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講解_第1頁
文言虛詞講解_第2頁
文言虛詞講解_第3頁
文言虛詞講解_第4頁
文言虛詞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文言虛詞講解

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或?qū)嵲~虛化而來的,因而某個詞可以同時兼有實、虛兩種用法的情形極為常見,學(xué)習(xí)時必須分清哪是實詞,哪是虛詞。

1.分清虛實第2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介詞“替”、“給”動詞“作出”、“制定”第3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王畢,四海一黃鶴一去不復(fù)返動詞統(tǒng)一副詞一旦豈取之易守之難乎令壯者無取老婦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詞通娶

奪取動詞第4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辨明用法

有些虛詞不僅兼有實詞的用法,而且在虛詞范圍內(nèi)又大都有多種用法,這要根據(jù)它在句子里的作用來確定。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代詞代上文的“君子”副詞相當(dāng)于“難道”,加強反詰語氣第5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D、有的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古今異義)3.通曉古今

要確切了解文言虛詞的用法,還應(yīng)常與現(xiàn)代漢語進行比較,弄清一些常見虛詞的古今變化,準確掌握這些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那些詞相當(dāng)。A、少數(shù)沿用下來學(xué)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發(fā)語詞夫、蓋,語氣詞矣、哉C、有的用法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表原因(現(xiàn)結(jié)果)。第6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注意特殊現(xiàn)象文言虛詞中還有一些特殊現(xiàn)象,要特別注意。

(1)兼詞兼詞是指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的單音詞,它所兼的兩個詞屬于兩個不同的詞類。投諸渤海之北(2)虛詞的連用虛詞的連用是為了加強語氣,較多的是兩個虛詞的連用,也有三個連用的。

第7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而”的用法:(一).用作連詞??蛇B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1、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勸學(xué)》)

2、表示遞進關(guān)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

3、表示承接關(guān)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如: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六國論》)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一、第8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勺g為“但是”“卻”。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

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假如”。如: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如: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xué)》)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7.表目的:士不敢彎弓而飽怨(來,用來)8.表結(jié)果: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因而)第9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三).復(fù)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第10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辨析下列“而”的用法。(1)日出而林霏開()(2)民困而不知救()(3)敏而好學(xué)()(4)玉質(zhì)而金色()(5)面山而居()(6)溫故而知新()(7)水落而石出()

表因果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飾表并列表轉(zhuǎn)折表承接第11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何”的用法(一).用作疑問代詞。1、單獨發(fā)問,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二、第12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第13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用作副詞。1、疑問副詞,可譯為"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程度副詞,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ā读婀賯餍颉罚┑?4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復(fù)音虛詞"何如""何以"。1、“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dāng)于“怎么樣”或“什么樣”。如: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第15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拿什么”“憑什么”等。榮祿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譚嗣同》)

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短歌行》)第16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乎”的用法(一).用作語氣助詞。1、表疑問語氣??勺g為"嗎""呢"。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zhàn)》)2、表示反問語氣,可翻為“嗎”:其孰能譏之乎?三、第17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4、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辭》)第18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用作介詞

,相當(dāng)于"于"。生乎吾前……(《師說》)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三).形容詞詞尾“。。。的樣子”。此用法很少見。例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浩浩乎如憑虛御風(fēng)(《赤壁賦》)第19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用作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這才”等;表轉(zhuǎn)折也可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zhuǎn)相背的,可譯為“卻”“竟”“反而”“才”等;還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乃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才,《觸龍說趙太后》)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卻,竟然《石鐘山記》)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

(只,僅僅?!秴问洗呵铩?四第20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3.用在句中,起確認作用,表判斷可譯為“是”“就是”等。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第21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復(fù)音虛詞無乃——恐怕例如:無乃爾是過與?乃爾——這樣例如作計乃爾立。第22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指出下列句子中“乃”的用法:

1、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2、乃鉆火燭之()

3、家祭無忘告乃翁()

4、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竟然你的于是是第23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其”的用法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1、第三人稱代詞??纱恕⒋挛?,有在名詞之前,作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它”“他的”,“它的”(包括復(fù)數(shù))。例如: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六國論》)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第24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活用為第一人稱。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如: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第25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指示代詞,表遠指??勺g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如:

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zhàn)》)第26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一定”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師說》表測度。)

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表反詰。)

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表婉商。)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餍颉繁砥谕?。)

第27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shè),或表選擇。例如:其如是,孰能御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可譯為“如果”可譯為“是”“還是”第28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用作組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例如: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五)復(fù)音虛詞“何其”,翻譯為“多么”例如: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第29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辨析句中“其”的用法(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2)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3)下視其轍()(4)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5)則移其民于河?xùn)|()他的自己的對方的、敵方的大概、恐怕,表推測語氣他們的第30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用作連詞。且表示遞進關(guān)系、并列關(guān)系。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

(《赤壁之戰(zhàn)》)

河水清且漣漪。(《伐檀》)

有時表讓步或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一層。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ā而欓T宴》)

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有時也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且六、第31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用作副詞。1、相當(dāng)于“將”“‘將要”,“將近”“幾乎”等。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暫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第32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復(fù)音虛詞“且夫”,用于句首,表意思更進一步,可譯為“再說”,“況且”。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過秦論》第33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若”的用法(一).用作代詞。1、表第二人稱代詞,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例如:若毒之乎?(《捕蛇者說》你)

更若役,復(fù)若賦……(《捕蛇者說》你的)2、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例如: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二).動詞,好象,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抖派俑问裰荨?/p>

比得上,如:“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逼?、第34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用作連詞。1、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設(shè)”等。例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2、表選擇,相當(dāng)于“或”“或者”。例如: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四)、“若”和“夫”“至”結(jié)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zhuǎn)。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岳陽樓記》)

第35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所”的用法(一).用作助詞。

所+動詞,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所”字結(jié)構(gòu)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六國論》)

注:“所”和動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如: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八、第36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第37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復(fù)音虛詞“所以”?!八焙汀耙浴边B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憑借。1、表示原因的如: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禪山記》)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示手段或憑借的如: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第38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為”的用法(一).用作介詞。一般讀去聲。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向”“對”“替”等。例如: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保ā短一ㄔ从洝罚?/p>

當(dāng)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赤壁之戰(zhàn)》)

公為我獻之。(《鴻門宴》)九、Wèi第39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dāng)”“等到”等。例如: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3、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勺g為“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4、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勺g為“因為”“由于”。例如: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第40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動詞(wéi)(有萬能動詞之美譽,可視具體情況靈活翻譯)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惑而不從師,其為惑矣,終不解矣做管理治理作為是成為那第41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為……所”。表示被動關(guān)系。例如: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過秦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zhàn)》)(四)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譯為“呢”例: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何故懷謹握瑜,而自令見放為?第42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十“焉”的用法:(一)代詞1.代詞,往往用在動詞后,相當(dāng)于“之”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2.疑問代詞。怎么,哪里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二)語氣助詞1.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2.有時用于反詰語氣,可譯為“呢”。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第43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兼詞,馳椒丘且焉止息。(《離騷》)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若不闕秦,將焉取之?(《觸龍說趙太后》)(四).詞尾助詞,譯為“……的樣子”盤盤焉,囷囷焉……(《阿房宮賦》)硿硿焉……(《石鐘山記》)從哪里“在這里”在哪里第44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十一“也”的用法語氣助詞。經(jīng)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1.表示判斷語氣的,如: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游褒禪山記》)2.表示肯定語氣的,如:

故曰弊在賂秦也。(《六國論》)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詞的句子,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如:

曰:“未有之也?!保ā队|龍說趙太后》)第45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表示疑問語氣的,如: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4.表示感嘆語氣的,如: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ā肚f暴見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

5.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第46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十二“以”的用法:(一).用作介詞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如:

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2、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第47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

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以其無禮于晉,(《燭之武退秦師》)4、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5、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第48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用作連詞。用法相當(dāng)于“而”。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2、表示承接關(guān)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第49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表示目的關(guān)系,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勺g“而”"來""用來""以致"等。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4、表示因果關(guān)系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5、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第50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復(fù)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dāng)于“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庖丁解?!罚?/p>

第51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不賂者以賂者喪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舉以予人,如棄草棄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表原因,由于憑“而”,才把用因為用“而”——以致可以憑借憑第52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十三“因”的用法1.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于”,“趁著”“憑借”,“經(jīng)過”“通過”。例如: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53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便”。例如: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zhàn)》)

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3.用作動詞,可譯為“沿襲”。周因于殷禮。(《論語》)因循守舊。第54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十四

(一)介詞"于",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guān)系。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于”“由于”等。第55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得復(fù)見將軍于此。(《鴻門宴》)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

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zhàn)》)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读H藺相如列傳》)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在在……中向到跟、同對、對于第56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良曰:“長于臣。”(《鴻門宴》)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有時則只是表示對象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可不譯。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五人墓碑記》)第57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放在動詞之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yīng)。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五人墓碑記》)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第58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于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筛鶕?jù)“于”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在這”“從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這職業(yè)上”《捕蛇者說》)第59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復(fù)音虛詞“于是”。1、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guān)系,與現(xiàn)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F(xiàn)代漢語也這樣用。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yǎng)生者……

(《勾踐滅吳》)十五“與”的用法:(一)動詞,1、授予,給予與斗卮酒(《鴻門宴》)2、結(jié)交,親附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3、讀作yù,參加如:蹇叔之子與師。(《殽之戰(zhàn)》)4.贊許如:吾與點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60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讀作yú,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和感嘆,相當(dāng)于“歟”如:唯求也則非邦也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三).介詞,和,跟,同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第61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十六者(一).代詞1.指人、物、事、時間等??梢宰g為“的”“的人”“的東西”“的事情”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2.用在數(shù)詞的后面,可譯為“個”“樣”此數(shù)四者,用兵之患也?!度龂尽返?2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助詞1.放在主語的后面,引出判斷。陳勝者,陽城人也?!蛾惿媸兰摇方袼^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游褒禪山記》2.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原因。起到提頓作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3.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表示“……的時候”,起到音節(jié)助詞作用。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勾踐滅吳》第63頁,共71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十七則(一).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guān)系。1.表示承接關(guān)系。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lián)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如: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