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經典誦讀教案_第1頁
二年級上冊-經典誦讀教案_第2頁
二年級上冊-經典誦讀教案_第3頁
二年級上冊-經典誦讀教案_第4頁
二年級上冊-經典誦讀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年級上冊--經典誦讀教案第一課時《弟子規(guī)》教學時間:8月30日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的大概內容是什么?教學內容:學習《弟子規(guī)》的總序

弟子規(guī)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教學重點:有余力,則學文講解題目:《弟子規(guī)》——先介紹原文的出處。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啟蒙幼童的文章。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內容:采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后改叫《弟子規(guī)》。是啟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教學方法:老師念一句,學生重復一句。也可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學習時間,需要念幾遍。講解內容:

弟子規(guī)——是(古代)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古人云:學有學業(yè)、退有居業(yè)。弟子規(guī)就是教育學生學習以外應該做到的事情。

圣人訓——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為圣人。

訓:可以做為準則的話。指圣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yǎng)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于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著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眾——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而親仁——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

(舉例說明)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jié)目后,大家都在贊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么都不會!”客人愕然。從這個例子說明: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yǎng)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伤B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會虛心向別人學習?總結: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guī)》?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guī)的內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yǎng)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樱赫埿∨笥颜f一說你對《弟子規(guī)》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家庭作業(yè):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guī)》總序課后小結:我們現(xiàn)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guī),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教學反思:讓孩子走近《弟子規(guī)》,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并以此為起點,開始對傳統(tǒng)經典的追尋,進而了解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并憑借此課,體現(xiàn)校本經典特色?!兜茏右?guī)》一課,將厚重的中華文化溶入兒童的閱讀理解過程之中,給兒童以浸潤,給兒童以重染。這課不僅是學生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jié)的啟蒙教育。雖然這些字詞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只要讀熟了,記住了,就能為今后更好的理解、領悟、印證打下了基礎。

第二課時三字經上課時間:9月6日教學內容:《三字經》第四部分教學目標:1、熟讀成誦。

2、借助學習資料,小組合作學習,了解本部分內容。

3、通過對“儒家經典的了解,領會祖國文明的博大精深。

教學準備:1、《三字經》誦讀資料。

2、《三字經》參考書籍。

教學流程:

一.自由談話,激趣導入。

1、

大家都知道,

我們偉大祖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古國的文明更是博大深奧。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

我們已從《三字經》的前三部分中懂得了受教育的重要,

懂得了做人的一些基本禮儀,還了解了生活中的名物常識。不過,

一個人如果要使自己更出色,

使自己有更好的發(fā)展,只懂得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學習豐富的知識。因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

知義?!?/p>

2

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平日你是怎樣學習知識的嗎?(學生自由談話)

我們可以在家中向父母學習,在學校向老師、向小朋友學習,

還可以通過網絡學習,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在我們身邊一直都有一位默默無聞的老師,你知道它是誰嗎?(書)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教會我們許多知識,你最喜歡讀什麼書?(學生自由回答)

生活在古代的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喜歡讀書你們想知道他們都讀些什麼書嗎?進入今天的-----《國學新世界》,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共同了解在我國文化史上占有極其重要地位的------《儒家經典》。

二.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

教師領讀“凡訓蒙,

須講究”至“文中子,及老莊”學生跟讀,并注意生字讀音。

(5)

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通順。

(6)

匯報讀①指讀②男女生輪流讀

三.合作學習,理解內容.(“凡訓蒙,須講究”至“號六經,當講求)

利用手中參考書籍小組合作,看看你都找到了哪些書籍,除了書名外,你對它還有

什麼了解?

四.匯報交流,知識拓展。

學生自由匯報,教師適時歸納,點撥。

(一)《小學》

作者朱熹,本書詳細介紹了小學學習的具體內容,簡單了解古代學生

學習內容,如:駕駛馬車、射箭、音樂、書法、禮儀等

(二)“四書”:

學習語句

⑴《論語》學習“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了解《論語》共253章及作者和所記錄內容。

⑵《孟子》了解此書的主張行“仁政”而稱天下。

⑶《大學》作者曾子,與《中庸》出自《禮記》是單獨的兩篇文章。

⑷《中庸》作者子思(孔子的孫子)“中”不偏,“庸”不易。

背誦這八句話。

(三)“六經”:

1現(xiàn)存五部:《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其中《樂經》在焚書坑儒事件中失傳

2介紹“焚書坑儒”了解史實。

3背誦這兩句話。

(四)《孝經》

回憶《孝經》的作者及寫作目的。

背誦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給大家聽。

五.熟讀成誦,匯報展示。

六.教師總結。

教學反思:現(xiàn)代蒙學教材的學習強調反復吟詠,熟讀成誦,正是在誦讀中,教材的押韻美感、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才能體現(xiàn)出來,或者說正是教材語言特有的聲律美感內在地決定了吟詠誦讀是其主要學習方式。因聽聲而記真切,因吟誦而見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語言的聲音美本身!今天的語文低段教材,基本采用先集中學拼音后分散識字,采用了淺顯通俗的白話韻語配合拼音識字,但在平仄起伏、抑揚頓挫方面不如傳統(tǒng)蒙學教材那樣講究,漢語言的聲律奧妙和平仄節(jié)奏美感體現(xiàn)得不太充分。在研究中每天讓孩子反復吟誦這類讀本,美辭佳句盡入腹中,積累日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凝練、典雅的文言語感和美感,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識字量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了促進和發(fā)展。第三課時回鄉(xiāng)偶書上課時間:9月13日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真實情感。

2、在讀詩、悟詩的過程中,體會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濃濃愛鄉(xiāng)之情。重點難點: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談話導入: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后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心中一定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回鄉(xiāng)偶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首詩,板書:《回鄉(xiāng)偶書》。

2、學生齊讀。先自己讀,再指名讀,更正后齊讀。

3、出示頭像,介紹詩人。

賀知章不但是個大詩人,而且還是個大學問家。指名說說自己了解的賀知章。

二、交流學習,感悟詩情。

1、學習第一、二行詩。

①自由讀,說說大概的意思。

②圖片出示(年輕和年老):有哪些變化呀?(家鄉(xiāng)的變化)

③家鄉(xiāng)的變化很大,詩人的樣子也發(fā)生很多變化,可是唯一不變的是什么?(鄉(xiāng)音)解釋:家鄉(xiāng)話。

④為什么沒有變?(說明詩人熱愛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⑤有感情的朗讀這兩行詩:詩人50多年沒有回家鄉(xiāng),現(xiàn)在回來了,還是衣錦還鄉(xiāng),見到了家鄉(xiāng)的許多變化,心中百感交集,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2、學習第三、四行詩。

過渡:詩人沒有忘記故鄉(xiāng),而故鄉(xiāng)還認得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嗎?

①自由讀,你能說說大意嗎?學生說后,交流理解詩意的方法。

②演一演。

③有感情的讀。

三、配樂吟誦,升華詩情。

1、配樂詩朗誦。(師范讀)

2、學生學習吟誦。

3、那么怎樣讀好詩呢?老師這里提供大家一個方法。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4、學生自由朗讀。讀出韻律和節(jié)奏,體會成就感。

5、指名朗讀。

6、同桌朗讀。(配樂)

四、閱讀續(xù)篇,深化感情。

1、出示《回鄉(xiāng)偶書》之二

2、學生自由朗讀

3、集體朗讀教后反思:

教學本課,我引導學生多讀,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第四課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上課時間:9月20日教學目標:1、

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3、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點: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次活動課上我們感受了表現(xiàn)兒童天真活潑的古代詩文。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唐詩,好嗎?板書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指名讀讀詩題。

2、看了詩題,猜猜詩里可能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過渡:是不是同學們所想象的呢?我們就來讀讀詩句。

二、初讀詩句,要求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

1、同學們自己讀兩遍,要求字音讀正確,節(jié)奏讀鮮明。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集體朗讀。

三、理解詩句,進入意境。

1、讀了那么多遍,誰來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2、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詩人在佳節(jié)里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及親人;詩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

4、感受詩人的孤獨、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讀成誦,感悟升華

1、自己背誦。

2、同桌比賽背。

3、開火車背誦。

五、拓展延伸

課后搜集有關思念親友類的古詩。教學反思:在課堂上,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了全體學生背誦古詩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正確的引導和訓練,逐漸使背誦古詩成為孩子們生活和學習中的一種習慣,真正把古詩文誦讀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下去,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基。第五課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上課時間:9月27日教學目標:1、讀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2、背誦古詩。重點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前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古詩引入1、指名學生感情誦背已經學過的《秋詞》、《望湖樓醉書》、《山中問答》三首古詩。2、出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二、看圖質疑欣賞課文插圖,思考:1、你看到了什么呢?[山(芙蓉山———四川-宜賓的一個風景名勝區(qū))、狗、老人、白屋….)2、這些都是古詩里面所寫到的,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來嗎?引出——課文插圖中的老人是誰呢?三、學習“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找答案。自學前交流自學方法。思考:課文插圖中的老人是誰呢?詩人是在一個如何的情況下,走進了這個茅屋呢??從古詩的題目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嗎?理解古詩的題目。理解詞語:逢:遇到。宿:投宿。主人:詩人投宿的人家。2、反饋:哪個同學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呢?《逢雪宿芙蓉山主人》3、小結:詩人出門途中遇到大雪,夜里投宿芙蓉山主人家的情景。師:詩人當時出門遇到大雪時的所見、所感是什么呢?引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四、學習“日暮蒼山遠,天寒夜歸人?!?、自學理解頭兩句。2、小組合作交流。3、反饋師:詩人當時出門遇到大雪時的所見、所感是什么呢?(所見:日暮、蒼山、白屋;所感:遠、貧)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蒼茫的山。白屋:茅屋,窮苦人住的房子。用茅草蓋的草房,被白雪覆蓋了,因此叫白屋。4、朗讀練習。讀出所感:遠、貧。5、指名學生說說詩句的理解。評價。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6、小結。五、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對這首詩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嗎?六、朗讀指導,背誦古詩??刹捎酶傎惙?,激發(fā)學生的背誦興趣。教后反思:教學本課,我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知識的介紹和重點突破這兩點都交給學生去完成,注重通過在課堂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事實證明學生的潛力是很大。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基本上是來自自己身邊的同學提供的,充分的體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生成性,我在這當中只是起到了點評與引導的作用。學生學得快樂,主動學習的意識增強。第六課時古朗月行上課時間:10月11日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能結合圖片知道古詩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與神奇。重點難點: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課前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看到月亮,你會想到什么?唐代詩人李白看到這圓圓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們來學習《古朗月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古詩。指名說一說聽后仿佛看到了什么?

2、初讀古詩。(要求:準確、通順。)

三、圖文結合,感悟、理解古詩。

過渡:同學們都能把古詩讀準確、通順了,現(xiàn)在就讓我們和小李白一起去觀賞美麗的月亮。

1、學習第一句詩。

(1)觀察、想象、描述圖畫。(電腦出示:一個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著一輪圓圓的月亮。)學生說圖。

(2)圖文理解第一句詩。

師: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做了什么?請同學們動筆劃一劃古詩中哪兩行詩是描寫這幅圖的。

師: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當成了白玉盤?

(3)圖文對照讀第一句詩。

2、學習第二句詩。

(多媒體慢慢出現(xiàn)圓圓的月亮中倒影著亭臺樓閣,在藍色的云中飄動。)

過渡:圓圓的月亮像一個玉石的盤子,可好像不像盤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請同學們在書中劃出描述這幅圖的詩句。

(1)學生觀察圖畫。

(2)學生劃出古詩中的第二句。

(3)學生結合圖畫進行讀第二句古詩。

(4)學了這句古詩,你有什么問題嗎?培養(yǎng)學生善于質疑的習慣。

3、整體感悟,指導朗讀。

師:小時候不知道圓圓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盤。又以為它是梳妝用的鏡子,飛到藍藍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讓我們來把古詩讀好。(結合圖畫)

(1)學生根據課件讀古詩。

(2)教師范讀。(要求注意聽老師讀,劃出停頓和重音。)

(3)學生練讀。

(4)賽讀。(按照劃出的停頓和重音讓學生自評、互評。)

(5)學了這首古詩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朗讀課文將不再是“小和尚念經”。而是根據語言和意像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感悟成誦。

1、學生想象讀古詩。

師:同學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讀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會更清楚。

2、學生指畫讀古詩。

師:請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3、配樂誦讀。

4、背誦古詩。教學反思:

這首詩對于大部分學生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