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學考復(fù)習_第1頁
高中語文學考復(fù)習_第2頁
高中語文學考復(fù)習_第3頁
高中語文學考復(fù)習_第4頁
高中語文學考復(fù)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紀念劉和珍君1、中心思想:他生氣地控訴段政府殺害愛國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無恥的流言,無比沉痛地悼念劉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獻他的哀痛和敬重,一方面告誡愛國青年要留意斗爭方式,另一方面頌揚“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勇毅,激勵人們“更奮然而前行”。2、文中人物的區(qū)分:“庸人”:作者對反動勢力、愛國青年和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人;魯迅又稱他們是“無惡意的閑人”?!坝袗阂獾拈e人”指反動勢力包括段祺瑞執(zhí)政府(或稱“當局者”)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或稱“”“流言家”),當然也包括“懲創(chuàng)學生”的“八國聯(lián)軍”,還有“中外的殺人者”,但本文鋒芒所向主要是段政府和流言家?!罢娴拿褪俊敝赶駝⒑驼渚粯拥膼蹏嗄辏鐥畹氯?、張靜淑和“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擴大一些是數(shù)百死傷者,再擴大一些是請愿的群眾。3、總體思路(1)關(guān)于文章緣起(課文第一、二部分)。分兩步,先說“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以紀念死難者;再說為使庸人不忘卻,要人們牢記這筆血債。(2)關(guān)于烈士事跡(課文第三、四、五部分)。先依時間依次,從平常到遇害。遇害又分兩步,從事務(wù)概況到遇害細微環(huán)節(jié)。第三部分寫劉和珍,寫她的正義感、責任感和抗拒精神,第五部分再詳述劉和珍的遇害經(jīng)過,鐵證如山,證明真正濫施暴虐的是段祺瑞執(zhí)政府。(3)關(guān)于請愿事務(wù)的意義(課文第六、七部分)。談到請愿的意義,一般人只是確定和贊揚,而魯迅思想深刻之處,就在于不一味確定,而是總結(jié)教訓,提示青年們改進斗爭方式。他既不單純地確定和頌揚,也不過多地否定,把慘案當做無謂的犧牲而大潑冷水。他從“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規(guī)律和舊中國沒有合法斗爭權(quán)利的現(xiàn)實動身,冷靜地總結(jié)血的教訓,告誡斗爭者變更斗爭方式。思路從否定的一面又轉(zhuǎn)向確定的一面,篇末便不致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們前仆后繼奮然前行,收束在昂揚的呼喊聲中。8、選出關(guān)聯(lián)詞運用最恰當?shù)囊唤M()

但我對于這些傳聞,___至于頗為懷疑。我___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想中國人的,___我還不料,___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___始終微笑著的親善的劉和珍君,___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A、竟不但而且還尚且更B、更一直然而更況且竟

C、更雖然但是還尚且竟D、竟一直然而更況且更9、對下文理解最為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四周,使人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長歌當哭,是必需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得哀痛。我已經(jīng)出離生氣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A、對段政府的殘酷屠殺,作者感到極大的哀痛和生氣,因此要寫文章進行斗爭。

B、“長歌當哭,是必需在痛定之后的”是本段的中心句,表明自己要在痛定之后來寫作文章進行反擊。

C、段政府的殘酷屠殺,使作者感到極大的悲憤,而反動文人的造謠、詆毀,又使作者感到極大生氣,因而要寫文章進行戰(zhàn)斗。

D、文中的“學者文人”指依附軍閥政府的勢力迫害進步學生的校長楊蔭榆。作者對他的做法特別生氣,因而要寫文章批駁。10、對下列句子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

緘默呵,緘默呵!不在緘默中爆發(fā),就在緘默中滅亡。

A、運用反復(fù)、對比的修辭,揭示了緘默的結(jié)果,既有對反動派的警告,更有對后死者的呼喊與激勵。

B、運用反復(fù)、對偶的修辭,突出緘默的作用,表達作者最大的生氣。

C、運用反復(fù)、對比的修辭,表達作者的生氣,并呼喊激勵后死者,語氣昂揚激躍。

D、運用反復(fù)、對偶的修辭,先明而有力地預(yù)示了緘默的中華民族爆發(fā)革命驚雷。

8.D

9.C

10.A。選出表達作用理解正確的一項。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華蜜者?A.這是個一般疑問句,作者用提問的方式,啟發(fā)讀者思索。B.這是個設(shè)問句,答案在前一句中,“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的人就是“哀痛者”和“華蜜者”。C.“怎樣的”意思是“多么沉痛的”,于是本句句意為:這是多么沉痛的哀痛者和華蜜者?。.這是個反問句,飽含了作者對“真的猛士”的贊美,可以這樣理解這句話:這是多么宏大的哀痛者和華蜜者??!2.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A.這是一段爭論性文字,紅字句子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他們甚至對魯迅先生的苦痛都要表示歡樂!B.這是一段心理剖白,紅字句子表明魯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難烈士,要與黑暗的社會斗爭下去的決心。C.這是一段記敘性文字,敘述了魯迅先生的內(nèi)心活動,紅字句子表明魯迅先生無以紀念死難烈士的慚愧心情。D.這是一段爭論性文字,紅字句子痛斥了黑暗的社會,表明魯迅先生以“苦痛”來紀念死難烈士的心跡?!ら喿x下面文字,回答問題。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jié)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1.本段文字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A.舉例論證B.對比論證C.比方論證D.類比論證答()2.“其”指代的是()。A.煤的形成B.大量木材C.結(jié)果卻只是一小塊D.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3.魯迅先生對徒手請愿的看法是()。A.贊成B.不贊成C.認為有可取之處D.指出其消極的方面1.D2.B

1.C2.B3.B荷塘月色觀賞景物描寫: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yōu)雅、朦朧、幽靜之美。第四、五段最能體現(xiàn)這種美。先后寫了荷葉、荷花、花香、流水。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文章開篇便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安靜”,到處關(guān)聯(lián)這種不安靜的心緒。不滿于現(xiàn)實,又不得不回到現(xiàn)實中來。淡淡的憂愁心情覆蓋了全文。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困難的,與“淡淡的憂愁”相伴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思想變更過程:不靜→求靜→得靜→出靜,回來現(xiàn)實,高于現(xiàn)實3.品嘗精致語言運用比方,啟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像,使畫面的色調(diào)淡中有濃。如寫靜態(tài)的荷花,連用三個比方:“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射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zhì)。用了三十多個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蓊蓊郁郁、遠遠近近、高凹凸低的綠樹,隱隱隱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芳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伸展,音韻和諧。10.貫串《荷塘月色》的線索是什么?A.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B.以作者“淡淡的哀愁”的感情為線索C.以時間的依次、空間的變換作為線索D.以文章的標題作為線索11.對《荷塘月色》的評價最高的一項是()A.林黛玉在《詠海棠》中有句好詩:“借得梅花一縷魂”,可見花魂是在一縷香,而《荷塘月色》中正有一句“送來縷縷芳香”,可謂難得之妙句!B.天上、地上,遠處、近處,高處、低處,明處、暗處,樹上、水中,構(gòu)成了一幅靜謚、淡雅、朦朧、柔軟、漂亮的水墨畫。C.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月光雪白而無暇,取荷花,又取月光,選材實在精當。D.寫難狀之景,如在眼前;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AD故都的秋1.本文題旨:“故都”兩字指明描寫的地點,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著一種文化底蘊;“秋”字確定描寫的內(nèi)容,與“故都”結(jié)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題目明確而又深厚。本文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fā)了憧憬、眷戀故都之秋的真情。2.本文結(jié)構(gòu):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都以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對比,表達對北國之秋的憧憬之情。中間主體部分從記敘和爭論兩方面描述故都紛繁多彩的清秋景象:記敘部分采納并列結(jié)構(gòu),依據(jù)“清”“靜”“悲涼”的三個層次,逐一描繪故都的自然風物,共有五種景況,即早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都市閑人、勝日秋果;爭論部分,從喻理的角度,進一步贊頌自然之秋,贊頌北國之秋。首尾照應(yīng),回環(huán)往復(fù);中部充分綻開,酣暢淋漓。3.情景交融的特點:作者將苦澀的“品嘗”與生動的景物描寫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創(chuàng)建出一種特別的神韻。他不寫故都皇家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qū)眾多美麗的自然風光,那些景致雖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好像離老百姓生活很遙遠。他只是依憑一個一般文化人士的眼光來視察和體驗故都之秋,他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都覆蓋著一層奇異的主觀色調(diào)。

(a)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c)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

(煮、泡、沖、燙)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

(聽得、聽見、細聽、傾聽)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d)從槐樹葉底,朝東

(漫、細、忙、點)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仰、靜、面、正)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特別的秋意。(e)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f)最好,還要在牽?;ǖ祝虚L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10.給文中空缺處甲、乙、丙、丁選擇恰當?shù)脑~。

甲處()乙處()丙處()丁處()

【答案】甲處(泡)乙處(聽得)丙處(細)丁處(靜)11.b句中作者列舉了五處飽含秋意的景觀,但用筆極簡,其緣由是()

A.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都為人所寫過,作者要另辟蹊徑,故而一筆帶過。

B.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僅以此襯托,故而用簡筆。

C.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覺得到卻說不出來,故而一筆帶過。【答案】B

12.作者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來描繪早晨在院中見到的景象,讀來親切感人。這是因為作者把

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答案】形

個人的心情與故都的秋色13.d句中說:“自然而然地感覺到特別的秋意”,則,e句中的評議是否多余?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坎欢嘤唷榱送怀龉陋?,孤獨的冷落之感。14.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牽牛花”下還需有“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作為“陪襯”,是因為

(

)

A.只有這樣,才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秋天的氣氛才會顯得更加和諧。

B.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更加體會到秋的意韻,理解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情。

C.只有這樣,才能顯出牽?;ò簱P的生命力,借以比方作者不息的追求【答案】B林黛玉進賈府1、王熙鳳是個精明能干,慣用權(quán)術(shù)的人。賈母介紹她叫“鳳辣子”。這種戲謔的稱謂,既表明賈母對她的寵愛,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場別出心裁,課文有極其精彩的描寫:一起先是人未到笑聲先到,“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使在場的人未見其人先聞其場,使初來的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黛玉的“納罕”反襯出王熙鳳在賈府中的特別身份和地位。接著用濃墨重彩描繪了王熙鳳的肖像:猛一見“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項上的飾物放著珠光寶氣,全身上下衣裙華貴而絢麗。這透出她占有財寶的欲望。再細致一瞧,那“丹鳳三角眼”、“柳葉吊梢眉”,苗條的身量,“風騷”的體格,不露的威嚴,使人感覺這位貴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實則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愛的外孫女,便特別親昵,著意恭維:“天下真有這樣端莊的人物,……這通身的氣派,……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彼氲嚼献孀谝姷谨煊駮蚺畠和龉识y過,“便用帕拭淚”??墒锹牭嚼献孀谛χ钃?,“忙轉(zhuǎn)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愛,又是難過,竟遺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她察言觀色,機巧善變,投合賈母心愿,這正顯出她邀寵取幸的本事。此外,從她叮囑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知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知我”,從她應(yīng)對王夫人的問話,表明白她在榮國府中的地位、權(quán)勢以與管家的才能。她不僅深得賈母的歡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贊許。2.“心有靈犀一點通”:黛玉和寶玉。(1)林黛玉由于喪母來外婆家,過去常聽她母親說,“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愿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嘲諷了他去”。盡管賈母念與亡女憐愛她,但她自知寄人籬下,反表現(xiàn)出孤高自尊。她謹慎從事,冷靜細心地視察四周的一切,應(yīng)對有度,舉止有禮。這表現(xiàn)在她辭謝邢夫人留飯,在王夫人和賈母處擇座,反映出她聰慧而又有良好的教養(yǎng)。在眾人眼里,她“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風光 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看法”。她美貌多情,體弱多病。“顰顰”二字,精確地勾畫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與這個等級森嚴,禮儀繁多的封建貴族家庭很不投合。(2)賈寶玉“銜玉”而生,“通靈寶玉”是賈寶玉的“命根子”,而賈寶玉則是賈母的心尖兒珍寶,王夫人的唯一兒子,賈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們的命根子。然而賈寶玉并不看重“通靈寶玉”,罵之為“勞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聽從封建家長的意志,抗拒他們強加給自己的枷鎖。黛玉早聽說過位銜玉而生的表兄“頑皮異樣,極惡讀書”,王夫人則認為自己這個兒子是“孽根禍胎”,“混世魔王”。課文還借“后人”(按:“后人”應(yīng)是作者的托辭)寫的兩首《西江月》詞對賈寶玉的品德,性格作了恰當?shù)母爬?。這兩首詞似貶實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觀念批判賈寶玉,而事實上卻是賈寶玉叛逆性格的寫照:賈寶玉不愿受封建正統(tǒng)思想束縛,怕讀圣賢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祿,“不通世務(wù)”,盡管受到“世人誹謗”,卻我行我素。他不聽從封建統(tǒng)治者對他的要求,也擔心于他們所規(guī)定的本分,對于這樣一個人,從封建統(tǒng)治階級來看,當然是“于國于家無望”的不肖子孫!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對賈寶玉的贊頌。祝愿1、人物形象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和善,樸實堅韌,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抗拒,最終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魯四老爺是當時農(nóng)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學問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他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作者刻畫人物用筆不多,卻正面?zhèn)让嫦嘟Y(jié)合,虛實相映,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借鑒。

2、中心思想:魯迅就選取了婦女題材,寫作了《祝愿》這篇小說。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凄慘遭受,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的社會沖突,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

3.在結(jié)構(gòu)上實行倒敘手法有什么作用?

1為讀者設(shè)置了一系列懸念2造成了深厚的悲劇氣氛,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尖銳的沖突,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一邊是魯鎮(zhèn)年終祝愿的喧鬧勞碌的氣氛,一邊是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愿聲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深厚的悲劇氣氛;死后引起魯四老爺?shù)恼鹋?,被罵為“謬種”,這就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尖銳的沖突,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4.本文的線索:從文章的內(nèi)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以深刻的筆觸呈現(xiàn)了舊中國一個勞動婦女祥林嫂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與其悲劇的一生。

5.小說的開頭寫道:“舊歷的年底終歸最像年底……”,這一句作何理解?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封建統(tǒng)治下的中國城鄉(xiāng)每一塊土地,都是鬼神觀念牢牢統(tǒng)治著的地方。而這一點,往往是在舊歷的年底顯示得最充分,最集中。

6、誰殺死了祥林嫂

:是封建禮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體說來,是政權(quán)、族權(quán)、夫權(quán)、神權(quán)害死了祥林嫂。

魯鎮(zhèn)的人可以說都不是兇手,又可以說都是兇手。迫害祥林嫂的人們,他們的行為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封建觀念的驅(qū)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犧牲品,魯鎮(zhèn)上的人包括魯四老爺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犧牲品。許壽裳說《祝愿》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7、幾次對祥林嫂的描寫

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zhèn)(正面描寫)

肖像: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年輕,勤勞,樸實,新寡)眼睛:順著眼。(和善和順)

行動:成天地做,好像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論,力氣不惜。(勤快耐勞)

變更:她反滿意,口角邊慢慢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從這里我們可看出:她的要求極低,反襯出在婆婆家的遭受。她希望憑借辛勤的勞動來換取至少的生活,尋求一條活路。這就顯明地揭示出她勤勞、和善、質(zhì)樸、堅韌的性格,以與在生活道路上的掙扎。

祥林嫂其次次到魯鎮(zhèn)時肖像: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jīng)消逝了血色。

眼睛: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從前那樣精神了。

從這里我們可看出:與前面第一次來時比較,兩頰和眼睛發(fā)生了變更,說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哀痛。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內(nèi)心的苦痛和哀痛。再受打擊——內(nèi)心苦痛

祥林嫂在捐過門檻插手祝愿卻遭拒絕后對其第三次肖像描寫

“臉色同時變作灰黑,

只是失神的站著?!浯翁?,不但眼睛窈yǎo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部偸倾枫返模駝t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p>

不讓祝愿——失神

——

再受打擊。

死前第四次肖像描寫:頭發(fā)即今已經(jīng)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從前哀痛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從這里我們可看出:從當祥林嫂被熬煎得像“木偶人”,丟失了當牛做馬的條件后,魯四老爺就一腳把她踢出門外,使她最終成了“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的僵尸。

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協(xié)作,展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絕境的,這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無聲的控訴。8、怎樣看待她在臨死前,向“我”提出了三個問題:

A.“一個人死了之后,原委有沒有魂靈的?”

B.“則,也就有地獄了?”

C.“則,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

這是對魂靈的有無表示懷疑。

她希望人死后有靈魂,因為她想望見自己的兒子;她膽怯 人死后有靈魂,因為她膽怯 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懷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懷疑,但也正是這種懷疑,這種無法解脫的沖突,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熬煎,最終,凄慘地死去。(

問有無靈魂——突然發(fā)光——一絲希望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沖突的心理

)

對祥林嫂的發(fā)問,“我”的看法怎樣呢?

“我”是意外、躊躇、驚訝,回答是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事實上,正是“我”憐憫祥林嫂,才更覺得難以回答,只得模糊其辭,不作正面回答。

。

9、分析精當?shù)沫h(huán)境描寫。

作者奇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更,都集中在魯鎮(zhèn)“祝愿”的特定的環(huán)境里,三次有關(guān)“祝愿”的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huán)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凄慘一生的蹤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zhèn)上各家打算“祝愿”的情景。

這樣通過環(huán)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沖突,預(yù)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的描寫,也點出了辛亥革命后農(nóng)村的狀況:階級關(guān)系照舊,風俗習慣照舊,封建思想照舊,而破折號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貧富懸殊的社會里,窮人無??裳浴_@些語句,勾畫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揭示了祥悲劇的社會基礎(chǔ)。

②其次次是對祥林嫂死后魯鎮(zhèn)舊歷的年底雪天的描寫。

其次處:魯鎮(zhèn)舊歷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涼寂靜的氣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涼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間的爭論是反語,表現(xiàn)了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終一句的“安逸”是憤激和沉痛之語。

特定的環(huán)境描寫,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jié)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愿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yù)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華蜜”的氣氛,形成顯明的比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zhì)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yīng),使小說結(jié)構(gòu)更臻完善的作用。

10、以《祝愿》為題的意義

(1)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凄慘的弱者”的不幸,顯明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形成劇烈的對比,在表現(xiàn)主題方面更增加了祥林嫂遭受的悲劇性。以此為題可突出主題。

(2)

“祝愿”與人物的性格和命運休戚相關(guān),是人物命運轉(zhuǎn)變的契機和背景。小說起于祝愿,結(jié)于祝愿,中間一再寫到祝愿,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祝愿有著親密的關(guān)系。(3)所謂“祝愿”只是人們的一廂情愿。其實像祥林嫂這樣的處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壓迫下的勞動人民哪有??伞白!保坑重M能“?!眮砣A蜜?以“祝愿”為題有反諷之意。

拿來主義一、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2)著重揭露“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xiàn)與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徑,與一味“送去”針鋒相對,提出“拿來”。二(3~5)著重揭露送去者與“送來”者的奴才主子關(guān)系,辨明“拋來”與“拋給”的不同,提出“拿來主義”。三(6~7)著重揭露“送來者”的真面目,劃清“拿來”與“送來”的界限,提出“拿來主義”的要旨(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四(8~10)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錯誤看法,指出“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chǎn)應(yīng)是“占有”“選擇”和創(chuàng)建,最終得出結(jié)論。二、破立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文章的前三個部分破中有立,以破為主。第一部分提出“拿來”,其次部分提出“拿來主義”,第三部分闡述“拿來主義”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論點。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為主,立中有破,對“拿來主義”作了正面的分析,對論點用比方進行正面的、干脆的、具體的闡述。三、比方論證:在本文中,不僅整個比方(“大宅子”)是貼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方也是貼切的。用“孱頭”“昏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觀點和看法;用“魚翅”“鴉片”“煙燈和煙槍”來比作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三個組成部分;用“占有”“選擇”、創(chuàng)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三個步驟,都特別不貼切,絲絲入扣。四、對比論證:拿“拿來主義”和“閉關(guān)主義”“送去主義”作對比。五、類比論證:談“送去主義”的危害與尼采談一味的“賜予”而不求回報最終瘋掉做類比,說明中國假如一味實行“送去主義”,后代將變成乞丐。他占有,選擇.望見魚翅,并不就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yǎng)料,也和摯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望見鴉片,也不當眾在毛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確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運用,或存放,或毀滅.則,主子是新主子,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鎮(zhèn)靜,威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1,選出與"他占有,選擇"這句話的意思相近的一句()(2分)

A,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B,我們沒有人依據(jù)了"禮尚往來"的儀節(jié),說道:拿來!

C,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

D,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最精確的一組詞語是()(2分)

A,摔拋送B,拋摔送C,拋送摔D,送拋摔

3,對"其余的是"和"各自走散為是"中兩個"是"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兩個"是"不一樣,前者起強調(diào)作用,后者是"正確"的意思.

B,兩個"是"不一樣,前者有分類作用,后者表示跟"非"相對的意思.

C,兩個"是"不一樣,前者表示存在的意思,后者卻表示一個推斷.

D,兩個"是"不一樣,前者含有"凡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適合"的意思.

4,第一段文字中最主要的論證方法是()(2分)

A,對比法B,例證法C,喻證法D,引證法

參考答案:1、A,2、B,3、A,4、C

二、古今異義《燭之武退秦師》

1、

貳: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今:“二”的大寫,數(shù)詞。)

2、東道主: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子;今:泛指設(shè)宴請客的主子。)

3、行李: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古:使者,出訪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與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荊軻刺秦王》

5、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淚。今:鼻涕)

6、幣:持千金之資幣

(古:禮物。今:貨幣)物

6、窮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堵塞不通,此為“境況困難”。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困難)

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

8、郎中:諸郎中執(zhí)兵。

(古:宮廷的侍衛(wèi)。今:稱中醫(yī)醫(yī)生)

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投擊。今:拿著)

10、股:斷其左股。

(古:大腿。今:量詞,用于成條的東西)

11、購:今聞將軍之首。

(古義:用重金收買。今義:購買,對象是商品)

12、窮:圖窮而匕首見。

(古義:窮盡。今義:缺少錢財,古用“貧”來表示)

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義:寬容,寬恕。今義:不是自己的,借用別人的)

14、提: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古義:投擲,投打。今義:用手提,無“投”之義)

《鴻門宴》

15、婚姻:約為婚姻

(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多指結(jié)婚的事或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16、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古義;……的緣由;今:因果關(guān)系連詞,表結(jié)果)

17、特別:備他盜之出入與特別也。

(古義:意外變故。今義:程度副詞)

18、河:將軍戰(zhàn)河北。

(古義:黃河。今義:泛指河流;河北:黃河以北。)

19、河南:臣戰(zhàn)河南。

(古義:黃河以南;今義:河南省)

20、魚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古義:魚和肉,指被欺凌。今義:略)

21、再:再拜獻大王足下

(古義:兩次;今義:又一次)

22、山東: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肴山以東。今義:山東省)

23、細說: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指具體地說)《蘭亭集序》

47、次:列坐其次。

(古:旁邊,水邊;今:次序,等第)

48、向:向之所欣(古:過去,從前;今:有方向、對著、偏袒等意思)《赤壁賦》

49、斗牛:徘徊于斗牛之間。(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競技方式。)

50、白露:白露橫江。

(古:白茫茫的水汽。今: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51、茫然:凌萬頃之茫然。

(古:曠遠的樣子。

今:完全不知道的樣子。)《琵琶行(并序)》

57、左: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古義:貶官,降職。今義:方向,和右相對)

58、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相對的)其次年,這元和十一年。今:今年后其次年)

59、因為:因為長句。

(古義:因此創(chuàng)作。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長句:古指七言詩。)

60、顏色:暮去朝來顏色故。

(古義:神態(tài)、臉色、姿容。今義:色調(diào)。)

61、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婦。

(古義:年齡大。今義:排行第一的人。)

62、向前:凄凄不是向前聲。

(古義:從前,剛才。今義:往前。)

63、當心:曲終收撥當心畫。(古義:在……中心。今義:當心,留神;胸部的正中,泛指正中間。)

64、突出:鐵騎突出刀槍鳴。(古義:沖出來。今義:鼓出來;超過一般地顯露出來。)

65、整頓:整頓衣裳起斂容。

(古義:整理。今義:對混亂的局面進行治理。)

66、去來:去來江口守空船。

(古義:去了以后。今義:去和來。)

《寡人之于國也》

67、兇:河內(nèi)兇。

(古義:谷物收成不好。今義:指人或動物急躁,心腸狠。)

68、河內(nèi):移其粟于河內(nèi)。

(古義:黃河以內(nèi)。今義:河道內(nèi)。)

69、加:鄰國之民不加少。

(古義:副詞,更。今義:動詞,增加。)

70、走:棄甲曳兵而走。

(古義:跑,逃跑;今義:行。)

71、養(yǎng)生: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

(古義:供給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72、然而:然而不王者。

(古義:“然”這樣,“而”卻,但是。今義:轉(zhuǎn)折連詞,但是。)

73、填:填然鼓之。

(古義:擬聲詞,模擬鼓聲。今義:動詞,增加。)

《勸學》

74、金:金就礪則利。

(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

今義:指黃金。)

75、省: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驗,檢查;今:探親;)

76、博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博的學問。今義:指學問、學識的淵博。)

77、假:假輿馬者。

(古義:借助,利用。今義:與“真”相對。)

78、爪牙:蚓無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齒,或比方帝王得力的助手。今:指壞人的黨羽、幫兇。)

79、以為:輮以為輪。

(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80、疾:聲非加疾也。

(古義:快。今義:病。)

81、跪: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蟹腿。今義:指跪下。)

82、專心:專心一也。

(古義:因為心思。今義:讀書用功或?qū)δ呈驴蟿幽X筋。)

83、非蛇鱔之穴無可寄予者。

(古義:安置,安家;今義:某人某事物上。)

84、江河: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古義:先秦時專指“長江”“黃河”。今義:泛指江河。)《師說》

91、學者: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指在學術(shù)上有確定成就的人。)

92、所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義:用來……的

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93、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確定

今義:用不著,)

94、無: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否定副詞。)

95、從:吾從而師之。

(古:跟隨、而且

今:連詞,表目的或結(jié)果。)

96、眾人: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97、小學: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教化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化的機構(gòu)。)

《廉頗藺相如列傳》

98、拜:拜為上卿

(古義:授予官職)

99、壽:請以咸陽為趙王壽

(古義:向人敬酒或獻禮。

今義:壽命,歲數(shù)等。)

100、親戚: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古:近親與姻親,內(nèi)親外戚。今:與自己有血緣關(guān)系或婚姻關(guān)系的)

101、指示:請指示王(古:指給……看。今: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處理問題的原則和方法。

102、前進:于是相如前進缶(古義:上前進獻。今義:向前行走。)

103、宣言: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古義:揚言,到處說。今義:國家宣揚的事。

104、布衣:布衣之交。(古義:平民。今義:布衣服。)

105、左右:左右欲刃相如。(古義:左右的侍從。今義:方位名詞。)

106、鄙賤: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

(古義:目光短淺。今義:卑微。)

107、約束:未嘗有堅明約束者。(古義:名詞,約定、契約。

今義:限制使不越出范圍。)

108、不肖:臣等不肖,請辭去。

(古義:不才。

今義:品德不好。)

109、來賓:因來賓至藺相如門謝罪。

(古義:門客。

今義:客人。)《逍遙游》

153、腹猶果真

(古義:食飽之狀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154、眾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

今義:多數(shù)人,大家)

155、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156、窮發(fā)之北

(古義:毛,草木

今義:頭發(fā))

157、小年不與大年

(古義:壽命長的

今義:豐收年;春節(jié))

158、海運: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古義:海動。今義:海洋運輸。)

159、雖然: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雖然這樣。今義:連詞,用于上句開頭,承認甲為事實,但乙并不因甲事而成立。)

160、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天空飄浮的生物或云氣、塵埃等。今:動、植物、微生物等。)

161.之二蟲又何知

(古:泛指動物。

今:蟲子。)

162.野馬也,塵埃也

(古:流淌的霧氣。今:野生之馬。)

163.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歲月;人的年歲)

164.我決起而飛

(古:快速的樣子

今:確定)

165.槍榆枋而止

(古:觸,碰

今:槍械)

166.適莽蒼者

(古:往

今:剛好)

167.摶扶羊角而上九萬里

(古:旋風

今:羊的角)

168.行比一鄉(xiāng)

(古:合

今:比較)

《陳情表》

169、九歲不行

(古義:不能走路

今義:不行以或?qū)嵙Σ粔?

170、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成人獨立。今:(組織、機構(gòu)等)正式建立)

17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古:報答

今:向上級報告或刊登在報紙上)

172、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古義:優(yōu)秀人才

今義: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

173、欲茍順私情,則告知不許

(古:申訴,訴說

今:說給別人聽,讓人知道)

174、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與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古義:辛酸苦楚,苦衷。今義:身心勞苦)

175、臣欲奉詔奔馳

(古義:趕快往前

今義:很快地跑)

176、拜臣郎中

(古義:尚書部的屬官

今義:中醫(yī)醫(yī)生)

177、星火:急于星火。

(古:流星的光,比方急迫。今:指微小的光。)

178、告知:則告知不許。(古義:申訴。今義:受害人向法院告發(fā)。說給人聽,使人知道。)

179、尋:尋蒙國恩。

(古義:不久。今義:找尋。)

180、除:除宦洗馬。

(古義:授予官職。

今義:去掉,不計算在內(nèi)。)

181、嬰:劉夙嬰疾病。

(古義:繞。今義:嬰兒。)

182.晚有兒息

(古:子

今:氣息;停止)

183.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古:拳拳。今:少;不重要)

184.人命危淺

(古:不長。今:和深相對)

185.日薄西山

(古:迫近

今:稍微,少)

186.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古:停止

今:沒有用的)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楔(xiē)子亢(kàng)旱阡(xiān)陌萇(cháng)弘化碧B.金釧(chuàn)諗(shěn)知廝(sī)守蹉(juē)跎年華C.戕(chuāng)害玉簪(zān)蹩(bié)進殘羹冷炙(zhì)D.自詡(xǔ)推衍(yǎn)苑圃(pǔ)咄咄(duō)逼人2、下列加點的字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A.煩躁(zào)哥哥行(háng)干家緣(gàn)前合后偃(yǎn)B.罪愆(yǎn)昧心財(mèi)笑靨(yǎn)古陌荒阡(mò)C.蟊賊(máo)汗涔涔(cén)掙揣(zhēng)萇弘化碧(hóng)D.提防(tí)白泠泠(líng)伺機(cí)挖空心事(shà)3.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A.長歌當(dāng)哭寥(liáo)落贈(zēng)言噩(è)夢B.殞(sǔn)身不恤作揖(yī)佳肴(yáo)錠(dìng)子C.翻箱倒(dào)柜乾坤(kūn)翌(yì)年屏(píng)息D.放浪形?。╤ái)修禊(xì)旌(jīng)旗愀(qiǎo)然4、為下列加線字注音:⑴骸骨⑵鰷魚⑶窒息⑷巉巖⑹踉蹌⑺輾轉(zhuǎn)⑻吹毛求疵1、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穩(wěn)。孟浪:魯莽草率。藩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