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寧遠中學聯片教研九年級三模歷史試題_第1頁
2024年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寧遠中學聯片教研九年級三模歷史試題_第2頁
2024年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寧遠中學聯片教研九年級三模歷史試題_第3頁
2024年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寧遠中學聯片教研九年級三模歷史試題_第4頁
2024年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寧遠中學聯片教研九年級三模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寧遠中學聯片教研九年級歷史第三次模擬考試試卷一、選擇題(共40分)1.(2分)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出現的華夏族逐漸發(fā)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其首領被后人尊奉為“人文初祖”的是()A.黃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黃帝和炎帝 D.堯、舜、禹2.(2分)從出土的云夢秦簡看,秦國對各個生產領域的管理指標十分具體詳細,從糧食生產、加工,到勞動者飲食標準、衣物的供給等,都有精確的規(guī)定。這表明當時秦國()A.人民負擔沉重 B.法律法規(guī)嚴苛C.注重經濟管理 D.奠定統一基礎3.(2分)《論語》記載孔子話語:“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贝嗽捳Z說明孔子具有()A.民本思想 B.無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愛思想4.(2分)秦朝將全國分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たh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這些舉措旨在加強()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 C.思想統治 D.經濟開發(fā)5.(2分)很多古籍文獻中都有張騫引入“胡種”的記錄,如《西京雜記》載:“苜蓿原出大宛,漢使張騫帶歸中國?!泵鞔顣r珍在《本草綱目》中描述胡瓜時也講到:“張騫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從材料可以看出張騫出使西域()A.建立了漢對西域的有效管轄 B.豐富了中原人物質生活C.密切了漢與西域各民族關系 D.推動了絲綢之路的形成6.(2分)“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如果“任情返道”則會“勞而無獲”。這段材料出自()A.《傷寒雜病論》 B.《資治通鑒》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7.(2分)東晉初年,江南糧荒嚴重,但南北勞動人民兩支生產大軍,用無比堅韌的力量戰(zhàn)勝了自然,使江南農業(yè)發(fā)展邁進一大步,這表明江南農業(yè)發(fā)展得益于()A.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 B.生產工具改進C.高產作物引進 D.農民辛勤勞動8.(2分)它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提供了一個晉身的機會,只要參加考試,任何人都可能憑借自己的學識取得成功。“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舉時代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政府、家族乃至整個社會又給予成功者以極大的榮譽,從而形成激發(fā)全社會奮發(fā)向上的道德力量。作者強調了科舉制的()A.制度的權威性 B.功能的綜合性C.地位的神圣性 D.影響的社會性9.(2分)據史書記載,五代中原時期的開國君主和同時期南方政權的開國君主有很多人曾經擔任節(jié)度使。如后梁的建立者是宣武節(jié)度使,后晉的建立者是河東節(jié)度使。由此可以得到的歷史信息是()A.該局面是藩鎮(zhèn)割據的延續(xù) B.反映了政權已經完成統一C.南方的各個政權完成統一 D.中原地區(qū)的王朝十分安定.10.(2分)我國古代煉丹家發(fā)明的火藥很早就用于軍事,下列戰(zhàn)爭中最有可能使用火藥武器的()A.楚漢之爭 B.赤壁之戰(zhàn)C.隋末農民戰(zhàn)爭 D.蒙古軍隊滅金的戰(zhàn)爭11.(2分)《元史》記載:“掌國庶務,統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薄芭c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機構是()A.三司 B.行中書省 C.中書省 D.宣政院12.(2分)明建國之初,太祖朱元璋鑒于“人君不能恭覽庶政,大臣專權自恣(放縱)”的狀況,采取的措施是()A.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B.實行科舉制,擴大統治基礎C.廢除丞相,強化君主專制D.大興文字獄,禁錮知識分子思想13.(2分)明清時期,農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廣大農村市場;手工業(yè)的興盛則提供了大量商品。這些使得商業(yè)發(fā)展,工商業(yè)市鎮(zhèn)繁榮,在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一些大商幫。這描述的是商幫()A.出現的原因 B.經營的范圍 C.雄厚的資本 D.產生的影響14.(2分)五口通商之役開始打破清朝和外國人交涉時以“天朝上國”自居的迷夢,材料中的“五口通商之役”是指()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15.(2分)廣州十三行原是清政府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外國人在此經商貿易。但從1840年-1850年初,洋人幾乎無法在廣州城內定居、經商、開設領事館。這反映,廣州地區(qū)()A.不允許對外貿易 B.具有反侵略意識C.對外需求不強烈 D.自然經濟占主導16.(2分)如果一個民族面對著深重的危機,卻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憤和沮喪絕望的情緒中,或者只是不顧一切地起來蠻干,那談不上民族的新覺醒,這就需要有新的社會力量站在民族解放運動的前頭、材料中的“新的社會力量”領導了()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17.(2分)詩歌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白山黑水一盤棋,戰(zhàn)錦方為決斗時”“杜李邱黃哀暮靄,劉陳鄧粟笑朝暉”“華夏歲時冬又春,雄師百萬騁平津”,這三句詩體現的歷史主題是()A.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 B.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反攻C.工農紅軍進行戰(zhàn)略轉移 D.人民解放軍轉戰(zhàn)陜北18.(2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建設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A.兩個五年計劃 B.土地改革C.第一個五年計劃 D.三大改造19.(2分)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每年定期泛濫,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yè)生產。這條長河哺育了()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倫文明C.中國文明 D.古印度文明20.(2分)許多非洲國家獨立前,是一種或幾種經濟作物或礦產品的出口國,形成了“花生之國”“棉花之國”“可可之國”“銅礦之國”等。這表明,上述國家,當時()A.農業(yè)資源豐富 B.自然條件惡劣C.人口外流嚴重 D.經濟結構單一二、材料分析題(共20分)21.(6分)材料一:君主專制確立后,最高統治者希望盡量加強中央集權,而弱化地方權力;盡量簡化行政層級,而不設高級行政區(qū)(無法簡化時,即盡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權力,成為“不完善的政權形態(tài)”)。但是,……事實上中央集權往往與地方分權主次興替,相間而存。即便在理想狀態(tài)下,中央集權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適度分權的基礎之上?!幾栽婿?、嚴文明等主編《中華文明史》材料二:中國的歷史是一部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從公元前兩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華北各地的史前文化在強烈的交互作用與整合過程中,發(fā)育成以“三代”(夏、商、西周)著稱的早期華夏文明。在公元前最后的那一千年,華夏逐漸擴大勢力范圍,開始形成中央集權的專制君主政體①。公元后第一個一千年,漢文明一波又一波地從華北向南方社會全面融合,以越來越快的節(jié)奏推動東部中國經濟文化均質化的進程②。公元后第二個一千年,南方超越北方,西部及西北各地區(qū)先后被元、清等政權穩(wěn)固地整合到中央王朝的疆域結構之中?!幾砸Υ罅Α蹲穼ぁ拔覀儭钡母?-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與國家意識》材料三:宣政院印明代《抗倭圖卷》局部雅克薩戰(zhàn)爭使用的銅炮(1)(2分)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指出北宋使地方成為“不完善的政權形態(tài)”在經濟方面的主要措施。(2)(2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①②處涉及的相關史事或歷史現象。(3)(2分)材料三屬于哪一類型的史料?22.(7分)材料一: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材料二: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珴蓶|《七律·長征》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fā)射衛(wèi)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彰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標志。——鄧小平《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1)(2分)材料一中最能反映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性質的口號是什么?(2)(2分)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在黨的歷史上有什么重要作用?(3)(3分)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兩彈一星”指的是什么?23.(7分)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軍人死亡近1000萬,戰(zhàn)爭耗費近3600億美元,無數城鎮(zhèn)化為廢墟。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第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誕生。英、法在戰(zhàn)爭中消耗了大量財富,美國則從債務國一躍成為債權國,并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金融剝削的中心。由于戰(zhàn)爭,列強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戰(zhàn)后初期,相繼爆發(fā)了中國的五四運動、埃及的獨立運動等。戰(zhàn)后,和平主義者反對一切戰(zhàn)爭,要求維持戰(zhàn)后的世界和平。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英、法、美等戰(zhàn)勝國建立的國際新秩序………在這一體系下,戰(zhàn)勝國瓜分了戰(zhàn)敗國的遺產,加強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剝削。通過華盛頓會議,美國取得了外交上的巨大勝利,這對美國勢力的迅速擴張具有重大影響。(2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索是什么?(2分)什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誕生(3)(3分)一戰(zhàn)后召開的華盛頓會議簽署的什么條約專門針對中國問題?

答案1-5CCCBB6-10CDDAD11-15BCAAB16-20DADAB21.(1)①設置轉運使,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