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學期3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1頁
高三下學期3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2頁
高三下學期3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3頁
高三下學期3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4頁
高三下學期3月語文模擬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遼寧省遼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秦州雜詩(其十五)①杜甫未暇泛滄海,悠悠兵馬間。塞門②風落木,客舍雨連山。阮籍行多興,龐公③隱不還。東柯遂疏懶,休鑷鬢④毛斑。[注]①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因安史之亂,杜甫辭去朝廷官職,從長安出發(fā),開始了“因人作遠游”的艱苦歷程,此詩即他到達秦州暫住東柯谷期間所作。②塞門:邊關。③龐公:東漢末年隱士。④鑷鬢:拔掉鬢角上的白發(fā)。古人為出仕而常有此舉。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中,詩人寫自己還沒來得及泛舟大海,就已經陷身于無盡的戰(zhàn)火之間。B.“悠悠”本指從容自然,此處為反語,指詩人四處奔走躲避戰(zhàn)亂的驚慌窘態(tài)。C.頷聯明寫風吹葉落、秋雨不止的自然景象,實則抒無奈漂泊的凄涼悲切之情。D.頸聯用典,借用阮籍的任性不羈和龐公的隱居選擇,為尾聯表白心志張本。16.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我們應如何看待詩人的這一行為?【答案】15.D16.尾聯說這眼前的“東柯谷”,就可以達成疏懶的心愿,從此就用不著再去拔什么斑白鬢毛了,側重表達詩人的歸隱之志。

這樣的志向是杜甫一時所感,表面上是面對戰(zhàn)亂不休的時局時無力補天只得獨善其身的選擇,但深處流露出詩人的不甘?!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D.“任性不羈”錯。此處,“多興”可以理解為“多興致”“多即興”“多隨興”,但并非“任性不羈”。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通觀全詩,這首詩首聯寫遺憾。年輕時確實有過“泛滄?!毕敕ǎ髞怼拔聪尽睂崿F,遇到無休無止的戰(zhàn)亂。次聯寫景。秋風秋雨落葉紛紛。恰好是當下境遇的寫照。杜甫當下就是在“塞門”“客舍”的凄風冷雨中。三聯用典,阮籍常常隨興而游,龐公選擇隱居峴山。末聯表白心愿:東柯谷特適合俺這樣的疏放懶散之人,我也要學阮籍隨興學龐公隱居,再也不說出仕為官的事了。尾聯意為“東柯谷正適合我的疏懶之性,既然不想出仕也就不必修整鬢斑”。杜甫說,要說這眼前的“東柯谷”,就可以達成我疏懶的心愿,從此就用不著再去拔什么斑白鬢毛了。也就是說,如果老杜決心像阮籍和龐德公那樣歸隱,這東柯谷就非常適合。如果在這里養(yǎng)老,那容顏的老不老也就無所謂了,問題是,這樣的志向是杜甫一時所感,表面上是面對戰(zhàn)亂不休的時局時無力補天只得獨善其身的選擇,但詩人實際上不能做到這樣的悠然自得,故而深處流露出詩人的不甘。遼寧省葫蘆島市2024屆高三一??荚囌Z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西江月·梅花①宋·蘇軾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②。素面翻嫌粉涴③,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咀ⅰ竣龠@首詞據傳是蘇軾為悼念侍妾王朝云而作,紹圣元年蘇軾貶謫惠州時,只有王朝云相從。②綠毛幺鳳:又叫“倒掛子”,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③涴(wò):玷污,弄臟。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闋的前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畏瘴霧侵襲。詞中所描寫的惠州梅花,實為作者高潔的人品的化身,表達自己對朝云的情深。B.“素面翻嫌粉涴”,極言嶺南梅花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鉛粉來裝飾的,若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梅花本來的美好姿容。C.“高情已逐曉云空”,“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里的“曉云”,可以認為是“朝云”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D.蘇東坡的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真正達到了花與人渾然相融的妙境。16.本詞與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都是悼亡詞,兩者的情感有何異同?【答案】15.A16.同:兩首詞都表達了對亡妻的思念、凄然傷懷之情。異:《江城子》表達了作者仕途不順的無限悲涼和落寞之情?!段鹘隆焚潛P朝云像梅花一樣高潔美麗,傲寒開放,感謝朝云與自己共赴苦難的一往情深?!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A.“實為作者高潔的人品的化身,表達自己對朝云的情深”錯,詞中所描寫的惠州梅花,實為朝云美麗的姿容和高潔的人品的化身,懷念朝云對自己的深情。故選A。【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1)相同點:兩首詞都表達了對亡妻的思念、凄然傷懷之情。《江城子》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上闋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寫實;下闋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zhí)著不舍的深情,寫虛。上闋記實,下闋記夢,虛實結合,襯托出對亡妻的思念《西江月》是宋代文學家蘇軾被貶嶺南惠州時所作的一首詞。此詞當為悼念隨作者貶謫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紅,高情逐云,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2)不同點:蘇軾寫《江城子》時,正是因與王安石失和,在政治上遭受排擠,被貶為密州知州期間,本詞表達了作者仕途不順的無限悲涼和落寞之情。如“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后的個人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而作者衰老的形象,也恰是現實不順的反映?!段鹘隆肥翘K軾大約60歲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時蘇軾人生觀已經很成熟,經歷了那么多患難,他始終沒有改變,越來越堅持做自己。紹圣元年蘇軾貶謫惠州時,只有王朝云相從,借贊揚梅花來歌贊朝云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感謝朝云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為知己的情誼。遼寧省部分校2024屆高三二??荚囌Z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夏旱白居易太陰不離畢①,太歲仍在午②。旱日與炎風,枯焦我田畝。金石欲銷鑠③,況茲禾與黍。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憫然望歲④者,出門何所睹。但見棘與茨,羅生遍場圃。惡苗承沴氣,欣然得其所。感此因問天,可能長不雨?!咀ⅰ竣偬?,月。離,接近。畢,星宿名。古人認為月離于畢為雨象。②古人認為午年主旱。③銷鑠:熔化。④望歲:盼望豐收。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前兩句照應標題,通過對天文現象的描述,揭示這個夏天發(fā)生旱災的事實。B.“金石”兩句寫金石都快要熔化,更何況禾、黍等莊稼呢,進一步強調干旱嚴重。C.“欣然”句語意一轉,寫出農人因干枯作物受“沴氣”滋潤而豐收在望的欣喜之情。D.結尾兩句中詩人用問天的方式,發(fā)出何時才能下雨緩解旱情,結束旱災的感嘆。16.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是如何抒發(fā)的?請簡要分析。【答案】15.C16.①對天災的不滿。“旱日與炎風,枯焦我田畝”直抒胸臆,表達對旱災不止的不滿;“金石欲銷鑠”運用夸張手法,極寫環(huán)境之惡劣。②對農民的憐憫?!拔ㄞr最辛苦”直抒胸臆,表達對農民的憐憫。③對糧食作物生長環(huán)境的關心?!皭好纭彼木?,運用反諷,借寫渴求蒼天長期不雨以助惡苗生長,側面表達對維護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作物生長環(huán)境的關心?!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農人因干枯作物受‘沴氣’滋潤而豐收在望的欣喜之情”錯?!皭好绯袥l氣”說的是“病谷得到了災害不祥之氣”,由此可知,詩中的“欣然”并非是農民的欣喜,更多的是人們的憤慨,不涉及“干枯作物受‘沴氣’滋潤而豐收在望的欣喜之情”。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對天災的不滿。通觀全詩,首二句照應標題,通過對“太陰不離畢,太歲仍在午”的天文現象的描述,反映出遭遇夏旱的現實,引起后文?!昂等张c炎風,枯焦我田畝”敘事兼抒情,詩人直抒胸臆,表達對旱災不止的不滿;“金石欲銷鑠,況茲禾與黍”,運用夸張手發(fā),借寫“金石”銷鑠,凸顯天氣干燥炎熱,極寫環(huán)境之惡劣。②對農民憐憫?!班秽蝗f族中,唯農最辛苦”直抒胸臆,他以這份哀憫之心將農民心理刻畫得真實可感,令人潸然,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憐憫。③對糧食作物生長環(huán)境的關心。“但見棘與茨,羅生遍場圃”“惡苗承沴氣,欣然得其所”,轉入對農業(yè)生產的關注,表達對對糧食作物生長環(huán)境的關心?!皭好纭彼木?,運用反諷,借寫渴求蒼天長期不雨以助惡苗生長,側面表達對維護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作物生長環(huán)境的關心。遼寧省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度高考適應性測試(二)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臨江仙·贈王友道蘇軾誰道東陽①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幜纸K自隔風塵。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②。省可清言揮玉麈,真須保器全真。風流何似道家純。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③?!咀ⅰ竣贃|陽:原指沈東陽,即沈約,因求官而累瘦了身體。②謫仙人:被貶謫到人間的神仙。李白《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并序》:“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沒后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雹凼窨停褐笣h代的文學家司馬相如,因他是蜀人,故稱。司馬相如因“悅文君之色”,在夫妻之事上不加節(jié)制,最終因“消渴癥”而亡。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一二句以歷史人物喻之。詞人以發(fā)問的口氣,認為不宜一概而論歷史人物。“誰道”二字,排除了獨見。B.詞的上片描繪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塵脫俗之氣質,引用李白的典故,進一步贊頌友道高潔超塵的風姿。C.詞的下片繼續(xù)贊頌友人的美好品性,“保器全真”體現出詞人對友人能夠做到保持真氣,自愛自重的贊頌和欽佩D.尾句詞人一方面懷著遺憾的口吻,惋惜家鄉(xiāng)人司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也警告友道不要重蹈司馬之覆轍16.有人評論蘇軾的這首《臨江仙》構思新奇,結構獨特,語言中充滿了道學色彩,富含哲理。請結合全詞加以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15.C【解析】詞的下片中“真須保器全真”為詞人的勸誡之語,目的是警示友人保持真氣,自愛自重,不要迷于美色,而并非“贊頌”之語。16.①構思新奇,結構獨特:詞的上片贊美了友道的風華正茂之容貌及超塵脫俗之氣質,詞的下片則語句委婉,勸誡友道不要沉湎于女色,應該自珍自愛。上片與下片詞人表達的情感看似截然不同實則聯系緊密,體現出構思之新奇、結構之獨特。②道學色彩濃郁:詞的上片中“風塵外物”,一塵不染,與世無爭,是中國道人的美德,也是詞人欲求又不可得的處世經文;詞的下片中“省可清言揮玉麈”是魏晉士大夫關于老、莊守身思想的探討,“保器全真”中的“真氣”乃是道家思想之精髓;“風流何似道家純”則認為沒有什么“風流”韻事比得上道家的純真氣節(jié)。全詞體現出濃郁的道學色彩。③富含哲理:全詞運用了眾多的史典,以沈東陽、李白、司馬相如的典故道出了貌美身健與高潔脫俗、不為仕途所困擾的哲理關系,托出了詞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遼寧省大連八中等三校2024年高三聯合模擬語文試卷四、古代詩歌閱讀(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北塘避暑(宋)韓琦盡室林塘滌暑煩,曠然如不在塵寰。誰人敢議清風價?無樂能過百日閑。水鳥得魚長自足,嶺云含雨只空還。酒闌何物醒魂夢?萬柄蓮香一枕山。注:此詩作于韓琦晚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相之后。(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扣題,交代避暑的時間、地點,次句表現詩人在幽靜環(huán)境中的飄逸超塵之感。

B.頷聯寫作者并不借助管弦消遣,而沐浴清風,悠然自得,擺脫了塵寰的炎熱和煩惱。

C.頸聯借“水鳥得魚”“嶺云含雨”,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一近一遠,情理兼?zhèn)洹?/p>

D.尾聯作者因酒已喝盡,酣然入夢;夢中醒來,感時傷懷,眼前無限江山,徒惹傷感。

(2)這首詩蘊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請結合全詩簡要概括。【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學生在看標題、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關鍵字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詩詞內容、情感、手法和語言特色,然后逐個選項瀏覽,比對原文,看是否有事實陳述混亂、技巧斷定不當、感情概括不準等錯誤。

(2)本題考查了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然后還要品詩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語,借此領悟感情?!窘獯稹浚?)D.“感時傷懷,眼前無限江山,徒惹傷感”錯,根據文意,作者在北塘避暑覺得悠然自得,自得其樂,并沒有感時傷懷,也沒有傷感。故選D。

(2)①“水鳥得魚長自足”是水鳥有魚就長久地自足。詩人借助“水鳥得魚長自足”表明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長自足”表明詩人知足常樂的人生態(tài)度。②“嶺云含雨只空還”是山嶺上云含著雨卻只白白地往返,詩人借助“嶺云含雨只空還”表明自己的品質,“只空還”是說什么都沒帶,就這樣回來了,表明詩人清廉不染塵埃的高潔。③“萬柄蓮香一枕山”是滿塘荷花送來陣陣清香,還有枕邊淡淡一抹青山。蓮出淤泥而不染,是高潔的象征,詩人借助“蓮香”表明自己清高脫俗的品質。詩人還將“萬柄蓮香”和“一枕山”融為一體,“蓮香”脫俗,“青山”博大,兩者結合,可見詩人胸懷博大。

答案:

(1)D

(2)①“長自足”可推出知足常樂的人生態(tài)度。②“只空還”可推出清廉不染塵埃的高潔。③“蓮香”可表明清高脫俗;將萬柄蓮香和一枕山融為一體可顯示其胸懷博大。

譯文:

滿室都被林塘蕩滌盡暑氣煩惱燠,空曠寥廓仿佛不再凡間。誰人敢來給清風議個價錢?無樂能超過百日空閑。水鳥得到魚就能長久地自足;山嶺上云含著雨卻只白白地往返。酒喝盡后是什么使夢魂警醒?滿塘荷花送來陣陣清香,還有枕邊淡淡一抹青山。

賞析:

韓琦是北宋名相,他為官清廉正直,生活儉樸,不尚奢華,尤重保持晚節(jié),曾為詩曰:“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jié)香?!?/p>

此詩首聯破題,林幽塘清,洗滌去暑氣襲人的煩惱,使人覺得心曠神怡,超脫于塵世之外。其實這一“暑”字有雙關的含義,詩人要避的不只是自然界的“暑”,塵寰中的“暑”才是最“煩”人的,君不見“炙手可熱勢絕倫”的“暑”氣,早已令詩人退避三百舍,但他倒覺得有超塵拔俗之妙。

頷聯轉入議論,其中出句最妙,和詩人差不多時候被貶的后生蘇軾在《赤壁賦》中說得很有意思:“惟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誰個敢說它一斤值幾個錢呢?看似問得荒唐,卻有了“無理的意趣”,因為語愈荒誕,情愈熾烈,心愈真誠,也就愈覺有妙想獨步。

頸聯還是說理,但不是純議論,而是采用化景物為情思的手法,以避免宋人喜歡純議論之病。出句的關鍵在“知足”,知足者常樂;對句的關鍵在“空”,詩人曾“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只今“處江湖之遠”,也和“嶺云”一樣,即使“含雨(憂國憂民之心)”再多,也是“空”的。

尾聯讓讀者聞到“黃花晚節(jié)香”?!俺鲇倌喽蝗?,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萬柄蓮香”,要遠遠勝過“舉杯澆愁愁更愁”這種自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