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 1021-2010 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guī)程(正式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5/wKhkGGZV6PKAKm2UAADOca5iMUo729.jpg)
![CHT 1021-2010 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guī)程(正式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5/wKhkGGZV6PKAKm2UAADOca5iMUo7292.jpg)
![CHT 1021-2010 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guī)程(正式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5/wKhkGGZV6PKAKm2UAADOca5iMUo7293.jpg)
![CHT 1021-2010 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guī)程(正式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5/wKhkGGZV6PKAKm2UAADOca5iMUo7294.jpg)
![CHT 1021-2010 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guī)程(正式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E/05/wKhkGGZV6PKAKm2UAADOca5iMUo72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guī)程andacceptanceofverticalcontrolsurveying2010-11-26發(fā)布2010-11-26發(fā)布國家測繪局發(fā)布I前言 Ⅱ引言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4工作流程 15抽樣程序 26檢驗內容及方法 37質量評定 8編制報告 9資料整理 附錄A(資料性附錄)樣本質量統(tǒng)計表格式 參考文獻 24Ⅱ本標準由國家測繪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四川省測繪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余銀普、曾衍偉、唐翼德、何文林、湯權、李東輝、王輝、華劫。Ⅲ為保障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工作的規(guī)范性和可靠性,提高測繪成果質量檢驗水平,在GB/T24356的基礎上對檢驗內容、方法等進行細化,制訂本標準。1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guī)程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高程控制測量成果檢查驗收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檢驗方法和質量評定方法。本標準適用于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生產的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及GNSS高程測量成果的質量檢驗。采用其他方式生產的高程控制測量成果也可參照本標準進行檢驗。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8316數(shù)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24356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CH/T1018測繪成果質量監(jiān)督抽查與數(shù)據認定規(guī)定CH/T1022平面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guī)程3基本要求3.1高程控制測量成果的質量元素、權重劃分、錯漏分類按GB/T24356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3.2批成果應由相同技術要求下生產的同一測區(qū)、同一等級單位成果的集合組成。3.3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由詳查和概查兩部分組成。3.3.1詳查內容包括:批成果數(shù)學精度、計算質量、點位整體布設情況、資料整飾質量和資料完整性,樣本單位成果觀測質量、選點質量和埋石質量。詳查之外的內容、資料均屬于概查范疇。3.3.2概查內容包括:樣本點外控制點觀測質量、選點質量和埋石質量。概查資料包括:樣本點外的外業(yè)觀測記錄資料、觀測數(shù)據、各類技術文檔及成果資料。概查主要采用核查分析的方法進行。3.4質量問題應在檢查意見記錄表中進行記錄,檢驗記錄應整潔、清晰,質量問題應描述完整、指標明確,質量問題所屬錯漏類別應明確,格式參見CH/T1022—2010附錄C。3.5當檢驗批批量劃分為多個批次檢驗時,各批次分別進行質量檢驗與質量判定。當各批次批成果質量均判定為合格時,該檢驗批成果質量判定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同一受檢成果中包含不同類型高程控制測量成果時,應對不同類型成果分別進行質量檢驗及質量評定。3.6高程控制測量成果需要按照選埋、觀測等工序進行檢查時,可由各階段成果組成檢驗批分別進行質量檢驗及質量評定。3.7檢驗使用儀器設備的精度指標應不低于規(guī)范及設計對儀器設備精度指標的要求。4工作流程檢驗工作流程包括:檢驗前準備、抽樣、成果質量檢驗(詳查、概查)、質量評定、報告編制和資料整理,參見圖1。2圖1檢驗工作流程圖具體內容如下:a)檢驗前應收集項目設計、相關技術資料及標準,核查最終檢查完成情況,明確檢查內容及方法,準備檢驗物資,制訂下一步工作計劃。必要時,可根據需要編制檢驗方案,組織培訓。b)抽樣按GB/T24356—2009第6章的規(guī)定執(zhí)行。c)成果質量檢驗分為詳查和概查,對樣本進行詳查,對樣本外成果資料進行概查。d)質量評定、報告編制、資料整理按GB/T24356及本規(guī)程相關要求執(zhí)行。5抽樣程序5.1單位成果總數(shù)確定5.1.1高程控制測量單位成果劃分方式如下所述:a)以水準測量方式進行高程控制測量成果檢驗時,以測段為單位;按工序成果檢驗時,選埋工序以點為單位,觀測工序以測段為單位。b)以三角高程方式進行高程控制測量成果檢驗時,以測段為單位;按工序成果檢驗時,選埋工序以點為單位,觀測工序以測段為單位。c)以GNSS高程測量方式進行高程控制測量成果檢驗時,以點為單位。5.1.2依據項目相關技術文檔及成果資料等,確定單位成果總數(shù)。5.1.3當成果中包括多個類型、等級的測繪成果時,應分別統(tǒng)計各類型、各等級單位成果總數(shù)。5.2成果批次、批量確定當檢驗的單位成果總數(shù)大于等于201時,應劃分檢驗批次。批次劃分時應盡量保持控制網圖形、環(huán)、線的相對結構完整,并考慮生產單位、生產方式、生產時間、地形類別等情況,應使批次數(shù)最小,各批次批量均勻。5.3樣本量確定5.3.1按不同類型、等級分別抽取樣本。35.3.2樣本量的確定按GB/T24356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5.4.1抽樣一般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式,也可根據生產方式、生產時間、控制網、環(huán)線、路線的構成、地形類別等情況實施分層隨機抽樣,樣本應分布均勻,樣本資料應與上交的成果類型和數(shù)量一致。提取的樣本資料包括:——技術設計書、技術總結、檢查報告;——儀器檢定和檢校資料;——控制網、環(huán)線、路線展點圖;——觀測記錄及數(shù)據、概算及平差計算資料;——成果表、點之記、委托保管書;——其他相關資料。5.4.2抽樣應填寫測繪成果檢驗抽樣單和樣品清單,測繪成果檢驗抽樣單格式參見CH/T1022—2010附錄A,樣品清單格式參見CH/T1022—2010附錄B。5.4.3當檢驗批劃分為多個批次檢驗或同一檢驗批中包含不同類型高程控制測量成果時,對各批成果可同時進行抽樣,填寫同一抽樣單。6檢驗內容及方法6.1質量元素高程控制測量成果質量元素包括:數(shù)據質量、點位質量和資料質量。6.2質量子元素數(shù)據質量包括數(shù)學精度、觀測質量和計算質量三個質量子元素,點位質量包括選點質量和埋石質量兩個質量子元素,資料質量包括整飾質量和資料完整性兩個質量子元素。6.3水準測量成果6.3.1檢驗內容及方法水準測量成果檢驗內容及方法見表1。表1水準測量成果檢驗內容及方法附合路線、環(huán)閉合差的符合性間歇與檢測方法的正確性4點位布設的合理性網形結構的合理性點位密度的合理性區(qū)段長度的符合性點位選擇的符合性點之記內容的正確性點名、點號的正確性點位概略位置的準確性點到相關方位物的距離的正確性點位略圖、交通路線圖點位說明的正確性資料裝訂的規(guī)整性資料格式的規(guī)整性資料的正確性資料完整性56.3.2數(shù)學精度6.3.2.1檢查方法數(shù)學精度的檢驗一般采用比對分析和核查分析的方法,必要時可采用實地檢測的方法。6.3.2.2比對分析經過重新平差計算,統(tǒng)計出各項精度指標并與原成果進行比對,分析原成果精度指標的符合性。重新平差計算的方法及各項精度指標應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若重新計算統(tǒng)計結果與原成果較差均不大于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則認定成果精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采用檢驗成果資料中的精度指標評定數(shù)學精度。6.3.2.3核查分析分析觀測數(shù)據資料、數(shù)據處理資料,分析觀測數(shù)據、起算數(shù)據的正確性,檢查計算過程各項改正是否符合要求,對照相關技術要求(合同、技術設計書、標準規(guī)范),對成果表、技術總結、檢查報告等樣本資料進行檢查,認定原成果精度的符合性,采用檢驗成果資料中的精度指標評定數(shù)學精度。6.3.2.4實地檢測可用水準測量的方式進行,以不低于所檢項目原測精度的技術要求和技術方法,對抽查的樣本測段進行外業(yè)實地檢測,要求如下:a)檢測時,可對樣本測段及項目使用起算點或認定可靠的其他相同基準的高等級點進行水準聯(lián)測,平差計算出一套樣本點高程(或測段高差)成果,將其與提交成果進行比較,分析是否存在粗差。b)若采用同精度檢測,測段高差較差應不大于√2倍的限差要求;若采用高精度檢測,測段高差較差應不大于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規(guī)定的限差要求。若滿足限差要求,則認定樣本中沒有粗差。c)以樣本測段高差和原測高差進行比對,計算得出檢測高差較差及中誤差,以檢驗成果資料中的精度指標評定數(shù)學精度。6.3.3觀測質量6.3.3.1儀器和標尺檢驗、檢校的符合性6.3.3.1.1對于儀器、標尺類型與測量等級的符合性,應核查儀器、標尺的檢定證書和項目技術文檔資料,分析所使用儀器、標尺的類型、精度等級以及尺承等是否符合水準測量技術要求。6.3.3.1.2儀器檢驗、檢校項目的齊全性及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儀器檢定資料,分析所使用的儀器是否經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且在有效期內,精度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b)核查新使用儀器檢校項目的齊全性、正確性;c)核查儀器作業(yè)前檢校項目的齊全性、正確性;d)核查儀器i角的檢校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6.3.3.1.3水準標尺檢驗、檢校項目的齊全性及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水準標尺檢定資料,確認標尺是否在有效期內使用,各項指標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b)核查水準標尺測前、測后檢驗檢定資料,分析水準標尺的使用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6.3.3.2觀測條件、方法的符合性6.3.3.2.1觀測條件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6a)核查高程控制點的點之記等埋設資料,分析水準點觀測與埋石間隔期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b)核查觀測手簿中起止時間、氣象記錄,分析觀測時氣象條件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6.3.3.2.2觀測方法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d)使用工具軟件或經過審批的檢查軟件導入全部原始數(shù)據進行重新計算、統(tǒng)計,比對分析測站限6.3.3.2.3對于間歇與檢測方法的正確性,應核查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等資料,分析觀測間歇和水準點穩(wěn)定性檢測方法的正確性。6.3.3.2.4對于水準聯(lián)測和接測方法的正確性,應核查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等資料,分析對已有水準點和水準路線聯(lián)測和接測方法的正確性。6.3.3.3.1測站觀測誤差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等資料,分析測站觀測誤差的符合性;b)重新計算各項觀測誤差并與原有結果進行比對,檢查測站觀測誤差的符合性。6.3.3.3.3成果取舍、重測的合理性和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b)重新計算測段、區(qū)段、路線高差和閉合差并與原有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成果取舍、重測的合理性和正確性。6.3.3.3.4記錄的規(guī)范性、劃改的規(guī)范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b)核查觀測記錄資料,分析記錄內容是否完整、正確,是否存在連環(huán)涂改、劃改數(shù)值尾數(shù)等數(shù)字劃改、數(shù)字修約不規(guī)范的問題。6.3.3.3.5測站、測段數(shù)據計算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b)使用工具軟件或經過審批的檢查軟件重新計算,比對分析測站、測段數(shù)據計算的方式及結果是否正確。6.3.4.1起算數(shù)據的正確性起算數(shù)據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項目技術設計書等技術文檔資料,分析高程系統(tǒng)的采用是否符合要求。b)核查控制網圖、技術總結等技術文檔資料,分析起算點等級是否滿足項目要求,起算點數(shù)量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c)核查控制網展點圖等,分析起算點位置分布是否合理。d)核查平差資料,檢查起算點數(shù)學基礎是否與技術設計書要求一致,起算點數(shù)值錄入是否正確。7e)起算點的兼容性檢查有核查分析、比對分析兩種方法:1)核查分析:核查起算點資料(主要包括點之記、成果表等技術文檔資料),分析起算數(shù)據的兼容性。2)比對分析:采用空點法進行平差計算。將部分起算點作為已知點,其余點作為未知點計算其高程,將結果等與提供的起算數(shù)值進行比對分析,判斷起算數(shù)據是否兼容。6.3.4.2數(shù)據處理的正確性6.3.4.2.1對于高差改正方法的正確性、齊全性,應核查水準測量外業(yè)高差及概略高程表、外業(yè)高差各項改正數(shù)計算資料、平差計算資料,分析計算中各項高差改正的齊全性、正確性。6.3.4.2.2計算方法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觀測手簿與水準測量外業(yè)高差及概略高程表、外業(yè)高差各項改正數(shù)計算資料、平差計算資料,分析各項計算中觀測數(shù)據錄入是否完整、正確;b)核查平差計算資料,分析數(shù)據處理方法、精度統(tǒng)計方法和計算過程中數(shù)字取位、修約的符合性;c)核查項目技術設計書,分析平差計算后輸出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6.3.4.2.3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對單一環(huán)線、路線或控制網進行重新計算,比對分析原成果中高程、高差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b)核查平差計算資料,分析每千米全中誤差、每千米偶然中誤差、環(huán)閉合差等技術指標統(tǒng)計結果是否正確。6.3.4.3驗算項目的符合性驗算項目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成果資料中是否對每千米偶然中誤差、每千米全中誤差、環(huán)閉合差等技術指標進行了驗算。b)采用核查分析、比對分析的方法檢查驗算項目計算的正確性:1)將成果資料中的計算公式與規(guī)范、技術設計書進行比較,分析計算公式的正確性;2)按照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重新計算各項指標,與成果資料中的數(shù)值進行比對,分析驗算指標計算的正確性。c)依據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核查計算過程中各驗算數(shù)據是否符合要求。6.3.5選點質量6.3.5.1點位布設的合理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控制網布點圖,分析點位分布、網形結構是否符合技術設計書要求,能否滿足下一道工序c)重新計算區(qū)段長度,與成果資料中的數(shù)值進行比對,分析區(qū)段長度的符合性;6.3.5.2點位選擇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點位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物等情況,檢查觀測條件的符合性;b)實地檢查點位所在地的地質條件、穩(wěn)定性條件、永久性條件等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c)實地檢測點位至鐵路、公路等的距離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d)實地檢查點位是否有利于其他測量手段進行擴展與聯(lián)測;e)核查點之記、路線圖、選點照片或影像等資料,分析點位選擇的合理性。6.3.5.3點之記內容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分析點之記中點名、點號、等級、交通情況說明、施測單位、選埋人員及日期等信息填寫是否8b)核查點之記中是否按規(guī)范要求填寫了地質概要、構造背景及地形構造略圖。c)點位概略坐標可采用核查分析與實地檢測兩種方法進行檢查:1)核查分析:核查控制點成果表及相關技術文檔中的坐標,分析點之記中點位概略坐標是否2)實地檢測:使用測量儀器,現(xiàn)場采集點位坐標,檢查點之記中點位概略坐標是否正確。d)實地核查點位略圖、地理名稱、交通路線的正確性。e)核查點之記中點位略圖、地理名稱、交通路線等內容,分析點位說明的正確性。f)實地檢測點到相關方位物的距離的正確性。6.3.6埋石質量6.3.6.1埋石坑位的規(guī)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埋石坑位的規(guī)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埋石坑位深度、坑口及坑底尺寸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b)核查分析點之記、埋石關鍵工序照片,對坑位的規(guī)范性和尺寸的符合性進行檢查。6.3.6.2.1標石類型和標石埋設規(guī)格的規(guī)范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標石類型、混凝土灌制是否正確,內置鋼筋直徑、標石尺寸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b)實地檢查標石面是否平整,上、下標志的設置是否符合要求;c)核查點之記、埋石關鍵工序照片,分析標石尺寸等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d)在標石預制現(xiàn)場,實地檢查標石模板規(guī)格的符合性;e)必要時,可實地開挖一定數(shù)量的水準點,量測標石尺寸,查看埋石深度的符合情況。6.3.6.2.2標志類型、規(guī)格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標石制作過程中,實地檢測標志材質是否堅硬,規(guī)格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b)實地檢查標志是否凸起、光滑,水準點作為平面控制點時查看是否刻有中心位置;c)標石制作過程中,實地檢測標志安置是否規(guī)范;d)核查標志安置照片,檢查安置是否平直、端正,標志中心刻畫是否明顯。6.3.6.3標石的埋設和外部整飾的規(guī)范性標石的埋設和外部整飾的規(guī)范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標石頂面至地面的埋設深度、標識注記的字頭朝向等內容,檢查標石埋設的規(guī)范性;b)實地檢查標石表面是否壓印了控制點類級、埋設年代等文字信息;c)實地檢查護框規(guī)格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d)實地檢查荒漠或平原不易尋找的控制點附近是否埋設有指示牌,規(guī)格是否符合相關規(guī)定要求;e)核查點之記、標石照片或影像資料等,分析標石外部整飾規(guī)整性是否符合要求;f)實地開挖檢查,對6.3.6.1、6.3.6.2、6.3.6.3的檢查內容進行直接驗證。開挖檢查時,一般只開挖水準點標石的頂面,確有必要時才開挖標石的一個側面。開挖過程一定要小心謹慎,切忌造成標石松動而破壞點位的穩(wěn)定性。開挖檢查一定要回填、夯實點位。6.3.6.4水準點護井建造的規(guī)范性實地檢查或核查點之記、點位照片或影像資料等,分析、檢查水準點護井建造的規(guī)范性。96.3.6.5水準點標志蓋、指示碑的規(guī)范性實地檢查或核查點之記、點位照片或影像資料等,分析、檢查水準點水準點標志蓋、指示碑的規(guī)范性。6.3.6.6水準點埋石照片或影像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核查點之記、點位埋石過程照片或影像資料等,分析水準點埋石照片或影像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規(guī)范性。6.3.6.7委托保管手續(xù)、內容的齊全性和正確性核查控制點托管書及批準征用土地文件的資料,檢查托管手續(xù)是否按照要求進行了辦理。6.3.7整飾質量6.3.7.1資料裝訂的規(guī)整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分析各項上交成果資料,檢查資料是否整潔,裝訂是否齊整;b)核查分析資料中是否裝訂有與本冊資料無關的內容。6.3.7.2資料格式的規(guī)整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技術設計,檢查各項上交成果資料封面、格式、編號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b)核查技術總結、檢查報告等成果資料,檢查其字體、排版等是否規(guī)范要求。6.3.7.3資料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水準測量外業(yè)高差及概略高程表、外業(yè)高差各項改正數(shù)計算資料、平差計算資料、成果表、b)核查分析電子文檔數(shù)據格式的正確性、內容的完整性,檢查其與紙質成果的一致性。6.3.8資料完整性6.3.8.1技術總結內容的完整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技術總結,檢查內容項是否齊全;b)核查生產過程中技術問題處理情況,檢查是否在技術總結中進行了說明;c)核查技術設計書及有關技術變更文件,分析技術總結中技術問題的處理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d)核查技術總結,分析是否真實客觀反映整個測繪過程,結果分析是否真實可靠。6.3.8.2對于檢查報告內容的完整性,應核查檢查報告的內容是否齊全,分析是否符合GB/T18316的相關規(guī)定。6.3.8.3成果資料的完整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是否有資料清單,分析其與技術設計書內容的一致性、完整性;b)核查資料清單,檢查提交的成果資料是否齊全。6.4三角高程測量成果6.4.1檢驗內容及方法三角高程測量成果檢驗內容及方法見表2。電磁波測距方法的正確性覘標高測定方法的正確性核查分相點位布設的合理性網形結構的合理性點位密度的合理性點位選擇的符合性點之記內容的正確性點名、點號的正確性點位概略位置的準確性點到相關方位物的距離的正確性點位略圖、交通路線圖的正確性點位說明的正確性表2三角高程測量成果檢驗內容及方法(續(xù))資料裝訂的規(guī)整性資料格式的規(guī)整性資料的正確性資料完整性6.4.2數(shù)學精度檢驗方法按6.3.2的規(guī)定執(zhí)行。實地檢測可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等方式進行。6.4.3觀測質量6.4.3.1儀器檢驗、檢校的符合性6.4.3.1.1對于儀器類型與測量等級的符合性,應核查儀器檢定證書和項目技術文檔資料,分析所使用的儀器類型、精度等級是否符合三角高程測量技術要求。6.4.3.1.2儀器檢驗、檢校項目的齊全性及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儀器檢定證書等資料,檢查儀器是否在檢定有效期內使用;b)核查儀器檢定證書及檢校資料,檢查儀器檢驗、檢校項目是否齊全;c)核查儀器檢校記錄,分析檢校方法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6.4.3.2觀測條件、方法的符合性6.4.3.2.1對于觀測條件選擇的正確性、合理性,應核查觀測手簿、原始數(shù)據資料,分析垂直角觀測、電磁波測距條件選擇的正確性、合理性。6.4.3.2.2垂直角觀測方法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觀測手簿,分析垂直角觀測時段是否符合要求;b)核查觀測手簿,分析垂直角觀測測回數(shù)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c)核查觀測手簿,檢查垂直角是否進行了對向觀測,觀測是否及時;d)核查觀測手簿,檢查垂直角大小是否超過測量規(guī)定范圍。6.4.3.2.3電磁波測距方法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觀測手簿,分析氣象數(shù)據的記錄是否齊全、觀測時間是否符合規(guī)定b)核查觀測手簿,分析采用垂直角計算平距時,垂直角的觀測方法是否正確;c)核查觀測手簿,分析電磁波測距測回數(shù)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d)核查觀測手簿,檢查測距邊是否進行了對向觀測,觀測是否及時;e)核查觀測手簿,檢查觀測邊長度是否在規(guī)定范圍以內。6.4.3.2.4測站高測定方法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觀測記錄等資料,分析測站高的測定方法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b)核查觀測記錄等資料,分析測站高的測定位置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6.4.3.2.5覘標高測定方法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觀測記錄等資料,分析覘標高的測定方法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b)核查觀測記錄等資料,分析覘標高的測定位置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6.4.3.2.6關于對已有高程點或路線聯(lián)測和接測方法的正確性,應核查觀測記錄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控制網展點圖、路線圖等資料,分析對已有高程點或路線聯(lián)測和接測方法的正確性。6.4.3.3觀測成果、記錄的正確性6.4.3.3.1測站觀測誤差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檢查垂直角觀測誤差是否超限,檢查項目包括指標差較差、測回較差等;b)核查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分析測距時氣象數(shù)據記錄的正確性、合理性,檢查一測回讀數(shù)較差、單程各測回較差、往返測距較差等是否超限。6.4.3.3.2對于對向觀測高差較差的符合性,應核查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觀測計算等資料,分析對向觀測高差較差的符合性。6.4.3.3.3對于成果取舍、重測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應核查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觀測計算等資料,分析垂直角觀測和距離測量過程中超限的測回是否按規(guī)范進行了重測,分析重測數(shù)大于規(guī)定比例的測站是否進行了全點重測,分析對向觀測高差較差超限的測站是否按規(guī)范進行了重測。6.4.3.3.4對于記錄的規(guī)范性、劃改的規(guī)范性,應核查觀測記錄資料,分析記錄內容是否完整、正確,檢查垂直角、距離、測站高、覘標高是否存在連環(huán)涂改、劃改數(shù)值尾數(shù)等數(shù)字劃改、數(shù)字修約的不規(guī)范6.4.3.3.5對于測站數(shù)據計算的正確性,應核查觀測記錄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等資料,分析垂直角、距離等觀測結果計算的正確性。6.4.4計算質量6.4.4.1起算數(shù)據的正確性6.4.4.1.1高程系統(tǒng)采用的正確性核查項目技術設計書、高程起算點資料等,分析高程系統(tǒng)的采用是否符合要求。6.4.4.1.2起訖點等級、個數(shù)及分布情況核查控制網展點圖、技術設計等技術文檔資料,分析起訖點等級是否滿足項目要求,起訖點數(shù)量、分布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6.4.4.1.3起訖點數(shù)據的正確性核查已知高程點成果和平差資料,分析起訖點高程數(shù)值錄入是否正確。6.4.4.2數(shù)據處理的正確性6.4.4.2.1對于高差改正方法的正確性、齊全性,應核查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與計算資料,分析計算中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等項改正的齊全性、正確性。6.4.4.2.2計算方法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與平差計算資料,分析平差計算時各項觀測數(shù)據錄入是否完整、正確;b)核查平差計算資料,分析數(shù)據處理方法、精度統(tǒng)計方法和計算過程中數(shù)字取位、修約的符合性;c)核查項目技術設計書,分析平差計算后輸出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6.4.4.2.3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對起訖點為已知高程點的單一路線、環(huán)線或控制網進行重新計算,比對分析原成果中高程、高差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b)核查平差計算資料,分析每千米全中誤差、每千米偶然中誤差、環(huán)閉合差等技術指標統(tǒng)計結果是否正確。6.4.4.3驗算項目的符合性驗算項目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成果資料中是否對每千米全中誤差、每千米偶然中誤差、環(huán)閉合差等技術指標進行了驗算。b)核查平差計算資料中的高差中數(shù)是否由對向觀測所求得,閉合環(huán)線或附合路線的高程閉合差是否進行了驗算。c)核查平差計算資料中是否對由兩個單方向算得的高程不符值及由對向觀測所求得高差較差進行了驗算。d)采用核查分析、比對分析的方法檢查驗算項目計算方法的正確性:1)將成果資料中的計算公式與規(guī)范、技術設計書進行比較,核實計算公式的正確性;2)按照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重新計算各項指標,與成果資料中的數(shù)值進行比對分析,檢查驗算指標計算的正確性。e)依據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核查計算過程中各驗算數(shù)據是否符合要求。6.4.5選點質量6.4.5.1點位布設的合理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項目技術設計書等技術文檔資料,結合測區(qū)概況和各等級控制點布網情況,分析網形結構的合理性;b)核查技術設計書、技術總結等文檔資料,分析控制網、環(huán)線、路線圖、已有高程點利用的完整性、正確性;c)核查控制點網圖、技術總結等相關資料,分析測距邊長、路線長度、起算點分布及點位情況等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d)核查控制點網圖、路線圖,分析三角高程網中任一點與最近高程起算點的最多間隔邊數(shù)是否符合要求;e)使用控制點平面坐標重新展點,比對檢查點位分布、相關位置是否正確。6.4.5.2點位選擇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地質、地理條件是否有利于點位穩(wěn)定,有利于保護;b)實地檢查控制點是否有利于采用其他測量手段進行擴展與聯(lián)測;c)核查點之記、路線圖、選點照片或影像等資料,分析點位選擇的合理性。6.4.5.3點之記內容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分析點之記中點名、點號、等級、交通情況說明、施測單位、選埋人員及日期等信息填寫是否完整。b)點位概略坐標可采用實地檢測與核查分析兩種方法進行檢查:1)實地檢測:使用測量儀器,現(xiàn)場采集點位坐標,檢查點之記中點位概略坐標是否正確;2)核查分析:核查控制點成果表及相關技術文檔中的坐標,分析點之記中點位概略坐標是否正確。c)實地核查點位略圖、地理名稱、交通路線的正確性。d)核查點之記中點位略圖、地理名稱、交通路線等內容,分析點位說明的正確性。e)實地檢查點到相關方位物的距離的正確性和點位說明的正確性。f)實地檢查標石、標志類型、覘標類型等記錄是否與點位實地情況相符。6.4.6埋石質量6.4.6.1.1標石類型和標石埋設規(guī)格的規(guī)范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標石類型、混凝土灌制是否正確,標石尺寸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b)實地檢查標石面是否平整,標志的設置是否符合要求;c)核查點之記、埋石關鍵工序照片,分析標石尺寸等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d)到批量生產標石現(xiàn)場,實地檢測標石模板規(guī)格的符合性。6.4.6.1.2標志類型、規(guī)格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標志材質是否堅硬、規(guī)格、安置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b)實地檢查標志是否凸起、光滑。與平面控制點共用時,應查看是否刻有中心位置。c)核查標志安置照片,分析安置是否平直、端正,標志中心刻畫是否明顯。6.4.6.2標石的埋設和外部整飾的規(guī)范性標石的埋設和外部整飾的規(guī)范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標石頂面至地面的埋設深度、標石埋設的規(guī)范性;b)實地檢查標石表面是否壓印了控制點類級、埋設年代等文字信息;c)核查點之記、埋石照片或影像資料等,分析標石的埋設和外部整飾的規(guī)范性。6.4.6.3埋石照片或影像資料的完整、正確性核查點之記、埋石照片或影像資料等,分析埋石照片或影像資料的完整、正確性。6.4.6.4委托保管手續(xù)、內容的齊全性和正確性核查控制點托管書,檢查托管手續(xù)是否按要求進行了辦理。6.4.7整飾質量6.4.7.1資料裝訂的規(guī)整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分析各項上交成果資料,檢查資料是否整潔,裝訂是否齊整;b)核查分析資料中是否裝訂有與本冊資料無關的內容。6.4.7.2資料格式的規(guī)整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技術設計,分析各項上交成果資料封面、格式、編號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b)核查技術總結、檢查報告等成果資料,分析其字體、排版等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6.4.7.3資料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b)核查分析電子文檔數(shù)據格式的正確性、內容的完整性,檢查其與紙質成果的一致性。6.4.8資料完整性按6.3.8的要求進行檢查。6.5.1檢驗內容及方法GNSS高程測量成果檢驗內容及方法見表3。表3GNSS高程測量成果檢驗內容及方法已知點擬合殘差的符合性多路徑效應的規(guī)范性和正確性已知高程點等級、個數(shù)及分布情況已知高程點數(shù)據的正確性已知高程點的兼容性、不合格點剔除的合重力大地水準面模型或資料利用的正確性、高程點計算范圍與擬合高程模型覆蓋范圍的表3GNSS高程測量成果檢驗內容及方法(續(xù))點位布設的合理性點位布設和密度是否利于擴展和聯(lián)測點位選擇的符合性點之記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點名、點號的正確性點位概略位置的準確性點到相關方位物的距離的正確性點位略圖、交通路線圖、環(huán)視圖與實地的符點位說明的正確性資料裝訂的規(guī)整性資料格式的規(guī)整性資料的正確性資料完整性6.5.2數(shù)學精度6.5.2.1檢驗方法數(shù)學精度的檢驗一般采用比對分析或核查分析的方法,必要時可采用實地檢測的方法。6.5.2.2比對分析按6.3.2.2的要求進行檢查。6.5.2.3核查分析按6.3.2.3的要求進行檢查。6.5.2.4實地檢測可用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GNSS高程測量等方法進行,以不低于所檢項目原測精度的技術要求,實地對抽查的樣本單位成果進行檢測。要求如下:a)檢測時,可對樣本點及項目使用起算點或認定可靠的其他相同基準的高等級點進行聯(lián)測,平差計算出一套樣本點高程成果,將其與提交成果進行比較,分析是否存在粗差;b)若采用同精度檢測且高程較差不大于√2倍規(guī)范及設計限差要求,或者采用高精度檢測且高程較差不大于規(guī)范及設計限差要求,則認定樣本中沒有粗差;c)以檢驗成果資料中的精度指標評定數(shù)學精度。6.5.3觀測質量6.5.3.1儀器檢驗、檢校的符合性6.5.3.1.1對于儀器類型與測量等級的符合性,應核查儀器檢定證書和項目技術文檔資料,分析所使用的儀器類型、精度等級是否符合GNSS高程測量技術要求。6.5.3.1.2儀器檢驗、檢校項目的齊全性及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儀器檢定證書等資料,分析儀器是否在檢定有效期內使用;b)核查儀器檢定證書及檢校資料,分析儀器檢驗、檢校項目的齊全性;c)核查儀器檢校記錄,分析檢校方法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6.5.3.1.3核查儀器比對資料,分析不同類型接收機聯(lián)合作業(yè)時,精度比對測試結果是否滿足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6.5.3.2觀測條件、方法的符合性6.5.3.2.1觀測條件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點之記等控制點埋設資料,分析GNSS高程測量點觀測與埋石間隔期是否滿足技術要求;b)核查GNSS測量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等資料,分析起止時間、氣象條件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6.5.3.2.2觀測方法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GNSS測量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等資料,分析觀測方案、程序等是否符合規(guī)定要求;b)核查GNSS測量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分析有效同步觀測時段長度、時段數(shù)、重站率、衛(wèi)星截止高度角設置、采樣間隔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6.5.3.2.3對于多路徑效應的規(guī)范性和正確性,應核查技術設計書和相關技術文檔,若對多路徑效應值有要求,應對其量值大小進行分析或使用軟件對相關參數(shù)進行檢查。6.5.3.2.4對于天線高測定方法的正確性,應核查GNSS測量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等資料,分析天線高量取次數(shù)、量測方式等是否符合規(guī)定要求。6.5.3.2.5對于觀測時段數(shù)的符合性,應核查GNSS測量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等資料,使用軟件導入全部原始數(shù)據,分析同步觀測時段數(shù)等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統(tǒng)計觀測時段數(shù)是否符合要求。6.5.3.2.6對于擬合高程聯(lián)測點數(shù)量、分布地點間距的符合性,應核查技術設計書等技術文檔資料,分析擬合高程聯(lián)測點數(shù)量、分布、點間距的符合性。6.5.3.3觀測成果、記錄的正確性觀測成果、記錄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GNSS測量觀測手簿和RINEX格式數(shù)據記錄信息,檢查觀測者、觀測單位、接收機類型及b)核查觀測記錄、計算資料,分析記錄、計算內容是否完整、正確,是否存在連環(huán)涂改、劃改數(shù)值尾數(shù)及數(shù)字劃改、數(shù)字修約不規(guī)范的問題;c)核查GNSS測量觀測手簿、原始觀測數(shù)據,檢查是否對觀測時間等指標不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的數(shù)據進行了補測;d)核查計算資料,檢查是否對環(huán)閉合差超限的一組觀測數(shù)據進行了重測,采用的數(shù)據是否滿足環(huán)閉合差精度要求;e)使用軟件導入原始觀測數(shù)據,檢查同步觀測接收機數(shù)或同步觀測時段數(shù)等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統(tǒng)計觀測時段數(shù)是否符合要求;f)核查電子記錄手簿,查看記錄格式是否規(guī)范、完整;g)核查GNSS測量觀測手簿和觀測數(shù)據,分析提交數(shù)據格式是否符合要求;h)核查技術設計書等技術文檔資料,分析檢測點數(shù)量、分布和高差較差是否符合規(guī)定要求。6.5.4計算質量6.5.4.1起算數(shù)據的正確性6.5.4.1.1高程系統(tǒng)采用的正確性核查項目技術設計書、聯(lián)測水準點高程系統(tǒng)資料等,分析高程系統(tǒng)的采用是否符合要求。6.5.4.1.2已知高程點等級、個數(shù)及分布情況核查控制網展點圖、技術設計等技術文檔資料,分析已知高程點等級是否滿足項目要求,已知高程點數(shù)量、分布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6.5.4.1.3已知高程點數(shù)據的正確性核查已知高程點成果和擬合計算資料,分析起算點高程數(shù)值錄入是否正確。6.5.4.1.4已知高程點的兼容性、不合格點剔除的合理性已知高程點的兼容性檢查有核查分析、比對分析兩種方法:a)核查分析:核查起算點資料(主要包括已知高程點的點之記、成果表等技術文檔資料),分析起算數(shù)據兼容性;b)比對分析:采用空點法進行平差計算。將部分起算點作為已知點,其余點作為未知點計算其高程,將結果等與提供的起算數(shù)值進行比對,分析起算數(shù)據是否兼容,不合格點的剔除是否合理。6.5.4.2數(shù)據處理的正確性6.5.4.2.1高程擬合模型選取的合理性核查技術設計書等技術文檔資料、平差計算資料,分析高程擬合模型(平面擬合模型、曲面擬合模型等)選取的合理性。6.5.4.2.2對擬合高程模型優(yōu)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核查技術設計書等技術文檔資料、平差計算資料,分析對擬合高程模型優(yōu)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6.5.4.2.3重力大地水準面模型或資料利用的正確性、合理性核查技術設計書等技術文檔資料、平差計算資料,分析重力大地水準面模型或資料利用的正確性、合理性。6.5.4.2.4高程點計算范圍與擬合高程模型覆蓋范圍的符合性核查技術設計書等技術文檔資料、平差計算資料,分析高程點計算范圍與擬合高程模型覆蓋范圍的符合性。6.5.4.2.5計算方法的正確性計算方法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技術設計書等技術文檔資料、平差計算資料,分析計算方法的正確性;b)核查平差計算資料,分析項目中數(shù)學基礎及解算參數(shù)設置是否正確。6.5.4.2.6計算結果的正確性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平差計算資料,分析計算結果的正確性;b)核查GNSS高程測量網圖、基線處理報告等資料,分析選取基線構成的GNSS網最簡異步觀測環(huán)或附合路線的邊數(shù)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c)重新計算,比對分析計算結果的正確性。6.5.4.3驗算項目的符合性驗算項目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成果資料,分析復測基線長度較差、同步環(huán)閉合差、獨立閉合環(huán)或附合路線坐標和坐標分量閉合差、無約束平差基線分量改正數(shù)、約束平差與無約束平差基線改正數(shù)較差精度的符合性。b)驗算項目計算方法的正確性采用核查分析及比對分析的方法進行檢查:1)核查成果資料中的計算公式,分析計算公式的正確性;2)利用計算資料中的有關數(shù)據,按照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重新計算各項指標,與成果資料中的數(shù)值進行比對,分析驗算指標計算的正確性。c)核查計算過程中各驗算量,分析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要求。6.5.5選點質量6.5.5.1點位布設的合理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GNSS高程測量布點圖,分析點位分布能否滿足下一道工序(加密、測圖等)生產需求,是否符合設計要求;b)核查GNSS高程測量網圖、基線處理報告等資料,分析基線平均邊長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c)核查技術總結等資料,分析利用已知高程點情況是否合理;d)核查技術總結、布點圖等資料,分析起算點與GNSS點距離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6.5.5.2點位選擇的符合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點位周圍視野是否開闊,視場內障礙物的高度角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b)實地檢查點位與大功率無線電發(fā)射源、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信號傳送通道的距離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c)實地檢查點位附近是否容易產生多路徑效應,是否存在大面積水域、大型建(構)筑物等;d)實地檢查點位局部環(huán)境是否與周圍大環(huán)境一致,是否有利于減少氣象元素的代表性誤差;e)實地檢查點位是否便于安裝接收設備及儀器操作;f)實地檢查地面基礎是否穩(wěn)定,是否有利于標石的長期保存;g)實地檢查點位是否有利于其他測量手段進行擴展與聯(lián)測(通視條件等)。6.5.5.3點之記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核查點之記中點名、級別、交通情況說明、施測單位、選埋人員及日期等信息填寫是否完整。b)核查點之記中是否按照規(guī)范要求填寫了地質概要、構造背景及地形構造略圖。c)核查點之記點位略圖,分析是否記錄了點位至主要特征地物(地貌)的方向及距離。d)點位概略坐標可通過核查分析與實地檢測兩種方法檢查:1)檢查分析:核查提交控制點成果坐標,分析點之記中點位概略坐標是否正確;2)實地檢測:使用測量儀器,實地采集點位坐標,檢查點之記中點位概略坐標正確性。e)實地檢查點名、點號、點位略圖、交通路線圖、環(huán)視圖等與點位實地情況的符合性。6.5.6埋石質量6.5.6.1.1標石類型和標石埋設規(guī)格的規(guī)范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標石類型、混凝土灌制是否正確,標石尺寸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b)實地檢查標石面是否平整,標志的設置是否符合要求;c)核查點之記、埋石關鍵工序照片,分析標石尺寸等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d)在標石預制現(xiàn)場,實地檢查標石模板規(guī)格的符合性。6.5.6.1.2標志類型、規(guī)格的正確性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檢查:a)實地檢查標志材質是否堅硬,規(guī)格、安置是否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設計書要求。b)實地檢查標志是否凸起、光滑。與平面控制點共用時,應查看是否刻有中心位置。c)核查標志安置照片,檢查安置是否平直、端正,標志中心刻畫是否明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警告燈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蓋諾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樓梯電燈開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旋轉發(fā)電手電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帶EL背光源鍵盤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印鐵桶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刃銑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HDPE大口徑纏繞管生產線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首飾包裝物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鉛酸蓄電池充電器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導向標識系統(tǒng)設計(一)課件
- 220t鍋爐課程設計 李學玉
- 露天礦采坑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報告
- 全英文劇本 《劇院魅影》
- 北京城的中軸線PPT通用課件
- 黑布林繪本 Dad-for-Sale 出售爸爸課件
- 第2.4節(jié)色度信號與色同步信號
- 山東省成人教育畢業(yè)生登記表
- 月度及年度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 畢業(yè)設計鋼筋彎曲機的結構設計
- 超全六年級陰影部分的面積(詳細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