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惡意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3800字】_第1頁
【論惡意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3800字】_第2頁
【論惡意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3800字】_第3頁
【論惡意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3800字】_第4頁
【論惡意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探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3800字】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惡意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開題報告選題背景和意義: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結構以及公民的法律觀念、價值觀念產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封建的“以和為貴”“恥訟”“厭訟”的傳統(tǒng)觀念,隨著法制理念的深入人心,逐漸轉變?yōu)楣竦木S權意識不斷提高,加之訴訟具有權威性和終局性,因此在發(fā)生爭議時,公民選擇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就成為了一種常見形式?!?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2013年我國各級人民法院共審結一審民事案件1474.9萬件,同比上升37.8%。但民事訴訟案件數量增加的同時,并沒有帶動公民法律素養(yǎng)的同步提升。近年來,惡意民事訴訟案件頻頻發(fā)生,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危險趨勢,成為了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當事人借助訴訟這一法律工具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或為自己謀取不正當的利益,這不僅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更浪費了我國的司法資源,破壞了訴訟秩序,對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以及公信力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對惡意民事訴訟進行規(guī)制,切實維護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營造一個良好的司法環(huán)境是我國現代民事訴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惡意民事訴訟問題來源于訴訟,與程序法密切相關,通過訴訟法對其進行規(guī)制是相對合理,也是相對直接的方法。江偉老師就曾在司法部2003年重點科研項目成果的《民事訴訟法典專家修改建議稿及立法理由》中提出將“惡意訴訟”寫入《民事訴訟法》中,他認為應增加“第119條當事人惡意起訴、故意拖延訴訟或者具有其他濫用訴訟權利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前條規(guī)定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制裁,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行為人賠償因此造成的損失。直至2012年8月31日,我國才將“惡意訴訟,,寫入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中,首次明確了提起惡意訴訟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也將誠實信用原則正式納入民訴法總則,這為規(guī)制惡意民事訴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法律上依據。但惡意民事訴訟問題仍未得到完善解決,例如新民訴法中的惡意民事訴訟僅針對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第三方利益的情形,而沒有涉及原告單方損害被告利益的情形。國內外研究狀況:(文獻綜述,不少于2000字)我國關于民事惡意訴訟問題規(guī)制之研究,不管是民事實體法領域還是訴訟法領域,均不夠詳實,特別是通過結合實體法與程序法角度進行研究。目前,國內學界的相關理論研究有:首先,以民事實體法為視角,重點是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研究了其中規(guī)定的相關侵權責任。著重于對我國民事惡意訴訟侵權責任立法的可行性、體系構建等展開討論,單從法律界對民事侵權責任問題研究而言,己有一定規(guī)模的成果,研究層次也己十分豐富。其次,從程序法角度,在民事訴權的保護以及對濫用民事訴權的防范與規(guī)制方面有了一定探討,但理論界對民事惡意訴訟的界定與規(guī)制仍沒有體系的構建,相對于其他訴訟法領域內的熱點問題而言,程序層面的具體構建仍較為薄弱,理論體系也還沒有完備。再者,也有較少的著作與文章結合民事實體法與民事訴訟法對民事惡意訴訟進行研究,但成果較少。在我國,關于民事惡意訴訟規(guī)制問題的研究主要有:第一,關于保障訴權行使與規(guī)制訴訟,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事訴訟法的理論界。如陳光中主編的《訴訟法理論與實踐》;王福華的《民事訴訟基本結構:訴權與審判權的對峙與調和》;江偉、邵明、陳剛的《民事訴權研究》;劉敏的《訴權保障研究:憲法與民事訴訟法視角的考察》;張曉薇的《民事訴權正當性與訴權濫用規(guī)制研究》、陳桂明等的《訴訟欺詐及其法律規(guī)制》,等等。第二,關于惡意訴訟構成侵權的情形。具體體現為:一是研究與介紹國外己有的制度與理論研究成果。例如,張曉薇的《濫用訴訟權利之比較研究》、張衛(wèi)平的《法國民事訴訟中的訴權制度及其理論》等;二是立足我國司法實踐對研究民事惡意訴訟的規(guī)制作了初步探索。如,王加庚的《應設立惡意訴訟賠償制度》、馬賢興主編的《虛假訴訟防治的理論與實踐》等。但這一方面的學術成果較少,難以滿足司法實踐中的客觀現實需求,尚不能形成研究規(guī)模和體系,可以說還處于初期研究階段??傮w來說,當前我國關于民事惡意訴訟規(guī)制問題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現在:第一,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聯性,或單純從實體法角度就規(guī)制問題加以研究,或只從訴訟法角度進行程序規(guī)制,使民事惡意訴訟的規(guī)制問題難以系統(tǒng)化。第二,我國民事實體法未對民事惡意訴訟進行明確的立法規(guī)制,程序法的規(guī)制還沒有完善,再加上理論研究不夠,司法應對亦十分有限。相對而言,域外國家有關民事惡意訴訟導致的侵權等問題的研究時間長,內容多,且學界與實務界都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積累了有益的立法與司法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32-1條規(guī)定,對于拖延或者以濫訴方式以及其他不正當手段進行訴訟者,得科處“最高3000歐元”(原規(guī)定為“100法郎到10000法郎”)的民事罰款,并且不影響對其請求的損害賠償?!袷铝P金是由受處罰當事人直接向國家繳納,同時民事罰金也并不能取代損害賠償處罰,后者是支付給對方當事人的。處民事罰金不僅適用于一審程序,也適用于上訴程序中的拖延或濫訴行為。如果當事人在向最高法院提起上告時,濫用了自己的訴權,則法院應當適用特殊規(guī)則來進行處理,根據民事訴訟法典第628條,法院對上告人的此類行為最高可判令20000法郎的罰金。在德國法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的義務有著重要地位,這一概念又被簡稱為“真實義務”,通常是被認定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內容之一。德國法律雖然沒有明文規(guī)定“誠實信用”,但卻有真實義務的規(guī)定。根據《德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當事人應當做出完整和真實的事實陳述。”設置該義務是對訴訟當事人故意虛假陳述、故意扭曲對方真實陳述的一種原則性規(guī)制。若在訴訟中當事人違反真實義務,就會導致法官自由心證時對該當事人可能作出不利評價。真實義務不僅約束訴訟雙方當事人,還對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約束,為預防鑒定人出具不真實的鑒定結果、證人作偽證,德國程序法還規(guī)定了這類訴訟參與人的到場義務和對其進行強制措施、要求強制作證、宣誓具結等方式。日本的民事訴訟法是以《德國民事訴訟法》為母法。因此,日本民事訴訟法學界也受德國影響,較重視誠實信用原則在程序法領域中的擴張。日本最高裁判所早在1919年首次認可并采納了“權力濫用”思想;裁判所自1959年起開始把誠信原則適用到個案中去,重視當事人在進行民事訴訟使,應該奉行誠實信用的原則。不僅僅是強調誠實信用原則在規(guī)制惡意訴訟方面的地位,此外,日本的民事訴訟法以案例形式將惡意訴訟進行類型化,使其認定標準較為明確,因此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此外,日本民事訴訟法亦規(guī)定了相關了救濟制度:法律淵源的不同會有較多的差異產生。英美法系在惡意訴訟的規(guī)制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大陸法系強調法的結構性與邏輯性,重視在程序上進行規(guī)制與救濟,而英美法系則在法典中規(guī)定惡意訴訟,而且判例法也是其主要淵源,相較之下,英美法系國家規(guī)制體系完備。在英美法系中,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沒有事實依據和法律根據的無由之訴(frivolouslegalaction);二是盡管有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但是出于不當目的提起的不當之訴(improperlegalaction);無由之訴被稱為惡意訴訟(maliciousprosecution),不當之訴被稱為濫用程序(abuseofprocess)。論文結構與主要內容(包括實驗設計):摘要:關鍵詞:前言一、惡意民事訴訟的概念(一)惡意民事訴訟界定(二)相關概念辨析(三)惡意民事訴訟認定標準二、惡意民事訴訟的識別(一)惡意民事訴訟的特點(二)惡意民事訴訟的表現形式(三)惡意民事訴訟的構成要件三、我國惡意民事訴訟規(guī)制的現狀分析(一)惡意民事訴訟產生原因(二)我國惡意民事訴訟規(guī)制的立法及司法現狀(三)我國惡意民事訴訟法律規(guī)制的缺陷四、完善我國惡意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對策(一)庭審前的法律規(guī)制1.加強立案審查力度2完善審前準備程序3設立訴訟擔保制度(二)審理中的法律規(guī)制1加強法官的釋明權2加強對案外人權益的保護(三)結案中的法律規(guī)制1嚴格撤訴審查機制2完善訴訟費用負擔責任3設立對惡意訴訟人的罰款機制4建立惡意民事訴訟相關內容的披露制度總結參考文獻致謝論文研究方法:有介于此,文本重點關注民事訴訟領域中的惡意訴訟問題,通過比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法學研究方法,分析惡意民事訴訟的概念、與相關法律術語的區(qū)別、表現形式以及構成要件,從而對惡意民事訴訟進行識別。并在借鑒域外對惡意民事訴訟法律成果的基礎上,總結我國惡意民事訴訟法律規(guī)制的不足,全面論述如何完善我國惡意民事訴訟體系,希望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惡意民事訴訟問題進行完整探討。參考文獻[1]郝晶晶.論惡意訴訟應有的實體法規(guī)制——以程序法規(guī)制及其不足為基點[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10):44-52+161.[2]廖浩.論民事訴訟惡意調解之救濟[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0(05):109-115.[3]肖智敏.試析惡意訴訟的規(guī)制[J].法制與社會,2014,(19):109-110.[4]桑琳瑜.民事惡意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探究[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4,(05):28-31.[5]白晶.民事惡意訴訟制度比較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4,(01):34-35.[6]李昌超,徐德臣,李建坤.從“傷害原則”看惡意訴訟的本質——以民事訴訟為視角[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11(04):78-82.[7]范道麗.民事訴訟中惡意調解問題的成因分析——以對離婚案件中的惡意調解問題的分析為視角[J].現代物業(yè)(中旬刊),2013,12(11):46-47.[8]陳富雄.民事惡意訴訟問題研究[J].法制與經濟(中旬),2013,(07):68-69+71.[9]文倞.淺析新民訴中的惡意訴訟[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6(04):65-67.[10]劉廣林.知識產權領域惡意訴訟的有效規(guī)制[J].南方論刊,2013,(03):50-52+49.論文工作總體日程安排:2017.11-2017.12論文相關資料搜集,完成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