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一、43101綜采工作面作業(yè)規(guī)程編制依據(jù).........................................2
1、《43101工作面回采地質(zhì)說明書》;......................................2
2、《煤礦安全生產(chǎn)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2
3、2016年版《煤礦安全規(guī)程》;...........................................2
4、《神木市孫家岔河西聯(lián)辦煤礦一盤區(qū)調(diào)整設計說明書》;....................2
5、《神木市孫家岔河西聯(lián)辦煤礦礦井地質(zhì)勘探報告》..........................2
6、《神木市孫家岔河西聯(lián)辦煤礦一通三防管理規(guī)定》..........................2
7、《神木市孫家岔河西聯(lián)辦煤礦各種操作規(guī)程管理制度》......................2
8、其它煤炭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等管理規(guī)定........................................2
二、規(guī)程附圖................................................................3
1、附:井上下對照圖(1)...........................................................................................................3
2、附:采掘工程平面示意圖(2)..............................................................................................3
3、附:煤層柱狀圖(3)...............................................................................................................3
4、附:43101綜采工作面斜切進圖(4)..................................................................................3
5、附:43101綜采循環(huán)作業(yè)圖表(5)......................................................................................3
6、附:43101工作面設備布置圖(6)......................................................................................3
7、附:43101綜采工作面支護示意圖(7)..............................................................................3
8、附:43101綜采工作面運輸系統(tǒng)圖(8)..............................................................................3
9、附:43101綜采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圖(9)..................................................................................3
10、附:安全監(jiān)控設備布置圖(10).........................................................................................3
11、附:43101綜采工作面供電系統(tǒng)圖(11).........................................................................3
12、附:人員位置監(jiān)測系統(tǒng)圖(12).........................................................................................3
13、附:43101工作面避災路線圖(13)..................................................................................3
第一章工作面概況及開采技術條件.............................................1
第一節(jié)、工作面位置及開采范圍.............................................1
第二節(jié)、煤層特征.........................................................1
第三節(jié)、煤層地質(zhì)構造特征.................................................2
第四節(jié)、煤層頂?shù)装逄卣?..................................................3
第五節(jié)、工作面水文地質(zhì)特征(詳細以地質(zhì)報告為準).........................3
第六節(jié)、影響回采的其他因素...............................................5
第七節(jié)、儲量及服務年限...................................................6
第二章采煤方法............................................................6
第一節(jié)、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護情況.........................................6
第二節(jié)、采煤工藝.........................................................8
第三節(jié)、正規(guī)循環(huán)作業(yè)方式.................................................9
第四節(jié)、工作面設備配備..................................................12
第三章頂板管理............................................................14
第一節(jié)、頂板管理........................................................14
第二節(jié)、端頭支護、超前支護及安全出口...................................16
第三節(jié)、工作面初采初放頂板管理..........................................17
第四節(jié)、周期來壓管理....................................................19
第五節(jié)、工作面末采頂板管理..............................................19
第六節(jié)、工作面退錨管理..................................................20
第四章生產(chǎn)系統(tǒng)............................................................23
第一節(jié)、運輸系統(tǒng)........................................................23
第二節(jié)、“一通三防”與安全監(jiān)控..........................................24
第三節(jié)、供電系統(tǒng)........................................................34
第四節(jié)、供水系統(tǒng)........................................................36
第五節(jié)、排水系統(tǒng)........................................................37
第七節(jié)、礦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38
第八節(jié)、壓風自救系統(tǒng)....................................................38
第九節(jié)、供水施救系統(tǒng)....................................................39
第十節(jié)、人員位置監(jiān)測系統(tǒng)................................................39
第十一節(jié)、緊急避險系統(tǒng)..................................................39
第五章勞動組織及主要經(jīng)濟技術指標..........................................40
第一節(jié)、勞動組織........................................................40
第二節(jié)、工作面主要技術經(jīng)濟指標表........................................41
第六章工程質(zhì)量及煤質(zhì)管理.................................................42
第一節(jié)、綜采工作面質(zhì)量標準化............................................42
第二節(jié)、綜采工作面機電設備管理標準......................................43
第三節(jié)、文明生產(chǎn)........................................................44
第四節(jié)、煤質(zhì)指標及現(xiàn)場管理措施..........................................45
第七章工作面災害防治及避災路線...........................................46
第一節(jié)、安全風險分級管控................................................46
第二節(jié)、采煤主要風險辨識................................................48
第三節(jié)、工作面災害防治..................................................49
第四節(jié)、避災線路........................................................52
第八章安全技術措施........................................................53
第一節(jié)、一般安全技術措施................................................53
第二節(jié)、各工種操作安全技術措施..........................................54
第三節(jié)、頂板管理及防片幫安全技術措施....................................62
第四節(jié)、工作面處理大塊煤、拉底、飄溜、起橋安全技術措施..................65
第五節(jié)、工作面過地質(zhì)構造帶安全技術措施.................................66
第六節(jié)、在生產(chǎn)過程中如遇斷層應執(zhí)行以下安全技術措施.....................67
第七節(jié)、機電運輸管理安全技術措施........................................67
第八節(jié)、工作面“一通三防”安全技術措施..................................68
第八節(jié)、拉移變列車的安全技術措施........................................73
第九節(jié)、扶倒架、處理咬架安全技術措施....................................75
第十節(jié)、控制溜子上下竄動及竄動時行人安全技術措施........................76
第十一節(jié)、防高壓液管傷人安全技術措施....................................77
第十二節(jié)、防死架及處理死架安全技術措施..................................78
第十三節(jié)、輔助運輸安全技術措施..........................................79
第十四節(jié)、其它安全技術措施..............................................80
一、43101綜采工作面作業(yè)規(guī)程編制依據(jù)
1、《43101工作面回采地質(zhì)說明書》;
2、《煤礦安全生產(chǎn)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
3、2016年版《煤礦安全規(guī)程》;
4、《神木市孫家岔河西聯(lián)辦煤礦一盤區(qū)調(diào)整設計說明書》;
5、《神木市孫家岔河西聯(lián)辦煤礦礦井地質(zhì)勘探報告》
6、《神木市孫家岔河西聯(lián)辦煤礦一通三防管理規(guī)定》
7、《神木市孫家岔河西聯(lián)辦煤礦各種操作規(guī)程管理制度》
8、其它煤炭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等管理規(guī)定
二、規(guī)程附圖
1、附:井上下對照圖(1)
2、附:采掘工程平面示意圖(2)
3、附:煤層柱狀圖(3)
4、附:43101綜采工作面斜切進圖(4)
5、附:43101綜采循環(huán)作業(yè)圖表(5)
6、附:43101工作面設備布置圖(6)
7、附:43101綜采工作面支護示意圖(7)
8、附:43101綜采工作面運輸系統(tǒng)圖(8)
9、附:43101綜采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圖(9)
10、附:安全監(jiān)控設備布置圖(10)
11、附:43101綜采工作面供電系統(tǒng)圖(11)
12、附:人員位置監(jiān)測系統(tǒng)圖(12)
13、附:43101工作面避災路線圖(13)
第一章工作面概況及開采技術條件
第一節(jié)、工作面位置及開采范圍
一、工作面位置
43101綜采工作面所在煤層為4煤層,43101綜采面推進方向大致由南向北推進;西
部為43101回風順槽和礦界保安煤柱;東部為43101主運順槽、輔運順槽和4"煤實體煤;
北部為4一3煤輔運巷、回風巷。上部為42101采空區(qū);下部為5一2煤層未采。
二、開采范圍
43101工作面長140m,順槽可采長度1381m,推進長度1415m—1347m平均1381m,煤層
傾角0-3°。43101工作面儲量面積為193340nf,煤層厚度平均1.63m,容重1.28t/m:
一次采全高煤厚平均1.63m,地面地形南高北低姿勢,地面標高1175m—1230m,最低點
在最北部。
工作面標高1040.72-1050.382m之間,煤層底板傾斜十分平緩,整體呈南高北低之
勢。
三、工作面井上下位置與四鄰情況、地面對應位置、地形、地貌、建筑物以及對回采的影
響情況
43101工作面為河西煤礦4煤的第一個綜采工作面。地質(zhì)構造較簡單,本工作面對應
的地面位置,地表地形主要為黃土山坡,植被較少,地面為南高北低溝豁旱地,無建筑物,
距『煤層垂深4T1.5m。
井下位置及四鄰采掘情況:西部為43101回風順槽和礦界保安煤柱;東部為43101主
運順槽、輔運順槽和43煤實體煤;北部為4-煤回風順槽。上部為42101采空區(qū);下部為
52煤層未采。回采區(qū)域回風順槽長1347m,運輸順槽長14回m,切眼長未0米。
附:井上下對照圖(1)
第二節(jié)、煤層特征
一、煤層賦存情況
43101綜采工作面煤層屬侏羅紀延安組4"層煤,煤層平均厚1.63m,無夾石,傾角0°
一3°,總體呈南厚北部薄,煤層含水。沿工作面回采方向,煤層整體進水平推進,局部呈
現(xiàn)微波狀起伏狀態(tài)距4~煤層垂深4-11.5m。
煤層頂?shù)装迩闆r:
頂板:粉砂巖4mT1.5m,直接頂從下向上為泥巖,粉砂巖。泥巖為薄層狀,節(jié)理發(fā)育;
以粉砂巖為主,巖體中等完整,屬不穩(wěn)定一較穩(wěn)定型(I-II)。平均抗壓強度為26.15MPa,
RQD值64—89%o
煤層:4.3平均厚度1.63m,全區(qū)穩(wěn)定,煙煤,煤層飽和強度屬軟弱類巖石,具脆性而不
具韌性,宜沖擊破碎??箟簭姸葹?.6?25.2MPa,平均10.49MPa;抗拉強度0.22?0.54
MPa,平均0.30MPa0
底板:粉砂巖46m直接底板為泥巖,下部為粉砂巖,巖體中等完整,屬不穩(wěn)定一較穩(wěn)
定型(I—II)。RQD值64—89%,平均抗壓強度為26.15MPa
二、煤質(zhì)情況
4?煤層為低水分、低灰、低磷、特低硫、富油、中等軟化溫度灰、高熱值煤之弱粘
煤,可選性為易選,所產(chǎn)煤炭是良好的動力用煤和良好的工業(yè)氣化用煤,并可用于煤液化。
表1T煤質(zhì)特征表
洗選情發(fā)熱量全水分揮發(fā)分
灰分閭硫分閭磷閭
況(MJ/kg)(%)(%)
原煤31.014.076.200.2235.790.014
三、地熱、沖擊地壓、瓦斯、煤塵及煤自燃危害程度
1、地溫
該地區(qū)地溫梯度較小,屬于地溫正常區(qū)。
2、瓦斯
依據(jù)(2018-2019)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為低瓦斯礦井,V煤層瓦斯絕對
涌出量0.91m7min,相對涌出量0.5m7t,掘進工作面最大瓦斯絕對涌出量0.13m7min,
無煤與瓦斯突出、噴出情況。根據(jù)43101工作面巷道掘進中瓦斯涌出量統(tǒng)計情況,預計該
工作面瓦斯絕對涌出量為0.14m3/min。工作面回采過程中,需加強通風管理。
3、煤塵
煤塵有爆炸危險性。
4、煤的自燃
自燃發(fā)火傾向性等級為I類,容易自燃煤層,發(fā)火期34天。
5、該地區(qū)地壓正常,無陷落柱、無沖擊地壓、地熱和天窗等其他地質(zhì)危害。
第三節(jié)、煤層地質(zhì)構造特征
43101工作面,根據(jù)地勘報告結論,地質(zhì)構造簡單,無巖漿活動痕跡,總體構造形態(tài)
為南高北低緩傾的單斜煤層,傾角0?3°。
2
根據(jù)43101主運順槽,回風順槽掘進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其他地質(zhì)構造,巷道頂板比較完整
穩(wěn)定,在回采過程中頂板不受影響,做好順槽超前支護及工作面端頭支護。
第四節(jié)、煤層頂?shù)装逄卣?/p>
表1-2煤層頂?shù)装逄卣鞅?/p>
一
底
頂
名巖石厚度
祗巖性特征物理力學性質(zhì)
稱名稱(m)
直接頂從下向上為泥巖,粉砂
粉砂巖。泥巖為薄層狀,節(jié)理發(fā)育;平均抗壓強度為
4m-1
頂板巖以粉砂巖為主,巖體中等完整,26.15MPa,RQD值64—
1.5m
屬不穩(wěn)定一較穩(wěn)定型(1—II)。89%
抗壓強度為5.6~
全區(qū)穩(wěn)定,煙煤,煤層飽和強25.2MPa,平均10.49
4-31.63
煤度屬軟弱類巖石,具脆性而不具MPa;抗拉強度0.22?
m
韌性,宜沖擊破碎。0.54MPa,平均0.30
MPa。
辭
底直接底板為泥巖,下部為粉砂RQD值64—89%,平
石46m巖,巖體中等完整,屬不穩(wěn)定一均抗壓強度為
板
26.15MPa
_較穩(wěn)定型(1—11)。
第五節(jié)、工作面水文地質(zhì)特征(詳細以地質(zhì)報告為準)
一、含(隔)水層劃分
(-)含水層
1、第四系松散沉積孔隙潛水含水層。
2、侏羅系延安組裂隙孔隙承壓水。
3、2「2、3」燒變巖裂隙孔洞潛水含水層。
(-)隔水層特征
新近系上新統(tǒng)保德組(N2b),區(qū)內(nèi)地表未出露,在深部呈不連續(xù)分布,其中的紅土層
為隔水層,結構致密均一,半固結,可塑性強,為區(qū)內(nèi)良好的不連續(xù)隔水層。
二、地下水補徑排條件
第四系松散沉積孔隙潛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其次是局部地表水補給滲入補給.
基巖孔隙裂隙水,露頭區(qū)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局部接受地表水體的側向徑流補給,也
接受潛水的垂線滲透補給;區(qū)內(nèi)沿基巖裂隙常見有下降泉出露,其為主要排泄方式。
燒變巖潛水,主要是通過片沙和黃土層接受降水補給,部分地段接受同巖層及地表水
3
側向補給,總趨勢向北部考考烏素溝潛流,多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
三、礦井充水條件
礦井充水水源包括大氣降水、地表水、含水層水和老空水。
1、礦井充水水源
(1)大氣降水和地表水
(2)含水層水
延安組砂巖含水極其微弱,便于疏干,對礦井的危害不大。
2、礦井充水通道
(1)導水裂隙帶
4-煤層開采導水裂隙帶溝通4?煤層3,煤層采空區(qū),使得『煤層開采導水裂隙帶成為
礦井的主要導水通道。
(2)含水層孔隙和裂隙
煤礦范圍內(nèi)43煤層賦存于延安組第二段的中部,由于延安組整段地層為承壓水含水
層,含水層中不同程度地發(fā)育有孔隙和裂隙,它們是保持含水層水力聯(lián)系的通道,當采礦
揭穿含水層時,這些孔隙和裂隙也必然成為地下水向礦坑充水的直接通道。
(3)燒變巖孔隙裂隙
由于223T煤層自燃,上覆巖層受到烘烤致使巖石結構發(fā)生改變,形成新的孔隙、裂
隙,為地下水的賦存和徑流形成良好空間。43煤4乜煤層開采導水裂隙帶溝通燒變巖潛水
時,燒變巖孔隙、裂隙也成為礦井的間接充水通道。
(4)封閉不良鉆孔
工作面內(nèi)有1個地質(zhì)鉆孔191C.為封閉不良鉆孔。
四、采空區(qū)及老窯積水分布情況
43101回采工作面上部為42101采空區(qū),4.煤層上部為3T煤采空區(qū)、南部地段有2,
火燒區(qū),南部工作面西側為3,煤為火燒區(qū),由于受42101大面積采動影響,導水裂隙帶導
通寸、2.煤層,積水導入42101采空區(qū),對43101綜采面回采威脅大。
五、水文地質(zhì)情況及探水措施
1、按照“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細則,對43101綜
采面頂部42煤(間距4m—11.5m)采空區(qū)、老巷積水進行超前探放,并編制《43101綜采
面探放水設計》、《43101綜采面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并嚴格執(zhí)行。
2、回采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因地質(zhì)異常,工作面頂板、煤壁、及采空區(qū)有水情水害預
兆時,應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井下受水情、水害威脅所有人員,并發(fā)出警報,報告調(diào)度室,
4
待礦上查明原因,消除水情水害威脅后,方可進行回采。
第六節(jié)、影響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嚴格按照《43101綜采面回采作業(yè)規(guī)程》回采。
二、地測科編制《43101綜采面探放水設計》和《43101綜采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
三、43101工作面回采時,必須“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對回
采工作面頂板超前探放水。
四、綜采工作面順槽低洼積水區(qū)域,需安設水泵及時排水。
五、4T煤層與煤層層間距小,頂板壓力大,因此應加強對巷道圍巖及工作面的礦
壓觀測監(jiān)控,防止冒頂事故的發(fā)生。
六、由于43101工作面和42101工作面上下煤柱未對應,43101工作面回采時部分地
段要注意應力集中,因此應加強對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圍巖、工作面頂板的礦壓監(jiān)測監(jiān)控。
七、加強工作面和上下端頭的超前支護,防止冒頂事故的發(fā)生。
八、采煤技術人員根據(jù)頂板特性,確定工作面空頂距不大于300mm,確保工作面回采的
安全。
九、采煤技術人員制定工作面過倒車碉的安全技術措施,倒車洞室口加強點柱支護確
保工作面回采安全。
十、回采中如出現(xiàn)地質(zhì)、水文地質(zhì)構造變化,及時匯報礦調(diào)度室,待礦上采取相關措
施并排除隱患后方可繼續(xù)回采。
十一、43101工作面通風線路長,應加強工作面及巷道的通風管理、瓦斯管理及有毒
有害氣體的監(jiān)測監(jiān)控。
十二、4T煤與小3煤層間距小,通風部門加強廠煤采空區(qū)有毒有害氣體隨采空區(qū)裂隙
涌入43101回采工作面的通風安全管理。
十三、V煤與42煤層間距小,制定預防4.3煤采空區(qū)向「煤采空區(qū)漏風的措施。
十四、4.3煤塵具有爆炸性,加強工作面及巷道粉塵管理,并制定工作面及巷道減塵、
降塵、除塵的措施,確保工作面的安全。
十五、爐煤層發(fā)火期短(34天),應制定相應的預防工作面煤層及工作采空區(qū)煤層自
然發(fā)火的措施。
十六、確保礦界西部保安煤柱的留設,不得亂采亂挖。
十七、加強“雨季三防”工作,加強地表塌陷、裂隙治理工作,疏放表地積水,防止
地表水倒入井下。
5
十八、嚴格按照煤炭資源回采率標準要求進行回采,必須按規(guī)程采高回采,工作面回
采率煤層不低于95%進行考核。
十九、老塘面積大于10m2,必要時進行強制放頂。(編制強制放頂安全技術措施)
第七節(jié)、儲量及服務年限
本工作面平均煤厚1.63m,容重取1.28t/m3,面積為193967m2,煤層傾角0-3。,根據(jù)
設計規(guī)定,不再計算斜面積。經(jīng)計算,地質(zhì)儲量為L63X1.28X193967=40.5萬t。
回采率取95%。
可采儲量Q可采儲量=40.5X95%=39萬t。
工作面可采期計算:
根據(jù)工作面可采儲量39萬t及年產(chǎn)量60萬t,按儲量計算,43101工作面應在7.8
個月左右采完。
附:采掘工程平面示意圖(2)
附:煤層柱狀圖(3)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節(jié)、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護情況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
43101工作面位于4,煤層,全煤層布置因與42煤層層間距較小,巷道布置以4,煤層
盤區(qū)延伸開口揭露4.3煤層,4:'煤層中布置4.3煤輔運大巷,回采工作面沿大巷南北方向條
帶式布置,回采工作面采用三巷式布置,一條回風巷、兩條運輸巷。其中一條運輸巷鋪
設膠帶運輸機,另一條運輸巷用于輔助運輸。在本工作面采完后,輔助運輸巷作為下一個
工作面的回風巷。盤區(qū)內(nèi)各工作面間采用順序開采,兩條運輸巷間距(中至中)為15m。
二、巷道斷面及支護形式
(1)運輸順槽
矩形斷面,寬4500mm,高2400mm,斷面積10.80m2,采用每排6根e20X2000mni金
屬螺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均為800X1000mm,錨桿托盤120*120*8mm,設計錨固力60KN。
兩幫(破碎補打)每排4根616X1500mm樹脂錨桿,錨桿間排距均為600X1000mm。錨桿
使用2根CK2350樹脂錨固劑,托盤配套樹脂托盤,設計錨固力50KN。頂網(wǎng)為巾6mm鋼筋
網(wǎng),規(guī)格4500mm*1400mm,網(wǎng)格100mm*100mm,網(wǎng)片搭接100mm,每隔200mm扭結一道。幫網(wǎng)
采用塑料網(wǎng)。
6
(2)回風順槽
矩形斷面,寬4200mm,高2300mm,斷面積9.66m2,采用每排6根620X2000mm金
屬螺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均為800X1000mm,錨桿托盤120*120*8mm,設計錨固力60KN。
兩幫(破碎補打)每排4根616*1500mm樹脂錨桿,錨桿間排距均為600X1000mm。錨桿
使用2根CK2350樹脂錨固劑,托盤配套樹脂托盤,設計錨固力50KNo頂網(wǎng)為66mm鋼筋
網(wǎng),規(guī)格4500mm*1400mm,網(wǎng)格100mm*100mm,網(wǎng)片搭接100mm,每隔200mm扭結一道。幫網(wǎng)
采用塑料網(wǎng)。
(3)輔助運輸順槽
矩形斷面,寬4500mm,高2750mm,斷面積12m2,采用每排6根e20X2000mm金屬螺
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均為800X1000mm,錨桿托盤120*120*8mm,設計錨固力60KN。兩幫
每排4根616X1500mm樹脂錨桿,錨桿間排距均為600X1000mm。錨桿使用2根CK2350
樹脂錨固劑,托盤配套樹脂托盤,設計錨固力50KNo頂網(wǎng)為66mm鋼筋網(wǎng),規(guī)格
4500mm*1200mm,網(wǎng)格100mm*100mm,網(wǎng)片搭接100mm,每隔200mm扭結一道。幫網(wǎng)采用塑料
網(wǎng)。
輔運順槽為下一備采面的回風順槽
(4)工作面切眼
錨索采用直徑15.24mm,長4000mm的鋼絞線,錨索托板為300X300X12mm金屬鋼板,
每根錨索采用3根Z2335型樹脂錨固劑,端頭錨固;錨固力紫100KN,錨索排距為2000X
2500mm。
頂板采用左旋螺紋鋼錨桿,錨桿規(guī)格620X2000mm,錨桿間排距為800X1000mm;采
用e6mm焊接鋼筋網(wǎng),網(wǎng)格為lOOXIOOmm;網(wǎng)片搭接100mm,每200mm用14#鐵絲連接一道。
每根錨桿配套2根Z2335型樹脂錨固劑,端頭錨固;錨固力260KN;預緊扭矩力2100Nf;
外露長度為10?50mm。
幫部采用抗拉塑料網(wǎng)和玻璃桿錨桿,錨桿規(guī)格618X1500mm,錨桿間排距為600X
1000mm;采用6100mm的塑料托盤,每根錨桿配套2根Z2335型樹脂錨固劑,端頭錨固;
錨固力為50KN;預緊扭矩力240N?m;外露長度為10?50mm。
網(wǎng)片搭接長度為100mm,每隔200mm用14#鍍鋅雙根鐵絲扭結1道。
切眼寬6500mm,高2300mm,斷面積15m2,切眼機窩擴寬1.5m長15m,采用錨桿、錨
索、架棚聯(lián)合支護。
安裝期間切眼頂板淋水段采用長6000mmll#工字鋼和單體液壓支柱進行支護,一梁三
柱,鋼梁垂直巷道方向布置,間距為2000mm。
7
第二節(jié)、采煤工藝
43101工作面設計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法,老空頂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綜合機械
化采煤,一次采全高。
一、采煤方法:
根據(jù)煤層賦存條件,本工作面為單一走向長壁布置,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藝。
工作面煤層厚度平均1.63m,(采煤機滾筒直徑1.4m,采煤機適應采高1.2m-2.6m;
ZY8000/11.5/23液壓支架79架、ZY8700/12/26端頭液壓支架3架、ZY8700/13/28過度液
壓支架2架)
二、工藝過程:
1、上下端頭進刀一上下行割煤、裝煤一移架一推溜一老空自由垮落。
采煤機采用上下端頭進刀,進刀長度41m左右,移架滯后采煤機后滾筒3-5m,追機作
業(yè),滯后10T5m推移前部輸送機,輸送機彎曲段長度不小于41m,推移步距0.63m。
2、進刀距離的確定
D=2L采+L運彎
式中:D一進刀距離,米;
L采一采煤機機身長,最大長度約為13米;
L運彎一刮板機彎曲段長度,取15米;
把以上數(shù)據(jù)帶入式中,得
D=2X13+15=41(米)
進刀距離取41米。
三、采煤機的割煤方式:
采煤機的割煤方式為雙向一次采全高,往返一次割兩刀。由機頭向機尾割煤時,前滾
筒沿底板割煤,后滾筒沿頂板割煤;由機尾向機頭割煤時,后滾筒沿底板割煤,前滾筒沿
頂板割煤,往返一次割兩刀。根據(jù)我礦地質(zhì)構造情況,生產(chǎn)過程中割煤方式無需改變。
四、采煤機的進刀方式:
采煤機割煤至刮板機機尾后,將采煤機前滾筒降下來,返回至刮板輸送機彎曲段(15m)
后進行斜切進刀,同時液壓支架滯后采煤機進行跟機移架,如圖a所示;直到采煤機走完
彎曲段進入刮板輸送機的直線段后停止牽引,然后沿著刮板機機尾方向依次將溜子推直,
如圖b所示;采煤機降下前滾筒,同時升起后滾筒,啟動采煤機牽引沿著刮板機機尾方向
進行割三角煤,如圖c所示;割三角煤完成后,采煤機降下后滾筒,升起前滾筒,沿著刮
板機機頭方向進行正常割煤,完成采煤機在刮板機機尾側的斜切進刀。
8
附:43101綜采工作面斜切進圖(4)
五、支護方式
工作面采用ZY8000/1L5/23液壓支架79架,移架時保證支架移到位,端面距應保持
在300mm。端面距過小會造成采煤機滾筒割支架前探梁,端面距過大會造成空頂增大或冒
頂。
控頂距:由液壓支架的頂梁長度(L1)、端面距(L2)及采煤機的實際截深(S)決定。本
工作面液壓支架的頂梁長度為4000mm,端面距最大取為300mm,采煤機的實際截深為630mm,
則:
最大控頂距:Lmax=L1+L2+S
=4000+300+630
=4930mm
最小控頂距:Lmin=L1+L2
=4000+300
=4300mm
其中:LI-頂梁長度(4000mm)
L2-端面距(300mm)
S-截深(630mm)
第三節(jié)、正規(guī)循環(huán)作業(yè)方式
一、工作制度和作業(yè)方式:
實行“三八”制的作業(yè)形式,即兩班生產(chǎn),一班檢修,有效工作時間均為8小時。
二、工序安排:
班次安排:
8點檢修班:08:00——16:00
4點生產(chǎn)班:16:00——00:00
0點生產(chǎn)班:00:00——08:00
每班提前30分鐘開班前會,安排安全生產(chǎn)任務,交接班時間10分鐘。
檢修班:對工作面設備進行班檢、維修、維護,為工作面正常生產(chǎn)做好準備工作。
生產(chǎn)班:正常組織生產(chǎn),搞好正常安全生產(chǎn)。
三、生產(chǎn)日勞動定額確定
(1)、采煤機每班進刀數(shù)的確定:
9
a.采取雙向割刀每班刀數(shù)的確定
K(TX60-tt)
N=------------
nL/V+t2
式中K:事故影響系數(shù),1;
T:生產(chǎn)時間,小時;
匕:工作面設備保養(yǎng)及準備時間,t產(chǎn)30min;
t2:每刀的輔助時間取30min;
n:割煤方式系數(shù),單向割煤取2,雙向割煤取1;
V:采煤機實行運行平均速度,取2.33m/min;
L:工作面長度,L=140米,則:
生產(chǎn)班:
為了保證設備運行正常,檢修班搞標準化管理工作面,生產(chǎn)班正常生產(chǎn),故生產(chǎn)時間
按8.0個小時考慮。
K(8.0X60-3)
N1=---------------
nL/V+t2
480-30
=---------------=5(刀)
1X140/2.33+30
即:生產(chǎn)班每班勞動定額為5刀
檢修班:
為了保證設備有足夠的檢修時間,每天檢修時間8小時,檢修班全班檢修。
(2)、產(chǎn)量計算
循環(huán)產(chǎn)量:QI=LXSXMXyXk式中
L:工作面傾向長度為140米;
S:截深,為630mm;
丫:煤層容重,取1.28t/nh;
M:采高,取1.63米
K:工作面回采率為95隊
貝的循環(huán)產(chǎn)量
10
QI=LXSXMXyXK
=140X0.63X1.63X1.28X0.95
=175(T)
日產(chǎn)量:Q=10XQl=10X175=1750(T)(日循環(huán)個數(shù)10個)
(3)、全月勞動定額
去掉節(jié)假日全年安330個工作日計算,每月330/12=27.5個工作日計算,則全月勞動
定額:
Q全月=27.5XQ=27.5X1750=48125(T)
附:43101綜采循環(huán)作業(yè)圖表(5)
四、采煤機的割煤以及運煤技術要求
1、基本要求:
(1)采煤機割至機頭或機尾時,工作面頂板到順槽頂板必須有一過渡段,以滿足液壓
支架支護要求。
(2)端頭割煤時從工作面頂板到順槽頂板逐漸調(diào)整采高,機頭從10架、機尾從74架
開始逐漸調(diào)整采高,直到和順槽頂板銜接,并且保證過渡段的平緩。(過度坡度為2°)
(3)割機頭、機尾割三角煤時,必須保證將三角煤割透,保證順槽底板到工作面底板
平緩過渡,三角煤割不透,容易發(fā)生機頭、機尾過渡槽翹起事故。
(4)正常生產(chǎn)時采高要保持在1.63m左右,沿底沿頂割煤,工作面兩端頭割煤時頂板
與順槽割平、底板與順槽平緩過度。
(5)頂?shù)装逡钇?,不能留有臺階,底板留有臺階或不平會使推溜產(chǎn)生困難,同時頂
底板不平使支架幾何形狀不好,仰俯角太大容易發(fā)生空頂、冒頂或采煤機滾筒割頂梁事故。
(6)必須保證采煤機滾筒截齒完好無缺,割煤時截齒損壞量不大于滾筒截齒總數(shù)的
10%,否則必須及時停機更換截齒。
(7)當工作面地質(zhì)構造改變時,不得用采煤機強行截割,另行編制安全技術措施。
(8)刮板輸送機機頭必須有看守人員,防止大塊煤在機頭堆煤和卡死破碎機。
(9)保證刮板輸送機的平整,不得出現(xiàn)飄溜、凹溜或局部起伏太大的現(xiàn)象。
(10)刮板輸送機在推移后保證成一條直線。
(11)刮板輸送機機頭、機尾推進度保持一致,推移步距保持在0.63m左右,確保截
深、產(chǎn)量和工程質(zhì)量。
(12)推移工作面刮板輸送機時,不得出現(xiàn)急彎。
(13)保證端面距,嚴禁煤機碰、割液壓支架頂梁。
11
(14)若推溜困難時,不應強推硬過,必須查明原因將問題處理后再推溜。
2、移架工序:
(1)支架依順序移架
3、對液壓支架的基本要求:
(1)拉架時必須使支架保持一條直線。
(2)工作面在割刀時必須及時拉架,拉架距采煤機后滾筒3一5架,如果頂板較破碎
或有漏頂危險時,應追機拉架,以防止頂板冒落。工作面兩端頭滯后采煤機15架拉架。
(3)移架過程中如發(fā)生頂板破碎有冒落預兆時,應及時超前拉架,以防止頂板冒落。
(4)移架時,要保證支架移到位,梁端距應保持在:300mm左右。
(5)移架過程中要及時調(diào)整支架姿態(tài),如發(fā)生倒架、咬架現(xiàn)象,需及時調(diào)整。
(6)移架時支架下降高度以順利移動支架為原則,不得將支架降架過多,以免發(fā)生
咬架。在破碎頂板下必須帶壓擦頂移架,移架過程中應用側護板隨時調(diào)整支架姿態(tài)。
(7)推溜方式
根據(jù)支架的功能推溜方式為手動單個推溜。
推移刮板輸送機時,應滯后采煤機后滾筒10架,并且推移千斤頂按照已推出方向逐
次推出,最大水平彎曲2°,垂直彎曲不超過3°,嚴禁從兩頭向中間推刮板機,以免造
成溜槽中間鼓起搭橋。
第四節(jié)、工作面設備配備
綜采工作面設備配套應依據(jù)以下原則進行。
1、設備配套生產(chǎn)能力大于工作面設計生產(chǎn)能力,一般二者之比為1.5?2.0;
2、配套設備壽命大于工作面設備壽命;
3、配套設備可靠性大于工作面設備可靠性;
設備運輸能力和落裝煤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排序為:膠帶運輸機一轉載破碎機一刮板輸
送機一采煤機。
液壓支架支撐高度和工作阻力必須符合工作面要求,乳化液泵站額定壓力必須滿足液
壓支架初撐力,供水壓力與流量必須滿足采煤機等冷卻水、噴霧水用量;電氣設備必須靈
活可靠滿足各用電設備要求。
設備列車布置在43101主運順槽,放在臨時軌道上。
設備選用礦選購設備為準,保證能力符合要求
附:43101工作面設備布置圖(6)
12
43101工作面設備的主要性能及其技術特征表
表2-1MG2*200/870AWD型電牽引采煤機主要技術特征表
采高范圍(H1)1.4-2.6過煤高度(mm)292
2X2X200+2X30+7.5
供電電壓(V)1140總裝機功率(Kw)
870Kw
滾筒直徑(mm)1400滾筒截深(mm)630
滾筒轉速r/min50牽引速度(m/min)0—7.5/15
搖臂最大長度mm
機面高度(mm)8502188
表2-2ZY8000/11.5/23型液壓支架主要技術特征表
工作阻力(KN)8000支撐高度(mm)1150-2300
支架中心距(mm)1750支撐寬度(mm)1660-1860
初撐力(KN)5130推溜力(KN)361
操作方式鄰架操作液壓控制泵站壓力(Mpa)不小于30
表2-3SGZ730/320刮板輸送機主要技術特征表
型號SGZ730/320鏈速(m/s)1.1
輸送量(t/h)650電機功率(Kw)2X160
供電電壓(v)1140卸載方式端卸載
刮板鏈型式中雙鏈圓環(huán)鏈規(guī)格(mm)26X92-C級
中部槽:長X寬X高
1750X690X275緊鏈裝置砸盤緊鏈
(mm)
表2-4SZZ764/200轉載機主要技術特征表
型號SZZ764/200鏈速(m/s)1.47
刮板鏈規(guī)格(mm)126—C刮板間距(mm)764
電機功率(KW)200電機轉速(r/min)1477
電壓(V)1140運輸長度(m)50
爬坡角度12°
13
表2-5PLM1000錘式破碎機主要技術特征表
通過能力(t/h)1000電機型號YBS-200
破碎錘頭數(shù)(個)8電機功率(KW)200
電壓(V)1140—660
表2-6BRW200/3L5乳彳七液泵主要技術特征表
型號BRW200/31.5額定壓力(Mpa)31.5
額定電壓(V)1140電機功率(KW)125
工作介質(zhì)乳化液額定轉速rpm1480
乳化液箱總容積(L)1600
表2-7BPW/250/6.3噴霧泵主要技術特征表
型號BPW/250/6.3額定轉速rpm1480
額定電壓(V)1140電機功率(KW)37
公稱流量(L/min)250公稱壓力(Mpa)6.3
外形尺寸(mm)1875*827*830
第三章頂板管理
第一節(jié)、頂板管理
一、液壓支架選型確定及計算
選型原則和要求:
(1)支架的初撐力和工作阻力要適應直接頂和老頂巖層移動產(chǎn)生的壓力;
(2)支架的結構和支護特性,要能適應和保護暴露頂板的完整性;
(3)支架底座要適應底板巖石的抗壓強度;
(4)支架支撐高度要與采高或煤層厚度相適應;
(5)支架的安全性能要好。
工作面合理支護強度:
P=9.81kXhXrKN/m2
式中:P一工作面合理的支護強度,KN/m2
h一采高m
r一直接頂巖層容重2.19~2.42t/m3,取最大值2.42t/m3
14
k一工作面支柱應該支護的上覆巖層厚度與采高之比,一般為4-8,取最大8。
則,P=9.81X8X1.63X2.42=290(KN/m2)
根據(jù)支架高度和支護強度計算結果,選用的ZY8000/11.5/23型液壓支架滿足生產(chǎn)要
求,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采空區(qū)頂板。
工作面長度140m,使用ZY8000/11.5/23液壓支架79架。(帶過度架、端頭架合計84
架)
支架性能及結構表
序號名稱單位數(shù)量備注
1工作阻力kN800039.3MPa
2支架高度m1.15-2.30
3推溜力/拉架力KN361/633
4支架中心距mm1750
5移架步距mm630
6泵站壓力MPa31.5
7最大/最小控頂距mm4930/4300
8初撐力kN513025.2MP
二、乳化液供液系統(tǒng)
為保證43101綜采工作面回采能夠達到高產(chǎn)高效的要求,推溜、移架必須快速,工作
面供液系統(tǒng)必須具備高壓、穩(wěn)定的特點。工作面供液系統(tǒng)由2臺乳化泵、1臺乳化液箱、1
臺清水泵箱、2臺清水泵,自清洗過濾器、84架液壓支架、上下超前不小于20m的單體液
壓點柱以及相應的高低壓管路組成。
工作面泵站供液額定壓力為31.5MPa,工作出液壓力滿足不小于30MPa,工作面內(nèi)采
用環(huán)形供回液系統(tǒng)。
質(zhì)量管理要求:
1、液壓支架初撐力不低于泵站額定值的80%(25.2Mpa);
2、工作面支架必須安裝壓力表,班長進行現(xiàn)場檢查,當班做好記錄技術員進行分析;
每隔5架安裝頂板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每天打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報總工程師批示。
3、工作面液壓支架的中心距誤差不超過100mm;支架間間隙不超過100nlm;兩立柱前
后偏差不超過-50?+50mm;
4、側護板要正常使用,支架不得超高使用;
5、液壓支架接頂嚴實,頂梁平整,最大仰(俯)角不超過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生產(chǎn)技術服務合同范本
- 鐵路交通設施建設施工合同
- 物業(yè)保潔外包合同
- 2025園林綠化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浙科版選修3地理上冊月考試卷
- 聘用合同補充協(xié)議
- 代加工的合同模板范本
- 簡單的鋁材購銷合同范本
- 培訓租場地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產(chǎn)品加工的簡單合同范本
- 碳纖維加固定額B013
- 脊柱外科進修匯報
- 測繪工程產(chǎn)品價格表匯編
- 拘留所教育課件02
- 語言和語言學課件
- 《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guī)定》
- 裝飾圖案設計-裝飾圖案的形式課件
- 2022年菏澤醫(yī)學??茖W校單招綜合素質(zhì)考試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護理學基礎教案導尿術catheterization
- ICU護理工作流程
- 廣東版高中信息技術教案(全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