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69-2022 森林立地分類與立地質(zhì)量等級_第1頁
DB35T 169-2022 森林立地分類與立地質(zhì)量等級_第2頁
DB35T 169-2022 森林立地分類與立地質(zhì)量等級_第3頁
DB35T 169-2022 森林立地分類與立地質(zhì)量等級_第4頁
DB35T 169-2022 森林立地分類與立地質(zhì)量等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ICS65.020

CCSB60

35

福建省地方標(biāo)準(zhǔn)

DB35/T169—2022

代替DB35/T169—1993

森林立地分類與立地質(zhì)量等級

Forestsiteclassificationandsitequalitygrade

DB35/T169—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shù)語和定義..........................................................................1

4森林立地分類........................................................................2

5立地質(zhì)量等級劃分...................................................................14

附錄A(規(guī)范性)福建省立地亞區(qū)簡圖...................................................32

附錄B(資料性)樹種中文名與學(xué)名對照表...............................................33

參考文獻(xiàn)..............................................................................37

I

DB35/T16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biāo)準(zhǔn)化工作導(dǎo)則第1部分:標(biāo)準(zhǔn)化文件的結(jié)構(gòu)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

定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jī)構(gòu)不承擔(dān)識別專利的責(zé)任。

本文件代替DB35/T169—1993《森林立地分類》,與DB35/T169—1993相比,除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和編輯

性改動外,主要技術(shù)變化如下:

——增加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見第2章);

——刪除了部分術(shù)語和定義(見1993年版的2.7~2.19);

——修改了部分術(shù)語和定義(見3.1、3.2、3.3、3.4、3.5、3.6,1993年版的2.1、2.2、2.3、

2.4、2.5、2.6);

——增加了部分術(shù)語和定義(見3.7、3.8、3.9);

——修改了森林立地分類區(qū)范圍、分類系統(tǒng)表述形式和表格編排樣式(見4.1、4.2,1993年版的

第3章、附錄A);

——修改了立地質(zhì)量等級肥沃級、較肥沃級、較瘠薄級、瘠薄級為肥沃級、較肥沃級、中等肥沃

級、瘠薄級四個立地質(zhì)量等級(見第5章,1993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各立地亞區(qū)各立地質(zhì)量等級的適宜樹種(見表11~表19,1993年版的各立地質(zhì)量等級

表);

——增加了福建省立地亞區(qū)簡圖(見附錄A);

——增加了樹種中文名與學(xué)名對照表(見附錄B)。

本文件由福建省林業(yè)局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福建省森林資源監(jiān)測總站、福建林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小英、郭恩瑩、何國生、洪端芳、石偉生、許雪玲、范金順、高兆蔚、

蔡元晃、蘭思仁、林如青、陳存及。

II

DB35/T169—2022

森林立地分類與立地質(zhì)量等級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福建省森林立地分類、立地質(zhì)量等級劃分。

本文件適用于福建省范圍內(nèi)的森林培育、森林資源調(diào)查規(guī)劃和森林經(jīng)營方案編制等林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全

過程。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gòu)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yīng)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26424—2010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shè)計調(diào)查技術(shù)規(guī)程

3術(shù)語和定義

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立地區(qū)域sitearea

森林立地分類一級區(qū)劃單位,是對大尺度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不同將森林立地區(qū)劃為不同范圍。

注:大尺度地域分異規(guī)律包括地帶性熱量分異、干濕分異、大地貌區(qū)地貌分異等,命名采用地理位置+熱量帶,如

南方亞熱帶立地區(qū)域;其號志為羅馬數(shù)字:Ⅰ、Ⅱ、Ⅲ......。

3.2

立地區(qū)siteregion

森林立地分類二級區(qū)劃單位,是對立地區(qū)域內(nèi)次一級的水熱分異規(guī)律的不同將立地區(qū)域繼續(xù)區(qū)劃為

不同范圍。

注:命名采用地理區(qū)域名+大地貌,如浙閩沿海低山丘陵立地區(qū);其號志為阿拉伯?dāng)?shù)字:1、2、3......。

3.3

立地亞區(qū)sitesub-region

森林立地分類三級區(qū)劃單位,是對立地區(qū)內(nèi)區(qū)域分異的不同將立地區(qū)繼續(xù)區(qū)劃為不同范圍。

注:立地亞區(qū)劃分的依據(jù)是大、中地貌,地質(zhì)條件,土類的差異,以及山地垂直性或地方氣候的局部區(qū)域性差異。

命名采用立地區(qū)內(nèi)地理區(qū)域名和劃分亞區(qū)的主導(dǎo)因素命名,如浙閩東南沿海丘陵立地亞區(qū);其號志為英文印刷

體大寫字母:A、B、C......。

3.4

立地類型小區(qū)sitetypedistrict

森林立地一級分類單位,是對中、小地貌和巖性等的不同將森林立地劃分為不同的類別。

注:命名采用劃分小區(qū)的主導(dǎo)因子進(jìn)行命名,如山地立地類型小區(qū);其號志為英文印刷體大寫字母加括號:(A)、

(B)、(C)......。

1

DB35/T169—2022

3.5

立地類型組groupofsitetype

森林立地分類二級單位,是立地條件和生產(chǎn)潛力相近似的立地類型的組合。

注:命名采用劃分立地類型組的主導(dǎo)因子進(jìn)行命名,如中山帶坡上部立地類型組;其號志為英文印刷小寫字母:a、

b、c.....。

3.6

立地類型sitetype

森林立地分類三級單位,為森林立地分類的基本單位。

注:森林立地分類是小地形、巖性、土壤、水文條件、小氣候及植物群落等基本一致的地段組合,林地生產(chǎn)潛力、

森林經(jīng)營培育的適宜程度和限制性基本一致。命名采用劃分不同立地類型的主導(dǎo)因子進(jìn)行命名,如中山帶坡上

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其號志為阿拉伯?dāng)?shù)字加括號:(1)、(2)、(3)......。

3.7

立地質(zhì)量sitequality

綜合評價氣候、土壤和生物等林地所處自然立地條件影響林地生產(chǎn)潛力高低的指標(biāo)。

[來源:GB/T26424—2010,3.6]

3.8

地位指數(shù)siteindex

以林分基準(zhǔn)(或標(biāo)準(zhǔn))年齡時的優(yōu)勢木平均高評價立地質(zhì)量的定量評價指標(biāo)。

[來源:GB/T26424—2010,3.8]

3.9

號志siteclassificationnumber

各森林立地分類的序號,詳細(xì)分類見《中國森林立地類型》(1995)。

4森林立地分類

4.1森林立地分類方法

按中國森林立地分類系統(tǒng)區(qū)劃將森林立地作6級劃分,即:

a)立地區(qū)域;

b)立地區(qū);

c)立地亞區(qū);

d)立地類型小區(qū);

e)立地類型組;

f)立地類型。

4.2立地區(qū)劃及范圍界線

本分類系統(tǒng)前三級立地區(qū)域、立地區(qū)、立地亞區(qū)是區(qū)劃單位,劃分方法及號志與中國森林立地分類

系統(tǒng)一致。立地區(qū)劃及行政分布范圍見表1,福建省各縣(市、區(qū))相應(yīng)的立地亞區(qū)見附錄A。

2

DB35/T169—2022

表1立地區(qū)劃及行政分布范圍一覽表

立地區(qū)域立地區(qū)立地亞區(qū)行政分布范圍

福鼎、柘榮、福安、霞浦、蕉城、羅源、連江、

A浙閩東南沿海丘陵立地亞區(qū)

40浙閩沿海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閩侯

低山丘陵立

地區(qū)

B浙閩東南山地立地亞區(qū)壽寧、政和、周寧、屏南、古田

浦城、武夷山、光澤、松溪、邵武、泰寧、建寧、

C武夷山東坡立地亞區(qū)

建陽

Ⅶ南方亞

熱帶立地

區(qū)域41武夷山山

地立地區(qū)建甌、順昌、延平、將樂、沙縣、明溪、三元、

D武夷山戴云山山間立地亞區(qū)

永安

E戴云山立地亞區(qū)尤溪、大田、德化、漳平、閩清、永泰

45贛閩粵山B贛南閩西南山地立地亞區(qū)寧化、清流、長汀、武平

地丘陵立地

區(qū)C粵東閩西南丘陵立地亞區(qū)連城、新羅、上杭、永定

A閩東南丘陵低山立地亞區(qū)仙游、永春、安溪、華安、南靖、平和

Ⅷ華南亞49閩粵沿海

熱帶熱帶丘陵平原立長樂、福清、平潭、城廂、涵江、荔城、秀嶼、

立地區(qū)域地區(qū)域惠安、泉港、鯉城、豐澤、洛江、南安、晉江、

B閩粵東南沿海丘陵平原立地亞區(qū)石獅、同安、思明、海滄、湖里、集美、翔安、

漳浦、云霄、東山、詔安、龍海、長泰、薌城、

龍文、金門

注:表中Ⅶ、40、A等為相應(yīng)立地分類的號志。

3

DB35/T169—2022

4.3立地分類

本分類系統(tǒng)后三級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為森林立地分類單位,詳細(xì)分類見表2

至表10。

表2浙閩東南沿海丘陵立地亞區(qū)(Ⅶ.40.A)立地類型表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1)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a.中山帶坡上部立地(2)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3)中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中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5)中山帶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b.中山帶坡下部立地(6)中山帶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7)中山帶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8)中山帶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9)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c.低山帶坡上部立地(10)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11)低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A)山地立地類型?。?2)低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區(qū)(13)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d.低山帶長坡中部立(14)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地類型組(15)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16)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17)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e.低山帶長坡下部立(18)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地類型組(19)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立地單元(20)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名稱(21)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f.低山帶短坡下部立(22)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地類型組(23)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4)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25)丘陵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g.丘陵坡上部立地類(26)丘陵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型組(27)丘陵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8)丘陵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29)丘陵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h.丘陵坡下部立地類(30)丘陵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B)丘陵臺地立地類型組(31)丘陵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型小區(qū)(32)丘陵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33)丘陵全坡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i.丘陵全坡立地類型(34)丘陵全坡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組(35)丘陵全坡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36)丘陵全坡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37)臺地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j.臺地立地類型組

(38)臺地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C)河谷階地立地類k.河谷階地立地類型(39)沙質(zhì)河谷階地立地類型

型小區(qū)組(40)沙礫質(zhì)河谷階地立地類型

4

DB35/T169—2022

表2浙閩東南沿海丘陵立地亞區(qū)(Ⅶ.40.A)立地類型表(續(xù))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41)平原濕潤泥質(zhì)立地類型

(42)平原干燥泥質(zhì)立地類型

l.平原立地類型組

立地單元(D)平原灘涂立地類(43)平原濕潤沙質(zhì)立地類型

名稱型小區(qū)(44)平原干燥沙質(zhì)立地類型

(45)灘涂鹽漬泥質(zhì)立地類型

m.灘涂立地類型組

(46)灘涂鹽漬沙質(zhì)立地類型

表3浙閩東南山地立地亞區(qū)(Ⅶ.40.B)立地類型表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1)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a.中山帶坡上部立地類(2)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型組(3)中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中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5)中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b.中山帶長坡中部立地(6)中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7)中山帶長坡中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8)中山帶長坡中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9)中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c.中山帶長坡下部立地(10)中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11)中山帶長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12)中山帶長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13)中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d.中山帶短坡下部立地(14)中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15)中山帶短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立地單元(A)山地立地(16)中山帶短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17)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名稱類型小區(qū)

e.低山帶坡上部立地類(18)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型組(19)低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0)低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21)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f.低山帶長坡中部立地(22)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23)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4)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25)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g.低山帶長坡下部立地(26)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27)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8)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29)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h.低山帶短坡下部立地(30)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31)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32)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5

DB35/T169—2022

表3浙閩東南山地立地亞區(qū)(Ⅶ.40.B)立地類型表(續(xù))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33)丘陵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i.丘陵坡上部立地類型(34)丘陵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組(35)丘陵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36)丘陵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37)丘陵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B)丘陵立地j.丘陵坡下部立地類型(38)丘陵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立地單元類型小區(qū)組(39)丘陵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0)丘陵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名稱

(41)丘陵全坡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2)丘陵全坡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k.丘陵全坡立地類型組

(43)丘陵全坡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4)丘陵全坡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C)河谷階地(45)沙質(zhì)河谷階地立地類型

l.河谷階地立地類型組

立地類型小區(qū)(46)沙礫質(zhì)河谷階地立地類型

表4武夷山東坡立地亞區(qū)(Ⅶ.41.C)立地類型表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1)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a.中山帶坡上部立地類(2)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型組(3)中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中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5)中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b.中山帶長坡中部立地(6)中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7)中山帶長坡中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8)中山帶長坡中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9)中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c.中山帶長坡下部立地(10)中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11)中山帶長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立地單元(A)山地立地(12)中山帶長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名稱類型小區(qū)(13)中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d.中山帶短坡下部立地(14)中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15)中山帶短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16)中山帶短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17)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e.低山帶坡上部立地類(18)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型組(19)低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0)低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21)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f.低山帶長坡中部立地(22)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23)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4)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6

DB35/T169—2022

表4武夷山東坡立地亞區(qū)(Ⅶ.41.C)立地類型表(續(xù))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25)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g.低山帶長坡下部立地(26)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27)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A)山地立地(28)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小區(qū)(29)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h.低山帶短坡下部立地(30)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31)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32)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33)丘陵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i.丘陵坡上部立地類型(34)丘陵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立地單元組(35)丘陵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36)丘陵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名稱

(37)丘陵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B)丘陵立地j.丘陵坡下部立地類型(38)丘陵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小區(qū)組(39)丘陵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0)丘陵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41)丘陵全坡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2)丘陵全坡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k.丘陵全坡立地類型組

(43)丘陵全坡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4)丘陵全坡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C)河谷階地(45)沙質(zhì)河谷階地立地類型

l.河谷階地立地類型組

立地類型小區(qū)(46)沙礫質(zhì)河谷階地立地類型

表5武夷山戴云山山間立地亞區(qū)(Ⅶ.41.D)立地類型表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1)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a.中山帶坡上部立地類(2)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型組(3)中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中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5)中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b.中山帶長坡中部立地(6)中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7)中山帶長坡中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立地單元(A)山地立地(8)中山帶長坡中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名稱類型小區(qū)(9)中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c.中山帶長坡下部立地(10)中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11)中山帶長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12)中山帶長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13)中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d.中山帶短坡下部立地(14)中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15)中山帶短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16)中山帶短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7

DB35/T169—2022

表5武夷山戴云山山間立地亞區(qū)(Ⅶ.41.D)立地類型表(續(xù))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17)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e.低山帶坡上部立地類(18)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型組(19)低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0)低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21)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f.低山帶長坡中部立地(22)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23)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A)山地立地(24)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小區(qū)(25)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g.低山帶長坡下部立地(26)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27)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8)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29)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h.低山帶短坡下部立地(30)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立地單元類型組(31)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32)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名稱

(33)丘陵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i.丘陵坡上部立地類型(34)丘陵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組(35)丘陵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36)丘陵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37)丘陵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B)丘陵立地j.丘陵坡下部立地類型(38)丘陵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小區(qū)組(39)丘陵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0)丘陵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41)丘陵全坡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2)丘陵全坡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k.丘陵全坡立地類型組

(43)丘陵全坡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44)丘陵全坡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C)河谷階地(45)沙質(zhì)河谷階地立地類型

l.河谷階地立地類型組

立地類型小區(qū)(46)沙礫質(zhì)河谷階地立地類型

表6戴云山立地亞區(qū)(Ⅶ.41.E)立地類型表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1)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a.中山帶坡上部立地類(2)中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型組(3)中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立地單元(A)山地立地(4)中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名稱類型小區(qū)(5)中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b.中山帶長坡中部立地(6)中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7)中山帶長坡中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8)中山帶長坡中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8

DB35/T169—2022

表6戴云山立地亞區(qū)(Ⅶ.41.E)立地類型表(續(xù))

立地單元立地類型小區(qū)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

分類依據(jù)中、小地貌海拔、坡位土層厚度、腐殖質(zhì)層厚度或土壤質(zhì)地、干濕度、鹽漬化程度

(9)中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c.中山帶長坡下部立地(10)中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11)中山帶長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12)中山帶長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13)中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d.中山帶短坡下部立地(14)中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15)中山帶短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16)中山帶短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17)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e.低山帶坡上部立地類(18)低山帶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型組(19)低山帶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A)山地立地(20)低山帶坡上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小區(qū)(21)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f.低山帶長坡中部立地(22)低山帶長坡中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23)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4)低山帶長坡中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25)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g.低山帶長坡下部立地(26)低山帶長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立地單元類型組(27)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28)低山帶長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名稱

(29)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h.低山帶短坡下部立地(30)低山帶短坡下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類型組(31)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32)低山帶短坡下部薄土薄腐立地類型

(33)丘陵坡上部中厚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i.丘陵坡上部立地類型(34)丘陵坡上部中厚土薄腐立地類型

組(35)丘陵坡上部薄土中厚腐立地類型

(36)丘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