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嬉皮士與小眾文化傳播55_第1頁
網絡嬉皮士與小眾文化傳播55_第2頁
網絡嬉皮士與小眾文化傳播55_第3頁
網絡嬉皮士與小眾文化傳播55_第4頁
網絡嬉皮士與小眾文化傳播5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網絡嬉皮士與小眾文化傳播NetHippiesandNarrowCast姓名:_學號:班級:___新聞學(廣告)___指導老師:職稱:日期:

目錄摘要…………………3Abstract………………3一、舊嬉皮士的概念………………4二、網絡嬉皮士的概念……………5(一)、網絡嬉皮士與傳統(tǒng)嬉皮士的相通性………5(二)、網絡嬉皮士與傳統(tǒng)嬉皮士的差異性………5三、網絡嬉皮士的表現(xiàn)……………5(一)、網絡嬉皮士出現(xiàn)的條件……………………6(二)、網絡嬉皮士表現(xiàn)的行為……………………6四、網絡嬉皮士與小眾文化…………10五、小眾文化的傳播模式……………11六、小眾文化的發(fā)展方向……………12參考文獻……………15結語(致謝)…………16

網絡嬉皮士與小眾文化傳播NarrowCastandNetHippiesPhenomenon摘要:隨著媒介的細分與發(fā)展,信息傳播方式漸漸由傳統(tǒng)的“大眾傳播”轉向現(xiàn)代的“小眾傳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恒古不變。小眾傳播最顯像的表現(xiàn)方式無疑就是網絡傳播,因為網絡的普及,網民迅速增加,尤其當下年輕人對網絡可謂相當熟悉。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網絡嬉皮士現(xiàn)象,頗有當年嬉皮士文化的倒戈之勢。新嬉皮士們有著嬉皮士鼻祖的憤世嫉俗和特立獨行。從網絡嬉皮士現(xiàn)象可以窺查到當今信息傳播的新趨勢,即走向分眾小眾。本論文試從傳播學角度進一步探討游弋于主流之外的這股小眾力量的傳播模式及其自身的發(fā)展方向。關鍵字:網絡嬉皮士、小眾文化傳播

Abstract:Withthedivisionoflaborandthedevelopmentofmedia,thespreadwayofinformationhastransferredfrom“masscommunication”to“narrowcast”,buttheprincipleof“birdofafeatherflocktogether”willneverchange.Undoubtedly,themostobviousexpressivewayofnarrowcastisNetworkCommunicationforthepopularityofInternet,therapidincreaseofNetizenandtheirfamiliarityaboutweb.Nowadays,anewgroupofpeoplecalled“NetHippies”occurs,tryingtobesubversiveasthepreviousHippiesin20thcentury.TheyinheritedtheimpulsivenessandrebelliouscharacterfromHippiesoriginator.WecanpryaboutsomenewtrendsofinformationspreadfromthoseNetHippies.Myessayfurtherdiscussesthespreadmodelofthissmallgroupwhichisisolatedfrommainstreamanditsself-developmentdirection.Keywords:nethippies、narrowcast

從網絡嬉皮士現(xiàn)象看小眾文化傳播一、舊嬉皮士的概念20世紀60年代對于世界歷史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年代,在這混亂的十年里,先后爆發(fā)了席卷全美的黑人民權運動、激進新左派運動、叛逆青年反正統(tǒng)文化運動、女權主義運動和反戰(zhàn)運動。其中的叛逆青年反正統(tǒng)文化運動也就是為我們所熟知的嬉皮士文化運動。何謂嬉皮士?一群對主流文化懷有敵視的憤怒青年?他們的形象似乎與性自由、毒品、搖滾樂、奇裝異服劃為等號,其激進極端的生活方式遭到保守派的諷刺,但也同時受到萬千先鋒青年的追捧。因為擁有明顯對抗當時社會主流文化的特征,有關學者將嬉皮士文化定義為反正統(tǒng)文化,“所謂反正統(tǒng)文化,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從意識形態(tài)層面上說,是一套從根本上拒絕社會主導文化的信條和價值觀,主張制定另類文化價值觀,具有相當明顯的‘宗派性’;從行為層面來說,是指那些認同和接受反正統(tǒng)文化另類文化價值觀的群體。在這種另類文化價值觀指導下,他們的行為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傾向于逃避社會,遠離塵囂?!盵1]“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抗議活動,是超政治的文化層次的困惑之產物,反對一切權威,拒絕委身于任何價值,強調個人自由選擇,反對一切真理,主張價值相對主義,反對‘理性化的制度’,要求‘官能……尤其是兩性及同性關系上的解放’?!盵2]嬉皮士們習慣以反對一切的姿態(tài)來呈現(xiàn)一無所信,但正如哲學教授劉小楓所說“‘一無所信’實質上亦是一種相信,同樣構成一種類型的知識的形式,它相信——真誠地相信——‘不相信’和空虛。這種知識類型導致的社會行動顯而易見:游手好閑,性即樂,追逐時潮,無所謂,耍嘴皮子(閑談)。”尤其當這種一無所信又聯(lián)結著對于政治的期望時,它成為了一場革命,而不僅僅是一場游戲??偟膩碚f,雖然歷時不過短短六七年,但這場文化運動對整個歷史的影響是深刻的。二、網絡嬉皮士的概念網絡嬉皮士概念:長期混跡于網絡的亞文化青年活躍分子。普遍具有較長網齡,熟用互聯(lián)網,擁有個人主頁,多建立過或加入過特屬的群組圈子,發(fā)帖回帖踴躍,樂于主動轉載奇趣新聞,崇尚網絡搞怪無厘頭文化。(一)、網絡嬉皮士與傳統(tǒng)嬉皮士的相通性:援引舊嬉皮士文化運動,是為了類比21世紀網絡環(huán)境下的新嬉皮士文化現(xiàn)象。他們恢復了一些20世紀60年代嬉皮士運動的特性,比如強調個體自由個性解放,穿他們愿意穿的衣服,做他們喜歡做的事,要求不受束縛地自由表達。并且對自己特有的群組圈子具有強烈認同感及依賴性等。(二)、網絡嬉皮士與傳統(tǒng)嬉皮士的差異性:1.虛擬性網絡給予了新一代網絡嬉皮士們獨特的虛擬環(huán)境。所有的行為實質上都是在一臺連接了互聯(lián)網的個人PC上完成的。熟用網絡的嬉皮士們懂得利用網絡自由無限的超鏈接方式和形式多樣的多媒體工具來充分表達個人的想法意念。2.非政治性相對和平的時代背景削弱了網絡嬉皮士們的政治反抗特征。他們雖有對政府若干行為的不滿,但不至于將這種委婉抗議上升為實質的激進的政治反抗。3.分散性網絡嬉皮士們可能住在不同的城市地域,只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或價值觀而聚集在一起。有的相交多年也沒有見過一面。三、網絡嬉皮士的表現(xiàn)(一)、網絡嬉皮士出現(xiàn)的條件1.網絡文化的普及截止到2009年4月,中國網民人數(shù)已達3.16億,仍保持為全球第一大網民數(shù)量國家。從第23次互聯(lián)網發(fā)展報告來看,青年人(18-30歲)中的網民普及率一直領先于其他年齡段,已經趨于飽和狀態(tài)(98%)。[3]從不同職業(yè)的網民普及率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已經使用了互聯(lián)網。而上網最主要的目的依次為獲取信息85%,休閑娛樂36%,與人聯(lián)絡(如收發(fā)郵件、IM、SMS、聊天等)31%,學習9%,網上銀行、買股票、付帳等10%,獲得各種免費資源(如免費郵箱、個人主頁空間、各種免費資源下載等)6%,交友1%,網上購物5%,其它3%??梢?,網絡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愈發(fā)強大。并且我們可以預見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網民對于網絡的運用將更為圓熟和規(guī)范。2.社會氛圍的壓抑網絡相對自由開放的氛圍,將現(xiàn)實相較得更為憋悶壓抑。政治方面,雖無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但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糾葛頻繁。經濟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網民的情緒有所起伏。文化方面,無論是電影的刪節(jié)版還是視頻的禁放令都引起了網友的極大反應。大部分網友對之表示憤慨。長期使用網絡的網民多為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人群,受西方自由、民主、平等、博愛思潮的影響明顯,在個人理想受到社會現(xiàn)實沖擊時自然會想到借助網絡來抒發(fā)情緒。這從另外一方面體現(xiàn)的是傳統(tǒng)社會與現(xiàn)代社會之間的微妙矛盾。(二)、網絡嬉皮士表現(xiàn)的行為1.網絡社區(qū)的虛擬繁榮(1).個體行為近年來,“惡搞”與“山寨”成為網絡流行語與網絡嬉皮士們的傳播不無關系。代表了草根平民智慧的網絡嬉皮士們總有出其不意的原創(chuàng)方式來對抗“嚴肅”與“正統(tǒng)”,早年是無極饅頭事件,現(xiàn)又有草泥馬事件,他們以輕浮夸張的行為打太極般訴諸著個人的觀念對抗著權威的體制。由于精通網絡,他們懂得利用各種手段來傳達自己的想法。而個體行為的個性化,傳播速度的光速化,又造就了特定的網絡走紅現(xiàn)象,這種走紅甚至可以吸引主流媒體注意,成為某種網下流行,從而被細細讀解成某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網絡嬉皮士的走紅其實也不難理解,類似于蘇珊桑塔格所言的坎普,“發(fā)現(xiàn)對劣等趣味的良好趣味,能使人擺脫重負,強調高級的,嚴肅的快樂的人是在剝奪自己的快樂。他老是限制自己能夠享受的快樂??财找砸环N肆無忌憚的妙趣橫生的享樂主義出現(xiàn),對良好趣味施加影響?!盵4](2).群體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SNS小組的虛擬火爆。所謂SNS全稱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會性網絡服務,專指旨在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互聯(lián)網應用服務。豆瓣網作為中國互聯(lián)網代表型SNS,擁有繁榮的群組文化。2009年5月4日群組類型及數(shù)量統(tǒng)計報告:讀書(作家書籍類型報刊)1458影視(電影導演演員)1833音樂(藝術家/樂隊地區(qū)搖滾)2813藝術(戲劇展覽博物)1170生活(美容美食服飾)3307興趣與收藏(旅行攝影游戲)2914情感(單身婚戀其他)1425學術(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1060商業(yè)與財經(經濟管理金融)310互聯(lián)網與技術(編程與軟件數(shù)碼產品互聯(lián)網)660大學與教育(大學中學求職)952體育(足球羽毛球籃球)356地域(中國大陸香港USA)1833小組中,管理員充當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意見領袖的角色,但傳播已不止于拉扎斯菲爾德所言的“大眾傳播→意見領袖→一般受眾”,換言之,意見領袖的角色并不固定,每個成員都有機會成為熱門話題的制造者,特定思想的表達者,傳播方式由單點對多點的直線型轉向多點對多點的發(fā)散型。另外,每個小組都有清晰的定位和理念。輔之以獨有的話語和標識。因為網絡特殊的傳播方式,網民普遍運用著以下特殊符號變異方式作為網絡交流方式:英文及英文簡寫(eg:PS=Photoshop)、英文的漢譯諧音(eg:3Q=thankyou)、拼音及拼音簡寫(eg:ls=樓上)、表情(eg:兔斯基系列)、網絡通假字(eg:河蟹=和諧)、象聲詞表示感情(eg:555~~~=嗚嗚嗚~~~=哭泣),這些web1.0階段的網絡符號依舊有效,而隨著web2.0的發(fā)展,小圈子文化則生成更復雜更豐富的話語系統(tǒng),這個話語系統(tǒng)在符號的基礎上形成特定訊息,并借助語言、文字、音聲、圖形、畫面、影像等各類載體進行傳遞。以下截取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文化符號予以詳解。非主流文化符號:流行文化向來對現(xiàn)有文化規(guī)范具有顛覆性,而非主流的火星文就是一例典型的標舉著“特異”入侵到我們正統(tǒng)語言文字習慣的案例。符號、繁體字、日文漢字加上錯別字,是火星文的一大特色,其故意造成閱讀理解上的障礙,是一種邊緣小眾青年群體標新立異的表達方式。德國哲學家卡西爾認為,“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類文化的全部發(fā)展都依賴于這些條件。人是符號的動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指明人的獨特之處,才能理解對人開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盵5]一種表達方式的出處源頭難考,但其傳播速度卻驚人,一旦在某個特定圈子內形成某種時尚,就漸成這個圈子獨有的時尚文化特征。對此,齊美爾認為“時尚的魅力在于,它一方面使既定的社會圈子和其他的圈子相互分離,另一方面,它使一個既定的社會圈子更加緊密——顯現(xiàn)了既是原因又是結果的緊密聯(lián)系。時尚的魅力還在于,它受到圈子的支持,一個圈子內的成員需要相互的模仿,因為模仿可以減輕個人美學和倫理上的責任感?!盵6]符號是某種表征的展示,小圈子文化則借助著符號打造著自己的旨趣和意念。需注意的是,非主流的原始初衷是一種個性的張揚,只在小范圍內流行,但由于其傳播過程中的變異,導致了某種歪曲,這則另作他論??勺鳛樾”娢幕瘮U散至主流文化后的變調轉向。SNS的出現(xiàn)對于互聯(lián)網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是web2.0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直接影響著所有門戶、搜索引擎和論壇等,代表了互聯(lián)網以人為本時代的來臨。應該說,小眾文化依托著SNS的強大功能性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邊緣人群生活樂土,這在某些特定圈子(藝術圈、搖滾圈)中尤為明顯。2.網民生活的明處繁榮生活聚會、音樂演出、展覽沙龍、拼吃拼玩等時尚項目逐漸興起,各類同城活動頻繁發(fā)布。線上組織,線下接頭的方式是廣大網民彼此相識的良好方式。豆瓣網作為中國互聯(lián)網代表型SNS,可發(fā)布各類同城活動,涵蓋內容有音樂演出、展覽、電影、講座/沙龍、戲劇/曲藝、生活/聚會、體育、旅行、公益及其他。2009年4-5月活動城市及數(shù)量統(tǒng)計報告:北京1158上海779廣州269武漢143杭州158成都179深圳115南京150西安96重慶65天津81廈門71長沙69大連46蘇州38一個城市的活動數(shù)量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文化活躍度。虛空的網絡里熱絡的人們終于在城市的現(xiàn)實里得以相遇,活動頻繁,城市則留下其居住者建設者們的記憶和思想,漸漸醞釀出屬于一個城市的獨有氣質,這本身就是件叫人激動人心的事。正如《連城訣》的作者何樹青所言,“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寬闊處發(fā)聲。在熱鬧街頭喊叫,在城市門口,在城中發(fā)出言語?!彼摹⒕W絡嬉皮士與小眾文化網絡嬉皮士文化是小眾文化的一分支,一代表。其直接隸屬于圈子文化?!盎钪驗橛型?,真好?!薄@是一名網友的真實心聲。任何時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是永遠正確的。早在無網絡時代,圈子文化已根深蒂固,而網絡普及的這個時代,圈子文化則更為突出,并且因著全球化的勢頭呈現(xiàn)出國際化無邊界。對此,網絡寫手李尋歡說過一句經典的話,“毫不夸張地說,網絡世界組成了一個新宇宙?!薄八^圈子是一些無形的群體,并沒有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規(guī)范,它的組成來自共同的興趣和目標,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和博弈,最終達到價值認同,形成相對固定的人群和獨特的話語環(huán)境。在我看來,理想中的圈子,就是在悲情的歲月,一幫互相舔舐傷口的人?!盵7]“圈子,團伙、幫派、社團、組織、同黨、小山頭,等等,這些詞的含義有所不同,但也不無相通之處,都是指由一伙人形成一個固定的或大或小的團體。在所有這些指稱中,‘圈子’顯得最為低調溫和,更富有民間和日常生活特征,它通常是指朋友交往的小圈子,其前提是有閑情逸致,其形式主要是吃喝玩樂,其目的是排除孤獨感,獲得交流或傾訴等情感方面的溝通。圈子是日常生活的延伸,也是對它的超越。既然形成某個圈子,就會有這個圈子的特定的形式和風格,有它的事件和秘密,總是有核心人物和吸引人的主題,最重要的也許在于,圈子會讓人活得更為真實徹底,更有性情。在高度政治化的年代不會有圈子的存在,一切都被政治組織機構所掌控,個人的自主性為組織的忠誠、紀律和服從所支配,不可能再有游離于強大的政治組織機構之外的小圈子存在?!盵8]如今的政治環(huán)境自然不同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普遍擁有了結交的自由、表達的自由。圈子是凝結個體的繩索。而這凝結的力量不再是組織。針對圈子和階層的關系,社會學家孫立平還指出“中國社會的分層結構在定型化。階層之間有邊界,階層內部有認同,社會流動常規(guī)化。”[9]這或許是和平共處百家爭鳴的好勢頭。五、小眾文化的傳播模式傳統(tǒng)媒體并非沒落,廣播、電視、紙媒依舊發(fā)揮作用,但對于時下年輕 人而言,網絡已構成生活更重要的一部分。按出現(xiàn)的次序而言,網絡已被定義成“第四媒體”,它獨特的交互性是前三媒體望塵莫及的?!斑@不僅是交流形式的革命,更是交流本質的革命”。[10]這場革命自身也經歷著技術上的不斷革新,代表著摸索的1.0時代已經過去,2.0時代網絡的發(fā)展更有出彩之處。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生活變成了這樣,早上起來打開電腦,習慣性地上了某SNS社區(qū),友鄰們干了什么便一一映入眼簾,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好玩的事,她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鮮的事,他最近有什么感悟,她最近有什么困擾……這樣一個彼此分享即時互動的動態(tài)過程,只有SNS傳播方式能做到。他也許是未曾謀面的,她也許是至親好友,網絡的神奇之處就在這里,它讓渾身不搭界的人得以交流,或讓心有靈犀的人得以惺惺相惜,它是虛擬的也是真實的,在很多情況下,虛擬與真實已經融合接軌無法分辨無法脫節(jié)。豆瓣震組很紅(當時我就震驚了37651人),豆瓣冷組也很紅(我們愛講冷笑話98787人),豆瓣網站推薦組也紅(82404人),其一表現(xiàn)了奇觀社會的奇觀化,其二表現(xiàn)了網絡中的人自娛自樂的傾向,其三表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資源的共享普及化。這些紅組之外還有千千萬不知名的小組,公開,半公開,或私密,共同組成了條目繁多內部繁榮的SNS圈子。有知名紅組,自然還有知名紅人,網絡嬉皮士常充當這樣的角色,他們的主頁內容豐富,涵蓋的信息充分表達他們的個性,他們整日灌水潛行,交到了許多志同道合之人,形成網絡強關系鏈。他們的樂于表現(xiàn)使他們具有一定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有些是純自我愉悅型膨脹型的,有些則帶有職業(yè)商業(yè)色彩,譬如很多紅人是賣打口碟和古著的,高調的目的是網絡公關。這些紅人之外也有千千萬不知名的人物,作為圍觀者旁觀者,可以拍手鼓掌也可以嗤之以鼻??傊侨说幕訑噭恿诉@張全球大網。無論如何,應該說得益于SNS的這種傳播方式,網絡才顯示出如此精彩,它讓精華內容迅速浮出水面讓多人品鑒,使信息的價值最大化;它使人們有機會集結朋黨,隔著玻璃互相愛撫不再孤單。以下對這種傳播方式予以詳解。SNS社區(qū)區(qū)別于傳統(tǒng)門戶、搜索引擎或論壇的地方就是,它將網絡以信息為主體轉變?yōu)橐匀藶橹黧w。網絡不再是由資訊主宰的網絡,而更賦有人情味。其架構主要可歸結為三層:主頁(profile)、關系鏈(relationship)、內容(content)和應用(Application)。(1)、主頁(profile)是人的居所,是人基本屬性的展示地。人物畫像在此處得到豐滿,profile包含了用戶的社會屬性,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地域等;有的還包括用戶的愛好,服務使用傾向等推導屬性。用戶在這片自留地里可上傳豐富內容,打造網路上的個人形象。(2)、關系鏈(relationship)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這種關系可以是由現(xiàn)實中結交后擴展到網絡的,也可以是純網絡結交的。無疑,網絡給予人更多地認識志同道合者的機會。關系鏈,包括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群體的關系;群與群的關系。具體表現(xiàn)為,好友關系(強關系鏈),關注追隨關系(弱關系鏈),同好關系,(同愛好,粉絲圈);同地域關系(同城)等;在一個SNS社區(qū)產品中,關系鏈是非常核心的,具有很大的營銷價值。早期MAIL和IM雖然也有關系鏈,但是是個體與個體的關系鏈,MAIL作為正統(tǒng)文件傳輸和信息交流工具具有滯后性的缺點,IM作為即時通訊工具雖然能做到快速聯(lián)絡,但還是相對封閉,無法施展拓展關系鏈的功效。(3)、內容(content)包含兩類。一類是由SNS自身提供的。一類是用戶貢獻內容(UserGiveContent)。表現(xiàn)形式和載體從簡單到豐富,有簡單文本,短文本,到圖片,音頻,個人視頻,隨著網絡硬件條件的發(fā)展和網民自身使用網絡能力的增強,內容將趨向豐富化。應用(Application)涉及SNS網站技術層面的專業(yè)性更多些,是盤活整個SNS的活力之源。一個成功的SNS懂得如何調動用戶的使用積極性。這其中,很多SNS實施和第三方合作的方式,由第三方開發(fā)有趣插件供用戶使用,不失為一種良好合作方式。基于這三層聯(lián)結,用戶可以在主頁和群組上瀏覽到想要接收的所有動態(tài)信息。這種選擇性新聞來源(Newsfeeds)訂制接收方式于用戶和網站皆有利處,一方面避免了用戶收到多余信息的干擾,一方面提升了互聯(lián)網的有效信息傳播。關系鏈則通過內容分享和應用交流得到鞏固。小眾文化依賴著SNS的傳播模式,發(fā)展?jié)u趨成熟。小眾文化的特異之處在于它的邊緣性非主流性。是被主流屏蔽或排斥的一種文化。之所言小眾,信奉的人必然稀少,這樣稀少的一群“怪”人得以相識,一大途徑是通過網絡。而正是通過這種途徑,小眾文化獲得了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間,與大眾文化得以安然相處井水不犯河水。他們不尋求主流的認同,他們尋求的是內部的自我認同。六、小眾文化的發(fā)展方向豆瓣重口味組由于長期討論色情暴力內容,被豆瓣管理員強制解散,系統(tǒng)郵件依舊畢恭畢敬地深表道歉,并羅列社區(qū)指導法律法規(guī)若干,但成員油腔滑調老奸巨滑已成習慣,聲稱『爆豆瓣鸛貍猿的菊花』后又建新組,成員間互發(fā)豆郵邀請,人氣馬上聚集起來。自很黃很暴力的網絡問題被重視起來后,網絡平臺受到更多的限制。李銀河說過,在一個自由度相對開放的社會,人們受到的壓抑較少。自此看來,我們社會的自由度還不夠開放,多元文化還未得包容,小眾邊緣文化依舊處于大眾主流文化的打壓排斥之下。不過,社會總在進步,在相對自由開放的網絡社區(qū)里,因為這樣一種有效的小眾文化傳播模式,讓某一部分人得以聚集。小眾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基本可概括為:更細密更集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以前由職業(yè)衍生出的圈子尚且那么多,現(xiàn)在的分類則更豐富,直接導致小眾文化的分支更為細密。單個與單個文化圈子間有交流也有隔閡,內部則體現(xiàn)出更為集中的強大凝聚力。需注意的另外一些問題是,雖然新的電子媒介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巨大便捷,但其實體并非脫離于現(xiàn)實社會的架空產物,它是受制于現(xiàn)實社會并作用于現(xiàn)實社會的。網絡一度因其相對自由的尺度被予以“電子烏托邦”的遐想。人們懷著樂觀的期待,憧憬一個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國。無疑,在電子傳播網絡里,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傳播者,作為一個個終端網點,享受著自由開放的表達權利,有人認為,新媒體技術將保障每個人自主發(fā)表言論的機會,從而形成一個“真正的觀點的自由市場”,運用至民主投票機制,更是為公民參與公共事務和發(fā)表公關看法提供了便利,一個普遍民主的社會將有可能誕生。但是,單純技術上的可能性其實并不能必然保證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的建構。在虛無縹緲的網絡世界里,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但也容易被人遺忘。一個非嚴肅的環(huán)境,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一個容易被大量信息沖擊稀釋的新宇宙,能真正作用到現(xiàn)實社會里的能力是有限的。媒介即信息,話語即權利,網絡世界多少程度上是做到了打破了沉默的螺旋套路,人們開始爭做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但網絡肯定沒有與現(xiàn)實完全接軌。網絡也沒法與現(xiàn)實完全接軌,全民實名制不可能實現(xiàn),甚至人們早已習慣了在網上率性表達,在網下規(guī)矩做人,造成奇怪的網上網下之分裂。技術的進步不代表技術的全勝,總的而言,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可能會使上述“電子烏托邦”淪為空想。首先,人們的信息獲取機會并未予以均等,無形的手依舊監(jiān)控著部分信息源頭。其次,是既得利益的糾紛,人們需要通過轉移傳統(tǒng)媒體信息時會引來版權問題。再者,是“信息繭房”(InformationCoco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