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編制說明_第1頁
6.2 《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編制說明_第2頁
6.2 《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編制說明_第3頁
6.2 《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編制說明_第4頁
6.2 《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地方標準《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編制說明工作概況本標準來源于“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fā)計劃項目——油氣儲運重大基礎設施災害防御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fā)與示范(2019B111102001)”,為上述項目科研成果之一。本標準根據(jù)文件廣東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文件《廣東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關于批準下達2021年第二批廣東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通知》(粵市監(jiān)標準〔2022〕26號),華南理工大學匯同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wǎng)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廣東華南智慧管道研究院、廣東省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承擔廣東省地方標準《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的制定任務。牽頭單位:華南理工大學,主要工作包括:負責前期資料的整理和現(xiàn)場資料的收集,起草標準草案及編制說明,組織召集專家對該標準進行研討并修改;參與單位: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wǎng)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負責協(xié)調、溝通廣東省內相關單位配合標準調研工作,并協(xié)助組織召集專家對該標準進行研討)、廣東華南智慧管道研究院(負責協(xié)調、溝通廣東省內相關單位配合標準調研工作,并協(xié)助組織召集專家對該標準進行研討);廣東省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研究院(負責立項申請和報批材料的審核校對及組織上報)。標準制定目的及意義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是我國油氣安全穩(wěn)定供應的重要保障,是國民經(jīng)濟的生命線,同時也是重大危險源,其安全運行受到油氣企業(yè)、政府以及社會民眾的廣泛關注。廣東省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石油石化產(chǎn)業(yè)基地,截止2021年7月,省內大型油氣儲存基地多達29家,分布于9個地市,擁有龐大的石油化工市場容量、發(fā)達完善的儲運體系、堅實的產(chǎn)業(yè)基礎。據(jù)2020年《廣東統(tǒng)計年鑒》數(shù)據(jù),廣東年原油加工量近5600萬噸,天然氣生產(chǎn)量超110億立方米,依據(jù)《廣東省沿海經(jīng)濟帶綜合發(fā)展規(guī)劃(2017-2030年)》,廣東還要加快建設惠州、湛江、茂名、揭陽四大煉化一體化基地,進一步提升整體煉油能力。然而,國內外油氣儲運重大基礎設施事故多發(fā),如2022年“8·6”古巴石油儲庫火災事故,2021年河北滄州“5·31”油罐著火事故等。202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chǎn)工作的意見》,要求有力防范化解系統(tǒng)性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fā)生。自然災害是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事故的重要誘發(fā)因素,廣東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臺風、雷電、洪水等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率較高,并存在偶發(fā)地震的可能性。在自然災害條件下,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所承受的外界擾動增大,自然災害與危險源之間的相互耦合并導致事故演化,極易產(chǎn)生各種原生、次生及衍生災害,對重大危險源的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影響極大,嚴重制約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廣東省突發(fā)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guī)劃》,全面地對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安全狀態(tài)進行評估,辨識設備設施的脆弱環(huán)節(jié),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多災種耦合的脆弱性評估導則。該導則能夠綜合考慮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區(qū)域內可能存在的災種及其之間的耦合關系,對承災體的脆弱性進行評估分級,能夠深層次剖析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區(qū)域的內在風險與降低風險的有效途徑,可以有效指導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的區(qū)域規(guī)劃、應急管理以及防災減災工作的實施。三、標準編制原則、主要內容及其確定依據(jù)1、編制原則本標準的制定工作遵循“統(tǒng)一性、協(xié)調性、適用性、一致性、規(guī)范性”的原則,本著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一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guī)則編寫。2、主要內容本標準規(guī)定了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的術語和定義、評估原則、脆弱性的基本組成要素、脆弱性范疇與等級劃分、脆弱性評估基本流程、脆弱性組成要素評估和脆弱性更新。其主要框架和內容如下:(1)術語和定義確立了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的相關術語和定義,包括:危險化學品、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應急資源、承災體、單元、臨界量、技術災害、脆弱性、暴露性、敏感性、抗災性共11個術語和定義。(2)評估原則明確了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應堅持“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延續(xù)性”的原則。(3)脆弱性的基本組成要素分別從災害演化特性及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致?lián)p特征的角度分析脆弱性組成要素,從災害演化特性的角度分析,脆弱性組成要素包括:1) 受到自然災害擾動導致的脆弱性;2) 受到技術災害擾動導致的脆弱性。從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致?lián)p特征的角度分析,脆弱性組成要素包括:1) 暴露性,是指承災體接觸或受到擾動影響的程度、持續(xù)的時間或范圍;2) 敏感性,是指承災體在擾動影響下,發(fā)生反應的靈敏程度;3) 抗災性,是指承災體在發(fā)生事故后應對外界擾動的能力,即各類能夠降低事故發(fā)生可能性和后果的手段,包括響應與應對能力、適應能力。(4)脆弱性評估基本流程明確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包括五個步驟,主要包括:數(shù)據(jù)收集;根據(jù)危險源的危險要素信息,進行單元劃分;自然災害節(jié)點(初始事故節(jié)點,a=1)的脆弱性計算;技術災害節(jié)點(a>1)的脆弱性計算;承災體整體脆弱性程度分析。并列舉了相關工作附錄,包括規(guī)范性附錄:《多災種耦合下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基本要素》、《多災種耦合下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基本流程》、《危險物質暴露性因素分析清單》、《中心暴露性因子分析清單》、《中心敏感性因子分析清單》。(5)脆弱性組成要素評估明確了自然災害、技術災害作用下暴露性、敏感性及抗災性評估依據(jù),結合風險控制和應急救援能力強化的情況(具體可依據(jù)GB50160、GB50453、GB50650、GB/T50761、GB50984等標準規(guī)范展開),可及時更新區(qū)域內承災體基本狀況和脆弱性,調整脆弱性等級。根據(jù)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業(yè)態(tài),辨識并劃分新的單元,更新區(qū)域內所有的承災體脆弱性狀態(tài)。(6)脆弱性分級標準脆弱性級別劃分包括五等級:V級(穩(wěn)定狀態(tài),脆弱性狀態(tài)值為0-0.2),Ⅳ級(較穩(wěn)定狀態(tài),脆弱性狀態(tài)值為0.2-0.4)、Ⅲ級(較脆弱狀態(tài),脆弱性狀態(tài)值為0.4-0.6)、Ⅱ級(脆弱狀態(tài),脆弱性狀態(tài)值為0.6-0.8)、Ⅰ級(極度脆弱狀態(tài),脆弱性狀態(tài)值為0.8-1)。(7)脆弱性評估的更新根據(jù)評估結果,脆弱性級別達到II級和I級的單元應加強風險控制并強化應急救援能力,降低承災體的暴露性和敏感性,提升承災體的韌性,及時更新區(qū)域內承災體基本狀況,降低脆弱性級別。根據(jù)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業(yè)態(tài),辨識并劃分新的單元,更新區(qū)域內所有的承災體脆弱性狀態(tài)。3、編制依據(jù)本標準參照《GB18218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50183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guī)范》《GB18218—2018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50160—2008(2018年版)石油化工企業(yè)設計防火標準》、《GB50453—2008石油化工建(構)筑物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650—2011石油化工裝置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廠布置設計規(guī)范》、《GB50341—2014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guī)范》、《GB50074—2014石油庫設計規(guī)范》、《GB50737—2011石油儲備庫設計規(guī)范》、《GB51156—2015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50761—2018石油化工鋼制設備抗震設計標準》、《GB/T20368—2012液化天然氣(LNG)生產(chǎn)、儲存和裝運》、《SH/T3007—2014石油化工儲運系統(tǒng)罐區(qū)設計規(guī)范》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定、以及危險化學品單位原有的管理規(guī)范。四、與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標準等上位標準關系本文件的宗旨:本標準的制定工作遵循“統(tǒng)一性、協(xié)調性、適用性、一致性、規(guī)范性”的原則,本著先進性、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給出的規(guī)則編寫,不違背現(xiàn)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強制性標準,而且具備自身地方特色。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包括:GB18218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T20368液化天然氣(LNG)生產(chǎn)、儲存和裝運GB/T32572自然災害承災體分類與代碼GB50074石油庫設計規(guī)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業(yè)設計防火標準GB50341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guī)范GB50453石油化工建(構)筑物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650石油化工裝置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737石油儲備庫設計規(guī)范GB/T50761石油化工鋼制設備抗震設計標準GB50984石油化工工廠布置設計規(guī)范GB51156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設計規(guī)范SH/T3007石油化工儲運系統(tǒng)罐區(qū)設計規(guī)范本文件符合現(xiàn)行安全生產(chǎn)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要求,具有一致性。五、標準有何先進性或特色性本標準是結合廣東省實際編制形成,填補了廣東省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地標規(guī)范的空白,助力于廣東省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以下先進性或特色性:(1)通過計算多災種耦合場景下不同事件節(jié)點的脆弱性,可以辨識關鍵脆弱性單元,篩選化工系統(tǒng)中放大和緩解災害后果的關鍵要素,有助于高效控制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事故風險,保障公共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2)針對廣東省自然災害頻發(fā)的特性,導則推薦的方法考慮了自然災害引發(fā)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事故并與技術災難耦合的場景,具有鮮明的地域特性。(3)采用簡單的矩陣運算方法統(tǒng)一了技術要求,降低了應用壁壘,且便于編程實現(xiàn),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和統(tǒng)一性。六、標準調研、研討、征求意見情況,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jīng)過和依據(jù)立項前準備。2021年9月,標準編寫工作組進行了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入了解我省油氣儲運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的工作及全國各地油氣儲運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管理標準化現(xiàn)狀,為項目立項做好技術儲備。立項申請。2021年10月,標準編寫工作組開展項目立項查新,同時完成了標準草案的編制和標準項目立項準備相關工作,向廣東省地方標準歸口管理部門廣東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遞交了標準立項申請材料。2022年1月,標準編寫工作組項目正式通過標準立項審定,并由廣東省市場監(jiān)管局下達標準制訂任務。標準起草。2021年10月~2022年5月,在前期立項準備的基礎上,根據(jù)項目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的時間要求,為加快項目進程,標準編寫工作組在項目批準立項前啟動了標準起草工作。標準編寫工作組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開展標準編寫工作。線上主要采取建立微信群的形式,針對標準涉及的技術疑難點和關注點展開討論。線下主要采用集中會議形式。標準調研。2020年12月03日前往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深圳輸油管理處南沙站開展現(xiàn)場調研;2021年01月12日前往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wǎng)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黎塘站開展現(xiàn)場調研;2021年6月29日至7月10日,標準編寫工作組前往廣東省12家大型油氣儲運重大基礎設施基地進行實地調研,重點聽取安全管理工作主管、一線操作人員的建議和意見;2021年08月11日前往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wǎng)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茂名站開展現(xiàn)場調研;2021年11月24日前往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wǎng)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高明站開展現(xiàn)場調研;標準研討。2022年4月~2022年6月,在標準初稿的基礎上,標準編寫工作組內部在華南理工大學29號樓213會議室多次召開研討會議,討論草稿完善工作。2022年4月14日開展第一次標準內部研討會,研討相關術語定義和重要部位設置,明確項目整體工作安排;2022年4月21日開展第二次標準內部研討會,完成標準初稿,對相關術語定義進行修正,對初稿內容進行調整;2022年5月5日開展第三次標準內部研討會,對文稿內容和配置標準提出修改建議,明確了相關術語定義。經(jīng)過三次內部研討會,主要對標準以下內容開展了論證和修改:(1)對標準框架結構搭建進行討論,著重探討標準構架結構與通則的一致性程度,參照國內相關工作經(jīng)驗,結合廣東省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基地的特性及其區(qū)域內可能存在的災種及其之間的耦合關系,經(jīng)多次討論、研究,確立了標準的結構與通則的基本對應性。(2)對標準的適用范圍進行深入討論,最后明確適用范圍為:《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適用范圍為“本文件適用于廣東省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的脆弱性評估工作”。(3)對標準的術語定義進行深入討論,最后明確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暴露性、敏感性、抗災性的定義。(4)對標準評估范圍及評估要素的確定進行研討,明確暴露性、敏感性、抗災性為主要評估要素。(5)討論脆弱性等級劃分的主要內容。(6)對標準評估流程的計算方式進行討論,明確數(shù)據(jù)收集、單元劃分、自然災害脆弱性計算等步驟的具體要求。(7)分別對五個附錄《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的基本組成要素》、《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基本流程》、《危險物質暴露性因素分析清單》、《承災體的中心暴露性因子分析清單》、《承災體的中心敏感性因子分析清單》和相關內容進行討論。形成征求意見稿。2022年6月,標準編寫工作組召開了《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初稿專家評審會,邀請了油氣、化工和標準化領域的三位專家,對標準草案范圍、術語和定義、脆弱性的基本組成要素、脆弱性評估流程、附錄等內容進行指導并提出了修改意見。標準編寫工作組根據(jù)專家和各參與起草單位的意見,形成了標準征求意見稿和標準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2022年11月2日-12月9日,《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征求意見稿)由廣東省安全生產(chǎn)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官網(wǎng)公開征求意見,并將《征求意見稿》發(fā)送相關單位和專家44份,收到回復的相關單位或專家個人36份,有建議和意見的單位或個人數(shù)量共12份,掛網(wǎng)公開征求意見收到的其他單位和個人意見數(shù)量1份。標準編寫工作組根據(jù)專家和各參與起草單位的意見對標準進行了修改,形成了《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送審稿)和標準編制說明。主要對標準以下內容開展了修改:(1)對標準的術語定義進行補充完善,新增了“適應能力”的相關定義,重新界定了“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與重大危險與之間的關系,補充了“技術災害”定義中的類型。(2)對標準評估流程中的數(shù)據(jù)信息收集、量化計算等部分進行了細化,補充了脆弱性評估所需要收集的數(shù)據(jù)信息,優(yōu)化了量化公式的表達。(3)根據(jù)反饋的征求意見,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全文校對,規(guī)范了標準的編排格式。報批稿公開征求意見。2023年6月21日-6月28日,《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報批稿)由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在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官網(wǎng)公開征求意見,掛網(wǎng)公開征求意見收到的其他單位和個人意見數(shù)量1份。標準編寫工作組根據(jù)專家和各參與起草單位的意見對標準進行了修改,形成了《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報批稿)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導則》(報批稿)和標準編制說明。七、技術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量化指標的確定依據(jù)。本標準從災害演化特性和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致?lián)p特征出發(fā),考慮擾動的不同來源,從脆弱性的組成要素出發(fā),分別構建暴露性、敏感性和抗災性三個方面的量化函數(shù)。在對自然災害節(jié)點脆弱性進行量化過程中,考慮到暴露性、敏感性與脆弱性的正相關性,抗災性與脆弱性的負相關性,綜合構建了暴露性、敏感性和抗災性量化脆弱性的模型,如標準正文式(1)所示。針對技術災害節(jié)點脆弱性進行量化過程中,節(jié)點的脆弱性狀態(tài)值在上一節(jié)點脆弱性狀態(tài)基礎上進一步耦合疊加,如標準正文式(2)所示。針對自然災害作用下的暴露性量化過程中,從暴露性的影響因素災害特性因素、危險物質暴露性因素及承災體在上一事件節(jié)點的脆弱性狀態(tài)出發(fā),考慮到災害特性因素、危險物質暴露性因素與暴露性的正相關性,上一事件節(jié)點的脆弱性狀態(tài)與暴露性的負相關性,綜合構建了自然災害作用下暴露性的量化模型,如標準正文式(4)所示。針對技術災害作用下的暴露性量化過程中,從暴露性的影響因素承災體的中心暴露性因素、承災體的危險物質暴露性因素及承災體在上一事件節(jié)點的脆弱性狀態(tài)出發(fā),考慮到承災體的中心暴露性因素、危險物質暴露性因素與暴露性的正相關性,上一事件節(jié)點的脆弱性狀態(tài)與暴露性的負相關性,綜合構建了技術災害作用下暴露性的量化模型,如標準正文式(7)所示。針對自然災害作用下的敏感性量化過程中,將敏感性的影響因素分解為災害特性因素、自然災害作用下承災體的結構強度因素及承災體在上一事件節(jié)點的脆弱性狀態(tài)出發(fā),考慮到災害特性因素與敏感性的正相關性,自然災害作用下承災體的結構強度、上一事件節(jié)點的脆弱性狀態(tài)與暴露性的負相關性,綜合構建了自然災害作用下敏感性的量化模型,如標準正文式(8)所示。針對技術災害作用下的敏感性量化過程中,將敏感性的影響因素分解為承災體的中心敏感性因素、技術災害作用下承災體的結構強度因素及承災體在上一事件節(jié)點的脆弱性狀態(tài)出發(fā),考慮到承災體的中心敏感性因素與敏感性的正相關性,技術災害作用下承災體的結構強度、上一事件節(jié)點的脆弱性狀態(tài)與敏感性的負相關性,綜合構建了技術災害作用下敏感性的量化模型,如標準正文式(9)所示。針對抗災性量化過程中,將抗災性的影響因素分解為響應與應對能力、自適應能力。考慮到響應與應對能力、自適應能力與抗災性的正相關性,綜合構建了抗災性的量化模型,如標準正文式(13)所示。根據(jù)上述量化思路,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受自然災害和技術災害擾動下,脆弱性值可被量化在0~1的區(qū)間內,將該區(qū)間等值劃分為5個級別進行分級。1、評估流程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包括以下五個步驟,流程圖見圖1。圖1多災種耦合下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脆弱性評估流程圖2、數(shù)據(jù)收集包括但不限于承災體的基本參數(shù)、所需分析的自然災害危險性程度和各類事故防護措施。表1、表2中提供了脆弱性評估中通常應收集的數(shù)據(jù)信息。表1XX站場儲罐基礎數(shù)據(jù)信息表罐號名稱儲罐類型罐容(m3)高度(m)×直徑(m)壁厚(mm)密度(t/m3)最大總儲存(t)臨界量(t)#572#汽油內浮頂2000019.5×3780.7513500200#573#汽油內浮頂2000019.5×3780.7513500200#574#汽油內浮頂2000019.5×3780.7513500200#575#柴油內浮頂3000019.5×4680.85229505000#576#柴油內浮頂3000019.5×4680.85229505000#577#柴油內浮頂3000019.5×4680.85229505000#578#柴油內浮頂3000019.7×4690.85229505000#579#柴油內浮頂2000019.5×3780.85153005000#580#汽油內浮頂2000019.5×3780.7513500200#581#汽油內浮頂3000019.7×4690.7520250200#582#汽油內浮頂3000019.7×4690.7520250200#583#柴油內浮頂4000019.6×5290.85306005000#584#柴油內浮頂4000019.6×5290.85306005000#585#汽油內浮頂3000019.7×4690.7520250200表2XX站應急救援及雷電災害危險性程度信息表應急救援時間8分鐘應急救援人數(shù)80人應急救援車輛10輛應急池有效容積70000m3檢測評估概率1當?shù)啬昶骄妆┤?4.4天3、單元劃分對XX站場儲罐單元進行劃分,以單個儲罐作為一個單元進行分析,共計14個儲罐,各儲罐編號及空間布局位置如圖2。圖2茂名站場儲罐編號及空間布局位置圖4、自然災害節(jié)點脆弱性計算(1)雷電自然災害節(jié)點暴露性自然災害作用下的暴露性可由式(1)-(7)及表3計算(其中n=1,Vi,n-1=0): 表3l3,i計算依據(jù)表與承災體i的相對位置l3,i周圍有更高的物體0.25周圍有相同高度或更矮的物體0.5孤立儲罐:附近無其他物體1小山頂或山丘上孤立的儲罐2其中災害特性因素Li,危險物質暴露性因素DMi,TD為評估區(qū)域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數(shù),TA為強雷區(qū)雷暴日數(shù)的參考值,取90天,Ri為半徑,m;Hi為高度,m,S*表示基準接受面積;表示承災體i中每種危險物質的質量,C為危險物質類別總數(shù),t;表示相應物質的臨界存儲量,t;表示對應的校正系數(shù)。W*為重大危險源的基準辨識指標。(2)雷電自然災害節(jié)點敏感性自然災害作用下的敏感性可由式(8)-(9)計算(其中n=1,Vi,n-1=0): 災害特性因素Li,1計算過程同上,雷電災害結構強度因素STi,0,ti表示承災體i的壁厚,mm;tb表示基準雷擊風險的壁厚,mm,取15mm。(3)雷電自然災害節(jié)點抗災性自然災害作用下的抗災性可由式(10)-(11)計算: DEi表示檢測評估概率,取1,EUi,d表示第d個應急隊伍的應急啟動能力,ETi,d表示與應急響應時間相關的參數(shù),取0.467;EPi,d和ESi,d分別表示與應急人員數(shù)量、應急物資數(shù)量相關的參數(shù),取0.533和0.667。ELi,l表示與第l個應急池可用性相關的參數(shù),取0.7。(4)自然災害節(jié)點脆弱性評估結果根據(jù)(1)-(3)分析,雷電自然災害節(jié)點脆弱性計算結果如表4,根據(jù)脆弱性等級劃分(見表5)依據(jù)可得自然災害節(jié)點茂名站脆弱性區(qū)劃圖如圖3。表4雷電自然災害節(jié)點暴露性、敏感性、抗災性及脆弱性計算結果罐號Ei,1Si,1RiVi,1#5720.320.5120.1160.1448#5730.320.5120.1160.1448#5740.320.5120.1160.1448#5750.2880.5760.1160.1466#5760.2880.5760.1160.1466#5770.2880.5760.1160.1466#5780.2880.5760.1160.2291#5790.2560.5120.1160.1158#5800.320.5120.1160.1448#5810.4320.5760.1160.3436#5820.4320.5760.1160.3436#5830.320.640.1160.2828#5840.320.640.1160.1810#5850.4320.5760.1160.2199表5脆弱性等級劃分表脆弱性狀態(tài)脆弱性數(shù)值范圍脆弱性等級顏色穩(wěn)定狀態(tài)0-0.2V級綠色較穩(wěn)定狀態(tài)0.2-0.4IV級藍色較脆弱狀態(tài)0.4-0.6III級黃色脆弱狀態(tài)0.6-0.8II級橙色極度脆弱狀態(tài)0.8-1I級紅色圖3自然災害節(jié)點茂名站脆弱性區(qū)劃圖5、技術災害節(jié)點脆弱性計算(1)技術災害節(jié)點暴露性技術災害作用下的暴露性可由式(12)計算: 危險物質暴露性因素DMi計算過程同上,K為事故場景中可能產(chǎn)生的升級向量類別數(shù)目;N為承災體單元的總數(shù);是對來自承災體j的第k種技術災害閾值的判斷,如果大于對應的閾值就等于1,否則等于0;表示承災體j發(fā)生事故時產(chǎn)生第k種技術災害升級因子的概率;表示第i個承災體單元在受到事故單元j的第k種升級因子作用時的影響程度??梢圆捎檬录涞姆椒ǚ治鍪鹿蕡鼍坝嬎阈孤┖笊壪蛄康母怕?。對于油氣儲存重大基礎設施區(qū)域內最為常見的易揮發(fā)性可燃物質,泄漏后的事故場景事件樹如圖4所示。圖4泄漏后事故場景事件樹(2)技術災害節(jié)點敏感性技術災害作用下的敏感性可由式(13)-(15)計算: 式中,ST1,j為抗輻射結構強度因子;Fj為與壁厚、體積有關的參數(shù);F*為參考值。ST2,j為抗超壓結構強度因子;Gj表示第j個承災體的Johnson數(shù);G*為參考值。是對來自承災體i的第k種技術災害閾值的判斷,如果大于對應的閾值,等于1,否則等于0;表示承災體i發(fā)生事故時產(chǎn)生第k種技術災害升級因子的概率;表示第j個承災體單元在受到事故單元i的第k種升級因子作用時的影響程度。(3)技術災害節(jié)點抗災性技術災害作用下的抗災性可由式(16)-(17)計算: DEi表示檢測評估概率,EUi,d表示第d個應急隊伍的應急啟動能力,ETi,d表示與應急響應時間相關的參數(shù);EPi,d和ESi,d分別表示與應急人員數(shù)量、應急物資數(shù)量相關的參數(shù)。ELi,l表示與第l個應急池可用性相關的參數(shù)。(4)技術災害節(jié)點脆弱性評估結果根據(jù)(1)-(3)節(jié)分析,技術災害節(jié)點暴露性、敏感性及抗災性脆弱性計算結果如表6-表11,根據(jù)脆弱性等級劃分依據(jù)可得各技術災害節(jié)點茂名站脆弱性區(qū)劃圖如圖5-圖9。表6技術災害節(jié)點(n=2)暴露性、敏感性及抗災性計算結果罐號Ei,2Si,2Ri,2#5720.21380.3980.099#5730.42760.8550.099#5740.22060.3840.099#5750.13560.2860.099#5760.33510.5980.099#5770.25460.4270.099#5780.13560.14960.099#5790.25360.440.102#5800.29530.530.099#5810.28830.5370.090#5820.15340.2930.090#5830.16210.4770.095#5840.17850.3760.095#5850.22320.6990.090表7技術災害節(jié)點(a=3)暴露性、敏感性及抗災性計算結果罐號Ei,3Si,3Ri,3#5720.1940.360.09#5730.2620.530.06#5740.20.350.09#5750.130.270.095#5760.260.470.078#5770.220.370.087#5780.130.140.096#5790.220.390.096#5800.240.440.091#5810.230.440.082#5820.140.270.074#5830.160.430.085#5840.160.340.088#5850.180.570.074表8技術災害節(jié)點(a=4)暴露性、敏感性及抗災性計算結果罐號Ei,4Si,4Ri,4#5720.1940.360.09#5730.2620.530.06#5740.20.350.09#5750.130.270.095#5760.260.470.078#5770.220.370.087#5780.130.140.096#5790.220.390.096#5800.240.440.091#5810.230.440.082#5820.140.270.074#5830.160.430.085#5840.160.340.088#5850.180.570.074表9技術災害節(jié)點(a=5)暴露性、敏感性及抗災性計算結果罐號Ei,5Si,5Ri,5#5720.160.300.07#5730.160.320.03#5740.170.290.07#5750.120.250.08#5760.120.330.05#5770.180.300.07#5780.120.140.09#5790.180.310.07#5800.180.330.06#5810.170.320.05#5820.130.250.07#5830.120.370.07#5840.140.300.07#5850.130.420.05表10技術災害節(jié)點(a=6)暴露性、敏感性及抗災性計算結果罐號Ei,6Si,6Ri,6#5720.160.300.07#5730.160.320.03#5740.170.290.07#5750.120.250.08#5760.120.330.05#5770.180.300.07#5780.120.140.09#5790.180.310.07#5800.180.330.06#5810.170.320.05#5820.130.250.07#5830.120.370.07#5840.140.300.07#5850.130.420.05表11各技術災害節(jié)點脆弱性結果罐號n=2n=3n=4n=5n=6#5720.23400.30860.37000.42140.4650#5730.53960.66000.72660.77000.8009#5740.23370.30830.36960.42090.4645#5750.15540.18960.22130.25070.2780#5760.31040.43080.51410.57550.6227#5770.22240.30440.37040.42560.4716#5780.17690.19390.21030.22610.2413#5790.19910.28220.34970.40550.4525#5800.31250.42470.50440.56410.6106#5810.46340.55500.61870.66590.7023#5820.36030.3977 0.43100.46070.4876#5830.21570.28030.33510.38220.4231#5840.20550.2629 0.31070.35630.3947#5850.46450.55640.62020.66740.7038圖5技術災害節(jié)點(a=2)茂名站脆弱性區(qū)劃圖圖6技術災害節(jié)點(a=3)茂名站脆弱性區(qū)劃圖圖7技術災害節(jié)點(a=4)茂名站脆弱性區(qū)劃圖圖8技術災害節(jié)點(a=5)茂名站脆弱性區(qū)劃圖圖9技術災害節(jié)點(a=6)茂名站脆弱性區(qū)劃圖6、承災體脆弱性程度分析綜上,雷電多災種場景下茂名站儲罐承災體各節(jié)點脆弱性結果如圖6。圖10雷電多災種場景下茂名站儲罐承災體各節(jié)點脆弱性結果(1)結果分析首先在雷電災害節(jié)點(a=1)中,最易受影響的儲罐為#581、#582、#585。主要原因包括兩方面:1)儲罐高度最高,雷擊截收面積最大,災害特性因素值大;2)存儲物質的理化特性更危險,從物質理化特性上分析,汽油發(fā)生火災和爆炸的風險要高于柴油,危險物質暴露性因素大;在雷電災害節(jié)點中,靠近大型儲罐的小型儲罐脆弱性很小,如#577、#579等。這是因為大型儲罐可以為周圍承災體提供抗雷擊保護。在技術事故節(jié)點(a>1),由升級事故引起的脆弱性增量遠大于雷電災害。低階節(jié)點的脆弱性增加值普遍高于高階節(jié)點。由于#573、#581的危險物質存儲量較大,且排列密集,一旦有一個承災體發(fā)生事故,很有可能引發(fā)多米諾效應,導致后果放大,因此其脆弱性隨多米諾事故階級增加最顯著,另外,#585中心暴露性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