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重點達標名校中考歷史最后一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以下哪個國家領土主權的喪失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了頂峰A.奧地利B.波蘭C.西班牙D.捷克斯洛伐克2.這一時期“科學”的呼聲響徹云霄,僅以“科學”命名的雜志達70多種,,卷入這一科學浪潮的刊物更有數百種之多。這一時期是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C.辛亥革命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3.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的大生紗廠試開車,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如果為此事寫一篇新聞稿件,最恰當的標題是A.引進外資、救亡圖存B.創(chuàng)辦實業(yè)、開啟中國近代化C.棄政從商、實業(yè)救國D.民族工業(yè)迎來“黃金時代”4.下面是解放戰(zhàn)爭開始時國共力量對比。為此中共中央所采取的措施是()國民黨共產黨擁有軍隊430萬人130萬人武器裝備接收100萬日軍裝備,取得美國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槍擁有人口3億多1億多擁有地區(qū)大城市、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小城鎮(zhèn)、鄉(xiāng)村、偏遠地區(qū)A.堅決迎戰(zhàn),絕不放棄中共中央所在地B.實行戰(zhàn)略反攻,千里躍進大別山C.轉戰(zhàn)陜北,以空間換取消滅敵人的機會D.進行主力決戰(zhàn),掀起三大戰(zhàn)役的壯舉5.某歷史網站論壇上以“文藝復興是復古,還是創(chuàng)新”為題,網友們展開了熱烈辯論。下面四種觀點,你認為精辟地說明了文藝復興運動實質的是哪一種A.文藝復興是創(chuàng)新,因為在這次運動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文藝形式和新的藝術大師B.文藝復興是復古,運動名稱中的“復”字說明了這一點C.文藝復興是復古,當時的人們特別愛讀古希臘、古羅馬人的作品D.文藝復興是創(chuàng)新,它是新興資產階級借助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開創(chuàng)新思想、新文化的運動6.在中英《南京條約》中,便利英國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進行直接經濟掠奪的條款是A.割讓香港島B.賠款2100萬元C.開放通商口岸D.英國同中國商定關稅7.鞍鋼曾被稱為“共和國鋼鐵工業(yè)的長子”,鞍鋼這一地位的奠定主要與下列哪一事件相關:A.開國大典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D.加入WTO8.英國學者韋爾斯在研究日本發(fā)展的歷史時說:“1866年,它還是一個中世紀的民族,是一幅極端浪漫的封建制度的古怪的漫畫,1899年,它已是一個完全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先進的歐洲列強立于同等水平上”。韋爾斯意在強調A.歐洲列強幫助日本實現了富國強兵B.日本和歐洲列強走上侵略擴張道路C.日本明治維新保留了封建制度殘余D.明治維新使日本快速實現了近代化9.為了“取資洋人長技”,李鴻章滿懷熱情地投入了一場自強運動。這場運動是A.維新變法 B.洋務運動 C.立憲運動 D.護國運動10.以下屬于康熙帝鞏固邊疆的措施是A.打擊倭寇B.平定準噶爾部叛亂C.設立駐藏大臣D.制定“金瓶掣簽”制度11.“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擺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边@段材料反映了A.魏晉以來權貴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C.唐朝時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 D.明朝時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12.明治維新內容中屬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是()A.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 B.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及設備C.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D.實行地稅改革,全國統一征收地稅13.長征是什么?在中國作家魏巍的筆下,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在美國作家素爾茲伯里的筆下,長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筆下,長征是“驚心動魄的史詩”。下列對長征勝利意義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B.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C.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D.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14.農業(yè)生產的順利與否對中國經濟的發(fā)展起著重大影響。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農村生產關系改革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在于A.土地收歸國有,增加了國家的收入B.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C.提高了農民的收入D.大量增加了土地的面積15.近現代的經歷了“割占-回歸-分離”的歷程。這一“歷程”分別與下列哪些戰(zhàn)爭有關①鴉片戰(zhàn)爭②甲午中日戰(zhàn)爭③抗日戰(zhàn)爭④解放戰(zhàn)爭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6.有人說,“對于蘇俄農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陰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則是陽光燦爛.”“陽光燦爛”是因為()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農業(yè)集體化的實現 D.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17.崛起于法國動蕩之際的拿破侖果敢剛毅,一生傳奇。其是非成敗,眾說紛紜;身前身后,褒貶不一。如果以推動文明進步、創(chuàng)造文明遺產的角度肯定拿破侖,可選擇的史實依據是①奪取政權,加冕稱帝②打敗反法聯軍,沖擊歐洲封建勢力,擴散法國大革命成果③征戰(zhàn)歐洲,擴疆拓土④親自主持編制并頒布實施《民法典》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下列是不同時期世界形勢示意圖。其中能夠反映當前世界形勢的是A.B.C.D.19.(14—16世紀新興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追求人生的幸福。敘述的核心思想是A.自由平等B.反對宗教C.反對私欲D.人文主義20.古代中國以農立國,官民皆重視農業(yè)發(fā)展。北朝時,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農書是A.《農政全書》B.《水經注》C.《九章算術》D.《齊民要術》21.圖象史料在證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下圖是某學習小組在研究性學習中收集的一組圖象資料,據此推斷他們探究的主題是()A.古代希臘文明 B.古代日本文化C.古代羅馬法制 D.古代阿拉伯文明22.如下圖是蘇、美、英、法四國1928﹣1936年工業(yè)生產指數變化趨勢。圖中某條折線反映了蘇聯工業(yè)生產指數變化的趨勢,這條折線是()A.① B.② C.③ D.④23.學會歸納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請問遼、宋、夏、金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是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B.民族政權并立C.諸侯爭霸 D.繁榮與開放的社會24.歷史影視作品是歷史史實的藝術加工,但必須尊重歷史史實,下列情節(jié)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的是()A.西漢時有人用紙寫字 B.唐朝人坐著裝有指南針的海船航海C.在宋元的戰(zhàn)爭中使用了火炮 D.清朝人閱讀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說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代東西方文明各有特色。大約公元前1894年,西亞地區(qū)的一個古代民族一阿摩利人建立了________王國。阻礙了社會不同等級間的自由流動,嚴重束縛了印度社會發(fā)展的活力的制度是________通過一系列對外戰(zhàn)爭,在公元前2世紀稱霸地中海的是________26.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一圖二圖一人物是英國科學家________,他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________”思想,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圖二是梵高的代表作《________》。27.觀察下圖,請將下列地點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答題卷圖中相應的方框內。A.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地點B.日本實施“五三、五四”大轟炸地點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分析以上圖片(圖表),請判斷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材料二依據材料,請分別簡要寫出上下兩幅圖片所反映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材料三分析材料,請你對中國人民“能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這一歷史之問做出自己的回答,并說明理由。29.(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人民日報》社論在評論某一次重大會議時指出:“雖然過去我們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是我們仍然有足夠的理由說,這是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的開端?!辈牧先珴蓶|以實踐證明,人民一旦被動員起來,其力量無窮而且戰(zhàn)無不勝,因此人民成為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鄧小平把人們想瘋了的財富定義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標,政府給政策、給條件、給機會,于是財富以及財富所能夠實現的“幸福生活”(其實是奢華生活)變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遠在天邊的海市蜃樓。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們只模仿成功者,無數人立即模仿,最終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當年的革命洪流一樣勢不可擋,溫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國成功的一個縮影?!幾浴渡虅罩芸?008年5期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幅圖反映的信息。根據材料二,指出這次會議作出的偉大決策。并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兩個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根據材料三,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從中獲得的認識。30.(7分)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閱讀大事年表,回答下列問題: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1953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生發(fā)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選育雜交水稻成功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完成出艙任務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上述大事年表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哪些領域的成就?請從大事年表中任意選取三個有關聯的歷史事件,通過設計示意圖的形式將其關系能示出來,并說明設計理由。列出你認為的大事年表中最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慕尼黑,簽訂協定,規(guī)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臺德地區(qū)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產生的最大危害是加速了二戰(zhàn)的爆發(fā),把綏靖政策推向了頂峰。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ABC三項均不符合,故選D。2、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是由陳獨秀、李大釗等知識分子發(fā)起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它以《新青年》為主陣地,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旗,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ABC和“科學”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D。3、C【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大生紗廠試開車”可知,此內容與張謇有關。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直接在中國內地開廠設礦,進行經濟掠奪。這種狀況激發(fā)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資新式工業(yè)的熱情,民間出現投資設廠、興辦實業(yè)的高潮。狀元張謇抱著“實業(yè)救國”的志向,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大生紗廠,故C符合題意;引進外資、救亡圖存,創(chuàng)辦實業(yè)、開啟中國近代化,民族工業(yè)迎來“黃金時代”與題干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大生紗廠試開車”是解題的關鍵,19世紀末,狀元張謇抱著“實業(yè)救國”的志向,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大生紗廠。4、C【解析】

通過表格中解放戰(zhàn)爭開始時國共力量對比可知中共所領導的力量處于劣勢,中共決定主動撤出延安,轉戰(zhàn)陜北。1947年3月,國民黨集中25萬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發(fā)動突然襲擊。解放軍西北野戰(zhàn)軍只有兩萬多人,處于絕對劣勢。大敵當前,中共中央決定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主動撤離延安。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后,繼續(xù)留在陜北,指揮全國各個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經過5個多月,粉碎了國民黨對陜甘寧解放區(qū)的重點進攻。由此可知C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點是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三大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等。5、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運動實質的是文藝復興是創(chuàng)新,它是新興資產階級借助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開創(chuàng)新思想、新文化的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宣揚的陳腐說教,發(fā)起了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6、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840—1842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宣告結束。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國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進行直接經濟掠奪。賠償英國2100萬元,加重勞動人民的負擔。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所以便利英國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進行直接經濟掠奪的條款是C,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7、B【解析】

1953年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故B符合題意;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排除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排除C;加入WTO是2001年,排除D。故選B。8、D【解析】

依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899年,它已是一個完全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先進的歐洲列強立于同等水平上”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根據所學可知,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改革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強國,擺脫了淪為西方國家殖民地的危險。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歐洲列強幫助日本實現了富國強兵、日本和歐洲列強走上侵略擴張道路、日本明治維新保留了封建制度殘余,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9、B【解析】

依據題干“取資洋人長技、李鴻章、自強運動”,結合所學知識,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中央代表人物為恭親王奕訢,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前期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chuàng)辦新式軍事工業(yè),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yè)是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江南制造總局。后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輪船、鐵路、電報、采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yè)。如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最大的民用企業(yè)是“輪船招商局”。同時推動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B選項符合題意;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fā)展農、工、商業(yè)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A選項不符合題意;立憲運動,是指中國清朝政府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之后推動的第三次大型改革,時間跨度從1905年至1911年,目的在于使大清帝國成為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大清立憲這一改革行動侵犯了許多原本貴族和大員的利益,上傳而下不達,在各方壓力下,得不到貫徹執(zhí)行,因此淪為了一場假立憲活動。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清政府為此不得不搞了這么一出戲,這樣,包括立憲派在內的廣大民眾對此極其失望,對清政府喪失了最后的信心,在內外因素的交集下,爆發(fā)了辛亥革命,導致了清政府的滅亡。C選項不符合題意;護國運動,是辛亥革命后孫中山領導發(fā)動的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運動。護國運動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數月后病逝。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军c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洋務運動的史實,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10、B【解析】

B.康熙時期三次率軍親征,平定了蒙古貴族噶爾丹叛亂,穩(wěn)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qū),故B正確;A.注意題干“康熙帝鞏固邊疆的措施”,打擊倭寇是在明朝時期,故A錯誤;

C.設立駐藏大臣是在雍正時期,故C錯誤;D.制定金瓶掣簽制度是在乾隆時期,故D錯誤。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1、D【解析】

依據題干“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擺頭,便道是圣門高弟。……”,結合所學知識,明清科舉制度采取八股取士,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文體嚴格限于八股文,八股文就是指文章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應考者不能發(fā)揮個人見解。八股取士造成很多讀書人只會死記硬背,而不講求真才實學。因此材料實際上反映的是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的弊端,D正確,ABC排除。故選D。12、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美國入侵日本,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為了變法圖強、富國強兵,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屬于文化教育方面的內容,故C符合題意;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屬于政治方面的內容,故A不合題意;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及設備、實行地稅改革,全國統一征收地稅屬于經濟方面的內容,故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3、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后,紅軍被迫進行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而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是古田會議。所以對長征勝利意義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是對長征勝利意義的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14、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土地改革變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農民的責、權、利結合起來,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5、A【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近現代的經歷了“割占—回歸—分離”的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馬關條約》導致被日本割占,抗日戰(zhàn)爭勝利,回歸到祖國的懷抱;1949年解放戰(zhàn)爭蔣介石失敗,逃離,導致了分離。因此選項②③④符合題意;選項①鴉片戰(zhàn)爭,與題干內容無關,可排除;因此只有選項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A。16、A【解析】

試題分析:【詳解】閱讀題文“1922年的春天陽光燦爛”,這主要得益于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的實行。十月革命后的國內戰(zhàn)爭時期,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農業(yè)方面實行余糧收集制,雖然有利于集中力量戰(zhàn)勝敵人,但是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國內戰(zhàn)爭結束后,1921年實行的新經濟政策,農業(yè)方面實行固定的糧食稅取代余糧收集制,納稅后的余糧歸農民自己支配,從而維護了農民的利益,調動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故A符合題意。BCD是在斯大林執(zhí)政時期的20世紀30年代,故此題選A。17、D【解析】

根據題干和所學可知,拿破侖對內為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對外多次打敗反法同盟軍隊,并乘勝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但是這種戰(zhàn)爭既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人民的利益,不屬于文明之舉,不值得肯定;同樣,他加冕稱帝,建立帝國,也不能算是推動文明進步、創(chuàng)造文明。故符合題意的是②④,①③不符合題意,故選D。18、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終結后,世界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還未形成,世界格局向著多極化趨勢發(fā)展。分析本題各選項,A是一戰(zhàn)前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不符合題意;B是軸心國集團,不符合題意;C是美國對立的兩極格局,1991年已經終結,不符合題意;D是“一超多強”,能夠反映當前世界形勢。故選D。19、D【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結合已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內容,文藝復興時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強調以人為中心,提倡發(fā)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0、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賈思勰的農書是《齊民要術》,故D正確?!掇r政全書》的作者是徐光啟,故排除A項?!端涀ⅰ返淖髡呤轻B道元,故排除B項?!毒耪滤阈g》是秦漢時期的著作,作者不祥,故排除C項。故選D。21、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的民主制度被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希臘的內部極盛時期是伯利克里時代。所以古代希臘文明與圖片主題相符,故答案選A??键c: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上冊?人類文明的開端?西方文明之源。22、D【解析】

據“蘇、美、英、法四國1928~1936年工業(yè)生產指數變化趨勢圖”可知,④折線圖工業(yè)發(fā)展不斷迅速提高,反映了1928﹣1936年蘇聯工業(yè)生產指數變化趨勢。蘇聯在1928﹣﹣1937年實行了兩個五年計劃,進行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工業(yè)總產值迅速提高。因而題干④曲線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蘇聯(俄)工業(yè)產值增減情況。A、B和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23、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遼宋夏金元時期歷史階段特征的準確認識,根據所學知識,遼宋夏金元時期,我國民族政權眾多,是我國民族政權并立時期,民族關系有戰(zhàn)有和,和是主流,有利于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故選B??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遼宋夏金元24、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燦爛的宋元文化的相關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yè)。因此唐朝人坐著裝有指南針的海船航海與歷史史實不相符合。AC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選項中B符合題意,故選B?!究键c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下冊·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燦爛的宋元文化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古巴比倫種姓制度羅馬共和國【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大約公元前1894年,西亞地區(qū)的一個古代民族一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古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期間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2)依據所學可知,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種姓制度阻礙了社會不同等級間的自由流動,嚴重束縛了印度社會發(fā)展的活力。(3)依據所學可知,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共和國時期取得布匿戰(zhàn)爭的勝利;公元前27年屋大維任羅馬皇帝后,發(fā)動多次對外侵略擴張戰(zhàn)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guī)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國家,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26、達爾文進化論《向日葵》【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一人物是英國科學家達爾文,他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進化論”思想,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二是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27、【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淞滬會戰(zhàn)后,日軍占領南京。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遷往重慶,10萬重慶市民夾道歡迎,然而災難也隨之而來。日本為了動搖中國政府的抗戰(zhàn)決心,摧毀中國抗戰(zhàn)的后方基地、迫使重慶國民政府屈膝投降,從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對重慶進行5年半的狂轟濫炸,尤其以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的大轟炸最為慘烈,被稱為五三五四大轟炸,震驚了整個國際社會;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zhàn),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chuàng)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作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二戰(zhàn)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故左框為B日本實施“五三、五四”大轟炸地點;右框為A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地點。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事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維新變法)(2)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井岡山會師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或:開辟了井岡山道路)(3)回答:能理由: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解析】

(1)依據材料一的圖片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描述的是洋務運動;圖二描述的是戊戌變法。(2)依據材料二的圖片信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上面圖片描述的是中共一大,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下面圖片所反映歷史事件是井岡山會師,井岡山會師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3)依據材料的內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能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因為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29、(1)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2)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