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
題
一、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醯南、湘西、四川嘉陵江、河南何家沖出發(fā)的4支紅色大軍,最終
匯聚在西北黃土高原。他們的遠征,從此有了一個讓中華民族為之驕
傲的名字:長征。雖然,這支隊伍當時還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魯迅
卻堅信,這些九死一生的紅色種子,就是"民族的脊梁"。作為一部無
與倫比的偉大中詰一長征,給予我們的,是一種怎樣的啟示?
(一)
一條長征路,是一條鮮血浸透的紅飄帶。
包括紅一、二、四方面軍和紅25軍在內的4支大軍,出發(fā)時總人數(shù)
為20.6萬,到長征結束僅剩5.7萬人,有16.6萬名紅軍將士戰(zhàn)死或
失散在途中。張震將軍回憶湘江之戰(zhàn)時說,僅他們一個團,就頂住了
敵人一個師又一個團的兵力。鮮血,染紅了湘江,染紅了一座又一座
山頭。突破包括湘江在內的四道封鎖線后,在不到50天時間內,出
發(fā)時8.6萬人的中央紅軍,銳減到3萬人。
"再大的犧牲,也不能阻止我們前進!"從醯南一直征戰(zhàn)到陜北的老紅
軍唐進新回憶說,每一戰(zhàn)都有大批戰(zhàn)友倒下,"但活下來的人毫不退
縮,因為我們有紅色的理想。'這紅色理想,就是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
政權,就是北上抗日實現(xiàn)民族獨立。共產(chǎn)黨人創(chuàng)建的紅色政權,點燃
了像唐進新一樣的勞苦大眾心中的理想之火,也激發(fā)了他們一往無前
的英雄氣概。
雪山草地,是許多老紅軍難以忘懷的地方。多少從槍林彈雨中闖過來
的勇敢生命,倒在了川西水草地上。老紅軍李中權回憶說:“餓得搖搖
晃晃,連抬腿的力氣都沒有??梢坏┡榔饋恚拖蚯白?,向著黨中央
的方向走!”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使紅軍戰(zhàn)士的生命意志和能量空前迸發(fā):
粉碎了3倍、5倍乃至10倍于己的強敵的圍追堵截……他們身后,留
下的是驚人的數(shù)字:紅一方面軍翻越山脈18座,5座經(jīng)年被積雪覆蓋,
跨過大河24條,歷經(jīng)11個省份行程二萬五千里……
1
(二)
一條湍急的河流橫亙在紅軍北上的道路上。這,就是大渡河。
楊得志率領的紅1團,從數(shù)百里之外突然出現(xiàn)在安順場渡口。17勇士
從浪尖上突向對岸。船少人多,大隊人馬無法迅速渡河。楊成武指揮
的紅4團以晝夜行軍240里的神速,奔襲到瀘定橋,在敵人未來得及
毀掉橋時,22名突擊隊員冒死爬上了搖搖晃晃的鐵索:一個戰(zhàn)士中彈
跌入河中……其余的人仍奮力前進。紅軍沖到了對岸。
歷史的昭示在于,在瀕臨生死絕境的關頭,成立14年的共產(chǎn)黨人痛
定思痛后,行使了獨立解決中國革命重大問題的權力。開啟了馬克思
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道路的共產(chǎn)黨人,將中國革命的命運牢牢掌
握在了自己手里。
長征,推動了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奠定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全局上的指導地位。面對兵力對比懸殊局面,毛澤東
以一系列軍事史上罕見的手筆,指揮紅軍在川黔滇萬水千山間縱橫馳
騁:四渡赤水、虛指貴陽、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包
圍圈,實現(xiàn)了遵義會議確定的渡江北上的戰(zhàn)略方針。
長征,檢驗了共產(chǎn)黨人的先進性,密切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
關系……黨的領袖與普通的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紅軍指揮員一
馬當先,沖鋒在前。
在彝族聚居的大涼山,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獻血為
盟,不僅使紅軍通過了這方多少年來沒有一支漢族軍隊通過的地方,
而且點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長征道路上,紅軍先后經(jīng)過了瑤、苗、
回、藏等10多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成千上萬的民族兄弟加入了隊伍。
紅軍的模范行動,使沿途2億群眾耳目一新,認識到紅軍是完全不同
于任何舊軍隊的人民軍隊。
(三)
在奠基陜北的第3年,史沫特萊來到延安。是時,由長征大軍改編的
八路軍正浴血奮戰(zhàn)在抗日戰(zhàn)場上。這位美國女記者在她《偉大的道路》
一書中寫道:長征雖已結束,紅軍仍在創(chuàng)造歷史。
經(jīng)過長征考驗,紅軍的意志、毅力,都發(fā)生了飛躍。正是這些人,成
為民族獨立的中流砥柱??箲?zhàn)爆發(fā)后,參加過長征的炊事員、衛(wèi)生員
都能到敵后發(fā)動起一片群眾。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都參加
2
過長征。1955年授銜的十大元帥中的9位,10位大將中的8位,以
及90%以上的上將、中將和少將,經(jīng)歷過長征的考驗。
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到三峽精神、青藏鐵路精
神、載人航天精神……它們的源頭,無不來自獨立自主、實事求是、
百折不撓、敢于勝利的長征精神。
事實上,從長征結束的那天起,長征及其精神的影響,就開始超越國
度。美國總統(tǒng)羅斯??催^斯諾的《西行漫記》后,曾3次約見這位年
輕人。今天,在長征路上,仍有眾多外國人,沿著紅軍足跡一路追尋。
在他們眼中,跨越中國西部的長征和橫穿中國北部的長城一樣,是中
華民族的象征。
強渡大渡河的孫繼先,新中國成立后做了我軍第一個導彈試驗基地的
司令員。指揮那場戰(zhàn)斗的聶榮臻,成了我國尖端科技事業(yè)的開拓者。
長征勝利35周年時,聶帥親自選址,把衛(wèi)星發(fā)射場建在了大涼山。
當一枚枚火箭從這方千百年來只有火把的地方直射云霄時,全世界都
看到了尾翼上兩團鮮明的標記:長征。
長征,已經(jīng)留在了人類的史冊上。長征精神,將繼續(xù)閃耀在中華民族
的奮斗進程中。
(摘編自賈永《長征啟示錄》)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軍長征困難重重,損失巨大,革命力量銳減,但磨礪了戰(zhàn)士
的意志,激發(fā)了英雄氣概。
B.長征所過處自然環(huán)境惡劣,如雪山草地,紅軍因此造成的犧牲
比與敵人交戰(zhàn)的犧牲嚴重。
C.通過長征,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整個中國革命戰(zhàn)爭全局范圍內的
指導價值得到檢驗與公認。
D.長征的勝利為開展抗日戰(zhàn)爭新局面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長征精神
具有跨越時空的時代價值。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毛澤東指揮紅軍在川黔滇四渡赤水、湘江之戰(zhàn)、巧渡金沙江……
實現(xiàn)了遵義會議確定的渡江北上方針。
B.長征的勝利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正確方針政策指引、將士團
結、軍民同心、百姓擁護等是分不開的。
3
C.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
天精神……都與長征精神密切相關。
D.長征勝利35周年時,聶榮臻選址把衛(wèi)星發(fā)射場建在大涼山,這
里是當年劉伯承與小葉丹會盟的地方。
3.毛澤東寫了不少長征題材的革命詩詞。下列詩詞內容,與長征無關
的一項是()
A.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
橫鐵索寒。
B.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
風。
C.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
江碧透,百舸爭流。
D.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
如血。
4."長征,給予我們的,是一種怎樣的啟示?"這句話是這則通訊的寫
作中心。請結合文本內容,提煉三個關鍵詞,分別進行簡要闡述。
5.這則通訊是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其寫
作特點。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大雙心河(節(jié)選)
海明威
火車順著軌道繼續(xù)駛去,繞過樹木被燒的小丘中的一座,失去了蹤影。
尼克在行李員從車門內扔出的帳篷和鋪蓋上坐下來。這里已沒有鎮(zhèn)子,
什么也沒有,只有鐵軌和被火燒過的土地。廣廈旅館的屋基撅出在地
面上,基石被火燒得破碎迸裂了。
尼克望著被火燒毀的那截山坡,順著軌道走到河上的橋邊。河水在橋
墩的原木樁上激起旋渦。尼克俯視著河底有卵石而呈褐色的清澈的河
水,觀看鱷魚抖動著鰭在激流中穩(wěn)住身子。它們倏地拐彎,變換了位
置,又在急水中穩(wěn)定下來。尼克對它們看了好半晌。
這是個大熱天。一只翠鳥朝上游飛去。尼克好久沒有觀望過小溪,沒
有見過帽魚了。隨著翠鳥在水面上的影子朝上游掠去,一條大鱷魚朝
4
上游竄去,構成一道長長的弧線,不過僅僅是它在水中的影子勾勒出
了這道弧線,跟著它躍出水面,被陽光照上,這就失去了影子,跟著,
它穿過水面回進溪水,它的影子仿佛隨著水流一路漂去,毫無阻礙地
直漂到它在橋底下常待的地方,在那里繃緊著身子,臉沖著流水。
隨著鱷魚的動作,尼克的心抽緊了,過去的感受全部兜上心頭。
他轉身朝下游望去。
尼克踩著一根根枕木回頭走,走到鐵軌邊一堆灰燼前,那兒放著他的
包裹。他把包裹上的挽帶繞好,把包裹挎上背。包裹很沉。他身子朝
前沖,使包裹的分量壓在肩膀上部。他順著和鐵軌平行的大路走,在
兩旁各有一座被火燒焦的高山的小丘邊拐彎。他順著路走,感到沉重
的包裹把肩膀勒得很痛。大路不斷地上坡,登山真是艱苦的事兒。尼
克肌肉發(fā)痛,天氣又熱,但他感到愉快。他感到已把一切拋在腦后。
塞內鎮(zhèn)被焚毀了,可是這沒有關系,不可能什么都被燒毀的。他順著
大路步行,在陽光里冒著汗,一路爬坡,準備翻過那道把鐵路和一片
松樹覆蓋的平原分隔開的山脈。
終于到了山頂。尼克倒身靠在一截樹樁上,從背帶圈中溜出身子。他
面前,極目所見,就是那片松樹覆蓋的平原。被焚燒的土地到左面的
山脈前盡止了。左面遠方是那道河流。尼克用目光順著它望去,看見
河水在陽光中閃爍。
尼克背靠著燒焦的樹樁坐下。他的包裹平擱在這樹樁上,隨時可以套
上背脊,它的正面有一個被他的背部壓出的凹處。他用不著把地圖掏
出來,他根據(jù)河流的位置,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蚱蠕正沿著地面爬,它們全是黑色的。因為生活在這片被燒遍的土地
上才全都變成黑色的。這場火災該是在上一年發(fā)生的,但這些蚱蠕如
今已都變成黑色的了。他想,不知道它們能保持這樣子多久。
尼克站起身來,他挎著包裹站在這小山頂上,目光越過山野,眺望遠
方的河流,然后撇開大路,走下山坡。腳下的坡地很好走。下坡兩百
碼的地方,火燒的范圍到此為止。接著得穿過一片高齊腳踝的香蕨木,
還有一簇簇短葉松;好長一片時常有起有伏的山野,腳下是沙地,四
下又是一片生氣了。
尼克憑太陽定方向。他知道要走到河邊的什么地方。他折下幾小枝香
蕨木,插在包裹的帶子下。它們被磨碎了,他一路走一路聞著這香味。
5
他跨過這高低不平、沒有樹蔭的松樹平原,感到疲乏,很熱。他知道
隨時都可以朝左手拐彎。可是他只顧朝北走,要在一天的步行中盡可
能到達河的更上游。
他走上一片草場。炎熱的白天一過,露水就很快凝成,很濃很濃。
尼克走到草場盡頭。他放下包裹,尋找一塊平坦的地方。他餓得慌,
但要先搭帳篷才做飯。他從包裹里拿出斧子,砍掉兩個撅出的根條,
弄平了一塊大得可供睡覺的地方。他伸手摩平沙地,打開三條毯子,
把一條對折起來,鋪在地上,另外兩條攤在上面。
他用斧子劈下一片松木,用來固定帳篷的木釘。他把那根權作帳篷橫
梁的繩子一端系在一棵松樹上,握著另一端把帳篷從地上拉起,系在
另一棵樹上。帳篷從繩子上掛下來,像曬衣繩上晾著的大帆布片兒。
他把砍下的一根樹干撐起帆布的后部,四邊用木釘固定在地上。他用
木釘把四邊繃得緊緊的,用斧子平坦的一面把它們深深地敲進地面,
直到繩圈被埋進泥里。
帳篷里,天光通過棕色帆布滲透進來,有一股好聞的帆布氣味,帶有
一些神秘而像家的氣氛。
尼克覺得餓。他用斧子砍下幾大片松木,生起一堆火,安上一個鐵絲
烤架。煎鍋擱在烤架上。他更餓了。豆子和面條熱了。尼克把它們攪
和在一起,它們開始沸騰,使一些小氣泡困難地冒到面上來。尼克拿
出一瓶番茄醬,切了四片面包。這會兒小氣泡冒得快些了。尼克從火
上端起煎鍋,把大約一半的食物倒在白鐵盤子里。尼克知道還太燙,
他倒了些番茄醬在上面。
河對面的沼地在幾乎斷黑的夜色中升起一片薄霧。他再望了一眼帳篷,
一切都好。他從盤子里吃了滿滿一匙。
自從在圣伊格納斯一家車站食堂喝了杯咖啡、吃了客火腿三明治以來,
他還沒吃過東西。他曾經(jīng)這樣餓過。他原可以隨他高興,幾小時前就
扎營的。這條河邊多的是宿營的好地點。不過這樣才美啊。
他坐在毯子上,把鞋子卷在長褲中當枕頭。穿過帳篷的開口處,他注
視著火堆的光,這時夜風正朝火堆在吹。夜很寧靜。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6
A.小說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寫出了小鎮(zhèn)災難之重,
為主人公接下來的行蹤見聞作準備。
B.河水、鱷魚、翠鳥等構成的自然景象與滿目瘡痍的土地不同,
尼克停留觀察,但并未放下過去的感受。
C.小說中的不少細節(jié)寓意深長,如蚱蠕”都變成黑色"是災難的見證,
河水"在陽光中閃爍"暗含著期冀。
D.小說詳細敘述了尼克荒原搭帳篷、做晚飯的過程,反復瑣碎中
突出了人物難以擺脫的孤獨、百無聊賴。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靈活運用比喻、擬人、夸張、視聽結合、俯仰結合等多種
手法寫出了景物特點,語言也富有表現(xiàn)力。
B.小說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思考,這與《老人與?!穼Υ藛?/p>
題的思考都能給讀者帶來啟示,引人遐思。
C.在人物塑造上,小說對尼克的動作進行了精確細致描寫,又通
過揭示他的內心感受來表現(xiàn)其情感世界。
D.小說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結構明晰,敘述語調平緩,尼克看
到的、感覺到的基本都不加點綴地呈現(xiàn)。
8.海明威的小說有鮮明的藝術風格,簡潔含蓄是其主要特征,請簡要
分析這一特征在文中的體現(xiàn)。
9.海明威筆下的許多人物都具有某種精神,請就此談談你對尼克這一
人物的理解。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孔子閑居,曾參侍??鬃尤眨?參乎,今之君子,唯士與大夫之言可
聞也。至于君子之言者,希也。於乎!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戶牖而化
天下。"
曾子起,下席而對日:"敢問何謂王之言?"孔子不應。曾子日:"侍夫
子之閑也難,是以敢問。"孔子又不應。曾子肅然而懼,摳衣而退,負
席而立。
有頃,孔子嘆息顧謂曾子曰參汝可語明王之道與?
曾子日:“非敢以為足也,請因所聞而學焉?!?/p>
7
子日:“居,吾語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mE德i首
不尊,非道德不明。雖有國之良馬,不以其道服乘之,不可以取道里。
雖有博地眾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內修
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后可以守;三至行,然后可以征。明王
之道,其守也,則必折沖千里之外;其征也,則必還師衽席之上。故
日內修七教而上不勞,外行三至而財不費。此之謂明王之道也。"
曾子日:"不勞不費之謂明王,可得聞乎?"
孔子日:"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
勞乎?政之不中,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乃十一而稅,
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入山澤以其時而無征,關譏市廛皆不收賦,此
則生財之路而明王節(jié)之,何財之費乎?"
曾子日:"敢問何謂七教?"
孔子日:"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上親
賢則下?lián)裼?,上好德則下不隱,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廉讓則下恥節(jié)。止匕;渭
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p>
曾子日:"敢問何謂三至?"
孔子日:"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士悅,至樂無聲而天下
民和。明王篤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
下之民可得而用。"
(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
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孔子A嘆息B顧C謂D曾子E日F參G汝H可I語J明王K之L道
M與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這里指有修養(yǎng)的人,“君子”一詞廣泛見于儒家典籍,如
《論語》"君子喻于義"等。
B.戶牖,門窗,與《老子》"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中的"戶牖"意思相同。
C.因,這里指通過,與《論語》"因之以饑僮"、《莊子》"因其
固然"的"因"意思都相同。
8
D.悌,敬愛兄長,"孝悌"指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儒家重"孝悌”,
如"申之以孝悌之義"。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閑居時與弟子曾參對話,談論了成就王業(yè)、教化天下的道
理,指出過去圣明的君主能"內修七教,外行三至"。
B.曾參主動向老師孔子請教問題,謙虛有禮??鬃觾纱?不應",
隨后主動與他交談,正是因為被他的虛心好學打動。
C."七教"是治民的根本。執(zhí)政者做到敬老、尊齒、樂施、親賢、
好德、惡貪、廉讓,百姓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和教化。
D."三至"體現(xiàn)孔子的"禮""樂"思想。圣明的君主努力做到"三至",
天下之士就會臣服,天下之民就能為其所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
(2)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廉讓則下恥節(jié)。
14.請簡要闡述"不勞不費”的具體內涵。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合流①值雨與曹光道飲
梅堯臣
秋風嚎衰林,秋雨阻歸客。
賴有故時交,舉杯聊岸幢②。
談兵與論文,曾不涉陳跡。
必竟無所施,醉去思泉石。
[注]①合流:地名。②岸巾責:推起頭巾,露出前額。巾責,頭巾。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以"秋風""秋雨"奠定了凄冷的基調,"嚎"極寫風聲,"阻"突
出雨勢,"衰林"增添了詩人的愁緒。
B.首聯(lián)、頷聯(lián)照應詩題,"歸客"寫出了友人曹光道的形象,”故時
交"表明二人認識多年、情誼篤厚。
C.頷聯(lián)寫與友人雨天飲酒,"賴"流露出對友人的感激之情,"聊岸
情"可見朋友間的親切隨意、不拘束。
9
D.頸聯(lián)承接頷聯(lián)而寫,朋友間此時‘談兵"與"論文",相談甚洽,
雖不觸及過去,卻仍情意相通。
16.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尾聯(lián)蘊含的思想情感。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梅堯臣說"醉去思泉石","醉"是一種狀態(tài)。李白《將進酒》中,
""也有"醉"酒寄情之意。
(2)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
寫出了彼此相對而說不出話的極度悲傷。
(3)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月"為核心營造了空靈美妙的意境,
請寫出詩中有"落月"意象的兩句",
六、選擇簡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蘇州博物館是建筑師貝聿銘的作品之一,他努力將自己的現(xiàn)代主義情
懷與蘇州當?shù)氐娘L土人情結合在一起。與貝聿銘設計的許多其他地標
性建筑的鮮明感不同,①,并與周圍的城市環(huán)境相容。博物館的建筑
也保持了相當?shù)偷母叨?,以符合并滿足周邊的歷史環(huán)境。貝聿銘在接
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在中國,包。在西方,建筑是建筑,花
園是花園,它們在精神上是相關的,但彼此在存在感上相互獨立。"
"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氏名言。光線與空間的結合,透過簡單的幾何
線條來營造光影變化,使空間變化多端,魚,隨視角變化,隨心情
變化,讓人在移步換景之間,借助光線的忽明忽暗,產(chǎn)生不同的視野
與感覺。這位"光線魔術師"對形式和光線的敏感與運用,使其建筑作
品自成一格,凸現(xiàn)審美價值。
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
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19.下列選項中,與文中加點處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首先了解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B.人們看到了"豈日無衣,與子同袍”的血脈深情。
C.一個組織也送來了信和禮物,還稱我是什么"活菩薩"。
D.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
七、簡答題組
10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只要讀過全書的讀者,不難從這樣的具體描繪中,察覺這樣的描繪對
人物性格的一貫性,與環(huán)境條件的變異性的聯(lián)系與差別,是一種既重
復又不重復的性格描繪。我想著重指出的是敘述也是一種描繪:托爾
斯泰和曹雪芹一樣,用語言塑造人物,包括可視的神態(tài)等外形特征,
也不拘泥于描繪,而是以表達作者對人物的感受的敘述見長。也可說
是要"為閨閣昭傳”的作家托爾斯泰,他心目中"本自歷歷有人,卻沒
有在開篇中具體說明,瑪絲洛娃那"不管要求她做什么,她一律照辦"
的心理內容,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這對于不慣于或不善于結合人
物處境、相互關系的條件性認識形象的讀者來說,當然顯得不很具體,
甚至可能引起一的印象和感覺。然而,關于生活實踐不斷在變換,而且有可能
結合時間、地點、條件進入角色,體驗人物內心活動的讀者來說,這種說盡道絕,而
是留有余地的寫法,對讀者的審美活動也許更有適應性,也是成為更可能耐人尋味的
審美對象的。
20.解釋文中加點部分文字"既重復又不重復”的含義。
2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一個恰當成語。
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并做修改,使語言
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八、材料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當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宇宙的法則也會變得簡單。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
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B2.A3.C4.①理想:支撐紅軍將士堅定向前的理想信念,
使他們即便面對死亡也不停止前進步伐。②道路:中國共產(chǎn)黨開啟馬
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道路,堅定了革命方向,牢牢掌握
了中國革命的命運。③精神:"長征精神”鑄起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碑,
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創(chuàng)造新篇章。5.①真實性。以具體數(shù)據(jù)、鮮活
事例材料,客觀反映長征時期的具體情況,揭示其意義;引用長征將
11
士的回憶語,給讀者直觀感受。②文學性。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中融入抒情、描寫;語言生動形象,有感染力;情感充沛。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紅軍因此造成的犧牲比與敵人交戰(zhàn)的犧牲嚴重"無中生有,原文是
"多少從槍林彈雨中闖過來的勇敢生命,倒在了川西水草地上",沒有
比較紅軍長征犧牲與交戰(zhàn)犧牲的嚴重性。
故選瓦
2.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A.”湘江之戰(zhàn)"錯。原文"毛澤東以一系列軍事史上罕見的手筆,指揮紅
軍在川黔滇萬水千山間縱橫馳騁:四渡赤水、虛指貴陽、威逼昆明、
巧渡金沙江……"可見沒有"湘江之戰(zhàn)"。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C.《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于1925年秋離開故鄉(xiāng)韶山途經(jīng)長沙所作
。與長征無關。長征開始時間是1934年。
6.D7.A8.①主要人物尼克一人;故事簡單,寫尼克在河邊宿
營的過程;語言凝練樸實、語詞簡潔、敘述平淡。②文字背后寓示豐
富內涵,尼克心理的曲折變化,自然景物、主題等都具有豐富的象征
性、隱喻性。9.尼克具有海明威筆下許多人物具有的堅韌、不言
棄的精神。①經(jīng)歷過去傷痛,以回歸自然的方式排遣心靈創(chuàng)傷。②面
對旅途艱苦,一直負重前行、堅韌頑強。③主動挑戰(zhàn),接受考驗。盡
可能步行到河的更上游扎營;忍著餓,先搭好帳篷然后做飯。④樂觀
面對生活。沿途欣賞風光,感悟美好。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
D.”突出了人物難以擺脫的孤獨、百無聊賴"錯誤,根據(jù)“不過這樣才美
啊"可知,本文并不是要突出人物的孤獨和百無聊賴,而是要突出人物
的樂觀、堅強。
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視聽結合”錯誤。文中并沒有對聲音的描寫,所以沒有運用視聽結
合的手法。
12
10.BFG11.C12.B13.(1)所謂道,是用來彰明德行的;
德,是用來尊崇道義的。
(2)居上位的人憎惡貪婪的行為,百姓就會以爭利為恥;居上位的人
講廉潔謙讓,百姓就會以不講氣節(jié)德操為恥。14."不勞":任用賢臣
治理國家;"不費":減輕百姓賦稅徭役負擔。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孔子嘆息了一聲,回頭對曾參說:"曾參?。〈蟾趴梢詫δ阏?/p>
談古代明君治國之道吧!"
"嘆息"是"孔子"的謂語,所以應在"息"后面斷開,即在B處斷開;
"日"后面引出孔子所說的話,所以應在"日"后面斷開,即在F處斷開;
"參"和"汝嘟是指的曾參,所以應在"參"后面斷開,即在G處斷開。
所以應在BFG處斷開。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均為"有修養(yǎng)的人";句意:至于那些有高尚道德君子的言論。
/那些有高尚道德的君子懂得道義。
B.正確。均為"門窗";句意:他們不出門就可以治理好天下了。/開鑿
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C."意思都相同"錯誤。"通過/接續(xù),接下來/順著";句意:只是想通過
聽您的談論來學習。/接著把災荒加在這國家上。/依照牛體本來的構
造。
D.正確。均為"敬愛兄長";句意:居上位的人尊敬比自己年長的人,
下層百姓會更加敬愛兄長。/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
姓聽。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正是因為被他的虛心好學打動"錯誤。由原文"孔子嘆息,顧謂曾子
日:’參,汝可語明王之道與?’"可知,孔子兩次"不應",隨后主動與
他交談和被他的虛心好學打動不具有因果關系。
故選瓦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判斷句,所謂道,是用來彰明德行的;"所
以",用來……的;"明",彰明。
13
(2)"惡貪",憎惡貪婪的行為;"恥",以……為恥辱;"廉讓",廉潔謙
讓。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勞
乎?政之不中,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可知,"不勞":任用
賢臣治理國家。
由原文"若乃十一而稅,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入山澤以其時而無征,
關譏市廛皆不收賦,此則生財之路而明王節(jié)之,何財之費乎?"可知,
"不費":減輕百姓賦稅徭役負擔。
參考譯文:
孔子在家閑居,弟子曾參在身邊陪侍??鬃诱f:"曾參??!當今身居高
位的人,只能聽到士和大夫的言論。至于那些有高尚道德君子的言論,
就很少聽到了。唉,我若把成就王業(yè)的道理講給居高位的人聽,他們
不出門就可以治理好天下了。"
曾參謙恭地站起來,走下座席問孔子:"請問先生,什么是成就王業(yè)的
道理呢?"孔子不回答。曾參又說:"趕上先生您有空閑的時候也難,
所以敢大膽向您請教。"孔子又不回答。曾參緊張而害怕,提起衣襟退
下去,站在座位旁邊。
過了一會兒,孔子嘆息了一聲,回頭對曾參說:"曾參??!大概可以
對你談談古代明君治國之道吧!"
曾參回答說:"我不敢認為自己有了足夠的知識能聽懂您談治國的道理,
只是想通過聽您的談論來學習。"
孔子說:"你坐下來,我講給你聽。所謂道,是用來彰明德行的;德,
是用來尊崇道義的。所以沒有德行,道義不能被尊崇;沒有道義,德
行也無法發(fā)揚光大。即使有一國之內最好的馬,如果不能按照正確的
方法來使用騎乘,它就不可能在道路上奔跑。一個國家即使有廣闊的
土地和眾多的百姓,如果國君不用正確的方法來治理,也不可能成為
霸主或成就王業(yè)。因此,古代圣明的國君在內實行'七教',對外實行‘三
至'七教'修成,就可以守衛(wèi)國家;’三至‘實行,就可以征伐外敵。圣
明國君的治國之道,守衛(wèi)國家,一定能擊敗千里之外的敵人;對外征
伐,也一定能得勝還朝。因此說,在內實行‘七教',國君就不會因政
14
事而煩勞;對外實行‘三至',就不至于勞民傷財。這就是所說的古代明
王的治國之道。"
曾參問:"不為政事煩勞、不勞民傷財叫做明君,其中的道理可以講給
我聽聽嗎?"
孔子說:"古代帝舜身邊有兩個得力臣子禹和皋陶,他不用走下座席天
下就治理好了。這樣,國君還有什么煩勞呢?國家政局不安,是國君
最大的憂患;政令不能推行,是臣子的罪責。如果實行十分之一的稅
率,民眾服勞役一年不超過三天,讓百姓按季節(jié)進入山林湖泊伐木漁
獵而不濫征稅,交易場所也不濫收賦稅,對這些生財之路,圣明的君
主節(jié)制使用這些辦法,怎么還會浪費民力財力呢?"
曾參問:"敢問什么是七教呢?"
孔子說:"居上位的人尊敬老人,那么下層百姓會更加遵行孝道;居上
位的人尊敬比自己年長的人,下層百姓會更加敬愛兄長;居上位的人
樂善好施,下層百姓會更加寬厚;居上位的人親近賢人,百姓就會擇
良友而交;居上位的人注重道德修養(yǎng),百姓就不會隱瞞自己的觀點;
居上位的人憎惡貪婪的行為,百姓就會以爭利為恥;居上位的人講廉
潔謙讓,百姓就會以不講氣節(jié)德操為恥。這就是所說的七種教化。這
七教,是治理民眾的根本。"
曾參問:"敢問什么是‘三至‘呢?"
孔子回答說:"最高的禮節(jié)是不謙讓而天下得到治理,最高的獎賞是不
耗費財物而天下的士人都很高興,最美妙的音樂是沒有聲音而使百姓
和睦。圣明的國君努力做到這三種極致,就可以知道誰是能治理好天
下的國君,天下的士人都可以成為他的臣子,天下的百姓都能為他所
用?!?/p>
15.B16.①懷才不遇之感。"必竟"透露無奈,"無所施"寫出了才能
無法施展的現(xiàn)實境遇。②借酒消愁,擺脫現(xiàn)實苦悶的愿望。"醉去"有
逃離現(xiàn)實境遇之思。③想要寄情山水、回歸自然山林的自我超脫。以"泉
石"借物抒情,表明心跡。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德育工作與學校教育目標的統(tǒng)一性
- DB 3705T 51-2024微型月季設施栽培技術規(guī)程
- 個人信用貸款第三方擔保合同樣本
- 云存儲硬盤空間租用合同協(xié)議
- 上市公司技術合作合同模板
- 個人房屋抵押貸款合同范本
- 臨時用工安全免責合同協(xié)議
- 個人理財規(guī)劃合同書
- 專業(yè)版辦公室裝修合同模板
- 二手汽車購銷合同范本
- 中考記敘文閱讀
- 《計算機應用基礎》-Excel-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產(chǎn)科溝通模板
- 2023-2024學年四川省成都市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期末提升試題
- GB/T 7462-1994表面活性劑發(fā)泡力的測定改進Ross-Miles法
- GB/T 2934-2007聯(lián)運通用平托盤主要尺寸及公差
- GB/T 21709.13-2013針灸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13部分:芒針
- 2022年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語文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急診科進修匯報課件
- 一年級家訪記錄表(常用)
- 信息技術基礎ppt課件(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