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同步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同步教學設計
第六單元單元導學
1.語言運用: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培養(yǎng)閱讀古文的基本語感。
2.思維發(fā)展:學習古人論事說理的技巧,提高思辨能力。
3.審美鑒賞:欣賞古人語言的精彩,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4.文化傳承:品悟經典文學形象承載的文化內涵,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價值取向。
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培養(yǎng)閱讀古文的基本語感。
2.欣賞古人語言的精彩,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品悟經典文學形象承載的文化內涵,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價值取向。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本單元前三篇課文所選五篇文言文都是傳統(tǒng)的名家名篇,《?莊子?二則》和《?禮記?二則》是先秦散文,《馬說》屬于論說文體。這些文章有情趣,有理趣,閃爍著古人的思想智慧之光。最后的《唐詩三首》所選古詩皆為體現民間疾苦,表達深切同情的名篇。
《北冥有魚》作為《逍遙游》的開頭部分,塑造了“鯤鵬"這一超現實的形象,富有浪漫色彩;《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主要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既令人嘆服于莊惠二人的辯才,又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
《雖有嘉肴》一文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學”是息息相關的;《大道之行也》闡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社會、安定生活的無限向往,同時也暗含了對現實中黑暗現象的厭惡,表達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馬說》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通過敘述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性作用,描述了千里馬的悲慘遭遇,刻畫了食馬者的淺薄、愚妄、無知,痛斥了當時的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和重用人才的現象,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fā)了對人才的同情和理解,希望人才能被發(fā)現和重用。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表達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并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石壕吏》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爭的控訴,《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表現了一種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賣炭翁》表達了對勞動者的深切同情。
本單元的這些選文有理有趣,表現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懷。學習這個單元,首先要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文言語感;其次要注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此外,還要初步學習古人論事說理的技巧,體會他們的人生感悟,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情感陶冶。在課內內容熟練掌握的前提下,適當進行課外閱讀,強化文言語感,進一步鍛煉和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莊子〉二則》2課時
《〈禮記〉二則》2課時
《馬說》1課時
《唐詩三首》3課時
21《莊子》二則
上課素材
資料鏈接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典之一,是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肚f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上課筆記
1.語言運用:結合課文注釋及工具書,通讀全文,掌握重點文言詞語。
2.思維發(fā)展:展開想象,感受“大鵬"形象,再現“濠梁之辯”,增強形象思維能力。
3.審美鑒賞:探究“大鵬"形象的文化內涵,體會莊子與惠子論辯的巧妙及莊子的心境。
4.文化傳承:激勵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樹立責任和擔當意識。
1.反復誦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
2.展開想象,感受“大鵬”形象,再現“濠梁之辯”,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探究“大鵬”形象的文化內涵,體會莊子與惠子論辯的巧妙及莊子的心境。
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第1課時
北冥有魚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畢業(yè)季,我們常用“鵬程萬里"來祝福別人?!谤i”是古典詩詞中的一個奇?zhèn)サ囊庀?。我們學過李清照的詞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白也寫過類似的詩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泵珴蓶|也有詞句:“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這些詩詞中的“鵬”就出自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文章——《北冥有魚》。(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為“老莊"。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2.生難字詞
(1)字音
鯤(kūn)徙于南冥(xǐ)摶(tuán)正色邪(yé)
(2)詞義
【摶】盤旋飛翔。
【扶搖】旋風。
【息】氣息,文中指風。
【志】記載。
【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
(3)通假字
北冥有魚(同“溟”,海)
(4)古今異義
①怒而飛(古義: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今義:生氣,發(fā)怒)
②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古義:海水運動;今義:泛指海上運輸)
(5)詞類活用
①志怪者也(形容詞用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②南冥者,天池也(名詞用作形容詞,天然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
2.做知識卡片: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梳理出其他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做知識卡片。
3.配圖畫裝飾:發(fā)揮想象,給知識卡片配上鯤、鵬的圖畫或其他裝飾,張貼到班級語文學習欄。
4.逐層背誦,當堂背會全文。
四、品形象析特色
1.課前搜集資料,了解“鯤”“鵬"北冥”“南冥"的相關內容,課上分享查到的資料,并談談對“鯤、鵬”的初步印象。
【小貼士】
·凡魚之子名鯤?!?晉)郭璞《爾雅注釋》
·朋,神鳥也。朋,古文鳳。鵬,亦古文鳳?!墩f文》
·北冥,在世界最北端,是傳說中陽光照不到的大海。
·南冥,指南方的大海。
·“北冥"即北海,以曠遠非世人所見之地,以喻玄冥大道。海中之鯤,比喻大道體中養(yǎng)成大圣之胚胎,喻如大鯤,非北海之大不能養(yǎng)成也?!?明)德清《莊子內篇注》
·所以化魚為鳥,自北徂南者,鳥是凌虛之物,南是啟明之方;魚乃滯溺之蟲,北蓋幽冥之地;欲表向明背暗,舍滯求進,故舉南北鳥魚以示為道之徑耳。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
點撥:“鯤”本在幽暗的北海,它不甘現狀,“化"成了橫空出世的大鵬,飛向光明的南方。大鵬有著宏大的志向,對自由、光明的理想境界有著堅定、不懈的追求。
2.小組合作,填寫學習任務單,分析“鯤、鵬”形象,探究莊子借“大鵬"形象闡釋了什么道理及文章的藝術特色。
點撥:
文學形象描寫內容關鍵語句形象特點說明道理修辭手法藝術特色
鯤、鵬外形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碩大無比任何事物的存在與活動都要有所依憑頂真比喻夸張①結構嚴密,讀來語氣連綿,音韻流暢;②文筆奇幻,想象雄奇瑰麗,富有浪漫色彩;③運用寓言故事說理。
遷徙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
五、細探究挖內涵
1.挖掘豐富內涵。
莊子筆下的“鵬”這一形象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廣泛。課前搜集與“鵬"有關的內容,挖掘“大鵬”形象的豐富內涵,理解其對后世的影響,寫出你的探究發(fā)現,分享交流。
師:大鵬形象深受人們喜愛,人們感嘆于它的力量,贊美它的志向高遠、一往無前。它的形象也隨著歲月的積淀越發(fā)深入人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鵬成了我們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象征之一,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2.寫下凡人妙語。
寫一寫“大鵬"形象帶給自己的啟示,分享交流。
點撥: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既要懷揣大鵬之志,又要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勇往直前。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北冥有魚》寫鯤鵬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老師希望大家能憑借知識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達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們插上知識的翅膀,乘長風破萬里浪。
2.拓展延伸
課外搜集莊子名言并背誦。
點撥:①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②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3.布置作業(yè)
完成本節(jié)內容。
北冥有魚萬物有所恃
第2課時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提起知己,我們最易想到的是“管鮑分金”“高山流水"李杜情誼”等,他們互相提攜、惺惺相惜、同氣相求,給后人留下了津津樂道的故事,更讓人遐想萬千。但是還有另一類知己。他們一見面就辯論得面紅耳赤,不會互相遷就,并樂此不疲,但他們的友誼也同樣牢固。比如莊子和惠子,他們是這類知己的楷模。今天,我們就從他倆的故事來了解不一樣的莊子。(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文學常識
人物鏈接
惠施,宋國(今河南商丘)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菔┦呛峡v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后來回到家鄉(xiāng)宋國,并在宋國國都商丘與老鄉(xiāng)莊子成為朋友。
2.生難字詞
(1)字音
濠梁(háo)_鰷魚(tiáo)
(2)詞義
【全】完全,完備。
【循】追溯。
(3)一詞多義
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朗讀指導
1.(課件出示句子)讀準字音、節(jié)奏。
點撥:①安知/我不知/魚之樂?②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2.小組分角色朗讀人物的對話,讀準語氣。
誦讀指導:
“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從容,悠閑,語速要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稍快,讀出急于反駁的樣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巧辯,機智,從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肯定,毫無爭議)
“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滿智慧,詼諧)
注:特別強調讀準“安”字。
3.各組競賽式比讀,讀出韻味。
4.男女生比讀,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性格。
(二)疏通文意
1.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出疑難詞句。
2.小組討論,質疑、解疑。
3.積累文言知識。
(三)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點撥:記敘了莊子和惠子圍繞著“魚之樂"而展開的一場辯論。
四、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莊子和惠子圍繞什么話題展開了怎樣的辯論?他們的觀點和論據各是什么?
點撥:辯題: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
莊子的觀點:我知道魚很快樂。莊子論據一: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論據二:你說“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時,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又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
惠子的觀點: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惠子論據: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你也不知道魚的快樂。
2.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點撥: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自身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3.通過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可以看出兩個人有何不同?
點撥:惠子力辯、拘泥、重求實,對事物有一種刨根問底的認真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有靈性、崇尚美,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感投射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效果。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五、探究《莊子》的藝術特色
1.課前通過搜集資料,了解莊子的生平和思想,在班級分享相關內容。
2.鑒賞助讀,探究《莊子》的藝術特色。
課件出示:
《?莊子?的藝術特色》《淺談?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莊子與韓非子寓言藝術特色比較》《?孟子?與?莊子?寓言藝術特色之比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歸納《莊子》的藝術特色,寫小短評,在全班交流。
點撥:金圣嘆稱《莊子》為“天下奇書”?!肚f子》散文之奇體現在:莊子講哲學道理,很少進行抽象的說教,而是借助寓言故事來說理。莊子寓言注目于神話,想象奇幻,善于虛構,氣勢宏偉,主觀感情強烈,多直抒胸臆,善用比喻,語言幽默,諷刺辛辣,形象刻畫細膩生動,使文章形成一種雄奇壯麗、汪洋恣肆的獨特風格,充滿浪漫色彩。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課文通過記敘莊子與惠子圍繞著“魚之樂"而展開的辯論,表現了莊子機智、巧妙的辯論風格,也表現了莊子“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
2.拓展延伸
這一場辯論中的莊子與惠子,你欣賞的是誰?為什么?
點撥:示例一:欣賞莊子,因為莊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對待周圍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機智、善辯。示例二:欣賞惠子,因為惠子機智好辯,善于抓住對方的漏洞之處,對于事物有著尋根問底的認真態(tài)度。(也可以一同欣賞兩位,理由綜合以上所述即可)
3.布置作業(yè)
完成本節(jié)內容。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我對于本篇課文的教學既能立足于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把莊子的寫作背景與文章有機連接起來,讓學生對莊子的思想有了直接感受和理解,并且用新時代的眼光解讀了莊子,探尋了他對現實世界的指導價值,使教學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既落實了重點文言知識,又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于交流,這樣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加顯著。對于這個問題,我將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積極探尋,努力實踐,避免再出現類似問題。
22《禮記》二則
上課素材
作品簡介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是儒家經典著作。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學家戴圣編纂的。
文學常識
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
上課筆記
1.語言運用:了解《禮記》相關知識,理解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2.思維發(fā)展: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教學相長"大同社會”的基本內涵。
3.審美鑒賞:找對偶句及排比句,體會整散結合的韻律美,類比說理的形象美。
4.文化傳承:感受古人對“大同"社會的美好憧憬,理解儒家“教學相長”的觀念,學習古圣先賢的智慧哲思。
1.了解《禮記》相關知識,理解重點文言詞語。
2.了解“教學相長"大同社會”的基本內涵。
品悟“教學相長"大同社會”,概括儒家文化的基本內涵。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第1課時
雖有嘉肴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或許同學們對《禮記》不甚了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告訴我們要勤于鉆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guī)劃,有的放矢;“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等等??梢?,《禮記》影響之深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禮記》,學習《雖有嘉肴》,領悟為學之道。(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生難字詞
(1)字音
嘉肴(yáo)_兌命(yuè)_學學半(xiào)弗學(fú)
教學相長(zhǎng)
(2)通假字
學學半[同“敩(xiào)”,教導]
(3)一詞多義
其
(4)古今異義
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朗讀指導
1.聽錄音范讀課文(多媒體播放),掃清字詞障礙。
2.自讀課文,對照注釋,了解文章的意思。
3.解詞釋義,積累用法。
(1)辨音解詞: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文中的多音字,并解釋意思。
點撥:
①強:讀qiáng,“自強”,自我勉勵,奮發(fā)圖強。
②長:讀zhǎng,“教學相長”,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
③兌:讀yuè,“兌命”即《說命》,《尚書》中的一篇。
④學學:讀xiàoxué,前一個“學"同“敩”,教導;后一個“學”,指學習。
(2)實詞釋義:兩人結對,一人找實詞,一人解釋意思。
點撥:
①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嘉肴:美味的菜肴旨:味美
②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
③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足:不充足,不夠困:困惑
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
(3)找出虛詞,積累其用法。
點撥:
①也:用在句末,表示語氣,文中出現五次。
②弗:意思同“不”,文中出現兩次。
③然后:連詞,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文中出現四次。
④故:所以,因此,文中出現兩次。
⑤其此之謂乎:這句話共五個字,卻有三個虛詞“其"之”“乎"。
(4)同學互助,用規(guī)范、表意清晰的語言翻譯全文。
(二)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繪思路圖。
(1)找出文中總結性的句子。
點撥:①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故曰:教學相長也。
(2)分析句子間的關系。
點撥:全文共五句話:第一句以“嘉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正因為學習是體驗“至道”的重要途徑,所以由第二句得出“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指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第四句得出中心論點“教學相長";第五句引用《兌命》中的話作為佐證,進一步加強論證。
(3)繪思路圖。
(4)請同學們借助起承轉合的標志性詞語給課文分層。
點撥:起承轉合的標志性詞語:“是故”“故"。
課文層次:第一層:雖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第二層: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學相長也。第三層:《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四、精讀課文深層理解
1.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
點撥:從“嘉肴”寫起,是為了用“嘉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
2.品讀感悟,限時匯報。
(1)品韻味:找出對偶句、“也"字句,體會韻律美,分享交流。
點撥:①對偶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边@是一組對偶句,同時運用了類比手法,用“嘉肴"類比“至道”,用“弗食"類比“弗學”,用“不知其旨"類比“不知其善”,將抽象的道理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生活常識,通俗易懂,整散結合,錯落有致,節(jié)奏分明,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誦,韻味無窮。
②“也"字句:“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薄耙?字,放在句末,舒緩語氣,讀來有一種諄諄教誨、余音繞梁的韻味。
(2)悟道理。
①儒家教學思想“教學相長”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實踐,分小組談談你的看法。
【小貼士】
課文所講的“教學相長"是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過程,在同一個主體身上,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而在現代教育學意義上,“教學相長”是對師生關系的一種描述。
②小組討論后,派1名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點撥:“教學相長"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不明白,可能因為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了。
“教學相長”是對師生關系的一種描述。教師不僅僅是講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學中受到教育,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反過來對老師有所啟發(fā)。比如,學生對某一問題的回答,可能會激發(fā)教師的思維,使他對問題認識更深入;學生提出的某個疑問,可能也正是教師自己理解上的難點。
五、探究主旨把握主題
1.若用一個詞語概括文章,你會選哪個詞?它是何意?
點撥:“教學相長”,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
2.本文說理邏輯嚴密,條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樣論證“教學相長”的?
點撥:首先用“嘉肴"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接著從教和學兩方面的關系來加以論證,得出“教學相長"這個結論,最后用《兌命》里“學學半”的話加以佐證,印證“教學相長"論點的正確性。
3.讀完課文,你有何體會?
點撥: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敖虒W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點撥:本文論述了學習要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即實踐出真知。另一方面,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如果說學是一支紅燭,那教只是紅燭上的火苗;如果說學是一只春蠶,那教只是春蠶吃進嘴里的一片片桑葉。學是整個人生的常態(tài),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充實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受跟別人分享。
2.拓展延伸
搜集關于學習的名言,背誦其中感悟最深的名言。
點撥: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②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3.布置作業(yè)
完成本節(jié)內容。
雖有嘉肴
第2課時
大道之行也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們在第三單元學過《桃花源記》,那是陶淵明理想中的社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會將儒家所認為的理想社會展現在我們面前。(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生難字詞
(1)字音
天下為公(wéi)_選賢與能(jǔ)_講信修睦(mù)
矜(guān)男有分(fèn)貨惡其棄于地也(wù)
(2)通假字
①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舉,選拔)
②矜、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老而無妻)
(3)一詞多義
為
(4)古今異義
①講信修睦(古義:培養(yǎng);今義:修改)
②女有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返回)
(5)詞類活用
①選賢與能(動詞作名詞,才干出眾的人)
②故人不獨親其親(名詞作動詞,以……為親)
③不獨子其子(名詞作動詞,以……為子)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朗讀指導
注意課文中下列句子(課件出示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點撥:①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②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二)疏通文意
1.結合課下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出疑難詞句。
2.解詞譯句,疏通文意。
(1)先秦散文語言凝練,有些固定詞語沿用至今,請找出來。
點撥:①大道之行;②天下為公;③選賢與能;④講信修睦;⑤老有所終;⑥壯有所用;⑦幼有所長;⑧矜寡孤獨;⑨謀閉不興;⑩外戶不閉。
(2)串詞成句,疏通文意。
3.小組討論,質疑、解疑。
(三)整體感知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點撥: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四、精讀課文深層理解
1.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
點撥:第一層:“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是全文的總括。
2.朗讀課文,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點撥:“大道":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點撥:課文第二層“大同"社會可歸納為三個方面:①滿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愛(故人不獨親其親……皆有所養(yǎng));②滿足發(fā)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男有分,女有歸);③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為己)。
4.探究“大道”與“大同"的關系。
點撥:儒家“大同”社會是孔子對實施大道的社會理想模式的構想。鄭玄注《禮記·禮運》云:“同,猶和也,平也。"既“和”且“平”,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施行大道,才有可能實現大同。
5.“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點?
點撥:有?!笆劳馓以础钡木辰缡歉鶕按笸?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藝術地再現“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同學們,盡管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在當時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一份寶貴的財富,兩千年來一直被許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
2.拓展延伸
請用一段話描繪你心中的理想社會。
點撥:人際關系上重視禮尚往來,人人講文明,有道德修養(yǎng),注重社會公德,以禮為度,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這樣社會才能安定,人們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3.布置作業(yè)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完成本節(jié)內容。
大道之行也
本次教學,我覺得可取之處是:重視對課文的反復誦讀,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課文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體悟。不足之處是:對于學生的發(fā)言,我的點評力度綿薄。我認為,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少了,就意味著教師的語言要更精簡,因此學生發(fā)言之后教師的點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當然,從此次的問題中我知道,教師點評的功力該在平時苦練中提升。
23*馬說
上課素材
文體知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看法。寫法靈活,但講究文采,跟現在的雜文大致相似。
上課筆記
1.語言運用:誦讀課文,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2.思維發(fā)展:加強朗讀訓練,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疏通詞句,翻譯課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3.審美鑒賞: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文化傳承:引導學生認識當今時代的優(yōu)越環(huán)境,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1.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誦讀品味法、自主學習法、討論點撥法。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名馬,如項羽坐騎——烏騅(zhuī)馬,劉備坐騎——的盧馬,曹操坐騎——絕影馬。正所謂“良將輔明主,寶馬配英雄”,這些馬能名垂千古有自身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賞識它的英雄能盡其材。但是所有的千里馬都能遇到賞識它們的人嗎?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一起走進韓愈的《馬說》。(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文學常記
(1)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背景鏈接
從作者一生的經歷看,《馬說》這篇文章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盡管如此,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郁郁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2.生難字詞
(1)字音
祗(zhǐ)駢(pián)槽櫪(cáolì)食馬者(sì)
粟(sù)邪(yé)外見(xiàn)
(2)詞義
【駢死】(和普通馬)一同死。駢,本義為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
【槽櫪】馬槽。
【一食】吃一次。
【或】有時。
【外見】表現在外面。
【且】猶,尚且。
【策之】用馬鞭趕它。
【臨】面對。
(3)通假字
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同“衹(只)”,只、僅]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飼”,喂)
③才美不外見(“見"同“現”,表現)
(4)一詞多義
①能
②食
③策
④以
(5)古今異義
①然后有千里馬(古義:這樣以后;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
②一食或盡粟一石(古義:有時;今義:或者;或許)
③是馬也(古義:這樣;今義:判斷動詞,跟“非"相對)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點撥: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性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2.文中哪一句強調了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性?
點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作者的觀點)
3.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之間的關系的?
點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四、深層探究把握主旨
(一)品讀“千里馬”
千里馬在沒有遇見伯樂的情況下,遭受了哪些不幸?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品析。
點撥:
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品析:從“祗辱于"駢死于”等詞可知千里馬受屈辱而死?!耙?是語氣詞,透露出了對伯樂不常有的嘆惋,對千里馬“駢死于槽櫪之間”的惋惜、悲憤。
②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品析: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但是吃不飽,力氣不夠用,所以就不能日行千里。反過來推理,千里馬“才美不外見”,因為“力不足”,而“力不足"則是因為“吃不飽”。吃不飽,不僅僅是一種壓抑,更是摧殘。千里馬的內心是痛苦的。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品析:千里馬不被飼養(yǎng)者重視和認可,甚至不被愛惜。
小結: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時,它可憐、痛苦、死得凄慘,是壓抑的、絕望的。是誰讓千里馬成為了命運的悲?。俊绸R者。接下來找找文中關于食馬者的句子。
(二)品讀“食馬者"
1.食馬者是如何對待千里馬的?找一找關于食馬者的句子。
點撥:
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面對一匹好馬,他根本看不出,甚至把它作為普通的馬一樣喂養(yǎng);“也”是語氣詞,突出對食馬者無知的不滿,批判統(tǒng)治者的愚妄淺薄。)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將“食馬者"的平庸、淺薄、愚昧生動地刻畫了出來。)
③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如果不認識千里馬已經是無知和愚昧,那么拿著鞭子面對著千里馬,卻說:“天下沒有好馬了!"寥寥數語,刻畫了食馬者不僅無知,還蠻橫的丑態(tài)。)
小結:可以看出食馬者是無知的、愚昧的、蠻橫的。
2.千里馬日行千里的才能被埋沒掉,最后凄慘死去,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點撥:伯樂不常有,食馬者不識馬,千里馬難行千里。
3.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點撥:其真不知馬也!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不知馬"的?
點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三)“伯樂"千里馬”“食馬者"的寓意
1.“說”這種文體,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通常運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作者借助“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寓意什么?
點撥: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
2.這三類人具有什么樣的關系?
點撥:千里馬,只有遇到伯樂才能“以千里稱也”,遇到食馬者只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人才只有遇到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才能被賞識重用,充分發(fā)揮才能,遇到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只能終生被埋沒。
3.課文借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社會怎樣的社會現實?
點撥:課文借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既不能識別人才,又不重視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終生被埋沒的社會現實。
4.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韓愈怎樣的情感?
點撥: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人才能充分發(fā)揮才能。寄托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五、分析論證把握手法
1.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的?
點撥:開篇先從正面提出觀點,即“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接著從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指出千里馬被埋沒的命運的必然性;緊接著,進一步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最后對無知的“食馬者”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并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句。
2.本文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點撥:主要運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的命運來比喻人才的命運,另外還采用反問、設問、排比等手法,反復論述,層層深入,耐人尋味。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文以千里馬喻指杰出的人才,借千里馬的不幸遭遇,說明有才能的人不被統(tǒng)治者識別和重用,以致終生被埋沒,抨擊了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現象,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
2.拓展延伸
假如將來你也遭遇懷才不遇的情況,那么你會認同以下哪一種態(tài)度呢?也可以談談這幾種情況以外的認識。
①毛遂自薦:錐處囊中,脫穎而出;②孫敬、蘇秦:懸梁刺股,發(fā)奮再學;③陶淵明:歸隱田園;④諸葛亮:三顧茅廬方出山;⑤姜子牙:垂釣等待;⑥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點撥:時代不同,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我們不能坐等機遇的來臨,更不能坐失良機,要努力學習,不斷增長才干。要抓住機會,毛遂自薦,增大成功的幾率。
3.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完成本節(jié)內容。
馬說托物寓意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從教學的全程來看,教學思路還是比較開闊的,步驟比較明晰,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較充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得到了較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感到不足的是:在“拓展延伸”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時間把握的不夠好,讓學生討論拖延了一些時間,造成完成課后作業(yè)的時間過緊。
24唐詩三首
上課素材
資料鏈接
宮市
宮市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奪人民財物的一種最無賴的、最殘酷的方式。舊制,宮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辦,向民間采購。德宗貞元末年,改為由太監(jiān)為宮使直接辦理。宮里經常派幾百人到各熱鬧的街坊,他們不攜帶任何文書和憑證,看到所需的東西,口稱“宮市”,隨意付給很少的報酬,有時還要貨主送到宮內,并向其勒索“門戶錢”和“腳價錢"。這一弊政對城市商人和近郊農民造成深重苦難。
上課筆記
1.語言運用:賞析名句,增加語言積累。
2.思維發(fā)展:了解三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不同的藝術風格。
3.審美鑒賞: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格調美,培養(yǎng)詩歌審美的情趣。
4.文化傳承: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格調美,培養(yǎng)詩歌審美的情趣。
誦讀法、引導點撥法、合作討論法。
第1課時
石壕吏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成都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可以見到這樣兩幅對聯:“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朱德同志撰寫的對聯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們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而郭沫若先生的對聯高度概括了杜甫憂國憂民的兩個方面,內容深刻,對仗工穩(wěn),書法瀟灑而富激情,歷來為世人所推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杜甫的代表作品——《石壕吏》。(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小李杜"(李商隱與杜牧)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創(chuàng)作了《登高》《春望》《北征》及“三吏”“三別"等名作,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2)背景鏈接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看戰(zhàn)亂后的故鄉(xiāng)??墒遣坏絻蓚€月,形勢發(fā)生逆轉,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洛陽一帶又騷動起來。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這番經歷寫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和情節(jié)生動而流傳得最廣。
2.生難字詞
字音
石壕吏(háo)(lì)_逾墻走(yú)_泣幽咽(yè)
鄴城戍(yè)(shù)河陽役(yì)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老師朗讀詩歌,用“/”劃出朗讀的停頓。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2.結合注釋,查閱資料,師生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石壕吏》的內容。
點撥:傍晚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捉人。老翁趕快跳墻逃,老婦出門去周旋。
小吏喊聲多憤怒!老婦哭聲多悲苦!
我聽老婦上前說:三個兒子都是鄴城卒。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剛戰(zhàn)死?;钊藭呵彝瞪?,死者從此長別離。家里再也沒有一個(男)人,只有吃奶的小孫子。孫子的母親還沒走,出門沒有遮身裙。老婦雖然力氣衰,還請連夜跟您走,趕到河陽服兵役,還能勉強做早餐。
夜久不再聞人語,似乎只有抽泣聲。天明告辭上路去,獨與老翁相道別。
四、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這首詩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點撥:詩人夜晚投宿石壕村,看到有差役捉人充役。
2.全詩是圍繞哪句話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或哪一句預示有一場災難降臨?)
點撥:有吏夜捉人。
3.為什么要夜間“捉"人?
點撥:人們白天都出門躲避戰(zhàn)亂和抓丁,夜晚才敢回家。
本詩中不說征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于如實描繪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個“夜"字作“捉”的時間狀語,含義就更豐富了。
4.詩中主要人物是誰?這些人物出場時各自的態(tài)度怎樣?反映了怎樣的現實?
點撥:老婦人和差役。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差役的兇暴和老婦人的哀憐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差役如狼似虎的氣勢,揭示了“安史之亂"引起的戰(zhàn)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5.老婦人的“致詞”說了哪些家事?
點撥:(1)一家三男被征;(2)兩個男兒戰(zhàn)死;(3)剩下一對孤兒寡母;(4)兒媳婦衣不遮體。
6.老婦人是心甘情愿去應征嗎?可以看出老婦當時是怎樣的心理?
點撥:并非自愿,因為保護丈夫、兒媳、小孫子心切,故作懇請,老婦之凄苦可見一斑,亦可見差役之冷酷。
7.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點撥:對戰(zhàn)爭給老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深表同情,對統(tǒng)治者壓迫老百姓的殘暴行徑極為不滿。
五、疑難探究深入文本
1.有人說《石壕吏》中老婦的“前致詞"全都是“吏”步步緊逼出來的,你能從老婦的回答中想象、推測出“吏"都問了什么話嗎?
點撥:
吏老婦
家有男丁否?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尚有他人否?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今必得一人,誰應河陽役?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2.從詩題看,主要人物應是差吏,但詩中對差吏描寫很少,為什么不寫差吏的話?
點撥:這是一種“藏問于答,明暗結合”的寫作手法,差吏的話可以推測出來。差吏的兇暴蠻橫、冷酷無情通過老婦人的陳情表現出來。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詩通過詩人親眼所見的石壕吏趁夜捉人,連老婦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環(huán)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
3.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完成本節(jié)內容。
石壕吏
人物:
老翁:逾墻走→睡臥不寧
差役:呼一何怒→兇暴蠻橫、冷酷無情
老婦:啼一何苦→值得同情、勇挑重擔
杜甫:沉默→關心時局、同情百姓
第2課時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杜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一般人看來,這樣偉大的詩人生前一定過著身居華屋、錦衣玉食的生活??墒聦嵾h非如此。讓我們一起背誦《春望》,重溫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的家國情懷。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首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也是他在安史之亂期間所作。(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文學常識
(1)背景鏈接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安史之亂以后,杜甫流落到四川成都,求親告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到了一塊荒地,蓋了一間小茅草房,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茅屋剛蓋起不久,就在這年的八月遭到一場暴風雨的洗劫,屋頂的茅草被刮走,屋內徹夜漏雨不止,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歌寫的是詩人棲身的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懷。
(2)文體知識
歌行體:篇幅可短可長;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句式比較靈活,即長短句兼有,一般是七言,可穿插三、五、九言的句子;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連續(xù)的韻腳變換體現了“歌"的特點,長短句的錯落搭配,又具有“行”的動感。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一首歌行體古詩。
2.生難字詞
字音
三重茅(chóng)掛罥(juàn)長林梢(cháng)沉塘坳(ào)
布衾(qīn)大庇(bì)怒號(háo)突兀(wù)
廣廈(shà)
三、草堂詩旅——音韻美
朗讀指導
中國的詩歌講求節(jié)奏、音韻,那我們先來做一些功課。找?guī)孜煌瑢W來讀一讀詩歌,我們大家仔細聽,如果有讀錯的音,請幫他糾正。
1.因為這首詩中易讀錯的字較多,請同學們結合剛才所學,把讀音標注到課本上。標注完的同學可以試著讀一讀全詩。
2.讀準節(jié)奏,選擇一節(jié)劃分節(jié)奏,并試讀。
點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讀通詩意。
點撥: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的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江對岸,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只好回來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粗布被子蓋了許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就漏水,床邊沒有一點兒干的地方,漏下的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自從遭受安史之亂之后,我睡覺的時間就很少了,長夜漫漫,屋漏床濕,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貧寒的士人,讓他們開顏歡笑!任憑風吹雨打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才能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那時候,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四、草堂詩旅——賞敘事
1.用一句話概括詩歌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點撥:杜甫的茅屋被秋風吹破了。
2.小組合作學習,概述事件。
點撥:風起茅飛,群童搶茅,風云突變,屋漏衾冷,嬌兒蹬被,長夜難眠,思得廣廈,大庇寒士。
3.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述詩歌每小節(jié)的主要內容。
點撥:
場景一——狂風怒號茅翻飛
場景二——群童搶茅自嘆息
場景三——雨注屋漏夜難眠
場景四——安得廣廈穩(wěn)如山
師小結:一場無情的風雨造就了詩人最沉重的記憶,一碰就痛,一提就疼。此情此景,詩人感慨萬千。
4.請同學們齊讀詩歌,梳理概括每小節(jié)中詩人的心情。
點撥:
場景一——焦急、痛惜
場景二——憤懣、無奈
場景三——愁苦、憂思
場景四——悲壯、堅定
師小結:杜甫處境尚且令人擔憂,他卻想到了天下人的處境,這都基于他“兼濟天下"的情懷,熱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
五、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朗讀第一節(jié)詩,思考問題:
(1)作者描寫秋風,為什么用“怒號”而不用“猛烈"兇猛”等詞語?
點撥:“怒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體現了風之大、猛烈和無情。
(2)“卷”和“吹"掀”相比,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點撥:“吹"字不能寫出風的力度;“掀”字又表現不出茅草的動態(tài)?!熬?字則既寫出風的迅猛,又表現出茅草的動態(tài),更形象,更有力。
(3)“卷”后面的動詞還有哪些?使用這些動詞有什么好處?
點撥:“飛"灑”“掛罥"飄轉”“沉”,刻畫了茅草飛揚的動態(tài)畫面。
2.研讀賞析第二節(jié),思考下列問題:
(1)當看到茅草屋被秋風破壞后,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點撥:著急、無可奈何。
(2)詩人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寫此詩時,杜甫只有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是否用得不準確?
點撥:沒有不準確?!袄稀弊质菍懶木?,詩人經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
(3)“歸來倚杖自嘆息”,詩人嘆息什么?
點撥:一嘆天公無情,吹破詩人棲身的茅屋;二嘆兒童幼稚,不明詩人苦難;三嘆黎民生活困苦(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
3.第三節(jié)詩中,哪些詞語用得好?找出來賞析一下,體會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語言錘煉功夫。
點撥:“雨腳如麻"中的“麻”字說明雨點密密麻麻,很形象?!袄渌畦F"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舊、很硬、很冷,說明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無法拆洗,這說明作者的生活很困窘。
4.第四節(jié)詩中,漫漫長夜,詩人在想些什么呢?
點撥:詩人在想天下和自己一樣受凍的貧苦人民,希望大家都能住上不懼風吹雨打的房子。
5.怎樣看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理想?
點撥:詩人的茅屋幾乎被狂風和頑童完全摧毀,又遇上了連綿不斷的秋雨,屋漏床濕,被冷似鐵,全家無法安眠,處境十分悲慘。但詩人從切身體驗,推己及人,以天下之憂為憂,渴望有廣廈千萬間為天下貧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個人的犧牲來換取天下寒士的歡顏。這充分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舍己為人的奉獻情懷。
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一座破敗的茅草屋,卻留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篇。讓我們懷著對杜甫的崇敬之情,再次齊讀全詩,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2.拓展延伸
(1)根據上聯,討論完成下聯。
上聯:范文正處廟堂心系四海
點撥:下聯:杜子美居草屋胸懷萬家
(2)找一找杜甫憂國憂民的詩歌名句。
點撥:①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③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3.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完成本節(jié)內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敘事
抒情:憂國憂民博大胸懷
第3課時
賣炭翁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感受到詩圣杜甫推己及人、心憂天下的情懷。唐代另一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也寫了很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賣炭翁》,一起來看看在賣炭翁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朝現實主義詩人,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
(2)背景鏈接
這是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組詩《新樂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詩人有自注云:“《賣炭翁》,苦宮市也?!碧频伦谪懺?,宮中派宦官到民間市場強行低價買物,名為“宮市”,實為掠奪。作者寫這首詩,就是為了抨擊這樣的黑暗現實。
2.生難字詞
字音
兩鬢(bìn)伐薪(xīn)口稱敕(chì)叱牛(chì)
三、讀一個悲慘故事
(一)讀文章
1.聽錄音范讀課文(多媒體播放)。
2.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3.學生自由讀,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
4.讀通詩意。
點撥: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終南山里砍木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fā)灰白,十指漆黑。賣炭得到的錢做什么用?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蓱z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不值錢,還希望天氣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
那騎著馬輕快而來的兩人是誰???是皇宮內的太監(jiān)和他手下的爪牙。太監(jiān)手里拿著公文,嘴里稱是皇帝的命令,便掉轉炭車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很多斤,他們硬是要奪走,吝惜不得。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5.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什么詩?它包括哪些要素?
點撥:這是一首敘事詩。它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6.這首詩,圍繞著“炭”寫了哪幾件事?
點撥:它記敘了賣炭翁燒炭、運炭以及炭被掠奪的經過。(燒炭——運炭——搶炭)
(二)讀賣炭翁
1.詩歌重點刻畫了哪個人?用一個字概括他留給你的印象。
點撥:賣炭翁;苦。
2.從哪里可以看出賣炭翁之苦?
點撥:①從“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讀出伐薪燒炭、運炭之苦。
②從“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讀出年紀大、生活艱辛。
③從“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讀出生活貧苦,愿望卑微,賣炭只為解決溫飽。
④從“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讀出賣炭苦。(“一尺"——雪大;“曉駕”——路遠;“碾"——冰厚、路滑、車重;“牛困人饑”“泥中歇"——人苦。)
3.按理說,這樣的條件應該希望天氣好,可詩中卻寫道“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似乎不符合賣炭翁此時的心理??!應該如何理解?
點撥:這句心理描寫刻畫了賣炭翁在寒冷的天氣中穿著單薄的衣服,卻希望天氣更寒冷(這樣炭才好賣出去)的矛盾心理,反映出老翁的艱難處境和復雜的內心活動。
4.詩的第一段從正面寫了賣炭翁燒炭苦、賣炭苦,你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苦?
點撥:“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寫出丟炭之苦?!跋Р坏谩睂懗鲑u炭翁的無奈、可憐。
師:詩歌從燒炭、賣炭、丟炭,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突出了賣炭翁之苦,讓一個可憐的勞動人民的形象赫然印在我們的腦海里。
四、知一種社會現象
1.賣炭翁,一個下層勞動人民,只求“身上衣裳口中食”,可就這一點卑微的愿望,卻被這些宮使奪去了。一起看看這些宮使是怎樣的人。
自讀第二段,結合詞語說說“宮使”的形象。
點撥:翩翩、黃衣、白衫兒、把、稱、回、叱、牽——趾高氣昂、蠻橫無理。
“翩翩"一詞寫出了宮使輕快而又趾高氣揚的神態(tài)。與賣炭翁為生活操勞的凄慘的個人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揭露了唐代“宮市”的罪惡。
2.這首詩揭露了“宮市"是一種極不公平的“交易”,是對勞動人民的殘酷掠奪,你可以從哪些詩句感受到這一點?
點撥:“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說明這樁買賣是強迫的,“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表明一車炭的價值很高,而貨與款是極不等價的。作者通過一步步的鋪墊渲染,通過動作、心理描寫以及對比的運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宮市掠奪的本質。
3.本詩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點撥:通過記敘一個賣炭老翁辛苦勞動所得最終被宮使掠奪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宮市的罪惡和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yè)
1.課堂小結
《賣炭翁》通過描寫一位賣炭老翁的遭遇,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批判了宮市害民的現象:勞動者勞而不得,統(tǒng)治者不勞而得,仗勢欺壓百姓,任意勒索,公然掠奪。宮市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剝削方式。詩中無一字譴責,但我們在字里行間能深切地體會到同情、痛恨,能觸摸到詩人善良的心。
2.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完成本節(jié)內容。
寫作學寫故事
1.將故事敘述完整,做到情節(jié)完整、內容豐富、人物形象鮮明。
2.發(fā)揮聯想與想象,寫出情節(jié)波瀾,增加故事吸引力。
3.綜合運用多種手法,豐富故事細節(jié),使之生動有趣。
1.將故事敘述完整,做到情節(jié)完整、內容豐富。
2.發(fā)揮聯想與想象,寫出情節(jié)波瀾,增強故事吸引力。
綜合運用多種手法,豐富故事細節(jié),豐滿人物形象,使之生動有趣。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獲獎后發(fā)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今后的歲月里,我將繼續(xù)講我的故事?!?/p>
莫言認為,講好故事也能獲得巨大的文學成就,故事里面有真理和正義,一個人可以將終身講故事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人生追求。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寫故事的人吧!(板書課題)
二、初識故事了解特點
1.什么是故事?
點撥: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內容可以是已經發(fā)生的事,或者想象的故事。
2.寫好故事需要注意什么?請同學們依據課本內容,歸納要點。
點撥:有頭有尾;設置懸念,增加波折;人物形象豐滿;有恰當的聯想和想象。
三、賞讀故事總結寫法
1.閱讀下列經典的故事,說說精彩的故事具有哪些特點。
故事1:蒲松齡《狼》
(1)概括故事情節(jié)及波折。
點撥:
故事情節(jié):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波折:屠戶晚歸——遇狼——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戶奔倚積薪下——一狼假寐——殺狼——一狼洞入——亦斃之。
(2)思考這個故事在情節(jié)上有什么特點。
點撥:①有頭有尾——故事具備完整的結構。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要素完整。
②有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
③情節(jié)一波三折。
總結:寫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虛構的人和事。想要故事生動有趣,就得設計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制造緊張的氣氛,然后在恰當的時候劇情陡然反轉,甚至轉危為安、反敗為勝,給讀者帶來情緒上的跌宕起伏。
故事2:《驛路梨花》
回憶《驛路梨花》的故事情節(jié),思考作者是如何設計故事情節(jié)的。
點撥:
三次懸念、兩次誤會:
懸念1:房子的主人是誰?
誤會1:誤認為瑤族老人是房子的主人。
懸念2:瑤族老人不是房子的主人,房子的主人到底是誰?
誤會2:誤以為梨花妹妹是梨花本人。
懸念3:解放軍戰(zhàn)士為何要建茅屋?
總結:作者行文運用了設置懸念、制造誤會的手法,伴隨著每次懸念的即將解開是又一次誤會和新懸念的產生。寫故事時通過故意為之地設計人與人或人與物之間的誤會,使文章充滿戲劇效果,同時又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情節(jié)變得撲朔迷離,讓故事有節(jié)奏感,讀來引人入勝。
故事3:陶淵明《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這個故事為什么精彩,讓人迷戀?
點撥:《桃花源記》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除了語言、手法精彩外,它營造了幽美的意境,充滿遐想和若即若離之美,使故事籠罩著神秘感。作者筆下的桃源世界讓我們迷戀,而桃源世界的出現和塑造離不開作者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合理運用聯想和想象可以使故事更加精彩紛呈,讓人思緒繚繞。
2.小結:
在我國文學史上,無論是先秦的歌謠、神話,還是后來的詩歌、“志人"志怪”小說、話本小說、長篇小說等,都體現了文人創(chuàng)作時豐富的想象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學中的想象力不是大膽的胡編亂造,而是在一定的現實基礎上,運用語言細節(jié)構造出獨特的世界。
四、實戰(zhàn)演練
1.布置作業(yè)
我們熟悉的各種事物,都可能引發(fā)故事,比如眼睛、頭發(fā)、嘴巴,比如校服、手機,又比如軍訓、旅游、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戲劇性的故事。以《________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可以在橫線上填入諸如“頭發(fā)"軍訓”“一張電影票"等詞語,再去寫故事。
(2)可以先列一個提綱,把主要情節(jié)構思好,要讓情節(jié)有些波瀾。
(3)要有合理的聯想與想象,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生動、曲折、感人。
2.例文引路
頭發(fā)的故事
小米偷偷地扒著門縫看,???她看到了一個光頭的怪人,怪人穿著媽媽的衣服,小米驚恐地捂住了嘴巴。媽媽沒有頭發(fā),媽媽變成妖怪了。
小米醒來的時候,媽媽就坐在她旁邊,小米驚恐地看著媽媽:“你是媽媽,還是妖怪?”媽媽把臉貼在小米的手掌上:“你摸摸,媽媽是媽媽,還是妖怪?"小米摸摸,真的是媽媽,小米開心地笑了?!皨寢?,我剛才看到你房間里有個光頭妖怪,她就穿著你的衣服?!眿寢尩哪樕行┎惶每?,但很快又擠出了笑容。
第二天,難得休假的爸爸主動帶著小米到公園玩,小米騎著小木馬,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研室工作計劃(15篇)
- 軟件開發(fā)銷售代理協議(3篇)
- 高一軍訓心得體會范文800字(33篇)
- 工作實習總結
- 銀行柜員個人工作總結
- 《哈姆雷特》讀后感(15篇)
- DB12-T 1092-2021 航空實景影像三維數據生產技術規(guī)程
- 山東省東營市(2024年-2025年小學五年級語文)統(tǒng)編版小升初模擬(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甘肅省慶陽市(2024年-2025年小學五年級語文)統(tǒng)編版隨堂測試(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3年康養(yǎng)企業(yè)資金籌措計劃書
- 【課件】讀后續(xù)寫:思維導圖情節(jié)構建 課件-2023屆高三英語寫作專項
- 醫(yī)學Ev3頸動脈支架和保護傘課件
- 民事案件卷宗范本
- 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完整版)
- 醫(yī)院服務-PPT課件
- 《保健按摩師》(四級)理論知識鑒定要素細目表
- 《船舶柴油機》教案48頁
- SYB創(chuàng)業(yè)培訓全課件(ppt)
- 扣眼穿刺的護理體會
- 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第二版)李云雁(全書ppt)PPT課件
- 七年級數學上冊《同類項》課件_華東師大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