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試卷_第1頁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試卷_第2頁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試卷_第3頁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試卷_第4頁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qū)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

歷史

本試卷共7頁,28小題,滿分90分??荚囉脮r6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試室號、座位號

填寫在答題卡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

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

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客觀題(共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

合題意)

1.以下是我國古人類遺址考古材料,可用來說明()

地點云南元謀縣

出土文物炭屑和燒骨化石

史證價值元謀人已經(jīng)知道使用火

A.元謀人會人工取火B(yǎng).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證據(jù)

C.中國是原始人類的唯一起源地D.元謀人和現(xiàn)代人體貌具有相似性

2.1982年考古人員在廣州白云區(qū)新市葵涌龜崗,發(fā)掘出石斧、石鑄、礪石、網(wǎng)墜、紡輪等物。石器的形制,

花樣百出,用途越來越專門化;工藝也從早期的打制,發(fā)展成磨制。由此可知,該遺址文明()

A.社會分工開始出現(xiàn)B.原始農(nóng)業(yè)水平領先

C.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址D.代表南越國文明成就

3.下列各房屋圖中,最適合半坡人居住的是()

4.《史記》提出“祖黃帝說”,認為黃帝是華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還是

匈奴人、鮮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體現(xiàn)的觀念是()

A.民族認同B.華夷有別C.種族差異D.國家統(tǒng)一

5.在我國境內,迄今已發(fā)現(xiàn)數(shù)千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主要分布于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東南地區(qū)、西南

地區(qū)、北方地區(qū)和華南地區(qū)等幾個大的區(qū)域,各地區(qū)的文化遺存各有特點。這可以用來說明中華文明起源的

()

A.階段性B.漸進性C.連續(xù)性D.多元性

1

6.據(jù)史書記載,商湯伐夏桀時,各地人民歡迎商軍“若大旱之望云霓”。這說明()

A.商朝的奴隸制度比夏朝的民主B.商軍伐夏是正義之舉,深得民心

C.夏朝的奴隸制遠比商朝的殘酷D.商軍聯(lián)合了周邊的各部落起兵

7.“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時,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從商王朝接受過來的先進的器物,官僚體制,典章制度、

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結構,帶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辈牧媳砻鞣址庵疲ǎ?/p>

A.穩(wěn)定了政局,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

B.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秩序,鞏固了統(tǒng)治

C.促成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擴大了西周疆域

D.擴大了周的統(tǒng)治范圍,推動了中原文明的擴展

8.漢字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文字之一,它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以下按出現(xiàn)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甲骨文一隸書一小篆一金文B.金文一小篆一隸書一甲骨文

C.甲骨文f金文f小篆隸書D.小篆f甲骨文-*隸書金文

9.山戎(春秋時期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為齊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這表明諸侯爭霸

戰(zhàn)爭()

A.加速了山戎的滅亡B.鞏固了國家的大一統(tǒng)

C.加速了新舊制度的更替D.客觀上促進了全國各地經(jīng)濟的交流

10.西周至春秋早期,一些邊遠諸侯國的青銅器物在形制、紋飾和工藝上,與周王室及中原地區(qū)諸侯國的青銅

器物有很強的一致性。材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我國()

A.實現(xiàn)了高度中央集權B.諸侯國離心力不斷增強

C.中原和邊遠地區(qū)文化無差別D.邊遠諸侯國對中原的文化認同

11.改革是興利除弊、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最能體現(xiàn)商鞅變法性質的措施是()

A.獎勵耕戰(zhàn)B.允許土地自由買賣C.建立縣制D.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12.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呈。有學者將它們分別描述為“全面歸服自然的隱士派”“專制君

主的參謀集團”“勞苦大眾的行動幫會”“擁有無限同情心與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學派”。請按順序指出它們分別

代表的流派()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13.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以下秦朝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中,被后世歷

代帝王沿用的是()

A.實施“焚書坑儒”B.在中央設“三公”

C.秦王嬴政自稱“皇帝”D.統(tǒng)一嶺南地區(qū)

14.監(jiān)察制度是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屬于西漢時期具有監(jiān)察功能的官職是()

A.刺史B.御史大夫C.丞相D.太尉

15.下圖反映的是“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封國人口數(shù)大大超出中央控制的人口數(shù))”。統(tǒng)治者為解

決圖中所反映的社會問題,采取的措施是()

2

1000

中央人口

蠹封國人口

A.休養(yǎng)生息政策B.頒布“推恩令”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實行鹽鐵專賣

16.東漢光武帝劉秀曾詔令:“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i),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an)除此法,

同之內郡”。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tǒng)治措施是()

A.廢除酷法,減輕刑罰B.監(jiān)管官吏,懲處貪官

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D.釋放奴牌,緩和矛盾

17.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

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能佐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A.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B.衛(wèi)青、霍去病擊敗匈奴

C.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D.西漢朝廷設置西域護管理西域

18.下列組圖展示了我國一項偉大發(fā)明的部分工藝流程。這項發(fā)明()

A.改變了歐洲社會傳統(tǒng)作戰(zhàn)方式B.直接應用于遠洋航海

C.推動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D.加強了秦朝與西域的交往

19.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以下歷史事件發(fā)生在長江流域地區(qū)的是(

A.涿鹿之戰(zhàn)B.牧野之戰(zhàn)C.長平之戰(zhàn)D.赤壁之戰(zhàn)

20.某同學進行主題學習,搜集了以下材料。根據(jù)材料推斷,他研究的主題應是(

壁畫南朝牛車畫像磚

表格東晉后期北民南遷的數(shù)據(jù)

文物南朝青瓷刻花單柄壺

文獻《六朝經(jīng)濟史》

A.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B.東晉政權的興亡

C.海外交流的興盛D.南朝政權的更迭

21.《三國演義》中有“刮骨療傷”的故事,關羽被一枝帶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醫(yī)華佗為他用刀刮骨去毒,

關羽仍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而小明同學在史書《三國志?關羽傳》中讀到“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

3

他發(fā)現(xiàn):華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關羽中毒箭則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這說明()

A.《三國演義》的內容更具體可信B.文學作品與史書可信度一致

C.《三國演義》的內容都是憑空杜撰的D.文學作品與歷史史實存在一定的區(qū)別

2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墓形從傳統(tǒng)梯形豎穴土坑墓變?yōu)榉聺h族的弧邊方形磚室墓,墓里的壁畫也從描

繪狩獵、宴飲等場景變?yōu)樾麄魅寮摇靶钡葍热?。從變化中可以看出改革帶來的影響是(?/p>

A.有利于海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B.促進了民族交融

C.促進了南方地區(qū)的開發(fā)D.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

23.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在很多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A.西漢時期,蔡倫發(fā)明造紙術

B.東漢華佗被稱為“醫(yī)圣”,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

C.北朝賈思編寫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nóng)書

D.東晉王羲之被稱為“書圣”,其代表作是《洛神賦圖》

24.2024年前后,中國將發(fā)射嫦娥六號探月器,這將是人類首次進行月球背面取樣。在月球上,有一座環(huán)形

山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shù)值,計算到小數(shù)點以后第七位,他是()

A.酈道元B.賈思勰C.司馬遷D.祖沖之

25.對以下的示意圖解讀正確的是()

A.圖中的“漢末”指的是西漢末年B.東晉被北魏所滅

C.西晉結束分裂,完成了全國統(tǒng)一D.南北朝時期北方戰(zhàn)亂極少

第二部分主觀題(共40分)

二、材料問答題(共3小題,第26題14分,第27題16分,第28題10分,共40分)

26.(14分)漢代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一統(tǒng)王朝,某歷史學習小組設計了關于漢代歷史的學習活動,請按要

求完成下列任務。

【任務一認識漢武帝】

材料一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

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tǒng)思想,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漢武帝任用桑弘羊,實行鹽鐵官營,使國家的財政狀況

有了很大改善。漢武帝任用衛(wèi)青、霍去病,率兵與匈奴進行了三次大戰(zhàn),匈奴被迫遷徙漠北。

——摘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任務二了解東漢政治】

材料二

4

【任務三領略漢代文化】

材料三

卷一上?高紀第一上卷一下?鬲紀第一'下

卷二?惠紀第二卷三?鬲后紀第三

卷四?文紀第四卷五?帝紀第五

卷九十七上?外成傳第六十七上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

卷九十八?元后傳第六十八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摘編自《漢書》目錄(節(jié)選)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制作表格,寫出表格的主題,并將主要內容分類整理填入表格。(6分)

(要求:在答題卡上制作表格。表格分類合理,內容完整準確,行數(shù)和列數(shù)自定。制表時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

或簽字筆,可不用直尺。)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東漢中期以后處于怎樣的政治局面?并分析其影響。(4分)

(3)根據(jù)材料三判斷《漢書》的體裁(2分),如要查找關于西漢滅亡的史料,應該從《史記》還是《漢書》

中查找?請說明理由。(2分)

27.(16分)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各民族之間加強了交往、交流與交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人口遷徙示意圖

材料二

(孝文帝)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魏主(孝文帝)下詔:“北人謂土為拓,后

所居宮。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

(孝文帝)六個王妃中,除一女出于鮮卑八大貴族之外,氏宜改姓元氏。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