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解析)-1_第1頁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解析)-1_第2頁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解析)-1_第3頁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解析)-1_第4頁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解析)-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瀘縣四中2023年秋期高二期中測試

語文試題

本試卷共8頁,23小題,滿分150分。測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測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卷自己保管好。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作為兩種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shù)形式,文學和圖像之間既存在對立或相互競爭,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語詞的時間性使其在敘事上,具有圖像敘事難以企及的天然優(yōu)勢,而圖像的直觀性和在場感,不可避免地給文學敘事帶來沖擊。另一方面,為了強化敘事效果,兩者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彼方敘事策略的影響,進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開故事。比如,當代小說受圖像的影響,突破傳統(tǒng)小說的因果線性邁輯和語詞敘事的時間性,追求圖像的直觀性和在場感,從而凸顯故事的空間維度,達到不同以往的藝術(shù)境界。

文學受圖像的影響,首先體現(xiàn)在對故事內(nèi)容或題材的選取上。敏銳的現(xiàn)代作家往往會因某幅圖像帶來的視覺震撼而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沖動,借語詞將圖像內(nèi)容部分或整體地轉(zhuǎn)譯、再現(xiàn)出來,形成故事從圖像到文字的同質(zhì)異構(gòu)轉(zhuǎn)化。魯迅先生在《示眾》中,用細致的語言對看客們圍觀殺頭的情景進行反復刻畫。相比語詞解讀的私人性,圖像解讀的公共性創(chuàng)造了一個主客體轉(zhuǎn)換的空間,受眾由解讀主體變成被解讀與被言說的對象。正是在這個基于圖像而創(chuàng)設的空間中,充當看客的、愚鈍麻木的同胞給魯迅帶來了強烈的心靈沖擊,使他意識到國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轉(zhuǎn)譯圖像內(nèi)容之外,文學家還注意到圖像在喚起知性和強化記憶方面的強勢作用。勞拉·里斯曾將宣傳廣告語比作“釘子”,而將視覺形象比作“錘子”,指出只有依靠“圖像之錘”才能更準確有力地將“產(chǎn)品之釘”嵌入消費者的大腦。文學創(chuàng)作對顏色、形狀等造型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媒介加以利用,從而引發(fā)受眾視覺層面的聯(lián)想。魯迅的小說中有大量對于顏色的運用,如《藥》中“紅紅白白的”破燈籠映照下,老栓從“碧綠的”包中掏出“紅黑的”人血饅頭,一連串顏色的對比描寫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使受眾如見其形、如臨其境,凸顯封建社會的黑暗及人的麻木與愚昧。

此外,文學作品中借助語詞來營造場景畫面和故事三維空間,也可形成視覺層面的“圖像之錘”,使受眾產(chǎn)生深刻的體悟和持久的印象。通過弱化或消隱故事發(fā)展的時間線而將多種意象并置組合,從而形成類似“視覺錳”的空間畫面感。在魯迅的短篇小說《傷逝》中,故事的時間序列被消隱甚至切斷,視線移動所形成的空間場景為讀者繪制了一幅生動的圖景。隨著“鏡頭”的緩慢移動,由外到內(nèi)、由遠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樹、老紫藤、方桌、敗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個呈現(xiàn)在受眾眼前,故事的線性發(fā)展被中斷,此刻會館的沉寂與破敗強化了“我”當下際遇的無望和艱難。故事場景的再現(xiàn)性描寫及建構(gòu)的空間帶給讀者強烈的在場體驗和具象的畫面感,語詞敘事達到空間立體化效果。

(摘編自李小君、龍迪勇《從圖像到文學: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空間敘事》)

材料二:

我們一直強調(diào)圖像對文學的沖擊和遮蔽,卻忽略文學自身的特性。今天,我們要有勇氣去挖掘并強調(diào)文學功能的異質(zhì)性,即它在圖像時代不同于以往時代、也不同于其他藝術(shù)的特有功能。

首先,與二十世紀文學注重歷史思考與現(xiàn)實批判不同,當下文學的功能越來越細致、切實,個體經(jīng)驗的書寫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揚成為作品的主題。圖像傳播的發(fā)達使文學寫作與閱讀、觀看無障礙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體分享經(jīng)歷和觀點,文學已成為公共領(lǐng)域的個人實踐。文學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開自我而非給出意義。比如,屬于網(wǎng)絡類型小說之一的職場小說,憑著實用好看、貼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為大眾的新寵。

其次,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語言媒介是文學最具區(qū)別性的特質(zhì)和優(yōu)勢,語言使人們在圖像的多義中找到核心。圖像憑著多維立體的成像方式將所有信息一股腦兒地拋向觀眾,共時的具體化和多義性使人們面對圖像時需要認知、篩選和領(lǐng)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強調(diào)核心,而這一過程是借助語言完成的。圖像時代信息的發(fā)達,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觀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們也因此被表象轟炸得眩牽,而無法接近世界的本質(zhì)。圖像的局限性在于無法將人的心理變化過程一層層地揭示出來。而語言有能力使非語言信息語言化,使圖像符碼化,人們透過語言解碼去感受、理解、提升圖像。語言具備將并不現(xiàn)成、也不確定的東西加以分離、辨別、歸置的能力,從而到達事物本質(zhì)的深度。羅中立的《父親》如果去掉標題,畫面中的老者不過是中國幾億農(nóng)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標題的點睛,“父親”臉上的皺紋才更顯滄桑,其畫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個被看到的對象,也是內(nèi)涵深刻、需要解讀的意義載體,而語言幫助人們清除理解的障礙。語言、文學的這種鉤沉本質(zhì)的認知作用對圖像來說是不可替代的功能。

(摘編自劉巍《圖像時代的文學功能》)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統(tǒng)小說注重因果線性邏輯和語詞敘事的時間性,當代小說通過模仿圖像敘事、凸顯故事的空間維度,獲得新的發(fā)展。

B.魯迅在《示眾》中刻畫的看客群體,既是圍觀殺人場景的主體,同時作為被審視的客體,成為魯迅解讀、批判的對象。

C.圖像傳播的發(fā)達對文學產(chǎn)生較大影響,當下的文學作品尤為重視個人經(jīng)驗的展示,而不愿意進行歷史思考與現(xiàn)實批判。

D.圖像時代,自媒體的流行讓文學寫作與閱讀、觀看變得很容易,而職場小說的火熱說明文學的新功能得到公眾的認同。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圖像與文學的不同,都承認圖像對文學造成了沖擊,也都贊成或傾向于贊成圖像與文學間存在合作關(guān)系。

B.我們常用“眼花繚亂”表述對復雜圖像的觀感,這表明圖像雖然直觀、形象,但也容易讓人迷失在龐雜、多元的圖像信息之中。

C.馬致遠的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借助語詞來營造場景畫面,與魯迅的小說《傷逝》對會館的描寫有相似之處。

D.羅中立的畫作標題《父親》具有點睛之妙,如果改為《農(nóng)民》,人們對畫作的解讀將大不相同,這說明語言使圖像產(chǎn)生了多義性。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中國十大傳世繪畫名作之一《洛神賦圖》,是東晉畫家顧愷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賦》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絕世精品。

B.某同學在公眾號中談到,觀賞仇英的名畫《蘭亭修禊圖》時,想起學過的課文《蘭亭集序》,更覺畫作情韻悠長。

C.魏晉至隋唐時期,詩與畫是分離的,題畫詩也并非題在畫內(nèi),雖然畫作本身已經(jīng)不知所蹤,但詩歌依然流傳至今。

D.英國學者豪厄爾斯認為在“視覺世界”里,公眾離開了圖像幾乎寸步難行,“按圖索驥”已經(jīng)成了一種思維定勢。

4.比喻論證利用兩個事物的相似點來論證一個比較抽象的事理。請分析勞拉·里斯“圖像之錘”這一比喻所包含的相似點及論證的事理。

5.有同學表示,自己非常喜歡看根據(jù)文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但并不喜歡讀原著,因為圖像比語言文字更有意思。請你根據(jù)兩則材料列出要點,勸說該同學多讀原著。

1.C2.D3.B

4.①相似點:錘子能產(chǎn)生沖擊力,而圖像具有視覺沖擊力;錘子能使釘子深入木板,而圖像能使廣告語深入腦海。

②事理:圖像在喚起知性、強化記憶方面具有強勢作用。

5.①文學借鑒圖像的敘事策略,同樣能帶給讀者強烈的在場體驗和具象的畫面感。

②文學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質(zhì)方面優(yōu)勢明顯,在閱讀原著之后再觀看電視劇,能獲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體驗。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C.“而不愿意進行歷史思考與現(xiàn)實批判”錯誤,根據(jù)原文“與二十世紀文學注重歷史思考與現(xiàn)實批判不同,當下文學的功能越來越細致、切實,個體經(jīng)驗的書寫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揚成為作品的主題”,重視個人經(jīng)驗展示,不代表就不愿意進行歷史思考和現(xiàn)實批判。選項說法“于文無據(jù)”。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D.“說明語言使圖像產(chǎn)生了多義性”錯,根據(jù)原文“圖像憑著多維立體的成像方式將所有信息一股腦兒地拋向觀眾,共時的具體化和多義性使人們……”可知,圖像本身具有多義性;根據(jù)原文“只因標題的點睛,‘父親’臉上的皺紋才更顯滄桑,其畫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個被看到的對象,也是內(nèi)涵深刻、需要解讀的意義載體,而語言幫助人們清除理解的障礙”可知,“父親”這一標題,幫助人們清除了理解的障礙,在圖像的多義中找到核心解讀的意義載體。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觀點:文學在圖像時代的特有功能,一是當下文學的功能越來越細致、切實,越來越指向個體經(jīng)驗而非給出意義;二是當下文學能使人們在圖像的多義中找到核心。

A.強調(diào)畫家對文學作品的模仿;

B.觀賞名畫,想起名篇,更覺畫作情韻悠長,體現(xiàn)了文學語言幫助人們清除對畫作理解的障礙,使畫作不只是一個被看到的對象,也是內(nèi)涵深刻、需要解讀的意義載體,因而更覺情韻悠長;

C.強調(diào)詩畫分離,詩歌流傳時間跨度長;

D.強調(diào)了圖像在視覺世界的重要性。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及作用能力。

該比喻出現(xiàn)在材料一第三段,目的在論證“圖像在喚起知性和強化記憶方面的強勢作用”。要分析比喻的相似點,就要分別找出本體與喻體及其特點,再尋找其相似點。

結(jié)合材料一第三段“勞拉·里斯曾將宣傳廣告語比作‘釘子’,而將視覺形象比作‘錘子’,指出只有依靠‘圖像之錘’才能更準確有力地將‘產(chǎn)品之釘’嵌入消費者的大腦”可分析出,相似點:錘子具有沖擊力,而圖像具有視覺沖擊力,錘子能使釘子深入木板,而圖像能使廣告語深入腦海。

結(jié)合材料一第三段“除了直接轉(zhuǎn)譯圖像內(nèi)容之外,文學家還注意到圖像在喚起知性和強化記憶方面的強勢作用”可分析出,事理:圖像在喚起知性、強化記憶方面具有強勢作用。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喜歡看電視劇,不喜歡讀原著,是不理解圖像與語言文字的特點,勸說其改變態(tài)度,應從語言文字或文學在圖像時代的特有功能上入手,歸納要點即可。

結(jié)合材料一第一段“比如,當代小說受圖像影響,突破傳統(tǒng)小說的因果線性邏輯和語詞敘事的時間性,追求圖像的直觀性和在場感,從而凸顯故事的空間維度,達到不同以往的藝術(shù)境界”可分析出,文學借鑒圖像的敘事策略,同樣能帶給讀者強烈的在場體驗和具象的畫面感。

結(jié)合材料二第三段“而語言有能力使非語言信息語言化,使圖像符碼化,人們透過語言解碼去感受、理解、提升圖像。語言具備將并不現(xiàn)成、也不確定的東西加以分離、辨別、歸置的能力,從而到達事物本質(zhì)的深度”可分析出,文學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質(zhì)方面優(yōu)勢明顯,在閱讀原著之后再觀看電視劇,能獲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體驗。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七根火柴

王愿堅

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的氣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云像從平地上冒出來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著,就有一場暴雨,夾雜著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

盧進勇從樹叢里探出頭,四下里望了望。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爛泥里,連路也給遮沒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有幾粒冰雹撒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惱地嘆了口氣。因為小腿傷口發(fā)炎,他掉隊了。兩天來,他日夜趕路,原想在今天趕上大隊的,卻又碰上了這倒霉的暴雨,耽誤了半個晚上。

他咒罵著這鬼天氣,從樹叢里鉆出來,長長地伸了個懶腰,一陣涼風吹得他冷不丁地連打了幾個寒戰(zhàn)。他這才發(fā)現(xiàn)衣服已經(jīng)完全濕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該多好啊!”他使勁絞著衣服,望著那順著褲腳流下的水滴想到。他也知道這是妄想——不但是現(xiàn)在,就在他掉隊的前一天,他們連里已經(jīng)因為沒有引火的東西而只好吃生干糧了。可是他仍然下意識地把手插進褲袋里。突然,他的手觸到了一點黏黏的東西。他心里一喜,連忙蹲下身,把褲袋翻過來。果然,在褲袋底部粘著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這些稀糊刮下來,居然有雞蛋那么大的一團。他吝惜地捏著這塊面團,一會兒捏成長形,一會兒又捏成圓的,心里不由得暗自慶幸:“幸虧昨天早晨我沒有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是一晝夜沒有吃東西了,這會兒看見了可吃的東西,更覺得餓得難以忍受。他正要把它送到嘴邊,驀地聽見了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

這聲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fā)出來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著那聲音走去。盧進勇蹣跚地跨過兩道水溝,來到一棵小樹底下,才看清楚那個打招呼的人。他倚著樹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貯滿了一汪渾濁的污水,看來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沒有挪動了。他的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發(fā)像一塊黑氈糊貼在前額上,雨水沿著頭發(fā)、臉頰滴滴答答地流著。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無力地閉著,只有腭下的喉結(jié)在一上一下地抖動,干裂的嘴唇一張一合地發(fā)出低低的聲音:“同志!——同志!——”

聽見盧進勇的腳步聲,那個同志吃力地睜開眼睛,習慣地掙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來,但卻沒有動得了。

盧進勇看著這情景,眼睛像揉進了什么,一陣酸澀。在掉隊的兩天里,他這已經(jīng)是第三次看見戰(zhàn)友倒下來了?!斑@一定是餓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說:“同志,快吃點吧!”

那同志抬起一雙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p>

盧進勇的手停在半空,一時不知怎么好。他望著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著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他抬起頭,望望那霧蒙蒙的遠處,隨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說:“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閉著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著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兒,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

盧進勇惶惑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這一剎那,他覺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那人腋窩里,他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里面并排著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簇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shù)著:“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shù)了很長時間。數(shù)完了,又詢問地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仿佛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著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他發(fā)現(xiàn)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爆發(fā)著一種喜悅的光。只見他合起黨證,雙手捧起了它,像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他的臉。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話就在這里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自己的臂彎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像一只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天黑的時候,他追上了后衛(wèi)部隊。

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中、在爛泥里跌滾了幾天的戰(zhàn)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著一層霧氣,洋瓷碗里的野菜“噬——噬——”地響著……

盧進勇悄悄走到后衛(wèi)連指導員的身邊。映著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里,同時,又以一種異樣的聲調(diào)在數(shù)著:

“一,二,三,四……”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既交代了時間、天氣,也陳述了盧進勇行程耽誤的原因,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

B.“一會兒捏成長形,一會兒又捏成圓的”表現(xiàn)了盧進勇過分愛惜面團,可見艱難之中食物的珍貴。

C.“盧進勇的手停在半空”說明他認同無名戰(zhàn)士的話,食物對一個垂死之人已經(jīng)沒有用處了。

D.“他的眼睛模糊了”說明此時盧進勇悲痛難忍,這與后文“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并不矛盾。

7.關(guān)于文中盧進勇趕上后衛(wèi)部隊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盧進勇走得特別快不是因為小腿傷口好轉(zhuǎn)了,而是因為受無名戰(zhàn)士的精神鼓舞,無畏向前。

B.篝火、談笑、野菜描繪了一幅風雨后的安適畫面,是為了烘托盧進勇轉(zhuǎn)交火柴時的沉痛心情。

C.天黑時追上了后衛(wèi)部隊一面說明他走得很快,只一天就追上了;另一面說明他沒有落下太遠。

D.小說結(jié)尾部分在情節(jié)上與前文相呼應,如“他追上了后衛(wèi)部隊”,使文章內(nèi)容完整,結(jié)構(gòu)嚴謹。

8.小說中有兩處數(shù)火柴的情節(jié),盧進勇和無名戰(zhàn)士在數(shù)數(shù)時的心理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文中相關(guān)部分簡要概括。

9.有評論家認為,本文借鑒了雕塑和抒情詩的創(chuàng)作藝術(shù),使小說人物有雕塑的分明線條,也使主題有抒情詩的深遠意境。請結(jié)合文本舉例說明。

6.C7.B

8.同:兩人內(nèi)心都有對火柴的珍視和面對嚴峻形勢的沉重。

異:無名戰(zhàn)士心懷能為長征隊伍帶來溫暖和生存的希望;盧進勇內(nèi)心有著對無名戰(zhàn)士犧牲的沉痛,對戰(zhàn)士無私精神的崇敬,及完成戰(zhàn)士遺愿的欣慰。

9.雕塑的分明線條:

①無名戰(zhàn)士那只高高擎起的緊握著黨證和火柴的手指向長征方向,運用神態(tài)描寫,線條分明,像一尊塑像,威嚴、剛勁。

②無名戰(zhàn)士被雨水打濕了的頭發(fā),滴著雨水的臉頰,深深下陷的眼眶和干裂的嘴唇,運用肖像描寫,使無名戰(zhàn)士那生命垂危、饑寒交迫的形象如一人物雕塑,線條分明地躍然紙上。

③盧進勇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了那同志的嘴邊,運用動作描寫,使紅軍戰(zhàn)士團結(jié)友愛,關(guān)心他人遠勝于自己的形象呼之欲出,宛如雕塑。

抒情詩的深遠意境:

①盧進勇映著火光轉(zhuǎn)交“其余的六根火柴”,象征著革命精神的傳遞,激情飽滿,寄寓深遠。

②在小說結(jié)尾,通過描寫在無邊的黑夜中燃起篝火,歡笑的戰(zhàn)士群像,寄寓了革命火種必將燎原的革命樂觀主義信念。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食物對一個垂死之人已經(jīng)沒有用處了”錯誤?!氨R進勇的手停在半空”是因為他認為相比食物,無名戰(zhàn)士更需要的是熱水、溫暖,現(xiàn)在的他因無法滿足而感到失措。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B.“是為了烘托盧進勇轉(zhuǎn)交火柴時的沉痛心情”錯誤。篝火、談笑、野菜的場面描寫是為了說明無名戰(zhàn)士在生命垂危之際保存下來的七根火柴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心理變化的能力。

相同點:

由“‘要是有堆火烤,該多好啊!’他使勁絞著衣服,望著那順著褲腳流下的水滴想到。他也知道這是妄想——不但是現(xiàn)在,就在他掉隊的前一天,他們連里已經(jīng)因為沒有引火的東西而只好吃生干糧了”“他望著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著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可知,此時的情況嚴峻,不僅天氣寒冷無法取暖,甚至連里已經(jīng)因為沒有引火的東西而只好吃生干糧了,由此可見,盧進勇和無名戰(zhàn)士兩處數(shù)火柴的情節(jié),體現(xiàn)了對火柴的珍視和面對嚴峻形勢的沉重。

不同點:

由“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shù)了很長時間。數(shù)完了,又詢問地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仿佛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著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可知,無名戰(zhàn)士心懷能為長征隊伍帶來溫暖和生存的希望;

由“盧進勇悄悄走到后衛(wèi)連指導員的身邊。映著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里,同時,又以一種異樣的聲調(diào)在數(shù)著……”“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中、在爛泥里跌滾了幾天的戰(zhàn)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著一層霧氣,洋瓷碗里的野菜‘噬——噬——’地響著……”可知,盧進勇內(nèi)心有著對無名戰(zhàn)士犧牲的沉痛,對戰(zhàn)士無私精神的崇敬,及完成戰(zhàn)士遺愿的欣慰。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能力。

雕塑的分明線條:

由“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像一只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可知,無名戰(zhàn)士那只高高擎起的緊握著黨證和火柴的手指向長征方向,運用神態(tài)描寫,線條分明,像一尊塑像,威嚴、剛勁。

由“他倚著樹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貯滿了一汪渾濁的污水,看來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沒有挪動了。他的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發(fā)像一塊黑氈糊貼在前額上,雨水沿著頭發(fā)、臉頰滴滴答答地流著。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無力地閉著,只有腭下的喉結(jié)在一上一下地抖動”可知,無名戰(zhàn)士被雨水打濕了的頭發(fā),滴著雨水的臉頰,深深下陷的眼眶和干裂的嘴唇,運用肖像描寫,使無名戰(zhàn)士那生命垂危、饑寒交迫的形象如一人物雕塑,線條分明地躍然紙上。

由“‘這一定是餓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說:‘同志,快吃點吧!’”可知,盧進勇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了那同志的嘴邊,運用動作描寫,使紅軍戰(zhàn)士團結(jié)友愛,關(guān)心他人遠勝于自己的形象呼之欲出,宛如雕塑。

抒情詩的深遠意境:

由“盧進勇悄悄走到后衛(wèi)連指導員的身邊。映著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里”可知,盧進勇映著火光轉(zhuǎn)交“其余的六根火柴”,象征著革命精神的傳遞,激情飽滿,寄寓深遠。

由“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中、在爛泥里跌滾了幾天的戰(zhàn)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著一層霧氣,洋瓷碗里的野菜‘噬——噬——’地響著……”可知,在小說結(jié)尾,通過描寫在無邊的黑夜中燃起篝火,歡笑的戰(zhàn)士群像,寄寓了革命火種必將燎原的革命樂觀主義信念。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貧窮,不能輕死亡,而曰我能行義,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喪不絕聲,遂以存楚,不能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比干將死而諫逾忠,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而志逾彰,不輕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義行道,毋論難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無顧利害,而后能成之。

楚伐陳,陳西門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過之,不軾,子路曰:“禮過三人則下車,過二人則軾;今陳修門者人數(shù)眾矣,夫子何為不軾?”孔子曰:“丘聞之,國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爭,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陳修門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為軾也?!?/p>

曾子衣弊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足以全其節(jié)也。”

楚平王使奮揚殺太子建,未至而遣之,太子奔宋,王召奮揚,使城父人執(zhí)之以至,王曰:“言出于予口,入于爾耳,誰告建也?”對曰:“臣告之,王初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貳也;奉初以還,故遣之,已而悔之,亦無及也?!蓖踉唬骸岸襾恚我??”對曰:“使而失命,召而不來,是重過也,逃無所入?!蓖跄松庵?。

晉靈公暴,趙宣子驟諫,靈公患之,使鉏之彌賊之;鉏之彌晨往,則寢門辟矣,宣子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寢,之彌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彼煊|槐而死。

(節(jié)選自《說苑立節(ji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

B.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

C.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

D.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而志逾彰”與“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兩句中的“彰”字含義相同。

B.“孔子過之,不軾”與“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zhàn)》)兩句中的“軾”字含義相同。

C.“忠而不死,不廉”與“其志潔,其行廉”(《屈原列傳》)兩句中的“廉”字含義相同。

D.“臣不佞,不能貳也”與“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貳”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陳之戰(zhàn)后,孔子經(jīng)過陳國,看到陳國降民在修城門,認為他們不智、不忠、不廉,從心里鄙視他們,所以不肯按照禮儀致敬。

B.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耕作,魯國國君派人前去送給他采邑,并勸他接受,曾子不接受,并表述了自己的態(tài)度,孔子對此表示贊揚。

C.奮揚接受楚平王的派譴去刺殺太子,他遵循楚平王當初“事建如事余”的命令放走了太子。平王責怪他,后悔也來不及了。

D.上朝時間還早的時候,趙宣子就把朝服穿好了,鉏之彌被他恭敬的態(tài)度感動,認為殺他是不忠的,又不愿失信于晉靈公,最終自殺。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2)晉靈公暴,趙宣子驟諫,靈公患之,使鉏之彌賊之。

14.文中哪些例子可以證明子路“不能輕死亡,而曰我能行義,吾不信也”的觀點?

10.B11.B12.C

13.(1)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沒有成功,停下來,是我自己停下來的。

(2)晉靈公暴虐,趙宣子屢次進言規(guī)勸,靈公厭恨他,派鉏之彌去殺害他。

14.①比干在快被處死時,規(guī)勸紂王更加忠懇;②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但志向更加明顯;③鉏之彌刺殺趙宣子時不愿不忠不信,選擇自殺;④奮揚遵循道義,不怕國君責難放走太子建并勇于回去復命;⑤孔子認為陳降民國亡而不智、不忠、不廉,不能行義,因而看不上他們。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

句意:曾參連粗布衣服、亂麻絮成的袍子也不能具備,酒糟、谷殼之類的食物、野菜清湯都不能吃飽,但不合道義他就辭去上卿的職位,不是安于貧窮,怎么能做到這樣?

“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是并舉成分,且“布衣缊袍”“糟糠之食/藜藿之羹”分別是“完”“飽”的前置賓語,故應在“完”“飽”后斷開,排除A、C;

“上卿”是“辭”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且參照其他句子“不能勤苦”“不輕死亡”可以推斷“不恬貧窮”要單獨斷開,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兩個“彰”相同,都解釋為“明顯、顯著”。句意: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上,志向更加昭彰。/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

B.錯誤。第一個“軾”指行軾禮,動詞,古人立乘,扶軾表示敬意?!暗诙€“軾”為名詞,指車箱前面供人憑依的橫木。句意:孔子經(jīng)過這里,沒有憑軾致敬。/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

C.正確。兩個“廉”都指“正直,剛直,品行方正”。句意:忠誠了卻沒有去殉國而死,這是沒有節(jié)操。/他的志向高潔,行為清廉。

D.正確?!百E”,都解釋為“有二心”。句意:我并不聰明,對人沒有貳心。/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平王責怪他,后悔也來不及了”說法有誤?!胺畛跻赃€,故遣之,已而悔之,亦無及也”是奮揚說的話,應是奮揚后悔。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言句子能力。

(1)“為山”,堆土成山;“一簣”,一筐土;“止”,停止。

(2)“驟諫”,屢次、多次進言;“患”,憎惡、厭恨;“賊”,名詞作動詞,殺害。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比干將死而諫逾忠,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而志逾彰,不輕死亡,安能行此?”可以看出:①比干在快被處死時,規(guī)勸紂王更加忠懇;②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但志向更加明顯。

根據(jù)原文“之彌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觸槐而死”可以看出,鉏之彌刺殺趙宣子時不愿不忠不信,選擇自殺。

根據(jù)原文“對曰:‘使而失命,召而不來,是重過也,逃無所入?!笨梢钥闯觯簥^揚遵循道義,不怕國君責難放走太子建并勇于回去復命。

根據(jù)原文“丘聞之,國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爭,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陳修門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為軾也”可以看出:孔子認為陳降民國亡而不智、不忠、不廉,不能行義,因而看不上他們。

參考譯文:

子路說:“不能甘愿勤苦,不能安于貧窮,不能輕視死亡,卻說自己能行仁義,我不敢相信?!睆那?,楚國的申包胥站在秦國的朝廷上,七天七夜,痛哭不絕,于是保住了楚國。不能甘愿勤苦,怎么能做到這樣子?曾子粗布衣裳都穿不上,糟糠做的飯、藜藿做的菜都吃不飽,如果和他的道義不合即使上卿之官也不接受。不能安于貧窮,怎么能做到這樣子?比干都要被處死了,而勸諫紂王更加忠誠,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上,志向更加昭彰。不能輕視死亡,怎么能做到這樣子?所以說士人想要樹立原則、推行道義,要不論艱難或容易,然后才能實行它;立身于世顯露名聲,要不顧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

楚國討伐陳國,陳國的西城門被戰(zhàn)火燒了,然后楚人就讓投降百姓修葺城墻,孔子經(jīng)過這里,沒有憑軾致敬,子路就說:“禮法說從三個人邊經(jīng)過就要下車,經(jīng)過兩個人就要憑軾致敬;現(xiàn)在陳國修城門的人這么多,老師怎么不憑軾致敬?”孔子說:“我聽說,國家滅亡卻不知道這是沒有智慧的;知道了卻沒有去爭取,這是不忠誠;忠誠了卻沒有去殉國而死,這是沒有節(jié)操;現(xiàn)在陳國修門的人沒這么做到此種地步,所以我不憑軾致敬。”

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從事耕作,魯國國君派人前去送給他采邑,說:“請用這來置備衣物?!痹硬唤邮?。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接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就算國君賞賜我的土地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最終還是不接受??鬃又懒诉@件事,就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jié)操的?!?/p>

楚平王派奮揚去殺太子建,他還沒有去就把消息告訴了太子建,太子就跑到宋國去。楚平王召回奮揚,叫城父那里的人把他抓了送來,平王說:“話從我嘴里說出去,你耳朵聽到,是哪一個告訴太子建”奮揚說:“是我告訴的,您當初交待我:‘伺候建要像伺候我一樣。’我并不聰明,對人沒有貳心;自接到你要殺他的命令以后,就派人告訴他,后來懊悔也來不及了?!逼酵跽f:“那你為什么還敢回來”奮揚說:“你派我做使者,我沒有完成任務,你召我再不來,是罪過加罪過,我無地可逃?!背酵趼犃司桶阉帕恕?/p>

晉靈公暴虐無道,趙盾多次勸諫,以致靈公很討厭他,于是派力士鉏之彌去暗殺趙盾。清晨鉏之彌前往趙府,看見臥室的門已經(jīng)開了,趙盾把朝服穿得端端正正,正準備上朝,因為時間還早,坐在那里閉目養(yǎng)神。鉏之彌立刻退了出來,感嘆地說:“不忘恭敬的人,是國家的棟梁。殺害國家的棟梁,就是不忠;接受了國君的命令而不執(zhí)行,就是失信。要蒙受不忠、不信兩個罪名中的一個,還不如自己死了好?!本鸵活^撞死在院子里的槐樹上。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①,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②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①劍外,劍門關(guān)以南,這里指四川。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qū),是安史叛軍的根據(jù)地。②青春,指明麗的春天景色。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情感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酣暢淋漓地抒發(fā)了詩人無比喜悅和興奮的心情。

B.“忽傳”表明捷報突然;“涕淚滿衣裳”以形傳神,是詩人喜極而泣、喜中含悲的表現(xiàn)。

C.“卻看”即“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對家人說什么,但已無須說了。

D.尾聯(lián)寫詩人攜帶家人迅速出發(fā),“即從”“便下”兩句緊連,詩人想著很快就會回家了。

16.這首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如何表述詩人的驚喜之情的?請簡要分析。

15.D16.①“漫卷詩書喜欲狂”直抒胸臆,表述驚喜之情;“卻看妻子”,籠罩全家的愁云不見了,用妻子兒女的歡欣來襯托(間接抒發(fā))詩人的欣喜之情。

②“放歌”“縱酒”實寫詩人“驚喜”的具體表現(xiàn);詩人還想著(虛寫)在鳥語花香的春天與妻子兒女“作伴”“還鄉(xiāng)”,進一步抒發(fā)了詩人的驚喜之情。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D.“尾聯(lián)寫詩人攜帶家人迅速出發(fā)”理解錯誤,尾聯(lián)是詩人的想象。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頷聯(lián)“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意思是:回頭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點的憂傷,胡亂地卷起詩書欣喜若狂。直抒胸臆,“喜欲狂”表述驚喜之情;“卻看”就是“回頭看”,“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么,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么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這一句是用妻兒的歡欣來襯托詩人的欣喜之情。

頸聯(lián)“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意思是:日光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趁著明媚春光與妻兒一同返回家鄉(xiāng)。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xiàn)。這句寫“狂”態(tài),下句則寫“狂”想?!扒啻骸敝复禾斓木拔?,春天已經(jīng)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xiāng)”。詩人想到這里,自然就會“喜欲狂”了。詩人想著(虛寫)在鳥語花香的春天與妻子兒女“作伴”“還鄉(xiāng)”,進一步抒發(fā)了詩人的驚喜之情。

(三)情景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論語·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義利觀。

(2)《無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將士們團結(jié)友愛,同穿貼身的衣服。

(3)李白《將進酒》中,以曹植痛飲為例,呼應只有飲者留其名,表現(xiàn)自己憂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君子喻于義②.小人喻于利③.豈曰無衣④.與子同澤⑤.陳王昔時宴平樂⑥.斗酒十千恣歡謔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書寫:喻、曰、宴、恣、謔。

第II卷表述題(80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只會墻上掛相框,到學著“實景布置”;從支起幾張空桌子就開張,到如今張羅起多媒體影音手段;從講述村子的歷史,到發(fā)揚村風村德的教化之用……分布在中國鄉(xiāng)村的大小村史館,照見著一代代農(nóng)民的喜怒哀樂,也記錄著生生不息的______。

憶鄉(xiāng)愁,看變遷,逛村史館已成為一些鄉(xiāng)村的新年俗。走進村史館,村史館館長李洪浩追憶起當年________,他的爺爺李義豐帶領(lǐng)村民修建了最早的石泉湖水庫,后來總共修了四座水庫,使80%的土地變成了水澆田,石泉湖村獲得連年大豐收,成為沂蒙老區(qū)農(nóng)業(yè)戰(zhàn)線的典型。而“落難溝”村改名為“落滿溝”村的趣聞更是折射出這個小村莊的百年變遷史。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在村干部、扶貧駐村工作隊的帶領(lǐng)下,全村迅速變化,泥路變硬化路,窯洞變磚瓦房,接著又通了自來水,有了寬帶網(wǎng),村容_________。隨著物質(zhì)條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日漸重視精神家園的建設,村史館逐漸成為村民們寄托鄉(xiāng)愁和歷史的“紐帶”。鄉(xiāng)愁,不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煙火百態(tài)的民風民俗里。修村史、揚村風,________,方能將鄉(xiāng)村精神文明傳承保護下去。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物阜民豐光輝歲月煥然一新久久為功

B.歲稔年豐崢嶸歲月日新月異久久為功

C.歲稔年豐光輝歲月日新月異計日程功

D.物阜民豐崢嶸歲月煥然一新計日程功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物質(zhì)條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日漸重視精神家園的建設,村史館逐漸成為村民們寄托鄉(xiāng)愁和歷史的“紐帶”。

B.物質(zhì)條件在得到改善之后,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日漸重視精神家園的建設,村史館逐漸成為村民們寄托鄉(xiāng)愁,留住歷史的“紐帶”。

C.隨著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使得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日漸重視精神家園的建設,村史館逐漸成為村民們寄托鄉(xiāng)愁和歷史的“紐帶”。

D.隨著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鄉(xiāng)村日漸重視精神家園的建設,村史館逐漸成為村民們寄托鄉(xiāng)愁,留住歷史的“紐帶”。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gòu)成和表述效果。

18.B19.D

20.(1)“耕耘桑梓”代農(nóng)事,“煙火百態(tài)”代農(nóng)家生活百態(tài)。

(2)表述效果:“耕耘桑梓”“煙火百態(tài)”以實代虛,把“農(nóng)事”“農(nóng)家生活”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使文筆簡潔精練。引人聯(lián)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對家鄉(xiāng)農(nóng)家生活的感懷。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第一空,物阜民豐:物產(chǎn)豐富,人民生活富足。歲稔年豐:年成好,農(nóng)業(yè)豐收。橫線前有“生生不息”修飾,加之此句講的是鄉(xiāng)村代代農(nóng)民的歷史,用“歲稔年豐”更合適。

第二空,光輝歲月:多指輝煌燦爛、奮發(fā)有為的年輕時代。崢嶸歲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此處追憶當年,用“崢嶸歲月”更合適。

第三空,煥然一新:形容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日新月異: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變化,指發(fā)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xiàn)新事物、新氣象。語境中強調(diào)迅速變化,所以這里用“日新月異”強調(diào)村容的變化快。

第四空,久久為功: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馳而不息。計日程功:指可以數(shù)著日子來計算功效。形容進展快,不久就可以成功。語境中強調(diào)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將鄉(xiāng)村精神文明傳承保護下去,用“久久為功”合適。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共有三處語?。?/p>

第一處,“隨著物質(zhì)條件在得到改善之后”句式雜糅,“隨著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和“在物質(zhì)條件改善之后”兩句雜糅,可以改為“隨著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

第二處,“隨著……,使得……”成分殘缺,刪除“使得”。

第三處,“寄托……歷史”搭配不當,可以在“歷史”前面添加“留住”。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首先了解“借代”這一手法?!敖璐敝覆恢苯影阉f的事物名稱說出來,而用跟它有關(guān)系的另一種事物的名稱來稱呼它。

然后分析“借代”的構(gòu)成。

“鄉(xiāng)愁,不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煙火百態(tài)的民風民俗里”是說鄉(xiāng)愁藏在農(nóng)事和農(nóng)家的生活習俗之中,但句中沒有直接說“農(nóng)事”“農(nóng)家生活”,而是用“耕耘桑梓”的具體勞作來代指農(nóng)事,用“煙火百態(tài)”的具體生活代指農(nóng)家生活百態(tài)。

最后分析效果。

恰當?shù)剡\用借代可以引人聯(lián)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比如“農(nóng)事”“農(nóng)家生活”都是抽象的概念,而“耕耘桑梓”“煙火百態(tài)”都是具體實在的活動,以此代指,能讓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同時由“耕耘桑梓”“煙火百態(tài)”這些具體的活動可以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具體生活,引起人們對家鄉(xiāng)生活的感懷。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你有過這種經(jīng)歷嗎?午睡醒來后,反而比睡之前更累。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主要是睡午覺不規(guī)范所導致的。午睡是很有講究的,①__,就不能真正發(fā)揮午睡的作用。

②__。剛吃完午飯時,胃被食物充滿,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壓下降,大腦供氧及營養(yǎng)明顯下降。這時入睡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進而影響午睡質(zhì)量。午睡的最佳時間一般是在飯后20分鐘。

③__。權(quán)威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時長以15~30分鐘最為恰當,最長不要超過1小時。人的睡眠分為淺睡眠和深睡眠兩個階段,是周期性循環(huán)交替。一般人在入睡超過30分鐘后,身體會進入深度睡眠,若在此時醒來,反而容易因“睡眠慣性”而導致醒來后感到疲憊、迷糊。

此外,午睡姿勢也很重要,俯臥或趴在桌上睡,會減少頭部供血,或壓迫眼球、臉部,讓人睡醒后出現(xiàn)頭昏、眼花、疲憊、乏力等一系列癥狀。

21.下列句子中的“深度”和文中畫橫線處的“深度”,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我估計沒人能說出這些炭層的蓄量和深度。

B.對這個哲學問題,他們理解的深度不一致。

C.再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你會發(fā)展到深度近視。

D.我們將會不斷推動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牡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要求使用否定句式,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1.C22.示例:①如果不運用合理的方法②飯后不要馬上午睡③午睡時間不宜太長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的能力。

句子中畫線詞“深度”的意思是:程度較深。

A.深淺的程度。

B.對事物理解、體悟的程度。

C.程度較深。

D.深淺的程度。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從后文“就不能真正發(fā)揮午睡的作用”可知,這是前文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據(jù)此推斷前文應是說午睡的方法不正確或不合理。據(jù)此可以填入“如果不運用合理的方法”。

第二空,從后文“剛吃完午飯時,胃被食物充滿,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壓下降,大腦供氧及營養(yǎng)明顯下降。這時入睡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進而影響午睡質(zhì)量”可知,這是解釋剛吃完午飯就午睡影響午睡質(zhì)量的原理,據(jù)此可以推測,前文應是關(guān)于飯后不要馬上午睡的警告。故可以填入“飯后不要馬上午睡”。

第三空,從后文“權(quán)威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時長以15~30分鐘最為恰當,最長不要超過1小時”可知,這里是說午睡要控制時長,不要午睡時間太長。故可以填入“午睡時間不宜太長”。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

2020年山東新高考模式下,高考考生志愿填報實施“專業(yè)+學?!钡姆绞?,實行平行志愿投檔,不再設置專業(yè)調(diào)劑。此模式突出了專業(yè)的重要性。

材料二: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沒有專業(yè)的概念,學生通過前幾年的通識教育和培養(yǎng)后,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yè)。很多學霸狀元會選擇北京大學元培學院作為大學的起點。

針對以上兩種現(xiàn)狀,學校擬舉辦一場辯論賽,請從正方“確定專業(yè)要及早”和反方“不必過早確定專業(yè)”中選擇一方,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寫一篇辯論稿,體現(xiàn)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自擬題目,按照辯論稿的格式寫作,不少于800字。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一主要講2020年山東新高考模式下,高考考生志愿填報模式突出了專業(yè)的重要性;材料二主要講北京大學無培學院沒有專業(yè)的概念,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yè)。兩則材料的共同話題就是“專業(yè)”,一個突出了專業(yè)的重要性,一個不限定專來。

寫作任務是由專業(yè)引發(fā)的辯論賽,正方是“確定專業(yè)要及早”,反方是“不必過早確定專業(yè)”。論題觀點及文體均以給出,可以根據(jù)辯論賽的內(nèi)容確定自己要選擇正方還是反方。

關(guān)于“確定專業(yè)要及早”,可以著眼論述專業(yè)的重要性,以及及早確定專業(yè)的好處有哪些,比如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出發(fā),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和研究,這樣更容易提升自己,同時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早確定專業(yè),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個專業(yè),如果不適合,可以及時調(diào)整等。而如果是反方“不必過早確定專業(yè)”,則可以論述不過早確定專業(yè),可以不必過早限定學習和研究的方向,這樣更有助于發(fā)現(xiàn)自己究竟喜歡什么專來,適合什么專業(yè);同時也可以不過早地限定自己,學習研究更自由,有助于學習和提高等。

寫作時,可以先申明自己的觀點:確定專業(yè)要趁早。主體論述可以分成幾個分論點:分論點一,學習研究更有針對性;分論點二,有助于提升興趣,讓興趣得到更好地發(fā)揮;分論點三,及早發(fā)現(xiàn)自己是否適合這個專業(yè)。最后,再重申自己的論點。

立意:

1.及早確定專業(yè)有助于提升發(fā)展。

2.及早確定專業(yè)更能激發(fā)興趣。

3.過早確定專業(yè)會限定個人發(fā)展。瀘縣四中2023年秋期高二期中測試

語文試題

本試卷共8頁,23小題,滿分150分。測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測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卷自己保管好。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作為兩種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shù)形式,文學和圖像之間既存在對立或相互競爭,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語詞的時間性使其在敘事上,具有圖像敘事難以企及的天然優(yōu)勢,而圖像的直觀性和在場感,不可避免地給文學敘事帶來沖擊。另一方面,為了強化敘事效果,兩者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彼方敘事策略的影響,進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開故事。比如,當代小說受圖像的影響,突破傳統(tǒng)小說的因果線性邁輯和語詞敘事的時間性,追求圖像的直觀性和在場感,從而凸顯故事的空間維度,達到不同以往的藝術(shù)境界。

文學受圖像的影響,首先體現(xiàn)在對故事內(nèi)容或題材的選取上。敏銳的現(xiàn)代作家往往會因某幅圖像帶來的視覺震撼而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沖動,借語詞將圖像內(nèi)容部分或整體地轉(zhuǎn)譯、再現(xiàn)出來,形成故事從圖像到文字的同質(zhì)異構(gòu)轉(zhuǎn)化。魯迅先生在《示眾》中,用細致的語言對看客們圍觀殺頭的情景進行反復刻畫。相比語詞解讀的私人性,圖像解讀的公共性創(chuàng)造了一個主客體轉(zhuǎn)換的空間,受眾由解讀主體變成被解讀與被言說的對象。正是在這個基于圖像而創(chuàng)設的空間中,充當看客的、愚鈍麻木的同胞給魯迅帶來了強烈的心靈沖擊,使他意識到國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轉(zhuǎn)譯圖像內(nèi)容之外,文學家還注意到圖像在喚起知性和強化記憶方面的強勢作用。勞拉·里斯曾將宣傳廣告語比作“釘子”,而將視覺形象比作“錘子”,指出只有依靠“圖像之錘”才能更準確有力地將“產(chǎn)品之釘”嵌入消費者的大腦。文學創(chuàng)作對顏色、形狀等造型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媒介加以利用,從而引發(fā)受眾視覺層面的聯(lián)想。魯迅的小說中有大量對于顏色的運用,如《藥》中“紅紅白白的”破燈籠映照下,老栓從“碧綠的”包中掏出“紅黑的”人血饅頭,一連串顏色的對比描寫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使受眾如見其形、如臨其境,凸顯封建社會的黑暗及人的麻木與愚昧。

此外,文學作品中借助語詞來營造場景畫面和故事三維空間,也可形成視覺層面的“圖像之錘”,使受眾產(chǎn)生深刻的體悟和持久的印象。通過弱化或消隱故事發(fā)展的時間線而將多種意象并置組合,從而形成類似“視覺錳”的空間畫面感。在魯迅的短篇小說《傷逝》中,故事的時間序列被消隱甚至切斷,視線移動所形成的空間場景為讀者繪制了一幅生動的圖景。隨著“鏡頭”的緩慢移動,由外到內(nèi)、由遠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樹、老紫藤、方桌、敗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個呈現(xiàn)在受眾眼前,故事的線性發(fā)展被中斷,此刻會館的沉寂與破敗強化了“我”當下際遇的無望和艱難。故事場景的再現(xiàn)性描寫及建構(gòu)的空間帶給讀者強烈的在場體驗和具象的畫面感,語詞敘事達到空間立體化效果。

(摘編自李小君、龍迪勇《從圖像到文學: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空間敘事》)

材料二:

我們一直強調(diào)圖像對文學的沖擊和遮蔽,卻忽略文學自身的特性。今天,我們要有勇氣去挖掘并強調(diào)文學功能的異質(zhì)性,即它在圖像時代不同于以往時代、也不同于其他藝術(shù)的特有功能。

首先,與二十世紀文學注重歷史思考與現(xiàn)實批判不同,當下文學的功能越來越細致、切實,個體經(jīng)驗的書寫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揚成為作品的主題。圖像傳播的發(fā)達使文學寫作與閱讀、觀看無障礙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體分享經(jīng)歷和觀點,文學已成為公共領(lǐng)域的個人實踐。文學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開自我而非給出意義。比如,屬于網(wǎng)絡類型小說之一的職場小說,憑著實用好看、貼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為大眾的新寵。

其次,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語言媒介是文學最具區(qū)別性的特質(zhì)和優(yōu)勢,語言使人們在圖像的多義中找到核心。圖像憑著多維立體的成像方式將所有信息一股腦兒地拋向觀眾,共時的具體化和多義性使人們面對圖像時需要認知、篩選和領(lǐng)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強調(diào)核心,而這一過程是借助語言完成的。圖像時代信息的發(fā)達,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觀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們也因此被表象轟炸得眩牽,而無法接近世界的本質(zhì)。圖像的局限性在于無法將人的心理變化過程一層層地揭示出來。而語言有能力使非語言信息語言化,使圖像符碼化,人們透過語言解碼去感受、理解、提升圖像。語言具備將并不現(xiàn)成、也不確定的東西加以分離、辨別、歸置的能力,從而到達事物本質(zhì)的深度。羅中立的《父親》如果去掉標題,畫面中的老者不過是中國幾億農(nóng)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標題的點睛,“父親”臉上的皺紋才更顯滄桑,其畫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個被看到的對象,也是內(nèi)涵深刻、需要解讀的意義載體,而語言幫助人們清除理解的障礙。語言、文學的這種鉤沉本質(zhì)的認知作用對圖像來說是不可替代的功能。

(摘編自劉巍《圖像時代的文學功能》)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統(tǒng)小說注重因果線性邏輯和語詞敘事時間性,當代小說通過模仿圖像敘事、凸顯故事的空間維度,獲得新的發(fā)展。

B.魯迅在《示眾》中刻畫的看客群體,既是圍觀殺人場景的主體,同時作為被審視的客體,成為魯迅解讀、批判的對象。

C.圖像傳播的發(fā)達對文學產(chǎn)生較大影響,當下的文學作品尤為重視個人經(jīng)驗的展示,而不愿意進行歷史思考與現(xiàn)實批判。

D.圖像時代,自媒體的流行讓文學寫作與閱讀、觀看變得很容易,而職場小說的火熱說明文學的新功能得到公眾的認同。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圖像與文學的不同,都承認圖像對文學造成了沖擊,也都贊成或傾向于贊成圖像與文學間存在合作關(guān)系。

B.我們常用“眼花繚亂”表述對復雜圖像的觀感,這表明圖像雖然直觀、形象,但也容易讓人迷失在龐雜、多元的圖像信息之中。

C.馬致遠的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借助語詞來營造場景畫面,與魯迅的小說《傷逝》對會館的描寫有相似之處。

D.羅中立的畫作標題《父親》具有點睛之妙,如果改為《農(nóng)民》,人們對畫作的解讀將大不相同,這說明語言使圖像產(chǎn)生了多義性。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中國十大傳世繪畫名作之一《洛神賦圖》,是東晉畫家顧愷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賦》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絕世精品。

B.某同學在公眾號中談到,觀賞仇英的名畫《蘭亭修禊圖》時,想起學過的課文《蘭亭集序》,更覺畫作情韻悠長。

C.魏晉至隋唐時期,詩與畫是分離的,題畫詩也并非題在畫內(nèi),雖然畫作本身已經(jīng)不知所蹤,但詩歌依然流傳至今。

D.英國學者豪厄爾斯認為在“視覺世界”里,公眾離開了圖像幾乎寸步難行,“按圖索驥”已經(jīng)成了一種思維定勢。

4.比喻論證利用兩個事物的相似點來論證一個比較抽象的事理。請分析勞拉·里斯“圖像之錘”這一比喻所包含的相似點及論證的事理。

5.有同學表示,自己非常喜歡看根據(jù)文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但并不喜歡讀原著,因為圖像比語言文字更有意思。請你根據(jù)兩則材料列出要點,勸說該同學多讀原著。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七根火柴

王愿堅

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的氣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云像從平地上冒出來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著,就有一場暴雨,夾雜著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

盧進勇從樹叢里探出頭,四下里望了望。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爛泥里,連路也給遮沒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有幾粒冰雹撒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惱地嘆了口氣。因為小腿傷口發(fā)炎,他掉隊了。兩天來,他日夜趕路,原想在今天趕上大隊的,卻又碰上了這倒霉的暴雨,耽誤了半個晚上。

他咒罵著這鬼天氣,從樹叢里鉆出來,長長地伸了個懶腰,一陣涼風吹得他冷不丁地連打了幾個寒戰(zhàn)。他這才發(fā)現(xiàn)衣服已經(jīng)完全濕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該多好??!”他使勁絞著衣服,望著那順著褲腳流下的水滴想到。他也知道這是妄想——不但是現(xiàn)在,就在他掉隊的前一天,他們連里已經(jīng)因為沒有引火的東西而只好吃生干糧了??墒撬匀幌乱庾R地把手插進褲袋里。突然,他的手觸到了一點黏黏的東西。他心里一喜,連忙蹲下身,把褲袋翻過來。果然,在褲袋底部粘著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這些稀糊刮下來,居然有雞蛋那么大的一團。他吝惜地捏著這塊面團,一會兒捏成長形,一會兒又捏成圓的,心里不由得暗自慶幸:“幸虧昨天早晨我沒有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是一晝夜沒有吃東西了,這會兒看見了可吃的東西,更覺得餓得難以忍受。他正要把它送到嘴邊,驀地聽見了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

這聲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fā)出來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著那聲音走去。盧進勇蹣跚地跨過兩道水溝,來到一棵小樹底下,才看清楚那個打招呼的人。他倚著樹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貯滿了一汪渾濁的污水,看來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沒有挪動了。他的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發(fā)像一塊黑氈糊貼在前額上,雨水沿著頭發(fā)、臉頰滴滴答答地流著。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無力地閉著,只有腭下的喉結(jié)在一上一下地抖動,干裂的嘴唇一張一合地發(fā)出低低的聲音:“同志!——同志!——”

聽見盧進勇的腳步聲,那個同志吃力地睜開眼睛,習慣地掙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來,但卻沒有動得了。

盧進勇看著這情景,眼睛像揉進了什么,一陣酸澀。在掉隊的兩天里,他這已經(jīng)是第三次看見戰(zhàn)友倒下來了。“這一定是餓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說:“同志,快吃點吧!”

那同志抬起一雙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p>

盧進勇的手停在半空,一時不知怎么好。他望著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著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他抬起頭,望望那霧蒙蒙的遠處,隨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說:“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閉著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著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兒,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

盧進勇惶惑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這一剎那,他覺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那人腋窩里,他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里面并排著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簇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shù)著:“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shù)了很長時間。數(shù)完了,又詢問地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仿佛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著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他發(fā)現(xiàn)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爆發(fā)著一種喜悅的光。只見他合起黨證,雙手捧起了它,像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他的臉。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話就在這里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自己的臂彎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像一只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天黑的時候,他追上了后衛(wèi)部隊。

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中、在爛泥里跌滾了幾天的戰(zhàn)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著一層霧氣,洋瓷碗里的野菜“噬——噬——”地響著……

盧進勇悄悄走到后衛(wèi)連指導員的身邊。映著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其余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里,同時,又以一種異樣的聲調(diào)在數(shù)著:

“一,二,三,四……”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既交代了時間、天氣,也陳述了盧進勇行程耽誤的原因,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

B.“一會兒捏成長形,一會兒又捏成圓的”表現(xiàn)了盧進勇過分愛惜面團,可見艱難之中食物的珍貴。

C.“盧進勇的手停在半空”說明他認同無名戰(zhàn)士的話,食物對一個垂死之人已經(jīng)沒有用處了。

D.“他的眼睛模糊了”說明此時盧進勇悲痛難忍,這與后文“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并不矛盾。

7.關(guān)于文中盧進勇趕上后衛(wèi)部隊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盧進勇走得特別快不是因為小腿傷口好轉(zhuǎn)了,而是因為受無名戰(zhàn)士的精神鼓舞,無畏向前。

B.篝火、談笑、野菜描繪了一幅風雨后的安適畫面,是為了烘托盧進勇轉(zhuǎn)交火柴時的沉痛心情。

C.天黑時追上了后衛(wèi)部隊一面說明他走得很快,只一天就追上了;另一面說明他沒有落下太遠。

D.小說結(jié)尾部分在情節(jié)上與前文相呼應,如“他追上了后衛(wèi)部隊”,使文章內(nèi)容完整,結(jié)構(gòu)嚴謹。

8.小說中有兩處數(shù)火柴的情節(jié),盧進勇和無名戰(zhàn)士在數(shù)數(shù)時的心理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文中相關(guān)部分簡要概括。

9.有評論家認為,本文借鑒了雕塑和抒情詩的創(chuàng)作藝術(shù),使小說人物有雕塑的分明線條,也使主題有抒情詩的深遠意境。請結(jié)合文本舉例說明。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貧窮,不能輕死亡,而曰我能行義,吾不信也?!蔽粽呱臧懔⒂谇赝?,七日七夜喪不絕聲,遂以存楚,不能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比干將死而諫逾忠,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而志逾彰,不輕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義行道,毋論難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無顧利害,而后能成之。

楚伐陳,陳西門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過之,不軾,子路曰:“禮過三人則下車,過二人則軾;今陳修門者人數(shù)眾矣,夫子何為不軾?”孔子曰:“丘聞之,國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爭,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陳修門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為軾也。”

曾子衣弊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裕阋匀涔?jié)也。”

楚平王使奮揚殺太子建,未至而遣之,太子奔宋,王召奮揚,使城父人執(zhí)之以至,王曰:“言出于予口,入于爾耳,誰告建也?”對曰:“臣告之,王初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貳也;奉初以還,故遣之,已而悔之,亦無及也。”王曰:“而敢來,何也?”對曰:“使而失命,召而不來,是重過也,逃無所入?!蓖跄松庵?/p>

晉靈公暴,趙宣子驟諫,靈公患之,使鉏之彌賊之;鉏之彌晨往,則寢門辟矣,宣子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寢,之彌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觸槐而死。

(節(jié)選自《說苑立節(ji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

B.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

C.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

D.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飽/義不合則辭/上卿不恬貧窮/安能行此?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而志逾彰”與“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兩句中的“彰”字含義相同。

B.“孔子過之,不軾”與“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zhàn)》)兩句中的“軾”字含義相同。

C.“忠而不死,不廉”與“其志潔,其行廉”(《屈原列傳》)兩句中的“廉”字含義相同。

D.“臣不佞,不能貳也”與“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貳”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陳之戰(zhàn)后,孔子經(jīng)過陳國,看到陳國降民在修城門,認為他們不智、不忠、不廉,從心里鄙視他們,所以不肯按照禮儀致敬。

B.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耕作,魯國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