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繪投標方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15/wKhkGGY6a9eAA55RAAFQzQCRTHk595.jpg)
![工程測繪投標方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15/wKhkGGY6a9eAA55RAAFQzQCRTHk5952.jpg)
![工程測繪投標方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15/wKhkGGY6a9eAA55RAAFQzQCRTHk5953.jpg)
![工程測繪投標方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15/wKhkGGY6a9eAA55RAAFQzQCRTHk5954.jpg)
![工程測繪投標方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11/15/wKhkGGY6a9eAA55RAAFQzQCRTHk59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測繪投標方案
目錄
第一章總體服務方案......................................5
第一節(jié)對本項目服務總體要求的理解.....................5
一、項目來源.........................................5
二、任務劃分.........................................5
三、項目內容.........................................5
四、項目工期.........................................5
五、服務定位.........................................5
第二節(jié)技術方案.........................................5
一、已有資料情況分析.................................5
二、技術依據.........................................6
三、技術指標和規(guī)格...................................8
四、總體技術路線....................................10
五、更新范圍和技術方法確定..........................13
六、全數字攝影測量................................13
七、全野外數字測圖................................52
八、質量控制........................................68
九、成果提交........................................71
十、人員投入和管理..................................72
第二章項目組織.........................................77
第一節(jié)項目組織機構..................................77
1
一、計劃修正措施....................................77
二、建立項目例會制度與溝通機制......................78
三、建立突發(fā)事件及時響應機制........................78
第三章投入主要儀器設備情況.............................80
第四章進度計劃表及進度控制措施.........................81
第一節(jié)項目實施流程....................................81
第二節(jié)測繪周期及計劃進度..............................81
第三節(jié)進度控制措施....................................82
一、數字化產品......................................82
二、質量管理........................................82
三、項目管理........................................83
第四節(jié)質量管理措施....................................84
一、作業(yè)和檢查工作流程..............................84
二、作業(yè)方法的質量保障..............................84
三、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85
四、質量檢查保障措施..............................85
五、產品安全措施....................................86
第五節(jié)總結............................................87
第五章質量控制制度及措施...............................89
第一節(jié)質量保證機構....................................89
第二節(jié)質量制度........................................90
第三節(jié)質量保證措施....................................93
2
第六章確保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技術和組織措施...............96
第一節(jié)組建項目管理機構..............................96
第二節(jié)文明施工的組織措施..............................96
第三節(jié)安全施工的組織措施..............................96
第四節(jié)安全文明施工的技術措施..........................97
第七章安全保密制度及措施...............................99
第一節(jié)基本原則........................................99
第二節(jié)計算機、可移動介質等信息處理設備保密管理......99
第三節(jié)數據、資料保密管理.............................100
第四節(jié)過程及成果數據、資料保密管理..................101
第五節(jié)數據的處置.....................................101
第八章售后服務計劃....................................102
第一節(jié)針對本項目的具體服務承諾主要包括:............102
第二節(jié)供應商設立的售后服務機構.......................103
一、售后服務機構...................................103
二、服務電話和服務人員名單.........................104
三、服務項目的維護時間............................104
第三節(jié)售后服務方案...................................104
一、售后服務理念...................................104
二、售后服務準備...................................104
第九章專項應急預案....................................106
第一節(jié)防火消防緊急預案...............................106
3
一、應急準備.......................................106
二、應急響應.......................................106
三、糾正和改進.....................................107
第二節(jié)食物中毒的急救預案.............................107
一、應急準備.......................................107
二、應急響應.......................................108
三、現場急救措施方法...............................108
第三節(jié)火災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09
一、火災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109
二、觸電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10
三、中毒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111
四、傷害事故的應急搶救方法.......................111
溫馨提示:
本方案目錄中的內容在word文檔內均有詳細闡述,如需查閱,
請購買后下載。
4
第一章總體服務方案
第一節(jié)對本項目服務總體要求的理解
一、項目來源
本項目為XXX測繪類項目,主要包括工程測量、地理信息系統、
不動產測繪、攝影測量與遙感、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等測繪項目,
具體以甲方安排為準。我方根據具體項目類型,制定科學的項目實施
方案,合理分配項目組成人員,嚴格規(guī)范工作流程,安全管理,保證
成果質量要求,科學安排管理項目進度計劃,保證在采購人要求的工
期內完成項目。
二、任務劃分
測繪類項目,實施地域為采購人承擔項目區(qū)域。
三、項目內容
主要包括工程測量、地理信息系統、不動產測繪、攝影測量與遙
感、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等測繪項目
四、項目工期
采購人規(guī)定的工期內完成項目。
五、服務定位
以高標準規(guī)范服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成果滿
足采購人的要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力爭達到優(yōu)秀項目。
第二節(jié)技術方案
一、已有資料情況分析
1.平面控制資料
5
2.高程控制資料
3.地形圖資料
4.航攝資料
5.數據庫資料
二、技術依據
1.定義與描述標準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
形圖圖式》GB/T20257.1-2017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GB/T13923-2016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數據字典》GB/T20258.1-2019
2.獲取與處理標準
《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T8-2011
《衛(wèi)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guī)范》CJJ/T73-2019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更新規(guī)范》GB/T14268-2008
《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規(guī)范》GB/T6962-2005
《數字航空攝影規(guī)范第1部分:框幅式數字航空攝影》
GB/T27920.1-2011
《數字航空攝影規(guī)范第2部分:推掃式數字航空攝影》
GB/T27920.2-2011
UMU/GPS輔助航空攝影技術規(guī)范》GB/T27919-2011
《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yè)規(guī)范》
6
GB/T7931-2008
《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yè)規(guī)范》
GB/T7930-2008
《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數字化測圖規(guī)范》
GB/T15967-2008
《數字航空攝影測量空中三角測量規(guī)范》GB/T23236-2009;
《數字航空攝影測量控制測量規(guī)范》CH/T3006-2011;
《數字航空攝影測量測圖規(guī)范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
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線劃圖》CH/T3007.1-2011
《1:5001:1000L2000外業(yè)數字測圖技術規(guī)程》GB/T14912-2017
3.檢驗與測試標準
《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24356-2009
《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18316—2008
《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GB/T17941-2008
《1:5001:10001:2000地形圖質量檢驗技術規(guī)程》
CH/T1020-2010
4.成果與服務標準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數字線劃圖》
CH/T9008.1-2010
《基礎地理信息標準數據基本規(guī)定》GB21139-2007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元數據》CH/T1007-2001
5.管理標準
7
《測繪技術設計規(guī)定》CH/T1004-2005
《測繪技術總結編寫規(guī)定》CH/T1001-2005
《測繪作業(yè)人員安全規(guī)范》CH1016-2008
6.其他
測繪合同
通過甲方批準的項目技術設計書
國家或地方政府部門頒布的法律、法規(guī)
三、技術指標和規(guī)格
1.數學基礎
?1.1坐標系統
平面坐標系統
?1.2高程基準
1985國家高程基準。
?1.3成圖比例
采購人要求的成圖比例,以下技術方案以L500比例為例
2.成果數據精度
?像控點和空三精度要求
1)像控點精度要求
像控點對最近基礎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應超5cm,相對臨
近像控點點位中誤差不超過15cm。像控點對最近基礎控制點的高程
中誤差平地不應超過基本等高距的1/10,丘陵地不應超過基本等高
距的1/8,山地、高山地不應超過基本等高距的l/6o
8
2)空三加密精度要求
內業(yè)加密點對附近野外平面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以圖上距
離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
地形類別
項目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加密點中誤差W0.35W0.50
平面位置中誤差單位為毫米
內業(yè)加密點對附近野外高程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實地不應大于
下表規(guī)定。
項目地形類別(等高距)
加密點中誤平地(0.5)丘陵地(0.5)山地(0.5)高山地(1.0)
差—W0.18W0.24W0.60
高程中誤差單位為米
陰影、攝影死角、森林、隱蔽等困難地區(qū)的內業(yè)加密點點位和高
程中誤差可分別按以上兩表規(guī)定值放寬0.5倍。
?數字線劃圖(DLG)
1)圖上地物點相對于鄰近平面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與鄰近地物
點的間距中誤差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圖上距離)。
平面精度表
地區(qū)分類點位中誤差(mm)鄰近地物點間距中誤差(mm)
平地、丘陵地W0.5W0.4
山地、高山地WO.75WO.6
9
陰影、攝影死角、森林、隱蔽等困難地區(qū)的地物點點位中誤差放
寬0.5倍。
2)城市建筑區(qū)和等高距為0.5m的平坦地區(qū)的高程注記點相對于
鄰近高程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應WO.15m。其他地區(qū)的高程精度應符
合下表的規(guī)定:
高程精度表
地形類別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W1/3等高W1/2等高W2/3等高W1等高
高程中誤差(m)
距距距距
森林、隱蔽等困難地區(qū)的高程中誤差放寬0.5倍。
3)地物點平面和高程的最大誤差為中誤差的2倍。
4)丘陵地高程注記點密度一般地區(qū)為圖上每格網8~12個,平地
及地形簡單區(qū)域可適當放寬至1.5倍,山地、高山地應適當加密。高
程注記點應注記至厘米。
5)相鄰圖幅幾何圖形與要素屬性都必須嚴格接邊。
四、總體技術路線
1)確定更新范圍。利用航攝成果,經拼接、粗糾正生成調繪D0M,
然后與原圖進行對比,確定變化區(qū)域。再利用調繪D0M實地進行全面
巡視,確定更新范圍。
2)確定更新技術方法。相對于原圖,若實地地物、地貌性質和屬
性發(fā)生較大變化,但與調繪D0M一致,則采用全數字攝影測量法進行
更新。相對于原圖,若實地地物、地貌性質和屬性發(fā)生變化較小,或
10
者實地發(fā)生變化且與調繪DOM不一致,則采用全野外數字測圖進行更
新。
3)更新測繪。采用全數字攝影測量或者全野外數字測圖方法實施
更新。
4)地形圖編輯與入庫。通過采用軟件,完成變化區(qū)域內外業(yè)采集
數據的制作與編輯工作,形成本項目成果數據庫。
11
總體技術路線如下圖所示:
圖2-2總體技術路線圖
12
?充分利用航攝成果
?充分利用已有資料
?充分利用新技術新設備
五、更新范圍和技術方法確定
1.確定更新范圍
2.更新方法的確定
?出現下列情況時,宜進行重測更新:
原圖內的地物要素變化率超過40%o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宜進行修測更新:
1)地物要素變化率超過10%,但小于40%;
2)原圖內某種重要地物位置發(fā)生變化。
3.更新技術方法的確定
相對于原圖,若實地地物、地貌性質和屬性發(fā)生較大變化,但與
調繪D0M(數字正射影像圖)一致,則采用全數字攝影測量法進行更
新。相對于原圖,若實地地物、地貌性質和屬性發(fā)生變化較小,或者
實地發(fā)生變化且與調繪D0M不一致,則采用全野外數字測圖進行更新。
巡視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測區(qū)內每個角落走到、看到,在
完成全面巡視的基礎上,對重點區(qū)域實施重點巡視,確保建成區(qū)巡視
到位,其為重點更新對象。
六、全數字攝影測量
將拼接、粗糾正生成的調繪D0M與原圖進行比對,結合實地巡視,
相對于原圖,若實地地物、地貌性質和屬性發(fā)生較大變化,但與調繪
13
DOM一致,則采用全數字攝影測量法進行更新。
14
全數字攝影測量法更新,外業(yè)作業(yè)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2-3外業(yè)作業(yè)流程圖
15
1.像控測量
?1.1像片控制點選點
像片控制點應滿足下列條件:
1)像片控制點點位一般應布設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疊范
圍內。
2)像片控制點的選取,其目標影像應清晰、易于判別,當目標與
其它像片條件矛盾時.,著重考慮目標條件。
3)像片控制點應選在旁向重疊中線附近,離開方位線不小于
3cm(23cmX23cm像幅),當旁向重疊過大時應分別布點。因旁向重疊
過小時.,兩點裂開的垂直距離在像片上一般應小于1cm,困難時不應
大于2cm。
4)航線兩端的上下對點,應選在通過像主點且垂直于方位線的直
線上,相互偏離一般不應超過半條基線,最大不應超過1條基線。全
野外布點點位偏離該線不大于1cm,最大不大于1.5cm。
5)像控點距像片邊緣一般不小于L5cm(23cmX23cm像幅),距各
類像片標志不小于1mm。
6)區(qū)域網四周控制點要能控制測繪面積,遇自由圖邊應布于圖廓
線外4mm以上。
?像片控制點的布設
像控點采用區(qū)域網布設方案,遇平地、落水等特殊情況時采用全
野外布點。像控點均布設成平高點。
>區(qū)域網布點
16
區(qū)域網劃分綜合考慮成圖比例尺、航攝比例尺、航攝分區(qū)、地形
條件、圖幅分布等情況,選擇最優(yōu)方案,力求圖形呈方形或矩形。區(qū)
域網的劃分和布點以能滿足空中三角測量精度為原則。區(qū)域網的大小
和像控點之間跨度主要依據成圖精度、航攝資料參數及對系統誤差的
處理等因素確定。
1)區(qū)域網內不應包括有像片重疊不附合要求的航線和像對,不應
有大片云影、陰影等影響內業(yè)加密建網連接的像對。
2)平面網和平高網的航線跨度、控制點間基線數不超過下表規(guī)定;
平地、丘陵地平高點應采用全野外布點。
比例尺1:500
航線數,條4?5
平高控制點間基線數,條4~5
高程控制點間基線數,條5?6
3)區(qū)域網的控制點可根據下列情況布設:
(1)當區(qū)域網用于加密平面控制點時,可沿周邊布設6個或8個
平高點,布設方案如圖所示:
圖2-4:區(qū)域網布點法1圖2-5:區(qū)域網布點法2
17
(2)當區(qū)域網用于加密平高控制點時,可沿周邊布設6個或8個
平高點,成圖的定向點高程宜采用全野外布點,采用內業(yè)加密時,其
跨度應為2?4條基線,布點方法圖2-6所示:
圖2-6:區(qū)域網布點法3
(3)當受地形條件限制時一,可采用不規(guī)則區(qū)域網布點:應在凸出
處布平高點,凹進處布高程點,當凹角點與凸角點之間距離超過兩條
基線時,在凹角處應布平高點。
4)衛(wèi)星定位輔助光束法區(qū)域網平差像控點布設方案應符合下列
規(guī)定:
規(guī)則區(qū)域網可采用四角兩邊或四角兩線法;
采用四角兩邊法時,應在區(qū)域網的四角各布設一個平高控制點,
并應在區(qū)域網兩端垂直于航線方向的旁向重疊中線附近各布設一個
高程控制點;
采用四角兩線法時,應在區(qū)域網四角各布設一個平高控制點,并
應在區(qū)域網兩端垂直于航線方向敷設兩條構架航線;
不規(guī)則區(qū)域網像控點布設應在區(qū)域網周邊增設像控點,并宜在凸
角轉折處布設平高控制點,當凹角轉折處為一條基線時,應布設高程
控制點,當凹角轉折處為一條以上基線時,應布設平高控制點;
18
四角兩邊法四角兩線法
不規(guī)則區(qū)域網布點法
圖2-7:采用衛(wèi)星定位輔助光束法區(qū)域網布點略圖
▲一平高控制點;一測圖航線;
?一高程控制點;一構架航線;
針對數碼航攝實際情況,應考慮空三加密軟件的特點和過去類似
工程的經驗,可將整個測區(qū)按照地形、面積分成幾個加密區(qū),作為相
對獨立的子區(qū)域按照區(qū)域網方案布設像控點。若本項目航飛過程中采
集有POS數據,像控點以滿足區(qū)域網空三加密需求、保證成圖精度為
原則,像控跨度可適當放寬進行布設。
區(qū)域網間必須布設公共點,網間像控點盡可能公用。區(qū)域網角點
可布設成雙點,便于內業(yè)根據情況進行取舍。
測圖區(qū)域外圍的像片控制點必須布設在圖廓線外,確保像片控制
19
滿幅。
>全野外布點
當有以下幾種情況出現時考慮采用全野外布點:
1)平地圖幅
2)內業(yè)加密精度滿足不了測圖精度要求時;
3)像主點和標準點位落水影響到模型連接;
4)航向重疊不夠50%或旁向重疊不夠15%的立體像對。
?!窨攸c口——像主點
圖2-8:全野外布點圖
布點方法:每個立體像對要布設四個平高點。在主點附近加一個
平高點,如上圖所示。全野外布點時,應最大限度地控制測繪面積。
>特殊情況的布點
1)航攝區(qū)域接合處的布點:航區(qū)或航攝分區(qū)接合處,控制點應布
設在航線重疊接合處,鄰區(qū)盡量公用。如不能滿足公用要求時,應分
別布點。
2)航向重疊不夠時的布點:航向重疊度小于53%,存在航攝漏洞
20
時,應分別布點,漏洞處采用全野外數字測圖的方法補測。
3)旁向重疊不夠時的布點:旁向重疊部分小于15%的重疊度時,
應分別布點。重疊部分大于1cm,影像清晰,范圍內無重要地物,可
在重疊部分內加測2?3個高程點;影像不清楚或重疊小于1cm,重
疊不足部分采用全野外數字測圖法補測數字地形圖。
4)像主點和標準點位落水的布點:點位落水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點位落水(像主點或標準點位處于水域內,或被云影、陰影
等覆蓋,或無明顯地物),落水范圍的大小和位置不影響立體模型連
接時,可按正常航線布點;
(2)像主點2cm范圍內選不出明顯目標,或航向三片重疊范圍內
選不出連接點時,落水相對應全野外布點。
5)水濱和島嶼的布點:水濱和島嶼地區(qū),應按全野外布點,以能
最大限度控制測繪面積為原則。超過控制點連線1cm以外的陸地部分
應加測平高點,困難時刻改為高程點。用航測方法難以保證精度時一,
采用全野外數字測圖法補測。
A保密點的布設
為檢核內業(yè)加密點及地形圖的精度,適當布設保密檢查點,精度
同平高控制點。保密檢查點須選在明顯的地物點上,位置應遠離區(qū)域
網點和全野外高程點,保密點成果單獨整理交質量檢查部門使用。
?像控點的選點
像控點目標選刺在影像明顯、高程變化不大、正交的線狀地物交
角(交角約90度左右),小于0.1mm的點狀地物。
21
高程急劇變化的斜坡不宜作為選刺點目標。當控制點刺在植被、
高出地面或陡坎等地物邊緣時,應說明點位落于坎上或坎下,量注其
點位至較大參照地面的比高,比高量至0.1m,并說明點位刺在何處,
高程測至何處,注記在像片背面。并在實地打木樁或作出標記,必要
時拍攝點位照片。
選點目標應便于GPS或全站儀觀測。
點位實地的判刺精度為圖上0.1mm。選擇影像最清晰的一張像片
作為刺點片,刺點誤差和刺孔直徑不得大于0.1mm(刺孔要透)。像
片點位刺孔應刺透。刺點位置刺偏時,應換片重刺或作說明。點位刺
孔后要在實地與目標校核,并繪制略圖及編寫點位說明。
?像控點的整飾
可采用相紙輸出的相片進行像控點判刺與整飾,相關要求按
GB/T7931執(zhí)行;也可在數字影像上選點、標記,準確標示出刺點位
置。
控制片僅整飾刺點片。同航線和相鄰航線公用點只進行轉標,相
鄰區(qū)域公用點為避免轉刺的誤差,也只進行轉標。
像片控制點在像片正面用直徑為7mm圓圈表示,高程點符號用綠
色,點號與高程用分式表示,其它符號、注記用紅色,像片正上方用
黑色注明圖號。
像片背面實地繪制刺點略圖,說明刺點位置,點號,刺點者、檢
查者及日期,略圖大小為2cmX2cm,符號大小與像片正面相同,刺
點位置、刺點略圖、刺點說明三者必須一致,控制像片的正反面整飾
22
參見《1:500、1:1000、1:20PP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yè)規(guī)范》
GB/T7931-20Pp中附錄E、F。
采用數字影像資料時,可采用影像預選點、放大打印影像選刺點
的方法,整飾以判讀為主,刺點為輔。
?像控點編號
像控點應按自然順序編號采用阿拉伯數字前冠英文字母編寫,平
高點前冠P,高程點前冠G(如水準點),保密點前冠字母“B”,如
Bio全測區(qū)各類控制點編號統一分配號段編制,不得重復。
?像控點測量
?采用的方法
像控點平面位置聯測采用連續(xù)運行基準站支持的RTK測量或全
站儀測距導線測量。高程測量采用RTK高程測量加似大地水準面模型
精化處理或水準、三角高程測量。
?像控點的精度
1)平面控制點和平高控制點對最近基礎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
差不大于5cm。
2)高程控制點和平高控制點對最近基礎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不
應大于5cm。
>像控點平面測量
首選RTK全野外施測,個別不適宜GPS作業(yè)的地方可采用導線、
引點方法施測,具體要求應符合《衛(wèi)星定位城市測量技術規(guī)范》
CJJ/T73-2019的要求及《數字航空攝影測量控制測量規(guī)范》
23
CH/T3006-2011.《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
業(yè)規(guī)范》GB/T7931-2015中相關的要求,具體精度參見RTK高程測量
的要求;采用全站儀導線測量時執(zhí)行下表要求:
光電測距附合導線、支導線的主要技術要求
導水平角導線閉
路線全方位角
線地形邊測回數合差距離往返
長(圖閉合差
類類別數(圖測較差
上)mmDJ2DJ6(")
別上)mm
平地、
附丘陵350012122460.5
合地
導山地、
線高山4500151224冊0.7
地
支
導9003123(a+bD)
線
注:n—轉折角個數;
測距儀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mm);
測距儀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mm/km);
D—測距邊長度(km);
A像片控制點高程測量
24
像控點的高程測定宜優(yōu)先采用RTK高程測量加似大地水準面模
型精化處理,個別不適宜GPS作業(yè)的地方可采用測圖水準或圖根導線
等傳統方法進行施測。
DRTK測量要求
每個像控點獨立(關機或衛(wèi)星失鎖)至少觀測三次,觀測成果平
面坐標分量較差應小于2cm,垂直坐標分量較差應小于3cm,超出時
應增加測回數。取中數作為該點的最終成果。
作業(yè)開始或重新設置之后,應至少檢測一個已知點或重復測量點,
檢測點至少觀測1個測回,檢測點點位較差應小于5cm,作業(yè)完成后
再聯測該已知點或其它已知點,以保證成果可靠。
使用GNSS單頻/雙頻接收機作業(yè)。每次開始作業(yè)前檢查儀器并正
確設置參數、天線高信息。
2)衛(wèi)星狀況要求
RTK作業(yè)時衛(wèi)星狀況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
RTK作業(yè)中GNSS衛(wèi)星狀況的基本要求
觀測窗口狀態(tài)15°以上的衛(wèi)星個數PDOP值
良好窗口26<6
勉強可用的窗口5W8
避免觀測的窗口<5>8
3)數據處理要求
⑴使用GPS儀器隨機軟件及時將外業(yè)采集的原始數據從數據采
25
集器中導入計算機,并進行數據備份,應提交原始觀測記錄,不得進
行任何剔除或修改,不得調用任何對數據實施重新加工組合的操作指
令,注意對數據采集器內存進行定期整理。
(2)利用軟件導出包括點號、平面坐標、高程、水平精度、垂直
精度、衛(wèi)星數等信息的測量成果表,像控級以上成果打印并隨資料上
交,其他上交電子文檔。
4)傳統方法施測精度要求:
測圖水準用于高差不大的地區(qū),起閉于等外水準以上聯測過的三
角點、高級地形控制點或像控點。采用水準標尺單面一次讀數,讀記
至厘米。水準儀i角應不大于20〃;觀測時儀器應盡量安置在前后
標尺的中央。
電磁波測距高程導線,垂直角應直返覘,視線宜選在地面覆蓋物
相同的地段,避免通過熱體上空,應離開地面或障礙物1.3m以上;
儀器高和覘標高應量至mm;使用DJ6儀器測定天頂距時,應首先測
定垂直度盤偏心,在觀測結果中加以改正。
像片控制點的高程測量規(guī)定見下表:
像片控制點的高程測量規(guī)定
附合路線全長km獨立交會高程點
高程閉
等高距m測圖光電測距三角高交會邊高程較
合差m
水準高程導線程導線長km差km
26
0.5550.2
1.0202080.420.3
2.0
30200.820.5
(2.5)
?成果整理與質量控制
A成果整理
1)像控點測量成果手簿記載要正規(guī),項目要齊全,平差計算成果
必須正確。
2)像控點成果表應注明成果平面坐標系統,高程系統,點號、刺
點片號、坐標及高程。整個測區(qū)應繪制像控點布點結合圖。
3)控制點成果整理應以作業(yè)區(qū)為單位,抄錄布點區(qū)域內的所有成
果,并應提交所有控制點成果,以作業(yè)區(qū)為單位統一整理上交。
4)各類成果在上交前均應進行自查、互查,各級檢查人員必須簽
名。
>質量控制
像控點布設、像控點測量中的外業(yè)選刺點、野外調繪為關鍵過程,
像控點測量中的RTK測量為特殊過程,在生產過程中均嚴格執(zhí)行二級
檢查和一級驗收制度,成果合格后方可進入下工序。
1)選刺與整飾:像控點選刺與整飾的質量檢查內容:檢查像控點
在像片上的位置條件是否符合技術要求檢查像控點刺點轉刺是否準
確整飾是否符合技術要求;檢查刺點略圖與影像地形是否相符,說明
注記是否完整準確清楚。
27
2)測量檢查內容:觀測數據、記錄野外觀測手簿是否齊全,內容
是否完整無缺。
3)RTK觀測數據的測后處理:檢查觀測參數是否正確;檢查觀測
數據的正確性,是否剔除了粗差及不可靠數據,是否檢測已知點,較差
是否符合限差要求。
2.空三加密與數據采集
?數字線劃圖(DLG)的基本指標
A精度指標
D平面精度
地物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和鄰近地物點的間距中
誤差不應超過下表的規(guī)定。
平面精度表
地區(qū)分類點位中誤差(mm)鄰近地物點間距中誤差(mm)
平地、丘陵地W0.5W0.4
山地、高山地WO.75WO.6
2)高程精度
城市建筑區(qū)和基本等高距為0.5m的平坦地區(qū),其高程注記點相
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0.15m。其它地區(qū)DLG的高
程精度應以等高線插求點的高程中誤差來衡量。
等高線插求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
定。
等高線插求點的高程中誤差
28
地形類別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高程中誤差(等高距)W1/3W1/2W2/3W1
注:對于森林隱蔽等特殊困難地區(qū),可按表中規(guī)定值放寬50%。
3)接邊精度
更新地物要素幾何圖形與原圖的接邊誤差不應超上表規(guī)定的平
面、高程中誤差的2尤倍,且應保證要素屬性和拓撲關系一致。
A技術要求
1)圖幅分幅與編號
圖幅采用正方形分幅。圖幅編號與原圖一致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GB/T20257.1)0
2)圖幅規(guī)格
圖幅規(guī)格為50cmX50cm。
3)DLG數據為全要素,包含有定位基準、水系、居民地及設施、
交通、管線、境界與政區(qū)、地貌、植被與土質等要素內容,其數據按
圖幅分幅存放。
4)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平坦及丘陵地0.5m,山地1m。城市建筑區(qū)和不便于
繪等高線的地方,可不繪等高線,起伏變化用高程注記點表示。一幅
圖內采用一種等高距。
5)高程注記點密度
高程注記點應選在明顯地物點和地形特征點上,其密度為圖上每
29
100平方厘米內5—20個。等高線注記圖上每100平方厘米內1-3個。
6)數據格式
本項目提交的外業(yè)原始數據及坐標成果的電子數據,均應按照統
一格式整理;內業(yè)編輯成圖應采用EPS20Pp地理信息工作站,最終形
成edb格式的地形圖數據。
利用面向對象技術,構建“要素+圖形+屬性”的整體框架,有機
地將CAD技術與GIS技術結合在一起,從數據生產的源頭率先實現從
數字圖到信息化的轉變。通過平臺生產完全信息化的數據,在GIS層
面上,滿足查詢、統計、分析以及信息挖掘等各種層次的應用,在
CAD層面上,配以動態(tài)符號化技術,可以滿足打印出圖的需求。
?作業(yè)平臺
1)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
空三加密軟件:2套;VirtuoZo:20套;JG-4C:20套。
2)矢量數據編輯:
EPS20Pp地理信息工作站45套;ARCGIS10:6套。
?空三加密
空中三角測量作業(yè)流程如下圖所示:
30
圖2-10空中三角測量作業(yè)流程
空三加密前應準備好所需的資料:影像數據、野外控制像片、外
業(yè)控制網布點略圖、控制點成果略圖和技術設計書。
按照創(chuàng)建區(qū)域目錄及相關文件、自動內定向、選測航線間的拼接
點、相對定向與模型連接、粗差檢測與自動選點、空三平差、相鄰區(qū)
域的加密點接邊的作業(yè)流程進行。采用光束法區(qū)域網平差。
數碼影像沒有框標,內定向由系統自動完成。
空三加密的相對定向的限差、模型連接差的限差以及定向點殘余
誤差按《1:500、1:1000、1:20PP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yè)規(guī)范》
GB/T7930-20PP執(zhí)行。
空三加密點的選刺要求如下:
31
1)電算加密點本身所需的連接點(標準點)不能與像控點公用時
應另選標準點;
2)像控點在測量片上只專標不刺孔,觀測時可根據控制片上的刺
孔、圖和說明來確定量測位置;
3)加密本身的連接點,應選在規(guī)定的1,3,5,2,4,6六個標
準點的位置附近,其中1,2點選在距像主點1cm范圍內,個別困難
時,亦應在1.5cm范圍內,3,4,5,6點應與測圖定向點一致,其
離開方位線的距離應大致相等,且大于5cm。旁向重疊過大,連接點
離開方位線的值的距離不小于5cm時「應在距方位8-10cm處和離開
通過像主點垂直于方位線的距離不大于1cm范圍內補選標準點;當旁
像重疊過小,在重疊中線處選點難以保證量測精度時,應分別選點,
其中兩點至旁向重疊中線之和不得大1.5cm;
4)點位離各類標志要大于1mm,點距像片邊緣不得小于1.5cm;
5)自由圖邊應照顧像對測繪面積,把點選在測圖范圍線外。
?立體數據判繪采集
>數據判繪采集
數據判繪采集采用VirtuoZo或JG-4C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調
用空三加密成果或野外像控點聯測等數據文件,進行數據采集。
其相對定向的限差如下:
1)相對定向各點的殘余上下視差不得大于0.008mm。
2)絕對定向的平面對點誤差不的大于圖上0.2mm,最大不應大于
圖上0.3mm。高程不符值限差不得大于0.2m。
32
>2.4.2數據判繪采集的一般規(guī)則
數據判繪采集區(qū)域,按航片像對進行,采集時一般情況下數據判
繪采集區(qū)域不得超過像片上加密控制點連線外1cm且離像片邊緣一
般不小于1.5cm(因攝影造成的相對漏洞和重疊不夠的部分例外)。最
終按圖幅進行切邊和接邊處理。
1)建立立體模型,先按照模型判讀進行地物、地貌的測繪,對能
直接判準的地物、地貌元素,按GB/T20257.1-2017《國家基本比例
尺地圖圖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要求直
接測繪;對不能判繪的地物、地貌元素,內業(yè)只測繪外輪廓,標明疑
點,以便外業(yè)調繪處理解決。
2)地物、地貌的判繪采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1:500成圖時一,內業(yè)只測繪平面位置。
(2)地物、地貌元素應根據立體模型仔細辨認和測繪,不得錯漏、
位移和變形。描繪房屋和街區(qū)輪廓時,應以測標中心測準房屋或輪廓
拐角然后再打點連線。各種道路、管線、溝堤等應跟跡描繪,走向明
確,銜接合理。用符號表示的地物,其定位點或定位線應描繪準確。
>數據判繪采集記錄
數據判繪采集時應保持原始記錄的完整性、正確性,不應斷缺、
遺漏、移位。作業(yè)要求如下:
1)地形圖數據采集的要素內容及圖形表達按GB/T20257.1-20PP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一部分:1:500、1:1000、l:20PP地形
圖圖式》規(guī)定執(zhí)行,分類分層按GB/T13923-2006《基礎地理信息要
33
素分類與代碼》規(guī)定執(zhí)行。
2)要素的數據模型包括幾何特征、圖形代碼、表示方法、屬性項
以及要素相互關系等,按照《數字GGGG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基礎
地理信息數據規(guī)范》嚴格執(zhí)行。
3)點狀要素按定位點采集,有向點要素還需要再采集第二點確定
其方位角。
4)半依比例尺線狀要素采集中心線;依比例尺線狀要素采集定位
邊線、范圍線。
5)有向線狀要素(陡坎等)一律將符號部分放在數字化前進方向
的左側。一般情況下,線狀要素采集應連續(xù),盡量不中斷;線狀要素
上點的密度以幾何形狀不失真為原則,點的密度應隨著曲率的增大而
增加;面狀要素應封閉。
6)地名中的生僻字,為保證圖面表達準確,可采用線劃表示。
>地貌測繪
1)地貌表示以等高線為主,同時恰當配合各種地貌符號和高程注
記點。高程注記點一般選在地形點和明顯地物點上,河谷、平坦地區(qū)
閉合等高線內應有高程注記點,等高線與周邊的高程點及水系上下游
關系應合理,與單線河及面域水岸線關系應協調。用符號表示的各種
地貌元素,在圖上的位置、形狀、大小、方向等應符合實地真實情況。
2)等高線應在全數字測量設備上實測,當相鄰兩計曲線間距在圖
上小于4mm的等傾斜地段,只測繪計曲線,首曲線可以插繪,但不允
許大范圍的內插曲線。繪制等高線時要注意等高距變化引起的首曲線
34
和計曲線的變化。
3)居民地、人工綠地、廣場等區(qū)域不繪等高線。
4)當等高線遇到房屋、窯洞、公路、雙線表示的河渠、沖溝、陡
崖、路堤、路塹等符號時一,應表示至符號邊線。
5)計曲線高程注記應分布適當,其字頭朝向高處。根據地形情況
圖上每100cm2面積內應有1-3個等高線高程注記。
6)依比例尺斜坡式土堆、石質陡崖、石質有灘陡岸、石質無灘陡
岸、陡石山、斜坡式路塹、溝塹、路堤需按有向線采集外,還需采集
下沿線。
>高程注記點
1)高程注記點位置選擇:碎部高程點位置應選在明顯的地物點及
特征地貌處,在平坦地區(qū)兼顧均勻分布的要求。
2)山頂、鞍部、山脊、山腳、谷底、谷口、溝底、溝口、凹地、
臺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線上以及其它地面傾斜變換處,均應測注
高程注記點。
3)各級道路的中心,在圖上每隔10cm-15cm應測注高程注記點,
主要道路交叉口及轉折出、地面傾斜變換處、小區(qū)(單位)門口也應
測注高程。
4)溝渠應測注渠邊和渠底高程(或注深);堤壩、斜坡應測注頂部
和坡腳高程;泉、井應測注出水口或井臺高程。水渠、斜坡、陡坎邊
緣的高程注記值應與注記點在同一側。
>地物測繪
35
1)在影像上按地物的真實位置進行數據采集,即使在要素密集的
情況下也不能移位采集。
2)采集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測標應立體切準地物的輪廓線;采
集不依比例尺、半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時,測標應立體切準其定位點
和定位線。
3)測量控制點(包括GPS點、三角點、水準點等)按其坐標及高
程值錄入,無坐標的水準點可按外業(yè)核查成果判繪。
4)水系:要體現出水網結構,面狀水域(如雙線河渠、湖泊、水
庫等)的常水位岸線一般按攝影時水位測定;若攝影時為枯水或洪水
期,與常水位相差很大,則依據調繪資料參照立體按常水位采集。
5)交通:要按道路網(包括街道)的結構、等級采集,依比例尺
表示的道路要采集其邊線,道路立交時要出入清楚,上下層次分明。
6)居民地:要反映房屋的分布特征,按照圖式的綜合取舍要求,
不要綜合太大。居民地的取舍要求為:城鎮(zhèn)建成區(qū)的房屋逐個表示,
突出房屋、多層、高層房屋一般應根據立體影像獨立采集;農村居民
區(qū)內相鄰主房合并,外圍用圍墻表示,院落內廂房、分戶墻等應舍去,
但必須保證院落的完整性,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注意保持街道的整齊
和美觀。
7)管線:參照調繪成果在立體影像上確認起止點、轉折點,線路
清晰。
8)植被與土質:根據影像采集植被與土質圖斑,輪廓線要封閉。
特別注意對植被、土地利用等要素的屬性交待正確。要求在地類符號
36
中按相應位置選取地類符號進行注記,以便于下工序作業(yè)成圖。
A接邊
相鄰模型、圖幅應做接邊處理,測區(qū)四周均為自由圖邊。
?其他
1)等高線與地貌、地物符號相交時,應間斷表示;與點狀符號、
文字注記相交時,應連續(xù)表示;等高線在計曲線注記處需消隱表示。
2)各類地物要素的表示,均以內業(yè)描繪數據為準,編輯時不得任
意挪動平面位置。符號的中心位置偏移一般不大于0.2mm,個別不大
于0.3mmo
3)境界表示:表示至區(qū)級的行政境界。
>圖幅接邊
圖幅接邊處測繪地物、地貌時,應在儀器上與已測邊進行拼接,
超限時應查明原因,做出處理。
?紙圖回放
判讀測圖完畢,經編輯后的數字化圖用繪圖儀打印出圖紙。利用
打印出的圖紙供野外巡視檢查,進行地名、單位名稱、路名、橋名、
水流方向、以及與城市部件有關的內容等屬性調繪和房檐改正,并解
決處理內業(yè)疑點問題。
3.圖紙調繪、地物補測與高程點測量
?調繪的基本要求
1)外業(yè)調繪時應認真仔細,做到“三清四到”(天天清、幅幅清、
點點清、跑到、看到、量到、表示到),及時自查互校。
37
2)內業(yè)測繪的地物、地貌要素,均需由外業(yè)根據回放圖在實地進
行調繪、檢查。調繪內容的繪制必須清晰易讀,線條不得徒手繪出,
各種注記要準確無誤,位置恰當,書寫工整。
3)內業(yè)無法判讀測量的地物和新增要素采用以下方法補測:對于
單個、小范圍漏測或新增地物,一般采用皮尺丈量的方法直接補繪到
初編工作圖上,做到“量準、記清”,符號運用繪制正確。對于大面
積變化地區(qū)的補測,采用全站儀實測的方法,用RTK布設圖根控制點,
在圖根點上架設全站儀進行數字化碎部采集,并現場繪制草圖。解析
法,采集方法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RTK測量等。
4)本測區(qū)量取的定位數據一律注記至厘米,對已拆除的建筑物和
可舍去,不表示的地物打“義”劃去。
5)房檐改正:當房檐寬度大于圖上0.2mm時一,一律進行房檐改正,
房檐改正數要用皮尺準確丈量,并用紅色數字注記在相應位置。量取
方法:屋檐寬度便于直接量取的應直接丈量;不便于直接量取的應實
地量取房寬改正屋檐。
6)1:500圖在高程點測量時,可采用水準儀散點法或全站儀極
坐標法、RTK等方法施測。采用RTK法時,其高程應采用似大地水準
面精化成果。
?地物、地貌要素的調繪與補繪
>測量控制點
標石完整的三角點、天文點、水準點及埋石的高級地形控制點都
應以相應符號精確表示,并以分子注點名,分母注高程。
38
居民地內的測量控制點,如影響居民地或街區(qū)形狀時,其點名、
高程可省略。用古塔、煙囪等地物作控制點時,以相應的地物符號繪
出,并按圖式規(guī)定注記。
?水系
水系調繪包括水涯線、河流、水渠、水庫、水井、海岸帶、濕地
等的調繪。水系調繪應能正確反映出各級水系的位置、岸線、流向等
信息,注記正確。
1)海洋、河流、溪流、湖泊、水庫、池塘、溝渠、泉以及各種水
工設施(如水閘、涵閘、泵房等)均應采集,有名稱的注記名稱。無
名的加注“塘”字,主要用來養(yǎng)魚的加注“魚”字,游泳池內注“泳”
字。
2)海岸線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跡所形成的水陸分界線為準。各種
干出灘在圖上用相應的符號或注記表示,并適當注記高程。
3)河流、溪流、湖泊、水庫、排水溝等的水涯線以攝影時現狀為
準。溝渠內側上邊緣用水涯線表示,1:500測圖大于0.5m時用雙線
表示,小于0.5m用單線表示并加注流向符號。水渠堤頂、坡腳、水
壩頂部與坡腳均需采集高程。當水涯線與陡坎線在圖上投影距離小于
1mm時以陡坎線符號表示。
4)平坦地區(qū)水系的水涯線不表示,其邊界線用陡坎或斜坡表示。
水庫、池塘宜測繪水涯線。水渠應測溝渠內側上邊緣線,高出地面
0.5m的土堤應測繪,并適當測注比高和渠頂高程。
5)廢棄或破壞了的低于地面的溝渠用干溝表示,高于地面的以相
39
應地面符號表示。干溝應表示,并測定溝底高程。
A居民地及設施
居民地是外業(yè)調繪的主要地物要素,要求準確反映實地各個房屋
的外圍輪廓和建筑特征,應逐個表示,不綜合。原則上按結構不同,
層數不同,主要房屋和附屬建筑分割表示,農村已規(guī)劃成排的1層房
屋應實測分戶線。房屋要注記建筑材質,2層以上要注記房屋層數。
調繪時注意當寬度大于0.1米時要進行房檐改正。
居民地的各類房屋、各構筑物及其主要附屬設施應準確測繪實地
外圍輪廓和如實反映建筑結構特征,并加注性質說明注記,房屋二層
以上應注記層數。同一幢房屋的不同層次部分用實線區(qū)分開。
房屋輪廓以墻基外基腳為準;柱廊以柱外圍為準;檐廊以外輪廓
投影為準;架空通廊以外輪廓水平投影為準;門廊以頂蓋投影為準;
獨立柱的門廊以頂蓋投影為準;挑廊以外輪廓投影為準;陽臺以底板
投影為準;門墩以墩外圍為準;廊房、柱廊支柱一般配置表示,但支
柱直徑大于50cm,要實測,以依比例尺墩柱表示。門頂以頂蓋投影
為準;室外樓梯和臺階以外圍水平投影為準。其它倒金字塔形的建筑
物按落地為實、投影為虛的原則測量及表示。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質作
分類,但要反映出建(構)筑物的整體性。
房屋層數是指房屋的總層數,房屋總層數應包括房屋地上層數和
房屋地下層數。
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內層高在2.20m以上的
計入層數;若地下室高度在2.2米以下與房屋配合使用下列圖式表示:
40
+1表示地坪以上的基礎層(地下室),層數為一層。
樓梯間、電梯機房、水箱間以及裝飾性塔樓等附屬于樓頂的建筑,
層高不低于2.80m時應計入總層次;復式房屋、躍層建筑按實際占有
的自然層數計算;獨立的車庫、配電房、水泵房、垃圾站等單層建筑
物按一層計算。單層房屋只標注房屋結構;懸空房屋的樓層數,按照
其實際包含層數標注;建筑中的房屋和破壞房屋均不標注房屋層數。
房屋層數混亂,在地面上難以區(qū)分時,房屋層數可以按最高層數注記。
所有房屋應標明結構:房屋層次、結構應分割清楚,毗連參差的
房屋應逐個表示,妥善處理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關系,不得任意擴大
綜合?;旌闲谓Y構的房屋要注意校正其輪廓。
檐廊的寬度實地大于1米時(含1米)應表示。臨時性房屋以及
5m2以下的棚房、簡單房屋不表示。單位及小區(qū)等院落的院門應表示。
地下室、化糞池可擇要表示。
房屋應逐個表示,房屋內部天井應區(qū)分表示,可加注記“天井”
說明。若天井的實地面積小于4m2時不再單獨表示。房屋內若天井上
有蓋或透明頂棚的,與房屋視為整體。對于單位及住戶內的影壁墻,
用依比例尺圍墻符號表示。
1)固定的報刊亭、電話亭、交通亭、自動售貨亭應表示。帶有地
下室的建(構)筑物,應表示。屋頂蓋、形狀不規(guī)則的地下室(或車庫)
41
入口,實測邊線,在入口起點處加繪地下室入口符號、防空洞的入口
要表示。
2)建筑物和圍墻凸凹在圖上小于0.4mm,簡單房屋小于0.6mm時一,
可用直線連接,房基較大的房屋,以房外角為準測量。
3)當房屋的二個角、三個角被陰影等遮蓋不清晰時,盡量采集清
晰的點或線,以方便外業(yè)調繪補測。
4)落地陽臺應和樓房繪成一體表示,懸空陽臺繪虛線表示,懸空
陽臺與圍墻和房邊線重疊或交叉時分別表示。脫離地面的陽臺,不論
離地面的高度,均按懸空陽臺表示。
5)建筑物的室外樓梯要表示,室內樓梯不表示,但自然村中廂房
外樓梯可不表示,無立柱及寬度小于1m的雨棚不表示。固定的垃圾
臺應表示,居民區(qū)內有固定存放垃圾的垃圾簍應以點狀符號表示。
6)農村居民地院落內實地面積小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業(yè)裝修水電包工包料合同報價模板
- 建筑工人簡易勞動合同
- 中小企業(yè)貸款抵押合同模板
- 2025年戰(zhàn)略合作合同簽署預告
- 上海市大型項目合作合同申購細則
- 二手房改造貸款合同
- 交通事故和解賠償合同范文
- 三方互利共贏合同:2025規(guī)劃
- 產品全國經銷合同范文
- 個人贈與合同標準文本
- 水土保持方案投標文件技術部分
- 印刷品質量保證協議書
- 2023年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題(A類)
- CQI-23模塑系統評估審核表-中英文
- 南方日報圖片管理系統開發(fā)項目進度管理研究任務書
- 《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2022年版)
- 我國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現狀、發(fā)展前景及政策支持研究
- 河南省鄭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數學試題(無答案)
- 七年級數學垂線1
- JTG C10-2007 公路勘測規(guī)范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護理查房演示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