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1頁
2023年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2頁
2023年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3頁
2023年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4頁
2023年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新教材)

特殊說明:本教案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

套教案,各單元教學內容如下:

第一單元時、分、秒

其次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第三單元測量

第四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五單元倍的相識

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

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八單元分數的初步相識

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一集合

第十單元總復習

第一單元時、分、秒

課題:秒的相識第1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相識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之間的關系,初步建立秒的

時間概念。

2.通過視察與操作,體驗時間在生活中的價值,培育學生遵守、

珍惜時間的意識與習慣。

教學重點:建立時、分、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難點:能夠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來描述具體的時間。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多媒體課件:再現春節(jié)聯歡晚會倒計時的情景。

師:在2023年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主持人和觀眾們還有那旋轉

計時的“小彩旗”都在期盼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你看他們正在倒計時:

“十、九、八、……二、一!”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

分更小的單位一一秒。今日,我們就來學習新的時間單位:秒。(板

書:秒的相識)

2.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見到或用到過“秒”呢?

結合主題圖,學生自由發(fā)言。

(紅綠燈轉換、賽跑等都用“秒”來計時。)

二、互動新授

1?秒的相識。

(1)進入情境,全面視察。

提問:我們知道計量時間的工具是鐘表。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打算

好的鐘表,細致視察,說說你從鐘面上發(fā)覺了什么。

學生先獨立視察,再在小組內匯報、溝通視察的結果。

(預設:我發(fā)覺鐘面上有三根針:時針、分針和秒針;有12個

數字;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中還有5個小格……)

師:同學們視察得很細致,說得也很精確。鐘面上又細又長的針

就是秒針。

(2)相識1秒。

提問:在鐘面上跑得最快的那根針就是秒針?!懊搿笨梢杂涗洷?/p>

1分更短的時間。那在鐘面上怎樣表示1秒呢?(秒針走1小格就是

1秒。)老師用課件演示秒針走1小格的動作,讓學生視察。

(3)體驗1秒鐘。

①提問:1秒有多長呢?讓學生閉上眼睛,細致聽一聽。(利用

時鐘的“嘀嗒聲”讓學生感受1秒有多長。)

鐘表發(fā)出“嘀嗒”聲,兩次“嘀嗒”聲之間是1秒。

②1秒鐘你能做什么?(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點一下頭……)

③在我們的生活中,“秒”可以如何表示?

(可以出示收集的信息: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火車每秒

約行55米;小汽車每秒約行20米;衛(wèi)星每秒飛行7900米等等。)

小結:1秒的時間特別短暫。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

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確定要珍惜每1分每1秒。

(4)探究計量“秒”的工具。

質疑: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把你的想法與小

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探討,學生廣泛表達想法:

①電子表(或鐘);②有秒針的鐘表;③秒表。

2.自主探究秒與分的關系。

提問:視察一下。秒針走一圈,分針走多少小格?你發(fā)覺了什么?

多媒體出示鐘表課件演示,讓學生細致視察,在小組中探討、溝

通。

(秒針走一圈分針正好走1小格,秒針走一圈走了60個小格,

走1小格就是1秒,走60個小格就是60秒。分針走了1個小格,也

就是走了1分鐘。因此得出:1分=60秒。)

3.切身體驗1分和1秒。

看著自己手中的鐘表感受1秒和1分有多長。

學生談感受:

生1:1秒特殊短。

生2:1分鐘比1秒鐘長,但1分鐘過得也特別快。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頁“做一做”第1題。

(1)師生合作,老師計時,學生按書上的活動要求進行活動。

(2)學生記錄活動結果并匯報。

2.完成教材第4頁“做一做”第2題。

試一試1分鐘你能做些什么,把結果記錄下來。

(1)小組合作完成,老師巡察。

(2)班內溝通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學生暢所欲言:

1.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2.“秒”常常出現在“倒計時”中。

3.1分=60秒

師小結:同學們,時間是由一分一秒組成的,時間在不停消逝,

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要做時間的主子,不奢侈每一分每一秒。讓我

們記住列寧的名言: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一切!

五、課堂作業(yè)

《補》

第一單元時、分、秒

課題:時間的計算第2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依據“1時=60分,1分=60秒”進行簡潔的時間換算。

2.讓學生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潔計算。

3.培育學生學會科學合理地支配時間,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駕馭時間單位之間的簡潔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駕馭時間單位之間的簡潔換算方法。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猜謎語:兄弟三人手拉手,從早到晚始終走。(鐘表)

2.提問:對“兄弟三人”你們了解多少呢?和大家說一說。

(“兄弟三人”分別指的是時針、分針、秒針;時針走一大格是

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也就是1小時;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

60秒,也就是1分)

3.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嬉戲一一你我

對對碰。

老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說出相應的時刻。

4.質疑:我們已經學會看鐘面上的時刻,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

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時間的計算)

二、互動新授

L時間的換算。

(1)盛泰高爾夫里面的景色特別的美。今日,我有幸被邀請到

里面巡游了兩個小時,你知道2小時等于多少分嗎?

課件出示:2時=()分

學生合作溝通,自主探究。學生匯報:

生1:60+60=120分。

生2:1小時是60分,2小時是2個60,是120分。

生3:鐘面上時針走了兩大格,分針就會走兩圈,就是120分。

(2)師:你們真聰慧!小精靈出了一些題要考考你們,你們敢

挑戰(zhàn)一下嗎?出示課件“做一做”:

60秒=()分3分=()秒1分40秒=()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

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

2.時間的計算。

(1)(多媒體出示教材第5頁例2的情境圖)師:請同學們細致

視察情境圖,說說從中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自由發(fā)言:小明7時30分別家,7時45分到校。

(2)提問:小明從家走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①學生獨立思索,自主探究。

②小組探討、溝通。

③方法一:視察鐘面分針從數字6走到數字9,走了3個大格,

是15分。

方法二:因為都是7時多,我干脆用45—30=15(分)。

方法三:用到校的時刻減去離家時刻就是經過的時間:7:45-

7:30=15(分)。

方法四:7:30過15分鐘就是7:45,因此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

15分。

師:同學們的計算方法都特別好,計算經過的時間有多種方法,

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寵愛的方法計算。

(3)請一兩名學生說說自己離家的時刻和到校的時刻,然后讓

其他學生幫忙算一算在路上走了多長時間。

三、反饋完善

L填空。

(1)分針從數字2走到數字6經過了()分;時針從數字9

走到數字12經過了()時。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先讓學生視察鐘面,結合實際狀況填寫,老師巡察,對有困難的

學生賜予幫助。指名匯報,并說說第1小題的解題思路。

[答案](1)203(2)401010

2.提問:汽車從石家莊開往北京,9:10發(fā)車,下午1:45分到達,

路上用了多長時間?

(1)小組合作、探討溝通。

(2)小組代表匯報成果,老師適當點撥。讓學生上前講講解答

過程。(可以列式計算,也可以動手撥動指針。)

[答案]4小時35分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第一單元時、分、秒

課題:練習一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駕馭時間單位的進率,并會正確地換算。

2.能正確地求出經過的時間。

3.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育學生的時間觀

念。

教學重點:會敏捷地計算經過的時間和進行時間單位的換算。

教學難點:培育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時、分、秒”,大家了解了有關時間的哪些

學問?選擇你寵愛的方式進行整理。

1.小組合作,整理這一單元所學的學問。

2.請每一小組的組長匯報小組整理的結果。

生1:1時=60分

1分=60秒

6060

生2:時—?分—?秒

二、互動新授

1.體驗1分鐘的長短。(出示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1題。)

(1)課件出示秒表,一起感受1分鐘有多長。

(2)播放錄音:《登鸛雀樓》和《廣播體操》,推斷所用時間的

長短。

2.駕馭常用的時間單位。(出示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2題。)

師:時間就在我們的身邊,依據生活實際狀況,填上合適的時間

單位。

(1)讓學生獨立填寫。

(2)班內溝通。

3.比較大小。(出示教材第6頁“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在小組內溝通,并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集體訂正。

4.計算結束時間與經過時間。(出示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11

題。)

(1)讓學生視察藍天小學作息時辰表(上午),說一說從中獲得

了哪些數學信息。

(2)小組溝通、探討。

(3)選出代表,班內匯報。

師歸納:

結束時刻一起先時刻=經過的時間

起先時刻+經過的時間=結束時刻

(4)提問: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樣解答?

如:①中午11:30同學們在做什么?

②第一節(jié)課課間休息多長時間?

③同學們做眼保健操用了多長時間?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8題。

先說說鐘面上的時刻,然后填寫時刻并計算出兩表之間經過的時

間。

2.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9題。

先讓學生讀一讀題,說一說題意,然后解答。

3.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10題。

讓學生先認一認秒表,然后通過時間的比較,推斷誰跑得快,誰

跑得慢。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其次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第1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2.培育學生解決簡潔問題的實力及依據狀況選擇恰當的方法的

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能夠依據狀況選擇恰當的解題方法。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引出問題:第41屆“世界博覽會”在我國上海實行。有一

所學校的學生剛要打算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大家請看(出示教

材第9頁主題圖):同學們來到操場排好隊,看到開來的一輛輛大巴,

興奮地喊:“我們要去參觀世博會嘍!”。

請大家細致視察畫面,說說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匯報:

生1:全校一共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各有兩個班。

生2: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二(1)班有39

人,二(2)班有44人。

生3:三(1)班有33人,三(2)班有36人;四(1)班有36

人,四(2)班有38人。

生4:五(1)班有41人,五(2)班有42人;六(1)班有39

人,六(2)班有43人。

生5:三(2)班的學生人數和四(1)班的學生人數相同。

生6:一(1)班的學生人數比一(2)班的學生人數多……

老師依據學生的回答,選擇主要信息板書。

二、互動新授

1.教學教材例1。

提問:(出示教材第10頁例1情境圖)大巴車開來了,大家須要

持票上車,請問: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學生獨立思索列式,指名回答,老師板書:35+34=

師追問:為什么這樣列式?

(要想求出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票,就要先算出一年級兩個班

去參觀的一共有多少人。)

質疑:則35+34應怎樣口算呢?獨自思索后把你的計算方法和小

組內的同學溝通一下。

(1)學生先獨立思索,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組內相互溝

通。

(2)老師巡察指導,對有困難的學生賜予剛好引導。

(3)溝通:哪一個小組情愿來說一說你們組想出的算法?

各小組進行匯報,展示不同的算法。老師板書:

小組1:35+30=6565+4=69

小組2:30+30=605+4=960+9=69

小組3:30+34=6464+5=69

師:你們太聰慧了!能想出這么多口算的方法。則,在這些算法

中你寵愛哪種算法呢?說說你的理由。

(可以用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學問,把題

中的一個兩位數分成一個一位數和一個整十數,讓其中的整十數和另

一個兩位數相加,所得的結果再和一位數相加。)

2.教學教材例2o

探究:同學們真是太棒了,想出了這么多算法,則二年級一共要

買多少張車票?(出示教材第10頁例2情境圖)用你自己寵愛的口

算方法算一算吧!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9+44=

(2)小組溝通計算方法。

(3)指名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4)用你自己寵愛的方式把你的計算過程在答題紙上表示出來。

(5)班內展示。(課件展示)

如:39+44=83

L^

79

或:39+40=7930+40=7030+44=74

79+4=839+4=1374+9=83

70+13=83

小結:同學們,我們在口算時可以從高位算起,用第一個加數加

其次個加數的整十數,再用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加其次個加數個位上的

數;也可以依照筆算的方法從低位算起。覺得哪種方法適合你,就選

用哪種方法計算。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

(1)利用主題圖中的信息獨立完成(1)、(2)題,然后指名說

說是怎樣計算的。

可以讓學生溝通、比較不同的算法,了解它們的特點,并在此基

礎上選用相宜的方法進行計算。

(2)依據主題圖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

①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溝通探討完成。

②集體匯報、訂正。

2.完成教材第12頁“練習二”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對計算精確的學生賜予表揚。

3.完成教材第12頁“練習二”第2題。

用競賽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老師提出要求:四個小組,每組兩

道口算題,計算得既精確又快的小組獲勝。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其次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課題:兩位數減兩位數第2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能正確口算IOO以內數的兩位數減兩位

數。

2.培育學生將所學學問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駕馭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口算。

教學難點:駕馭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口算。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還記得上節(jié)課某學校學生乘車去參觀上海“世博

會”的情景嗎?大家把問題解決得真棒!貝?j,現在請你運用所學學問

口算下面各題,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33+29=23+31=68-4=32-6=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11頁情境圖,提出問題。

(出示教材第11頁情境圖)瞧,同學們上了開往世博會的大巴

車,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乘坐世博專線大巴最便宜,票價是48元;一般快客的票價是

65元,動車的票價是54元。)

依據已知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板書:

(1)一般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錢?

(2)世博專線大巴的票價比一般快客便宜多少錢?

(3)動車的票價比世博專線大巴貴多少錢?

(4)一般快客的票價比世博專線大巴貴多少錢?

(5)動車的票價比一般快客便宜多少錢?

(6)世博專線大巴的票價比動車便宜多少錢?

2.合作溝通,探究算法。

提問:同學們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可真聰慧!這些問題又該如

何列式計算呢?

(1)學生獨立完成,把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2)小組內溝通。

(3)小組代表發(fā)言。

(4)老師歸納并板書:

65-54-65-48=……

溝通:你怎樣計算出結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學說一說。(可以

選擇一道題。)

(1)學生嘗試做。

(2)小組內溝通口算結果和口算方法。

(3)班內匯報。

①選擇“65—54=”的學生匯報口算方法:

生1:5-4=1,60-50=10,10+1=11

師板書:相同數位相減,列豎式的方法。

生2:65-50=15,15-4=11

師板書:先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

生3:65-4=61,61-50=11

師板書:先減一位數,再減整十數。

生4:65-60=5,5+6=11

師板書:湊整法。

師小結:你們能想出這么多的口算方法,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

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寵愛哪種方法?可以和同桌說一說。

②選擇“65—48=”的學生匯報口算方法:

生1:65-40=25,25-8=17

師板書:先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

生2:65-8=57,57-40=17

師板書:先減一位數,再減整十數。

生3:65-50=15,15+2=17

師板書:湊整法。

生4:15-8=750-40=1010+7=17

提問總結:為什么你用15減8,而不是用5減8呢?(5不夠減

8,所以須要退位。)

為什么是50—40,而不是60—40呢?(這也是用了相同數位相

減,個位不夠減,所以須要從十位上退1當10用的方法。)

溝通:把寵愛的方法說給同桌聽一聽。除了你寵愛的方法,再另

找一種方法說給你的小組成員聽聽。

3.視察對比,完善口算方法。

(1)課件出示:“65—54=”和“65—48=”請大家細致視察這兩

道算式,這兩個減法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小組探討。

(3)集體溝通。

(“65—54="是不退位減法;“65—48="是退位減法。在口算時

可以用“先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或“先減一位數,再減整十數”

或“湊整法”進行計算。)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口算,指名回答,要求說出口算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5題。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制作兩張數字紙條,組長拉動

紙條與組內成員合作完成口算練習。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其次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課題: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正確地計算,并駕馭筆算方

法。

2.培育學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擇優(yōu)的意識和遷移舊學問解決新問

題的意識和實力。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難點:駕馭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幾百幾十的退位減法。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提問:(出示教材第14頁情境圖)同學們下車來到世博園,世博

園紀念品商店里的商品琳瑯滿目,前來買紀念品的游客川流不息。據

統(tǒng)計,上午賣出380個“海寶”,下午賣出550個“海寶”。依據我們

所獲得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上午和下午一共賣出多少個“海寶”?

生2:下午比上午多賣出多少個“海寶”?

生3:上午比下午少賣出多少個“海寶”?

2.匯報列式,揭示課題。

(1)指名完整敘述問題,并列出算式。

380+550=

550-380=

(2)師點出課題,請同學們細致視察這些算式,這和我們以前

學習過的內容有什么不同?

學生匯報。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內容“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

幾十二(師板書課題: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二、互動新授

1.學習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1)獨立思索,怎樣計算出380+550的得數呢?

(2)計算完成后,在小組內溝通、探討。

(3)組織學生匯報:

生1:用口算。因為38+55=93,所以380+550=930。

生2: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對齊,然后從個位起先算起。

(4)表揚:同學們能想到兩種這么好的方法來計算,而且還提

示我們豎式應當怎樣計算。真是太棒了!我們寫豎式的時候要留意將

每個數位上的數對齊,假如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但是老師還有

疑問:為什么得數的百位上不是8呢?

(因為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進了1,百位上應當就是

3+5+1=9,豎式計算時進的1要寫上,算的時候不要漏掉了。口算

380+550,算出38+55后要記得在末尾寫上0....)

(5)同學們說得太好了!則誰能說說在計算中有哪些地方要特

殊留意的?

(列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算到這位時

不要忘了加上進上來的“1”。)

2.探究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1)老師出示算式:550-380=

(2)提問:怎樣計算呢?

①學生獨立思索,試算。

②在小組中溝通算法和計算結果。

③全班反饋:

生L因為55—38=17,所以550—380=170。

生2:550可以看成55個十,380可以看成38個十,55個十減

去38個十就剩下17個十,也就是170。

生3:用豎式計算。(讓用豎式計算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3)讓用筆算方法計算的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師適當引導:十位上的5不夠減,怎么辦?(從百位上退1當十,

所以百位上是4減3。)

(4)請全班學生動筆算一算,溝通筆算需留意的問題。

(筆算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

就從前一位上退1,本位加十再減。)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14頁“做一做”。

學生小組合作,每人算兩道題,一道加法,一道減法,做完后小

組內相互訂正??茨膫€小組做得最細致。

2.完成教材第16頁“練習三”第1、2題。

(1)第1題:學生在答題紙上獨立完成,集體溝通訂正。

(2)第2題:先讓學生找出要求的問題。接著說一說要求這個

問題須要知道什么。

小組探討后列式解答。全班溝通,說說自己解題的思路。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其次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課題:力口、減法的估算第4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

2.逐步培育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實力。

教學重點:駕馭估算方法,能正確進行估算。

教學難點: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對估算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說

明。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清明節(jié)”到了,學校要支配一次“革命傳統(tǒng)教化”的活動。

學校組織全校1~6年級學生到巨幕影院觀看電影。你們認為學校舉辦

這樣的活動有意義嗎?

2.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了解今日華蜜生活的來之不易,

要懂得珍惜……)

二、互動新授

L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從這幅圖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數學信息?(出示教材

第15頁情境圖)

學生回答:

(1)一到三年級來了221人。

(2)四到六年級來了239人。

(3)巨幕影院有441個座位。

依據這些信息,想一想,我們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激勵學生依據情境圖盡可能多地提出數學問題。同時板書有價值

的問題。(課件出示):

一到六年級一共來了多少人?

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剛好作出引導和確定。

2.解決問題。

師: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中,哪個問題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六

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這就是我們今日要探討的萬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估算問題?,F在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它。(板書課

題:力口、減法的估算)

(1)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須要利用哪些信息?先求出什么?

(須要利用“一到三年級來了221人,四到六年級來了239人”

求出六個年級的總人數。)

(2)則“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這個問

題你將如何解答呢?先獨立思索,再在小組內溝通。

①學生思索。

②小組內溝通各自的解題方法。

③全班溝通反饋:

方法一:221+239≈400(人)

方法二:221+239≈450(人)

(3)引導學生視察、分析估算過程,說說哪種估算的方法合理。

學生自由回答,說出各自的理由。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所以221+239確定大于400,

但還是不能確定是否大于441o因此方法一的估算不合理。

生2: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所以221+239

確定大于450,坐不下。因此方法二的估算合理。

師小結:在估算時可以把非整十、整百的數看作與它較接近的整

十、整百的數來計算。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15頁最下面的問題。

學生先獨立解答,再全班溝通估算的過程。

2.完成教材第17頁“練習三”第5題。

先讓學生思索求近似數的方法,然后小組內相互說說所給數的近

似數,并完成習題。

3.完成教材第17頁“練習三”第6~8題。

(1)學生獨立思索,試做在答題紙上。

(2)小組溝通,探討估算方法。

(3)集體溝通估算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其次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課題:整理和復習第5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練習,學生能總結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方法和計

算時要留意的問題,進一步駕馭本單元內容,并能正確、嫻熟地計算。

2.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能從中體會估算的意義及估算策略的敏捷

性。

3.培育學生總結、歸納及敏捷運用學問的實力。

教學重點:正確嫻熟地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以及幾百幾十加、減

幾百幾十。

教學難點:培育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實力,體會估算策略的敏

捷性。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組內溝通、整理學問。

談話:同學們,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深化細致地對本單元所學

學問進行整理和復習。(板書:整理和復習)

L小組內探討、溝通,小組長記錄。

2.請每一小組的組長匯報小組整理的結果。

二、互動新授

1.嘗試歸納總結。

說一說,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

要留意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1)學生獨立思索。

(2)小組內探討溝通。

(3)班內溝通反饋與補充。

2.多媒體課件出示:教材第19頁“整理和復習”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匯報溝通。

(3)分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4)探討、匯報: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時須要留意哪些問

題?哪些地方簡潔出錯?

3.課件出示教材第19頁“整理和復習”第2題。

(1)男生計算上面一行,女生計算下面一行。

(2)班內匯報并談談是怎樣計算的。

(3)老師小結: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時,可以聯系兩

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用豎式進行計算時,確定留

意相同數位要對齊,假如是進位加法,別忘了加進上來的數。

4.出示教材第19頁“整理和復習”第3題的情境圖。

(1)學生視察情境圖說一說從中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依據上面的數學信息解答問題。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0頁“練習四”第1題。

小組合作,完成練習。

2.完成教材第20頁“練習四”第2題。

3.完成教材第20頁“練習四”第3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班內匯報、溝通。

(3)對以上問題進行解答。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第三單元測量

課題:毫米的相識第1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明確毫米產生的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作單

位進行測量。

2.知道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潔的換算。

3.培育學生初步的估測意識。

教學重點: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表象。

教學難點: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知道“1厘米=10毫米二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估一估:同學們,今日老師要測測你們的視力,請估一估老師

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舉手自由發(fā)言,對猜對的學生賜予激勵。

2.做一做: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則,你們能用

手勢比劃出1米和1厘米的長度嗎?

學生比劃長度,老師適時指導。

3.(多媒體出示教材第21頁的主題圖)圖中的小摯友在干什么?

你情愿參與他們的探討嗎?

(1)引導學生拿出數學課本,對其長、寬、厚進行估測。

(2)老師指名匯報自己估測的方法。

4.質疑:貝IJ,原委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各是多少呢?誰估計的

結果更接近精確數據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拿出直尺對數學課

本的長、寬、厚進行實際測量。

二、互動新授

1.動手測量,相識毫米。

提問:我們在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時候,尺子應當放在哪里測量比

較精確呢?

(把尺子的O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

(1)在小組內先獨自測量。老師在巡察的過程中對測量有困難

的學生賜予幫助。

(2)一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溝通。

如:數學課本長:26厘米。

寬:不到19厘米,差4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比1厘米少4個小格。

(3)質疑:測量的時候,你們發(fā)覺了什么問題?

(測量的結果都不是整厘米。)

(4)小結: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的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

是整厘米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毫米”來表示。(板書:毫米的相識)

2.探究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打算好的直尺,視察直尺上

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線外,你還發(fā)覺了什么?

(1)學生獨立視察,小組溝通。

(2)小組代表匯報:

生1: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線外,還有很多的小刻度線。這

些小刻度線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很多小格。

生2:0~1厘米之間有10個小格。

生3:每個厘米都被平均分成了10小份。

(3)小結:同學們視察得可真細致,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

的長度是1毫米。

多媒體課件演示:

0~1厘米之間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

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國際通用字母mm表示。(板書:1厘

米=10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

(1)量一量:引導學生動手量一量1角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

毫米。)

(2)做一做:師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

(3)說一說:①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硬幣、

直尺、校通訊卡、學生出入證……)

②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以毫米為單位計量的?(多媒體演示:自

動筆、碳素筆的標記0?5mm,0.7mm;天氣預報,今日的降水量達到

了175mm...)

③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數學課本的長是26厘米,寬是18厘米6毫米,厚6毫米。)

讓學生在小組內探討、溝通,然后班內匯報、訂正。

(4)猜一猜:我們手中直尺的厚度是幾毫米?(1毫米)

同桌驗證揣測結果是否精確。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做一做”第1題。

視察題中的插圖,再填空,指名回答。

老師強調:先把夠用厘米作單位的數數一數是多少厘米,填上單

位是厘米的空;然后把不夠1厘米的數數一數有多少個小格,就是多

少毫米,再填上單位是毫米的空。

2.完成教材第22頁“做一做”第2題。

(1)讓學生獨立量一量并填空。

(2)集體溝通、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第三單元測量

課題:分米的相識第2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視察、體驗,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2.使學生知道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并進行簡潔的單位換

算和計算。

教學重點:體驗1分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能夠依據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進行簡潔的單位換

算和計算。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復習舊知:上節(jié)課,我們相識了長度單位中的一個“新摯友”

——毫米。到現在為止,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呢?

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米、厘米、毫米。

通過學習這些長度單位,你知道了哪些學問?

學生自由發(fā)言:

生L我知道其中最大的長度單位是“米二

生2:我知道1米大約有多長。(用手勢表示)

生3:其中最小的長度單位是毫米,我還可以用手勢表示1毫米

大約有多長。

生4:我知道這些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是1米=IOO厘米,1厘米

=10毫米。

2.揭題:同學們知道得可真多!在生活中,我們量物體長度的長

度有時還會用到一個長度單位一一分米。1分米有多長呢?通過今日

的學習你就會知道了。(板書:分米的相識)

二、互動新授

1.初步相識分米。

(多媒體課件出示教材第23頁例2情境圖。)

師:同學們,這就是1分米(師用手指課件表示的1分米請

同學們細致視察,能不能從中發(fā)覺分米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之

間的關系呢?

(1)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溝通,老師巡察,對有困難的學生進

行指導。

(2)小組選動身言代表,在班內溝通。

生1:1分米里有10個1厘米,也就是說10厘米就是1分米。

生2:從0厘米到10厘米的一段長度是1分米。(課件放大米尺)

因此,1分米=IO厘米。

(老師板書:1分米=10厘米)

激勵:你視察得可真細致,說得太棒了!

2.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師:通過我們的視察,我們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你能用手

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嗎?試試看。

(1)學生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

(2)學生動手操作,試著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

(3)請幾名學生上臺演示自己表示1分米的方法:

生1:將大拇指和食指叉開成1分米。(指出大拇指對準直尺的0

刻度,食指指到10厘米的刻度上,從大拇指到食指之間是10厘米,

也就是1分米。)

生2:左手指著直尺的0刻度,右手指著直尺的刻度10,兩手之

間的距離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師:同學們主動開動腦筋,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了1分米的長度。

太聰慧了!請同學們用自己寵愛的方法表示出1分米。

①量一量:拿尺量一量你表示出的長度,看看準不準。

②比一比:同桌相互比一比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開的大?。ɑ?/p>

兩手之間的距離)。(反復兩次)

③畫一畫:我們已經知道了1分米的也許長度,請同學們用直尺

在練習本上畫出長1分米的線段。畫完后,同桌交換用直尺量一量,

看看你畫得準不準。

④想一想,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學生獨立思索后匯報:一根粉筆的長度;一支自動筆的長度;喝

牛奶時用的吸管的長度等。

老師介紹身邊一些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

3.教學“1米=10分米二

(1)我們已經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則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

①讓學生思索揣測。

②請同學們視察多媒體課件上的米尺或軟尺,數一數1米有幾個

1分米。

③在小組內溝通自己的想法。

④小組匯報想法。

學生匯報:我們視察了米尺,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

厘米為一段,1米中一共有這樣的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

=10分米。

(2)師:假如請你給我們所學的長度單位依據從大到小的依次

排排隊,你認為應當怎樣排呢?

(米>分米>厘米>毫米)

4.教學例3o

師:(多媒體出示教材第23頁例3)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

作學習填空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1)小組合作探討。

(2)班內溝通,小組代表發(fā)言:

生1:2厘米=20毫米。想: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就是2個

10毫米,也就是20毫米。

生2:80厘米=8分米。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

個10厘米,也就是8分米。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要求說出思索的過程。

老師強調: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五”第7題。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

(2)集體溝通、訂正。

3.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五”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察,對有困難的學生賜予幫助。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第三單元測量

課題:相識千米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明確“千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

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1千米=IOoo米。

2.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估測實力。

教學重點: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明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在數學王國里有一座如《西游記》里如來佛的手掌

般的“五指山”,在這座山上住著長度單位五兄弟。(出示課件)咦?

拇指峰上住著的是誰呢?瞧!它來了。(點擊課件出示:千米)

它就是今日我們要相識的“新摯友”一一千米。(板書:千米)

二、互動新授

1.以題質疑。

師:同學們,對于“千米”這位“新摯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究竟有多長?什么地方要

用到千米?……

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師:貝I),帶著我們的疑問,一起來學習、了解千米吧?。ò鍟?/p>

千米的相識)

2.相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1)提問: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現在跟老師一起到操場上去

看看。(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例4:學校運動場的跑道圖)

質疑:我們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則,沿操場走多少

圈正好是IOOO米?

學生小組探討。

指名匯報結果,并說明理由。老師課件演示。

(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沿操場走2圈半正好是1000

米。400+400+200=1000米。)

師: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請你想一想,“1000米”

和“1千米”是什么關系?(是相等的關系)(老師板書:1千米=IOOO

米)

師:1千米=IOOO米,讀起來不易區(qū)分,你能巧用停頓,把它們

區(qū)分開嗎?

先學生自己練讀,然后小組內溝通停頓方法,互讀,最終指名讀。

師指導讀法并范讀,留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小結:千米也稱公里(板書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2)到操場體驗1千米的長度。

①老師與學生合作實地測量出100米的長度。

讓學生拿出打算好的1米長的線,全班同學一起合作,把線連接

在一起測量出100米的距離。

②讓學生親自走一走,數一數走多少步大約是100米,感知100

米的距離。

③問:幾個IOO米是1千米?(10個100米是1千米。)那我們

來回走10次才是1千米。一起來走走看。

④學生走完后,說體會:走得好累呀!1千米比100米遠多了……

3.相識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

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

米?

(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1000次正好是1000米。)

小結:1千米是1米的IoOo倍,所以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即1千米=Iooo米。

4.感知生活中的“千米二

引導:說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學生自由發(fā)言:馬路邊的指路標記上;路邊的限速標記上;摩托

車、汽車的速度表上;地圖上標的比例……

依據學生的發(fā)言,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常見的標記圖片。

老師小結: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

布置作業(yè):放學后和家長一起走1千米的路程,充分體驗1千米

有多遠。其次天在班上匯報說說自己的感受。

2.完成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1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溝通、訂正。

老師留意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選擇適當長度單位進行填空。

3.完成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察,對有困難的學生賜予幫助。

(2)小組內溝通、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第三單元測量

課題:米與千米之間的單位換算第4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能依據米與千米之間的關系,進行簡潔的換算。

2.提高學生運用米和千米相關的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教學重點:會依據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進行簡潔的換算。

教學難點:能正確解答與“千米”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打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小灰灰想要看羊村實行的全羊運動會,可是路上有好幾道

關卡,小灰灰過不去難過極了。同學們,能幫幫小灰灰嗎?(課件出

示練習題)好,我們一起來幫小灰灰過關卡吧。

1.把新送到對應的信箱。

1千米50毫米60分米1米

100厘米1000米5厘米6米

2.做合格的小小列車員。

我們順當闖過第一關,現在小火車開來了,只要答對車廂上的題,

小火車就會將我們送去羊村。

指名學生回答,其余學生推斷。

1米=()分米100毫米=()厘米

30分米=()米10厘米=()分米

7米=()厘米1000米=()千米

3.小火車載著小灰灰很快到了羊村,可羊村的大門緊鎖,門上掛

著一個牌子“做對下面的題才能進羊村”。讓我們看看是什么題吧!

(課件出示: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二、互動新授

師: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1.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例5:3千米=()米5000米=()

千米

(1)讓學生結合所學的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方法進行千米和米

之間的換算。

(2)學生獨立思索。

(3)小組探討、匯報溝通,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匯報:3千米=(3000)米,因為1千米=IOOO米,3千米里

面有3個1千米,就是3個IoOo米,IooO+1000+1000=3000(米),

所以3千米=3000米;5000米=(5)千米,因為IOOo米=1千米,

5000米里面有5個1000米,就是5個1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2.歸納算法。

提問:通過剛才的探討,你發(fā)覺了什么?

(1)小組探討。

(2)班內匯報、溝通:

生1:把“千米”化成“米”,想:1千米是IOOO米,則有幾千

米就是幾個IOoO米,即“幾千”米。

生2:把“米”化成“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則有幾個

IOOO米就是幾千米,即幾“千米”。

老師總結: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IOO0,所以

末尾添上3個0

千米Y2米。

末尾去掉3個0

3.師:同學們太聰慧了,小灰灰對你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