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_第1頁
浙江專用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_第2頁
浙江專用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_第3頁
浙江專用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_第4頁
浙江專用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下圖是我國古代某一時期官員奏事的流程,這一時期是()奏本通政司內閣皇帝A.秦朝 B.漢朝 C.明朝 D.清朝2.學者周良霄指出,明清的極端專制主義皇權很大程度上是受元朝影響的。宋朝的君主專制相對來說有一些開明色彩,可到明朝卻成了另外一個樣子。明朝君主專制強化集中表現在()A.皇帝直接領導六部 B.內閣擁有了票擬權C.司禮監(jiān)代理批紅權 D.設置東廠和錦衣衛(wèi)3.明朝,宦官比內閣更多地獲得皇帝的信任,以致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宦官專權的表現有()①代理批紅②票擬③控制錦衣衛(wèi)④監(jiān)視官民言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倭寇的侵擾自元朝末年開始,到明朝嘉靖年間大爆發(fā),史稱“嘉靖大倭寇”?,F代史學家認為:倭寇問題最終得以解決,戚繼光、▲等名將的抗倭固然是一個方面,但徹底消除的原因卻是私人海外貿易的合法化。這里的▲是()A.俞大猷 B.鄭和 C.李自成 D.鄭成功5.《皇明祖訓》是明太祖朱元璋為鞏固皇權而對后世子孫的訓誡。在祖訓首章,朱元璋告誡子孫:“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zhàn)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據此推測,明朝內陸邊疆的主要威脅來自()A.滿族 B.藏族 C.蒙古 D.倭寇6.明朝有人記載:“自此夷(荷蘭)通市,遂得彼所用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盡傳其精奧,已足憑為長城矣?!边@說明當時()A.明政府仍厲行海禁政策 B.中國全面學習西方技術C.傳統的華夷觀念被打破 D.人們憂患意識仍較淡薄7.中國古代某機構“其制無公署,大小無專官”,其屬官都是皇帝寵眷的親信,他們“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痹摍C構是()A.唐朝的政事堂 B.明朝的內閣 C.清朝的南書房 D.清朝的軍機處8.雍正在批復福建布政使的密折中寫道:爾可凡事與督撫開誠,就爾所見呈知上司。若有徇私不法之舉,有實憑據之處,方是爾當奏之時。尋常地方事宜,非爾奏之任。據此推斷,雍正皇帝實行密折制度意在()A.杜絕地方官員貪污腐敗 B.鼓勵官員互相檢舉C.強化對官僚機構的控制 D.統一奏章書寫格式9.下表中,有關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之間的史實表述,有誤的一項是()朝代史實A.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實現唐蕃和親B.元朝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進行管理C.明朝設立行都指揮使司等機構進行管理D.清朝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10.“對于清政府而言,條約的簽訂使北方東段邊界獲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在邊界線上刻石立碑,每年五月、六月由齊齊哈爾、墨爾根、璦琿派出邊防軍,分三路前往格爾必齊、額爾古納、墨里勒克、楚爾海圖等地進行查詢。”該條約是()A.《尼布楚條約》 B.《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C.《黃埔條約》 D.《天津條約》11.清朝政府規(guī)定,一切外國進口貨物一律由官方特許的十三行承銷,內地出口貨物也由十三行代購,進出口貨物的價格概由十三行決定。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涉,一切命令、文書都由十三行轉達。這一規(guī)定()A.適應了西方開拓中國市場的需求 B.放寬民間船只出海貿易的限制C.嚴格約束外商在廣州活動與貿易 D.導致中國迅速落后于西方國家12.到1775年,清王朝的國運便開始走下坡了,經驗表明內部衰敗將引起國內運動和外部入侵,在中國歷史上,這些常與帝國權力的衰落相伴而行。18世紀后半葉,加劇清王朝衰敗的國內運動主要是()A.李自成起義 B.太平天國運動 C.白蓮教大起義 D.義和團運動13.“在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歷史中,它第一次把中原、雪域、西域、海洋等不同形態(tài)統合在一個大一統政權之下,為大一統的拓展和深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直接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基礎?!薄八敝傅氖悄膫€朝代()A.漢 B.唐 C.元 D.清14.以下是某同學的課堂筆記摘錄:“南方部分手工業(yè)出現新的經營方式”“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甘薯、玉米外來作物引入中國”。根據筆記內容判斷,其學習主題應是()A.西漢的農業(yè) B.唐朝的政治 C.元朝的外貿 D.明朝的經濟15.《明夷待訪錄》載:“古者不傳子而傳賢,其視天子之位去留猶夫宰相也。其后天子傳子,宰相不傳子。天子之子不皆賢,尚賴宰相傳賢,足相補救,則天子亦不失傳賢之意?!边@一論述表明該書作者()A.主張廢除宰相制 B.倡導無為而治 C.傾向于限制君權 D.反對王位世襲16.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李約瑟寫道:“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李約瑟盛贊的著作()A.奠定了中醫(yī)臨床學的基礎 B.是首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C.啟發(fā)了屠呦呦發(fā)現青蒿素 D.被贊譽為“東方藥學巨典”17.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諸素養(yǎng)中學科本質的體現。以下圖片中的歷史著作,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8.15世紀前期,鄭和先后七次率領船隊出海,訪問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史稱“鄭和下西洋”。下列對“鄭和下西洋”評價正確的是()①推動了中外交往②傳播了中華文化③增加了政府財政負擔④抵御了西方的殖民侵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明朝前期,北方設立九邊重鎮(zhèn)防范蒙古,但蒙古軍隊多次南下擄掠。甚至俘虜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與蒙古達成協議,恢復通貢。邊鎮(zhèn)開設互市,邊民自行貿易。從此蒙古基本不再構成邊境威脅,這一變化反映出()A.中原經濟是蒙古政權的生存基礎 B.諸王守邊削弱了邊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對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經貿往來有利于民族之間親善和睦20.趙翼(乾隆中期擔任內閣中書和軍機章京)在《檐曝雜記》中記述:“當西陲用兵,有軍報至,雖夜半亦必親覽,趣召軍機大臣指示機宜,動千百言。余時撰擬,自起草至作楷進呈或需一二時,上猶披衣待也。”對此分析正確的是()A.“西陲用兵”指雅克薩之戰(zhàn) B.清朝內閣被軍機處取代C.奏折制度提高了決策效率 D.軍機處負責起草機要文書21.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此后外國白銀大量輸入中國(見下表)。這說明當時()時間輸入白銀/萬兩1570—1579年28.51580—1589年88.91590—1599年70.31600—1609年104.11610—1619年103.7A.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B.閉關自守政策從此被廢除C.催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D.中國傳統經濟有一定活力22.明清之際,中國專制社會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也出現了許多有別于傳統的新社會因素和現象。下列選項中體現明清“新社會因素和現象”的有()①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②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③新的經營方式——開設工場④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綱獨斷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1分)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攬始終堅持封建制度的學派來支持中央集權的國家……中央集權國家的理念逐漸與這個文人階層和儒家信徒緊密結合起來。這個文人階層原來捍衛(wèi)的是舊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們一直反對任何分裂活動?!拼慕芾隆吨袊喢魑幕贰凡牧隙绻环N思想成為擁有權力的意識形態(tài)而籠罩一切,這時,會有一些空洞的套話反復,這些話語不僅會常常寫在書里而且會成為背誦的教條,甚至當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經相當注意明朝和清朝初期,皇權運用普遍主義的真理觀念對思想的壟斷和遏制?!鹫坠狻吨袊枷胧穼д摗?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漢武帝為鞏固中央集權國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該措施產生的影響。(8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際中國思想界出現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針對上述問題各自提出的主張。(10分)24.外來農作物的引入深刻地影響了我國的農業(yè)生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據《宋史》記載:1012年,“帝(宋仁宗)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擇民田高仰者蒔之,蓋早稻也。……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币虼?占城稻迅速從福建傳入長江流域,到南宋時,占城稻占長江流域水稻種植的百分之七十。早熟的占城稻引入后,當地農民在其基礎上培育出早中晚三種俱全的品種,更加豐富了水稻品種資源,為人們更加合理地進行生產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打下基礎,也為長江流域稻麥兩熟農作制打下基礎?!幾渣S世瑞《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綱·農學卷》材料二煙草原產于美洲,明朝中后期傳入中國并迅速傳播開來。煙草的廣泛種植也遭到時人反對,以下是《新城縣志》記載的反映清嘉慶年間當地人的禁煙檄文?!吧P煙之耗人力,數倍于谷,合一家老幼盡力于煙……而雇工則種稻輕其值,種煙重其值,于是傭工者競爭趨煙地,而棄禾田,況農家婦女馌餉而外,紡織為本,今皆唯煙是務,婦不知織,布從何出,其為害三也;蓋吾邑煙葉向憑客商販自土地廣饒有閑地栽煙之處,今則外郡客商轉販煙于新城,嘗合四鄉(xiāng)紳老問訊,以占去禾畝……通計之,合大小業(yè)約少谷以十余萬計?!薄幾詣⑾琛睹髑鍍纱鸁煵莘N植及對外貿易》(1)根據材料一,概述占城稻在我國推廣的原因及其產生的積極影響。(8分)(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煙草的原產地,辯證分析煙草在當地廣泛種植的影響。(9分)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華夏國家、民族從春秋戰(zhàn)國起就逐漸加快了它的一體化進程。這種一體化進程打破“邦國”“宗族”壁障,使國家、人民不論在政治制度、個人身份、族類從屬上都發(fā)生極大變化?!岳钣黼A《華夏民族與國家認同意識的演變》材料二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对贰さ乩碇尽凡牧先逭?684年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在蒙古族地區(qū)設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在西藏地區(qū)冊封當地佛教領袖達賴和班禪,從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摘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變化。(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唐朝和元朝對東北邊疆的治理措施,并簡析元朝對邊疆統治的成功之處。(6分)(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清朝政府治理邊疆的經驗,并簡述清朝在國家疆域方面作出的歷史貢獻。(6分)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一、選擇題Ⅰ1.C據“內閣”“票擬”可知這是明代的奏事流程,故選C項;秦代、漢代沒有內閣這一機構,排除A、B兩項;內閣在清代已不具有票擬權,排除D項。2.A根據材料“明清的極端專制主義皇權很大程度上是受元朝影響的”及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沿襲元朝的中書省制度,宰相權勢過重,為加強君主專制,明朝廢除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統轄六部,君主專制得到加強,故選A項;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廢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B、C、D三項雖然有利于君主專制的強化,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C明朝內廷宦官機構司禮監(jiān)獲得了協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故①正確;“票擬”是大學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瀏覽百官奏章,草擬處理意見,故②排除;司禮監(jiān)負責提督東廠,控制錦衣衛(wèi),對官民的言行進行監(jiān)視、偵查,有權逮捕、施刑,故③④正確。C項符合題意。4.A俞大猷是明代嘉靖年間著名的抗倭將領,故選A項;鄭和主要生活在明前期,嘉靖年間早已去世,排除B項;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排除C項;鄭成功是明末清初的反清將領,排除D項。5.C由材料“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zhàn)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可知,西北邊境給明朝政府極大的威脅,結合所學可知,元朝滅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漸形成韃靼、瓦剌兩大集團,給明朝帶來威脅,故選C項;滿族分布于東北地區(qū),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藏族分布于西南地區(qū),與材料西北邊境不符,排除B項;倭寇出現在東南沿海地區(qū),排除D項。6.D根據材料可知,中國模仿荷蘭炮的樣式制造了火炮,雖未得其精奧,但認為已足以筑起防御的長城了,表明當時人們憂患意識較淡薄,故選D項;材料未涉及海禁政策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全面學習西方技術是在近代的洋務運動中,排除B項;據材料可知,當時依然將荷蘭稱為“夷”,表明傳統的華夷觀念并未打破,排除C項。7.D清朝軍機處在皇帝直接監(jiān)督下工作,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故選D項;唐朝政事堂是宰相議事的地方,排除A項;明朝的內閣有票擬權,排除B項;康熙時期開始設立的南書房是清代皇帝文學侍從值班之所,排除C項。8.C據材料“若有徇私不法之舉,有實憑據之處,方是爾當奏之時”可知,密折制度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強化了對官僚機構的控制,故選C項;“杜絕”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B項內容并非雍正皇帝實行密折制度的目的,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統一格式,且奏章與密折不太相同,排除D項。9.D清朝在蒙古族地區(qū)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對西藏地區(qū)派遣駐藏大臣,D項不符合清朝對西藏地方管理的史實,故D項符合題意;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實現唐蕃和親,A項不符合題意;元朝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對西藏進行管理,B項不符合題意;明朝設立行都指揮使司等機構對西藏地區(qū)進行管理,C項不符合題意。10.A據材料“條約的簽訂使北方東段邊界獲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可知,1689年《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領土,維護了中國東北邊疆的穩(wěn)定,故選A項;《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與材料東北無關;《黃埔條約》是1844年清朝與法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都與材料無關;排除B、C、D三項。11.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實行閉關自守政策,僅保留廣州一處通商,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外商在廣州的活動與貿易,都受到嚴格約束,故選C項;中國閉關自守不適應西方開拓中國市場的需求,排除A項;民間船只出海貿易受到嚴格限制,排除B項;導致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國家,而不是“迅速”排除D項。12.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乾隆后期起,農民起義屢屢爆發(fā),大部分是白蓮教領導的。四川、湖北、陜西等省爆發(fā)的白蓮教大起義持續(xù)了十年,因此加劇清王朝衰敗的國內運動主要是白蓮教大起義,故選C項;李自成起義是明末農民起義,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太平天國運動發(fā)生于19世紀中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義和團運動指19世紀末中國發(fā)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13.D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版圖在前代王朝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中央政府對西藏、新疆、東北等地區(qū)建立了穩(wěn)固的統治,直接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基礎,故選D項。14.D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手工業(yè)部門出現新的經營方式,即開設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生產,且“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甘薯、玉米外來作物引入中國”均發(fā)生在明朝,故選D項;A項僅提及農業(yè),而材料涉及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三個方面,且時間不符,排除;材料中的筆記內容均為經濟方面,未涉及政治,排除B項;外貿僅屬于商業(yè)的一部分,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且“元朝”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15.C皇權專制下,繼承者一旦能力不足,容易導致統治危機,因此黃宗羲認為宰相制度的存在能夠補救這一漏洞,即通過宰相制度來限制君權,故選C項;作者主張恢復宰相制,排除A項;老子倡導無為而治,黃宗羲是儒家學者,排除B項;黃宗羲主張用宰相補救皇帝能力的不足,不反對王位世襲,排除D項。16.D根據材料“明代……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可知這部著作是《本草綱目》,結合所學可知《本草綱目》被贊譽為“東方藥學巨典”,D項正確;《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yī)臨床學的基礎,排除A項;《唐本草》是首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排除B項;《肘后備急方》啟發(fā)了屠呦呦發(fā)現青蒿素,排除C項。17.D①是明代著作;②是宋代著作;③是元代著作;④是南北朝時期著作。正確的排列順序應是④②③①,D項符合題意。二、選擇題Ⅱ18.A結合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訪問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并且采用的是和平交往的方式,在傳播中華文化的同時,又推動了中外交往,①②正確;結合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是為了“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增加了明政府的財政負擔,③正確;結合所學可知,鄭和下西洋是為了“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并沒有起到抵御西方殖民侵略的作用,排除④。故選A項。19.D明朝前期采取的軍事防御手段并未有效阻止蒙古軍隊對中原地區(qū)的襲擾,而雙方恢復貿易往來后蒙古不再對邊境構成威脅,這一變化說明經貿往來有利于民族之間的親善和睦,故選D項;蒙古政權的生存基礎是游牧經濟,排除A項;明代諸王鎮(zhèn)守北部邊疆是為了加強防御力量,而非削弱,排除B項;明朝前期與后期對蒙古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無法得出“堵疏并用”的結論,排除C項。20.D據材料“余時撰擬,自起草至作楷進呈或需一二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軍機官員日夜輪流值班,商議軍情,起草機要文書,故選D項;“西陲用兵”指平叛準噶爾部,而雅克薩之戰(zhàn)發(fā)生于清康熙年間,時間不符,排除A項;清朝內閣沒有被軍機處取代,只是設立軍機處后,內閣負責處理一般文書,排除B項;奏折制度是清朝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其他中轉、收發(fā)環(huán)節(jié)的文書制度,與“有軍報至”“趣召軍機大臣指示機宜”不符,排除C項。21.D材料中明穆宗解除海禁后,外國白銀大量輸入中國,反映了在對外貿易中,中國傳統經濟還沒有完全僵化,仍具有一定活力,故選D項;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A項;B項與史實不符,排除;材料中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手工業(yè)的優(yōu)勢,與資本主義萌芽沒有必然的聯系,排除C項。22.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之際,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和新的經營方式——開設工場,是有別于傳統的“新社會因素和現象”,①③符合題意,B項正確;“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的現象在宋朝時期已經存在,“君主乾綱獨斷”的現象早在秦朝時期就開始了,并非社會新因素和新現象,②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C、D三項。三、非選擇題23.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漢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攬始終堅持封建制度的學派來支持中央集權的國家……中央集權國家的理念逐漸與這個文人階層和儒家信徒緊密結合起來”,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尊崇儒術。影響,尊崇儒術使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束縛了思想。第(2)問第一小問問題,依據材料二“如果一種思想成為擁有權力的意識形態(tài)而籠罩一切,這時,會有一些空洞的套話反復,這些話語不僅會常常寫在書里而且會成為背誦的教條,甚至當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概括得出,儒學成為皇權進行思想專制的工具、日益空洞并成為教條。第二小問主張,依據所學知識得出,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李贄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黃宗羲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答案:(1)措施:尊崇儒術。(2分)影響: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束縛了思想。(6分)(2)問題:儒學成為皇權進行思想專制的工具;日益空洞、成為教條。(4分)主張: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李贄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黃宗羲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6分)24.解析:第(1)問原因,由材料“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得出占城稻的品種優(yōu)良;由材料“帝(宋仁宗)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擇民田高仰者蒔之,蓋早稻也”得出,政府的積極推動;由材料“占城稻迅速從福建傳入長江流域,到南宋時,占城稻占長江流域水稻種植的百分之七十”得出,占城稻適宜在中國種植。積極影響,由材料“早熟的占城稻引入后,當地農民在其基礎上培育出早中晚三種俱全的品種,更加豐富了水稻品種資源”得出,占城稻在我國的推廣豐富了水稻的品種;由材料“為人們更加合理地進行生產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打下基礎,也為長江流域稻麥兩熟農作制打下基礎”得出,占城稻的推廣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糧食產量,為人口的增長奠定了基礎。第(2)問原產地,據所學知識可知是美洲。影響,由材料“蒔煙之耗人力,數倍于谷,合一家老幼盡力于煙……而雇工則種稻輕其值,種煙重其值,于是傭工者競爭趨煙地,而棄禾田,況農家婦女馌餉而外,紡織為本,今皆唯煙是務,婦不知織,布從何出,其為害三也”得出,煙草在當地廣泛種植沖擊了自然經濟,與糧食作物爭地,不利于糧食安全;由材料“蓋吾邑煙葉向憑客商販自土地廣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