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靜女》課件+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靜女》課件+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靜女》課件+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靜女》課件+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靜女》課件+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詩歌發(fā)展史古體詩《詩經》(以四言詩為主)《楚辭》(騷體詩)漢樂府、古詩魏晉南北朝五言詩以五言詩為主近體詩唐詩宋詞元曲現實主義源頭:西周至春秋《詩經》浪漫主義源頭:戰(zhàn)國后期《楚辭》詩歌發(fā)展的兩大源頭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內容:“風、雅、頌”三部分“國風”現實主義的精華《國風》和《離騷》并稱“風騷”賦(鋪陳敘述)比(比喻)興(起興)表現手法:★句式:四言為主,語言:雙聲疊韻詩經六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中國浪漫主義的先河《楚辭》

戰(zhàn)國時代,在楚地歌謠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的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楚辭,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詩歌風格。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代表作:《離騷》《九歌》《九章》《天問》

小結:先秦時代,《詩經》與《楚辭》雙峰并峙,是中國詩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兩座巍然屹立的坐標。有人說,中國歷代詩“莫不同祖風騷”,足見其對后代詩歌的影響。靜女《詩經·邶風》bèi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铎o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钭阅翚w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誦讀,讀準字音姝:俟:隅:搔:踟躕:孌:貽:彤:煒:懌:荑:洵:sìyúsāochíchúluányítóngwěiyìtíxúnshū

你讀準字音了嗎?注意通假字的讀音

shūsìyú

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文雅文靜形容詞詞頭美麗等在角落

“多么”àixiànchíchú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愛=薆(ài),隱藏,遮掩見=現(xiàn),出現

luányítóng靜女其孌,貽我彤

管。

美好贈送紅色管簫,一說茅草

wěiyuèyìrǔ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鮮明有光喜愛說=悅(yuè),喜愛女=汝

(rǔ),你,文中代指“彤管”

象征第二章寫約會的場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贈?!巴苡袩槪f懌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當時的心理活動,也是雙關語,小伙子托物抒情。本義是指“彤管”很美,讓“我”喜歡,還有一層意思是指眼前的姑娘也讓人喜歡。雙關指的是利用詞語同音或多義等條件,有意使一個語句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同時兼有兩種意思,表面上說的是甲義,實際上說的是乙義,即言在此而意在彼。頂真

前一句的結尾詞緊接著作為后一句的開頭詞語,首尾相“頂”,又叫“連珠”、“蟬聯(lián)”?!皻w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薄赌咎m辭》作用:結構嚴密、上下銜接、語勢貫通、音律優(yōu)美。

kuìxún自牧歸

荑,洵

美且從野外放牧的地方初生的茅草的確確實

fēirǔyí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特別,稀奇不譯是歸=饋(kuì),贈送匪=非,不是女=汝,你,代指荑草。1.愛而不見:“愛”通“薆”(ài),隱藏,遮掩。小結:歸納本課的通假字“見”通“現”,出現、看見。2.說懌女美:“說”通“悅”,喜歡?!芭蓖ā叭辍?,你,代彤管。3.自牧歸荑:4.匪女之為美:“歸”通“饋”,贈送。“匪”通“非”,不是?!芭蓖ā叭辍?,你,代荑草。邶風·靜女詩歌中有沒有“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請找出來并簡要賞析。如果從人物描寫的手法而言,你認為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詩經》中運用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于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鋪陳描寫了青年男女幽會情景)比: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點更鮮明。(在“比興”中,“比”為“比喻”之意。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靜女之美。)興:以其他事物為發(fā)端,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與詩歌內容有一定聯(lián)系。(由喜歡“彤管”“荑草”引出喜歡靜女。)邶風·靜女

1.細節(jié)描寫。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2.心理描寫。

一往情深和誠摯、癡迷之心。情人相約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