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高二地理上冊系列(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2-2-1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高二地理上冊系列(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2-2-1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高二地理上冊系列(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2-2-1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高二地理上冊系列(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2-2-1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高二地理上冊系列(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湘教

選擇性必修一第二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第二節(jié)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1)田家大院傾情力作必備干貨課標解讀1、了解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2、解釋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3、分析各類常見地貌類型的成因。田家大院傾情力作目

錄CONTENT01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02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①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外力作用、評價①板塊構造學說、地理事物與板塊邊界、經緯線與板塊、海嶺②板塊碰撞(海溝、島弧、海岸山脈、褶皺山脈)、板塊分離(裂谷、海洋、海嶺)③地質構造、褶皺、地形倒置;斷層(地塹、地壘)、斷層線、斷層面;④火山活動(裂隙式、噴發(fā)式)03知

展①地質類答題模板、海底山脈”或“大洋中脊”、巖層新老與褶皺;背斜與儲油、儲氣、隧道、采石場;向斜與地下水、水庫壩址、煤鐵礦;華山、廬山、貝加爾湖②寧夏平原、科羅拉多大峽谷

野柳地質公園地處我國臺灣島北部海岸,大自然在這里造就了許多奇特的地質景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巖石就是“女王頭”?!芭躅^”的頸部修長,臉部線條優(yōu)美,形象猶如昂首靜坐的女王。從圖2—26可以看出,經過18年時間,“女王”的頸部明顯變細了。過去人們還能依偎在“女王”的肩上合影留念,而現(xiàn)在“女王”已經被保護起來了,游人不能再接近。1.是什么原因使得“女王”的頸部在短時間內發(fā)生如此明顯的變化?2.目前,“女王頭”面臨著“斷頸危機”。到底是通過人為手段保護,還是讓她自然逝去,一直存在著爭議。對此,說一說你的看法?!芭躅^”是海蝕作用形成。

1.是什么原因使得“女王”的頸部在短時間內發(fā)生如此明顯的變化?

長期遭受差異的風化、侵蝕,導致“女王”頸部明顯縮小。2.目前,“女王頭”面臨著“斷頸危機”。到底是通過人為手段保護,還是讓她自然逝去,一直存在著爭議。對此,說一說你的看法。

人為手段保護:獨特的地貌景觀,科研價值大;在加固保護過程中會形成相關學科的學術研究;是重要旅游資源,對游客有較強吸引力;是當地重要標志,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

自然逝去:應遵循自然規(guī)律,減少人為干擾;自然風化、侵蝕后,還會有新的地貌景觀形成;加固保護成本高,形象不再自然,跟豎個雕塑沒什么區(qū)別?!芭躅^”是海蝕作用形成。

讀四川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判斷此地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災害是()A.滑坡B.泥石流C.地震

D.水土流失

解析:該地巖層斷裂發(fā)育,巖層的斷裂、錯動很容易引起地面的震動。答案:C講練結合

出門旅游,常常可以看到千姿百態(tài)的地形:一望無際的平原、高大連綿的山脈……

這些地形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

導致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力量重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地質作用:自然界中引起地殼、地表形態(tài)和巖層結構發(fā)生變化的作用。

※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包括地球運動旋轉能、引力能、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等。它表現(xiàn)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等,使地表崎嶇不平。

※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包括太陽輻射能、重力能。它能造成地殼表層物質的破壞(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使地表趨于平坦。圖2—27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一、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

※評價:塑造地表形態(tài)由內外力共同作用,但以內力作用為主。內力對地殼變化起主導作用,但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外力作用也可能占優(yōu)勢,如河流對地形影響、滑坡、泥石流。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

板塊構造學說是近幾十年來解釋大地構造運動和海陸分布規(guī)律較為盛行的一種學說。

※地球的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巖石圈被斷裂構造帶(如海嶺、海溝等)分割成六大板塊。大板塊內部還可以劃分出若干小板塊。各板塊處于不斷運動當中,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板塊內部地殼穩(wěn)定(長期受外力侵蝕作用)。圖2—28六大板塊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

※巴西高原、德干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海拔較低,起伏和緩:位于板塊的內部,地殼穩(wěn)定,長期受外力的侵蝕作用。

※太平洋板塊幾乎由大洋組成;印度洋板塊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

※地理事物與板塊邊界:阿爾卑斯山、雅魯藏布江、安第斯山、落基山脈、紅海、冰島、格陵蘭島、西印度群島、火地島、新西蘭南北二島、東非大裂谷。1、有關圖中①類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

)A.此類巖石可能帶有氣孔B.由巖漿通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C.因水平擠壓,斷裂變質而成D.可重返回巖石圈中的軟流層2、圖示區(qū)域的地殼(

)A.以水平張裂作用為主B.以水平擠壓作用為主C.以垂直上升運動為主D.以垂直下降運動為主講練結合紅海剖面示意圖

解析:玄武巖屬于噴出巖,可能有氣孔,紅海位于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的生長邊界,地殼以水平張裂為主。1、答案:A。2、答案:A。1.下圖是40°N附近全球板塊構造剖面示意圖,位于日本附近的板塊是()A.① B.②C.③ D.④2.下列島嶼與日本群島成因相同的是()A.冰島 B.崇明島C.菲律賓群島 D.夏威夷群島講練結合解析:第1題,日本位于歐亞板塊與太平板塊的消亡邊界,屬于島弧。答案:D。

第2題,冰島、夏威夷群島與火山活動有關,崇明島與流水沉積作用有關。菲律賓群島、日本群島屬于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形成的島弧。答案:C.歐亞板塊

指出板塊界線的位置,多火山成因?

解析:該圖等高線與等深線的海拔相差懸殊,符合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附近區(qū)域島弧與海溝的特征。

答案

界線:陸地西南海岸線附近(2000~3000米左右等深線)的海溝。

原因: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美洲板塊之下(或兩側的板塊互相擠壓),導致這里多火山。講練結合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

※重要經緯線與板塊。

※大西洋、印度洋的海嶺走向。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

※板塊相互碰撞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一)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

※板塊彼此分離

東非大裂谷

多火山、地震,兩岸懸崖壁立。裂谷進一步發(fā)展,海水進入,形成海洋,例如紅海。開始張裂形成大陸裂谷發(fā)育為海洋

1.讀圖2—28、圖2—29,運用板塊構造理論,說明喜馬拉雅山脈是怎樣形成的。

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后,因都屬于大陸板塊,地殼受擠壓后褶皺隆起,形成高大山脈。

2.設計模擬實驗或繪制示意圖,說明太平洋西部邊緣的深海溝—島弧鏈是怎樣形成的。

太平洋西部邊緣處于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大洋板塊因位置較低,碰撞擠壓時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在俯沖帶形成海溝,在大陸板塊一側受擠壓后上拱形成島弧鏈。(34頁)華

山華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tài)

※地質構造:由于地殼活動,水平巖層發(fā)生傾斜彎曲,甚至是斷裂錯開的“痕跡”。

※褶皺:巖層在擠壓作用下發(fā)生塑性變形而產生的波狀彎曲,基本單位是褶曲。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tài)

※地形倒置:現(xiàn)有地形與褶皺構造初期地形不吻合的現(xiàn)象。

①背斜成谷:背斜頂部受張力,巖性疏松,容易被侵蝕。②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③評價:背斜、向斜均可以成山,也可以成谷;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是同一地質構造在不同時間的構造地貌。地質構造地質構造構造地貌褶

皺背斜山嶺:背斜山山谷:背斜谷向斜山谷:向斜谷山嶺:向斜山1、圖中高速公路隧道穿過(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2、圖中甲地多見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斷未知巖層應為(

)A.頁巖B.板巖C.石灰?guī)rD.花崗巖3、若河流沿岸地區(qū)柑橘分布廣泛,則圖中乙地常見植被類型最可能為A.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針闊混交林 D.針葉林講練結合

解析:第1題,根據巖層走向和地形,確定為背斜山。答案:D

第2題,石芽、溶洞屬于喀斯特地形區(qū)的地理事物。答案:C

第3題,柑橘屬于亞熱帶水果,地帶性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答案:A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tài)

※斷層:巖層破裂后,兩側巖塊沿破裂面發(fā)生明顯的位移。若只有破裂但無位移,僅為斷裂。如左下圖,①②③處巖石是斷層,④處巖石是斷裂。

※斷層處烈度會變大;交通線路和水庫應避開斷層,以免誘發(fā)地震、滑坡、滲漏。斷層面:一般形成陡崖。斷層線:巖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常發(fā)育成溝谷、河流、泉(地下水沿斷層流出,可利用斷層找水或泉)。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tài)

※斷層構造地貌斷層地壘塊狀山地、山峰廬山

泰山華山地塹谷地或盆地東非大裂谷汾河谷地吐魯番盆地斷層構造帶溝谷或河流雅魯藏布江谷地寧夏平原

1.讀圖2—34、圖2—35,完成相關任務。

(1)在圖2—34中,用虛線繪出背斜部位缺失的巖層。

(2)議一議,背斜谷和向斜山是怎樣形成的?

背斜谷,背斜頂部受張力,巖性疏松,容易被侵蝕;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

(35頁)

2.讀圖2—32,完成相關任務。

(1)斷層面是指巖體斷裂錯開的面,斷層線是指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在圖中找到斷層面、斷層線,并將它們標注出來。

(2)想一想,巖體發(fā)生斷裂就會形成斷層嗎?

若只有破裂但無位移,僅為斷裂。

(3)議一以,沿斷層線常發(fā)育成什么地形?

巖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常發(fā)育成溝谷。(35頁)長白山天池日本富士山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三)火山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火山噴發(fā)是地球內部能量強烈釋放形式,巖漿噴出地表即為火山噴發(fā)。

※裂隙式噴發(fā):熔巖物質溢出地表形成寬廣的玄武巖高原,如美國哥倫比亞高原、印度西部高原等。

※中心式噴發(fā):往往會形成火山錐、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長白山主峰等。沒有破壞的火山口是一個中央低凹的封閉洼地,有時候會積水成湖,如白頭山天池。

1.世界上的火山主要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地中?!柴R拉雅帶和洋中脊帶。讀圖2—28,試運用板塊構造理論進行解釋。

在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環(huán)太平洋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的交界帶,地中?!柴R拉雅帶火山位于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帶,洋中脊帶火山位于美洲板塊與歐亞板塊、非洲板塊的交界帶。)(36頁)圖2—28

六大板塊分布

2.根據活動情況,火山可分為三類:一是現(xiàn)代尚有活動或周期性噴發(fā)的火山,稱為活火山;二是保持有火山形態(tài)和噴發(fā)物,但無噴發(fā)記錄,也無活動性表現(xiàn)的火山,稱為死火山;三是長期沒有噴發(fā),但將來還會噴發(fā)的火山,稱為休眠火山。查閱相關資料,舉出上述三類火山的實例。(36頁)活火山印尼的賽博坦火山死火山東非乞力馬扎羅山休眠火山意大利維蘇威火山

3.讀圖2—36、圖2—37,議一以,火山地貌在形態(tài)上有何特點?嘗試用等高線繪制一幅有火山口湖的火山地形圖。

火山多由熔巖組成,從地貌形態(tài)看有盾形、穹形、錐形(海拔較高,地形陡峻)等火山錐。有些火山只有低平火山口、沒有形成火山錐,還有形成熔巖高原。在火山口里常積水成湖。(36頁)湖面海拔1882米知識拓展

地質類答題模板

(1)火山地震:位于**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例如,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

(2)褶皺山脈、島弧鏈、海岸山脈:位于**板塊與**板塊消亡邊界,巖層受擠壓抬升,褶皺隆起而成。例如,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安第斯山、落基山。

(3)構造湖(構造盆地):位于板塊生長邊界,巖層斷裂下陷而成。例如,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死海、吐魯番盆地。

(4)新生海洋:位于*板塊與*板塊生長邊界,海底巖層向兩側擴張,面積不斷變大。地中海面積變化?非洲、歐洲與美洲的距離將如何變化?

大洋板塊之間的張裂處

如果板塊張裂的地方在大洋上,由于洋殼較薄,巖漿會從海底涌出,冷卻后形成海嶺,又稱“海底山脈”或“大洋中脊”。123巖層由新到老1122312332背斜中心巖層較老,向斜反之。

巖層新老與褶皺※背斜:從中心向兩翼巖石地質年代逐漸變新?!蛐保簭闹行南騼梢韼r石地質年代逐漸變老。講練結合1、圖中丁處的地質構造為

()A.褶皺

B.背斜

C.向斜D.斷層2、關于圖中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處為良好的儲油構造

B.甲處有利于儲存地下水C.修一條南北向隧道選址在丁處

D.圖中巖層為巖漿巖3、若該地地表甲為谷地,丁為山嶺,其成因是

()A.地殼運動所致

B.內力作用所致

C.巖漿活動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解析:第1題,從中心丁向兩翼甲,巖石逐漸變老,即丁處為向斜。答案:C

第2題,甲處為背斜,為儲油構造,可修隧道。圖中巖石為沉積巖。答案:A

第3題,甲處為背斜谷,丁處為向斜山,均是褶皺形成后被外力侵蝕而成。答案:D

背斜與儲油、儲氣、隧道、采石場

(1)儲油、儲氣

原因:背斜巖層封閉,不透水巖層能夠防止石油、天然氣揮發(fā)滲漏,促使地質時期油氣逐漸富集。

空間位置:天然氣在上面,中間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

生產事故:背斜處開采煤炭,易發(fā)生瓦斯爆炸。向斜處開采煤炭,易發(fā)生透水事故。(2)隧道:天然拱形,巖層結構穩(wěn)定;避免滲漏,不易積水(向斜:結構不穩(wěn)定,易滲漏,地下水匯集變成水道。)(3)采石場:背斜頂部,裂隙發(fā)育,巖層疏松破碎,易施工,工程量小,成本低。(向斜,石質堅固結實,施工難度大,開采成本高)

向斜與地下水、水庫壩址、煤鐵礦

(1)地下水:同一巖層槽部低洼,易匯集水。

(2)水庫壩址: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石堅實,基礎牢固。(三峽例外,背斜,花崗巖)

(3)煤鐵礦石:煤、鐵礦石保留在向斜的地下。(背斜頂部礦石可能被侵蝕剝離掉)1、下列地點能夠露天開采煤炭且比較安全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在a、b兩處采煤,最容易發(fā)生的礦難事故分別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噴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噴事故3、(3)沿斷層線丁處常發(fā)育成溝谷的主要原因是(

)A.斷層平直而陡峭B.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C.巖塊相對位移D.巖石受力過大講練結合

解析:第1題,乙地、丁地均有露天煤礦,但丁處有斷層,巖體不穩(wěn)。乙處為背斜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