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綜合真題2016年
(總分:300.00,做題時間:90分鐘)
一、A型題(總題數(shù):80,分數(shù):120.00)
1.首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醫(yī)家是
(分數(shù):1.50)
A.劉完素
B.張從正
C.李杲J
D.朱丹溪
解析:[解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從劉完素、張從正、李果、朱丹溪等醫(yī)家的學術觀點分析。
A選項劉完素力倡火熱論,提出外感病的主要病機是“六氣皆從火化”,內(nèi)傷病的主要病機是“五志過極
化火”,多用寒涼藥,后人稱其為“寒涼派”。
B選項張從正主張攻邪己病,提出“邪去則正安”治病大法,善用汗、吐、下三法祛除邪氣,后人稱其為
“攻下派”。
C選項李杲師從易水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張元素,力倡脾胃論,主張“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
衰而生”,善用溫補脾胃之法,后人稱其為“補土派”。
D選項朱丹溪力倡相火論,主張“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善用“滋陰降火”法,后人稱其為“滋陰派”.
2.“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是指一
(分數(shù):1.50)
A.陰陽交感
B.陰陽互臧-J
C.陰陽消長
D.陰陽平衡
解析:[解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有”字是解題關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明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含義。
A選項陰陽交感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處于相互感應(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之中,與“有”
無關。
B選項陰陽互藏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中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又稱“陰陽互寓”、“陰陽互合”,
也就是陰中藏陽、陽中藏陰。這里的“藏"即為“有"。
C選項陰陽消長是指陰陽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處于彼此消長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體現(xiàn)的是一種相互制約的動態(tài)關
系,與“有”無關。
D選項陰陽平衡是指陰陽在對立制約和消長中所取得的動態(tài)平衡,也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論述的“陰
平陽秘”狀態(tài),在人體表現(xiàn)為生理功能的協(xié)調(diào)與平衡,也與“有”無關。
3.“益火補土”法適用于一
(分數(shù):1.50)
A.脾腎陽虛證V
B.腎陽虛損證
C.心腎陽虛證
D.心脾兩虛證
解析:[解析]“益火補土”。
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益火補土”的內(nèi)涵?!耙婊鹧a土”屬于根據(jù)五行的相生規(guī)律確定的治法,與滋
水涵木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同類,但滋水涵木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均可用五行的相生規(guī)
律推演,唯有益火補土法特殊,從五行相生規(guī)律推斷應為補心陽以溫脾陽,但《內(nèi)經(jīng)》將“火”分為“少
火”(生理之火)、“壯火”(病理之火),并有“少火生氣”、“壯火食氣”之說,其中少火主要指腎陽,
腎陽為人體一身陽氣之根本;另一方面腎脾有先后天之本相互生存的密切關系,故而“益火補土”基本上
舍棄了從五行推演的關系,而從先后天之本的角度闡述的是溫腎陽以補脾陽。
A選項脾腎陽虛證為“益火補土”的基本內(nèi)涵。
B選項腎陽虛損證說的是單一的病變,與本題所提出的治法無關。
C選項心腎陽虛證溫補心腎之陽即可。從五行角度說,心腎為火水,應為相克關系,與相生關系的治則無
關。
D選項心脾兩虛證說的是心血虛與脾氣虛共存,內(nèi)在的是氣血不足,而“益火補土”說的是補陽。
4.五臟化五液,心在液為
(分數(shù):1.50)
A..涎
B..淚
C..唾
D..汗V
解析:[解析]心之液。
心與五液的關系。汗為津液所化生,津液與血同出一源(均為水谷精氣所化生),故有“津血同源”、“血
汗同源”之說,而血為心之所主,故而心在液為汗。
A選項涎為脾之液。
B選項淚為肝之液。
C選項唾為腎之液。
D選項汗為心之液。
5.肺主一身之氣基于
(分數(shù):1.50)
A.肺的直發(fā)功能
B.肺的肅降功能
C.肺的呼吸功能J
D.肺朝百脈的功能
解析:[解析]“基于”。
肺主一身之氣基于也就是取決于的意思。肺主一身之氣包含著兩個方面意義,一則是氣的生成,肺參與了
全身氣的生成,其中尤其是指宗氣的生成,宗氣需要依靠肺所吸入之清氣合脾所運化的水谷精氣而成;二
則是氣機的調(diào)節(jié),氣機的基本運動形式即為升降出入,其中很明顯的出入即通過肺的宣發(fā)肅降之呼吸運動
來完成的,由此可見肺主一身之氣的兩方面均有肺的呼吸功能。
A選項肺的宣發(fā)功能對本題來說過于片面,其與氣的生成無關,僅為調(diào)節(jié)氣機的一部分。
B選項肺的肅降功能可以吸入清氣以參與宗氣的生成,但對于氣機調(diào)節(jié)來說,只是表達了“降”的部分,
缺少“升”的功能。
C選項肺的呼吸功能既能表達宗氣的生成,又能表達調(diào)節(jié)氣機的功能。
D選項肺朝百脈的功能表述的對血液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而與氣的生成、調(diào)節(jié)氣機無關。
6.具有助心行血作用的是
(分數(shù):1.50)
A.元氣
B.宗氣J
C.營氣
D.衛(wèi)氣
解析:[解析]助心行血。
助心行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從本題來看要從“氣”去分析。
A選項元氣表達的是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其具體功能為推動人體的生長
發(fā)育與生殖;激發(fā)和推動各臟腑、經(jīng)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
B選項宗氣的生理功能為走息道以司呼吸、貫心脈以行氣血、作為后天之氣以資助先天之元氣。
C選項營氣的生理功能為化生血液、營養(yǎng)全身。
D選項衛(wèi)氣的生理功能為防御外邪、溫養(yǎng)全身、調(diào)控肌媵
7.津液在體內(nèi)流注輸布的通道是
(分數(shù):1.50)
A.脈道
B.經(jīng)絡
C.媵理
D.三焦V
解析:[解析]流注輸布的通道。
津液在體內(nèi)流注輸布是無所不在的,故而其通道一定是通達全身的器官或組織,而不可能是局部組織。
A選項脈道為血液在體內(nèi)運行的通道。
B選項經(jīng)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
C選項媵理之汗孔是排泄汗液的門戶。
D選項三焦作為人體最大的“孤府”,具有“決瀆行水”的功能,即為全身津液上下輸布運行的通道。
8.分布于上肢內(nèi)側(cè)后緣的經(jīng)脈為
(分數(shù):1.50)
A.手太陰肺經(jīng)
B.手少陰心經(jīng)V
C.手厥陰心包經(jīng)
D.手太陽小腸經(jīng)
解析:[解析]上肢內(nèi)側(cè)后緣。
熟悉十二正經(jīng)在人體四肢部的分布規(guī)律。上肢為手經(jīng)的分布所在;內(nèi)側(cè)為陰經(jīng)所過;后緣為少陰經(jīng)所循。
綜合之為手少陰心經(jīng)。
A選項手太陰肺經(jīng)分布于上肢內(nèi)側(cè)前緣。
B選項手少陰心經(jīng)分布于上肢內(nèi)側(cè)后緣。
C選項手厥陰心包經(jīng)分布于上肢內(nèi)側(cè)中線。
D選項手太陽小腸經(jīng)分布于上肢外側(cè)后緣。
9.勞力過度對機體的主要損害是
(分數(shù):1.50)
A.耗氣V
B.傷神
C.耗血
D.傷精
解析:[解析]勞力過度、主要損害。
勞力過度又稱“形勞”,其病變特點主要為傷氣(耗傷臟腑精氣)及形體損傷(勞傷筋骨)兩個方面。
A選項耗氣為勞力過度所傷。
B選項傷神中的“神”是功能而不是物質(zhì),指的是勞神過度,應該產(chǎn)生一定的物質(zhì)損傷。
C選項耗血為勞神過度所傷。
D選項傷精為房勞過度所傷。
10.”皮槁而毛拔”《素問?五藏生成篇》的原因是
(分數(shù):1.50)
A.多食咸
B.多食苦V
C.多食甘
D.多食辛
解析:[解析]“皮槁而毛拔”。
此為過飽所產(chǎn)生的病理結果,按照五行的相克規(guī)律加以分析。即先得知損傷部位所主之臟,再找其“所不
勝”之臟,再看所不勝之臟所主之味即可。
A選項多食咸中的咸入腎經(jīng),腎水克心火,心主血脈,故《素問?五藏生成篇》曰其“脈凝泣而變色”。
B選項多食苦中的苦入心經(jīng),心火克肺金,肺主皮毛,故《素問?五藏生成篇》曰其“皮槁而毛拔”。
C選項多食甘中的甘入脾經(jīng),脾土克腎水,腎主骨而其華在發(fā),故《素問?五藏生成篇》曰其“骨痛而發(fā)
落”。
D選項多食辛中的辛入肺經(jīng),肺金克肝木,肝主筋,故《素問?五藏生成篇》曰其“筋急而爪枯”。
11.臟腑氣滯多見于
(分數(shù):1.50)
A.心、肝、脾、胃
B.肺、肝、脾、胃J
C.肺、腎、肝、膽
D.心、腎、肝、膽
解析:[解析]臟腑氣滯。
臟腑氣滯其實主要是指氣滯證常見于哪些臟腑,這些臟腑一定具有調(diào)節(jié)全身氣機或樞紐的作用。
A選項心、肝、脾、胃中的心主要是主血脈、主藏神,而與全身氣機的調(diào)節(jié)沒有密切關系。
B選項肺、肝、脾、胃中的肺可主一身之氣,即為調(diào)節(jié)全身氣機;肝可主疏泄,主要就是疏通全身氣機;
脾胃位于中焦,為全身氣機上下之樞紐??梢姺?肝、脾、胃均與人體的氣機關系密切,故而這些臟腑的
功能失調(diào)常見于氣滯證。
C選項肺、腎、肝、膽中的腎經(jīng)病變,只有虛證而不見實證;膽的生理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藏精汁以助消化及
主決斷兩方面,而與屬于全身氣機失調(diào)的氣滯證無關。
D選項心、腎、肝、膽中的心、腎、膽不為所選。
12.“發(fā)汗多,若重發(fā)汗者,亡其陽”(《傷寒論》),其病機是一
(分數(shù):1.50)
A.津傷液脫
B.津虧氣耗
C.津隨氣脫
D.氣隨津脫J
解析:[解析]“發(fā)汗多,若重發(fā)汗者,亡其陽”。
漢?張機在《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211條日:“發(fā)汗多,若重發(fā)汗者,亡其陽,澹語,脈短
者死,脈自和者不死?!逼浔疽馐钦撌鲥UZ的預后,若澹語出現(xiàn)在發(fā)汗太過,或重劑發(fā)汗而出現(xiàn)津液傷亡
的情況下,多數(shù)危證,其可治與不可治的關鍵取決于津液是否還能恢復。脈短是生機己絕,津回無望,是
必死之征。若脈不短且還算自和者,為生機尚存,津液還有續(xù)生的希望而不為死證。很顯然指的是汗多而
津液耗傷嚴重,這里的“陽”指的是陽氣,綜合而言之是津與氣的關系。
A選項津傷液脫應有目窠凹陷等論述。
B選項津虧氣耗也可以說是正確答案,但在此強調(diào)的是病理結果,而非病機變化。
C選項津隨氣脫為人為設立的干擾項,沒有此病機變化。
D選項氣隨津脫為最正確的答案,明確指出津能載氣而致氣隨津脫。
13.“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屬于
(分數(shù):1.50)
A.陽中求陰
B.陰中求陽
C陽病治陰
D.陰病治陽V
解析:[解析]“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是治療陰陽偏衰的治法之-o“益火”就是補陽,“以消陰翳”是其后續(xù)達到的
效果,即為陽虛不能制陰,導致陰相對偏盛,此為陽虛陰盛的治法,但此處的“陰盛”不是絕對的“盛”,
是由陽虛而顯得陰盛,故而治本之法就是“益火”。綜合而言之就是陰病治陽。
A選項陽中求陰是指治療單純陰虛證時,在補陰的同時稍佐補陽藥來陽中求陰,以“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B選項陰中求陽是指治療單純陽虛證時,在補陽的同時梢佐補陰藥來陰中求陽,以“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C選項陽病治陰為明?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所論述的“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D選項陰病治陽為明?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所論述的“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14.治未病強調(diào)“法于陰陽”的含義是
(分數(shù):1.50)
A.順應自然V
B.養(yǎng)性調(diào)神
C.護腎保精
D.體魄鍛煉
解析:[解析]“法于陰陽”。
“法于陰陽”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原文節(jié)段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
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边@里的“法于陰陽”指的
是合于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
A選項順應自然為“法于陰陽”的含義。
B選項養(yǎng)性調(diào)神為“不妄作勞”的含義。
C選項護腎保精即不可“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D選項體魄鍛煉在《內(nèi)經(jīng)》中很少提到,也不為“法于陰陽”的內(nèi)涵。
15.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尿時感覺異常的是—
(分數(shù):1.50)
A.瘙閉J
B.尿后余瀝不盡
C.遺尿
D.小便失禁
解析:[解析]尿時感覺異常。
尿時感覺異常具有主觀性,也就是患者自己才能感覺到的,分析備選答案的主觀性、客觀性即可。
A選項痍閉具有客觀性,即客觀存在著小便不通,并不會感覺到小便不通。
B選項尿后余瀝不盡、C選項遺尿、D選項小便失禁雖為客觀存在,但更多體現(xiàn)在患者自己能夠感覺到。
16.“癥見少臥不饑,哭笑無常,罵詈不避親疏者”,其病機屬于
(分數(shù):1.50)
A.痰氣郁結,蒙蔽心神
B.氣郁化火,痰火擾神V
C.陽明熱盛,擾亂神明
D.肝風挾痰,蒙蔽清竅
解析:[解析]不饑,罵詈不避親疏。
從患者表現(xiàn)出的哭笑無常,罵詈不避親疏分析為典型的狂病。
A選項痰氣郁結,蒙蔽心神為癲病或癡呆的病因病機,應表現(xiàn)為神識癡呆,表情淡漠等。
B選項氣郁化火,痰火擾神為狂病的病因病機。
C選項陽明熱盛,擾亂神明也為狂病的病因病機,主要體現(xiàn)在漢?張機《傷寒論》的大承氣湯證中,此時
胃腸燥熱,不會有不饑的癥狀,還會有“痞、滿、燥、實”癥狀。
D選項肝風挾痰,蒙蔽清竅為癇病的病因病機,應出現(xiàn)猝然昏倒,口吐涎沫,醒后如常等癥狀。
17.下列各項中,皆屬于面色黃主病的是一
(分數(shù):1.50)
A.氣血兩虛證,陽氣暴脫證
B.腎虛水泛證,脾虛濕阻證
C.寒濕困脾證,寒滯肝脈證
D.肝郁脾虛證,脾虛濕阻證V
解析:[解析]面黃。
病理黃色多為脾虛、脾虛濕盛、黃疸等,除了黃疸有肝膽濕熱病機外,多圍繞著脾虛思考。
A選項氣血兩虛證,陽氣暴脫證中氣血兩虛證應出現(xiàn)的面色為淡白:陽氣暴脫證應出現(xiàn)的面色為蒼白。
B選項腎虛水泛證,脾虛濕阻證中腎虛水泛證應出現(xiàn)的面色為黑色;脾虛濕阻證可出現(xiàn)的面色為黃色。
C選項寒濕困脾證,寒滯肝脈證中寒濕困牌證可出現(xiàn)的面色微黃色;寒滯肝脈證應出現(xiàn)的面色為青色。
D選項肝郁脾虛證,脾虛濕阻證兩病證中均有脾虛,故而均可出現(xiàn)的面色為黃色,只是肝郁脾虛的面色為
青黃(蒼黃f青黃相兼),而脾虛濕阻為黃而虛?。S胖)。
1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曖氣常見原因的是
(分數(shù):1.50)
A.寒邪客胃
B.食滯胃腸
C.胃氣衰敗J
D.肝氣犯胃
解析:[解析]曖氣常見原因。
曖氣是從咽喉部發(fā)出的聲長而緩的癥狀,導致啜氣發(fā)生的基本病機為胃氣上逆。
A選項寒邪客胃則寒凝中焦,氣機不通,胃氣上逆而發(fā)曖氣。
B選項食滯胃腸,阻滯中焦,氣機不暢,胃氣上逆而發(fā)曖氣。
C選項胃氣衰敗關系到人體的生命活動及存亡,是一種危象,主要表現(xiàn)為不欲飲食,完谷不化等,而與胃
氣上逆無關。若為脾胃虛弱或胃陽虧虛,則可出現(xiàn)曖氣。
D選項肝氣犯胃則胃氣上逆而發(fā)曖氣。
19.發(fā)熱以下午3?5時為重,伴腹?jié)M硬痛、大便秘結者,多見于—
(分數(shù):1.50)
A.少陽病
B邛日明病V
C.瘧疾
D.濕溫
解析:[解析]發(fā)熱以下午3?5時為重。
僅從發(fā)熱以下午3?5時為重這一癥狀即可定為陽明潮熱,其伴腹?jié)M硬痛、大便秘結更加佐證了為陽明腑實
證。
A選項少陽病為傷寒病,其發(fā)熱特點為寒熱往來,發(fā)無定時,并有胸脅苦滿,口苦咽干目眩等。
B選項陽明病亦為傷寒病,其中的陽明腑實證的發(fā)熱特點以下午3?5時為重,伴腹?jié)M硬痛、大便秘結。
C選項瘧疾為疫方的一種,其發(fā)熱特點為寒戰(zhàn)、高熱,且發(fā)有定時。
D選項濕溫為雜病,病位多在脾胃,其發(fā)熱特點是身熱不揚。
20.下列各組脈象中,脈形相反的是
(分數(shù):1.50)
A.實脈與虛脈
B.濡脈與弱脈
C.洪脈與細脈J
D.蕪脈與革脈
解析:[解析]脈形相反。
脈形主要指的是脈的外觀形狀(指下感覺)。
A選項實脈與虛脈為相反脈,但為脈勢相反。
B選項濡脈與弱脈中濡脈為浮脈類脈象(浮細無力而軟),弱脈為沉脈類脈象(沉細而軟),從浮沉角度看為
脈位相反。
C選項洪脈與細脈中洪脈為浮脈類脈象,顯現(xiàn)浮大有力(脈體寬大):細脈為虛脈類脈象,顯現(xiàn)脈細如線但
應指明顯(脈體細?。o@然兩脈為脈形相反。
D選項范脈與革脈同屬浮脈類脈象,應為相似脈,丸脈為浮大中空,如按蔥管;革脈為浮而搏指,中空邊
堅。
21.癥見頭痛如劈,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者,屬于—
(分數(shù):1.50)
A.肝陽上亢證
B.肝火上炎證7
C.肝陰虛證
D.肝膽濕熱證
解析:[解析]頭痛如劈,目赤,脈弦數(shù)。
從頭痛如劈,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分析,明顯為肝火上炎證。
A選項肝陽上亢證的頭部表現(xiàn)常為頭目脹痛,且應以眩暈耳鳴、面紅煩躁、腰膝酸軟為主要表現(xiàn)。
B選項肝火上炎證常表現(xiàn)為頭痛如劈,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C選項肝陰虛證的頭部亦可表現(xiàn)為眩暈,且應以目澀、脅痛及虛熱證為主要表現(xiàn)。
D選項肝膽濕熱證不會出現(xiàn)頭部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濕熱下注,以身目發(fā)黃、脅肋脹痛及濕熱證為主要表現(xiàn)。
22.患者小腹冷痛,經(jīng)色紫暗,舌質(zhì)淡紫,脈沉澀,其診斷是
(分數(shù):1.50)
A.寒凝血瘀證J
B.痰凝血瘀證
C.氣虛血瘀證
D.氣滯血瘀證
解析:[解析]小腹冷痛,經(jīng)色紫暗。
從小腹冷痛分析為寒邪凝滯;經(jīng)色紫暗則為寒凝血瘀;舌質(zhì)淡紫,脈沉澀更佐證為寒凝血瘀。
A選項寒凝血瘀證既要表現(xiàn)出寒凝癥狀,又要表現(xiàn)出血瘀癥狀。小腹冷痛,經(jīng)色紫暗,舌質(zhì)淡紫,脈沉澀
即為寒凝血瘀證
B選項痰凝血瘀證為人為設立的干擾項,因由痰凝基本與血瘀沒有必然聯(lián)系。
C選項氣虛血瘀證既要表現(xiàn)出氣虛證,又要表現(xiàn)出血瘀證。本證候基本常見于中風后遺癥之半身不遂。
D選項氣滯血瘀證既要表現(xiàn)出氣滯證,又要表現(xiàn)出血瘀證,而且這里的氣滯主要為肝郁氣滯,最少得有脅
肋脹痛的癥狀。
2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肝陽化風證臨床表現(xiàn)的是.
(分數(shù):1.50)
A.眩暈欲仆,步履不穩(wěn)
B.頸項強直,四肢抽搐J
C.口舌歪斜,半身不遂
D.手足麻木,語言騫澀
解析:[解析]肝陽化風證。
肝陽化風證屬于肝風內(nèi)動證中的一種(熱極生風、肝陽化風、陰虛動風、血虛生風),其中的肝陽化風證的
基本病機為陰虛陽亢,肝陽升發(fā)無制而引動肝風,以眩暈、震顫、肢麻為主要表現(xiàn)。
A選項眩暈欲仆,步履不穩(wěn)應為肝陽化風證的初期癥狀。
B選項頸項強直,四肢抽搐應為熱極生風證的主要表現(xiàn)。
C選項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為所有肝風內(nèi)動證均可發(fā)生的后遺癥狀。
D選項手足麻木,語言騫澀亦為所有肝風內(nèi)動證均可出現(xiàn)的癥狀。
24.肝血虛證與心血虛證均有的臨床表現(xiàn)是
(分數(shù):1.50)
A.心悸怔仲,失眠多夢
B.肢體麻木,手足震顫
C.頭暈目眩,面色淡白V
D.形體消瘦,口燥咽干
解析:[解析]肝血虛證與心血虛證。
無論是肝血虛證,還是心血虛證,兩個癥型的共同處為血虛,故其相同的臨床表現(xiàn)即為血虛證。
A選項心悸怔仲,失眠多夢為心的病變,與肝無關。應為心血虛(健忘)與心陰虛(煩躁)的共同癥狀。
B選項肢體麻木,手足震顫為肝的病變,與心無關。應為肝血虛與肝陰虛(蠕動)的共同癥狀。
C選項頭暈目眩,面色淡白為血虛證的基本癥狀,無論是肝血虛、心血虛,還是心肝血虛均可出現(xiàn)。
D選項形體消瘦,口燥咽干應為陰虛證的基本表現(xiàn),與rfll虛無關。
25.膀胱濕熱證與小腸實熱證均可出現(xiàn)的臨床表現(xiàn)是
(分數(shù):1.50)
A.小便赤澀,尿道灼痛J
B.小腹脹滿,發(fā)熱腰痛
C.口舌生瘡,潰爛灼痛
D.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解析:[解析]膀胱濕熱證與小腸實熱證。
膀胱濕熱證與小腸實熱證的相似處有兩點,一則膀胱貯尿、排尿,而小腸可泌別清濁,均與尿有關;二則
均有“熱”的病機。
A選項小便赤澀,尿道灼痛既可出現(xiàn)于膀胱濕熱證的熱淋中,又可出現(xiàn)于心火下移小腸之小腸實熱證中。
B選項小腹脹滿,發(fā)熱腰痛應為膀胱濕熱證的表現(xiàn),氣化不利則小腹脹滿,累及腎臟則發(fā)熱腰痛。
C選項口舌生瘡,潰爛灼痛為典型的心火上炎證,可見于小腸實熱證。
D選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為典型的濕熱證表現(xiàn),可見于膀胱濕熱證,而不見于小腸實熱證。
26.患者膽怯驚悸,失眠多夢,胸脅脹悶,眩暈嘔惡,苔黃膩,脈弦滑,其診斷是
(分數(shù):1.50)
A.心腎不交證
B.膽郁痰擾證J
C.肝膽濕熱證
D.痰火擾神證
解析:[解析]膽怯驚悸,眩暈嘔惡。
從膽怯驚悸,失眠多夢,胸脅脹悶,眩暈嘔惡,苔黃膩,脈弦滑分析,應為典型的膽郁痰擾證。
A選項心腎不交證的基本病機為水火既濟失調(diào),以心煩、失眠、夢遺、耳鳴、腰膝酸軟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B選項膽郁痰擾證的基本病機為痰熱內(nèi)擾,膽氣不寧,以膽怯易驚、心煩失眠及痰熱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本題的膽怯驚悸,失眠多夢,胸脅脹悶,眩暈嘔惡,苔黃膩,脈弦滑即為膽郁痰擾證的常見表現(xiàn)。
C選項肝膽濕熱證的基本病機為濕熱內(nèi)蘊肝膽,肝膽疏泄失常,以身目發(fā)黃、脅肋脹痛及濕熱癥狀為主要
臨床表現(xiàn),亦可見陰癢、帶下黃臭等肝膽濕熱下注癥狀。
D選項痰火擾神證的基本病機為火熱痰濁交結,擾亂心神,以狂躁、神昏及痰熱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常
見于狂病。
27.六經(jīng)病的傳變中,由太陽傳入少陰者,稱為—
(分數(shù):1.50)
A.直中
B.傳經(jīng)J
C.并病
D.合病
解析:[解析]太陽傳入少陰。
傷寒病為六經(jīng)辨證,其傳變有傳經(jīng)、直中、合病、并病四種。
A選項直中為外感病邪不從陽經(jīng)傳入,直接侵襲陰經(jīng)。
B選項傳經(jīng)有循經(jīng)傳(按太陽一陽明一少陽一太陰一少陰一厥陰的順序,由三陽經(jīng)傳入三陰經(jīng))、越經(jīng)傳(不
按循經(jīng)傳次序,隔一經(jīng)或隔兩經(jīng)以上相傳)、表里傳(互為表里的陰陽兩經(jīng)相傳)三種。本題的太陽傳入少陰
即為傳經(jīng)中的越經(jīng)傳。
C選項并病是指一經(jīng)病證未罷,又出現(xiàn)另一經(jīng)病證,兩經(jīng)病證合并出現(xiàn)。
D選項合病是指發(fā)病之初,即為兩經(jīng)或三經(jīng)病證同時出現(xiàn)。
28.患者心悸怔忡,頭暈健忘,腹脹便濾,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脈弱,其診斷是—
(分數(shù):1.50)
A.心肺氣虛證
B.心脾兩虛證-J
C.心腎陰虛證
D.脾肺氣虛證
解析:[解析]心悸怔忡,頭暈健忘,腹脹便清,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脈弱。
從心悸怔忡,頭暈健忘分析為心血虛的典型癥狀:從腹脹便澹,面色萎黃分析為典型的脾氣虛癥狀:神疲
乏力,舌淡脈弱亦為氣血不足的癥狀。綜合而言之即為心脾兩虛證。
A選項心肺氣虛證應表現(xiàn)在氣虛證(倦怠乏力,神疲懶言)的基本前提下,出現(xiàn)心氣虛(心悸怔忡,氣短胸悶)、
肺氣虛(咳喘無力,自汗)的典型癥狀。
B選項心脾兩虛證這一特定癥型就是指心血虛與脾氣虛同時存在。
C選項心腎陰虛證應表現(xiàn)在陰虛證(口咽干燥,甚或五心煩熱等)的基本前提下,出現(xiàn)心陰虛(心悸怔忡,失
眠煩躁多夢)、腎陰虛(腰膝酸軟,耳聾耳鳴等)的典型癥狀。
D選項脾肺氣虛證應表現(xiàn)在氣虛證的前提下,出現(xiàn)脾氣虛、肺氣虛的典型癥狀。
29.延胡索酷制的目的是一
(分數(shù):1.50)
A.改變性能
B.增強藥效J
C.便于調(diào)劑
D.便于制劑
解析:[解析]延胡索醋制。
延胡索為活血化瘀藥,其主要成分為多種生物堿,如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丑素等,這些生物
堿成分不溶于水,但卻易溶于醋等溶劑中,故而延胡索醋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生物堿的溶解度,以發(fā)
揮其止痛藥效。
A選項改變性能、C選項便于調(diào)劑、1)選項便于制劑均不為延胡索酷制的目的。
B選項增強藥效為延胡索醋制的目的。
30.升麻具有而柴胡不具有的功效是
(分數(shù):1.50)
A.祛風解表
B.升陽舉陷
C.清熱解毒J
D.疏肝解郁
解析:[解析]升麻具有而柴胡不具有。
分析升麻、柴胡具有的功效即可。升麻、柴胡均為發(fā)散風熱藥,其中升麻具有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
陽氣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功效。
A選項祛風解表應為防風、荊芥具有的功效,而升麻、柴胡均不具有此功效。
B選項升陽舉陷為升麻、柴胡均具有的功效。
C選項清熱解毒為升麻具有的功效,而柴胡不具有此功效。
D選項疏肝解郁為柴胡具有的功效,而升麻不具有此功效。
31.治療熱毒血痢,宜選用的藥物是
(分數(shù):1.50)
A.銀花炭V
B.貫眾炭
C.荊芥炭
D.鹽黃柏
解析:[解析]熱毒血痢。
分析備選中藥的功效主治即可。
A選項銀花炭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熱毒血痢。
B選項貫眾炭具有止血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血熱崩漏。
C選項荊芥炭亦具有止血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血熱出血。
D選項鹽黃柏具有瀉相火,退骨蒸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陰虛火旺證。
32.具有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功效的藥物是
(分數(shù):1.50)
A.姜黃
B.桅子
C.水蛭
D.大黃V
解析:[解析]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
分析備選中藥具有的功效。
A選項姜黃為活血化瘀藥,具有破血行氣,通絡止痛功效。
B選項桅子為清熱瀉火藥,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功效,外用尚可消腫止痛。
C選項水蛭為活血化瘀藥,具有破血通經(jīng),逐瘀消癩功效。
D選項大黃為攻下藥,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利濕退黃功效。
33.下列選項中,性味辛苦溫、有毒的藥物是
(分數(shù):1.50)
A.香加皮V
B.甘遂
C.朱砂
D.白果
解析:[解析]辛苦溫、有毒。
從備選中藥的藥性分析。首先排除白果(斂肺定喘一澀)、朱砂(清熱解毒一寒),再排除甘遂(峻下一苦寒)。
A選項香加皮為利水滲濕藥,性味辛苦溫而有毒。
B選項甘遂為峻下藥,性昧苦寒而有毒。
C選項朱砂為安神藥,性味甘微寒而有毒。
D選項白果為止咳平喘藥,性味苦甘澀平而有毒。
34.下列選項中,屬于萊瓶子主治病癥的是
(分數(shù):1.50)
A.小兒疳積,面黃肌瘦
B.肝氣不疏,乳房脹痛
C.咳喘痰多,胸悶食少V
D.氣郁痰結,噱瘍瘦瘤
解析:[解析]萊瓶子主治病癥。
分析萊腋子的功效而推演其主治病癥。
A選項小兒疳積,面黃肌瘦應為具有健脾開胃功效的雞內(nèi)金所主治的病癥。
B選項肝氣不疏,乳房脹痛應為具有回乳消脹功效的麥芽所主治的病癥。
C選項咳喘痰多,胸悶食少應為具有降氣化痰功效的萊赧子所主治的病癥。
D選項氣郁痰結,瘵癰瘦瘤應為半夏等藥所主治的病癥。
35.具有殺蟲消積功效的藥物是
(分數(shù):1.50)
A.鶴草芽
B.南瓜子
C.苦楝皮
D.雷丸V
解析:[解析]殺蟲消積。
分析備選中藥具有的功效.
A選項鶴草芽具有殺蟲功效。
B選項南瓜子具有殺蟲功效。
C選項苦楝皮具有殺蟲,療癬的功效。
D選項雷丸具有殺蟲消積功效。
36.羅布麻葉的功效是
(分數(shù):1.50)
A.平抑肝陽,熄風止痙
B.平抑肝陽,清熱利尿-J
C.平抑肝陽,清肝明目
D.平抑肝陽,疏肝解郁
解析:[解析]羅布麻葉的功效。
羅布麻葉為平肝熄風藥,具有平抑肝陽,清熱利尿(新版教材表述為平肝安神,清熱利水)功效。
A選項平抑肝陽,熄風止痙為天麻具有的功效。
B選項平抑肝陽,清熱利尿為羅布麻葉具有的功效。
C選項平抑肝陽,清肝明目可以說是鉤藤具有的功效。
D選項平抑肝陽,疏肝解郁為刺疾藜具有的功效。
37.既可用治目赤腫痛,又可用治喉痹口瘡的藥物是_
(分數(shù):1.50)
A.麝香
B.蟾酥
C.冰片V
D.爐甘石
解析:[解析]既可用治目赤腫痛,又可用治喉痹口瘡。
分析備選中藥具有的功效所對應的主治。
A選項麝香為開竅藥,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jīng),消腫止痛功效。其消腫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療癰腫癟瘍及
咽喉腫痛。
B選項蟾酥為攻毒殺蟲止癢藥,具有解毒,止痛,開竅醒神功效。其解毒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療癰疽疔瘡、
瘵癰、咽喉腫痛、牙痛。
C選項冰片為開竅藥,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功效。其清熱止痛功效既可用治目赤腫痛,又可用治喉痹
口瘡,尚可用于咽喉腫痛及耳道流膿。總而言之,冰片為五官科疾病的常用藥。
D選項爐甘石為拔毒化腐生肌藥,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濕止癢斂瘡功效,可主治惡瘡、頑癬、牙疳、痔
瘡等。
38.既能補腎益肺,又能止血化痰的藥物是.
(分數(shù):1.50)
A.蛤蛉
B.冬蟲夏草4
C.紫河車
D.核桃仁
解析:[解析]既能補腎益肺,又能止血化痰。
既能補腎益肺,又能止血化痰其實就是具有補腎益肺,止血化痰功效的藥物,很明顯就是冬蟲夏草。
A選項蛤蛤具有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助陽益精功效。
B選項冬蟲夏草具有補腎益肺,止血化痰功效。
C選項紫河車具有溫腎補精,益氣養(yǎng)血功效。
D選項核桃仁具有補腎,溫肺,潤腸功效。
39.桑蝶峭、海蝶峭均具有的功效是
(分數(shù):1.50)
A.補腎助陽
B.除濕止帶
C.收斂止血
D.固精止遺J
解析:[解析]桑蝶峭、海蝶峭均具有的功效。
桑蝶峭具有固精縮尿,補腎助陽功效,海螺峭具有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功效??梢?/p>
兩藥均具有固精功效。
A選項補腎助陽、B選項除濕止帶、C選項收斂止血均為海蝶峭具有的功效。
D選項固精止遺可以說是桑蝶峭、海蝶峭均具有的功效。
40.既可用治風眼赤爛,又可用治牙疳口瘡的藥物是_
(分數(shù):1.50)
A.膽研J
B.硼砂
C.輕粉
D.硫黃
解析:[解析]既可用治風眼赤爛,又可用治牙疳口瘡。
分析備選中藥具有的功效主治與題目要求的對應關系。
A選項膽根為涌吐藥,具有涌吐痰涎,解毒收濕,祛腐蝕瘡功效。其具有的解毒收濕功效既可用治風眼赤
爛,又可用治牙疳口瘡。
B選項硼砂為拔毒化腐生肌藥,其外用可消熱解毒,內(nèi)服可消肺化痰。其具有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治
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翳障。
C選項輕粉亦為拔毒化腐生肌藥,其外用可殺蟲、攻毒、斂瘡;內(nèi)服可祛痰消積、逐水通便。其具有的解
毒功能主要用于疥瘡、朦瘡、頑癬、梅毒、瘡瘍、濕疹的治療。
D選項硫黃為攻毒殺蟲止癢藥,外用可解毒殺蟲療瘡,內(nèi)服可補火壯陽通便。其具有的解毒殺蟲療瘡功效
主要用于治療疥癬、禿瘡、濕疹、陰疽惡瘡。
41.雄黃、白磯都具有的功效是
(分數(shù):1.50)
A.燥濕止癢
B.解毒殺蟲V
C.祛痰截瘧
D.祛濕退黃
解析:[解析]雄黃、白磯。
雄黃、白磯均為攻毒殺蟲止癢藥。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功效。白研外用可解毒殺蟲,燥濕
止癢;內(nèi)服可止血止瀉,袪除風痰??梢妰伤幘哂薪舛練⑾x,燥濕功效。
A選項燥濕止癢為白磯外用具有的功效。
B選項解毒殺蟲為雄黃、白磯都具有的功效。
C選項祛痰截瘧為雄黃具有的功效。
D選項祛濕退黃為雄黃、白磯均不具有的功效。
42.硼砂內(nèi)服可用治
(分數(shù):1.50)
A.胃熱嘔吐
B.熱淋澀痛
C.肝火頭痛
D.痰熱咳嗽J
解析:[解析]硼砂內(nèi)服主治。
硼砂為拔毒化腐生肌藥,其外用可清熱解毒,內(nèi)服可清肺化痰。很明顯硼砂的清肺化痰功效可用于治療肺
熱咳嗽。
A選項胃熱嘔吐的主治藥物應對應具有除煩止嘔功效,硼砂不具有此功能。
B選項熱淋澀痛的主治藥物應對應具有利尿通淋功效,硼砂不具有此功能。
C選項肝火頭痛的主治藥物應對應具有清肝瀉火功效,硼砂不具有此功能。
D選項痰熱咳嗽的主治藥物應對應具有清肺化痰功效,硼砂具有此功能。
43.真武湯中含有的藥物是—
(分數(shù):1.50)
A.桂枝
B.芍藥4
C.干姜
D.澤瀉
解析:[解析]真武湯中含有的藥物。
真武湯為漢?張機《傷寒論》所創(chuàng),為溫化水濕劑,由茯苓、芍藥、白術、生姜、附子組成。
A選項桂枝、C選項干姜、D選項澤瀉不是真武湯所含有的藥物。
B選項芍藥為真武湯中含有的藥物。
44.下列各項中,均屬于九仙散組成藥物的是
(分數(shù):1.50)
A.訶子、炙黃芭
B.知母、枇杷葉
C.人參、桑白皮J
D.山藥、五味子
解析:[解析]九仙散組成藥物。
九仙散為斂肺止咳劑,由人參、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膠、烏梅、貝母、罌粟殼等九味中藥
組成。
A選項訶子、炙黃茂;B選項知母、枇杷葉;D選項山藥、五味子均不是九仙散的組成藥物。
C選項人參、桑白皮為九仙散的組成藥物之一。
45.吳茱萸湯與理中丸兩方均含有的藥物是..
(分數(shù):1.50)
A.白術
B.人參V
C.干姜
D.大棗
解析:[解析]吳茱萸湯與理中丸兩方均含有的藥物。
分析吳茱萸湯、理中丸的組成藥物。吳茱萸湯由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組成;理中丸由人參、干姜、
炙甘草、白術組成。可見兩方中均含有人參。
A選項白術、C選項干姜為理中丸的組成藥物。
B選項人參為吳茱萸湯與理中丸兩方均含有的藥物。
D選項大棗為吳茱萸湯的組成藥物。
46.百合固金湯中不含有的藥物是
(分數(shù):1.50)
A.玄參、麥冬
B.白芍、熟地黃
C.丹皮、知母,
D.當歸、桔梗
解析:[解析]百合固金湯中不含有的藥物。
百合固金湯為滋潤內(nèi)燥劑,由熟地黃、生地黃、當歸身、甘草、桔梗、元參(玄參)、貝母、麥冬、百合、
白芍等十味中藥組成。
A選項玄參、麥冬;B選項白芍、熟地黃;D選項當歸、桔梗均為百合固金湯的部分藥物組成。
C選項丹皮、知母不是百合固金湯的組成藥物。
47.生化湯中不含有的藥物是.
(分數(shù):1.50)
A.桂枝-J
B.川苜
C.桃仁
D.全當歸
解析:[解析]生化湯中不含有的藥物。
生化湯為理血劑,由全當歸、川萼、桃仁、干姜、炙甘草組成。
A選項桂枝不是生化湯的組成藥物。
B選項川茍、C選項桃仁、D選項全當歸均為生化湯的組成藥物。
48.補陽還五湯的功用是
(分數(shù):1.50)
A.補氣、活血、通絡7
B.補陽、益氣、活血
C.溫陽、化瘀、通經(jīng)
D.溫經(jīng)、養(yǎng)血、通脈
解析:[解析]補陽還五湯的功用。
補陽還五湯為活血劑,出自清?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由生黃英、當歸尾、赤芍、地龍、紅花、桃仁組
成,具有補氣,活血,通絡功用,主治氣虛血瘀之中風證。
A選項補氣、活血、通絡為補陽還五湯具有的功用。
B選項補陽、益氣、活血,C選項溫陽、化瘀、通經(jīng),1)選項溫經(jīng)、養(yǎng)血、通脈均為人為設立的干擾項。
49.連樸飲的功用是一
(分數(shù):1.50)
A.祛濕清熱,行氣止痛
B.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C.清熱化濕,理氣和中J
D.燥濕運脾,理氣和中
解析:[解析]連樸飲的功用。
連樸飲為清熱祛濕劑,由厚樸、川連、石菖蒲、半夏、香豉、焦槍子、蘆根等七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化
濕,理氣和中功用,主治濕熱霍亂。
A選項祛濕清熱,行氣止痛為人為設立的干擾項。
B選項利濕化濁,清熱解毒為甘露消毒丹具有的功用。
C選項清熱化濕,理氣和中為連樸飲具有的功用。
D選項燥濕運脾,理氣和中為平胃散具有的功用。
50.半夏厚樸湯中配伍蘇葉的用意是
(分數(shù):1.50)
A.寬中除脹
B.理肺疏肝J
C.和胃止嘔
D.化痰止咳
解析:[解析]半夏厚樸湯中配伍蘇葉。
分析半夏厚樸湯所主治的病癥與紫蘇具有的功效應用之間的對應關系。半夏厚樸湯具有行氣散結,降逆化
痰功用,主治七情郁結,痰氣交阻之梅核氣。故而所用中藥應圍繞著行氣或化痰這兩個方面考慮。紫蘇具
有散寒解表,行氣寬中,行氣安胎,解魚蟹毒功效??梢娮咸K并沒有化痰功效,而有理氣之能,故而只能
選擇紫蘇的行氣功效。
A選項寬中除脹可以說是紫蘇的功能(中藥表述為“寬中”的只有紫蘇、枳殼,能“行氣除脹”者典型的為
厚樸),紫蘇一般不表述為此功效,而且即使有此功效,與梅核氣病的病因病機也沒有相關性(梅核氣的病
因為肝郁氣滯,而寬中除脹應對應治療脾胃氣滯)。
B選項理肺疏肝應為紫蘇在半夏厚樸湯中的配伍意義(中藥學中無此表述,紫蘇歸肺脾二經(jīng),并不歸肝經(jīng))。
半夏厚樸湯中使以紫蘇,一則取其芳香疏散,協(xié)厚樸開郁散結;再則其質(zhì)輕入肺,能引藥上行以達病所。
C選項和胃止嘔、D選項化痰止咳為紫蘇所不具有的功效,亦不可能是正確答案。
51.固沖湯中用以“收斂元氣,固澀滑脫”的藥物是一
(分數(shù):1.50)
A.茜草、海螺峭
B.龍骨、牡蠣,
C.黃黃、白術
D.棕摘炭、五倍子
解析:[解析]固沖湯中用以“收斂元氣,固澀滑脫”的藥物。
從固沖湯的主治及各味中藥的功效分析.固沖湯為固崩止帶劑,出自張錫純之《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由白
術、生黃黃、龍骨、牡蠣、山萸肉、生白芍、海螺峭、茜草、棕檎炭、五倍子等。
A選項茜草、海蝶峭中茜草為化瘀止血藥,既可化瘀止血,又可涼血止血;海螺峭為收澀藥,具有收斂止
血,澀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功效??梢妰晌吨兴幍南嗪暇褪菫榱酥寡委煴缆?/p>
B選項龍骨、牡蠣功效相近,均可平肝潛陽,重鎮(zhèn)安神,收斂固澀,但其收斂固澀作用只用于腎氣不固之
遺精帶下,以及多汗證。
C選項黃黃、白術為固沖湯中用以“收斂元氣,固澀滑脫”的藥物,兩藥均為補氣之要藥,雖不像人參那
樣能夠大補元氣,但可以調(diào)補后天脾胃之氣以資元氣,況且黃芭也有?定的固脫之功?!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
記載:“子曾治一婦人,年四十許。驟得下血證甚劇,半日之間,即氣息奄奄,不省人事。其脈右寸關微
見,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數(shù),左部脈皆不見。急用黃苗一兩,大火煎數(shù)沸灌之,六部脈皆出……。”
D選項棕桐炭、五倍子中棕稠炭為收斂止血藥,具有收斂止血功效;五倍子為收澀藥,其功效中亦有收斂
止血功效??梢妰晌吨兴幍南嗪暇褪菫榱酥寡委煴缆?。
52.患者大便干結難解,小便頻數(shù),舌苔微黃少津。治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濟川煎
B.黃龍湯
C.增液湯
D.麻子仁丸-J
解析:[解析]大便干結難解,小便頻數(shù)。
從大便干結難解,小便頻數(shù)分析為典型的脾約證,就用麻子仁丸加以主治。
A選項濟川煎為潤下劑,具有溫腎益精,澗腸通便功用,主治腎虛便秘。癥見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膝
酸軟等。
B選項黃龍湯為攻補兼施劑,具有攻下熱結,益氣養(yǎng)血功用,主治陽明腑實,氣血不足證。癥見自利清水,
色純青,或大便秘結,身熱口渴,神倦少氣等。
C選項增液湯為滋陰潤燥劑,具有增液潤燥功用,主治陽明溫病,津虧便秘證。癥見大便秘結,口渴,舌
干紅等。
D選項麻子仁丸為潤下劑,具有潤腸泄熱,行氣通便功用,主治脾約證(腸胃燥熱,津液不足)。癥見大便
干結難解,小便頻數(shù)等。
53.患者脅肋脹痛,吞酸嘈雜,嘔吐口苦,舌紅苔黃,脈弦而數(shù)。治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逍遙散
B.清胃散
C.左金丸V
D.一貫煎
解析:[解析]脅肋張痛,吞酸嘈雜,嘔吐口苦,脈弦而數(shù)。
從脅肋脹痛,脈弦而數(shù)分析為典型的肝郁氣滯,進而肝郁化火;而吞酸嘈雜為木氣上泛,而嘔吐口苦為肝
逆引動胃氣上逆的表現(xiàn)。綜合分析為肝火犯胃證,應用左金丸加以治療。
A選項逍遙散為調(diào)和肝脾劑,具有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功用,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
B選項清胃散為清臟腑熱劑,具有清胃涼血功用,主治胃火牙痛。
C選項左金丸亦為清臟腑熱劑,具有清肝瀉火,降逆止嘔功用,主治肝火犯胃證,癥見脅肋疼痛,嘈雜吞
酸,嘔吐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D選項一貫煎為補陰劑,具有滋陰疏肝功用,主治肝腎陰虛,肝郁氣滯證。
54.患者大失血后,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舌質(zhì)淡,脈洪大無力。治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白虎加人參湯
B.歸脾湯
C.四物湯
D.當歸補血湯J
解析:[解析]大失血后,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舌質(zhì)淡,脈洪大無力。
從大失血后,肌熱面赤分析為典型的血虛發(fā)熱,尤其是脈洪大無力顯示的是虛熱。很明顯為當歸補血湯方
證。
A選項白虎加人參湯為清氣分熱劑,具有消熱,益氣,生津功用,主治氣分實熱,氣津兩傷證。
B選項歸脾湯為補血劑,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功用,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及脾不統(tǒng)血證。
C選項四物湯為補血劑,具有補血和血功用,主治營血虛滯證。
D選項當歸補血湯為補血劑,具有補氣生血功用,主治血虛發(fā)熱,癥見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
重按無力。
55.患者發(fā)熱頭痛,惡寒無汗,口渴面赤,胸悶不舒,苔白膩,脈浮數(shù)。治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銀翹散
B.加味香蘇散
C.桂苓甘露飲
D.新加香蕭飲J
解析:[解析]發(fā)熱頭痛,惡寒無汗,口渴面赤,胸悶不舒,苔白膩,脈浮數(shù)。
從發(fā)熱頭痛,惡寒無汗分析為典型的外感風寒表證;從口渴面赤,脈浮數(shù)分析又為熱;從胸悶不舒,苔白
膩分析又有濕。綜合病癥及方劑學中的方劑分析應為暑溫夾濕,復感于寒之新加香菁飲方證。
A選項銀翹散為辛涼解表劑,具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功用,主治溫病初起。癥見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
無汗或有汗不暢,咽痛口渴,咳嗽等。
B選項加味香蘇散為辛溫解表劑,具有發(fā)汗解表,理氣解郁功用,主治外感風寒,兼氣滯證。癥見頭痛項
強,鼻塞流涕,身體疼痛,發(fā)熱惡寒或惡風,無汗,胸脫痞悶等。
C選項桂苓甘露飲為清熱祛暑劑,具有清暑解熱,化氣利濕功用,主治暑濕證。癥見發(fā)熱頭痛,煩渴引飲,
小便不利,以及霍亂吐瀉。
D選項新加香畬飲為辛溫解表劑,具有祛暑解表,清熱化濕功用,主治暑溫夾濕,復感于寒。癥見發(fā)熱頭
痛,惡寒無汗,口渴面赤,胸悶不舒,舌苔白膩,脈浮而數(shù)。
56.患者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口舌生瘡,舌邊少苔,脈細數(shù)。治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朱砂安神丸
B.天王補心丹J
C.酸棗仁湯
D.珍珠母丸
解析:[解析]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健忘,口舌生瘡,舌邊少苔,脈細數(shù)。
從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健忘分析為心陰虛證;從夢遺分析為腎陰虛;脈細數(shù)預示著陰虛火旺。綜合分析
應為心腎陰虛火旺,虛火擾動心神而致虛煩不眠。
A選項朱砂安神丸為重鎮(zhèn)安神劑,具有鎮(zhèn)心安神,清熱養(yǎng)血功用,主治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癥見心神
煩亂,失眠多夢,驚悸怔忡等。
B選項天王補心丹為補養(yǎng)安神劑,具有滋陰養(yǎng)血,補心安神功用,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癥見心悸
怔忡,虛煩不眠,神疲健忘等。本方主治心腎陰虛以心陰虛為主的虛煩不眠證。
C選項酸棗仁湯亦為補養(yǎng)安神劑,具有養(yǎng)血安神,清熱除煩功用,主治肝血不足,虛熱內(nèi)擾證。癥見虛煩
失眠,心悸不安,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舌紅脈弦數(shù)。
D選項珍珠母丸為重鎮(zhèn)安神劑,具有平肝潛陽,鎮(zhèn)心安神,滋陰養(yǎng)血功用,主治肝陽上亢,陰血不足證。
癥見夜臥不安,時而驚悸,或入夜少寐,頭暈眼花,脈弦數(shù)等。
57.患者惡寒發(fā)熱,鼻塞噴嚏,咳嗽咽癢,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治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香蘇散
B.荊防敗毒散J
C.蔥豉桔梗湯
D.羌活勝濕湯
解析:[解析]惡寒發(fā)熱,鼻塞噴嚏,咳嗽咽瘁,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緊。
從惡寒發(fā)熱,鼻塞噴嚏,咳嗽咽癢,舌苔薄白,脈浮緊分析應為外感風寒;從口淡不渴分析應為陽氣不足,
故本病證應為氣虛外感。應該選用一首扶正解表劑加以治療。
A選項香蘇散為辛溫解表劑,具有疏散風寒,理氣和中功用,主治外感風寒,氣郁不舒證。
B選項荊防敗毒散為扶正解表劑,具有發(fā)汗解表,消瘡止痛功用,雖主治瘡腫初起,但在此可以加減作為
氣虛外感的治療方劑。
C選項蔥豉桔梗湯重在清宣解表,主治風熱襲表,肺氣不宣者。
D選項羌活勝濕湯為祛風勝濕劑,具有祛風勝濕止痛功用,主治風濕犯表證。
58.患者干咳,痰少質(zhì)黏,口干咽燥,顆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治法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滋陰潤肺,化痰止咳V
B.清熱肅肺,化痰止咳
C.宣降肺氣,化痰止咳
D.清肺瀉肝,化痰止咳
解析:[解析]干咳,痰少質(zhì)黏,口干咽燥,顆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從干咳,痰少質(zhì)黏分析為肺陰虛或肺燥,從頷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分析為陰虛火旺。綜合分析為肺
陰虛,故而治療的關鍵在于潤肺。
A選項滋陰潤肺,化痰止咳應為肺陰虛咳嗽的治療方法。
B選項清熱肅肺:化痰止咳應為肺熱咳嗽的治療方法。
C選項宣降肺氣,化痰止咳應為風寒犯肺或痰濁阻肺咳嗽的治療方法。
D選項消肺瀉肝,化痰止咳應為肝火犯肺咳嗽的治療方法。
59.肺脹患者,喘息斂氣,咳嗽痰多,胸膺滿悶,畏風易汗,倦怠乏力,苔薄膩,脈滑。治法直選用
(分數(shù):1.50)
A.宣肺化痰,降逆平喘
B.祛風滌痰,降氣平喘
C.化痰降氣,健脾益腎
D.化痰降氣,健脾益肺V
解析:[解析]肺脹患者,喘息斂氣,咳嗽痰多,胸胸滿悶,畏風易汗,倦怠乏力,苔薄膩,脈滑。
本病證已經(jīng)明確告之為肺脹,從喘息斂氣,咳嗽痰多,胸膺滿悶,苔薄膩,脈滑分析,為明顯的痰濁壅肺
證;從畏風易汗分析為明顯的肺氣不足證;從倦怠乏力分析為明顯的脾氣虛證。
A選項宣肺化痰,降逆平喘為治療痰濁阻肺的治法,但缺少對脾肺氣虛證的調(diào)節(jié)。
B選項祛風滌痰,降氣平喘立意錯誤,因由祛風滌痰不會在治法中出現(xiàn),滌痰一般治療痰蒙神竅證,若為
風痰描述為祛風痰即可,主治風痰上擾之頭暈。
C選項化痰降氣,健脾益腎的治法中益腎與本病證無關,因由本病證并無腎虛見癥。
D選項化痰降氣,健脾益肺為本病證的治療方法。
60.患者心悸不寧,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弱,治宜選用一
(分數(shù):1.50)
A.天王補心丹合炙甘草湯
B.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V
C.右歸飲合生脈飲
D.桃仁紅花煎合歸脾湯
解析:[解析]心悸不寧,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弱。
心悸不寧已經(jīng)明顯告知此為心悸病;從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弱分析
為陽虛。綜合分析可以明確確診為心悸屬心陽不振證型。
A選項天王補心丹合炙甘草湯可以治療胸痹屬心腎陰虛證。
B選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可以治療心悸屬心陽不振證。
C選項右歸飲合生脈飲中右歸飲可治腎陽虛證;生脈散治療氣陰兩虛證。在中醫(yī)內(nèi)科學中沒有兩方配合治
療的病證。
D選項桃仁紅花煎合歸脾湯中桃仁紅花煎可治心悸屬瘀阻心脈證;歸脾湯主治心脾兩虛證或脾不統(tǒng)血證。
在中醫(yī)內(nèi)科學中沒有兩方配合治療的病證。若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桃仁紅花煎,則可治療風痰阻絡之中風。
61.患者脫腹痞悶,嘈雜不舒,惡心嘔吐,口干不欲飲,口苦納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法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清熱化濕,疏肝和胃
B.清熱化濕,和胃消痞4
C.清肝瀉熱,和胃消痞
D.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解析:[解析]皖腹痞悶,嘈雜不舒,惡心嘔吐,口干不欲飲,口苦納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從脫腹痞悶明顯得知為痞滿;從嘈雜不舒,惡心嘔吐,口干不欲飲,口苦納少分析為濕熱阻胃(或胃氣上逆、
或濕熱交結、或濕熱傷脾);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進一步認證為濕熱證。
A選項清熱化濕,疏肝和胃一般不會同時出現(xiàn),因為濕熱證與肝胃不和證的相關性不大。
B選項清熱化濕,和胃消痞為治療痞滿屬濕熱阻胃證的治法。
C選項清肝瀉熱,和胃消痞?般不會同時出現(xiàn),因由清肝瀉火之肝火若與胃相合即為肝火犯胃證,應出現(xiàn)
嘔吐泛酸(左金丸證),與痞滿相關性不大。
D選項疏肝解郁,和胃降逆可以說是治療肝氣犯胃之嘔吐的治療方法。
62.癇病與狂病均可見到的證候是
(分數(shù):1.50)
A.心脾兩虛證
B.火盛傷陰證
C.痰火擾神證,
D.風痰閉阻證
解析:[解析]癇病與狂病均可見到的證候。
癇病是一種發(fā)作性神志異常性疾病,可表現(xiàn)為突然意識喪失,不省人事,兩目上視,口吐涎沫,強直抽搐,
移時蘇醒,醒后如常,多因氣機逆亂,元神失控所致。發(fā)作期常見陽癇、陰癇兩種;恢復期可見肝火痰熱
證、脾虛痰盛證、肝腎陰虛證、瘀阻腦絡證四種證型。
狂病以精神亢奮,狂躁剛暴,喧擾不寧,毀物打罵,動而多怒為特征,多由痰火壅盛,迷亂心竅所致。常
見痰火擾神證、火盛傷陰證、痰熱郁結證三種證型。
A選項心脾兩虛證、D選項風痰閉阻證無論是癇病還是狂病均無此證型。
B選項火盛傷陰證可以說是癇病與狂病均可見到的證候。
C選項痰火擾神證為狂病的常見證型,而癇病無此證型。
63.胸痹的基本病機是.
(分數(shù):1.50)
A.寒邪凝滯
B.氣機郁滯
C.心氣不足
D.心脈痹阻-J
解析:[解析]基本病機。
胸痹的基本病機為心脈痹阻。
A選項寒邪凝滯、B選項氣機都滯、C選項心氣不足應為胸痹發(fā)生的病因。
D選項心脈痹阻才是胸痹的基本病機。
64.患者飲食難下,胸膈疼痛固定不移,肌膚枯燥,形體消瘦,舌質(zhì)紫暗,脈弱,治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啟膈散
B.鱉甲煎丸
C.通幽湯-J
D.膈下逐瘀湯
解析:[解析]飲食難下,胸膈疼痛固定不移,肌膚枯燥,形體消瘦,舌質(zhì)紫暗,脈弱。
從飲食難下分析為噎膈,從胸膈疼痛固定不移,舌質(zhì)紫暗分析為瘀血內(nèi)結;從肌膚枯燥,形體消瘦,脈弱
分析為津血虧枯。
A選項啟膈散為治療噎膈屬痰氣交阻證的加減方劑。
B選項鱉甲煎丸可主治久瘧瘧母,逍遙散和鱉甲煎丸可以用于黃疸后期氣滯血瘀證的加減方劑。
C選項通幽湯為治療噎膈屬瘀血內(nèi)結證的加減方劑。
D選項膈下逐瘀湯為治療聚證屬瘀血內(nèi)結者的加減方劑。
65.顫證初期的主要治法是
(分數(shù):1.50)
A.滋腎、養(yǎng)肝、熄風
B.益氣、養(yǎng)血、祛風
C.清熱、化痰、祛風V
D.疏肝、健脾、化痰
解析:[解析]顫證初期的主要治法。
顫證分為虛實兩類,其初期時本虛之象并不明顯,常見風火相煽、痰熱壅阻之標實證,故而治療當以清熱、
化痰、熄風為主。
A選項滋腎、養(yǎng)肝、熄風為顫證病程較長,其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等本虛之象逐漸突出時的治療方法。
B選項益氣、養(yǎng)血、祛風中益氣、養(yǎng)血為治療顫證病程較長時的治法,但祛風為祛除外風,與本病無關。
C選項清熱、化痰、祛風,D選項疏肝、健脾、化痰中相對應的邪熱、痰濁、脾虛、外風,尤其是各自三項
相加與顫證的發(fā)病原因無關。
66.患者嘔吐清水痰涎,皖悶納呆,眩暈心悸,苔白,脈滑。治法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溫中化飲,安神定悸
B.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C.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D.溫中化飲,和胃降逆4
解析:[解析]嘔吐清水痰涎,脫悶納呆,眩暈心悸,苔白,脈滑。
從嘔吐清水痰涎分析為嘔吐,從嘔吐清水,睨悶納呆,苔白,脈滑分析為痰飲內(nèi)阻證;其眩暈心悸亦為痰
濁上犯所致。治當溫中化飲,和胃降逆。
A選項溫中化飲,安神定悸的安神不為本病證的治法。
B選項消食化滯,和胃降逆中的消食化滯應治療的是食積證,本病證無食積。
C選項疏肝理氣,和胃降逆中的疏肝理氣應治療的是肝郁氣滯證,本病證無肝郁氣滯。
D選項溫中化飲,和胃降逆是治療嘔吐屬痰飲內(nèi)阻證的治法。
67.患者劇烈咳嗽后,突然昏厥,痰聲漉漉,口吐涎沫,呼吸氣粗,舌苔白膩,脈沉滑。治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導痰湯V
B.五磨飲子
C.三子養(yǎng)親湯
D.通瘀煎
解析:[解析]劇烈咳嗽后,突然昏厥,痰聲漉漉,口吐涎沫,呼吸氣粗,舌苔白膩,脈沉滑。
從劇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分析為厥證:從痰聲漉漉,口吐涎沫,呼吸氣粗,舌苔白膩,脈沉滑分析明顯為
痰濁壅阻。綜合分析為痰厥,當然應用導痰湯加減治療。
A選項導痰湯可加減治療厥證中屬痰厥證。
B選項五磨飲子可加減治療厥證中氣厥之實證。
C選項三子養(yǎng)親湯主治的是痰濁壅肺之咳喘證。
D選項通瘀煎可加減治療血厥之實證(亦可用羚角鉤藤湯加減治療)。
68.患者排便困難,大便并不干硬,用力努掙則汗出氣短,便后乏力,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脈弱。其診斷
是
(分數(shù):1.50)
A.陽虛便秘
B.陰虛便秘
C.血虛便秘
D.氣虛便秘V
解析:[解析]排便困難,大便并不干硬,用力努掙則汗出氣短,便后乏力,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脈弱。
從排便困難分析為便秘;從用力努掙則汗出氣短,便后乏力,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脈弱分析為典型的氣
虛證。綜合分析為氣虛便秘。
A選項陽虛便秘應出現(xiàn)陽虛的癥狀,至少得有畏寒肢冷。
B選項陰虛便秘應出現(xiàn)陰虛的癥狀,至少得有形體消瘦或五心煩熱,另外大便不會是不干硬,而應是干硬。
C選項血虛便秘應出現(xiàn)血虛的癥狀,至少得有面色無華,頭暈口眩。
D選項氣虛便秘應出現(xiàn)氣虛的癥狀,本病證具備氣虛便秘的基本癥狀。
69.患者身目俱黃,黃色晦暗,脫腹痞脹,大便不實,神疲畏寒,舌淡苔膩,脈沉遲。治宜選用—
(分數(shù):1.50)
A.茵陳蒿湯
B.茵陳五苓散
C.茵陳術附湯J
D.蒿苓清膽湯
解析:[解析]身目俱黃,黃色晦暗,脫腹痞脹,大便不實,神疲畏寒,舌淡苔膩,脈沉遲。
從身目俱黃分析為典型的黃疸;從黃色晦暗,皖腹痞脹,大便不實,神疲畏寒,舌淡苔膩,脈沉遲分析為
寒濕阻遏證,其基本病機為中陽不振,寒濕滯留,肝膽失于疏泄,治當溫中化濕,健脾和胃,方用茵陳術
附湯加減。
A選項茵陳蒿湯加減可以用于治療黃疸中的陽黃屬熱重于濕證。
B選項茵陳五苓散加減可以用于治療黃痕中的陽黃屬濕重于熱證。
C選項茵陳術附湯加減可以用于治療陰黃屬寒濕阻遏證。
D選項蒿苓清膽湯為主治少陽濕熱證的方劑,在中醫(yī)內(nèi)科學中沒有用此方加減治療疾病。
70.患者腹部結塊,固定不移,脹痛不適,苔薄脈弱。其診斷是一
(分數(shù);1.50)
A.積證屬正虛瘀結
B.積證屬氣滯血阻V
C.聚證屬食滯痰阻
D.聚證屬肝氣郁結
解析:1解析]腹部結塊,固定不移,脹痛不適,苔薄脈弱。
從腹部結塊,固定不移分析為積證;從脹痛不適分析為氣滯。綜合分析應是積證屬氣滯血阻證。
A選項積證屬正虛瘀結為久病體弱之人易得,應表現(xiàn)有飲食大減,消瘦形脫等癥狀。
B選項積證屬氣滯血阻應表現(xiàn)出氣滯血阻癥狀,尤其是氣滯癥狀比較突出。
C選項聚證屬食滯痰阻、D選項聚證屬肝氣郁結中聚證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腹內(nèi)結塊,望之有形,按之無塊,聚
散無常。
71.強調(diào)“無虛不作眩”的醫(yī)家是—
(分數(shù):1.50)
A.張仲景
B.劉完素
C.朱丹溪
D.張景岳-J
解析:[解析]“無虛不作?!薄?/p>
分析眩暈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及各位醫(yī)家的學術觀點。
A選項張仲景強調(diào)痰飲是眩暈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B選項劉完素主張眩暈的病機應從風火立論。
C選項朱丹溪則強調(diào)“無痰則不作眩”。
D選項張景岳強調(diào)指出“無虛不作?!薄?/p>
72.下列腌穴中,氣會穴是.
(分數(shù):1.50)
A.膈俞
B.膻中V
C.大杼
D.太淵
解析:[解析]氣會穴。
氣會穴是八會穴之一。八會穴是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精氣匯聚的八個腌穴。
A選項膈俞為血之會。
B選項膻中為氣之會。
C選項大杼為骨之會。
D選項太淵為脈之會。
73.下列各項中,既治咽喉病,又治熱病的是
(分數(shù):1.50)
A.手、足陽明經(jīng)穴V
B.手、足少陽經(jīng)穴
C.手、足太陽經(jīng)穴
D.手、足太陰經(jīng)穴
解析:[解析]既治咽喉病,又治熱病。
從備選經(jīng)脈的循行及特點分析。
A選項手、足陽明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均循行于咽喉部,且陽明的特點為多氣多血,所主以熱
病為主,故而手、足陽明經(jīng)穴既治咽喉病,又治熱病。
B選項手、足少陽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均循行于項側(cè),亦均可治療咽喉腫痛(教材上有記述),
陽經(jīng)主熱病,故手、足少陽經(jīng)穴亦既治咽喉病,又治熱病。但相對于A選項此為次要,故而不作為正確答
案。
C選項手、足太陽經(jīng)中手太陽小腸經(jīng)“循咽下膈”,其經(jīng)穴可用于治療咽喉腫痛,但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于
項的后部,其經(jīng)穴不能用于咽喉病的治療。
D選項手、足太陰經(jīng)均為陰經(jīng),不能用于熱病的治療。
74.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腕穴是
(分數(shù):1.50)
A.光明
B.飛揚J
C.下巨虛
D.俠溪
解析:[解析]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腌穴。
分析備選月俞穴的位置。
A選項光明位于外踝上5寸,腓骨前緣。外踝上位于下肢外側(cè)中線,故而屬于足少陽膽經(jīng)的腌穴.
B選項飛揚位于外踝后昆侖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外踝后應為下肢外側(cè)后緣,故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
腌穴
C選項下巨虛位于小腿外側(cè),犢鼻穴下9寸,犢鼻與解溪的連線上。犢鼻穴位于下肢外側(cè)前緣,故而屬于
足陽明胃經(jīng)的腌穴。
D選項俠溪位于足背,第4、5趾間,趾踐緣后方赤白肉際處紋頭上凹陷處。為足少陽膽經(jīng)的腌穴
75.下列各項中,屬于遠部選穴的是―
(分數(shù):1.50)
A.治疔胃痛取梁丘V
B.治療中風取風池
C.治療頭痛取角孫
D.治療高燒取曲池
解析:[解析]遠部選穴。
分析疾病所發(fā)生的部位與所選臉穴位置的關系。
A選項治療胃痛取梁丘中胃位于中焦,梁丘穴為足陽明胃經(jīng)的臉穴,取穴時屈膝,當骼前上棘與骸底外側(cè)
端連線上,骸骨外上緣上2寸。病位與腌穴位置相距不算太遠,可以說是遠部取穴,尤其與其他備選答案
相比,此為正確答案。
B選項治療中風取風池不為遠部取穴,因由中風沒有具體病位。
C選項治療頭痛取角孫中角孫為手少陽三焦經(jīng)的脆穴,喻穴的位置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此
部位明顯在頭部,故而治療頭痛取角孫屬于近部選穴。
D選項治療高燒取曲池中高燒屬于某一種疾病的全身性表現(xiàn),沒有具體病位,故而不是遠部選穴。
76.三陰交、合谷均可治療的病癥是
(分數(shù):1.50)
A.齒痛、鼻融
B.發(fā)熱、頭痛
C.經(jīng)閉、滯產(chǎn)J
D.遺精、陽痿
解析:[解析]三陰交、合谷均可治療的病癥。
分析所給脆穴的主治.三陰交位于內(nèi)踝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面后緣,屬于足太陰脾經(jīng)的臉穴,又為交會穴(與
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的經(jīng)脈相交會),可主治腹脹、腸鳴、泄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痛經(jīng)、經(jīng)閉、帶下、
陰挺、不孕、滯產(chǎn);遺精、陽萎、早泄、遺尿、小便不利、水腫: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間,當?shù)?掌骨梯側(cè)的中點處,屬于手陽明大腸經(jīng)月俞穴,可主治頭痛、齒痛、
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失音、口眼喝斜、癢腮、鼻螞;發(fā)熱惡寒、無汗、多汗、瘧疾;疔瘡、座瘡、癮疹;
腹痛;半身不遂;經(jīng)閉、滯產(chǎn)。
A選項齒痛、鼻翅,B選項發(fā)熱、頭痛均為合谷穴可主治的病癥,而三陰交穴無此主治。
C選項經(jīng)閉、滯產(chǎn)為三陰交、合谷均可治療的病癥。
D選項遺精、陽痿為三陰交穴可主治的病癥,而合谷穴無此主治。
77.針灸治療暈厥,應主選
(分數(shù):1.50)
A.任脈及手少陰經(jīng)穴
B.督脈及足太陽經(jīng)穴
C.任脈及足陽明經(jīng)穴
D.督脈及手厥陰經(jīng)穴V
解析:[解析]針灸治療暈厥。
暈厥屬于急癥,亦屬于神志病變,治療上應以蘇厥醒神為主,應選擇督脈及手厥陰心包經(jīng)的腌穴為主。
A選項任脈及手少陰經(jīng)穴、B選項督脈及足太陽經(jīng)穴均為人為設立的干擾項。
C選項任脈及足陽明經(jīng)穴是針灸治療缺乳所應的主選。
D選項督脈及手厥陰經(jīng)穴是針灸治療暈厥所應的主選。
78.下列各組腕穴中,屬于足厥陰肝經(jīng)起、止穴的是
(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安防系統(tǒng)設備維修與升級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鄉(xiāng)村旅游開發(fā)農(nóng)村房屋買賣合同協(xié)議書2篇
- 2025年度企業(yè)公務車借用與車輛保險理賠協(xié)議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機維修配件進出口貿(mào)易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村宅基地房屋買賣及農(nóng)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合同
- 2025年度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勞務用工合同范本(含勞動爭議調(diào)解)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實驗室儲能技術研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車維修兼職技師雇傭合同3篇
- 2025年度XX能源公司二零二五年度綠色貸款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業(yè)綜合體寫字樓租賃管理服務協(xié)議3篇
-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qū)2023-2024學年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學期期末監(jiān)測試題含答案
- 鍋爐控制器modbus協(xié)議支持說明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危廢庫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 750更換齒輪箱作業(yè)指導書
- GB/T 20706-2023可可粉質(zhì)量要求
- 安全生產(chǎn)信息管理制度全
- 世界主要國家洲別、名稱、首都、代碼、區(qū)號、時差匯總表
- 2023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鐵一中學九年級(上)物理期末試題及答案解析
- 《報告文學研究》(07562)自考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電源日常點檢記錄表
-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及答題卡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