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高三語文第六次月考試題-人教高三語文試題_第1頁
(遼寧)高三語文第六次月考試題-人教高三語文試題_第2頁
(遼寧)高三語文第六次月考試題-人教高三語文試題_第3頁
(遼寧)高三語文第六次月考試題-人教高三語文試題_第4頁
(遼寧)高三語文第六次月考試題-人教高三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碼頁碼頁/總NUMPAGES總頁數(shù)總頁數(shù)頁第六次月考語文試題【遼寧版】第I卷閱讀題必考題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論“不折騰”“不折騰”,一句百姓俚語,成為國際國內熱議的新的政治詞語,似在意料之外,實乃情理之中。這句最尋常的老百姓自己的話,卻最不尋常地反映了歷史演進的規(guī)律,道出了人民大眾的心聲,凝練了為實現(xiàn)偉大目標而持守真理的堅強決心!百姓俚語用于政治領域,也使得“不折騰”成為漢譯英的難題,在現(xiàn)代英語詞匯中,確實找不到能夠達意又傳神的對應的詞語,于是不得不將“不折騰”的漢語拼音“buzheteng”直接用于英譯,人們甚至預言,“buzheteng”將成為一個新的英語詞語收入英文詞典?!爸袊蛩亍痹谑澜绲娘@現(xiàn),這又是一個鮮活的例證。其實,在中文的語境中,特別是在中文的政治語境中,“不折騰”的含義,干部群眾和政治家一樣,都是心領神會的,人們相互的會心一笑,表達的是高度一致的政治認同。這就是胡錦濤總書記所說的:“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做到思想上堅信不疑、行動上堅定不移,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辩H鏘有力,擲地有聲!積近代以來的歷史教訓,中國之所以在近代落伍,從先進國家一步步衰敗為落后國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飽受內憂外患的“折騰”,百余年間沒有獲得安穩(wěn)和平的發(fā)展環(huán)境,生產力遭到毀滅性破壞,中國人民在被“折騰”中從根本上喪失了使自己的國家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權利和機會。新中國建立后,人民當家作主,共和國贏得了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歷史機遇,革命和建設的進程,一掃內憂外患的衰敗國運,國家的發(fā)展進步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然而,“文革”十年內亂的“折騰”,使中國又一次中斷了快速發(fā)展前進的步伐,又一次與經濟起飛的歷史機遇擦肩而過,又一次延緩了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時間表?!拔母铩苯Y束以后,十一三中全會以來實行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近代以來中國最少“折騰”的時期,從而成為生產力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人民得實惠最豐厚的時期,綜合國力增長最快捷的時期,國際地位提高最顯著的時期。在當今世界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環(huán)境中,總的來看,中國的機遇大于挑戰(zhàn)。甚至不同立場的人士對中國的這種歷史際遇的看法也越來越具有共識,在國際媒體上,還不乏認為中國面臨的是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大機遇的聲音。歷史留給中國的大的發(fā)展機遇并不很多,機遇稍縱即逝。關鍵是如何把握好這樣的機遇,本質上是如何選擇好未來的發(fā)展路徑。新中國建立之前的歷史告訴我們,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對于中國是不通之路;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教條主義的封閉發(fā)展之路,對于中國也是不通之路。中國不搞社會主義不行,搞社會主義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不行。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世界近代以來的發(fā)展史,看看所謂發(fā)達國家的世界版圖。當年入侵中國的八國聯(lián)軍是當時的發(fā)達國家,今天,八國聯(lián)軍中的八國,去掉奧地利,換上加拿大,就是7加1的八國集團。這反映了一個歷史事實,就是近代以來,世界強國和弱國的格局總體上保持了一種超穩(wěn)定結構。這樣的世界發(fā)展格局清楚地告訴我們:中國同西方世界的矛盾與沖突是雙重的。一方面是制度之爭,即中國一定要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且一定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或者走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封閉僵化之路,就不可能發(fā)揮中國特殊的制度、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優(yōu)勢,就不可能打破近代以來被資本主義國際體系牢牢控制的強國與弱國的超穩(wěn)定結構。另一方面是國家利益之爭,即中國的發(fā)展,被西方世界認為是一個大國的崛起,是從資源、市場到政治制度、價值觀念對既有的世界格局的重組。歸根到底,國家利益之爭是西方世界壓制中國發(fā)展的原動力。因此,中國不會因放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消解西方國家的壓制,而中國一旦放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再經受一次極大的“折騰”,最終將徹底失去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和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何棄陽光大道而不行,卻擇泥濘歧途鶩趨之?我們沒有這樣的道理,也沒有這樣的權利?。?009年01月19日《紅旗文稿》)1.下列關于“不折騰”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折騰”是一句表達老百姓心聲的尋常俚語,又是我們國家新的政治詞語。B.“不折騰”就是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C.“不折騰”就是不屈服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的壓制。D.“不折騰”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不折騰”雖是一個樸素的詞語,卻表達著祖國人民操守真理的堅定決心。B.中國近代以來逐漸由先進國家淪為落后國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飽受內憂外患的折騰之苦。C.“文革”十年內亂的“折騰”,使中國徹底失去了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機會。D.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之所以成為生產力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因為那是近代以來中國最少“折騰”的時期。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歷史已經告訴我們,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新中國是走不通的。B.只要我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走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封閉僵化之路,就一定能打破近代以來被資本主義國際體系牢牢控制的強國與弱國的超穩(wěn)定結構。C.西方世界之所以壓制中國發(fā)展,就是怕中國對既有的世界格局進行重組。D.我們要想不再經受一次極大的“折騰”,專心致志地進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yè),就必須不放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樂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其父,為縣吏,得罪于令,收將殺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門,晝夜號泣。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珠L好經學,事博士焦永。永為河東太守,恢隨之官,閉廬精誦,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篤志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誅,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歸,復為功曹,選舉不阿,請托無所容。同郡楊政數(shù)眾毀恢,后舉政子為孝廉,由是鄉(xiāng)里歸之。辟司空牟融府,會蜀郡太守第五倫代融為司空,恢以與倫同郡,不肯留,薦潁川杜安而退。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后征拜議郎。會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恢數(shù)上書諫爭,朝廷稱其忠。入為尚書仆射。是時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與竇憲厚善,縱舍自由?;舟雷嗾{、阜,并及司隸校尉。諸所刺舉,無所回避,貴戚惡之。憲弟夏陽侯瑰欲往候恢,恢謝不與通。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諫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嘆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諫曰:“臣聞百王之失,皆由權移于下。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極不測。方今之宜,上以義自割,下以謙自引?!睍嗖皇?。時竇太后臨朝,和帝未親萬機,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竇憲因是風厲州郡迫脅?;炙祜嬎幩?。弟子縗絰挽者數(shù)百人,庶眾痛傷之。后竇氏誅,帝始親事,恢門生何融等上書陳恢忠節(jié),除子己為郎中。

(《后漢書·樂恢傳》)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A.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

(憐憫)B.選舉不阿,請托無所容

(偏袒)

C.由是鄉(xiāng)里歸之(回)D.上以義自割,下以謙自引(引退)5.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xiàn)樂恢“耿介”性格的一組是(3分)()①后永以事被考,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系,恢皦不污于法②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④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⑤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樂恢為人至孝。父親因得罪了縣令而被關押,年幼的樂恢晝夜痛哭不已,他的行為感動了縣令,最后父親得以釋放。B.老師焦永“以事被考”后,樂恢“不污于法”,拒絕為他托關系找門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殺,他“獨奔喪行服”:這與他的性格有關。C.蜀郡太守第五倫與樂恢是同郡,所以當?shù)谖鍌惾〈踩跒樗究諘r,樂恢在推薦了杜安之后,堅決請退,表現(xiàn)了他為人正直的一面。D.河南尹、洛陽令與權貴竇憲相互勾結,為非作歹。樂恢不畏權貴,上書彈劾竇憲兄弟成功,但后來因竇太后的庇護,自己被迫害而死。7.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會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恢數(shù)上書諫爭,朝廷稱其忠。(4分)(2)諸所刺舉,無所回避,貴戚惡之。(3分)(3)恢嘆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8-9題。朝天子·秋夜客懷(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著風飄蕩。砧聲催動一天霜。過雁聲嘹亮。叫起離情,敲殘愁況,夢家山身異鄉(xiāng)。夜涼,枕涼,不許愁人強。8.“叫起離情,敲殘愁況”一句中“敲殘”二字有何妙處?(5分)9.本曲是如何通過描寫景物表達思想感情的?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

。(陸游《游山西村》)(2)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秦人視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宮賦》)(3),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莊子《逍遙游》)(4)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蘇軾《赤壁賦》)乙選考題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題。(25分)瓦爾特·施那夫斯奇遇記(法)莫泊桑⑴自從隨軍入侵法國以來,瓦爾特·施那夫斯覺得自己處處背時不順。他身體肥胖,走起路來很費勁,老是喘氣,他那雙又肥又厚的平腳板,痛得他苦不堪言。⑵每當夜幕降臨,他裹著大衣躺在地上睡覺,這時,他總要久久地思念著留在家鄉(xiāng)的妻子兒女。碰到好吃的東西,他總是細嚼慢咽,仔細品嘗。他常這樣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歡快幸福豈不立即就化為烏有。⑶他所屬的那個兵團向諾曼底進發(fā)。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隊外出偵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無動靜,這些普魯士人放心大膽走進一個溝壑縱橫的小山谷。突然,槍聲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擋了他們的去路,他們隊伍中立即有二十來人被撂倒。一支游擊隊從一個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撲而來。⑷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沒動,他一時不知所措,竟忘了趕快逃命。隨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識到自己慢得像一只烏龜。這時,他看見,在他前方六步開外有一道寬寬的地溝,上面長滿荊棘并有枝葉掩蓋,他猛然雙腳一并,縱身往溝里一跳,正如從橋上往河里一跳那樣。⑸有一段時間,槍聲、叫喊聲與呻吟聲仍清晰可聞。后來,一切歸于平靜,寂寥無聲。⑥這個普魯士大兵開始盤算起來:我該怎么辦呢?如果回部隊的話,那又要去過開戰(zhàn)以來那種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憂心忡忡,驚恐不安,疲勞難耐!⑺可是,到底怎么辦呢?總不能老待在這條溝里,一直到戰(zhàn)爭結束。一個人每天都需要吃東西呀!⑻他突發(fā)奇想:“如果我當上俘虜就好了?!贝艘黄嫦爰瘸觯男木团d奮地跳動起來。關在看管嚴密的牢獄里,有吃有住,槍彈打不著,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⑼夜幕突然降臨,一片晦暗,萬籟無聲。他待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夜色中只要有一點輕微的陌生的聲響,他都要嚇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窩邊發(fā)出了響聲,險些嚇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貓頭鷹的叫聲,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陣陣突如其來的恐懼。⑽晨光又重新照臨他頭上。他又開始進行守望。⑾一直又到了夜幕降臨大地的時候,他不失時機悄悄地爬出地溝,貓著腰,膽戰(zhàn)心驚地朝遠處的城堡走去。⑿城堡底層的窗戶都透出燈光,其中有一扇窗還大大地敞開著;一陣濃濃的燒肉香從里面沖出來,鉆進了他的五臟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氣驟增。⒀于是,他不假思索,戴著尖頂盔就冒冒失失出現(xiàn)在那個窗口。⒁屋里有八個仆人,正圍著一張大桌子吃晚飯。突然,他們瞧見了敵人!老天爺??!普魯士大兵攻進城堡了!在場的人爭先恐后站起來,一陣混亂。轉眼間,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張堆滿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則對眼前的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⒂他遲疑了一會兒,就爬過窗臺,朝那一桌食物走去。⒃當一群武裝到頭發(fā)的士兵迅速搶占了整幢房子的時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發(fā)的槍一齊對準了他的胸,接著,把他從頭到腳捆個結結實實。一位軍服上鑲著金線的胖軍官,大喝一聲:“你被俘虜了!投降吧!”⒄施那夫斯臉上露出了微笑,他,現(xiàn)在的確是面帶微笑,因為他確認自己終于當上了俘虜!(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和寫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p>

(5分)A.《瓦爾特·施那夫斯奇遇記》是一篇以一名普魯士士兵為主人公的短篇小說。作者以普魯士侵略法國為創(chuàng)作背景。B.作者從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繪出了一個貪戀安逸、畏懼死亡、在戰(zhàn)場上思親念子的厭戰(zhàn)者形象。C.小說通過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現(xiàn)了他貪戀安逸,胸無大志的性格品質,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D.小說結尾施那夫斯面帶微笑,但內心卻十分痛苦憂傷,他只是不想讓法國軍看出。E.作品表達了作為侵略者的普魯士士兵對戰(zhàn)爭也很厭惡的主題。發(fā)動戰(zhàn)爭只是統(tǒng)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愛好的是和平。

(2)小說取名為“瓦爾特·施那夫斯奇遇記”,請你簡述作品中瓦爾特·施那夫斯經歷了怎樣的奇遇。(6分)(3)小說多次寫到夜幕降臨的場景,請說說這樣寫的作用。(6分)(4)有人認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認為施那夫斯是可愛的,請?zhí)骄课谋?,概括分析。?/p>

8分)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第(1)—(4)題聞一多的轉變⑴從1927年到1943年秋參加“民主運動”時,對現(xiàn)實滿腔熱血又備感無奈的聞一多一直埋頭書齋,對《詩經》《周易》《楚辭》、遠古神話和金文甲骨等傳統(tǒng)文化都作了深入的研究。作為學兼中西的詩人學者,他將中國傳統(tǒng)的考據校勘之學與西方現(xiàn)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化人類學的方法熔為一爐,作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其成就迅速享譽學界。⑵此時的他埋頭故紙堆,有意過著避世的生活。抗戰(zhàn)初期避難云南時,除上課外他平日很少下樓,以至友人皆勸他“何妨一下樓呢”,他竟因此得到“何妨一下樓齋主人”的雅號。不過,生逢時時面臨民族危亡的近代中國,要成為對政治毫不關心的學者幾乎沒有可能。⑶早在清華讀書時,深受漸進改良思想影響的聞一多就對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等激進思想十分反感,認為是只破壞不建設。1925年留美回國后,他參加過幾次國家主義派在北大召開的反蘇反共大會,幾乎每次都與共產黨人發(fā)生激烈沖突。這更加深了他對共產黨的反感。⑷30年代初聞一多曾在青島大學任教兩年。此時,“九·一八”事變使愛國學生運動日益高漲,青島大學亦三次爆發(fā)學潮。在每次學潮中,聞一多都站在校方一邊反對學生罷課,主張開除學運積極分子。學生也將矛頭對準聞一多,甚至發(fā)表《驅聞宣言》,指其為“準法西斯蒂主義者”。⑸直到40年代初,聞一多仍與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一樣,對國民政府雖有種種不滿,但基本立場還是站在國民黨一邊的。西安事變爆發(fā)時,清華大學的教授幾乎一致反對,聞一多的態(tài)度更為鮮明。平日在課堂上從不提課外話的聞一多此時拋開講義,怒氣沖沖地說:“真是胡鬧,國家的元首也可以武裝劫持!一個帶兵的軍人,也可以稱兵叛亂!這還成何國家?”⑥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聞一多等學院派知識分子的處境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在從北京到昆明的大轉移中,聞一多參加了歷時兩個多月、橫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華里的步行團。這次轉移讓這些一向待遇優(yōu)厚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突然貧困化,許多教授要靠業(yè)余經商、到中學兼課或賣文售字才能維持生活。要養(yǎng)活八口之家的聞一多只得給人治印,勉強維持日用。生活的平民化,把這些知識分子徹底趕出了安逸的象牙之塔,使他們觀察問題的角度發(fā)生了極為重要的變化。于是,社會下層的生活與執(zhí)政者令人觸目驚心的貪腐真切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⑺聞一多的變化,是從1943年春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一書在昆明發(fā)售開始的。蔣介石在這本書中公開宣揚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專制主義。他不僅反對共產主義,連自由主義也不能容忍,認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機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隱患”。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們所難以接受的。聞一多這樣寫道:“《中國之命運》一書的出版,在我一個人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簡直被那里面的義和團精神嚇一跳,我們的英明的領袖原來是這樣想法的嗎?五四給我的影響太深,《中國之命運》公開向五四挑戰(zhàn),我是無論如何受不了的?!雹滩痪茫勔欢嗯既蛔x到了延安詩人田間的幾首詩,深為其中的戰(zhàn)斗精神所震驚,立即寫了《時代的鼓手──讀田間的詩》一文公開發(fā)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陣波動。隨后他又寫了一系列針對現(xiàn)實的雜文,開始吶喊,開始成為一位斗士。這時,他急切地閱讀各種左翼書籍,詳細了解共產黨的各種情況。趙超構的《延安一月記》中關于全延安只有“四個警察”的記述給他極為深刻的印象,他認為“只有在那樣的新社會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無阻礙地接受民主的教育”。⑼具有詩人浪漫氣質的聞一多的轉變是迅猛徹底的,他于一九四四年夏在羅隆基、吳晗的介紹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將來一定請求加入共產黨”。從此,他在共產黨的秘密領導下全身心地投入到爭民主的運動中去,直到1947在發(fā)表激烈抨擊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最后一次講演”后被特務殺害。(摘編自雷熙《聞一多與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命運》)(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ǎ?5分)A.聞一多雖然在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上享譽學界,但埋頭故紙堆并不是他喜歡的事情,這只是滿腔熱血的他對現(xiàn)實失望后的一種無奈選擇。B.聞一多想遠離政治,并曾因此獲得“何妨一下樓齋主人”的雅號;不過,他又不可能對政治毫不關心,因為當時的中國時時面臨民族危亡。C.蔣介石在《中國之命運》一書中對義和團精神有所肯定卻在挑戰(zhàn)五四民主自由的精神,這讓深受五四精神影響的聞一多難以接受。D.趙超構的《延安一月記》等左翼書籍讓聞一多對共產黨和延安有了新的認識,延安的新社會秩序也讓他看到了實現(xiàn)民主的希望。E.本文以時間為脈絡,以1943年春蔣介石《中國之命運》一書的出版為界,介紹了聞一多的轉變,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2)40年代初及此前,聞一多的基本立場一直站在國民黨一邊。這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請簡要概括。(6分)(3)聞一多思想變化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分析。(6分)(4)請解釋文章題目“聞一多的轉變”中“轉變”的含義,并談談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達題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分) 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的是實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大巧若拙的智叟式的人物。 B.在網絡上上傳作品門檻很低,網友原創(chuàng)的歌曲都可以傳到網絡上去,這也造成了網絡歌曲創(chuàng)作的魚目混珠。 C.百位知名學者十余年來殫精竭慮,通力合作,《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終于問世了。 D.工作缺乏通盤考慮,目無全牛,顧此失彼,這是許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表意明確的一項是()(3分) A.日本政府自從悍然宣布購買釣魚島以來,中國各地愛國民眾以不同的方式對日本政府的丑惡行徑予以強烈的譴責和聲討。 B.對手在戰(zhàn)略上的調整使得本公司必須作出選擇:不是聯(lián)手業(yè)內巨頭,逼著對手就范;就是急流勇退,轉向其他行業(yè)領域。 C.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f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教改道路的有益嘗試才是最佳途徑。 D.小區(qū)內非機動車屢屢被盜,除了保安巡邏不力之外,也與部分居民缺乏防范意識緊密相關,他們的非機動車常常沒有鎖。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向西越過桐廬縣城,,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孫了。東北西山下,是一片桑麻地,,隱而復現(xiàn),。繞過一支小嶺,便是富陽縣的境界。①遙遙對著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巒②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巒遙遙相對著③和一條長蛇似的官道④有一條長蛇似的官道⑤出沒盤曲在桃花楊柳洋槐榆樹的中間⑥在桃花楊柳洋槐榆樹的中間盤曲出沒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①③⑤16.簡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說明的構造成語的美學基本要求,不超過25字。(5分)成語是漢語詞匯中的瑰寶。成語往往有四個字或者三個字構成,如“置之度外”“想當然”。字數(shù)多的極少,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成語句式整齊,如“稗官野史”“微言大義”“輕描淡寫”“樹碑立傳”“面黃肌瘦”。至于“前呼后擁”“千軍萬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聽。四字成語里面很少有違背這個規(guī)矩的。唯一“不正經”的一個成語,就是“亂七八糟”,因為按照美學應該是“亂七糟八”,或者“七亂八糟”,結果他卻偏偏“亂七八糟”,所以就亂七八糟了。17.閱讀下面的一段話,要求續(xù)寫3句話,話題一致,句式相似。(6分) 崇高并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它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只要細心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崇高就在你身邊:它可能是一座高山,讓你感覺到巍峨;,;,;,。心中有了這種感受,也許你就會擺脫空虛,遠離庸俗,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六、寫作(60分)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三個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個人拿了根拐杖,一個人拿了把雨傘,第三個人什么也沒有拿。晚上回來時,拿傘的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渾身是傷,而什么也沒有拿的卻安然無恙。于是前兩個旅行者問第三個旅行者為什么會這樣,第三個旅行者回答說:“當大雨來臨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走時,我細心地走,所以我既沒淋濕也沒跌傷。你們失誤是由于你們憑借了優(yōu)勢?!?/p>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yōu)勢上。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以“優(yōu)勢”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范圍之內。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8.“敲殘”二字極為凝練,化無形為有形,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離愁寫得可聞可感,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游子內心的愁苦。9.本詩描寫了秋夜的月光、桂香、砧聲、雁聲等意象,月光桂香在隨風飄蕩,砧聲雁聲打破了秋葉的沉寂,這一切構筑了令人斷腸的秋夜氛圍,從視覺、聽覺、嗅覺上勾起了游子思鄉(xiāng)的離愁別緒。10.略。(4)認為可悲:①施那夫斯參加作戰(zhàn)卻畏懼戰(zhàn)爭,離開戰(zhàn)友,臨陣脫逃;②逃跑后還一直想做俘虜;③醒來時被捕,還為自己做了俘虜而滿足;④他是一名侵略者。認為可愛:①施那夫斯熱愛生活,珍愛生命;②他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心中掛念著自己的妻子和兒女;③他饑寒難耐,潛入法國人的城堡,只是飽吃一頓,并沒有傷害當?shù)氐囊粋€百姓;④他不喜歡侵略,厭惡戰(zhàn)爭。(觀點明確給1分,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語句流暢、論述嚴謹給1分。)12.(1)選B得3分,選D得2分,選E得1分。(A項“埋頭故紙堆并不是他喜歡的事情”的說法在文中沒有依據;C項說《中國之命運》一書“對義和團精神有所肯定”不妥,“義和團精神”只是聞一多借以形容此書中的專制主義思想;E項“讓讀者體會到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中的知識分子只是像聞一多一樣的知識分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