舍人。②卻:拒絕;內(nèi):同
“拿”,接納;疏:疏遠。句子翻譯為:假如這四位君主拒絕賓客而不接納,疏遠士
人而不任用,這是使國家沒有富強豐利之實而秦國沒有強大之名啊。
10.答案:①非議朝政,標榜自我。②降低君主的權(quán)威。③相互結(jié)成朋黨。
解析:根據(jù)原文“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所建立”可知:非議朝政,標榜自我。根據(jù)
原文“而私學乃相與非法教之制,聞令下,即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
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可知:降低君主的權(quán)威。根據(jù)原文
“如此不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可知:相互結(jié)成朋黨。
1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聽說皇帝應該效法自然與天道,熒
惑星向太微星奏事,所以州牧刺史要入朝向皇帝奏事,這樣皇帝才能通曉下面的情
況,知道外面的事情。幾十年來,深感這種方法特別繁雜,所以當時就停下來不讓奏
事,現(xiàn)在于是把這作為舊例?!巴跽叻ㄌ臁睘橥暾闹髦^賓結(jié)構(gòu),語意完整,“熒
惑”是“奏事太微”的主語,故“熒惑”前應斷開,據(jù)此排除AD;從結(jié)構(gòu)來看“通下
問”,,知外事”的結(jié)構(gòu)相對應,“知”前是斷點,據(jù)此排除C。故選B。
1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前者意為設置,后
者意為放棄、丟下。句意:朝廷下詔為樊、郭、陰、馬四姓子弟開辦學堂,設置教授
《五經(jīng)》的學官;/劉邦就丟下他的車馬、隨員。B.前者意為違逆,后者意為預料,含
義不同,選項表述不正確。句意:那些行為特別無禮,違逆詔書的;/讓我心中備受煎
熬。C.前者意為規(guī)則,后者意為卜筮的卦象。句意:特別符合輔佐引導的規(guī)則;/你用
龜板占卜,用蓍草占卦,卜筮的結(jié)果沒有不吉利。D.兩者都是于是、就的意思。句
意:王莽就用火焚燒他;/(趙王)于是就和秦王在海池相會。故選B。
1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于是群臣都不上朝”曲解文意。根據(jù)
文本一中的“為太尉,父尚在,醺每遷轉(zhuǎn),乃一到雒。父來,適會正臘,公卿罷朝,
俱賀歲,奉酒上醺父壽”可知,文中的“罷朝”應是指退朝后,不是不去上朝。故選
Co
14.答案:(1)張醺擔任東郡太守,剛到任就提拔賢能之人的后代,打擊強橫有權(quán)的
人,賞賜清楚,東郡上下嚴肅謹慎。(2)我認為刺史就職滿一年,可以讓他按照舊例奏
事,詢問州中的風俗。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下車”,到任;“賢后”,
賢能之人的后代;“肅然”,嚴肅謹慎。(2)“視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
“歲”,年;“如”,照舊。
15.答案:①祖父王翁起兵攻打王莽,失敗后守節(jié)不降,被王莽用火焚燒;②父親王
隆在陪同都尉巡視時遇到賊人,為護衛(wèi)都尉而死;③王青在護衛(wèi)都尉戰(zhàn)斗時,被箭射
中喉嚨。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文本二內(nèi)容可知,應從王青的
祖父王翁、父親王隆和他自己三個人的角度回答,然后對三人的忠義行為進行歸納概
括即可得出答案。根據(jù)“祖父翁,與前太守翟義起兵攻王莽,及義敗,余眾悉降,翁
獨守節(jié)力戰(zhàn),莽遂燔燒之”可知,祖父王翁起兵攻打王莽,失敗后守節(jié)不降,被王莽
用火焚燒;根據(jù)“父隆,建武初為都尉功曹,青為小史。與父俱從都尉行縣,道遇
賊,隆以身衛(wèi)全都尉,遂死于難”可知,父親王隆在陪同都尉巡視時遇到賊人,為護
衛(wèi)都尉而死;根據(jù)“青亦被矢貫咽,音聲流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民辦學校教師職稱評定與晉升合同3篇
- 2025版高端住宅門窗定制與施工一體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出租車司機聘用合同樣本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車公司司機外包管理合同法律意見
- 2025知識產(chǎn)權(quán)勞動合同補充協(xié)議范本:企業(yè)知識產(chǎn)權(quán)布局與戰(zhàn)略規(guī)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化農(nóng)業(yè)大棚建設與土地租賃合同
- 2025年度木托盤生產(chǎn)原料供應鏈金融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牛羊肉產(chǎn)業(yè)鏈投資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農(nóng)業(yè)種植與農(nóng)產(chǎn)品溯源技術服務合同4篇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訓試題附完整答案(奪冠系列)
- 神農(nóng)架研學課程設計
- 文化資本與民族認同建構(gòu)-洞察分析
- 2025新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表
- 【超星學習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南開大學)爾雅章節(jié)測試網(wǎng)課答案
- 《錫膏培訓教材》課件
- 斷絕父子關系協(xié)議書
- 福建省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費用參考指標
- 2024年中國工業(yè)涂料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市場前景、投資方向分析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
- 自然科學基礎(小學教育專業(yè))全套教學課件
- 《工程勘察資質(zhì)分級標準和工程設計資質(zhì)分級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