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自然科學地球的知識;宇宙的概況浙江版知識精講_第1頁
九年級自然科學地球的知識;宇宙的概況浙江版知識精講_第2頁
九年級自然科學地球的知識;宇宙的概況浙江版知識精講_第3頁
九年級自然科學地球的知識;宇宙的概況浙江版知識精講_第4頁
九年級自然科學地球的知識;宇宙的概況浙江版知識精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自然科學地球的知識;宇宙的概況浙江版【本講教育信息】一.教學內容:1、地球的運動;2、月相和陰歷;3、太陽和太陽系;4、宇宙概況;5、恒星的演化和科學家的探究;6、地球的概況;7、土壤資源保護和利用;8、各種氣候和天氣。二.教學重點、難點:1、地球的知識2、宇宙的概況三.教學過程:(一)地球運動、陽歷、節(jié)氣自轉: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轉動叫自轉。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晝夜的交替循環(huán),都是由于地球自轉。地球大致自轉一周定為一個太陽日,一日等于24小時。公轉:地球繞太陽的轉動叫公轉。由于地球是側著身子轉的,所以地球的自轉軸道與地球公轉軌道平面——黃道平面之間有66.5°的夾角,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3.5°,叫黃赤交角。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繞日公轉過程中引起正午太陽高度、白晝長短的周年變化,從而在地球上產(chǎn)生四季的更替。夏季是一年內太陽高度最高、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季節(jié);冬季是一年內太陽高度最低、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季節(jié)。二十四節(jié)氣:節(jié)氣是把季節(jié)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時序相結合的計時方法,一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節(jié)氣對生活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具有指導和預告作用。在北半球太陽最高、白晝最長的一天稱為夏至,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一天稱為冬至。在春秋兩季中,各有一天全球的晝夜相等,稱為春分和秋分。(二)月球與月相概況: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沒有生命。晝夜溫差大,可達300℃,月球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huán)形山,大多數(shù)環(huán)形山是宇宙物體沖擊月球表面和月球火山活動的產(chǎn)物。月球的體積為地球體積的1/49,月球的質量約等于地球質量的1/81。月相: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稱1朔望月=29.5日。農(nóng)歷十五、十六是滿月。日食與月食:日食與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和地球、太陽、月亮三者相對位置變化產(chǎn)生的自然現(xiàn)象。上圖是日食的形成原因:人位于1區(qū)域看到日全食,人位于3和4區(qū)域看到日偏食,人位于2區(qū)域看到日環(huán)食。(三)太陽和太陽系太陽概況: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陽是地球及人類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太陽外部由內向外分三層: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太陽表面溫度約為6000℃,太陽表面溫度較低處稱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是11年。日珥和耀斑產(chǎn)生于色球層。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日地之間的平均距離為1.496×108千米。太陽系:太陽系是由太陽、九大行星和它們的衛(wèi)星以及萬千小天體組成的天體系統(tǒng)。九大行星距太陽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們都不停地自轉,同時也自西向東地繞太陽公轉。九大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太陽系的形成:星云說: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說認為:太陽系是由一片星云收縮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陽,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質進一步收縮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1)星云學說能描述太陽系的形成過程,但還有很多現(xiàn)象無法解釋,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2)除了“星云說”外,還有“災變說”等許多學說描述太陽系的形成。(3)“災變說”認為地球等行星是因為某種偶然的巨變而從太陽中分離出來的探索過程:地心說:地球為中心——希臘·托勒密“地心說”的核心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其他天體都是繞著地球轉動的。哥白尼的日心說日心說:太陽為中心——波蘭·哥白尼“日心說”宇宙體系學說的核心是: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繞太陽轉動的。日心說的意義:科學地闡明了天體運行現(xiàn)象,為后人認識太陽系進而認識地球的起源奠定了基礎;“日心說”推翻了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地心說”,并從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關于上帝創(chuàng)造一切的謬論,給了神權統(tǒng)治者沉重一擊。(四)宇宙概況:星系:由幾億甚至上萬億顆恒星和星際氣體以及塵埃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tǒng)叫星系。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銀河系只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一個星系。宇宙:宇宙是均勻的、膨脹的,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宇宙的構成是: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及河外星系→宇宙航天器:航天器可以分為無人航天器和載人航天器兩大類。無人航天器主要包括:人造衛(wèi)星、無人航天飛機和空間探測器;載人航天器主要有載人航天飛船、航天飛機和空間站。航天器的高位置以及宇宙空間的高潔凈、微重力、超低溫、強輻射都是非常有用的空間資源。大爆炸理論:宇宙是150億年前從一個極小的點誕生的,從那里誕生了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從而由物質小微粒聚集成大團的物質,最終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發(fā)生前,宇宙中沒有物質,沒有能量,甚至沒有生命。所以,宇宙中的星系間的距離在不斷擴大,宇宙處在不停地膨脹之中。缺點:大爆炸理論無法回答現(xiàn)在的宇宙在大爆炸發(fā)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樣,或者說發(fā)生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五)恒星的演化和科學家的探究1.紅巨星:稱它為“紅”巨星,是因為在這恒星迅速膨脹的同時,它的外表面離中心越來越遠,所以溫度將隨之而降低,發(fā)出的光也就越來越偏紅。不過,雖然溫度降低了一些,可紅巨星的體積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變得很大,極為明亮。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許多都是紅巨星。紅巨星的體積很大,它的半徑一般比太陽大100倍。2.行星狀星云:質量大于太陽質量1.4倍,外圍的氣體及冰粒便會以每秒數(shù)十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脹,外貌像土星的光環(huán)一樣,天文學家稱其為行星狀星云,而剩下的核心的光度會暗淡下去。3.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發(fā),所釋放的能量,發(fā)出的亮光相當于十億顆太陽。爆炸將星球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發(fā)射。每一顆恒星一生之中最多只可能發(fā)生一次。4.白矮星:是一種很特殊的天體,它的體積小、亮度低,但質量大、密度極高。它的密度在1000萬噸/立方米左右。白矮星是一顆已死亡的恒星,中心的熱核反應已停止。5.中子星:質量約是太陽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過程,遺留下來的核心變成一顆體積很小,質量卻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構成,密度為水的1014倍,僅1cm3的質量就有全球人類那么重,直徑僅為30km。6.黑洞:質量比太陽大10倍以上的恒星,超新星爆炸后會形成“黑洞”。黑洞會把附近所有的物質都吸進去,就連光線也會被吞沒,所以我們是看不見黑洞的。但是如果黑洞附近有另外一顆恒星,我們可以從這顆鄰近恒星的物質被吸入黑洞時的情形,證明黑洞的存在。這些恒星與太陽有何不同點:紅巨星:表面溫度比太陽低,但體積比太陽大,亮度比太陽高。行星狀星云:質量體積比太陽大,但亮度較暗。超新星:亮光相當于十億顆太陽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體積小、亮度低,但質量大、密度極高。恒星的一生:恒星的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決定恒星壽命的因素只有一個——質量!質量愈大,壽命愈短?。┑厍蚋艣r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周長為40000千米。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的經(jīng)線圈。2.位置和時區(qū):地球上的位置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來確定。全球分為24個時區(qū),每個時區(qū)跨經(jīng)度15°,較東的區(qū)時比較西的區(qū)時來得早。各個時區(qū)采用的統(tǒng)一的時刻叫做區(qū)時。180°經(jīng)線附近作為日界線,日界線東、西兩側相差24小時。3.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三要素。確定方向的方法:①經(jīng)線和緯線②方向標定法③上北下南左西右東。4.地球的內部結構:(1)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3個組成部分。圈層地核地幔地殼劃分內核外核上地幔下地幔大洋地殼大陸地殼厚度外核:地下2900公里-5000公里深處內核:5000公里以下占地球總體積的82%。上地幔:從5公里-70公里以下到1000公里。下地幔:從地下1000-2900千米深處。大洋地殼:平均為6公里大陸地殼:平均為33公里地殼總的平均厚度為17公里狀態(tài)溫度很高,約3500度外地核:半膠狀接近液體內地核:可能是固態(tài)溫度較高,固態(tài)。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軟流層,一般認為這里可能是巖漿的發(fā)源地之一。溫度最低,固態(tài)平均密度高中等低巖石和礦物質組成可能是鐵和鎳主要是鐵和鎂大洋地殼:玄武巖組成,富含硅和鎂,故稱硅鎂層大陸地殼:花崗巖組成,富含硅和鋁,故稱硅鋁層(2)地殼運動。<1>地殼是變動的:地殼結構及其表面形態(tài)由于其本身或地球其他部分的物質與能量在內力作用下不斷地循環(huán)和轉化而產(chǎn)生的變化或變形的運動,又稱“構造運動”。下表就是兩個很好的例證。海陸變遷實例證據(jù)海洋——陸地喜馬拉雅山巖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陸地——海洋臺灣海峽海底有古森林遺跡地殼變動后的地質構造——褶皺、斷層。褶皺是在地殼運動的水平擠壓力作用下,使巖層發(fā)生彎曲,叫做褶曲。如果發(fā)生的是一系列褶曲,形成波狀彎曲變形,就叫做褶皺。喜馬拉雅山系是板塊在運動中碰撞推擠,發(fā)生褶皺而形成的山。如果巖層受擠壓過度,會形成斷層。斷層是在地殼運動的強大壓力或張力作用下,巖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的相對移動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和我國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等都是斷層結構。<2>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xiàn):火山成因:火山活動一般常在一些不尋常的地質背景上發(fā)生,其中大多數(shù)都在構成巖石圈的龐大的板塊邊界處。約80%的地球活火山及其相關的火山活動都發(fā)生在兩個板塊相聚,并且其中一個俯沖到另一個下面的地方。俯沖下去的板塊,一方面因擠壓而造成局部壓力增加,一方面其自身也融為巖漿;這時,上面受到擠壓的板塊如果出現(xiàn)裂口或薄弱處,壓力極大的巖漿就會從這些地方噴出來,形成火山?;鹕降慕M成:火山錐、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鹕絿姲l(fā)物:氣體、液體和固體噴發(fā)物?;鹕椒N類:根據(jù)它們的活動情況可以分為活火山(經(jīng)常爆發(fā))、休眠火山(很長時間沒有爆發(fā)了)、死火山(有史以來沒有爆發(fā)過)。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不等于永遠不會爆發(fā)。休眠火山可以復蘇,死火山也可以復活。火山對人類的利和弊:火山是一種破壞力非常強的自然災害?;鹕絿姲l(fā)出來的東西有熔巖、火山彈、火山巖燼、火山礫、火山灰、火山塵等。不僅熔巖所到之處一切化為灰燼,而且還會引發(fā)地震;火山灰遮天蔽日,隨風飄到很遙遠的地方,影響時間長的有好幾年;火山還會噴出有毒氣體,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的。不過火山對人類也有好的一面,例如火山噴發(fā)形成的火山巖是很好的建材;火山附近常有地熱及溫泉;對科學研究來說,火山的噴出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球內部的構造。火山的分布:主要在環(huán)太平洋火山帶、地中?;鹕綆А|非火山帶、大西洋海底火山帶。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像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fā)一樣,是地球上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jù)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①構造地震:由于地下深處巖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fā)生的次數(shù)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qū)才可能發(fā)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guī)模比較小,次數(shù)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fā)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guī)r地區(qū)或大規(guī)模地下開采的礦區(qū)。④誘發(fā)地震:由于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fā)的地震稱為誘發(fā)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qū)或油田地區(qū)發(fā)生。⑤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震源:是地球內發(fā)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離是震源深度。震中:震源上方正對著的地面稱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稱為震中區(qū),也稱極震區(qū)。震中到地面上任一點的距離叫震中距離(簡稱震中距)。地震波: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xiàn)的彈性波叫作地震波。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會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擴散一樣。地震帶主要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的預防:了解人類如何提高防震抗災能力。地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shù)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空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身體應采取的姿勢: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有易燃易爆氣體。(3)地形<1>相對高度和海拔:相對高度和海拔是計算地面高度的兩種方法。相對高度是表示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海拔又叫絕對高度。指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這里所說的“海平面”,是指1950至1956年我國在青島驗潮站測定黃海海域的平均海水面,并把它作為絕對高度的起算面。在地圖上,通常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例如:陸地上的最高點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海洋中最深點馬里亞納海溝,海拔-11022米,即在海平面以下11022米。<2>主要的地形特征地形類型海拔高低地表起伏特征山地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平原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廣闊丘陵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緩高原較高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陡峻盆地沒一定標準四周高,中間低<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高線稀疏時坡度較緩,等高線密集時坡度較陡。(4)板塊學說: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大陸和海底的板塊都在軟流圈上“漂浮”。板塊和板塊交界處是火山和地震最集中的地帶。(七)土壤資源土壤:土壤由水分、空氣、礦物質和腐殖質構成。土壤一般可分為砂土、粘土和壤土。砂土通氣性能好,但保持水的性能差,容易使植物缺水;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好,但容易積水,透氣性能很差,這樣會使植物根系腐爛;壤土中砂粒和粘粒的比例適中,壤土通氣和保持水分性能都好,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長。(八)天氣和氣候:①天氣:天氣是一地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如氣溫、濕度等)和大氣現(xiàn)象(如云量、霧的能見度等)的綜合,也就是指影響人類活動的瞬間氣象特點的綜合狀況。天氣是短時間尺度的大氣過程,天氣的主要組成要素是:氣溫、氣壓、風、濕度、降水等。②氣候:氣候是一地多年天氣綜合的表現(xiàn),包括該地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態(tài)和極端狀態(tài);是概括了大量天氣過程而顯示出來的大氣規(guī)律,是長時間尺度的大氣過程,其變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③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性質、地形和季風等。④我國東部季風氣候:我國東部地區(qū)是季風影響最明顯的地區(qū),濕潤程度較高,雨熱同季,風向、降水隨季節(jié)而顯著更替,局部有旱澇和寒害的威脅,冬季南北氣候差異顯著,氣溫和熱量隨緯度增高而降低。⑤我國西北地區(qū)干旱氣候:西北地區(qū)深居歐亞大陸內部,遠離海洋及受高山高原阻擋,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很少到達,以致降水甚少,氣候干旱,自東向西干旱程度逐漸增強,冬寒夏熱,氣溫變化大,但光照、熱量資源豐富。⑥我國主要氣象災害:寒潮、臺風和洪水?!镜湫屠}】例1.由東京(東九區(qū))8時起飛的飛機,飛行2小時到達北京,則到北京的時間為A.8時 B.9時 C.10時 D.11時解析:北京位于東八區(qū),東京位于東九區(qū),東京在北京的東邊,區(qū)時比北京早1小時,東京8時就是北京的7時。從東京起飛2小時,到達北京,北京也同樣過了2個小時,則到達北京的時刻是9時。正確答案B。例2.北京的氣候特點是()A.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B.全年溫和多雨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D.全年炎熱干燥解析:北京位于東經(jīng)116.46度,北緯39.92度,不近海洋,北京的氣候屬于標準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明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正確答案C。例3.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此圖采用的等高距為_______米,圖中A點的海拔約_________米以上。(2)圖中字母所在處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別是A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_,F(xiàn)__________,G____________,(3)A處位于周莊的________方向,位于王莊的_________方向。(4)若在圖中所示范圍內修建一座水庫,從地形的角度考慮,請在圖內選擇合適的水庫大壩的位置,并用M標在圖上。解析:本題是一道讀圖綜合題,通過讀圖問答的方式,綜合考查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地理綜合運用能力。表現(xiàn)為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地形部位、辨別地理事物的彼此方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圖中選擇水庫壩址等,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1)通過閱讀兩條相鄰等高線的注記,可知等高距。通過閱讀A點所處位置的等高線的注記,可讀出A點的海拔。(2)讀圖中A、C、D、E、F、G各字母所在處極其附近等高線的分別狀況,運用等高線地形圖上地形的判讀方法可知:山的最高部分稱為山頂。A處等高線高程比周圍其他等高線的數(shù)值高,表示山頂。盆地是指比四周低的低地,D處的等高線高程比周圍其他等高線的數(shù)值低,表示盆地。G處是一組由山頂向低處凸出的等高線圖形,表示山脊。F處是指兩個山脊間的低凹部分是山體的集水部分,山谷的最低點的連線稱為集水線,地形圖上表示山谷的是一組沿集水線方向朝高處凸出的等高線。C處指相鄰兩個山頂之間的低下部分,形如馬鞍,是鞍部。(3)讀圖中的依據(jù)“指向標”N所指示的方向,判定圖中A處位于周莊東南方向;位于王莊的正南方向。(4)從圖中等高線表示的地形形態(tài),可以看出該圖所示范圍內的中南部地區(qū),是一個群山環(huán)繞的盆地,D處是盆地的底部。盆地周圍發(fā)育的河流在盆地中部匯集后,通過盆地北部山口流出,流向本地區(qū)西北方向。從地形條件考慮,蓄水大壩的壩址,應該選在盆地北部邊緣河流流出盆地出口處的峽谷段。答案:(1)100,1100(2)A山頂,C鞍部,D盆地E陡崖,F(xiàn)山谷,G山脊(3)東南,正南(4)若在圖中所示范圍內修建一座水庫,從地形的角度考慮,應該選在盆地北部邊緣河流流出盆地出口處的峽谷段,標注字母“M”。【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1.距離地球最近的巨行星是()A.木星 B.土星 C.海王星 D.冥王星2.下列現(xiàn)象中,發(fā)生在太陽光球層的是()A.耀斑 B.黑子 C.太陽風 D.日珥3.月球表面的環(huán)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月球表面隆起B(yǎng).隕石撞擊而形成的隕石坑C.雨水沖刷而形成D.河流不斷沖刷形成4.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最大的是()A.赤道上 B.北極圈內C.南回歸線上 D.北緯50度5.關于太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太陽的體積、質量、半徑比地球大得多B.太陽的大氣層從外到里分別是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C.太陽是一顆穩(wěn)定的主序星D.太陽的巨大能量來自本身內部的核聚變反應6.質量較大的恒星在核燃料用完、核反應停止后,演化為()A.白矮星 B.中子星C.紅巨星 D.主序星7.習慣上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A.0°經(jīng)線和180°經(jīng)線B.西經(jīng)20°和東經(jīng)160°C.東經(jīng)120°和西經(jīng)120°D.東經(jīng)90°和西經(jīng)90°8.以下事實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的是()A.月食時在月面上的地球的陰影呈弧形B.在宇宙飛船上拍下地球的照片C.在海邊看從遠處駛來的船只,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D.海市蜃樓的現(xiàn)象9.我國夏季南北氣溫差異較小,普遍高溫,主要原因是()A.我國南北緯度相差較小B.我國緯度普遍較低C.夏季北方白晝長,又有夏季風自南向北吹送D.夏季北方白晝短,又有夏季風自南向北吹送10.下列各選項中屬于氣候范疇的是()A.雨雪紛飛 B.電閃雷鳴C.晴到多云 D.浙江四季分明11.地球內部圈層中最厚的一層是()A.地殼 B.地核 C.地幔 D.地心12.下列哪一項說明地殼在運動()A.魚米之鄉(xiāng) B.滄海桑田 C.高山流水 D.汪洋大海13.不屬于地殼內部變動而是外力作用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