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網絡操作系統(tǒng)項目式教程(統(tǒng)信UOS)(微課版) 實驗實訓指導書 實訓1-7 安裝統(tǒng)信UOS操作系統(tǒng)-配置網絡_第1頁
Linux網絡操作系統(tǒng)項目式教程(統(tǒng)信UOS)(微課版) 實驗實訓指導書 實訓1-7 安裝統(tǒng)信UOS操作系統(tǒng)-配置網絡_第2頁
Linux網絡操作系統(tǒng)項目式教程(統(tǒng)信UOS)(微課版) 實驗實訓指導書 實訓1-7 安裝統(tǒng)信UOS操作系統(tǒng)-配置網絡_第3頁
Linux網絡操作系統(tǒng)項目式教程(統(tǒng)信UOS)(微課版) 實驗實訓指導書 實訓1-7 安裝統(tǒng)信UOS操作系統(tǒng)-配置網絡_第4頁
Linux網絡操作系統(tǒng)項目式教程(統(tǒng)信UOS)(微課版) 實驗實訓指導書 實訓1-7 安裝統(tǒng)信UOS操作系統(tǒng)-配置網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訓一安裝統(tǒng)信UOS操作系統(tǒng)雖然SISO學院的每個電子教室都配備了臺式計算機,但是孫老師經常使用自己的計算機給學生上課。最近,孫老師購買了一臺嶄新的筆記本電腦,除了預裝的Windows10操作系統(tǒng)外,她需要安裝上課所需的Linux虛擬機。要求如下。(1)安裝統(tǒng)信UOS操作系統(tǒng)。(2)將虛擬機硬盤空間設置為60GB,內存設置為4GB。(3)要安裝“帶GUI的服務器”。(4)為系統(tǒng)設置4個分區(qū),/boot、/、/home和swap,分區(qū)容量分別為500MB、15GB、10GB和2GB。前3個分區(qū)的文件系統(tǒng)類型設置為xfs,swap交換分區(qū)的文件系統(tǒng)類型必須使用swap。(5)為root用戶設置密碼“Siso@7211”;創(chuàng)建“siso”用戶,將其密碼設置為“siso#1001”。

實訓二使用Linux常用命令一、實訓目的(1)掌握Linux各類命令的使用方法。(2)熟悉Linux操作環(huán)境。二、實訓內容練習使用Linux常用命令,達到熟練應用的目的。三、實訓練習(1)文件和目錄類命令啟動計算機,利用root用戶登錄到系統(tǒng),進入字符提示界面。用pwd命令查看當前所在的目錄。用ls命令列出此目錄下的文件和目錄?;氐缴蠈幽夸?,利用rm命令刪除目錄test和其下所有文件。(1)啟動計算機,使用siso用戶登錄系統(tǒng),登錄后,打開一個終端窗口。(2)使用pwd命令查看當前工作目錄,使用ls命令查看當前目錄下有哪些內容。(3)使用cd命令切換到tmp目錄,使用pwd命令檢查當前工作目錄是否改變。(4)使用-l選項查看tmp目錄下的詳細信息。在這一步中,孫老師要求同學們根據輸出的第一個字符判斷文件的類型,即判斷哪些是目錄,哪些是普通文件;使用-a選項查看隱藏文件,觀察隱藏文件的特點。(5)使用cat命令查看文件file1的內容,并顯示行號。(6)在tmp目錄下創(chuàng)建子目錄dir2、文件file2及file3。將file1復制到目錄dir1中,復制后的文件名為file1.bak。將file2移動到dir2中,將file3重命名為file3.bak。(7)刪除文件file3.bak。使用rmdir命令刪除目錄dir2,觀察刪除操作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則嘗試使用rm命令重新刪除。(8)在后臺運行cat命令,使用ps命令查看這個進程并強行終止其運行。(9)運行cat命令,按Ctrl+Z組合鍵掛起cat進程。使用jobs命令查看作業(yè)。先使用bg命令將cat進程切換到后臺運行,再使用fg命令將其切換到前臺運行,最后按Ctrl+C組合鍵結束cat進程。四、參考答案[siso@localhost~]$pwd//第2步/home/siso[siso@localhost~]$ls//第2步tmp[siso@localhost~]$cdtmp//第3步[siso@localhosttmp]$pwd//第3步/home/siso/tmp[siso@localhosttmp]$ls-l//第4步drwxrwxr-x.2sisosiso610月1222:08dir1-rw-rw-r--.1sisosiso11810月1222:08file1[siso@localhosttmp]$ls-al//第4步...dir1file1.hiddenfile[siso@localhosttmp]$cat-nfile1//第5步1 Repeatthedoseafter12hoursifnecessary2 HehesitatedforthemerestfrActionofasecond3 ohhhhhhhhho,ithurtsme[siso@localhosttmp]$mkdirdir2 //第6步[siso@localhosttmp]$touchfile2file3 //第6步[siso@localhosttmp]$lsdir1dir2file1file2file3[siso@localhosttmp]$cpfile1dir1/file1.bak //第6步[siso@localhosttmp]$mvfile2dir2 //第6步[siso@localhosttmp]$mvfile3file3.bak //第6步[siso@localhosttmp]$lsdir1dir2file1file3.bak[siso@localhosttmp]$rmfile3.bak //第7步[siso@localhosttmp]$rmdirdir2 //第7步rmdir:刪除"dir2"失敗:目錄非空[siso@localhosttmp]$rm-rfdir2 //第7步[siso@localhosttmp]$lsdir1file1[siso@localhosttmp]$cat&//第8步[1]10412[1]+已停止cat[siso@localhosttmp]$ps//第8步PIDTTYTIMECMD9174pts/000:00:00bash10412pts/000:00:00cat10419pts/000:00:00ps[siso@localhosttmp]$kill-910412//第8步[1]+已殺死cat[siso@localhosttmp]$cat//第9步,按Ctrl+Z組合鍵掛起cat進程^Z[1]+已停止cat[siso@localhosttmp]$jobs//第9步[1]+已停止cat[siso@localhosttmp]$bg1//第9步[1]+cat&[1]+已停止cat[siso@localhosttmp]$fg1//第9步cat^Z[1]+已停止cat

實訓三使用Vim編輯器一、實訓目的通過練習修改一個C程序的錯誤學習Vim的啟動、保存、文本輸入、現有文件的打開、光標移動、復制/剪貼、查找/替換等命令。二、實訓內容熟練掌握Vim編輯器的使用。三、實訓練習(1)進入統(tǒng)信UOS操作系統(tǒng),打開一個終端窗口。在命令行中輸入vim命令啟動vim,vim后面不加文件名,啟動vim后默認進入編輯模式。(2)在編輯模式下按i鍵進入插入模式,輸入如下所示的程序。為了方便下文表述,這里把代碼的行號也一并列出。1#include<stdio.h>23intmain()4{5inthour1,minute1;6inthour2,minute278scanf("%d%d",&hour1,&minute1);9scanf("%d%d",hour2,&minute2);1011intt1=hour1*6+minute1;12intt=t1-t2;1314printf("timedifference:%dhour,%dminutes\n",t/6,t%6);1516return0;17}(3)按Esc鍵返回編輯模式。輸入“:”進入命令行模式,輸入“wtimediff.c”將程序保存為文件timediff.c,輸入“:q”退出vim。(4)重新啟動vim,打開文件timediff.c,輸入“:setnu”顯示行號。(5)因為文件內容比較少,所以全部內容可在一屏中顯示。在編輯模式下,按M鍵將光標移動到當前屏幕中央一行的行首,輸入“1g”或“gg”將光標移動到第一行的行首。(6)在編輯模式下輸入“6G”將光標移動到第6行行首,按A鍵進入插入模式,此時光標停留在第6行行尾。輸入“;”,按Esc鍵返回編輯模式。(7)在編輯模式下輸入“9G”將光標移動到第9行行首。按w鍵將光標移動到下一個單詞的詞首,連續(xù)按l鍵向右移動光標,直接光標停留在“hour2”單詞的詞首。按i鍵進入插入模式,輸入“&”,按Esc鍵返回編輯模式。(8)在編輯模式下輸入“11G”將光標移動到第11行行首。輸入“yy”復制第11行的內容,按p鍵將其粘貼到第11行的下面一行。此時,原文件的第12~17行依次變?yōu)榈?3~18行,并且光標停留在新添加的第12行的行首。(9)在編輯模式下連續(xù)按e鍵使光標移動到下一個單詞的詞尾,直至光標停留在“t1”的詞尾字符“1”處。按s鍵刪除字符“1”并隨即進入插入模式。在插入模式下輸入“2”,按Esc鍵返回編輯模式。重復此操作并把“hour1”“minute1”中的字符“1”修改為“2”。(10)在編輯模式下按k鍵將光標上移1行,即移動到第11行,輸入“:11,15s/6/60/gc”,進入命令行模式,將第11~15行中的“6”全部替換為“60”。注意,在每次替換時都要輸入“y”給予確認。替換后,光標停留在第15行。(11)在編輯模式下輸入“2j”將光標下移2行,即移動到第17行。輸入“dd”刪除第17行,輸入“u”撤銷刪除操作。(12)在編輯模式下輸入“:wq”進入命令行模式,保存文件后退出vim編輯器。四、參考答案1#include<stdio.h>23intmain()4{5inthour1,minute1;6inthour2,minute2;78scanf("%d%d",&hour1,&minute1);9scanf("%d%d",&hour2,&minute2);1011intt1=hour1*60+minute1;12intt2=hour2*60+minute2;13intt=t1-t2;1415printf("timedifference:%dhour,%dminutes\n",t/60,t%60);1617return0;18}

實訓四文件系統(tǒng)和磁盤管理一、實訓目的①掌握Linux下磁盤管理的方法。②掌握文件系統(tǒng)的掛載與卸載。③掌握磁盤限額與文件權限管理。二、實訓內容練習Linux系統(tǒng)下磁盤管理、文件系統(tǒng)管理、磁盤限額及文件權限的管理。三、實訓練習(1)進入統(tǒng)信UOS操作系統(tǒng),打開一個終端窗口,使用su-root命令切換到root用戶。(2)使用lsblk-p命令查看當前系統(tǒng)的所有磁盤及分區(qū)。系統(tǒng)當前有一塊虛擬硬盤,命名為/dev/sda。在其上有5個分區(qū),編號為/dev/sda1~/dev/sda5。其中,/dev/sda4為擴展分區(qū),不能直接使用;/dev/sda5是在/dev/sda4上劃分出來的邏輯分區(qū)。因此,新添加的分區(qū)應從6開始編號。(3)使用fdisk/dev/sda命令進入fdisk的交互模式。fdisk命令可用于對磁盤進行分區(qū)管理。(4)輸入m,獲取fdisk的子命令提示。在fdisk交互模式下有很多子命令,每個子命令用一個字母表示,如n表示添加分區(qū),d表示刪除分區(qū)。(5)輸入p,查看磁盤分區(qū)表信息。這里顯示的磁盤分區(qū)表信息包括分區(qū)名稱、啟動分區(qū)標識、起始扇區(qū)號、終止扇區(qū)號、扇區(qū)數、文件系統(tǒng)標識及文件系統(tǒng)名稱等。(6)輸入n,添加新分區(qū)。fdisk根據已有分區(qū)自動確定新分區(qū)號是6,并提示輸入新分區(qū)的起始扇區(qū)號。這里直接按Enter鍵,即采用默認值即可。(7)fdisk提示輸入新分區(qū)的大小??紤]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孫老師采用最簡單的一種方式,輸入“+8G”,即指定分區(qū)大小為8GB。(8)輸入p,再次查看磁盤分區(qū)表信息。雖然現在可以看到新添加的/dev/sda6分區(qū),但是孫老師特別強調這些操作目前只是保存在內存中,重啟系統(tǒng)后才會真正寫入磁盤分區(qū)表。(9)輸入w,保存操作并退出fdisk交互模式。(10)使用shutdown-rnow命令重啟系統(tǒng)。打開終端窗口并切換到root用戶。再次使用lsblk-p命令查看當前系統(tǒng)的所有磁盤及分區(qū),此時應該能夠看到/dev/sda6分區(qū)已經出現在磁盤分區(qū)表中了。(11)使用mkfs-txfs/dev/sda6命令為/dev/sda6分區(qū)創(chuàng)建xfs文件系統(tǒng)。執(zhí)行完以上步驟后,孫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創(chuàng)建了文件系統(tǒng)的分區(qū)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有幾位學生回答說需要將這個分區(qū)掛載到一個目錄中才能正常訪問。孫老師對此表示贊同,并補充說這是使新分區(qū)可用的最后一步。(12)使用mkdir-p/mnt/testdir命令創(chuàng)建新目錄,使用mount/dev/sda6/mnt/testdir命令將/dev/sda6分區(qū)與目錄/mnt/testdir綁定。(13)為了驗證掛載的結果,使用lsblk-p/dev/sda6命令查看/dev/sda6分區(qū)的掛載點。

實訓五管理用戶和組一、實訓目的熟悉Linux用戶的訪問權限。掌握在Linux系統(tǒng)中增加、修改、刪除用戶或用戶組的方法。掌握用戶賬戶管理及安全管理。二、實訓內容以添加用戶為例,學習如何進行Linux用戶和用戶組的管理。。三、實訓練習(1)登錄到文件服務器,打開一個終端窗口,使用su-root命令切換到root用戶。(2)使用cat/etc/passwd命令查看當前系統(tǒng)用戶的信息。在這一步,孫老師讓學生判斷哪些用戶是系統(tǒng)用戶,哪些是孫老師之前為各位老師手動添加的普通用戶。(3)使用grepysq/etc/passwd命令確認系統(tǒng)中是否已有ysq用戶。查詢結果顯示不存在這個用戶,因此使用useraddysq命令創(chuàng)建了這個新用戶,并使用passwdysq為其設置初始密碼123456。(4)反應敏捷的小張同學對孫老師說,現在/etc/passwd文件中肯定多了一條關于ysq用戶的信息,/etc/shadow和/etc/group兩個文件也是如此,而且ysq用戶的默認主目錄/home/ysq也已被默認創(chuàng)建。其實,這也是孫老師想對學生強調的內容。因為useradd命令會使用默認的參數創(chuàng)建新用戶。孫老師請小張同學幫忙在終端窗口中驗證ysq用戶的信息。(5)使用命令groupmems-aysq-gsie將ysq用戶加入到網絡與通信技術系用戶組中,這樣做的目的是統(tǒng)一管理組內成員的權限。再使用idysq命令查看ysq用戶的信息,并讓學生對這次的輸出內容和之前小張同學所查詢出的用戶的信息進行比較。(6)為了進一步演示用戶組的管理,孫老師假定ysq老師要加入新成立的智能機器人系。孫老師要為智能機器人系創(chuàng)建一個用戶組,并將ysq用戶加入到其中。四、參考答案[root@localhost~]#grepysq/etc/passwdysq:x:1001:1002::/home/ysq:/bin/bash[root@localhost~]#grepysq/etc/shadowysq:!!:18185:0:99999:7:::[root@localhost~]#grepysq/etc/groupysq:x:1002:[root@localhost~]#ls-ld/home/ysqdrwx------.3ysqysq7810月1617:16/home/ysq[root@localhost~]#idysquid=1001(ysq)gid=1002(ysq)組=1002(ysq)[root@localhost~]#groupmems-dysq-gsie //從sie組中移除ysq用戶[root@localhost~]#groupaddirt //添加智能機器人系用戶組irt[root@localhost~]#groupmems-aysq-girt //將ysq用戶添加到irt組中[root@localhost~]#idysquid=1001(ysq)gid=1002(ysq)組=1002(ysq),1003(irt)

實訓六管理文件權限一、實訓目的①掌握權限的分類,普通文件權限和目錄權限的不同含義。②掌握使用符號法和數字法修改文件權限的方法。二、實訓內容修改普通文件權限和目錄權限。三、實訓練習(1)登錄到文件服務器,打開一個終端窗口,使用su-root命令切換到root用戶。(2)切換到/ito/pub目錄,新建示例文件readme.ito。/ito/pub目錄中保存的是信息工程學院的公共文件,本學院的所有老師都能讀取文件的內容,但只有系統(tǒng)管理員孫老師本人可以修改文件。另外,其他學院的老師無法讀取文件內容。孫老師把這個文件的所有者和屬組分別設置為sjx和ito,同時修改了文件的權限。(3)使用su–zys命令切換到zys用戶。使用vim打開readme.ito文件,可以正常打開,但嘗試修改時提示只有讀權限。使用exit命令退出zys用戶,返回root用戶。(4)切換到/ito/sie/pub目錄,新建示例文件readme.sie。/ito/sie/pub目錄中保存的是網絡與通信技術系的公共文件,本系的所有老師都可以讀寫這些文件,而其他系的老師只能讀取文件內容。(5)分別切換到zys和ysq用戶,并嘗試對readme.sie進行讀和寫操作。此時發(fā)現zys可以正常讀寫,而ysq無法讀和寫。這是因為zys用戶屬于sie組,對readme.sie有讀寫權限,但ysq屬于智能機器人系用戶組irt。(6)分別在/ito/pub和/ito/sie/pub兩個目錄中建立一個子目錄,并對其進行不同權限的設置,使用不同的用戶進行驗證,加深對普通文件和目錄權限管理的理解。四、參考答案[root@localhost~]#cd/ito/pub[root@localhostpub]#touchreadme.ito[root@localhostpub]#ls-lreadme.ito-rw-r--r--.1rootroot010月1620:32readme.ito[root@localhostpub]#chownsjx:itoreadme.ito[root@localhostpub]#chmodo-rreadme.ito[root@localhostpub]#ls-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