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試題(哲學)-中國哲學史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大學試題(哲學)-中國哲學史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大學試題(哲學)-中國哲學史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大學試題(哲學)-中國哲學史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大學試題(哲學)-中國哲學史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人文庫”水印下載源文件后可一鍵去除,請放心下載?。▓D片大小可任意調(diào)節(jié))2024年大學試題(哲學)-中國哲學史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人人文庫”水印下載源文件后可一鍵去除,請放心下載!第1卷一.參考題庫(共75題)1.儒家經(jīng)學廣泛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2.乾坤象征著()。A、天地B、陰陽C、剛柔D、以上都正確3.如何評價人的社會價值?4.認為“道”是生成世間萬物母體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韓非子5.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醫(yī)學著作是()A、《傷寒論》B、《黃帝內(nèi)經(jīng)》C、《金匱要略》D、《溫病條辨》6.簡述董仲舒的人性論。7.屯卦中的屯指的是()。A、衰落時期的蒙昧B、衰落時期的困難C、新生時期的蒙昧D、新生時期的困難8.什么是因果關系?其特點以及掌握因果關系的意義?9.如何理解荀子的性惡論?10.“一國兩制”的方針和政策是()A、“一國兩制”的前提是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B、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保持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C、力爭用和平方式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D、保持港澳臺行使外交權與國防權E、保持港澳臺高度自治和繁榮穩(wěn)定11.宋代學者義理發(fā)揮的方法是從子思和孟子學派學來的。12.科玄之爭論戰(zhàn)雙方的主將分別是:()、()。13.下面的觀點哪個是郭象提出來的()。A、全真保性B、各自性足C、名教即自然D、名教出于自然E、越名教而任自然14.法家的集大成者是()。A、商鞅B、韓非子C、慎到D、申不害15.()是帝舜時代的音樂大師A、夔B、皋陶C、倉頡D、嫘祖16.孔子仁學思想的基本含義17.孟子“心性天”關系。18.()是中國最早的政治文獻匯編。A、《道德經(jīng)》B、《論語》C、《尚書》D、《周易》19.佛教由旁系文化向主系文化轉化完成的標志是()。A、帝王開明B、政治清明C、宗教要素的發(fā)展D、經(jīng)濟的發(fā)展20.金木水火土五行說是從哪個時代開始流行的()。A、春秋時期B、戰(zhàn)國時期C、秦漢時期D、三國時期21.翻譯: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22.翻譯: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23.禪宗“頓悟”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慧能禪宗的“頓悟”說,包含著多方面的內(nèi)容。24.玄學認為創(chuàng)生萬物的方法是()。A、四分法B、三分法C、五分法D、六分法25.簡述孔子學思并重的思想。26.“玄”是宇宙本源,是哪位學者的觀點()。A、董仲舒B、司馬遷C、揚雄D、張騫27.翻譯: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28.《莊子·所染》中以染布來比附國家政治善惡。29.魏晉時期的“三玄”是()。A、《鬼谷子》B、《莊子》C、《列子》D、《周易》E、《老子》30.佛教的基本教義不包括()。A、四諦說B、六蘊說C、八正道D、十二因緣31.翻譯: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32.老子認為()是最高的哲學范疇。A、道B、儒C、佛D、禮33.道家學派衍生于商周時期的文官傳統(tǒng)。34.()將百家概括為六家。A、司馬談B、司馬光C、司馬炎D、司馬遷35.結合勞思光的《新編中國哲學史》(四卷本)和西方哲學相關知識,試分析勞思光的哲學觀36.解釋《周易》的文本不包括()。A、《系辭傳》B、《說卦傳》C、《雜卦傳》D、《公羊傳》37.中國文化中把人心賦予了三個職能,其中不包括()。A、道德良心B、臨床死亡C、主觀感受D、思維認識38.翻譯:昔者禹征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此皆立為圣王,是何故也?39.皇祖是指()A、禹B、堯C、舜D、黃帝40.現(xiàn)在佛教在中國已經(jīng)上升為一種主系文化。41.就其同前代觀念形態(tài)的因承關系而言,玄學家群體的為學風氣取向是崇尚道家的學說。(42.()二卦象征事物成長中的幼弼困難與蒙昧A、乾、坤B、屯、蒙C、無妄、大畜D、井、革43.19世紀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學傳播者()首次使用漢字哲學表示源于古希臘羅馬的西方哲學學說,中國晚清的()、()等人將這一名稱介紹到中國以后,中國哲學界逐漸開始使用它來表示古今中外的哲學學說。44.()提出“天地之化日新”。A、顧炎武B、董仲舒C、王夫之D、李贄45.秋分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處于第幾位()。A、15.0B、16.0C、17.0D、18.046.王充的“五德始終說”47.中國農(nóng)歷最終成熟是在()年前。A、2200B、3700C、4500D、510048.天臺宗倡導的一心三觀中,三觀不包括()。A、假觀B、虛觀C、中觀D、空觀49.荀子對于當時謬誤學說如何批評50.高誘在《淮南子·詮言訓》注中提到,“詮,就也”。51.禮對社會成員個體的言行方式不包括()。A、家庭關系的有序性原則B、人際關系的平等性原則C、安適原則D、平衡原則52.《周易》提出()是中華民族思想主題探究事物必然性以及主客適宜性的哲學認識使命。A、以氣為本B、山重水復C、窮理盡性D、一分為二53.根據(jù)離堅白的理論,狗和犬的區(qū)別在于其叫聲。54.哲學主要論述的是()。A、歷史事實B、物體法則C、人文情懷D、思維智慧55.怎樣看待慧遠的因果報應論?56.理可以與()一起用于表示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良知原則。A、儒B、法C、佛D、道57.簡述“文化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文化”之異同。58.理學是中國哲學和中國()在宋明時期競合而成的。A、佛學B、儒學C、道學D、法學59.既濟未濟是六十四卦的第()卦。A、三十一、三十二B、三十二C、六十三、六十四D、六十四60.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把執(zhí)政條件下黨的建設問題突出地提到黨的日程上來,要求全黨同志()A、堅持階級斗爭為綱B、學會搞好經(jīng)濟工作C、牢記“兩個務必”D、堅持“三個有利于”61.“朝聞道,夕死可矣”中的“道”與道家的“道”是不同的。62.下列關于老子對道的認識的說法錯誤的是()。A、道是最基礎的哲學范疇B、能生成整體世界C、能生成世界無限多樣性D、世界萬物生成的母體63.佛教中的“惑”包括()。A、無明惑B、塵沙惑C、見思惑D、以上都有64.如何評價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論?65.玄生(),陰陽消長以三分法創(chuàng)生萬物。A、陰陽二物B、陰陽二氣C、陰陽二法D、陰陽二道66.宋代經(jīng)學對章句訓詁的使用補給漢代經(jīng)學。67.中國經(jīng)典詮釋之學中的今文學派中的今文指()文字寫的文本。A、大篆B、小篆C、石鼓文D、隸書68.《孟子》的“良知”說與下列哪個含義相同()。A、墨子兼愛說B、法家法不責眾說C、《墨子》理性說D、孔子仁義誰69.簡析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70.玄學是一個由學歷層次的概念復合而成的時代之學,它包括()。A、動靜B、貴無C、崇有D、以上都有71.韓非的主要哲學思想記載在()一書中。72.我國第一部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是:()。A、胡適的《中國哲學大綱》B、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C、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D、馮友蘭的《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73.敬德保民,以德配天74.佛教的宗教觀念是()。A、無為B、無常C、中庸D、兼愛75.禹的時代稱為()A、唐的時代B、虞的時代C、夏的時代D、以上都不對第2卷一.參考題庫(共75題)1.關于義理之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講求經(jīng)義與探究明理的學問B、《禮記》提出“義理,禮之理也”C、普遍皆宜的學術道理D、論究言論文章及其內(nèi)容道理的學問2.下列關于“循吏”的描述正確的是()。A、自潔清廉而治B、加強集權統(tǒng)治而治C、奉旨循禮而治D、濫施政令刑法而治3.()提到禮可以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A、《禮記》B、《周禮》C、《左傳》D、《尚書》4.五倫中強調(diào)血緣倫理關系的是()。A、父子B、兄弟C、君臣D、夫妻5.[標簽:題干][標簽:答案]6.下列屬于嚴復翻譯的著作有:()。A、亞當斯密的《原富》B、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C、斯賓塞的《群學肄言》D、約翰穆勒的《穆勒名學》7.《尚書》從堯舜禹時代開始到哪個時代結束()A、秦始皇時期B、周武王時期C、春秋中期秦穆公時期D、西漢武帝時期8.《周易》的傳的部分不包括()。A、《爻辭》B、《象辭》C、《說卦》D、《彖辭》9.人類以不可以名稱的命名方式指稱現(xiàn)象界的事象。10.“縱橫捭闔”中的“捭”指的是張開,開展。11.翻譯: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12.孔子對周易的主要功績是()A、撰寫卦辭B、撰寫爻辭C、撰寫易傳D、發(fā)明六十四卦13.談一談你對孔子關于“禮”的學說的看法?14.翻譯:夫論不留精澄意,茍以外效立事是非,信聞見于外,不詮訂于內(nèi),是用耳目論,不以心意議也。15.玄學興起于哪個時期()。A、秦漢時期B、三國時期C、魏晉時期D、隋唐時期16.翻譯:人,物也,而物之中有智慧者也;其受命于天,秉氣之元,與物無異。17.韓非的“法、術、勢”18.什么是社會有機體?有哪些基本特征?19.《禮記·祭義》是表()的書籍A、戰(zhàn)爭征伐B、外交政策C、宗教祭祀D、農(nóng)耕播種20.“大國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義是()A、指地位微賤的人B、卑鄙齷齪之意C、處在水的下游D、比喻眾惡所歸的地方21.翻譯: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zhí)弱,眾必劫寡,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22.“禮儀之邦”來自何種“禮”的教育()。A、《周禮》B、《儀禮》C、《禮記》D、以上都有23.()時期開始搗毀佛教。A、唐太宗B、唐高祖C、唐玄宗D、唐武宗24.什么是“虛壹而靜”?25.簡析老子的“自然無為”思想。26.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必須與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的是()A、加強黨的組織建設B、加強黨的思想建設C、加強黨的文化建設D、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27.“元亨利貞”是()提出來的。A、王安石B、王明陽C、程頤D、朱熹28.()不是“集諦”中“業(yè)”的內(nèi)容。A、身B、心C、口D、意29.翻譯:禮者,謹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30.辯學發(fā)端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戰(zhàn)國31.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A、老子B、大學C、周易D、中庸32.為了幫助今人理解古人的作品而進行訓詁工作產(chǎn)生了()。A、法學B、音學C、理學D、經(jīng)學33.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鬼谷子B、張儀C、蘇秦D、商鞅34.下列本體論中屬于老子的是()。A、仁本體B、道本體C、玄本體D、無本體35.中國哲學發(fā)端于()A、黃帝時期B、夏朝C、商朝D、西周36.如何理解陸九淵的“心即理”?37.墨家學派與儒家學派并稱為()。A、隱學B、古學C、張學D、顯學38.新民主主義時期流行的主要哲學思潮。39.論王守仁的“致良知”說。40.下面這些觀點哪些是屬于老子的()。A、仁愛B、小國寡民C、柔守弱D、無為而無不為E、坐忘41.翻譯: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42.翻譯: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證,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43.翻譯: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44.()與投入的情緒和注意力多少有關。A、智能形態(tài)的文化B、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C、形式形態(tài)的文化D、規(guī)范形態(tài)的文化45.翻譯: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師也??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況于親炙之者乎?46.()提出“世事明洞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觀點。A、《三國演義》B、《西游記》C、《紅樓夢》D、《水滸傳》47.()使用“章句訓詁”的方法。A、古文經(jīng)學B、經(jīng)文經(jīng)學C、宋學D、洛學48.后世將()在經(jīng)學方法上的轉變稱為學風轉向。A、德學B、法學C、儒學D、道學49.莊子的整個核心思想是()A、道法自然B、厚德載物C、自強不息D、親和自然50.荀子的人性論是性惡論。51.馮友蘭認為哲學的對象是:()。A、經(jīng)驗B、實際C、真際D、反思52.佛教中的“惑”是指煩惱,主要包括()。A、見思惑B、塵沙惑C、無明惑D、以上都有53.既濟發(fā)展到未濟,其實體現(xiàn)出()。A、事物的矛盾B、事物的統(tǒng)一C、事物的偶然性D、事物的必然性54.什么是人的社會價值?它有哪些表現(xiàn)?55.()不是世界三大哲學傳統(tǒng)之一。A、印度哲學B、希伯來哲學C、古希臘哲學D、中國哲學56.()不是《周易》中“經(jīng)部”的組成部分A、《卦符》B、《封辭》C、《說卦》D、《爻辭》57.翻譯: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58.《黃帝內(nèi)經(jīng)·天元紀大論篇》認為,“夫變化之為用也,()”。A、在天為道,在人為化,在地為玄B、在天為化,在人為玄,在地為道C、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D、在天為化,在人為道,在地為玄59.簡要分析以下命題或材料: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60.[標簽:題干][標簽:答案]61.漢末五斗米道的“三張”不包括()。A、張陵B、張健C、張衡D、張魯62.馮友蘭認為科學的對象是:()。A、真際B、實際C、規(guī)律D、認知63.《舜典》提到的“命汝典樂”中的“典”指的是()。A、配合B、示范C、執(zhí)掌D、演奏64.翻譯:“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惡,??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5.大眾部佛教具有大乘佛教精神。66.“滿招損,謙受益”是從《周易》中的()二卦而來。A、乾、坤B、屯、蒙C、損、益D、井、革67.《國語·齊語》中將手工業(yè)者安置于()附近A、市井B、田野C、官府D、閑燕68.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在()提出的A、夏朝B、西周時期C、春秋時期D、戰(zhàn)國時期69.簡析“不龜手之藥”的哲學和現(xiàn)實價值。70.下列關于自然的多義性描述錯誤的是()。A、必然B、天然C、道D、關系71.上古先民以宗教接通的天人關系不包括()A、人與天地B、人與自然C、人與鬼神D、生人與逝者72.下列不屬于商周時期男子佩戴的三件物品的是()。A、樂器B、玉器C、佩劍D、帽飾73.王充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74.談談最早氣與陰陽的學說75.黃帝用什么來命名國家官員的名稱()。A、動物名稱B、植物名稱C、云彩名稱D、地名第1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正確2.參考答案:D3.參考答案:(1)社會的尺度:運用社會的尺度來評價人的價值,即判斷人的社會價值,就是要看人的活動及其結果是否滿足了社會的需要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滿足了社會的需要。(2)歷史的尺度:社會的發(fā)展構成人類的歷史,人的價值的社會的尺度同時也就是歷史的尺度。個人的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是一個歷史過程,因而對一個人的社會價值的評價也是一個歷史的過程。4.參考答案:C5.參考答案:B6.參考答案: 1)性善情惡論這是他從天人關系直接推導出的。“天人同類”天有陰陽,與此相似,人身上也存在著貪、仁兩種性。董仲舒把“仁”叫性,把“貪”稱為情欲,就是說人身上同時存在著可導向善的性和導向惡的情,因此董仲舒提出要人們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主動棄惡向善。 2)性待善論(性未善論)。 A.董仲舒認為人性雖包含于善的素質(zhì),但不經(jīng)過教化還不能成為善只能說人性待善。 B.為統(tǒng)治者進行道德教化提供理論依據(jù),要達到性善,必須經(jīng)過圣王的教育,而擔當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封建統(tǒng)治者,圣王的任務就是“繼天成性”既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為善良的人。 3)性三品論董仲舒在人性論問題上,提出了性三品說,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在于仁,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惡,都是不可改變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進經(jīng)過教化成為善性,可以叫做性??傊?,董仲舒的人性論為君王統(tǒng)治人民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因為君王的任務是遵從天意,統(tǒng)治民眾的重要的工作是教化民眾,使他們向善。7.參考答案:D8.參考答案: (1)含義:因果關系是一種包括時間順序在內(nèi)的由某一現(xiàn)象必然引起另一現(xiàn)象的本質(zhì)聯(lián)系。(2)特點:A.前因后果,有時間上的順序B.前后兩事物有本質(zhì)的必然的聯(lián)系(3)意義:A.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系是唯物主義決定論原則的內(nèi)在依據(jù)。B.承認因果聯(lián)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也就堅持了唯物主義決定論原則。C.因果聯(lián)系的客觀性是指,因果聯(lián)系為客觀事物所固有,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人們的因果觀念是對因果聯(lián)系的的反映。D.因果聯(lián)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受因果聯(lián)系的支配,因果制約性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9.參考答案: 1、人之性惡,其善也,偽也。人本性是惡的,有“善”,那是人為的結果。圣人把“性”和“偽“結合起來,制定出了人為的道德和法律制度,建立封建統(tǒng)治秩序。 2、禮義法制,道德規(guī)范是與人的本性對立的,是為了鞏固社會秩序強加給人的,反對孟子把學習說成為了恢復“良知”,保持“善”性的天賦道德論,認為道德規(guī)范,禮義制度是后天才有的。 3、是一種抽象的人性論,錯誤的把人的好惡欲望歸結為人的生理要求,沒有認識到人的好惡欲望是社會生產(chǎn)關系的體現(xiàn),是統(tǒng)治階級的標準。10.參考答案:A,B,C,E11.參考答案:正確12.參考答案:張君勱;丁文江13.參考答案:B,C14.參考答案:B15.參考答案:A16.參考答案: “仁”的概念在孔子以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以“仁”名其學、并以此統(tǒng)屬其整個的思想體系,卻是由孔子開始。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疇,是其社會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出發(fā)點,“仁者人也”,“仁”界定為人之為人的類本質(zhì),孔子認為一個具備了人之形骸的人要成為道德意義上的人,需要經(jīng)過后天的努力才能完成,即“成人”或“成仁”。 孔子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將仁確定為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準則,并圍繞“愛人”的內(nèi)涵,構造出了仁學的思想體系。仁愛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在后來則成為整個儒家文化的中心范疇。 1)仁者“愛人”,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仁”的基本形式是“愛人”,要求將人作為人來看待,強調(diào)了人有愛和尊重的需求。“仁”是對于自己同類相愛的感情,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德行?!叭蕫邸痹诳鬃涌磥砭哂幸话愕娜祟愔異鄣囊饬x?!叭蕫邸彼枷塍w系的產(chǎn)生,是對完全非人性的奴隸制宗法等級秩序的合理性的否定??鬃诱J為一個人要成就其理想人格首先要泛愛眾而親人。此種愛的情感首先表現(xiàn)在忠恕兩個方面?!胺蜃又乐宜《选敝宜∈谴说膽B(tài)度是愛人的具體體現(xiàn)。一方面“以欲立而立人,以欲達而達人”這是忠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恕,忠恕之道以一貫之就是仁學。從愛人到忠恕孔子的仁提出了人皆有道德屬性的觀點。 2)“克己復禮而為仁”,孔子所說的“禮”主要是周禮?!拔釓闹堋痹谒抢锛仁且环N政治理想,又具有一定的可借鑒性和操作性。他關于仁、禮關系的中心命題,是“克己復禮為仁”,“仁”所要求的是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回復到周禮的規(guī)范?!皬投Y”的措施在社會國家關系上,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對等級名分的端正作到視聽言動皆合于禮,“克己”,克制自己不正當?shù)挠钍怪隙Y的規(guī)定“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比绱朔磸投啻?,禮所體現(xiàn)的倫理原則就會潛移默化為人的內(nèi)在屬性,即仁。為仁能克己復禮就可成為仁德之人。為人愛仁不能違背禮,仁是禮的心理基礎,禮是人的行為尺度。 3)“能行五者天下為仁矣”五者即“恭寬信敏惠”仁是一切道德品質(zhì)的總匯是包羅眾德的最高觀念??鬃拥娜拾磺袃?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17.參考答案:(1)“心”既指精神世界的物質(zhì)載體,又指稱人的復雜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性”專門表示人性,指人所獨有的道德、精神屬性,即性本善?!疤臁笔蔷辰缫饬x的天,是借以顯示主體內(nèi)在本心本性的善的價值取向的先驗性與絕對性的范疇。(2)以不忍人之心論本心,由本心論本性從盡心、知性到知天心與性、性與天、以及心與天是相互貫通的,而起到貫通作用的則是心,心是以心貫通性與天。(3)由于孟子賦予“天”多個含義,每一個“天”的含義就對應著一種天人關系。他的天人關系思想可以從四個方面得到說明:在自然之天面前,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自然規(guī)律為人類服務;在主宰之天面前,民心向背可以對天的意志產(chǎn)生影響;在命運之天面前,人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只要行仁義就是“正命”;在道德之天面前,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18.參考答案:C19.參考答案:C20.參考答案:B21.參考答案: 子路問服事鬼神的方法??鬃拥溃骸盎钊诉€不能服事,怎么能去服事死人?”22.參考答案: “大一”是說整個空間大到無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說物質(zhì)最小的單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內(nèi)部。23.參考答案: ①“本性是佛”或“自心是佛” ②“凡夫即佛”、“世間即出世間”,煩惱即菩提,兩者的差別只在一念之間。 ③“無念為宗”。24.參考答案:B25.參考答案: 孔子的認識論存在著“生而知之”和“學而知之”的矛盾,但他更重視“學而知之”,并接觸到學與思的辯證關系,主張把二者結合起來,提出學思并重的認識論。 (1)承認上智“生而知之”的先驗論孔子認為人有三種:生而知之,上等人;學而知之,困而知之,中等人;困而不學,下等人。孔子把奴隸排除在了教育對象之外,圣人又是不需要教育的,教育對象是貴族和平民等勞動人民。他強調(diào)了人們認識能力的差別和先天性,上智和下愚是先天的,是不可改變的,這就陷入了唯心論的先驗論。 (2)重視學而知之他在教育實踐中,能夠突破“生而知之”的唯心主義框框,強調(diào)“學而時習之”,在人類認識史上提出了一些唯物主義的論題,對學習總結出一些好的經(jīng)驗。 (3)學習態(tài)度: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思想。 (4)倡導學思并重,主張以學為主導,思以學為基礎??鬃釉诮逃龑嵺`中提倡“學而知之”,在人類史上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唯物主義命題,這是應當肯定的。但他還是承認“生而知之”的天才,并宣揚“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先驗論,給后世來了不良影響。26.參考答案:C27.參考答案: 孔子說: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28.參考答案:錯誤29.參考答案:D30.參考答案:B31.參考答案: 道生成萬事萬物,德養(yǎng)育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雖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環(huán)境使萬事萬物成長起來。32.參考答案:A33.參考答案:錯誤34.參考答案:A35.參考答案: 勞思光以黑格爾對哲學的理解為藍本,以基元問題研究帶動哲學思考。 第一、他以“系統(tǒng)性”和“自覺意識”為哲學的根本要素。所謂“系統(tǒng)性”是指“主體性”與“客體性”之間的對應關系,而所謂“自覺意識”則是指生命的自覺,即主體的自由或最高自由; 第二,他以“自我問題”作為哲學的基元問題,只是此問題在他看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變化的。其中,形軀我、情意我(生命我)、認知我以及德性我構成了自我問題,不同流派對此問題有不同程度的自覺,而只有孔孟對“德性我”達到了高度自覺。以是否有“心性論”的自覺為標尺,勞思光用之來衡量了中國哲學史上有所學派,如把宇宙論、形而上等視為第一等級的思想; 第三,在依傍著西方哲學觀念來組織中國哲學寫法的舊的范式尚未打破的情形下,該著作可謂是對馮友蘭、胡適等的哲學史的深入推進,而就其缺陷而言,中西哲學許多觀念還是有根本區(qū)別的,這一定勞思光尚未覺察。如ontology,metaphysics等西方哲學核心概念,本不可直接與中國哲學中的“本體”、“形而上”相對應,而該著作在未做分疏的情況下就直接對應,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戕害了中國哲學的根本精神。36.參考答案:D37.參考答案:C38.參考答案: (你)認為攻戰(zhàn)為不義,難道不是有利的事情嗎?從前大禹征討有苗氏,湯討伐桀,周武王討伐紂,這些人都立為圣王,這是什么緣故呢?39.參考答案:A40.參考答案:錯誤41.參考答案:正確42.參考答案:B43.參考答案:西周;黃遵憲;康有為44.參考答案:C45.參考答案:B46.參考答案: 1早期的五行學說,曾用水火木土金五行來說明世界本原。 2鄒衍提出“五行生勝”,用對立統(tǒng)一說明事物運動變化規(guī)律。 3“五德”即“五行”的德,每一德都有盛衰之時,在它盛的時候支持一個朝代,它衰的時候,該朝也滅亡;由“另一德”支持的朝代取而代之。4這樣的代替按“五行相勝”的次序。陰陽家說在其一“德”盛時,自然界有一定現(xiàn)象作為德盛的象征。一個將興的朝代就根據(jù)這個象征決定受某德支持。 這種現(xiàn)象叫做“符應”。“五德”相生相克和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運動,以“天人合一”思想為基礎。用當時的天文學知識說明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問題,為當時新興地主階級建立新的統(tǒng)一封建王朝尋找理論依據(jù)。47.參考答案:A48.參考答案:B49.參考答案: 荀子用他的唯物主義認識理論批評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各家思想的片面性1、他批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即只強調(diào)實際內(nèi)容的用處而不懂禮樂形式的重要2、”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即盲目崇拜天道的作用,片面強調(diào)自然無為不懂的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3、對于名家詭辯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發(fā)展了古代邏輯,指出詭辯中的三大謬誤,一是惑于用名以亂名,混淆概念間的關系,二是惑于用實而亂名,用個別事物的相對現(xiàn)象否定或混淆概念的確定含義,三是惑于用名以亂實,即用概念的不同否定事實,他認為詭辯的根本錯誤在于“蔽于辭而不知實”,不知道用客觀事物來驗證概念推理是否符合事實。50.參考答案:正確51.參考答案:A52.參考答案:C53.參考答案:錯誤54.參考答案:D55.參考答案: 慧遠,334-416年。道安(譯經(jīng)、僧侶集體生活戒律)之弟子,常居廬山。著有《沙門不敬王者論》、《明報應論》、《三報論》等,收在僧佑編《弘明集》中。 慧遠的佛教思想是與現(xiàn)實密切聯(lián)系的。它針對當時社會上反佛斗爭中提出的問題,著重論證了兩個問題。意識論證佛教教義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之間的一致性;一是進一步論證佛教三世輪回、因果報應等宗教說教的理論基礎——靈魂不死不滅論。其中,慧遠的因果報應論的觀點包括: (1)承認因果報應的存在 慧遠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對佛教三世輪回、因果報應的宗教思想深信不疑,他從佛教一切皆空的觀點,進一步論證了因果報應的思想。他專門寫有《三報論》和《明報應論》等著作來說明因果報應的存在。 慧遠關于因果報應的說教精致得多,他不簡單地講有一個主宰在那里司善懲惡,而是從主體自身的精神活動中自作自受來說明因果報應的關系。 (2)“因情致報,乘感生應” 慧遠認為人所易遭受一切不幸的惡果,都是由其自身陷于“無明”(即愚昧)和“貪愛”等情感造成的。一個人的遭遇結果,沒有一個外來的主宰者(“豈有幽司”),而完全是自身情感活動招致的。慧遠的結論是“因情致報,乘感生應”。 (3)“應有遲速,故報有先后” 這種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慧遠認為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他說:“應有遲速,故報有先后”。有的是當世就受報,這叫“現(xiàn)報”;有的來世受報,這叫“生報”;有的“經(jīng)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這叫“后報”。 佛教這種輪回、因果報應的說教比中國傳統(tǒng)的只講現(xiàn)世受報,或父母作惡而子孫受報應的說法要精致得多。56.參考答案:D57.參考答案:傳統(tǒng)文化對應于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等。其內(nèi)容為本民族歷史上存在過的種種物質(zhì)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文化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實體,但它卻無所不在,既在一切傳統(tǒng)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現(xiàn)實文化之中,而且還在我們的靈魂中。傳統(tǒng)文化必在某種文化傳統(tǒng)中,文化傳統(tǒng)不必在傳統(tǒng)文化中。如歐洲近代啟蒙價值觀隨著新文化運動進入了或成為了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因為它影響了我們的靈魂和現(xiàn)實,但它并不是我們歷史上有過的傳統(tǒng)文化。58.參考答案:B59.參考答案:C60.參考答案:C61.參考答案:正確62.參考答案:A63.參考答案:D64.參考答案: 孟子和荀子都是戰(zhàn)國時代的著名學者,他們均對人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思考,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對于當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他們二人的觀點從出發(fā)點和發(fā)展途徑,以及最終歸宿都有很大的差別,現(xiàn)就將二者理論上的簡述如下: 一、二者的出發(fā)點不同: 孟子持人行善的主張,他認為,人生來都有一種基本的共同天賦本性,這就是“不忍之心”,或者說是對別人的“同情心”。除此之外孟子認為人人生來就有的天賦本性還有“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心”,就是孟子天賦道德觀念和論證人性本善的根據(jù)。 荀子持“性惡”論,認為人生來就好利、嫉妒、喜聲色。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二、二者對于人性的發(fā)展途徑觀點不同: 孟子認為從他的天賦“性善”論出發(fā)提出了一套修養(yǎng)辦法,通過“反求諸己而已”即在于主觀的反省,注意保存天賦的那四種“心”,來達到他所持的道德標準。 荀子認為,需要圣人、君主對稱民的教化,需要禮儀等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去引導人們。 三、二者觀點的最終歸宿不同; 荀子的“性惡”論,反對孟子的天賦道德的觀念,提出道德規(guī)范,禮儀制度等是后天才才有的,這種思想有唯物主義的因素,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黑格爾曾認為,主張性惡比主張性善深刻得多。 孟子和荀子的觀點除以上的主要不同外,它們的觀點也有相同的地方。他們所謂“性善”、“性惡”的含義,其實都是統(tǒng)治階級的標準。65.參考答案:B66.參考答案:正確67.參考答案:D68.參考答案:C69.參考答案: (1)董仲舒通過“為人者天”、“人副天數(shù)”、“同類相動”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建立起天人感應”論。 (2)“天人感應”論是一種神學目的論。70.參考答案:D71.參考答案:《韓非子》72.參考答案:B73.參考答案:相傳為西周初年周公旦提出的政治倫理思想。意為統(tǒng)治者應崇尚道德,以保其民人固其天命。一方面為革商之命作辯護,另一方面又作為統(tǒng)治的手段。74.參考答案:B75.參考答案:C第2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B2.參考答案:C3.參考答案:C4.參考答案:A6.參考答案:A,C,D7.參考答案:C8.參考答案:A9.參考答案:錯誤10.參考答案:正確11.參考答案: 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12.參考答案:C13.參考答案: 1、孔子思想的三大觀念是“禮”、“仁”、“中庸”。 2、禮是儒的職業(yè)生活依托,當然就是孔子思想的總出發(fā)點。禮,泛指由上古社會傳承下來的社會規(guī)范,其涵義極為廣泛復雜。《周禮》把禮歸結為五種,即吉、兇、軍、賓、嘉。 3、孔子論治國之道,認為“為國以禮”;論處世之道,認為“齊之以禮”;論修身之道,認為“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不知禮,無以立”;論人生愉悅,認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4、孔子的“禮”的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極其深遠,我們不應看到其維護封建等級特權制度所起的消極作用就對其全盤否定,孔子所推崇的重視禮儀道德,具體而言在處理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應遵循的“孝悌”應該被我們所繼承和發(fā)揚。同時我們在新時期應對“禮”賦予新的含義,如構建現(xiàn)代社會和諧的人際關系,“禮”即使內(nèi)在的道德,又是具有外在的強制性。從而在道德教化中不斷自省自責,真正發(fā)掘民族文化的精神,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氛圍。14.參考答案: 論證問題不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只是根據(jù)表面現(xiàn)象來判斷事情的是非,只依據(jù)外在的見聞,不通過內(nèi)心分析判斷,這就是光憑耳目見聞而不是通過內(nèi)心思考來論事。15.參考答案:C16.參考答案: 人,東西,而物象之中有智慧的人;他受命于天,掌握氣的元,和動物沒有區(qū)別。17.參考答案: 韓非集成了前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提出了以法治為中心,法術勢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法,是統(tǒng)治者公布的統(tǒng)一法令,制度,由官府公布,實施辦法要讓民眾都知道,遵守法令就賞,違反就罰;術,是統(tǒng)治者任免考察生殺官吏的權術;勢,是統(tǒng)治者占居的地位和掌握的權力。a治國要有法,法要不分貴賤,一律遵守;b用人要有術,用術要知人善任;c、行法用術,都靠緊握權勢,君臣不能共權;d、靠掌握“刑”與“德”兩大柄權,把握“勢”。18.參考答案: (1)含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社會有機體是囊括全部社會生活及其關系的總體性范疇,指人類社會是以生產(chǎn)方式為基礎的各種社會關系同時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形成的整體。(2)A.社會有機體形成育人的實踐和交往活動之中;B.社會有機體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的有機體;C.社會有機體再生和更新的內(nèi)在機制是物質(zhì)生產(chǎn)、精神生產(chǎn)和人的自身生產(chǎn)的統(tǒng)一。19.參考答案:C20.參考答案:C21.參考答案: 天下的人都不相愛,(那么)強大的一定會掌控壓迫弱小的,人多的一定會威逼人少的,富有的一定會欺侮貧窮的,顯貴的一定會輕視低賤的,狡詐的一定會欺騙愚笨的.天下一切禍亂、篡位、積怨、仇恨等之所以會發(fā)生,是由于互不相愛引起的,所以仁者反對它(即不相愛)。22.參考答案:D23.參考答案:D24.參考答案:荀子認為不能脫離感性認識,也就是要依賴于感官與外物的接觸,萬物的不同,都能造成各具一個部分而相互蒙蔽的情況。所以要得到正確的認識,必須使“心”保持“虛壹而靜”。即“心未嘗不藏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兩也,然而有所謂一;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薄疤摗保骸安灰运圆睾λ鶎⑹苤^之虛”,即不要為已有的知識妨礙將要接受的知識?!耙肌保骸靶纳兄?,知而有異,異也者,同時兼知之;同時兼知之,兩也;然而有所謂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謂之壹”。即人可能同時有兩種不同的知識,“壹”則要求人不要使同時接受的不同認識互相妨礙?!办o”:“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即不要使幻象、假象擾亂正確的認識。荀子講的“虛壹而靜”與老、莊講的絕對“空虛”、絕對的“靜”是根本不同的。是在有“藏”,有“滿(或‘兩’)”和有“動”的基礎上來講的,不是虛無或絕對的靜。25.參考答案: (1)自然是從肯定面來講,意思是自然而然,依其本性來發(fā)展。無為是從否定面講,意思是不妄為,不包含任何人為的成份。 (2)“自然無為”原是道的特征,人效法道,需要效法其“自然無為”精神。26.參考答案:D27.參考答案:D28.參考答案:B29.參考答案: 禮,對于生死之事的辦理最為慎重?;钪巧拈_始;死亡,是人生的終結;生與死都能按照禮處理得十分妥善,人道就全了。30.參考答案:C31.參考答案:C32.參考答案:D33.參考答案:D34.參考答案:B35.參考答案:A36.參考答案: 陸九淵(公元1139-1193年),南宋人。他提出“心即理”的命題,建立了主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他的主要著作,后人編為《陸九淵集》 陸九淵嫌朱熹的學說太復雜太繁瑣,于是提出了一個簡單而干脆的辦法。他說,理就在心中,“心即理”,因此不必多向外求,只要“保吾心之良”,也就達到了最高的道德原則——“理”。即“心即理”的宇宙觀,這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主要干點包括: 陸九淵“心即理”的命題,是武斷的主觀唯心主義。這種主觀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其根源在于無限夸大心的思維作用和人的道德意識,以至否定了客觀世界和客觀規(guī)律的獨立存在,而把心看成惟一的實體。即“天之所以與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此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薄吧w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當歸一,精義無二。此心此理,實不容有二?!薄叭f物森然于方寸之間,滿心而發(fā),充塞宇宙,無非此理?!?陸九淵的所謂“心”,有時又稱作“本心”,是指人所固有的先驗意識,它包括人的道德觀念,也包括事物的規(guī)律。他說:“見孺子將入井而有怵惕惻隱之心者,此理也”;“天覆地載,春生夏長,秋斂冬肅,俱此理”。 陸九淵所謂的理不是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而只是道德的原則。他所謂的心就是道德意識。陸九淵所謂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就是認為道德意識是最高的實體。37.參考答案:D38.參考答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代表人物李大釗、陳獨秀、艾思奇、毛澤東、李達等;現(xiàn)代新儒學,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等;實證主義哲學,代表人物有胡適、金岳霖等。39.參考答案: (1)“致良知”說是王守仁晚年學說的根本宗旨。 (2)王守仁認為,良知是心之本體及其發(fā)用流行的統(tǒng)一,是以知覺表現(xiàn)的至善之性。 (3)從實然的角度看,良知有被私欲蒙蔽的可能。因此,“致良知”就成為良知本身發(fā)揮作用的前提條件。致,就是推致,就是將發(fā)于良知之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