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_第1頁
第12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_第2頁
第12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_第3頁
第12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_第4頁
第12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課程標準】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講述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yè)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局攸c難點】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和偉大歷史意義;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yè)改革。難點:“兩個凡是”方針的錯誤所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yè)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經濟占主體地位?!颈菊n概述】介紹了“文革”結束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新時期的基本內容和特征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第一目“偉大的戰(zhàn)略決策”,首先概要介紹了1978年在思想理論界展開的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背景、目的、內容和意義,隨后重點敘述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及重要決策。第二目“改革開放的提出”,十一屆三中全會還作出了實現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全會明確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以及對外開放和決定調整國民經濟,加快農業(yè)的發(fā)展。這兩目的內容共同體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的實現,重點應該放在經濟體制的改革上,讓學生明白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質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要講清經濟體制的演變過程。【知識梳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時間:1978年意義: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指導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時間:年內容:①重新確立了、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②提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作出實行的偉大決策意義:①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②是建國以來黨和國家的一次③成為實行和開辟的起點經濟體制改革農村(首先開始)原因:體制的弊端最先開始的省份:、內容:①實行以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②撤銷,建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撤銷,建立村民委員會③改革農產品的統(tǒng)購派購制度④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多種經營城市原因:高度集中的體制的弊端中心環(huán)節(jié):、內容:①改革管理體制②改革所有制形式③改革分配方式④改革產權制度意義:①極大地解放了,國民經濟高速發(fā)展。②我國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zhàn)略目標③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背景必要性: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嚴重地束縛生產力的發(fā)展;1989年前后,改革面臨復雜的國內外斗爭可能性:改革開放后,生產力的解放和發(fā)展(物質基礎);鄧小平南巡講話,沖破思想束縛(思想基礎)過程①1992年,中共大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②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我國的基本框架。③1997年,中共大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意義②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②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③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

注意: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最根本的轉變是資源配置方式的轉變【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5分鐘)一.選擇題:1.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下列哪次會議上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四”大2.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思想理論界開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針對()A.“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B.平反冤假錯案問題C.“兩個凡是”問題D.“以階級斗爭為綱”問題3.1978年《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fā)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次討論()①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②打破了長期以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③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④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關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討論了關系黨和國家命運的各項重大問題B.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C.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D.確定今后黨和國家的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5.延安整風運動和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次思想解放運動,這里的“思想解放”指的是()A.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錯誤B.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C.打破了教條主義的思想束縛D.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6.(原創(chuàng))下列哪一項政策方針,反映了我黨在1976~1978年期間的重大失誤()A.“以鋼為綱,全面躍進”B.“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C.“打倒一切,全面內戰(zhàn)”D.“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7.建國以來,我黨工作重心發(fā)生的歷史性轉變是()A.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B.提出要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C.決定實行改革開放D.開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核心內容是()A.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B.高度評價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C.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思想路線D.撥亂反正,開始平反冤假錯案9.中共為糾正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失誤而采取的措施是()A.召開八大二次會議B.進行整風運動C.開展“反右傾”斗爭D.開展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10.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不同的歷史話語。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先后出現了如下話語,請按時間順序排列()①三反、五反②大躍進③以階級斗爭為綱④改革開放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④③②①11.下列哪項不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論及的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A.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之下,認真解決黨政企不分、以黨代政、政企不分的現象B.加強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的權限和責任,提高工作效率C.有領導的大膽的下放權力,讓地方和工農企業(yè)有更多的經營管理自主權D.要注意把政治思想工作和經濟手段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干部和勞動者的積極性12.新中國建立以后到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發(fā)展比較緩慢,造成這一狀況的相關系因素包括()①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 ②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③政治上的“左傾”錯誤 ④沒有可供出口的產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13.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這里的“思想解放”主要指()A.思想上清算“左”傾和右傾的錯誤B.為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思想基礎C.打破了教條主義的思想束縛D.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14.七屆二中全會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兩次重要的會議,這兩次會議在內容上的共同之處是()A.系統(tǒng)地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 B.做出了工作重心轉移的偉大決策C.形成了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基本路線 D.大大提高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15.建國以來,我黨工作重心發(fā)生的歷史性轉變是()A.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B.提出要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C.決定實行改革開放D.開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16.在我黨歷史上,做出了工作重心轉移決策的重要會議有()①“八七”會議②遵義會議③七屆二中全會④十一屆三中全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7.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這從根本上說明()A.這種責任制符合現代農業(yè)的需要B.這種責任制與當時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C.這種責任制是實現現代農業(yè)的需要D.只要把農民積極性調動起來,沒有實現不了的計劃和設想18.下列關于建國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表述,正確的是()A.都是解決土地所有權的問題B.都只是解決農民生產經營和分配自主權問題C.前者使農民獲得土地所有權,后者使農民獲得生產和分配自主權D.前者解決生產經營方式問題,后者解決分配方式問題19.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24.1億,2003年已經達到11.67億元。我國國民經濟取得迅速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是()A.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擴大商品出口B.發(fā)展對外貿易,加快經濟結構調整C.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增強生產能力D.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20.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首先在農村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省份是()A.廣東、福建B.安徽、四川C.四川、浙江D.安徽、江蘇二.材料解析題21.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對于實現國民經濟三年、八年規(guī)劃和二十三年設想,實現農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鞏固我國的無產階級專政,具有重大的意義。……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fā)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灾袊伯a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78年12月22日)請回答:①據材料,中國共產黨對提高和發(fā)展生產力作了什么決策和決定?②綜合材料,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中心工作。22.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這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反復證明:什么時候,我們執(zhí)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遵循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勝利;什么時候。離開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違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敗,就受挫折?!?,讓我們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更加自覺的貫徹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聯(lián)合社論材料二:革命導師……并不認為自己提出的理論是已經完成了的絕對真理或“頂峰”,可以不接受實踐檢驗;并不認為他們作出的結論不管實際情況如何都不能改變;更不要說那些根據個別情況作出的個別論斷。他們處處時時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論、論斷、指示……他們從不容許別人把他們的言論當作“圣經”來崇拜?!?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材料三:目前進行的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全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現象?這一觀點的實質是什么?②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一的觀點有什么不同。③簡要說明材料三與材料二的觀點是什么關系。④材料二與材料三提出了什么思想路線?在當時有何歷史意義?三.問答題23.結合時代背景,概括指出1960~1962年與1976~1978年,中國共產黨是怎樣糾正自身錯誤的?這兩次糾錯產生的結果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從中能得出什么認識?四.研究性學習24.有學者認為,從古代社會到近代社會的轉變標志,最基本的有三個方面:商品經濟代替自然經濟;以法律為標志的國家權力取代以君主為代表的貴族特權;公民取代臣民。某校的學生在討論1901~2000年的100年間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具有標志性的年代時產生了分歧,提出了四個年代,分別是:1912年、1945年、1949年和1978年。①你認為選擇哪個年代的理由更充分?并請說明原因。②其它三種選擇有什么理由?25.中共非常注重加強自身建設,結合你所知道的歷史知識與搜集到的相關資料解決下列問題。①以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我黨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說明中共在工作重心和組織領導上有何重大變化?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產生了什么影響?②結合20世紀70年代我黨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說明中共在工作重心上和組織領導上又發(fā)生了哪些重大變化?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③談談你對中共加強自身建設和不斷進行探索的認識?!驹囶}答案】一.選擇題1.C2.C3.A4.B5.C6.D7.C8.A9.D10.A11.C12.B13.D14.B15.C16.D17.B18.C19.D20.B二.材料解析題21.①決策: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決定: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fā)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②中心工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2.①現象:黨內個人崇拜、教條主義思想嚴重。實質:堅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②不同:不以某一偉大的思想、言論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對任何理論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③關系:是繼承、發(fā)展的關系,同時充分肯定了這一場大討論。指出了這場討論是思想解放運動,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④思想路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意義: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這是一次深刻的解放運動,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三.問答題23.①第一次:背景:由于1957年以來黨的“左”傾錯誤的發(fā)展,自然災害和蘇聯(lián)背信棄義,造成1959~1961年國民經濟的嚴重困難。措施:1960年黨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在經濟上采取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1962年召開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第二次:背景:十年“文革”給各項事業(yè)帶來重大損失;“文革”后的“兩個凡是”實質上仍是“左”傾錯誤。措施: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②結果:第一次:“左”傾錯誤繼續(xù)發(fā)展,導致了“文革”。原因:側重于具體政策和措施的調整,根本指導思想沒有變。第二次: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原因:清除了“左”傾錯誤,徹底改變了指導思想。③認識: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四.研究性學習24.①觀點一,選1912年。理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近代化的中華民國,頒布了資產階級性質的《臨時約法》,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劃時代變革的大事。②觀點二,選1945年。理由: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抗擊外來侵略的首次完全勝利,國際地位開始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為中國切實走向民族獨立的近代化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③觀點三,選1949年。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推翻了帝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