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中考試題集錦_第1頁
《陳涉世家》中考試題集錦_第2頁
《陳涉世家》中考試題集錦_第3頁
《陳涉世家》中考試題集錦_第4頁
《陳涉世家》中考試題集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陳涉世家》中考試題集錦

一、二世元年七月,…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H陳勝。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或以為死,或以為亡(2)又間令吳廣之次

所旁叢祠申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一

3.請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

是____________

4.選段劃線處細(xì)致描寫了戍卒們的反應(yīng),這些反應(yīng)說明了什么?(2分)

5.陳勝能夠從一個傭耕之人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導(dǎo)者,有什么才能?請

根據(jù)選段內(nèi)容作出回答。(3分)

二、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陳勝。

1.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度已失期/寧信度,無自信也B.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C.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既克,公問其故D.固以怪之矣/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①失期,法皆斬②天下苦秦久矣;③卒中往往語,皆

指目陳勝。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現(xiàn)陳勝的謀略的一項是(3分)()

A.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B.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C.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臂魚腹中。D.(又間令吳廣)夜篝火,狐嗚呼曰"大楚興,

陳勝王”。

4.讀賈誼《過秦論》中的一段文字,結(jié)合上文內(nèi)容,回答后面的問題。(4分)

(陳勝)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贏:提,背)糧而景(景:同“影”,像影

子一樣)從。山東(山東:靖山以東,即東方諸國)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這段文字與《陳涉世家》(節(jié)選)中陳勝怎樣的預(yù)見相一致?請你把陳勝的預(yù)見寫出來。(2

分)

②兩段文字寫的都是陳勝、吳廣起義,但在表現(xiàn)內(nèi)容上各有側(cè)重,請分別說明。(2分)

四、一甲1吳廣素愛人…廣故數(shù)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卒數(shù)萬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

亡秦之時也。亡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吾欲發(fā)兵,使公即恒楚將"。是時恒楚亡在澤

中。梁日:“恒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绷耗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fù)入,

與守坐,曰:“請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諾。”須臾,梁睨?籍曰:“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授。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shù)十百人。一府

中皆懾伏,莫敢起?!谑橇簽闀?,籍為裨將,徇下縣。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jì)》)

[注釋]①會稽守:會稽郡的郡守。②梁:項梁,是項羽的叔父。③籍:項籍。項籍字羽,所

以又稱項羽。④睨:斜眼看。

1.試解釋下列加點詞字的意思。(2分)

①吳廣素愛人素:一②比至陳比:一③使公即恒楚將將:一④恒楚亡在澤中亡: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①廣故數(shù)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②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

3.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甲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4分)

4.從甲乙兩文所敘的事件中,可看出陳涉和項梁各是怎樣的一個人?(4分)

五、二世元年七月…吳廣以為然。

1.選出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組()(3分)

A.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皆以美于徐公B.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

C.或以為死,或以為亡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D.陳勝、吳廣乃謀曰懲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

2.選出翻譯時括號里的內(nèi)容無須補出的一句()(3分)

A.九百人屯(于)大澤鄉(xiāng)。B.上使(之)外將兵。C天下苦(于)秦久矣。D.失期,法皆斬(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3分)等死,死國可乎?

六、[甲]陳勝者?!瓪⒅詰?yīng)陳涉。

[乙]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

宮門今欲縛之。自辯數(shù),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

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①!涉之為王沉沉者②”楚人謂多為伙,故天下傳

之,伙涉為王,由陳涉始??统鋈胗l(fā)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③妄

言,輕威?!标愅鯏刂VT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兩段文字均節(jié)選自《史記?陳涉世家》)

注釋:①伙頤:伙,表示眾多的意思;頤,通“矣”,嘆詞。②沉沉者:富麗深邃的樣子。

③顓(zhudn):獨一,專擅。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①比至陳:()②或說陳王日:()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陳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②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3.你怎樣看待陳勝所說的“茍富貴,無相忘”這句話?

4.你認(rèn)為陳涉建立政權(quán)前后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各是什么?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2

分)

①原因:②啟示:

七,吳廣素愛人…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瓍菑V為都尉。

1.原文選自漢著名家家司馬遷的《史記》

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2分)

數(shù)_屬舉寧

3.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4.說說士卒為什么能跟陳勝、吳廣一起舉事?(2分)

5.回憶全文,指出起義的地點,引發(fā)起義的根本原因

八、(甲)陳勝者。殺之以應(yīng)陳涉。

(乙)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p>

官門今欲縛之。自辯數(shù),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

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①!涉之為王沉沉者②”楚人謂多為伙,故天下傳

之,伙涉為王,由陳涉始??统鋈胗l(fā)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③妄

言,輕威?!标愅鯏刂?。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注釋:①伙頤:伙,表示眾多的意思;頤,通“矣”,嘆詞。②沉沉者:富麗深邃的樣子。

③顓(zhudn):獨一,專擅。

2.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復(fù)立楚國之社稷B.客愚無知,頗妄言,輕威而君

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C.自辯數(shù),乃置扶蘇以數(shù)諫故D.殺之以應(yīng)陳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甲)(乙)兩段文字,都是選自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點敘述的是:(乙)段文字重點敘述的是:

九召令徒屬日…上1壯士不死即」,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行種乎!…吳廣為都尉.

1.讀下面各組句子,指出加點詞意思相同的兩組:(①②)

A.為壇而盟/山盟海誓B.死即舉大名耳/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C.吳廣為都尉/是以眾議舉寵為督D.從民欲也/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

3.從文段中劃線的句子來看,你認(rèn)為陳涉是個怎樣的人?(2分)

十、吳廣素愛人…殺之以應(yīng)陳涉。1.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吳廣素愛人素:sii樸素B.廣故數(shù)言欲亡亡:wdng死亡

C.尉果笞廣笞:chi用竹板打D.被堅執(zhí)銳被:bie同“披”

2.翻譯下面語句。(2分)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3.吳廣是個有勇有謀的人,請你說說在殺死兩尉的過程中,他的智謀表現(xiàn)在哪里。(4分)

4.陳涉揭竿起義,各地百姓紛紛響應(yīng)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十一、陳勝者,…,日:“茍富貴,無相忘?!薄嗳赴仓欩]之⑶志哉!”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輟耕之壟上—(2)悵恨久之—(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_(4)若為傭耕

2.翻譯文中加線的一句.3.陳涉與傭者的這段對話主要說明了什么?(3分)

十二[甲]吳廣素愛人…祭以尉首。

[乙]項籍①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②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劍一人甑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xué)?!?/p>

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

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注釋:①籍:項羽的字。②項梁:項羽的叔叔

1.下面每組中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吳廣素愛人我行我素B.皆已失期不期而遇

C.學(xué)萬人敵敵眾我寡D.梁與籍俱觀與時俱進

2.對下面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奪而殺尉(表示順接,相當(dāng)于“然后”)B.尉果笞廣(鞭打)C.梁以此奇籍(因為D.

雖吳中子弟(雖然)

3.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面的句子。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4.對秦的統(tǒng)治,不同的人表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請閱讀下面材料,對相關(guān)歷史人物任選一人

做一點簡要評價。

①陳涉:“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②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劉邦)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dāng)如此也!”

答案:

一、1.(1)逃亡(2)去、往2.扶蘇因為屢次勸戒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3.

直接原因:(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4.

答案要點:(1)士兵對陳勝的敬畏(2)起義爆發(fā)前夕人心躁動、緊張而興奮(3)陳勝善于斗爭

和他的組織領(lǐng)導(dǎo)才干5.答案要點:(1)對當(dāng)前形勢具有敏銳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細(xì)致;

(3)有很強的組織領(lǐng)導(dǎo)才能。

二、1.C2.①誤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殺頭。(意對即可)②全國百姓苦于

秦朝統(tǒng)治已經(jīng)很久了。(意對即可)③士兵們(或:士兵中)到處談?wù)摚ㄍ砩习l(fā)生的事情),都

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意對即可)3.A4.①號稱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統(tǒng)治,會得到很

多人的響應(yīng)。②《陳涉世家》中這段文字側(cè)重寫起義的原因和策劃(謀劃)的經(jīng)過;《過秦

論》中的這段文字側(cè)重寫起義的影響和起義引發(fā)的結(jié)果。(意對即可

四、1.①素:向來②比:等到③將:統(tǒng)帥,率領(lǐng)④亡:逃亡(2分,每解釋對兩

個得1分)2.①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跑,使軍官惱怒,讓他們責(zé)辱他,(借此)來激怒

士卒。②我聽說先動手可以制服對方,后動手就被對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

求文字一致,翻譯正確,無語病即可)3.甲文中記敘了陳勝、吳廣發(fā)動起義的過程。乙

文寫項梁奪取郡守之位的兵變過程。(4分,各2分)4.陳勝是一個富有謀略,機智果

敢,并有一定組織和領(lǐng)導(dǎo)才能的人。項梁是一個沉著老練(或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等)做事

迅速果斷,善于隨機應(yīng)變的人。(4分,各2分)

五、1.D2.D3.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行嗎?4.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

期,法皆斬。

六、1.(1)及,等到(2)有人(本題2分。每小題1分)2.(1)陳涉長嘆一聲說:

“燕雀怎么知道天鵝的志向呢!"(2)眾多陳涉的老朋友、舊相識都各自離開,因此再也

沒有親近陳涉的人了。(本題4分。每小題2分,譯錯1處扣1分,扣完為止)3.反映

出他不滿現(xiàn)狀、渴求改變命運的心態(tài)及對富貴生活的向往,表現(xiàn)出與窮朋友同甘共苦的心

愿。(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4.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敗。(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

敗的關(guān)鍵。(1分)

七、1.西史學(xué)文學(xué)(本題2分,對兩處得1分,1處0.5分)2.屢次一伙人、?

班人發(fā)動,發(fā)起難道(本題2分,每詞0.5分)3.即使僅能免于死刑,然而守衛(wèi)邊關(guān)

而死去的本來也有十分之六七。(本題2分,借第令、固等關(guān)鍵詞語必須譯出。)4.①

感激擁戴陳勝吳廣,愿為其用。②形勢所迫(失其當(dāng)斬),不得不反。(本題2分,每條1

分)5.大澤鄉(xiāng)天下苦秦久矣(本題2

八、1.(1)等到(2)有的(有的人)2.B3.(1)陳勝長嘆一聲說:“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

的志向呢!”(2)陳勝的許多老朋友都主動離開了他,從此以后再也沒有親近他的人了。4.

(甲)陳勝率眾起義,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權(quán)(乙)陳勝起義建立政權(quán)后喪失民心,丟失了政

權(quán)。5.(1)順從民意,深得民心:違背民意,喪失民心。(2)答題不要求面面俱到,能從

某個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為本、人不要忘本、

要講誠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九、1.4分。①A;②C;(各2分)(C、A也對)。2.2分。即使僅能免于斬刑,但是

戍守邊塞的人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或:即使僅能免于斬刑,但是戍守邊疆而死的人,本

來占十分之六七。(錯、漏譯關(guān)鍵詞:如借第等,一處扣0.5分,扣完為止。)3.2分。

有遠大抱負(fù)(或有建功立業(yè)思想),有敢于反抗的精神,有卓越的宣傳組織能力。(能體現(xiàn)

其中兩方面的意思,給兩分;

十、1.C2.(用土)筑臺并(在臺上)宣誓,用(兩)尉的頭祭天。3.(1)抓住時機;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將法);(3)激怒眾人。每一個要點1分

十一、(-)1.(1)去;往(2)無義⑶結(jié)構(gòu)助詞相當(dāng)“的”字(4)o4.(諸郡縣)

苦秦吏你2.假如有一日我們做官發(fā)財了,可不要忘記了我們窮哥們3.說明陳涉青年

時期的偉大的抱負(fù)。(二)4.(1)去,到(2)累次,一再5.陳涉違背了當(dāng)初“茍富貴,

無相忘”的諾言,背棄原來兄弟,喪失人心,所以失敗6.客人在宮里進進出出,越來越放

縱,常常談?wù)撽惿尕毨У墓适隆?/p>

十二、1.D2.D3.項梁捂住項羽的嘴,說:“不要說狂話,要被滅族的?!表椓阂虼擞X得

項羽是個奇才。4.①陳涉對暴秦的統(tǒng)治不滿,有追求平等的理想:②項羽對秦充滿仇恨,

有滅秦的豪情壯志;③劉邦對秦皇帝充滿羨慕之情,流露出對富貴功名的世俗追求。

一,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陳勝。

18.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度已失期/寧信度,無自信也B.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

間進

C.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既克,公問其D.固以怪之矣/家貧,無從致書以

1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斬。②天下苦秦久矣;③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2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現(xiàn)陳勝的謀略的一項是(3分)[]

A.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B.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

乎?

C.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瞥魚腹中。D.(又問令吳廣)夜篝火,狐嗚呼曰"大楚

興,陳勝王”。

21.讀賈誼《過秦論》中的一段文字,結(jié)合上文內(nèi)容,回答后面的問題。(4分)

(陳勝)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贏:提,背)糧而景(景:同“影”,像

影子一樣)從。山東(山東:靖山以東,即東方諸國)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這段文字與《陳涉世家》(節(jié)選)中陳勝怎樣的預(yù)見相一致?請你把陳勝的預(yù)見寫出來。

(2分)

②兩段文字寫的都是陳勝、吳廣起義,但在表現(xiàn)內(nèi)容上各有側(cè)重,請分別說明。(2分)

答案:18.C

19.①誤了期限,按照(奏稿的)法律,都要被殺頭。(意對即可)②全國百姓苦于秦朝統(tǒng)

治已經(jīng)很久了。(意對即可)③士兵們(或:士兵中)到處談?wù)摚ㄍ砩习l(fā)生的事情),都指指點

點地看著陳勝。(意對即可)20.A

21.①號程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統(tǒng)治,會得到很多人的響應(yīng)。②《陳涉世家》中這段文

字側(cè)重寫起義的原因和策劃(謀劃)的經(jīng)過;《過秦論》中的這段文字側(cè)重寫起義的影響和

起義引發(fā)的結(jié)果。(意對即可)

(北京課標(biāo)A)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陳勝。

19、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或以為死,或以為亡(2)又間令吳

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20、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22、選段劃線處細(xì)致描寫了戍卒們的反應(yīng),這些反應(yīng)說明了什么?(2分)

23、陳勝能夠從一個傭耕之人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導(dǎo)者

才能?請根據(jù)選段內(nèi)容作出回答。(3分)

答案:19.(1)逃亡(2)去、往20.扶蘇因為屢次勸戒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22.答案要點:(1)士兵陳勝的敬畏(2)起義爆發(fā)前夕人心躁動、緊張而興奮(3)陳勝善于

斗爭和他的組織領(lǐng)導(dǎo)才干

23.答案要點:(1)對當(dāng)前形勢具有敏銳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細(xì)致(3)有很強的組織領(lǐng)導(dǎo)

才能

(蘭州)二世元年七月…吳廣以為然。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項是()(3分)

A.扶蘇以數(shù)諫故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B.陳勝、吳廣乃謀日當(dāng)立

者乃公子扶蘇

C.項燕為楚將賢能為之用D.楚人憐之二世殺之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發(fā)閭左謫戍漁陽閭左:(2)度已失期度:(3)會天大雨會:(4)

宜多應(yīng)者宜:

11.陳勝、吳廣的起義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據(jù)本段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4分)

偶然性:必然性:

9.(3分)D10.(4分)(1)指代平民(2)估計、揣測(3)適逢、恰巧遇到(4)

應(yīng)當(dāng)

11.(4分)偶然性:因暴雨斷道而誤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統(tǒng)治法峻刑嚴(yán),“天下苦秦久矣”。陳勝等誤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斬首,這

迫使他們?yōu)榍笊坏貌晦D(zhuǎn)戈反秦。(2分)(意思對即可D

(臨沂非課改)[甲]吳廣素愛廣…卒數(shù)萬人。(節(jié)選自《陳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①通謂梁②曰:“江西皆反,

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吾欲發(fā)兵,使公即恒楚將"。是時恒楚

亡在澤中。梁日:“恒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③知之耳?!绷耗顺觯]籍持劍居外待。梁

復(fù)入,與守坐,日:“請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日:“諾?!表汈?,梁睨④籍日:“可

行矣!”于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授。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shù)十百

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于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jì)》)

[注釋]①會稽守:會稽郡的郡守。②梁:項梁,是項羽的叔父。③籍:項籍。項籍字羽,

所以又稱項羽。④睨:斜眼看。

6.試解釋下列加點詞字的意思。(2分)

①吳廣素愛人素②比至陳③時時而間進間④天下之疾犬也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①廣故數(shù)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②犬兔俱罷,各死其處。

8.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甲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4分)

9.從甲乙兩文所敘的事件中,可看出陳涉和項梁各是怎樣的一個人?(4分)

答案:6.①素:向來②比:等到③將:統(tǒng)帥,率領(lǐng)④亡:逃亡(2分,每解釋時兩

個得1分)

7.①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跑,使軍官惱怒,讓他們責(zé)辱他,(借此)來激怒士卒。②

我聽說先動手可以制服對方,后動手就被對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

翻譯正確,無語病即可)

8.甲文中記敘了陳勝、吳廣發(fā)動起義的過程。乙文寫項梁奪取郡守之位的兵變過程。

9.陳勝是一個富有謀略,機智果敢,并有一定組織和領(lǐng)導(dǎo)才能的確人。項梁是-一個沉著

老練(或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等)做事迅速果斷,善于隨機應(yīng)變的人。(4分。各2分

(-)武漢市

[甲]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

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dāng)從此門入。叫賓者②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

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③三百閭,張袂④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

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

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p>

注釋:①[晏子]名嬰,春秋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候者]接引賓客的人。③[臨

淄]齊國國都。④[袂]衣袖。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晏子使楚()(2)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3)侯者更道()(4)嬰

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9、翻譯下列句子。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10、晏子的語言讓你感覺他是一個怎樣的使者?

[乙]秦王怫然怒…挺劍而起。

11、甲文中晏子綿里藏針的回敬是因為楚王的輕慢無禮,那么乙文中唐睢的“挺劍而起”是因

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12、晏子和唐睢同為外交使者,同樣不辱使命,他們各靠什么維護了國家的利益?

13、讀了甲、乙文兩文中這些“士”的故事以后,你認(rèn)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

品格?

參考答案:

8、(1)出使(2)做,設(shè)置(3)改(4)適宜

9、齊國派遣使臣,根據(jù)使臣的不同素質(zhì)派到不同君主(的國家),賢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賢

明君主(的國家),無能的人就派他出使無能君主(的國家)

10、機智幽默,善于辭令,勇敢地維護國家權(quán)益。

11、言行:“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被蚯赝醢l(fā)怒(蠻橫

霸道)并威脅。

12、唐睢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主要靠幽默機智的外交辭令。

13、熱愛國家、勇敢無畏、責(zé)任感強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徒以有先生也?!?5.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2分)

安陵君其許寡人其: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易:豈直五百里哉直:長跪而謝

之謝:

16.請在文章里找出表現(xiàn)秦王玩弄詐騙伎倆,裝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驕橫無

理、盛氣凌人的句子,并將其抄寫下來。(2分)

17.將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懷怒未發(fā),休裱降于

天。

18.簡析劃線句子在文中的表達作用。(2分)

19.請結(jié)合上下文仔細(xì)揣摩分析“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這句話,寫出該句話的“潛臺詞”。

(2分)

答案:15.(2分)加重語氣的助詞(可譯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換只(僅僅)道歉

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安陵君不聽寡人

言,何也,輕寡人與?”

17.(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國。(兩個“使”1分、翻譯通順1分)(2)

(2)胸懷憤怒尚未發(fā)作的時候,天上就降下了預(yù)示吉兇的征兆。(“休校'T分,翻譯通順1

18.(2分)用反問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騙局,維護本國國土的尊嚴(yán)。

19.(2分)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2.天

津市(2009)秦王謂唐雎曰…徒以有先生也?!?/p>

1.對下列選文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換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樣子

C.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D.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謝:感謝

2.下列句子中表達反問語氣的一項是

A.公亦嘗聞天子之怒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C.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主要寫了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斗爭的過程,以及斗爭的結(jié)局。

B.選文第一自然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斷然拒絕“易地”,這是雙方斗爭的最高

潮部分。

C.選文主要通過繪聲繪色的“對話”來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人物各自的

性格特點。

D.在這場尖銳的矛盾沖突中,秦王驕橫狂暴、陰險狡詐,而唐雎表現(xiàn)得正氣凜然、不畏

****

答案:1、D2、C3、B

3.烏魯木齊市(200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秦王使人謂安陵君…徒以有先生也?!?/p>

17.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岸勢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C.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18.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縮素,今日是也。

19.填空。

秦國企圖用的政治騙局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事。“”寫出了這場外交斗

爭的結(jié)局。

20.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析作者主要通過什么手法來刻畫人物的,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答案:17.C中的兩個“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18.如果有才能、有且H識的人真的發(fā)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全

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

19.易地出使秦國長跪而謝之

20.語言(或“對話”)描寫。(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2008年福建省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徒以有先生也。”

7、解釋下面旬中加點的詞。(4分)

①請廣于君②豈直五百里哉(③大王嘗聞布衣之怒④寡人

諭矣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以君為長者,故不錯也。②秦王色撓,長跪

而謝之9、唐雎奉命出使秦國,與秦王展開了面對面的激烈斗爭.在和秦王較量的第一回合,

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斷然拒絕秦王的“易地”。第二

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列舉了專諸刺王僚、、三

個“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們,隨即,以“”的實際行動,震懾秦王,

不辱使命。(4分)

10、閱讀全文,請你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點。(3分)

安陵君:秦王:唐雎:

7、(4分)①擴充②只,僅僅@平民④明白,懂得

8、(4分)①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②秦

王色撓,長跪麗謝之;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各2分,加點詞語翻譯錯

誤扣1分)

9、(4分)天子之怒聶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挺劍而起

10、(3分)知人善任(-E于辭令)恃強凌弱(色厲內(nèi)荏、驕橫狂暴、陰險狡詐)有膽有識(不

畏強暴、勇于獻身

徐州市2008(一)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徒以有先生也?!?/p>

6.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故不錯意也:(2)長跪而謝之日:

7.下列各組詞句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

A.①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②太守謂誰B.①秦王不悅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C、①安陵君其許寡人②潭中魚可百許頭D、①愿終守之②愿借子殺之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2)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樣“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還有許多。試舉一例,用一句話概括其

主要事跡6、(2分)(1)通“措”,置。(2)道歉

7,(2分)答案:B8、(4分)(1)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2分)

(2)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2分)

9.(2分)藺相如完璧歸趙(或燭之武退秦師、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據(jù)

即可。

閱讀下面選自《公輸》

于是見公輸盤…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3分)

①子墨子九距之?九:_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

③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埽?/p>

2.下面加點詞的詞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才美不外見以牒為械

A.B.

于是見公輸盤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

子墨子九距之楚王問其故

C.D.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彼竭我盈,故克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4分)

①吾知所以距子矣。②雖殺臣不能絕也。

4.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點明戰(zhàn)斗之激烈,用、

交代激戰(zhàn)之結(jié)果,用點明公輸盤已經(jīng)技窮。(用原文回答)(3分)

(-)1.(3分)①表示次數(shù)多。②圉:通“御”,抵抗③寇:入侵2.B3.①我

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對付你了。(“所以”、“距”各1分,文句通順1分,共3分)②即使殺了

我,也不能(殺)盡(宋的守御者)。(“雖”、“絕”各1分,文句通順1分,共3分)4.攻

械盡、守圉有余,訕(公輸盤訓(xùn))(各1分,共3分)

(二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盤服。

1.用“I”標(biāo)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只要標(biāo)一處)(2分)

(1)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2)宋無罪而攻之

2.解釋加點的詞語。(4分)

(1)起于齊()(2)請說之()

(3)吾從北方聞子為梯()(4)不可謂知類()

3.墨子“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的目的是,體現(xiàn)了墨子

的主張。(4分)

4.“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蹦诱娴囊埞敱P替他做這件事嗎?請簡

答。

(-)1.(1)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2)宋無罪/而攻之2.(1)出發(fā)(動身)

(2)解釋(3)制造(4)明白事理3.阻止楚國攻打宋國非攻(反對侵略戰(zhàn)爭、反對

不義戰(zhàn)爭)4.當(dāng)然不是。其實墨子是先用激將法,誘使對方說出“吾義固不殺人”,然后

指出對方行為與觀點相違背,從而使對方陷入自相矛盾中而無法爭辯。(或墨子是采用以子

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公輸盤理屈詞窮)

(三)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盤曰:“喏?!?/p>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子墨子日()⑵愿借子殺之()⑶吾義固不殺人()⑷不

可謂知類()

2.下面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吾從北方聞子為梯B.不可謂知類為與此同類

C.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D.于是見公輸盤胡

不見我于王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⑴夫子何命焉為?⑵宋何罪之有?

4.用原文回答:(4分)

⑴墨子與公輸盤一見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樣的求?⑵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讓公

輸盤答應(yīng)他的請求么?

5.墨子抓住公輸盤的哪句話進行批駁?從哪句話可以看出公輸盤的虛偽性?

6.怎樣理解墨子的五個“不可謂”中的“智”“仁”“忠”“強”“知類”?墨子用五個“不可謂”的目

的是什么?(三)1.⑴先生,是墨子的弟子們對他的新尊稱⑵對男子的尊稱,您⑶堅

持合宜的道德、情理⑷懂得,明白2.C3.⑴你有什么見教?⑵宋國有什么

罪?4.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⑵請獻十金。5.吾義固不殺人義不殺少而

殺眾6.智:聰明;仁:對人親善、友愛;忠:忠誠;強:堅強;知類:懂得事理。目

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輸盤的行為是不義的,使公輸盤陷入矛盾之中。

(四)閱讀《公輸》中的語段,完成1-6題。(20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請獻十金()②不可謂智()③吾義固不殺人()④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①夫子何命焉為②宋何罪之有?③吾既已言之王

3.墨子與公輸盤一見面,向他提出了怎樣的請求?墨子采取了怎樣的措施讓公輸盤答應(yīng)他的請求?

4.墨子抓住公輸盤哪句話加以批駁?(2分)5.“公輸盤服'一句中的“服”字有何作用?(2分)

6.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2分)

(四)1.①請允許我②明智,聰明③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④楚國的別稱。2.①你有什么見教呢?

③宋國有什么罪呢?③我已經(jīng)把攻打宋國的打算告訴楚惠王了。3.“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請獻十金”。

4.“吾義固不殺人”。5.“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論說有理有力,使公輸盤無話可說。6.寫墨子說服公輸盤的過程。

(五)閱讀《公輸》中的語段,完成1-5題。(20分)于是見公輸盤?!嵴垷o攻宋矣。”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宋莫能守,乃可攻也(攻打)B.以牒為械(用,介詞)

C.吾知所以拒子矣(……的原因D.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結(jié)構(gòu)助詞,無實在意義)

2.找出選段中的通假字。(6分)

(1)通:(2)通:(3)通:

3.將下列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吾知子之所以拒我,吾不言。(2)吾請無攻宋矣。4.文段中哪個詞表明公輸盤已技窮?公

輸盤說:“吾知所以拒子矣?!彼霓k法是什么?(4分)

5.體會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僅靠的是鋒利巧妙的言辭?(4分)

(五)1C2距圉訓(xùn)3我知道你用什么辦法對付我了,我不說。我不再攻打宋國了。4訕

殺墨子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5不是,除此以外,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藝和宋國的戰(zhàn)備,由于有了足夠的實力作后盾,墨子的話才

更有力量,才更有取勝的把握。

解析本句要注意的詞是“義”與“固”。“義”,課文釋為“堅持道義”.

(六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盤服。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起于魯()(2)公輸盤不說()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夫子何命焉為?(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3.子墨子誘使公輸盤說出“”之后,從“智”、

、“/中心”、、“知類”五個方面,勸阻公輸盤攻宋,體現(xiàn)了他的的思想。

4.公輸盤就是魯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請分別寫出一個與這兩個歷史人物有關(guān)的成語。

(1)與魯班有關(guān)的成語:(2)與墨子有關(guān)的成語:

5.本文與戰(zhàn)爭話題有關(guān),聯(lián)系現(xiàn)實,請擬一則關(guān)于戰(zhàn)爭與和平的公益廣告詞。答:

(六)1(1)從(2)通“悅”,愉快2(1)先生您有什么見教呢?(2)北方有一個侮辱我的人,希

望依靠您去殺了他。3吾義固不殺人仁強非攻(反對戰(zhàn)爭)4班門弄斧墨守成(陳)規(guī)

5讓戰(zhàn)爭從地球上走開。遠離戰(zhàn)爭,讓和平的陽光泗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珍愛生命,反對戰(zhàn)爭。用正義戰(zhàn)

爭罅非正義戰(zhàn)爭。

(浙江紹興卷)2007年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盤服。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公輸盤不說。()②吾義固不殺人。()

③子墨子起,再拜()④義不殺少而殺眾()

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3分)

夫子何命焉為?意思:

7.墨子是用什么辦法說服公輸盤的?(4分)_

5.①通“悅”,愉快,高興②堅決③兩次④堅持道義(以……為義)

6.先生對我有什么指教呢?

7.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過指出公輸盤“義不殺少而殺眾”的矛盾行為,從而說服了公輸

盤。

天津市2000天時不如地利…戰(zhàn)必勝矣.

16、句中黑體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池非不深也園林池沼寬暢B、兵革非不堅利也可汗大點兵

C、然而不勝者不以木為之者D、攻親戚之所畔輟耕之壟上

17、用“/”標(biāo)出下邊句子朗讀時應(yīng)停頓的地方。(2分)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18、各寫出兩個含有下面句中加黑體的成語。(4分)(如每詞能寫三

個以上,另加1分)

(1)多助之至:。⑵失道者寡助:。

19、下面對課文的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叭?/p>

里",,七里”都極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難以攻破,所以說“天時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著以守城而未能取勝的例子來論證“地利不如人和”。這

里采用“池非不深也”這樣雙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強調(diào)守城條件之有利。

③從守城一方的失利我們可以推斷:攻城一方盡管沒有“地利”,

但因“人和”,能同仇敵性,萬眾一心,因此無堅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論證了“人和”對奪取一切戰(zhàn)爭勝利

的極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啟發(fā)君主們應(yīng)如何打好仗,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

⑤文章在論證了“人和”對戰(zhàn)爭的重要性后,又順勢推論出“人和”

在治理整個國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B、@@⑤C、②③④D、②③⑤

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K參考答案》

16、(2分)C17、(2分)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18、(4分)如獲至寶、至高無上、至理名言等;曲高和寡、孤陋寡聞、

寡廉鮮恥、孤家寡人等19、(D

20,(3分)讓老百姓定居不能靠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

險要,震服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

佛山市2001年閱讀下列文字,完成6?10題:

6、選出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A、寡助之至,親戚畔之B、水陸草木之花C、肉食者謀之D、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7、選出下列翻譯正確的一項()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作)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