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文學類閱讀·散文(教師版)_第1頁
第四講 文學類閱讀·散文(教師版)_第2頁
第四講 文學類閱讀·散文(教師版)_第3頁
第四講 文學類閱讀·散文(教師版)_第4頁
第四講 文學類閱讀·散文(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第四講文學類閱讀·散文第一節(jié)重識散文讀寫散文是最古老的文學形式之一,也是一個長盛不衰的文體。它長幼咸宜,是普及程度最高的文體。但是,要寫好散文卻不是簡單的事情。特別是當代散文,雖然與古代散文有關系,但并不是古代散文簡單的延續(xù)。當代散文與現(xiàn)代散文一脈相承,它確實有這一文體的當代要求或當代性。在這一形式中,“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體現(xiàn)得最為充分。在這個意義上,散文可能并不是一個“隨心所欲”的文體。一一孟繁華好看的散文,應該指向“情”郁達夫曾提出“散文的心”,認為有了這“散文的心”,方能求“散文的體”。在張怡微看來,“散文的心”是對漢語的新發(fā)現(xiàn)——它可以是詞語,最好不被壓縮,最好以自然的形態(tài)照亮我們綿延不斷的經驗流,又讓人驚異。最重要的是,它應該指向“情”。“散文的質量取決于情感的質量,而高質量的情感不會是單一的情感,而是復雜情感。這復雜情感甚至難以用語言表達,語言只能作為一種標識指向它?!彼f,余光中曾在《逍遙游》中提出“創(chuàng)造性散文”(creativeprose)這一概念,那一篇文章的結尾寫道,散文是一個小女兒,詩和小說是大女兒、二女兒?!拔腋械胶芷婀值氖?,散文其實是很陽剛的,它不是那么女性,而余先生在潛意識中還是把散文的性別轉換了。在敘述散文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是好的散文時,他把個人經驗放進去,在這過程中做了一個轉換,這個轉換恰恰對現(xiàn)代散文是有意義的?!薄拔医躺⑽恼n的一個很大改變,就是漸漸強調情感教育的工作?!睆堚⒄f,“你要跟同學們一起討論什么是復雜情感,什么是沒有被命名的情感?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討論語言的有限。”“小說處理欲望問題,散文處理情感問題。我們寫好看的散文,取決于我們要提升情感的能力、有辨別好的情感的能力、建立良好生活的訴求。這是我寫這本書還有我這三年最大的想法。”(張怡微《散文課》:在散文中理解自己的有限,成為更好的人)怎樣去啟發(fā)學生袒露內心的情感?因為中國大多數學生一直以來接受保守的應試教育,這會一個很難的部分嗎?我們有兩個女生寫媽媽,一開始交出來的文章都是標準教科書式地歌頌媽媽,但敘事方式非常用力,總覺得不大對。事實上,媽媽是給她們非常大壓力的角色,再深究,會得知媽媽可能比她們長得好看。她們對母親的感情很復雜,當被問到一件不喜歡媽媽的事情,或者媽媽的缺點,會非常焦慮。所以你看,一個漂亮媽媽對小孩隱形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有時候我們很難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當她們在贊美母親的時候,是出于壓力,不得不這么做,真正和媽媽感情不錯的,反而寫不出什么。這種幽微的情感是也有文本書寫過,比如菲利普·羅斯的《美國牧歌》,書中的媽媽是州小姐,很漂亮,女兒有非常多跟家庭內部的沖突,父母聯(lián)合起來也沒有辦法協(xié)調。中國著名的偉大的人物,很多寫過懷念母親的文章,但若仔細去看,大多懷念的不是親生母親,而是嫡母,這也是很妙的一個地方。我們再看曾國藩家書,他從來沒有給女兒寫過信。當我們重新看待這些迷人的父母-子女結構時,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對親情的認識是單面向的。我們課上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議題是友誼。有一個女孩子,上課從來不講話,最后我說你總要交個什么吧,不然我沒法給你成績。她交了很短的散文,講童年的好友,她們一直在一起玩,一起玩的還有兩只雞,文章從四個小生物談起。但一直有一個陰影,就是她們的父母還想要個孩子。這時候其中一個女孩的媽媽懷孕,生活就此完全被打破,因為家里受到計劃生育的沖擊,被罰款,值錢的東西被搬走。后來女孩出來讀書,她的好友去打工,后來再回家的時候,聽說好友結婚了。就是這么一個情況。雖然她寫得很常態(tài),但我能感覺其中有很多疑慮,有很多隱藏的傷害,也許她本人也沒有意識到她們被掠奪了什么。當她把這個東西作為友誼寫出來時,我們會覺得這是友誼,而且是一個被打斷的,被粗暴中止的友誼。如果沒有這個散文寫作課,很多事過去就過去了。可是當我們坐在一起,把記憶翻找出來,會發(fā)現(xiàn)過往的事情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影響,有時通過一件事情,兩個很要好的人突然不來往了。我們不是從心理學,而是從文學上來分析,那個事情就是一個斷裂,一個沖擊。當我們重啟這段記憶,把自己的經驗,拿出來供大家討論,會迫使你對自己的想法做一個整理。(張怡微的一堂散文課:整理那些無可挽回之事與未被命名的感情|鏡相)

1、標題——情感詞(主旨)名詞(象征意)2、文章后三段——直接抒情名詞的解釋靈魂生命命運失敗成功人生輝煌……3、人物(主體)事件結果主體之間的關系暗含主題①父母與孩子a.親情—父母愛孩子,孩子關心/理解父母b.溫暖—家庭的溫暖,親人團聚的歡樂c.溝通—家人和孩子溝通障礙,家人之間相互理解②動植物a.學到某種精神/品質b.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c.人與動植物之間的平等d.感悟生命③陌生人之間a.平等b.溫暖c.溝通—人與人之間信任度降低,相互猜疑和提防④鄉(xiāng)村——童年a.對童年生活的懷念b.對鄉(xiāng)村美好自然風光的喜愛和贊美c.對故去之人的思念d.思鄉(xiāng)e.高速的城鎮(zhèn)化與鄉(xiāng)村文明的沖突⑤古跡文化a.對歷史遺跡和文化逐漸消亡的哀痛b.對傳統(tǒng)文明和文化傳承的憂慮c.商業(yè)化對歷史古跡文化的沖擊d.對傳統(tǒng)文明煥發(fā)新機的欣慰?ps:①哭—a.開心激動感動觸動溫暖……b.傷心痛苦內疚自責悔恨……c.其他意外情況—切洋蔥沙子瞇眼……②死—a.已去世——懷念b.未亡人——思念③核心點:綠色/陽光/積極/正能量

第二節(jié)真題選講(含隨堂與課后練測)一、文學類閱讀-單文本(2022秋·上海寶山·高一上海交大附中??计谥校╅喿x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放蜂人之歌項麗敏①昨晚又夢到太平湖,夢到湖邊的黃檫和山櫻開花了,油菜地浮起一片明黃,蜜蜂傾巢而出,馱著陽光的金色粒子在低空飛舞。還夢到一位戴著面罩的放蜂人,在湖邊的大樹上搭了個樹屋。到處都是暖色調的濃稠陽光,在夢里我同那些蜜蜂一樣,被放蜂人的歌謠催眠,跟在他后面,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走著走著竟然輕飄飄地飛起來。②但是很快,這個夢就變成灰色調——飛在半空中的我撞進一團烏云,灰蒙蒙什么也看不見??謶謴乃拿嬉u來,繩索一樣捆住我,喊救命,卻怎樣也喊不出聲音。在拼命的掙扎中醒了過來,回想方才的夢境,覺得那個放蜂人有幾分面熟,雖然戴著面罩看不清眉眼。③十多年前住在太平湖時認識一個放蜂人。二月末尾放蜂人的帆布帳篷突然出現(xiàn)在湖邊的油菜地旁,一同到來的還有放蜂人的妻子、孩子,一只大黃狗和圍在地上的一排排木頭蜂箱。從我的窗戶就可以看見放蜂人的帳篷,放蜂人的妻子將頭發(fā)隨意挽在腦后,懷里摟著孩子,安靜地曬著太陽。④放蜂人的家在北方,祖孫三代以養(yǎng)蜂為業(yè),放蜂人說他自記事起就跟著父親到處跑,沒有讀過書,長大后想改行也不行了,只有接過父親的蜂箱,長年在野外過著流浪者樣的生活?!暗群⒆由蠈W就不出來了,自己耽誤也就算了,不能再耽誤孩子?,F(xiàn)在蜜蜂也不好養(yǎng),到處都在建樓,蜜源地越來越少,好不容易找到蜜源地又是打過農藥的,蜜蜂采了打農藥的花就會死,前年有十多箱蜜蜂就這樣沒了?!雹莘欧淙穗x開的時候是春末,也不知道是哪天,當我打開窗戶望出去,覺得少了一些什么的時候,才發(fā)覺帳篷已經不在了。想起幾天前有輛大貨車停在帳篷外面,放蜂人一家應該是跟著貨車遷徙到別處去了。⑥如果不是這個夢,我早已忘記了那個放蜂人。不過我夢里的放蜂人似乎又并不是他。我夢里的放蜂人是會唱歌的,一首沒有歌詞的春之歌,可以把全世界的蜜蜂和花朵領著,翻過一座又一座山的歌。就在我醒來的那刻,耳邊還響著歌聲。⑦夢到放蜂人可能跟最近看的一部紀錄影片有關。影片的拍攝地在歐洲的北馬其頓。哈提娜是養(yǎng)蜂女,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角,與年老的母親生活在已然成為廢墟的村莊里。⑧哈提娜的養(yǎng)蜂手藝很古老,近于天然,高山巖壁、村莊廢棄的石墻、樹洞,就是她的養(yǎng)蜂之所。對她來說,蜜蜂是她除了母親之外的親人,需要她看顧照料,也給予她生命和情感的喂養(yǎng)。哈提娜已經不年輕了,樣貌蒼老,甚至有些丑陋,不過她的身體還是輕盈的,如同一只野鹿,當她背著蜂籠逆光走在山間,或跪在地上,將蜜蜂放飛在開滿花朵的草地,嘴里發(fā)出溫柔的充滿魔力的歌調時,完全就是山野牧神的樣子。和那些蜜蜂、樹木、石頭一樣,哈提娜屬于這片山野。⑨哈提娜在固定的月份收獲蜂蜜,她撬開墻洞的石塊,看著儲滿蜜糖的蜂脾——“恩賜,這是上天的恩賜”。無論蜂巢里的蜂蜜多么豐足,哈提娜遵循祖輩的規(guī)矩,只收取一半,留下一半供蜜蜂食用,繁衍它們的族群。⑩哈提娜很容易就能獲得滿足和快樂,尤其是和孩子們在一起時,她甚至比那些孩子更像個孩子,拉著他們的手唱歌跳舞,舞姿有讓人感動的笨拙與天真。那些孩子是在某天隨著父母來到這個村子的。一同涌進村子的還有大群饑餓的牛。村子的寧靜被突然到來的這一家人打破了,塵土和喧鬧聲四處宣揚。?很顯然,這戶人家的到來意味著某種入侵。不過哈提娜似乎并不那么在意,她領著孩子們唱歌跳舞之后又喂他們吃蜂蜜,這是她能拿得出來的最好的東西,也是她愿意與鄰居分享的東西。當鄰居向她討教養(yǎng)蜂技藝時,她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們。?鄰居很快用車子拖來了蜂箱,在與哈提娜一墻之隔的空地飼養(yǎng)起蜜蜂。起先他們還能依照哈提娜所說的“取一半留一半”的規(guī)矩,但沒多久鄰居就拋開了這個規(guī)矩,他們有那么多孩子要喂養(yǎng),這就使得他們覺得擁有的始終不夠,還需要更多。?鄰居飼養(yǎng)的蜜蜂在失去食物后開始大量減少,哈提娜的蜜蜂也跟著遭殃,被鄰居家前來奪食的蜜蜂攻擊、咬死。哈提娜再也沒有地方放飛她的蜜蜂,草木來不及生長就被牛群啃食,村莊和周圍的山野變得更為荒涼。當哈提娜在應該收取蜂蜜的月份撬開巖壁石塊時,沒有像從前那樣看見里面掛滿蜂蜜的蜂脾,她原本寧靜自足的生活被擊潰了。?這部名叫《蜜蜂之地》的紀錄片拍攝了三年之久。在這三年里,哈提娜失去了她的蜜蜂,后來又失去了她的母親。哈提娜的母親半失明,長年臥在靠窗的窄床上。紀錄片里有很多母女的對話,那些隨意說出來的,有一搭沒一搭的話,聽起來又溫暖又心酸。當哈提娜問母親“你能想象春天來的時候嗎?”母親說:“有春天嗎?我已經歷了太多冬天?!?母親去世之后,村子里就剩下哈提娜一個人了——那戶有著眾多孩子的鄰居也走了。?不知道那些消失的蜜蜂是否還會回到哈提娜身邊——應該還會回來的,在村子恢復了寧靜、春天來臨、草木又生長起來的時候。1.賞析第①段加點詞“浮”“馱”“飛舞”在文中的表達效果。2.第⑧段畫線部分是如何塑造哈提娜這一人物形象的?請加以分析。3.本文以關于放蜂人的夢境入筆,請分析這一夢境在文中的作用。4.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談談你的閱讀感悟。【答案】1.“浮”描繪遠眺油菜花盛開的景象,富有動態(tài)感地刻畫出其面積之廣、花瓣之輕柔、色調之輕盈?!榜W”“飛舞”將蜜蜂擬人化,既形象地表現(xiàn)出陽光撒射蜂群時光芒的璀璨,又生動地表現(xiàn)出蜜蜂在陽光下自在飛翔的生命活力。陽光、蜂群與花海,共同構建出一幅自然和諧、詩意盎然的夢幻景象。2.欲揚先抑,以蒼老丑陋樣貌反襯哈提娜身處自然溫柔圣潔的形象;以野鹿的比喻,生動地刻畫出她行走于山間的輕盈體態(tài);以“背”“跪”“放飛”等一系列動詞描繪山野放蜂的動作,古老而天然的生活方式體現(xiàn)出哈提娜的純真質樸、熱愛自然。3.引出標題中的“放蜂人之歌”,以夢境的形式對理想中的自然生活進行詩意化的展現(xiàn),增添抒情意味;以夢為線索,引出并勾連起兩個放蜂人的故事;夢中的“烏云”等充滿隱喻,暗示現(xiàn)實中放蜂人的黯淡命運,引發(fā)讀者的關切。4.本文講述了兩個當代放蜂人的故事,既有對融于自然、充滿詩意的生活方式的謳歌,又有對放蜂這種古老而天然的生活方式普遍難以為繼的憂慮,更有對未來維持生態(tài)平衡、恢復自然寧靜生活的深切期盼,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在現(xiàn)代化的城市進程和產業(yè)發(fā)展中,人們往往為利益所驅,主動或被動地遠離自然,失去心靈的寧靜自足。本文使我們對急功近利的生活追求有所反思,鼓舞讀者即使現(xiàn)實不如人意,依然可以懷抱對大自然“春之歌”的純凈追求和溫暖希冀。(2022秋·上海奉賢·高一??计谥校╅喿x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回不去的渡口傅菲①渡口,一棵老洋槐樹作為標識。我們總以為,樹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樹是洋槐樹,皸裂的樹皮把我們帶入時間深深的皺褶里。②事實上,那是一個荒灘,一條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婦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螄、捉蝦,光著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鬧。一條竹筏,被一根繩子系在洋槐樹下。老毛竹煻了火,黝黑,兩頭翹,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來,一頭一尾,中間再扎兩綁,便成了竹筏。河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褲腿,可以淌水過河,小孩翹起屁股,手舉衣服,也可以游到對岸,竹筏也僅僅是渡口的一個象征。河是饒北河。年少時,記得有一個艄公。竹筏上擺著幾個矮板凳。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著腳板。他撐第一竹篙的時候,會“嘿呀吼”地吆喝一聲,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動,竹篙斜起來,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飛。在冬春之季,我們去對岸,都由艄公撐竹筏渡河。③對岸是另一個村子。兩個村子隔一條河。對岸有很多沙地,種西瓜,種花生,種荸薺。這是我們村沒有的。我們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對岸村子沒有的。兩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盜和爭奪,發(fā)生械斗;也因此有了婚配姻緣,隨便入哪家的門,開口便是親戚。艄公把嫁妝送到對岸去,把送親的人接過來。外出讀書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鎮(zhèn)的車站,坐上去縣城的客車。送別的母親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揮手,不停地揮手,直到竹筏沒入河灣的柳樹林,像一片樹葉,飄在水面,母親嘩啦啦的淚水流了下來。④據說,這個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灘寬闊,秋季開滿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邊是麻白麻黃的蘆葦。蘆葦從秋風里抽出搖曳的花束,空茫。——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從這個渡口出發(fā),挑一擔籮筐,去浙江海邊挑海鹽。木船順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蠶絲,帶去浙江。木船,一個碼頭一個碼頭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涼。⑤這里確是晨讀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塊石灰石大石板鋪設。我們坐在石板上,聽著湍湍而流的河水,背誦課文。蒼老的洋槐,在暮春,散發(fā)一種黏稠的氣味,一串串垂掛下來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們額頭。被嘴唇磕碰出來的漢語,有了水的韻味和植物的氣息。有一個練聲的人,每天會來到這個渡口,把鏡子懸在樹上,對著口型,練聲。我一直記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個藝考生,考了幾年也沒考上,后來去深圳,村里也幾乎沒有他的音訊。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邊坐幾分鐘,說說話,便會去渡口走走,站站。我說不清為什么。⑥渡口還是哭喪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買水。炮仗啪的一聲,零星地炸開。哭喪的子女,跪在埠頭上,哭得全身癱瘓。渡口,是去另一個世界出發(fā)的地方。河流,或許是人世間最長的路。活著的時候,沒走完,死了,接著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風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長物,不需要口糧,不需要牽掛和被牽掛,一個人走,再長的路,再艱難的路,也不覺得孤獨寂寞,也不凄冷憂歡。我們需要另一個世界來打開現(xiàn)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愛恨,驅除內心的黑暗。沒有死,我們無法理解生。沒有死的永恒,我們無法理解生的短暫。死是對生的救贖。死是生的皈依。⑦沒有到過渡口的人,不足以談論生離死別。我是這樣以為的。⑧公路開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遺忘。石埠兩邊,長滿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纜繩的石樁,黝黝的,全是苔蘚。作為時間的標記,石樁多了一份輪回的滄桑。石樁上面,搭了一塊長條形的石板,石板連通石埠側邊臺階。溽熱的夏天,我們躺在石板午睡,歇涼。洋槐的樹蔭濃密地蓋在赤裸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涼風,從水面卷上來,我很快進入夢鄉(xiāng)。除了山中的巖洞,我再也找不到,比這里更涼爽的地方。事實上,我們幾乎不午睡,和幾個差不多大的孩子,從石板上,一個縱身,躍入河中,青蛙一樣游泳。清澈見底的河水里,一群群游魚梭子一樣,來來回回。我們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記得上課。⑨現(xiàn)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連夜偷走,賣給浙江人。和對岸村子相連接的,是一座石橋。石橋也無人走,因為下游幾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橋。一個完全無人踏足的荒灘。蒿草和白蓼,再一次占領。洋槐依然散發(fā)蓬勃的生命,郁郁蔥蔥,即使冬天落盡了葉子,也蒼勁,宛如深遠歲月的寫意。我?guī)状螏倚『⑷ザ煽冢纯茨欠N荒涼。我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說,沒什么好看的,都是草,還有很多垃圾。⑩這是一個時間的渡口,每一個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終有一天,會離開渡口,在河面上飄,直至不知所終。當我想起這些,我對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有刪節(jié))5.文中多次提到“老洋槐樹”,請簡要分析其作用。6.本文第2段回憶了年少時的渡口,請分析其用意。7.以第4段為例,賞析本文語言運用上的特點。8.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通過對特定時期的渡口刻畫展現(xiàn)了故鄉(xiāng)饒北河渡口的風景畫,展示了故鄉(xiāng)人們的風情、風俗,體現(xiàn)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B.文章第二段對年少時渡口旁人們活動的描述可謂細致入微,可見渡口的熱鬧場景也曾給作者留下心中難以抹掉的美好回憶。C.渡口是河兩岸相互聯(lián)系的生活的見證,是去另一個世界出發(fā)的地方,也是作者年少晨讀的好去處。D.“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終有一天,會離開渡口”,既飽含作者的坎坷經歷,又有其對生命的深刻思考。9.全文圍繞“渡口”進行構思,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渡口”的含義?!敬鸢浮?.老洋槐樹是渡口的標識,與渡口一樣古老,一起構成渡口獨特的風景線;老洋槐樹給我留下獨特的渡口記憶,如晨讀時洋槐花的氣息、樹蔭帶來的陰涼;老洋槐樹依然散發(fā)蓬勃的生命與渡口的荒落形成對比,凸顯自然的永恒魅力和人事的滄桑變化;老洋槐樹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增加了渡口的意蘊,豐富了文章的內涵。6.文章第二段對年少時渡口旁人們活動的描述可謂細致入微,可見渡口的熱鬧場景也曾給作者留下心中難以抹掉的美好回憶。文章回憶以前的渡口并描述渡口旁人們的各種活動,與題目和開頭段以及后文內容緊密照應,而今渡口荒蕪的現(xiàn)狀形成對比照應,表達了惋惜之情,也有對他人命運的悲憫同情、對生命與生離死別的升華與思考。7.(1)第④段以短句為主,如“這個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木船順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等,運用節(jié)奏明快的短句,細膩地描述了渡口曾經的繁忙以及我的祖輩由渡口出發(fā)經商的過程。(2)多處運用疊詞描述對象,如“密密麻麻”“米白米白”“一日一日”等,形象確切地刻畫了渡口相關事物景致的特點,富有音樂美。這些語言運用,貼切地描述了渡口的景象,更好地表達作者對渡口的情感,內容與語言表達形式達成有機的統(tǒng)一。(3)富有詩意的語言。如“木船,一個碼頭一個碼頭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涼”,營造出一種抒情的氛圍,富有詩味,意味深長。8.D9.①作者由現(xiàn)實中的渡口寫起,它是人們過往生活的一個美好記憶,是河兩岸人們相互聯(lián)系的生活的見證,是由此外出討生活的起點;②由渡口還是哭喪的地方,賦予渡口去另一個世界出發(fā)的地方的內涵,建立起生與死的關聯(lián);③由渡口的被人遺忘、荒落,與渡口邊生機勃勃的植物形成對比,賦予渡口時間的內涵,引發(fā)我對生命的敬畏與思考;④同時,“渡口”象征生命中的某一起點,生命仿佛是從“渡口”出發(fā)的“不系之舟”,在不斷地前行中發(fā)現(xiàn)、探索生命境界,增加對生命的體驗與領悟。(2023秋·北京懷柔·高一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題。杏花①杏樹是我國古老樹種之一,北方居多,南方也不稀有。因而,杏花作為一種意象而多次出現(xiàn)在古人的詩詞中。如北宋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蹦纤侮懹蔚拿洹靶且灰孤牬河?,深巷明朝賣杏花”,以及宋朝志南和尚的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詩境都很美。但我感覺大都寫的是南方的杏花?;m都是一樣的花,但意趣卻終究是不同的。南方的杏花能以枝來賣,說精巧、纖弱、柔媚應該都是不為過的,這也是與南方溫潤氣候相關的,這種美是與北方杏花的美完全不同的。北方杏花的美以一個“壯觀”統(tǒng)領著,說嫵媚有一點兒,但絕不纖弱。我想,如果詩人們面對北方的萬畝杏花,會做如何的感想呢?②杏花是造物主獻給北中國燦爛春天的一份禮物。杏花開了,開在北方春寒料峭的時節(jié)里,她應該是花色貧瘠的北方春天里第一枝燦爛的花朵,因此給她貫之以“造物主獻給北中國春天的禮物”并不為過?;ㄩ_時節(jié),這些滿山滿園壯觀的美色不僅有蜂蝶欣賞,也讓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像蜂蝶一樣跑來欣賞。他們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蟄伏了整整一個冬天,春天一到便迫不及待地跑到鄉(xiāng)下,親近泥土,續(xù)接地氣。城里人的這種尋春行為,使得“杏花節(jié)”便這樣誕生了。城里的賞花者盯著滿田野的杏林花海,舉辦者則盯著城里人的腰包。杏花則什么都沒盯著,她只是兀自開放著,迎接著撲向她們的蜂蝶。③過不了多久,你如果留心一下,會在某些場合,看到一些城里人吟詠杏花的文字,或柔媚,或雄壯,或平和,或激蕩。這些文字其實流通的范圍很小很小,根本抵達不了開滿杏花的鄉(xiāng)村;流通的時間也很短很短,在文字海洋中轉眼就沉了底,頂多做為一種浮力,托舉著那些流傳了千古的經典文字。你如果再留心一下,還會發(fā)現(xiàn),“杏花節(jié)”帶來的種種成績:有多少城里人外地人來此參觀,那些人喝掉了多少礦泉水,吃了多少當地的小吃,帶動了多少當地的經濟指標……杏花依然不管這些,她們只管自己開放著,她們知道自己前面的路有多長。花開有期,在那些城里人走了沒多久,萬畝杏園就已經是落英繽紛、蕾生葉長了。④和眾多的賞花者一樣,我也曾是家鄉(xiāng)杏花的欣賞者。每年的春天,我和家人一起徜徉在杏花帶來的春色中。至今我的相冊里還保存著眾多與杏花相伴的瞬間。但現(xiàn)在我卻感到我們其實只是一群很膚淺的賞花人,我們只是蠱惑于杏花的美色,沉迷于杏花的芬芳,感嘆于杏花的壯觀,我們并沒有真正讀懂杏花。⑤那一年到有名的杏鄉(xiāng)觀看了萬畝杏林花海之后,一場冰雪忽然于夜間降臨,覆蓋了家鄉(xiāng)的廣袤田野,冰凍了杏花的一場春夢。我回到家鄉(xiāng)的老村后,看到鄉(xiāng)親們面對受凍的杏花而流露出來一種深深的無奈,那是一種欲哭無淚的表情。這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了自己的淺薄,感到了鄉(xiāng)親們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事實上,這眾多的杏樹正是鄉(xiāng)親們用勤勞的雙手種植出來的,如果說杏花是北中國春天使者的話,那么這使者也是鄉(xiāng)親們派派遣的。種植杏樹,從育苗、植苗,到鋤草、裁剪、驅蟲,哪一步沒有浸透著他們的心血呢?⑥而做為杏花本身來講,它是杏樹生命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實際上就是杏樹的繁殖器官,它的美色和芬芳其實是專為蜂蝶而釋放的,它是杏樹通往杏果的一條生命的必經之路。我們許多人只是垂涎于杏花的美色,往往忽略了杏樹的生命存在,就像我們過多關注于人的漂亮顏面而忽略了她們本身一樣。而只有鄉(xiāng)親們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他們不僅懂得欣賞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賞杏樹的美,他們非常清楚,杏花美只是杏樹美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月的杏花美只是杏樹猶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流露出的美的一角而已,是杏樹在春天丟給人們的點點希望罷了。杏樹的大美在七月流火的季節(jié),綴滿紅杏的杏樹表露出來的美才是一種成熟的美、完滿的美。因此,鄉(xiāng)親們才會在面對杏花時,既能欣賞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領會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種生命的氣息和希望。他們會將杏花的花事常掛在口頭嘴邊,掛在街頭巷議,掛在地角旮旯。他們會說“今年空花少、實花多,杏樹能豐收”,會說“今年空花多、實花少,是樹太瘦了”,會說“去年杏結得太多,今年該休枝了”,會說“可不要再下冷雨了,不然杏花該凍了”……說這些話時,好像面對的不是杏花、不是杏樹,而是他們精心哺育的孩子,語氣中流露的是一種為父為母者對子女的無邊的牽掛。這種深邃誠摯的情思,是眾多的賞花者難以企及的。(取材于安海同名散文,有刪改)10.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段引用三位詩人的詩句,為的是強調南國杏花之美遠勝北國,即便是二者各有千秋。B.第②段加點詞“她”指代杏花,擬人化稱呼不僅利于抒發(fā)情感,更拉近讀者與杏花的距離。C.第③段寫到吟詠杏花的城里人和追求杏花節(jié)效益的人,暗諷他們并不真正懂得欣賞杏花。D.文章表明同樣的杏花帶給欣賞者不同的審美體驗,這和人們對杏花滲透的情感深厚有關。1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同例句中加點詞語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例句: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蟄伏了整整一個冬天A.在文字海洋中轉眼就沉了底B.到有名的杏鄉(xiāng)觀看了萬畝杏林花海C.它實際上就是杏樹的繁殖器官D.杏花美只是杏樹猶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流露出的美的一角12.文中兩次寫到“鄉(xiāng)親們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理由。13.第④段作者為什么說“我們其實只是一群很膚淺的賞花人”?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答案】10.A11.D12.①鄉(xiāng)親們面對受凍的杏花流露出無奈、欲哭無淚的表情。②種植杏樹,每一步都浸透著他們的心血。③他們不僅懂得欣賞杏花的美,更懂得欣賞整個杏樹的美。④鄉(xiāng)親們既能欣賞到杏花的美色,更能領會到寓于美色中的那一種生命的氣息和希望。⑤鄉(xiāng)親們談論杏花的語氣中流露的是一種父母對子女的無邊牽掛之情。13.說明了我們只是在欣賞杏花的色、香、勢,是一群很膚淺的賞花人;為下文寫鄉(xiāng)親們才是杏花真正的知音做了足夠鋪墊,突出了鄉(xiāng)親們才是了解杏花、懂得杏樹生命的人。(2023秋·重慶渝中·高一重慶巴蜀中學??计谀╅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黃土的兒子王安憶①去陜北是我難忘的經歷。那是在1990年的初春,陜西電視臺正在播放根據路遙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平凡的世界》。我們走到哪里都能聽見人們在議論《平凡的世界》。對于他們來說,全世界的作家只有一個,那就是路遙。②像我們這些城市里生長的人,我們生活在一個再造的世界,我們與自然已經很隔膜。我們特別善于從理論上去了解生活和對待生活,我們把生活也看成是書本那樣的再造的自然。我們的頭腦還不錯,心卻漸漸麻木。當我們聞說陜北的貧困閉塞之時,就對路遙提出這樣一個科學大膽的建議:為什么不把人們從黃土高坡遷徙出去?這話其實是刺傷了路遙的心,他呈現(xiàn)短暫的一怔,然后臉上露出溫和寬容的微笑,他說:這怎么可以?我們對這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時候,走在山里,滿目黃土,忽然峰回路轉,崖上立了一枝粉紅色的桃花,這時候,眼淚就流了下來。③后來我們親眼目睹了崖上的桃花,它總是孤零零的一棵,枝條疏朗,那點點粉紅幾乎要被洶涌澎湃的黃土顏色淹沒。黃土上的天空是格外的藍,似乎專為了照耀這黃土,使這荒涼更加觸目驚心。我不明白在這樣荒涼蒼茫的土地上,為何能迸發(fā)出如此嬌嫩的粉紅桃花。它好像是抽空了生命中所有純潔如處子的情感,用盡全力,開放了花朵。如果沒有路遙的提示,我們不會注意到它,它從黃土與藍天的濃郁背景上只是輕描淡寫的一筆,而它是路遙眼中永遠傷及心肺的景色。④我們去到陜西的日子,還是作協(xié)里興起“算命”熱潮的日子。我們的算命方式帶有洋務派的面目。據稱來自弗洛依德,其實是一種心理測驗。我們讓被測算的對方迅速報出一只動物,然后報出由此動物所想起的形容詞,報完一只動物,再報一只,一直報三只為止。我們說第一只動物的形容詞是你對自己的描繪;第二只的則是別人對你的描繪;第三只卻是實際上的你自己。我們看出路遙接受這測試是出于不使我們掃興帶有捧場的意思。他臉上帶著溫和寬容的微笑,像一個聽話的好學生,一一回答我們的提問,然后耐心地等待我們破譯。當我們說到第三個動物的形容詞其實意味著實際上的自己的時候,路遙不由“哦”了一聲,臉上的笑容消失,眼神變得嚴肅了。我記得路遙第三個想到的動物是牛,他形容牛用了沉重、辛勞一類的字眼。這游戲中還有一個問題,涉及到對死亡的態(tài)度,我已經忘了路遙的回答。這時候,我們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問題會真的降臨到我們面前。⑤我們臨走的那天晚上,路遙發(fā)火了。那是在西影廠食堂里,莫伸請客,也算為我們辭行的意思。飯桌上,不知怎么說起某些前輩經歷一生沉浮,到末了卻還放不下名與利這兩件東西,為他們深表遺憾。說到此時,桌上有一位朋友,指著路遙、莫伸和我這些所謂青年作家說道,你們先別說這些話,到時候你們也會變成這樣,這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過不去。我和莫伸聽了這話,雖有異議卻還能保持沉著應對的態(tài)度,不料路遙卻陡地站了起來,說道:不,你說的不對,人和人不一樣!那位朋友卻堅執(zhí)不移,連聲說:就是這樣的!路遙再一次對他說:人和人不一樣。可他不聽路遙說,路遙便去扯他的袖子,一定要他聽,他說:人和人不一樣,我小時候沒穿過褲子,這怎么一樣?那朋友就是不聽路遙的,只是說:走著瞧吧!這一回路遙是真的動怒了,他恨不能立刻就證明自己,可是語言顯得那么乏力。這是我唯一一次聽路遙大聲說話,我不能理解的是,這一句類似戲言的假設為什么會傷了路遙的心,他竟會如此激動,而他那句“我小時候沒穿過褲子”的似乎有些辭不達意的辯白卻叫我一直痛心著。在后來的日子,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路遙無法向人們證明這一點了。路遙無法從容走完人生,向人們證明這一點了。他還來不及老。便走了。⑥據說路遙在病重時節(jié)流過淚,表示出不甘心的意思,這真是叫人痛斷腸了。他是在四十不惑的日子里辭世,遠沒抵達知天命的年歲。不惑其實是最叫人痛惜的,一切都已明澈如水,什么都騙不了他。是他智慧最清明的時候,是他生命力最富理性的時候,他正走向通達最深哲理的路途中,走過去,便是真諦。而他卻中途夭折,這帶有一種強奪的意味,一種生剝活扯的意味。⑦我永遠忘不了我們行走在黃土溝壑,就像行走在地的裂縫,崖上的桃花在遙遠的天空映下疏淡的花枝,路遙的心是如何地被激蕩了。我想他其實從來不是在稿紙的格子里寫字,而是在黃土上,用他的心血。我想用文學這兩個字去命名他的勞動是太過輕佻了,那其實是如同“人生”一樣艱辛的跋涉。其實這世界原是由荒瘠的黃土凝成,綠地只是表面的裝飾。這個世界上裝飾是越來越多,將真相深深掩蓋。其實,破開綠地,底下是黃土;風刮起黃土,底下還是黃土,路遙,我們都是黃土的孩子。(有刪改)14.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娓娓敘述有關路遙的一些生活片段、生活場景,其中不乏生動形象的細節(jié)刻畫,也有真摯誠懇的抒情。B.路遙出于助興的目的接受測試,“像一個聽話的好學生”表示他的順從與迎合。當測試結果與他沉重苦難的人生不謀而合時,他的內心又變得沉重,眼神也變得嚴肅起來。C.面對路遙的離世,作者一面對“四十不惑”的年齡段作出高度評價,一面對于命運之神“強奪”英才生命的不公進行無聲譴責,字里行間流露出無比痛惜之情。D.作者自稱提出的遷徙建議“科學大膽”,是對自己心靈麻木、不解風情、幼稚可笑的嘲諷。15.下列對文章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通過側面描寫,表明路遙的創(chuàng)作深受當地人的歡迎,路遙本人成為當地人的驕傲,自然引出下文,為后面刻畫路遙作鋪墊。B.第⑤段末尾運用反復手法,以平實的語言表達出作者對于路遙早逝的悲痛和惋惜,讀之令人肅然動容。C.在飯桌上面對朋友的論斷,我和莫伸的反應與路遙的反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路遙對這件事的執(zhí)著,也表現(xiàn)了我和莫伸對此事的逃避。D.文章結尾發(fā)出呼喚,既是追念路遙,也是自覺的擔當,照應了題目,升華了主題。16.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意。17.王安憶的作品被人評價為“善于從細節(jié)處窺見筆下人物的心靈,并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請結合本文談談你對此的理解。【答案】14.D15.C16.懸崖上的花在荒涼蒼茫的土地上拼盡全力開放,作者覺得它純潔如處子,作者以此表達對路遙及其精神的理解與贊美。(意思對即可)17.王安憶善于從細節(jié)處窺見筆下人物的心靈,并抒發(fā)自己的情感。①面對我們把人們從黃土高坡遷徙出去的提議,路遙“短暫地一怔,然后臉上露出溫和寬容的微笑”,寫出了路遙對“我”的建議感到一種意外,但并沒有呈現(xiàn)出一種不滿,而是一種“露出溫和寬容的微笑”,極其鮮明展現(xiàn)出路遙內心的寬容,友善。“眼淚就流了下來”表現(xiàn)了路遙對自然、黃土的感情。②作者提及因為路遙的提醒而觀賞到懸崖上的桃花,表現(xiàn)了對路遙對黃土深摯而灼熱的愛的理解與贊美。③作者回憶路遙配合我們做心理測試,但當測試結果與自己相符合時“變得嚴肅”,突出了路遙的心事沉重。④描寫路遙的一次發(fā)火的經歷,表現(xiàn)了他的純真與堅守,作者痛心于路遙英年早逝,抱憾而終。(意思對即可)(2023秋·重慶沙坪壩·高一重慶八中??计谀╅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人生樹下王開嶺①《詩》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鄙?、梓樹乃父母所栽,見之必肅立,心生敬意。父母者,為何要在舍前植這兩種樹呢?答案是:“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稱。②樹,不僅實用,還意味著福佑、恩澤和繁衍;不僅賜人花果和木質,還傳遞親情和美德,承載光陰與家世。樹非速生,非一季一歲之功,它耐受、持久、長命,春華秋實,像一位高壽的家族長者,俯瞰兒孫繞膝。所謂“蔭澤”“蔭庇”“蔭佑”之說,皆緣于樹。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樹。再窮的人家,也能給后人撐起一大片樹蔭。這是祖輩贈與子嗣最簡樸最牢固的遺產了。③幼時,父親帶我回鄉(xiāng)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壯的棗樹,上住鵲窩,下落石幾。逢孩子哭鬧,祖母便將房梁上的吊籃鉤下,摸出紅油油的干棗來。后來,老人去世,老屋拆遷,“老家”便沒了。雖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樹乃祖輩所植,在其下納過涼、吃過棗子的,除了我,還有我的父親,還有父親的父親……④這樣的樹,猶若親屬。⑤老人們講,鬧饑荒時,都是樹先枯、人后亡,因為果腹的最后一樣東西,是樹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會餓死了,因為這時候,樹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錢、椿葉、楊穗,都是好食材。⑥幾千年來,凡戶居,必在一棵大樹下;凡村頭,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樹。民謠中唱,“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樹,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離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鄉(xiāng)者,遠遠眺見的也是它。⑦游同里古鎮(zhèn),聽到個說法:江南殷實人家,若生女嬰,便在庭院載一棵香樟,女兒待嫁時,樹亦長成,媒婆在墻外看到了,即登門提親。嫁女之際,家人將樹伐下,做成兩只大箱子,放入綢緞做嫁妝,取“兩廂廝守”之意。多美的習俗!女兒待字閨中時,對該樹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樹啊,盼它長大,又怕它長大。⑧我若有女,必種一棵香樟。⑨如今的家業(yè)里,少了樣東西:樹。沒有了庭院,沒有了戶外,沒有了供樹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⑩我們解除了與草木共棲的古老契約,我們告別了在家門口折朵擷果的勞作和浪漫,我們放棄了對一棵樹一株花的親近與認領,我們失去了對四季和年輪的辨識……大自然里,不再有我們的一方蒲團、一幅涼席、一具竹榻。?樹,在馬路上流浪。我們只是乘車迅速地掠過它們,透過玻璃掃視它們。它們身上,沒有我們的指紋和體溫,沒有兒童的笑聲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樹,親情已斷,形同陌路。?大自然中,沒有了我們的親屬,我們成了路人。?那年去貴州,走到從江縣的月亮山,遇一苗寨,叫岜沙,即苗語“草木茂盛”。據說這支部落是蚩尤的后代。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林子可真密啊!那些人、房子、生活,全是躲在翠綠里的。你才醒悟了森林的“森”字,那“木”真是密密匝匝、層層疊疊,難以落腳。?恐怕再沒有比岜沙人更膜拜樹的族群了,男子蓄起直直的發(fā)髻,象征山上的樹干,而身上的粗布青衣,模仿樹皮。樹,是岜沙人的神。他們尊崇樹的能量和美德。在岜沙,凡重大活動和節(jié)慶儀式皆在林中進行,祈愿、盟誓、婚約的“證人”是大樹,大伙有了心事,也去向大樹傾訴。按俗約,盜木者除了退贓,還要罰120斤米、120斤酒、120斤肉,求族人諒恕。?最觸動我的,是岜沙人的葬禮。一個嬰兒降生時,村民會替他裁一棵樹苗,祈祝他像它一樣茁壯、正直、堅韌;待他年邁去世,家人就找到那棵樹,鑿空做棺,去密林深處下葬,不設墳頭、不立墓碑,最后,在平填好的新土上,埋下一棵小樹苗,預示生命再次啟程,也象征靈魂的回家之橋。?他們是大森林的孩子。森林里誕生,森林里消失。?“我們都認得哪棵樹是自己的祖先。”岜沙人說。?有一棵樹,將陪伴一個人出生、長大,直至死去。除了蔥蘢,生命在世間不落任何痕跡。這是我聽過的關于人和樹最好的故事。?那天,夕陽西下,聽著山風和鳥鳴,我坐在岜沙的石頭上,心想——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應有一棵關系親密的樹,至少一棵。(選自《古典之殤》有刪改)18.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引用《詩經》,表明人與樹的不解之緣歷史悠久,舍前栽種桑、梓承載著父輩美好的期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對樹的崇敬。B.回憶祖宅的棗樹,棗樹見證了一輩又一輩人的成長,默默蔭澤家族的生息繁衍。樹根植的不僅是童年記憶,更是終身無解的淡淡鄉(xiāng)愁。C.引入江南關于香樟樹的傳說:在南方香樟樹伴隨著女子從出生到出嫁,最后作為妝奩終身相伴,寄寓著父輩對女兒美好人生的祝福。D.文中表達了對當今人與樹、人與自然失去了傳統(tǒng)的親密關系的憂思,他認為要把個人的成長、命運和樹、和大自然如過去般聯(lián)系起來。19.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引用傳說,引用民謠,引用民俗,既闡明了樹與人之間的密切關系,又使得文章內容生動有趣,富有文化內涵。B.女兒待字閨中對香樟樹的感情使用疊音詞“窸窸窣窣”來表現(xiàn),生動、形象、細膩地表現(xiàn)了女兒甜蜜而矛盾的心情。C.“樹,在馬路上流浪”,運用擬人,寫出了樹的居無定所,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樹的隔閡疏離,表達了無言的哀痛。D.對樹與人的關系今昔對比,使文章的主旨從對樹人關系的贊美,深入到對現(xiàn)代生活方式尤其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20.請結合文章分析劃線句“大自然中,沒有了我們的親屬,我們成了路人”這句話的含義。21.作者寫貴州岜沙苗寨的經歷富有深意,結合全文分析作者這樣構思的匠心?!敬鸢浮?8.D19.C20.①沒有了樹,猶如我們失去了親屬,表達了作者對樹遠離我們生活的傷感之情;②沒有了樹,致使我們與故鄉(xiāng)越來越疏遠,表達了作者的哀傷與無奈之情;③沒有了樹,致使我們解除了與自然共棲的契約,表達了作者的憂傷之情;④沒有了樹,致使傳統(tǒng)文化逐漸衰落,表達了作者的憂思之情。21.(1)引入貴州岜沙苗寨的見聞感受豐富了文章內容。以此作例證,通過作者親身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力證明了人類與樹的親密關系。就讓文章形成了前后呼應,讓作者的抒情更加有的放矢。(2)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大自然中,沒有了我們的親屬,我們成了路人”,歲月輪轉中,人與樹漸行漸遠。引出下文對“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應有一棵關系親密的樹。至少一棵”的思考。(3)深化了主題,借這一故事表達了對遵守人與草木共棲的古老契約、珍視人與樹親密關系的呼吁,進一步表達了重拾人與樹親密友好關系的美好期待。(2023秋·廣東深圳·高一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北戴河海濱的幻想徐志摩他們都到海邊去了。我為左眼發(fā)炎不曾去。我獨坐在前廊,偎坐在一張安適的大椅內,袒著胸懷,赤著腳,一頭的散發(fā),不時有風來撩拂。清晨的晴爽,不曾消醒我初起時睡態(tài);但夢思卻半被曉風吹斷。我闔緊眼簾內視,只見一斑斑消殘的顏色,一似晚霞的余赭,留戀地膠附在天邊。廊前的馬櫻,紫荊,藤蘿,青翠的葉與鮮紅的花,都將他們的妙影映印在水汀上,幻出幽媚的情態(tài)無數;我的臂上與胸前,亦滿綴了綠陰的斜紋。從樹陰的間隙平望,正見海灣:海波亦似被晨曦喚醒,黃藍相間的波光,在欣然地舞蹈。灘邊不時見白濤涌起,迸射著雪樣的水花。浴線內點點的小舟與浴客,水禽似的浮著;幼童的歡叫,與水波拍岸聲,與潛濤嗚咽聲,相間的起伏,競報一灘的生趣與樂意。但我獨坐的廊前,卻只是靜靜的,靜靜的無甚聲響。嫵媚的馬櫻,只是幽幽地微囅著,蠅蟲也斂翅不飛。只有遠近樹里的秋蟬,在紡紗似的垂引他們不盡的長吟。在這不盡的長吟中,我獨坐在冥想。難得是寂寞的環(huán)境,難得是靜定的意境;寂寞中有不可言傳的和諧,靜默中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我的心靈,比如海濱,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經漸次地消翳,只剩有疏松的海砂中偶爾的回響,更有殘缺的貝殼,反映星月的輝芒。此時摸索潮余的斑痕,追想當時洶涌的情景,是夢或是真,再亦不須辨問,只此眉梢的輕皺,唇邊的微哂,已足解釋無窮奧緒,深深地蘊伏在靈魂的微纖之中。青年永遠趨向反叛,愛好冒險;永遠如初度航海者,幻想黃金機緣于浩渺的煙波之外:想割斷系岸的繩纜,扯起風帆,欣欣的投入無垠的懷抱。他厭惡的是平安,自喜的是放縱與豪邁。無顏色的生涯,是他目中的荊棘;絕海與兇巘,是他愛取自由的途徑。他愛折玫瑰:為他的色香,亦為他冷酷的刺毒。他愛搏狂瀾:為他的莊嚴與偉大,亦為他吞噬一切的天才,最是激發(fā)他探險與好奇的動機。他崇拜沖動:不可測,不可節(jié),不可預逆,起,動,消歇皆在無形中,狂飚似的倏忽與猛烈與神秘。他崇拜斗爭:從斗爭中求劇烈的生命之意義,從斗爭中求絕對的實在,在血染的戰(zhàn)陣中,呼叫勝利之狂歡或歌敗喪的哀曲。幻象消滅是人生里命定的悲劇;青年的幻滅,更是悲劇中的悲劇,夜一般的沉黑,死一般的兇惡。純粹的,猖狂的熱情之火,不同阿拉伯的神燈,只能放射一時的異彩,不能永久地朗照;轉瞬間,或許,便已斂熄了最后的焰舌,只留存有限的余燼與殘灰,在未滅的余溫里自傷與自慰。流水之光,星之光,露珠之光,電之光,在青年的妙目中閃耀,我們不能不驚訝造化者藝術之神奇,然可怖的黑影,倦與哀與飽饜的黑影,同時亦緊緊的跟著時日進行,仿佛是煩惱、痛苦、失敗或庸俗的尾曳,亦在轉瞬間,彗星似的掃滅了我們最自傲的神輝——流水涸,明星沒,露珠散滅,電閃不再!在這艷麗的日輝中,只見愉悅與歡舞與生趣,希望,閃爍的希望,在蕩漾,在無窮的碧空中,在綠葉的光澤里,在蟲鳥的歌吟中,在青草的搖曳中——夏之榮華,春之成功。春光與希望,是長駐的;自然與人生,是調諧的。在遠處有福的山谷內,蓮馨花在坡前微笑,稚羊在亂石間跳躍,牧童們,有的吹著蘆笛,有的平臥在草地上,仰看交幻的浮游的白云,放射下的青影在初黃的稻田中縹緲地移過。在遠處安樂的村中,有妙齡的村姑,在流澗邊照映她自制的春裙;口銜煙斗的農夫三四,在預度秋收的豐盈;老婦人們坐在家門外陽光中取暖,她們的周圍有不少的兒童,手擎著黃白的錢花在環(huán)舞與歡呼。在遠——遠處的人間,有無限的平安與快樂,無限的春光……在此暫時可以忘卻無數的落蕊與殘紅,亦可以忘卻花蔭中掉下的枯葉,私語地預告三秋的情意;亦可以忘卻苦惱的僵癟的人間,陽光與雨露的殷勤,不能再恢復他們腮頰上生命的微笑;亦可以忘卻紛爭的互殺的人間,陽光與雨露的仁慈,不能感化他們兇惡的獸性;亦可以忘卻庸俗的卑瑣的人間,行云與朝露的豐姿,不能引逗他們剎那間的凝視;亦可以忘卻自覺的失望的人間,絢爛的春時與媚草,只能反激他們悲傷的意緒。我亦可以暫時忘卻我自身的種種,忘卻我童年期清風白水似的天真;忘卻我少年期種種虛榮的希冀;忘卻我漸次的生命的覺悟;忘卻我熱烈的理想的尋求;忘卻曾經刳割我的靈魂的利刃,炮烙我靈魂的烈焰,摧毀我靈魂的狂飆與暴雨;忘卻我的深刻的怨與艾;是的,忘卻我的冀與愿;忘卻我的恩澤與惠感;忘卻我的過去與現(xiàn)在……過去的實在,漸漸地膨脹,漸漸地模糊,漸漸地不可辨認;現(xiàn)在的實在,漸漸地收縮,逼成了意識的一線,細極狹極的一線,又裂成了無數不相連續(xù)的黑點……黑點亦漸次地隱翳,幻術似的滅了,滅了,一個可怕的黑暗的空虛……(1924年6月,有刪減)22.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寫遠近交錯,視聽結合,以自然聲音襯托出作者所處環(huán)境的靜謐,表達作者對此種靜定環(huán)境的珍視與安享。B.作者贊頌青年人熱血拼搏、爭取自由、追求夢想的精神,同時也指出青年人在遭遇失敗或者夢想破滅后容易陷入悲傷失望之中。C.作者沒有指明將如何應對理想破滅,卻通過對日輝中希望的歌頌、對遠處山谷美好景象的描繪,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和悲傷。D.作者在幻想中模糊了過去和現(xiàn)在的界限,進入一種心無掛礙的虛空狀態(tài),表明作者在忘卻一切之后最終獲得了難得的平和安寧。23.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景物描寫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現(xiàn)實與想象交融,以引出后文飛騰的想象。B.文章使用整飭的句式反復鋪陳青春的特征,展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豐沛情感與浪潮般的思緒。C.文章將文言與白話、方言與歐化語言熔為一體,展現(xiàn)出華麗典雅又不失流暢瀟灑的風格。D.文章綜合運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多種修辭手法,語言活潑靈動,使得文意搖曳生姿。24.文中劃線句子反復述說“忘卻”“人間”,請結合文文本分析“人間”的特點。你覺得作者是否想“忘卻”這樣的“人間”呢?25.本文以幻想為線索,請結合文本分析隨著幻想,作者經歷了哪些情感變化?【答案】22.D23.C24.第一問“人間”的特點:①“苦惱的僵癟的人間”“紛爭的互殺的人間”“庸俗的卑瑣的人間”“自覺的失望的人間”等點明人間有諸多苦惱、紛爭、庸俗以及失望。②“陽光與雨露的殷勤”“陽光與雨露的仁慈”“行云與朝露的豐姿”“絢爛的春時與媚草”等又勾勒出人間的生機勃勃與溫暖美好。第二問:答案一:作者想“忘卻”這樣的苦惱紛爭的“人間”,希望拋卻殘酷的現(xiàn)實,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憎惡與藐視。答案二:作者并非真想“忘卻”“人間”,對于人間的美好,他仍然無限留戀,反復訴說的忘卻實則表現(xiàn)出對人間的執(zhí)著與悲憫。答案三:作者幻想忘卻苦惱紛爭、庸俗殘酷的現(xiàn)實,卻又交織著對人間美好的留戀,表現(xiàn)出一種矛盾的心理。25.①高亢昂揚之情。作者富有詩意地贊美青春的反叛與冒險,自由與拼搏,沖動與斗爭,表達出作者對青春的無限的珍視與激賞之情。②悲痛哀傷之情。作者由幻象命定消滅而聯(lián)想到青春也將幻滅,青春的熱情終將消退,表達了作者對青春逝去的哀婉與理想破滅的悲哀。③憧憬向往之情。作者幻想在遠處有福的山谷是一處充滿無限的平安與快樂的世外桃源,表達了他對美好生活的贊美與憧憬。④迷茫空虛之情。作者越是想要忘記,越是難以抹去人生理想破滅的傷痛,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而感到迷茫和空虛。(2023秋·上海浦東新·高一華師大二附中??计谀╅喿x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玉皇山郁達夫①建炎南渡,推崇道教,甚至官位之中,也有宮觀提舉的一目;而上皇、太后、宮妃、藩主等退隱之所,大抵都是道觀,一脈相沿,按理而講,杭州是應該成為道教的中心區(qū)域的,但事實上卻又不然?!段骱斡[志》里所說的那些城內外的勝跡道院,現(xiàn)在大都只變了一個地名,院且不存,更哪里來的道士?②西湖邊上,住道士的大寺觀,為一般人所知道而且有時也去去的,北山只有一個黃龍洞,南山當然要推玉皇山了。③玉皇山屹立在西湖與錢塘江之間,地勢和南北高峰堪稱鼎足;登高一望,西北看得盡西湖的煙波云影,與圍繞在湖上的一帶山峰;西南是之江,葉葉風帆,有招之即來,揮之便去之勢;向東展望海門,一點箕峰,兩派潮路,氣象更加雄偉;至于隔岸的越山,江邊的巨塔,因為是居高臨下的關系,俯視下去,倒覺得卑卑不足道了。像這樣的一座玉皇山,而又近在城南尺五之間,闔城的人,全湖的眼,天天在看它,照常識來判斷,當然應該成為湖上第一個名區(qū)的,可是香火卻終于沒有靈隱三竺那么的興旺,我在私下,實在有點兒為它抱不平。④細想想,玉皇山的所以不能和靈隱三竺一樣的興盛,理由自然是有的,就是因為它的高,它的孤峰獨立,不和其他的低巒淺阜聯(lián)結在一道。特立獨行之士,孤高傲物之輩,大抵不為世諒,終不免飲恨而終的事例,就可以以這玉皇山的冷落來作證明。⑤惟其太高,惟其太孤獨了,所以玉皇山上自古迄今,終于只有一個冷落的道觀;既沒有名人雅士的題詠名篇,也沒有豪紳富室的捐輸施舍,以致弄得千余年來,這一座襟長江而帶西湖的玉柱高峰,志書也沒有一部。光緒年間,聽說曾經有一位監(jiān)院的道士托人編撰過一冊薄薄的《玉皇山志》的,但它的目的,只在搜集公文案牘而已,記興革,述山川的文字是沒有的,與其稱它作志,倒還不如說它是契據的好。⑥我閑時上山去,于登眺之余,每想讓出幾個月的工夫來,為這一座山,為這一座山上的寺觀,抄集些像志書材料的東西;可是蓄志多年,看書也看得不少,但所得的結果,也僅僅二三則而已。這山唐時為玉柱峰,建有玉龍道院;宋時為玉龍山,或單稱龍山,以與東面的鳳凰山相對,使符郭璞“龍飛鳳舞到錢塘”之句;入明無為宗師創(chuàng)建福星觀,供奉玉皇上帝,始有“玉皇山”的這一個名字。清康熙年間,兩浙總督李敏達公,信堪輿之說,以為離龍回首,所以城中火患頻仍,就在山頭開了日月兩池,山腰造了七只鐵缸,以像北斗七星之像,合之紫陽山上的坎卦石和北城的水星閣,作了一個大大的鎮(zhèn)火災的迷陣,于是玉皇山上的七星缸也就著名了。洪楊時毀后,又由楊昌濬總督重修了一次,現(xiàn)在的道觀,卻是最近的監(jiān)院紫東李道士的中興工業(yè),聽說已經花去了十余萬金錢,還沒有完工哩。這是玉皇山寺觀興廢的大略,系道士向我述說的歷史;而田汝成的《游覽志》里之所記,卻又有點不同,他說:“龍山一名臥龍山,又名龍華山,與上下石龍相接。山北有鴻雁池,其東為白塔嶺。上有天真禪寺,梁龍德中錢王建寺,今惟一庵存焉。山腰為登云臺,又名拜郊臺,蓋錢王僭郊天地之所也。宋籍田在山麓天龍寺下,中阜規(guī)圓,環(huán)以溝塍,作八卦狀,俗稱九宮八卦田,至今不紊。山旁有宋郊壇?!雹哧P于玉皇山的歷史,大約盡于此了。⑧玉皇山的壞處,實在也就是它的好處。因為平常不大有人去,因為山高難以攀登,所以你若想去一游,不會遇到成千成萬的下級游人,如吳山的五狼八豹之類。并且紫來洞新開,東面由長橋而去的一條登山大道新辟,你只教有興致,有走三里山路的腳力,上去花它一整天的工夫,看看長江,看看湖面,便可以把一切的世俗煩惱,一例都消得干干凈凈。我平時愛上吳山,可以借登高的遠望而消胸中的塊壘,可是塊壘大了,幾杯薄酒和小小的吳山,還消它不得的時候,就只好上玉皇山去。所以我說,玉皇山在杭州,倒像是我的一部秘藏之書;東坡食蠔,還有私意,我在這里倒真吐露了我的肺腑衷情。一九三五年十一月(有刪改)26.概括第③段作者替玉皇山抱不平的原因。27.第⑥段與下文劃線句都在游記中加入歷史介紹,比較二者作用上的異同。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姚鼐《登泰山記》(節(jié)選)28.有人評價郁達夫的游記散文帶有“遁世情懷(逃離人世,避開世俗之意)”,結合本文,談談你對這一評價的理解?!敬鸢浮?6.(1)地勢高,有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登高可盡覽周邊自然風光;(2)離城近,便于游覽。27.郁達夫游記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豐富的歷史文化做依托,對其來歷作細致的考證。本文作者用大段筆墨追溯了玉皇山自唐宋清三代再到如今的名稱改變和修繕情況,使文章內容更具加詳實可信,增強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和歷史底蘊?!兜翘┥接洝纷髡邚牡乩憝h(huán)境著筆,寫登泰山的經過,作者巧妙地利用介紹山谷而引出“環(huán)水”“天門溪水”等歷史知識,在介紹有關的地理知識的同時,增加了對歷史的介紹,使考證更加確鑿可靠。28.(1)作者選取“玉皇山”這一道觀作為游覽觀賞的去處,取其幽靜偏僻,借以消解胸中塊壘,吐露肺腑衷情,體現(xiàn)出對于當時的社會動蕩,郁達夫采用的是回避的態(tài)度。(2)作者在游記中加入大量的歷史介紹,以豐富的歷史文化做依托,重視對景點歷史的探尋,愿意與原住民對話,探究景物背后的歷史文化意義,這也是一種避開世俗之意。(3)山水的壯美吸引了作家,再加上當時社會動蕩的現(xiàn)實,使其想要在山水中暫時平靜內心,在山水中求得靈魂的慰籍。二、文學類閱讀-雙文本(2022秋·浙江·高一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文本一:遍地應答韓少功打開院子的后門,從一棵掛滿紅葉的老樹下穿過,就可以下水游泳了。風平浪靜之時,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湊,而是一塊巨大的整體鏡面,讓人不知如何是好。你在水這邊敲一敲,水那邊似乎也會震動。你在水這邊撓一撓,水那邊似乎也會發(fā)癢。若是有一條小船壓過來,壓得水平線撐不住,鏡面就可能傾斜甚至翹起——這種擔心一度讓我緊張。在這個時候下水難免有些躊躇,有些心怯。撲通一聲,令寶貴的鏡面破碎,實為一大暴行。好在碎片經過一陣揉擠,一陣折疊,一陣搖蕩,只要泳者停止不動,待倒影從層層褶皺中逐一釋放,漸次舒展和平復,湖面又會歸于平滑的極目一鏡。在通向山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