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題附答案_第1頁
2022屆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題附答案_第2頁
2022屆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題附答案_第3頁
2022屆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題附答案_第4頁
2022屆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屆中考語文模擬試卷

一、重溫線上學習(21分)

1.“漢字偏旁探源”活動中,老師在釘釘群“家校本”發(fā)布了任務(wù)單,請你完成。

“漢字偏旁探源”任務(wù)單

偏旁漢字成語/名句

人跡?至

皿(3)_______

陶⑵—

n學而不思則?

,,a

◎我的發(fā)現(xiàn):通過“漢字”欄的篆文字形,我明白了“pcrj”是

漢字“(4)”作偏旁時的不同形式。

【答案】(1).罕(2).天羅地網(wǎng)(門可羅雀、星羅棋布等)(3).罔(4).網(wǎng)

【解析】

【詳解】(1)根據(jù)后面的成語“人跡?至”可知這個字是“罕”。人跡罕至: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

僻的地方。

(2)含有“羅”字的成語有:星羅棋布、門可羅雀、包羅萬象、自投羅網(wǎng)、天羅地網(wǎng)、萬象森羅、羅鉗吉網(wǎng)、

星羅云布、羅織罪名等。

(3)根據(jù)后面的名句“學而不思則?”可知這個字是“罔”。學而不思則罔: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

而無所得。

(4)根據(jù)“漢字”一項中的三個漢字的篆文字形可知,這三個字的偏旁都是一個“網(wǎng)”字。

2.在撰寫題為《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的演講稿時,小甌想引用古詩文名句來豐富內(nèi)容。他將整理的材料發(fā)

到釘釘群,請你參與交流。

(1)根據(jù)積累,幫他補全古詩文名句。

第1頁共18頁

序號主題詞古詩文名句出處

①剛毅豈不罹凝寒?_劉楨《贈從弟(其二)》

②堅忍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十)》

③自信__________,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④樂觀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⑤自強__________,不尤人?!墩撜Z?憲問》

富貴不能淫,__________,威武

⑥堅貞《〈孟子)二章》

不能屈。

(2)讀了材料,有同學指出有一處主題詞與名句不匹配。這處是()(填序號)

(3)以下文字是小甌演講稿的結(jié)語,請用李白《行路難(其一)》或陸游《游山西村》中的詩句,幫他補

全。

同學們,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我們學習、生活的節(jié)奏,但我們始終要相信科學的力量,堅定信心,迎難而

上。古詩有言:“,"相信我們終能戰(zhàn)勝病毒,重返校園!

【答案】(1).松柏有本性(2).猛志固常在(3).會當凌絕頂(4).濁酒一杯家萬里(5).不

怨天(6).貧賤不能移(7).④(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9).或:山重水復疑無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詳解】(1)詩詞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注意:凌、濁、怨、賤。

(2)第四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表現(xiàn)了守邊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情,與主題詞“樂觀”無關(guān).

(3)詞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注意:滄、復。

3.讀完《儒林外史》后,小甌在釘釘群留言,請你回復。

◎留言一:《儒林外史》寫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卻以四位市井奇人壓軸。這樣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1)根據(jù)你的閱讀體驗,參考閱讀筆記,幫他解惑。

《儒林外史》閱讀筆記

回目人物

第2頁共18頁

說楔子敷陳大義

第1回王冕

借名流隱括全文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進、嚴監(jiān)生、

第2-54回周蒙師暮年登上第儒林土人匡超人、杜慎卿……

添四客述往思來季遐年、王太、

第55-56市井奇人

彈一曲高山流水蓋寬、荊元

◎留言二:我還想讀一本塑造病態(tài)讀書人群像的諷刺小說,小伙伴們有推薦嗎?

(2)下列作品中,你認為最適合推薦的是()

A.《世說新語》B.《鏡花緣》C.《圍城》D.《格列佛游記》

【答案】(1)小說主體部分通過展現(xiàn)功名利祿對周進、匡超人等讀書人靈魂的毒害,批判了荒謬舉制度。

在他們之后,作者以四位各懷才藝、淡泊名利的市井奇人作為壓軸人物,與儒林鮮明對比,寄托了作者對

理想社會的追求。這組人物與楔子中品行高潔的王冕呼應,更加突顯了作者的這一追求。(2)C

【解析】

【詳解】(1)周進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年紀老大而沒有考中科舉的可憐蟲,是個腐儒的典型,在中舉之前很

窮困的,受盡別人的白眼和嘲諷。周進所受的種種屈辱做鋪墊,揭示了其久不得志的心境,醉心功名而功

名無望。匡超人本是一個淳樸的農(nóng)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

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xiàn)他純樸孝順的一面。在流落他鄉(xiāng)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fā)生了變化。在

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并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

群斗方名士的“培養(yǎng)”,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

一步步走向墮落。他吹牛撒謊,鉆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作者借這兩個人表

達對八股取土的科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充分揭露了它對知識分子的腐蝕和摧殘。

結(jié)尾出現(xiàn)四大奇人,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小說結(jié)尾,吳敬梓對土人形象做了新的探索一一“市井四奇

人”。季遐年寫字、王太賣火筒、蓋寬開茶館、荊元做裁縫,但他們又分別精通琴棋書畫,過著“又不貪

人富貴,又不伺候人顏色,天不收,地不管”的快活日子。他們經(jīng)濟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清醒

獨立;生活于市井但隱逸于琴棋書畫;既不受名利束縛,又能追求個性的解放和伸張。他們?nèi)菦]有任何

社會地位、游離于統(tǒng)治秩序之外的平頭百姓。他們的冰清玉潔、古道熱腸、淡泊明志,都與丑態(tài)百出的儒

第3頁共18頁

林和官場形成鮮明對照。通過對比來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而且這組人物與楔子中品行高潔的王

冕呼應,更加突顯了作者的這一追求。

(2)A.《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坊間基本上認為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所撰寫,

其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土的言行與軼事。與“病態(tài)讀書人群像的諷刺小說”不符;

B.《鏡花緣》清代文人李汝珍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

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jīng)歷史。后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

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與“病態(tài)讀書人群像的諷

刺小說”不符;

C.《圍城》是錢鐘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

史”。作品通過對方鴻漸及他周圍的一群人,從熱鬧的十里洋場到閉塞的三三閭大學,從國外留學生活到

國內(nèi)游蕩經(jīng)歷的描繪,嘲弄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圍困城堡”,“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

的人想出來”這一典型的社會心理。與“病態(tài)讀書人群像的諷刺小說”相符;

D.《格列佛游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作品以里梅爾?格列佛

船長的口氣敘述周游四國的經(jīng)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驅(qū)國的奇遇。與“病

態(tài)讀書人群像的諷刺小說”不符;

故選C。

二、品味畫里人生(19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子規(guī)?的畫

[日]夏目漱石

(1)我只有一張子規(guī)的畫。為了紀念亡友,我長時間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隨著時間的流逝,有時簡直

忘記它的所在。近來忽然記起,覺得這樣放,若是有個搬迂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會散失在什么地

方。所以想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懸掛起來。抽出包裝紙袋,嬋去灰塵,打開一看,畫還是按原

來的樣子,潮乎乎地疊作四折,放在那兒。在我的記憶中,袋子里除了畫以外,什么都沒有??墒牵惯€

從中發(fā)現(xiàn)了子規(guī)的幾封信。我從中選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兩封信中間夾上那張畫,把

三者歸攏到一塊兒拿去裱稍。

(2)畫,是插在小花瓶中的關(guān)東菊。構(gòu)圖是極其簡單的。旁邊還加了注釋:“把它看作行將枯萎的吧。

畫得不好,須知乃病中所為。如覺得我是在撒謊,你就支著胳膊肘畫畫試試吧?!?/p>

(3)從這個注釋來看,他自己并不覺得他的作品很好。子規(guī)在畫好這幅畫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在東京了。

他是給這幅畫題了一首短詩寄來熊本的:

第4頁共18頁

瓶生關(guān)東菊,菊花行將萎。

君今在火國②",不知何日歸。

(4)此畫掛在墻壁上,看上去實在令人感到寂寥?;?、莖、葉和玻璃瓶,僅僅使用了三種顏色。開花

的枝上,只有兩個花蕾,數(shù)一數(shù)葉子,才不過寥寥八九片。這孤寂的花草,籠罩在一片白色里,再加上周

圍是用冷籃色畫絹裱梢的,無論怎樣看,也讓你覺得心里冷冰冰的吃不消。

(5)看來,子規(guī)為畫這幅簡單的花草,是不惜巨大努力的。僅僅三枝花,至少費了五六個小時。畫得

極其仔細,一絲不茍。費這么大的勁兒,不僅病中需要極大的耐心,即使以他那作俳句、和歌時揮灑自如

的性情來講,也是個明顯的矛盾。蓋因他學畫畫之初,從不折③等人那里聽到畫畫必先寫生的道理,他便在

這一花一草上加以實踐。不知他在畫畫方面,是忘記了使用他的俳句上已經(jīng)熟練了的方法呢,還是缺乏這

方面的本領(lǐng)。

(6)由關(guān)東菊所代表的子規(guī)的畫,既樸拙又認真。在文筆上,憑才力他是可以一氣呵成的。可是一接

觸到畫具,卻忽然變得呆滯僵硬起來,筆鋒畏畏縮縮,跳蹋不前。想到這里,我不禁微笑了。當虛子看到

這幅畫時,他曾表揚說,正岡的畫,這不是畫得很好嗎?我卻不以為然。這畫畫得是那么單調(diào)而平凡,且

又付出了那么多的時間和勞動;憑正岡的頭腦和才氣,干這心余力細而又用不著干的工作,從而泛溢著他

那掩抑不住的樸拙。一幅循規(guī)蹈矩的畫,卻有其樸實穩(wěn)重之妙,古拙而蒼勁,嚴肅而認真。這正象征著其

為人之剛耿和愚直。如果說子規(guī)的畫雖拙猶美,使人欽羨不厭,也許其奧秘就在于此吧。然而,畢竟由于

他腕下缺乏揮灑自如之巧,手中無運筆傳神之妙;不能下筆點睛,迅即勾畫出幽香雅境來,因此不得不舍

棄捷徑,而苦心孤詣地搞他的涂抹主義了。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拙”字,對他來說,是怎么也難免的。

(7)子規(guī)作為人,又作為文學家,在他的身上,很難發(fā)現(xiàn)“拙”的痕跡。在我和他交往多年的任何時

候,小木記得他曾有過因“拙”而被人譏笑的先例??嘌蜻B一瞬間都沒有過。在他死后即將十年的今天,

從他特地為我畫的一束關(guān)東菊中,垂爭感受到了他“拙”相。其結(jié)果,既令我啞然失笑,又教我學伊?簟。

對我來說,這之中充滿無限興味值得琢磨。只是這畫卻是異常冷落孤寂,凄寒襲人。如有可能,真想讓子

規(guī)為補償這一冷落孤寂,把這一“拙”勁兒,發(fā)揮得更雄渾些。

(選自《笑與淚一一外國散文名篇精品賞析》,有刪改)

【注釋】①子規(guī):即正岡子規(guī)(1867—1902),俳人、歌人,是作者在第一高等學校念書時的同學,也是他

的俳句老師。②火國:熊本的雅稱。③不折:人名。與下文的虛子,同為作者與子規(guī)的友人。

4.下列關(guān)于子規(guī)畫作“關(guān)東菊”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此畫構(gòu)圖簡單,但顏色有些繁雜。

B.此畫雖單調(diào)平凡,卻流暢自然。

C.此畫樸拙認真,但缺少美感。

第5頁共18頁

D.此畫雖畫簡單花草,卻也遵循畫理。

5.文章最后一段先寫“我”記憶中子規(guī)的“不拙”,再寫現(xiàn)在感受到他的“拙”。這樣寫對情感表達有何

作用?結(jié)合加點詞,聯(lián)系全文,加以闡述。

6.子規(guī)為何特地畫了“關(guān)東菊”并寄送給“我”?閱讀全文,加以分析。

7.如果傅雷讀過此文,你認為他會推薦給傅聰嗎?結(jié)合閱讀本文和《傅雷家書》的體會進行闡述。

【答案】4.D5.結(jié)合加點詞,具體分析“不拙”與“拙”的關(guān)系,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得出這樣寫的

作用。示例:作者通過“從未”“甚至”強調(diào)“我”記憶中的子規(guī)沒有一點的“拙”,接著用“確實”一

詞強調(diào)了“我”現(xiàn)在真切感受到子規(guī)的“拙”,這樣更能凸顯“我”對子規(guī)認知的反差,說明“我”以前

并不真正懂這位已故的朋友。而子規(guī)在病中特地畫“關(guān)東菊”并寄送給“我”,這引發(fā)“我”明白了這一

切后的“感懷無量”。這里既有“我”明白時的驚訝、愧疚,又有對他人品如畫品的感動、敬佩,更充滿

了對他無限的思念??梢姡髡哌@樣寫是為了強化“我”的認知錯位,從而為最后情感水到渠成的自然抒

發(fā)鋪墊。

6.子規(guī)特地畫“關(guān)東菊”并寄送給“我”,是希望“我”這個朋友能懂他的處境和心境。他在將枯萎的關(guān)

東菊來象征自己病中的狀態(tài),又通過注釋和短詩傳達了自己孤獨的心境和對“我”的思念,從而流露出對

我們之間摯友關(guān)系的珍惜之情。

7.示例1:我認為會。文中的子規(guī)于病中畫“關(guān)東菊”,畫的雖是一幅簡單的花草,卻極其仔細耐心,舍

棄捷徑,苦心孤詣地涂抹,表現(xiàn)出一種為藝術(shù)的認真態(tài)度?!陡道准視分懈道滋岬礁德攺椥ぐ钭髌窌r風格

常變,指出他在藝術(shù)方面不容易“牢固執(zhí)著”的事實,并提醒對新感受的東西要仔細認真地分析。由此看

來,子規(guī)為藝術(shù)的態(tài)度符合傅雷的標準。因此我認為他會將此文推薦給傅聰閱讀。示例2:我認為不會。本

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畫作讀懂子規(guī)為藝術(shù)、為人方面的“拙”,抒發(fā)對朋友的懷念之情,帶著

豐富的個人情感體驗。《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兒子的一封封信,情感真摯,但關(guān)于為藝術(shù)、為人方面的教

導是嚴肅而理性的。夏目漱石對子規(guī)為人為藝術(shù)的主觀認知和傅雷的理性思考不太相同,因此,我認為傅

雷不會將此文推薦給傅聰。

【解析】

【4題詳解】

A.(4)段”此畫掛在墻壁上,看上去實在令人感到寂寥?;?、莖、葉和玻璃瓶,僅僅使用了三種顏色”,

可知“但顏色有些繁雜”不符合文意;

B.(6)段“可是一接觸到畫具,卻忽然變得呆滯僵硬起來,筆鋒畏畏縮縮,胸崛不前”,可知“卻流暢自

然”不符合文意;

C.(6)段“一幅循規(guī)蹈矩的畫,卻有其樸實穩(wěn)重之妙,古拙而蒼勁,嚴肅而認真。這正象征著其為人之剛

第6頁共18頁

耿和愚直。如果說子規(guī)的畫雖拙猶美,使人欽羨不厭,也許其奧秘就在于此吧”,由這段話可知子規(guī)的畫

并不缺少美感?!暗鄙倜栏小辈环衔囊?;

D.(5)段“蓋因他學畫畫之初,從不折等人那里聽到畫畫必先寫生的道理,他便在這一花一草上加以實踐”,

可知這幅畫是遵循畫理的,符合文意;

故選Do

【5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情感。通讀文章,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詞語分析?!皬奈础薄吧踔痢眱蓚€詞連用,強

調(diào)了作為人,又作為文學家的子規(guī),在他的身上很難發(fā)現(xiàn)“拙”的痕跡?!按_實”肯定了從他特地為“我”

畫的一束關(guān)東菊中感受到的他的'‘拙"相?!案袘褵o量"是'‘我"在前后對子規(guī)認識的鮮明對比中,明白

了以前自己并沒有真正懂這位朋友,不懂他孤獨的心境。作者這樣寫是為了強化自己認知的錯位,表達自

己的驚訝、愧疚和對他人品如畫品的感動、敬佩。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2)段“旁邊還加了注釋:'把它看作行將枯萎的吧。畫得不好,須知乃病中所為。

如覺得我是在撒謊,你就支著胳膊肘畫畫試試吧。'”從畫中的注釋可知,這幅畫是子規(guī)在病中所畫?!鞍?/p>

它看作行將枯萎的吧”,其實是暗指自己,將枯萎的關(guān)東菊來象征病中的自己。子規(guī)通過注釋和短詩傳達

了自己孤獨的心境。他把這幅畫寄給“我”,是希望“我”這個朋友能懂他的處境和心境。這幅畫也表達

了他對我們之間友誼的珍視及病中對“我”的想念。

【7題詳解】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判斷傅雷讀過此文是否會推薦給傅聰,要看此文是否符合傅雷

對傅聰?shù)慕逃齼?nèi)容和教育標準。

會:《傅雷家書》中,傅聰是一名鋼琴家,從事藝術(shù)。傅雷多次在給傅聰?shù)男胖信c傅聰交流音樂方面的內(nèi)容,

多次提到莫扎特,交流莫扎特的藝術(shù)特色與情感的關(guān)系。傅雷也曾提到傅聰彈肖邦作品時風格常變,指出

他在藝術(shù)方面不容易“牢固執(zhí)著”的事實。由這些可知,傅雷善于結(jié)合人物和事例對兒子進行教育。本文

中,子規(guī)病中畫“關(guān)東菊”,極其仔細耐心,舍棄捷徑,苦心孤詣地涂抹,表現(xiàn)出一種為藝術(shù)的認真態(tài)度。

這極符合傅雷對藝術(shù)的標準,從這個角度看,可以判斷傅雷會講此文推薦給傅聰。

不會:《傅雷家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信中,關(guān)于為藝術(shù)、為人方面的教導是嚴肅而理性的。本文是一篇回

憶性散文,帶著豐富的個人情感體驗。夏目漱石對子規(guī)為人為藝術(shù)的主觀認知和傅雷的理性思考不太相同。

從整篇文章來看,將此文推薦給傅聰?shù)目赡苄圆淮蟆?/p>

三、追蹤科考熱點(25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第7頁共18頁

重測珠峰“身高”,這些看點別錯過!

一、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一圖聚焦重測珠峰背后的硬核看點。

一、中國6次大規(guī)模測繪和科考1992

1975

1998

19661968

1975年7月23日,中1992年和1998年,2005年,我國使用

國政府授權(quán)新華社向我國分別和意大利、

1966年和1968年,國意大利雪深雷達設(shè)

美國合作復測,兩次

家測繪總局和中國科全球宣布:我國測繪工備,首次在珠峰高

測定均未對外公布珠

學院合作,兩次組隊首作者精確測得世界最程測量中嘗試測量

次對珠峰高程進行測高峰——珠穆斯瑪峰峰“身高峰頂冰雪高度,測

定。據(jù)自然資源部的消的海拔高程為8848.13得珠穆朗瑪峰峰頂

息,這兩次測量未在峰米(已減去積雪厚度巖石面海拔高程為

0.92米)。

項豎立測量覘標,也未8844.43米。

測量峰頂冰雪厚度,高

程未公布.

二、五問珠峰重測

Q1:珠峰高程測量測什么?

2020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

Q2:為何要給珠峰再測身高?

隨著各項技術(shù)突飛猛進,更精準的測量成為目標。珠峰高程的精確測定,可以結(jié)束國際上珠峰高程不

統(tǒng)一的混亂局面,為世界地球科學研究做出貢獻,其社會效益和科學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Q3:為何一定要人登頂測量?

專家表示,測繪隊員不可以坐直升機登頂。珠峰頂上的地方非常小,飛機是不能降落的。另外,飛機

的螺旋引起的風有可能引發(fā)冰雪的崩塌。

珠峰峰頂氣流不穩(wěn)定、多大風、氣溫低,測量型無人機目前還無法在峰頂飛行,目前也尚無機器人頂

峰作業(yè)經(jīng)歷。

Q4:衛(wèi)星遙感影像可以完成測量嗎?

專家表示,衛(wèi)星遙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監(jiān)測,測的只是雪面的高度。它測量的精準度在高程方

向是1—2米,而人工測量可以達到厘米級的精度。所以沒有人工到峰頂上去,它就沒有雪深的測量,這樣

也不能作為一個很準確的結(jié)果來發(fā)布。

05:珠峰高程重測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關(guān)系?

除了反映地質(zhì)活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變化,為制定整體環(huán)境政策提供參考外,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

的“身高”變化,或許也能滿足人類共同的好奇心。

三、細數(shù)珠峰高程測量中的“黑科技”

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

第8頁共18頁

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

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首次用于珠峰測高

這是國產(chǎn)北斗系統(tǒng)在珠峰高程測量項目中首次應用。登頂測量時,頂峰的GNSS接收機將依托北斗系

統(tǒng)和珠峰地區(qū)以及外圍的GNSS監(jiān)測網(wǎng)聯(lián)機同步觀測,同時還可監(jiān)測相關(guān)地區(qū)的地殼運動。

國產(chǎn)設(shè)備全面擔綱本次測量任務(wù)

雪深雷達、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于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均為國產(chǎn)儀器。我國

最新的測繪基準體系建設(shè)成果也將應用于此次測量。

重力測量“上天”

此次測量將運用航空重力測量技術(shù),提升測量精度,即把一系列復雜的測量系統(tǒng)裝在飛機上,使飛機

能在空中進行連續(xù)測量,相當于把重力測量儀帶上了天。重力測量即測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可以

對高程測量結(jié)果進行有效改正。這是首次在北坡開展航空重力測量,填補了珠峰地區(qū)航空重力測量的空白。

注:2020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中國首次精確測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

(來源:5月14日新華網(wǎng),有刪改)

8.依據(jù)時間曲線,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1966年至今,我國歷次珠峰測繪、科考都測得峰頂冰雪厚度.

B.與歷次測量相比,2020珠峰重測運用了更多的國產(chǎn)高科技設(shè)備。

C.2020年我國首次運用雪深雷達設(shè)備測量珠峰峰頂冰雪高度。

D.在2020珠峰重測中,人工測繪已被現(xiàn)代測量技術(shù)取代。

9.“黑科技”是本次珠峰測量的一大看點。根據(jù)要求,回答下面問題。

(1)借助下面一組問題,簡要解釋什么是“黑科技

Q1:材料中的“黑科技”有哪些?

Q2: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Q3:它們發(fā)揮什么作用?

(2)這組問題對你理解“什么是黑科技”有怎樣的幫助?結(jié)合材料,加以闡述。

10.關(guān)注重復出現(xiàn)的詞語能幫你讀懂編者的意圖。結(jié)合材料,聯(lián)系下面“詞云圖”中圈畫的關(guān)鍵詞,推究

編者意圖。

第9頁共18頁

說明:詞云圖中字體越大,表示該詞語在材料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

11.新華社珠峰重測直播節(jié)目中提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曾經(jīng)是一片汪洋大海。小學生小越看后產(chǎn)生疑惑:

汪洋大海是怎么變成世界屋脊的?依據(jù)下面四幅圖,按要求寫一段話,幫他解惑。

【寫作要求】①語言得體,條理清晰;②正確書寫漢字,準確使用標點,規(guī)范運用語言;③120字左右;④

不得出現(xiàn)真實校名、人名等。

【答案】8.B9.(1)“黑科技”是指像北斗系統(tǒng)、航空重力測量技術(shù)等,能在應用中解決高難度問題

的創(chuàng)新設(shè)備和先進技術(shù)。(2)借助問題,我先找到材料中的“黑科技”具體指北斗系統(tǒng)、航空重力測量技

術(shù)等;然后從“首次應用”“一系列復雜的測量系統(tǒng)”“重力測量儀帶上了天”等內(nèi)容,明確“黑科技”

的特點是設(shè)備尖端、技術(shù)復雜,而且是創(chuàng)新應用;通過問題我明白了它們的作用是確保在極端環(huán)境下精確

測定珠峰高度。我通過這組問題一步一步理清思路,最后將三個問題整合起來思考,就可以解釋什么是“黑

科技”。

10.從詞云圖中“珠峰”“重測”兩個詞看出,編者聚焦珠峰重測''看點”,意在引導讀者從多次開展珠峰

高程測量的背后,感受我國測繪工作者不斷探索、拼搏奮斗的精神;“精確”一詞,結(jié)合材料可知本次測

量和歷次測量,都是測繪人員對測量精度的不斷追求,體現(xiàn)了他們求真的態(tài)度;還有“首次”“國產(chǎn)”等

詞的多次強調(diào),有意引導讀者關(guān)注國產(chǎn)設(shè)備,去體會重測背后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發(fā)展。

11.示例:在很久以前,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是分離的,青藏高原曾經(jīng)是一片汪洋大海。但由于大陸漂移,

印度板塊向亞歐板塊慢慢靠近,然后發(fā)生碰撞。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在碰撞中相互擠壓,使版塊交界處大

幅度向上抬升。在長年累月的擠壓之下,過去的汪洋大海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世界屋脊。

第10頁共18頁

【解析】

【8題詳解】

A.根據(jù)“中國6次大規(guī)模測繪和科考圖”可知:1966和1968年“未測量峰頂冰雪厚度”。1992年和1998

年“均未對外公布珠峰'身高'(即未測得峰頂冰雪厚度)”。2005年,我國使用意大利雪深雷達設(shè)備,

“首次在珠峰高程測量中嘗試測量峰頂冰雪高度”,故選項A是錯誤的;

C.2005年,我國“使用意大利雪深雷達設(shè)備,首次在珠峰高程測量中嘗試測量峰頂冰雪高度”,故選項C

是錯誤的;

D.因為“測量型無人機目前還無法在峰頂飛行,目前也尚無機器人頂峰作業(yè)經(jīng)歷”“衛(wèi)星遙感影像目前主

要用于地表的監(jiān)測,測的只是雪面的高度”“沒有人工到峰頂上去,它就沒有雪深的測量”“不能作為一

個很準確的結(jié)果來發(fā)布",所以即使現(xiàn)代測量技術(shù)已經(jīng)高度發(fā)展,仍不能取代人工測繪。故選項D是錯誤

的;

故選Bo

【9題詳解】

(1)考查下定義的能力。下定義通常采用“A是……的B”的形式,在內(nèi)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在

形式上要把被定義的概念放到一個大的概念中去。借助提示問題,從材料中找出“國產(chǎn)北斗系統(tǒng)”“國產(chǎn)

設(shè)備”(包括“雪深雷達、天頂儀、重力儀”等),“航空重力測量技術(shù)”,解決問題1:“黑科技”有哪

些?從材料中找出“首次應用”“全面擔綱務(wù)”“我國最新”“一系列復雜的”,解決問題2:它們有什么

共同特點?從材料中找出“同步觀測”“監(jiān)測相關(guān)地區(qū)的地殼運動”“連續(xù)測量”“進行有效改正”等,

解決問題3:它們發(fā)揮什么作用?歸納概括即可。

(2)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條理性。這組問題其實就是下定義時對被定義概念的思考:它是什么,它有什么

特點,它起什么作用。三個問題針對“黑科技”作了具體化思考引導。借助問題,首先確定"A是……B”

中的B,“黑科技”相關(guān)內(nèi)容在第三塊閱讀材料,從三個小標題下找出“黑科技(A)”具體指的北斗系統(tǒng)、

雪深雷達、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超長距離測距儀、測繪基準體系、航空重力測量技術(shù)等,注意:

每個小標題下都要有歸納,同一個小標題內(nèi)的可以省略部分;然后從“首次”“最新”“國產(chǎn)”“系

統(tǒng)”“體系”等詞,歸納出“黑科技”的特點是:國內(nèi)創(chuàng)新、運用復雜、設(shè)備尖端等;通過問題,聯(lián)系全

篇內(nèi)容,它們要發(fā)揮的作用就是在只能進行人工登頂測量的條件下,盡量發(fā)揮科技的力量,通過確定峰頂

冰雪厚度,精確測定珠峰高度。這組問題由什么到怎么,一步一步理清思路,引導篩選整合了“黑科技”

的相關(guān)資料。

[10題詳解】

第11頁共18頁

考查讀圖能力。要仔細審讀題旨,包括審讀圖表的標題、內(nèi)容和題目要求,有些細節(jié)(如表注)也要認真

審讀。由表注“詞云圖中字體越大,表示該詞語在材料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可知材料中“珠峰”“精

確”“首次”“重測”“國產(chǎn)”五詞是材料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詞,是內(nèi)容重點,也是編者的意向表現(xiàn)詞。

編者突出“精確”與“首次”,是這次寫文的目的:這是珠峰高度精確測量的首次,也是眾多“國產(chǎn)”技

術(shù)設(shè)備組合測量的首次,表現(xiàn)了編者意在宣揚中國測繪能力的發(fā)展,宣揚中國科技實力的發(fā)展,贊美測繪

工作者的精益求精?!爸販y”是對多次測量的一個總結(jié),引導讀者關(guān)注中國一直以來,在珠峰高度確定上

做過的不懈努力,測繪工作者一次又一次測量,2020年用上了“國產(chǎn)”黑科技,表現(xiàn)的是我國測繪工作者

廣開思路、不斷探索、拼搏奮斗的精神。

【口題詳解】

考查圖文轉(zhuǎn)換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先要認真細致地觀察畫面,抓住圖中的人、事、物、字等所有信息,

整體感知畫面內(nèi)容。描述畫面內(nèi)容時,要展開想象,使用合理的說明順序,用簡潔的語言客觀地描述。觀

察四幅圖,可以看出:印度板塊、亞歐板塊原本不接壤,亞歐板塊基本平坦(水為主),兩塊板塊底部有箭

頭相對的白色箭號,表示互相靠近,其后,兩大板塊越來越近,最后連到一起,相接處隆起越來越多,表

示相互碰撞擠壓抬升,最后一幅圖中,抬升部分標注“青臧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表示青藏高原與

喜馬拉雅山脈出現(xiàn)。再聯(lián)系初中地理所學“大陸漂移假說”,據(jù)此整理即可。要注意字數(shù)限制。

四、探究古典意象(20分)

閱讀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內(nèi)涵。

◎材料一

聽蕉記

[明]沈周

夫蕉者,葉大而虛,承雨有聲。雨之疾徐、疏密,響應不忒久然蕉曷②嘗有聲,聲假雨也。雨不集,

則蕉亦默默靜植;蕉不虛,雨亦不能使為之聲:蕉雨固相能③也。蕉靜也,雨動也,動靜戛摩④而成聲,聲

與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清酒⑥,剝剝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諷堂,如漁鳴榔⑦,如珠傾,如

馬駿⑧,得而象之,又屬聽者之妙矣。

長洲胡日之種蕉于庭,以伺雨,號“聽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動靜之機者歟?

(選自《石田先生文鈔》

[注釋]①不忒(館):沒有差別。②曷:疑問代詞。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關(guān)系和睦。④戛摩:擊

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涌涌(zd):象聲詞?⑦鳴榔:漁人敲擊船舷發(fā)出聲音,用以驚魚,使入網(wǎng)中。

⑧驟:奔馳。

◎材料二

第12頁共18頁

夜雨有作

[宋]張娛

睡足秋堂夜雨聲,

天涯此夕嘆飄零。

空階滴瀝腸堪斷,

更向芭蕉葉上聽。

(選自《全宋詩》

◎材料三

幽齋但有隙地,即宜種蕉。蕉能韻人而免于俗,與竹同功。

(選自李漁《閑情偶寄》)

蓋蕉之為物,于晴日和風輕陰皎月無不宜,而更向芭蕉葉上聽。尤宜于雨淅瀝空階,聲響互答,孤客

聞而興思,幽人為之舒抱矣。

(選自梁清標《蕉林書屋圖小序》)

?閱讀材料一,探析聲美。

12.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

文言詞句方法解釋

(1)承雨有聲字源推測法:甲骨文》

(2)聲假雨也參考成語法:狐假虎威

(3)則蕉亦默默靜值課內(nèi)遷移法:亭亭凈旗(《愛蓮說》)

查閱詞典法:①窺探,探望;②等待,守候;

(4)以何雨

③服侍,照料。(《古代漢語詞典》)填序

13.蕉和雨的“相能”體現(xiàn)在哪里?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14.《聽蕉記》是如何用文字表現(xiàn)雨打芭蕉的聲音美?結(jié)合畫線句,加以分析。

?閱讀材料二,體會情思。

15.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詩人的深重愁緒?結(jié)合詩歌,簡要分析。

第13頁共18頁

?閱讀三則材料,探因溯源。

16.根據(jù)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愛的原因。

?根據(jù)探究過程,得出結(jié)論。

17.概述你對“雨打芭蕉”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答案】12.(1).接受,承受⑵.借,憑借(3).豎立⑷.②

13.蕉葉大而空,承接雨的時候發(fā)出聲音?;颍航度~為靜態(tài),雨為動態(tài),動靜相碰撞而有聲。或:雨有大有

小,有疏有密,不同的雨落在蕉葉上,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14.畫線句用一組疊音擬聲詞,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雨落蕉葉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點;通過僧人誦經(jīng)、

駿馬奔馳等比喻來描摹雨打蕉葉的聲音,極富新意,有通感之趣。運用排比句式,讀來節(jié)奏分明,極富音

樂的律動感,讓人聯(lián)想到雨中芭蕉搖曳生姿的美感。

15.通過“天涯”“嘆”等詞讀出了詩人的飄零孤寂,從“雨打芭蕉”聲比空階滴瀝的雨聲讓人聽著更斷

腸,進一步感受到了他的愁思深重。

16.雨打芭蕉有獨特的聲音美,啟人遐想:雨打芭蕉動靜相能,讓人有所得于動靜之機;雨打芭蕉之聲讓人

聞而生思,借此舒懷,寄托幽微之情思;芭蕉尤宜于雨中觀賞,“聽蕉”是一種有韻味、雅致免俗的生活

方式,所以深受喜歡。

17.雨打芭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景象,能觸發(fā)人們不同的情感體驗,體現(xiàn)了人們對清新雅致生活的追求,得

到歷代文人的喜愛,是一個極富美感和韻味的古典意象。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歸納整理多種方式進行理解識記?

承:字源推測法。會意字。甲骨文,龍上部像一個跪坐的人,下部像兩只手,表示雙手向上,托住一個人。

本義是捧著、舉起、承受。

假:參考成語法。狐假虎威,意思是狐貍憑借仰仗老虎的威風。假,憑借、仰仗的意思。參考可知,“聲

假雨也”的“假”,也是“憑借、仰仗”的意思。

植:課內(nèi)遷移法。“亭亭凈植”的“植”,豎立。遷移到課外,“則蕉亦默默靜植”的“植”也是“豎立”

的意思。

伺:查閱詞典法。《古代漢語詞典》中“伺”字的釋義有三項,結(jié)合上下文,②“等待,守候”比較恰當,

“以伺雨”意思是來等待雨。

【13題詳解】

第14頁共18頁

本題考查內(nèi)容概括。1.“夫蕉者,葉大而虛,承雨有聲”,概括為“蕉葉大而空,雨點落上的時候發(fā)出聲

音”。2.“雨之疾徐、疏密,響應不忒”,概括為“雨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不同的雨落在蕉葉上,發(fā)出

不同的聲音”。3.“蕉靜也,雨動也,動靜戛摩而成聲”,概括為“蕉葉為靜態(tài),雨為動態(tài),動靜相碰撞

而有聲”。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句子??梢詮牟煌嵌葋矸治鼍渥铀憩F(xiàn)的聲音美。

詞語:“匝匝涌涌,剝剝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運用一組疊音擬聲詞,摹擬雨打芭蕉的聲響,生

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雨落蕉葉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點。

修辭方法:“如僧諷堂,如漁鳴榔,如珠傾,如馬犍”,比喻、排比的修辭方法。通過僧人誦經(jīng)、珍珠傾

瀉等比喻來描摹雨打蕉葉的聲音,形象而富有新意;四個比喻句構(gòu)成排比,使語言富有氣勢。短句,讀起

來節(jié)奏明快,極富音樂的律動感,更能表現(xiàn)雨打芭蕉聲音的疾徐、疏密之美。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情感。這首詩寫詩人在秋季雨夜聽雨打芭蕉聲音,感嘆自己的飄零孤寂,抒發(fā)自己的深重

愁思?!疤煅拇讼@飄零”,“天涯”“嘆”表達了詩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腸堪斷”,“空階滴瀝”的

雨聲讓詩人的心情悲傷到了極點,一個“更”字表明“雨打芭蕉”的聲音讓人更加悲傷,表現(xiàn)了詩人此時

的深重愁思。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概括。《聽蕉記》中“夫蕉者,葉大而虛,承雨有聲。雨之疾徐、疏密,響應不忒”概括為“雨

打芭蕉有獨特聲音美,啟人遐想”;“蕉雨固相能也。蕉靜也,雨動也,動靜戛摩而成聲”概括為“雨

打芭蕉動靜相能,讓人有所得于動靜之機”:《蕉林書屋圖小序》中“蓋蕉之為物,于晴日和風輕陰皎月無

不宜,而更向芭蕉葉上聽”概括為“芭蕉尤宜于雨中觀賞,‘聽蕉’是一種有韻味、雅致免俗的生活方式”;

“孤客聞而興思,幽人為之舒抱矣”概括為“雨打芭蕉之聲讓人聞而生思,借此舒懷”。因此深受古人喜

歡。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坝甏虬沤丁笔且环N自然景象,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文化意象,出現(xiàn)在各種文學、書畫

及音樂作品中。文人墨客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雨打芭蕉”的景象中,變幻出千般妙韻、萬種心曲,

或空靈、或悲戚、或歡快,創(chuàng)作出了無數(shù)動人的詩篇,體現(xiàn)了人們對清新雅致生活的追求。

【點睛】《聽蕉記》參考譯文:芭蕉,葉子大而空,承接雨點時會有聲響,因雨點的快慢疏密而發(fā)出不同的

聲響,不會有差誤。但蕉葉何嘗有聲,它是借助雨點才發(fā)出聲音的。雨點不落在蕉葉上,那么芭蕉也只是

默默地靜靜地栽種在那里;蕉葉不空,雨點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蕉葉與雨點本來就是相互起作用的。蕉

第15頁共18頁

葉是靜的,雨點是動的,動的雨點與靜的蕉葉相碰撞而發(fā)出聲響。聲響又是能夠進入耳朵的。及至耳朵接

受了雨打芭蕉之聲,人們用“匝匝酒酒”“剝剝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來摹擬這種聲響,覺得

它像僧人在佛堂誦經(jīng),像打魚人驅(qū)魚的木棒在敲響,如珍珠傾瀉,如駿馬奔騰,至于將聽到的聲音想象成

什么,那又屬于聽者的佳妙了。

長洲人胡日之將芭蕉種在庭院來等著下雨,以“聽蕉”為別號,這樣看來他對動與靜的機理有所領(lǐng)悟了吧?

《閑情偶寄》節(jié)選參考譯文:房子周圍只要有些空地,就應該種芭蕉。芭蕉能讓人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

跟竹子的功效一樣。

《蕉林書屋圖小序》參考譯文:芭蕉這種植物,在風和日麗、天氣微陰、月色皎潔時觀看皆適宜,更讓人

喜歡的是芭蕉葉上聽雨聲。尤其有韻味的是在下雨時,南滴敲擊臺階,聲音互相回應,孤獨的旅人聽到這

聲音,產(chǎn)生了思念之情,傷感的人聽到這聲音,借此舒懷。

五、探尋筆記世界(60分)

18.根據(jù)要求作文。

筆記:指聽課、聽報告、讀書時所做的記錄。有摘抄、批注、寫提要、寫心得、做思維導圖等方式。

寫作對象寫作目的文本類型參考角度

做筆記的經(jīng)歷和感悟/用筆記、

任務(wù)一班級同學分享:敘事類

讀筆記的發(fā)現(xiàn)……

筆記的重要性/做筆記的樂

任務(wù)二不愿做筆記的某同學說服書信

趣/對筆記的辯證思考……

如何做筆記/如何用筆記/做筆

任務(wù)三剛進入初中的弟弟提供信息說明類

記的誤區(qū)……

【寫作提示】

①圍繞“筆記”這一話題,選擇一個任務(wù)。

②明確寫作對象和寫作目的;依據(jù)文本類型,可借助“參考角度”欄進行構(gòu)思,也可另選角度。

③“任務(wù)一”也可以選擇文學創(chuàng)作。

【寫作要求】

①自擬題目;②符合文體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第16頁共18頁

【答案】范文

讀書莫忘做筆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