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課件既了之,時已平明矣。望諸君哀余之辛苦,以筆志之。地理山川官名紀年歲時歷法古代節(jié)日及有關(guān)習(xí)俗禮儀習(xí)俗1.年齡稱謂2.避諱3.謙辭敬辭科舉職官人名稱謂古代年齡稱謂文化典籍九卿三公古詩文集命名例談天文一,天文地理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mǎo)、畢、觜(zī)、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分野

古人將天上星空區(qū)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yīng),稱作分野。具體說就是把某星宿當(dāng)作某封國的分野,某星宿當(dāng)作某州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dāng)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當(dāng)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笔钦f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nèi)。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陜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捫參歷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去。1、蘇軾《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2、王勃《滕王閣序》“物化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p>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2、九州:冀州、青州、兗(yǎn)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梁州、雍州?!熬胖荨倍嘤脕碇钢性貐^(qū)或全中國。禹貢九州圖3、八方:四方和四維的合稱。四方:東、南、西、北四維:東南、西南、西北、東北

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遠離中原的地方。)4、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山南水北。5、江河:古代“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6、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漢朝前,“關(guān)”特指函谷關(guān);明清時以至現(xiàn)在稱東北三省為“關(guān)外”。7、山東、山西“山”特指崤山,后來有時指太行山。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黃河流域一帶。9、江南(江表):泛指長江以南。10、江左:即長江以東。淮左11、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2、五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鑒湖。)14、古今地名大都東京、汴京京口金陵、建業(yè)、建康、江寧、石頭城臨安姑蘇會稽長安奉天直沽北京開封鎮(zhèn)江南京杭州蘇州紹興西安沈陽天津15、地名別稱冰城花城蓉城春城雁城芙蓉國星城霧都水城牡丹城哈爾濱廣州成都昆明衡陽湖南長沙重慶蘇州洛陽(錦城或錦官城)(羊城)北辰以德治國的統(tǒng)治者??鬃诱f:“(周君)以道德教化來

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倍?,紀年紀時紀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如:趙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紀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3)年號紀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號干支兼用(如:咸豐庚申,英法聯(lián)軍自海入侵)。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紀年天干地支1911年辛亥年2007年丁亥年2008年戊子年2009年己丑年

紀月孟仲季朔望晦(孟仲季含義及與伯仲叔季的區(qū)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队巫右鳌肥裁匆馑??既望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與妻書》“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紀時——地支紀時

23-1點為子時

1-3點為丑時

3-5點為寅時

5-7點為卯時

7-9點為辰時

9-11點為巳時11-13點為午時

13-15點為未時

15-17點為申時

17-19點為酉時

19-21點為戌時

21-23點為亥時

天色計時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地支計時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序數(shù)計時23-1點1-3點3-5點5-7點7-9點9-11點11-13點13-15點15-17點17-19點19-21點21-23點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而日中時遠也?!秲尚恨q日》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東南飛》)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三,姓名字號《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jīng)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復(fù)姓六十個。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夏侯、諸葛、尉遲、皇甫、公孫、慕容、長孫、宇文、司徒、司空、中國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幾?

01李

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于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鐘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1)人名古人有名、字(強調(diào))、號,當(dāng)大官的死后有謚號。如歐陽修,字永叔,號六一居士,謚文忠。名和字間一般有聯(lián)系,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義的,如韓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班固,字孟堅:孟,排行第一,“堅”與“固”同義。曹操,字孟德:孟,排行第一。“德”(行)與“操”(守)同義。韓愈,字退之:“愈”為勝過、超出,“退”為約束、退守。劉禹錫,字夢得:“錫”同“賜”,“禹錫”為“大禹所賜”之意,故字為“夢得”。(2)一般稱謂直稱姓名,用于自稱,稱輕視的人或客觀介紹。稱字、號、齋名、謚號表示禮貌發(fā)尊敬。還有稱官爵名,稱籍貫(如康有為稱康南海)。有幾項邊稱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貫,后姓名,如“余在史館,聞翰林(官名)天臺(籍貫)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馬副使(官名)鳴錄(名)。”(3)謙稱。王侯自稱孤、寡人。大臣自稱臣。一般人自稱仆、不才、不佞、不肖、愚、鄙人等。女子自稱妾。晚輩自稱小子。

(4)敬稱。對君王稱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稱廟號,如宋太祖,宋仁宗)。對上官或長輩稱公、君、足下、大人。對老師稱子、夫子、師、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長。謚號文武明厲幽哀范文正司馬文正歐陽文忠蘇文忠公廟號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宗,太宗,欽宗。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幾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謚,故謚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廟號反而取代了謚號祈禱蓋棺論定的作用。四,禮儀制度1.年齡稱謂

襁褓:孩提:總角:豆蔻年華:及笄:冠、加冠、弱冠:而立:不惑: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花甲、平頭甲子,耆:古?。厚螅弘#浩陬U:嬰兒2~3歲的兒童幼年兒童13歲女子15歲女子20歲男子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70~80歲80~90歲100歲2.避諱封建社會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避免直接說出和寫出,用改字、缺筆、空字,用同義詞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俟觀人風(fēng)者得焉”“人風(fēng)”即“民風(fēng)”。古人對死的避諱:帝王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祿,庶人死曰死。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歲、千秋、晏駕等。

2、父母之死:見背、孤露、棄養(yǎng)等。

3、佛道徒之死:涅磐、圓寂、坐化、羽化、仙逝等?!跋墒拧爆F(xiàn)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亡故、長眠、長逝、謝世、殞命等。3.謙辭和敬辭竊:私下、私自。敢:冒犯、冒昧地。蒙:承蒙。請:請允許我、請讓我。枉駕:有勞大駕?;葙n:指對方給以了好處。節(jié)日

古代詩文中涉及的節(jié)日很多,常見的有春節(jié)、上元(元宵)、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乞巧節(jié)(七夕)、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大部分延續(xù)到現(xiàn)在,不過過節(jié)的內(nèi)容和習(xí)俗改變了很多。有些節(jié)日活動(如婦女七夕乞巧),因為社會生活的變化現(xiàn)在消失了。1.元旦正月初一,亦稱元日,有祭神貼桃符的習(xí)俗。相傳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有神荼、郁壘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畫二神像,懸掛在門口來驅(qū)鬼。五代開始在符上寫聯(lián)語,后來演變成春聯(lián)。王安石有《元日》詩:“千門萬戶瞳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上元正月十五,亦稱元宵、元夕、元夜。古代習(xí)俗在上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稱燈節(jié)。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社日農(nóng)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這一天,鄉(xiāng)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后宴飲。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标懹巍队紊轿鞔濉罚骸昂嵐淖冯S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4.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時是一百零六天。相傳春秋時期介之推輔佐重耳(晉文公)回國后,隱于綿山中,晉文公為逼他下山,下令放火燒山。介之推抱樹而死。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5.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這個節(jié)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們到水邊去游玩采蘭,以驅(qū)除邪氣。后來,演變成水邊宴飲,郊外春游的節(jié)日。杜甫有《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6.重陽九月初九。又稱重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shù),日月都逢九,稱為重陽。古人認為此日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于是便有了這一天登高飲酒的習(xí)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臘日臘是祭祀名,歲末祭眾神叫臘(所以十二月叫臘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臘日,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來驅(qū)逐瘟疫。杜甫有《臘日》詩:“臘日年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蔽澹俾氄{(diào)動官名

古代職官情況異常復(fù)雜,而且各朝都有變化,可以中央、地方兩方面大致掌握。中央官職:皇帝下有丞相或稱宰相佐理國政,統(tǒng)領(lǐng)百官。中央一般設(shè)六部分管政務(wù),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為侍郎。吏部————組織部戶部————農(nóng)業(yè)部,財政部禮部————教育部與外交部禮賓司兵部————國防部刑部————司法部工部————水利部和建筑工程部地方官職:大政區(qū)稱郡、州或稱省,長官分別稱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撫。基層政權(quán)稱縣,縣官稱縣令或知縣,間乎大政區(qū)和縣之間高州(或府),長官稱知州(知府)??婆e制度鄉(xiāng)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如:孫傅,字博野,海州人,登進士第。(或稱“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拜:授給官職。除:免去舊職任新職。出:出任。升:提升官職。遷:調(diào)動官職升官。革:革除官職。罷:罷免、停職。免:免除官職。黜:廢黜、貶退。謫:降職遠調(diào)。削:革職罷官。廢:罷免或廢黜。斥:屏棄不用。去:去職,被調(diào)離。授:封給官職。擢:提拔、選拔。左遷:降低官職調(diào)動。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遷分升職,降職,平職調(diào)動《指南錄后序》“余除(任命,受職)右丞相兼樞密使”《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自去(卸任)史職,,五載復(fù)還?!薄坝篮统?,出(出京受任)為河間相?!薄八又佥m積年不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調(diào)職)?!绷?,文化典籍諸子散文《論語》、《老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風(fēng)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