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玻璃安全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機動車玻璃安全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機動車玻璃安全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機動車玻璃安全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機動車玻璃安全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BXXXXX—XXXX

目次

前言................................................................................I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分類...............................................................................3

5技術要求...........................................................................3

5.1總則...........................................................................3

5.2厚度偏差.......................................................................4

5.3可見光透射比...................................................................5

5.4副像偏離.......................................................................5

5.5光畸變.........................................................................6

5.6抗磨性能.......................................................................6

5.7人頭模型沖擊性能...............................................................7

5.8抗穿透性能.....................................................................8

5.9抗沖擊性能.....................................................................8

5.10碎片狀態(tài)......................................................................9

5.11柔性..........................................................................9

5.12耐熱性能......................................................................9

5.13耐輻照性能....................................................................9

5.14耐濕性能......................................................................9

5.15耐溫度變化性能...............................................................10

5.16耐燃燒性能...................................................................10

5.17耐化學試劑侵蝕性能...........................................................10

5.18耐模擬氣候性能...............................................................10

5.19揮發(fā)性有機物.................................................................10

6試驗方法..........................................................................10

6.1總則..........................................................................11

6.2厚度的測量....................................................................11

6.3可見光透射比試驗..............................................................11

6.4副像偏離試驗..................................................................11

6.5光畸變試驗....................................................................11

6.6抗磨性能試驗..................................................................11

6.7人頭模型沖擊性能試驗..........................................................11

6.8抗穿透性能試驗................................................................11

6.9抗沖擊性能試驗................................................................11

I

GBXXXXX—XXXX

6.10碎片狀態(tài)試驗.................................................................11

6.11柔性試驗.....................................................................12

6.12耐熱性能試驗.................................................................12

6.13耐輻照性能試驗...............................................................12

6.14耐濕性能試驗.................................................................12

6.15耐溫度變化性能試驗...........................................................12

6.16耐燃燒性能試驗...............................................................12

6.17耐化學試劑侵蝕性能試驗.......................................................12

6.18耐模擬氣候性能試驗...........................................................12

6.19揮發(fā)性有機物試驗.............................................................13

7判定規(guī)則..........................................................................13

8實施日期..........................................................................13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前風窗安全玻璃試驗區(qū)的確定......................................16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檢驗項目的單項判定..............................................22

參考文獻.............................................................................25

II

GBXXXXX—XXXX

前??言

本標準為全文強制。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GB9656-2003《汽車用安全玻璃》,與GB9656-2003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見3);

——增加了剛性塑料的內容(見3.6、3.12、4、5.1、5.2、5.6、5.7、5.9、5.11、5.14、5.15、

5.16、5.17、5.18、6、附錄B);

——增加了對采用楔形中間層的H.U.D前風窗玻璃的要求(見5.2、5.9.1、6.2、6.3);

——增加了試驗方法總則(見6.1);

——抗磨試驗方法增加了有關厚夾層安全玻璃的要求(見5.7、6.6);

——增加了有關貼膜玻璃的內容(見3.7、4、5.1、5.7、5.13、5.19、6.19);

——增加了實施日期(見8);

——修改了分類(見4,2003年版的3)

——修改了前風窗的試驗區(qū)分區(qū)(見附錄A,2003年版的附錄A);

——修改了非檢驗區(qū)域的說明(見5.4、5.5,2003年版的5.3、5.4);

——修改了前風窗以外夾層安全玻璃抗沖擊后的樣品狀態(tài)要求(見5.9.3,2003年版的表16);

——修改了耐燃燒性能的要求(見5.16,2003年版的5.15);

——刪除了主要技術要求和一般技術要求的分類(見2003年版的4.2);

——刪除了顏色識別要求(見2003年版的5.5);

——刪除了有關區(qū)域鋼化安全玻璃的要求(見2003年版的3、5.1、5.2、5.3、5.4、5.5、5.10、

5.13、7.13.1和8.3.1.6注);

——刪除了前風窗以外用夾層安全玻璃及塑玻復合材料的以試驗片為試樣的人頭模型沖擊試驗(見

2003年版的5.10.2)。

——刪除了一般性技術要求(見2003年版的6)。

——刪除了檢驗規(guī)則(見2003年版的8)。

——刪除了包裝、標志、運輸、貯存(見2003年版的9)。

與GB9656-2003相比,本標準還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刪除了原標準中7.2~7.14中所有有關檢驗樣品數(shù)量及判定的內容,合并為附錄B。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提出并歸口。

III

GBXXXXX—XXXX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本標準代替標準的歷次發(fā)布情況:

GB9656-1988,GB9656-1996,GB9656-2003。

IV

GBXXXXX—XXXX

機動車玻璃安全技術規(guī)范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機動車玻璃安全特性相關的術語和定義、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判定規(guī)則及實

施日期。

本標準適用于L類、M類、N類和O類車輛用玻璃,及農業(yè)和林業(yè)用拖拉機用玻璃。

注:L類、M類、N類、O類車輛分類見GB/T15089。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5137.1-XXXX汽車安全玻璃試驗方法第1部分:力學性能試驗(ISO3537:2015,MOD)

GB/T5137.2-XXXX汽車安全玻璃試驗方法第2部分:光學性能試驗(ISO3538:1997,MOD)

GB/T5137.3-XXXX汽車安全玻璃試驗方法第3部分:耐輻照、高溫、潮濕、燃燒和耐模擬氣候試

驗(ISO3917:2016,MOD)

GB/T5137.5汽車安全玻璃試驗方法第5部分:耐化學侵蝕性和耐溫度變化性試驗

GB11614平板玻璃

GB/T15089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GB/T31849汽車貼膜玻璃

QC/TXXXX汽車安全玻璃術語(ISO3536:2016,MOD)

3術語和定義

QC/TXXXX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復列出了QC/TXXXX中的

部分術語和定義。

3.1

機動車power-drivenvehicle

是指以動力裝置驅動或者牽引,上道路行駛的供人員乘或者用于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工程專項作業(yè)的

輪式車輛。

3.2

安全玻璃safetyglazingmaterial

用于車輛上,由無機材料和/或有機材料經處理或復合而成的透明材料。能有效減少人員傷害的可

能性,并具有一定的視野、強度和耐久性。

3.3

鋼化安全玻璃temperedsafetyglass

1

GBXXXXX—XXXX

由單層玻璃通過特殊熱處理,增加其機械強度,且破碎后能夠控制其碎片狀態(tài)的安全玻璃。

3.4

夾層安全玻璃laminatedsafetyglass

兩層或者多層玻璃用一層或者多層中間層膠合而成的安全玻璃。

3.5

塑玻復合材料glass-plasticsafetyglazingmaterial

由一層或多層無機材料與一層或多層有機材料復合而成,且安裝后其面向乘客的一面為有機材料。

3.6

安全中空玻璃insulatedsafetyglazingunit

由3.2條~3.4條所定義的安全玻璃以間隔條均勻隔開,并且周邊粘接密封的玻璃組合件

3.7

剛性塑料rigidplasticglazingpane

在預期使用范圍內保持其結構剛度的有機聚合物材料。

3.8

貼膜玻璃safetyglazingfacedwithplasticmaterial

3.2條~3.5條所定義的、其內表面粘貼塑料膜的玻璃。

3.9

抬頭顯示風窗玻璃(H.U.D玻璃)head-updisplaywindscreen

能夠將信息內容通過光學系統(tǒng)成像于駕駛員前方的前風窗玻璃。

3.10

前風窗玻璃windscreen

汽車前部為駕駛員提供清晰視野的安全玻璃。

3.11

前風窗以外玻璃glasspanesotherthanwindscreen

除前風窗玻璃之外的任何部位的玻璃,包括但不限于天窗、側窗、后窗、車廂內隔斷或分隔窗、雙

層客車位于上層車廂的所有部位的窗玻璃、單層客車最前部不提供駕駛員視野的上部窗玻璃等。

3.12

駕駛員視區(qū)driver’svisionarea

2

GBXXXXX—XXXX

對于安裝了外視鏡的車輛,駕駛員視區(qū)部位是用于駕駛員觀察外視鏡的玻璃部位;對于未安裝外視

鏡的車輛,駕駛員視區(qū)部位是指前風窗以外玻璃中用于駕駛員獲得側、后視野的側窗玻璃、后窗玻璃、

車廂內隔斷及分隔窗玻璃等。

3.13

頭部傷害指數(shù)“HIC”headinjurycriteria“HIC”

表征顱骨傷害程度的特征值,一般用模擬鈍器垂直沖擊安全玻璃的方法來評價。

3.14

R點Rpoint

由車輛制造商為每一乘坐位置規(guī)定的設計點。

3.15

車輛中心線centerlineofvehicle

車輛俯視平面圖上符合下列要求的直線。

a)對四輪以上的車輛,通過左右前車輪及后車輪各自的設計中心點連接線的垂直平分線。

b)對三輪車輛,連接左右后(前)車輪的設計中心點的線的中點和前(后)輪設計中心點的直

線。

c)對有履帶的車輛,與左右履帶中心線等距離的直線。

3.16

車輛中心面medianplaneofvehicle

包含車輛中心線的垂直面。

3.17

X軸Xaxis

通過駕駛員座位R點,且在R點所在的水平面,與車輛中心面平行的軸。+X為車輛的后方向,-X

為車輛的前方向。

3.18

Y軸Yaxis

通過駕駛員座位R點,且在R點所在的水平面,與X軸垂直的軸。+Y為車輛行駛方向的右側,-Y為

車輛行駛方向的左側。

3.19

Z軸Zaxis

通過駕駛員座位R點,且在R點所在的垂直面,與X軸及Y軸垂直的軸。+Z為車輛的上方向,-Z

為車輛的下方向。

3

GBXXXXX—XXXX

4分類

4.1按工藝和材料可分為夾層安全玻璃、鋼化安全玻璃、中空安全玻璃、塑玻復合材料、剛性塑料和

貼膜玻璃。

4.1.1夾層安全玻璃按兩外表面是否平行可分為普通夾層安全玻璃和楔形夾層安全玻璃。

4.1.2剛性塑料按生產工藝可分為注塑制品、澆鑄板材加工制品和擠出板材加工制品。

4.2按應用部位分可分為前風窗玻璃和前風窗以外玻璃。

5技術要求

5.1總則

鋼化安全玻璃用于前風窗時,只適用于設計時速低于40Km/h的車輛。

用于貼膜玻璃基片的夾層安全玻璃、鋼化安全玻璃或中空安全玻璃,應符合表1或表2相應條款的規(guī)

定。

應用于不同部位的各種安全玻璃需符合的技術要求條款及試驗方法條款見表1及表2。

表1前風窗用安全玻璃的技術要求及其試驗方法條款

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夾層安全玻璃塑玻復合材料鋼化安全玻璃貼膜玻璃

厚度及偏差5.25.25.2---6.2

可見光透射比5.35.35.35.36.3

副像偏離5.45.45.45.46.4

光畸變5.55.55.55.56.5

抗磨性能5.65.6--------6.6

人頭模型沖擊性能5.75.7----5.76.7

抗穿透性能5.85.8-------6.8

抗沖擊性能5.95.95.9---6.9

碎片狀態(tài)--------5.10---6.10

耐熱性能5.125.12-------6.12

耐輻照性能5.135.13----5.136.13

耐濕性能5.145.14-------6.14

耐溫度變化性能----5.15-------6.15

耐燃燒性能----5.16----5.166.16

耐化學試劑侵蝕性

----5.17-------6.17

揮發(fā)性有機物---------5.196.19

4

GBXXXXX—XXXX

表2前風窗以外用安全玻璃的技術要求及其試驗方法條款

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夾層安全鋼化安全塑玻復合中空安全

剛性塑料貼膜玻璃

玻璃玻璃材料玻璃

厚度及偏差5.25.25.25.25.2---6.2

可見光透射比5.35.35.35.35.35.36.3

抗磨性能5.6----5.6----5.6---6.6

人頭模型沖擊性

------------5.75.75.76.7

抗沖擊性能5.95.95.9----5.9---6.9

碎片狀態(tài)----5.10---------------6.10

柔性----------------5.11---6.11

耐熱性能5.12----5.12-----------6.12

耐輻照性能5.13----5.13--------5.136.13

耐濕性能5.14----5.14----5.14---6.14

耐溫度變化性能--------5.15-----------6.15

耐燃燒性能--------5.16----5.165.166.16

耐化學試劑侵蝕

--------5.17----5.17---6.17

性能

耐模擬氣候性能----------------5.18---6.18

揮發(fā)性有機物---------------5.196.19

5.2厚度偏差

汽車安全玻璃的厚度偏差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表3厚度及偏差

種類公稱厚度t/mm厚度允許偏差t/mm

鋼化安全玻璃t<3±0.10

3≤t<5±0.15

5≤t<8±0.20

注塑制品±(0.2+0.1t)

剛性塑料澆鑄板材加工制品---±(0.1t)

擠出板材加工制品±(0.1t)

t<5±(0.15na)

普通夾層安全玻璃

t≥5±(0.2n)

夾層玻璃

采用楔形中間層的最薄邊或最厚邊t<5±(0.15n)

H.U.D玻璃最薄邊或最厚邊t≥5±(0.2n)

塑玻復合材料---±sb

構成中空安全玻璃的安全玻璃單片

中空安全玻璃---的厚度偏差應符合上述要求;中空

安全玻璃總厚度的允許偏差為±

5

GBXXXXX—XXXX

1mm。

an為構成夾層安全玻璃的玻璃的層數(shù)。

bs為構成塑玻復合材料的全部單片玻璃及有機材料厚度偏差的和,單片玻璃厚度的偏差見GB11614。

5.3可見光透射比

前風窗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前風窗以外玻璃用于駕駛員視區(qū)部位的可見光透射

比應不小于70%,其它部位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可由供需雙方商定。

表4前風窗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

車輛種類試驗區(qū)a可見光透射比

M1B(黑邊以外的區(qū)域)

≥70%

M1以外I或I’

a試驗區(qū)的確定見附錄A。

5.4副像偏離

前風窗玻璃的副像偏離應符合表5的規(guī)定。

車窗洞口向內25mm區(qū)域不做檢查,且該區(qū)域不能進入I區(qū),或擴展后的A區(qū);對于在中心部位有分隔

柱的前風窗玻璃,鄰接分隔柱的35mm區(qū)域不做檢查。車窗洞口向內100mm區(qū)域進入I區(qū)或擴展后的A區(qū)的

部分,副像偏離最大值不應大于25'。當車窗洞口的位置不能在前風窗玻璃表面明示時,以前風窗玻璃

邊緣為準。

表5前風窗玻璃的副像偏離

車輛種類試驗區(qū)a副像偏離最大值

擴展后的A15'

M1和N1

縮減后的B25'

N類和M類中M1以外I15'

L類、O類、

I

’15'

農業(yè)和林業(yè)用拖拉機

a試驗區(qū)的確定見附錄A。

5.5光畸變

前風窗玻璃的光畸變應符合表6的規(guī)定。

車窗洞口向內25mm區(qū)域不做檢查,且該區(qū)域不能進入I區(qū),或擴展后的A區(qū);對于在中心部位有分隔

柱的前風窗玻璃,鄰接分隔柱的35mm區(qū)域不做檢查。車窗洞口向內100mm區(qū)域進入I區(qū)或擴展后的A區(qū)的

部分,光畸變最大值不應大于6'。當車窗洞口的位置不能在前風窗玻璃表面明示時,以前風窗玻璃邊

緣為準。

表6前風窗玻璃的光畸變

車輛種類試驗區(qū)a光畸變最大值

擴展后的A2'

M1和N1

縮減后的B6'

6

GBXXXXX—XXXX

N類和M類中M1以外I2'

L類、O類、

I

’2'

農業(yè)和林業(yè)用拖拉機

a試驗區(qū)的確定見附錄A。

5.6抗磨性能

抗磨性能應符合表7的規(guī)定。

表7抗磨性要求

種類應用部位試驗面因磨耗而引起的霧度差值或類別

夾層安全玻璃所有部位外表面≤2%

外表面(玻璃面)≤2%

塑玻復合材料所有部位

內表面(塑料面)≤4%

駕駛員視區(qū)外表面≤2%

部位內表面≤4%

剛性塑料玻璃

非駕駛員視區(qū)部外表面≤10%

位內表面≤4%

5.7人頭模型沖擊性能

試驗后試樣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

對于未貼膜的前風窗玻璃,當厚度大于15mm時(或者特殊用途防爆玻璃),不需進行人頭模型沖擊

試驗。

對于貼膜的前風窗玻璃,當膜厚度不大于0.0635mm時,不需進行人頭模型沖擊試驗。

對于剛性塑料玻璃,當應用部位沒有人頭沖擊可能,或當制品面積小于200cm2且外接圓半徑小于

7.5cm時,不需進行人頭模型沖擊試驗。

表8人頭模型沖擊后試樣要求

種類沖擊后的試樣狀態(tài)

1.試樣應破壞,并以沖擊點為中心產生許多環(huán)狀和放射狀裂紋,離沖擊點最近的環(huán)狀裂紋的

半徑不應大于80mm;

夾層安全玻璃

2.在試樣沖擊側不允許有面積大于20cm2的中間層裸露,在沖擊面以沖擊點為中心的60mm

(有或無貼膜)

直徑圓外,允許有寬度小于4mm的碎片剝離;

3.中間層的裂口長度應小于35mm。

1.玻璃層應破壞。并以沖擊點為中心產生許多環(huán)狀和放射狀裂紋,離沖擊點最近的環(huán)狀裂紋

塑玻復合材料的半徑不應大于80mm;

2.中間層的裂口長度應小于35mm。

1.由兩層鋼化安全玻璃構成時,兩層鋼化安全玻璃均應破壞。

中空安全玻璃2.由夾層安全玻璃和/或塑玻復合材料構成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有或無貼膜)a)兩層構件均應破裂,并以沖擊點為中心產生許多圓形裂紋;

b)中間層允許撕裂,但人頭模型不應穿透試樣;

7

GBXXXXX—XXXX

c)無大碎片剝離。

3.由一層鋼化安全玻璃和一層夾層安全玻璃或塑玻復合材料所構成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a)鋼化安全玻璃應破碎;

b)夾層安全玻璃或塑玻復合材料應破裂,并以沖擊點為中心產生許多圓形裂紋;

c)中間層允許撕裂,但人頭模型不應穿透試樣;

d)無大碎片剝離。

剛性塑料玻璃1.沖擊體不應穿透試樣,試樣不應破碎成分離的幾塊;

2.HIC值應小于1000。

5.8抗穿透性能

沖擊后5s內鋼球不應穿透試樣。

5.9抗沖擊性能

5.9.1對于前風窗玻璃用夾層安全玻璃,沖擊后試樣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鋼球不應穿透試樣;

b)試樣不應斷成分離的幾塊;

c)沖擊面反側剝落碎片的總質量應符合表9的規(guī)定。對于采用楔形中間層的H.U.D前風窗玻璃,

沖擊面反側剝落碎片的總質量應符合制品最薄處公稱厚度在表9中所對應的碎片質量要求。

表9沖擊面反側允許剝落碎片質量

公稱厚度t/mm碎片質量/g

t≤4.5≤12

4.5<t≤5.5≤15

5.5<t≤6.5≤20

t>6.5≤25

5.9.2對于前風窗玻璃用塑玻復合材料及鋼化安全玻璃,沖擊后試樣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

表10塑玻復合材料、塑料玻璃材料及鋼化安全玻璃的抗沖擊性

種類沖擊后的試樣狀態(tài)

塑玻復合材料1)沖擊后試樣可以產生裂紋或裂縫;

2)鋼球不應穿透試樣;

3)試樣不應斷成幾塊。

鋼化安全玻璃試樣不應破壞。

5.9.3對于前風窗以外玻璃,沖擊后試樣應符合表11的規(guī)定。

表11前風窗以外玻璃的抗沖擊性

種類沖擊后狀態(tài)

夾層安全玻璃1.鋼球不應穿透試樣;

2.試樣不應斷裂成幾塊;

8

GBXXXXX—XXXX

3.在沖擊點反側正對著沖擊點的部位,玻璃剝落的面積應小于645mm2,且該區(qū)域

的中間層表面應被牢固粘接的玻璃細小碎片所覆蓋。沖擊試樣兩側玻璃剝落的總面

積應不大于1935mm2。

塑玻復合材料、1.沖擊后試樣可以產生裂紋或裂縫;

剛性塑料玻璃2.鋼球不應穿透試樣;

3.試樣不應斷裂成幾塊。

鋼化安全玻璃試樣不應破壞

5.10碎片狀態(tài)

碎片狀態(tài)應符合下列a)~c)條的規(guī)定。試樣邊緣20mm范圍內以及以沖擊點為圓心、以75mm為半徑的

圓內為非評價區(qū)。除去非評價區(qū)后,如果試樣的評價區(qū)內不能完整包含50mmX50mm的正方形評價框時,

碎片狀態(tài)應符合下列b)和c)條的規(guī)定。

a)在任一50mm×50mm的正方形內的碎片數(shù)應不少于40塊;

b)不應有超過3cm2的碎片;

c)不應有長度超過75mm的長條碎片。對于長度不大于75mm的長條碎片,其端部不應是刀刃狀。當

長條碎片的一端進入試樣邊緣20mm范圍時,該碎片或其延長線與邊緣形成的角度應不大于45°。

5.11柔性

試樣自由端在豎直方向的下垂距離應不大于50mm。

5.12耐熱性能

試驗后,試樣允許有裂口存在,但超出邊部15mm(新切邊部25mm)或超出裂口10mm的部分不應產生

氣泡等其他可視缺陷。

5.13耐輻照性能

試驗后,夾層安全玻璃試樣或塑玻復合材料試樣應同時符合下列規(guī)定:

a)試驗后可見光透射比與試驗前可見光透射比的比值應不低于95%;對于前風窗玻璃及駕駛員視區(qū)

部位的玻璃,試驗后試樣的可見光透射比應不低于70%;

b)不應有變色、出泡、脫膠、渾濁等顯著變化。

試驗后,貼膜玻璃試樣應符合GB/T31849-2015中3.10條的規(guī)定,同時對于前風窗玻璃及駕駛員視區(qū)

部位的貼膜玻璃,試驗后試樣的可見光透射比應不低于70%。

5.14耐濕性能

試驗后,試樣應符合表12的規(guī)定。

表12耐濕性試驗

材料種類試驗后試樣狀態(tài)

夾層安全玻璃、超出邊部10mm(新切邊部15mm)的部分不應有變色、出泡、渾濁等顯著變化。

塑玻復合材料

剛性塑料玻璃a)不應有出泡、渾濁或其他顯著變化;

9

GBXXXXX—XXXX

b)試驗后可見光透射比與試驗前可見光透射比的比值應不低于95%;

c)對于駕駛員視區(qū)部位的剛性塑料玻璃,試樣試驗后的可見光透射比應不低于70%;

d)耐濕老化后的試樣進行沖擊試驗后,可以產生裂紋或裂縫,但鋼球不應穿透試樣,且試樣

不應斷裂成分離的幾塊。

5.15耐溫度變化性能

試驗后,試樣不應有裂紋、渾濁、脫膠或其他顯著變化。

5.16耐燃燒性能

燃燒結果的表達不應為E,當燃燒結果表達為C-燃燒速度實測值mm/min,或D-燃燒速度實測值

mm/min時,燃燒速度實測值應不大于70mm/min。

5.17耐化學試劑侵蝕性能

對于塑玻復合材料,試驗后試樣不應出現(xiàn)軟化、膠粘、龜裂或其他顯著缺陷。

對于剛性塑料玻璃,試驗后試樣不應出現(xiàn)軟化、膠粘、龜裂或其他顯著缺陷。對于用于駕駛員視部

位剛性塑料需進行劃格試驗,劃格試驗值應至少為Gt1。

5.18耐模擬氣候性能

試驗后,試樣應同時符合下列規(guī)定:

a)試驗后可見光透射比與試驗前可見光透射比的比值應不低于95%;

b)對于駕駛員視區(qū)部位的剛性塑料玻璃,試樣試驗后的可見光透射比應不低于70%;

c)不應出現(xiàn)出泡、分解、變色、渾濁或其他顯著缺陷;

d)試樣的劃格試驗值應至少為Gt1。

5.19揮發(fā)性有機物

汽車玻璃膜揮發(fā)性有機物含量應不大于0.05mg/cm2。

6試驗方法

6.1總則

如果檢驗項目對試樣性能不產生影響,則該試樣可以用來繼續(xù)進行其他項目的檢驗。當用特制試驗

片進行試驗時,試驗片應是與制品同厚度、同材料、在同一工藝條件下生產出來的。

6.2厚度的測量

使用符合最小刻度值為0.01mm的千分尺或與此同等精度的器具。測量試樣四邊中點,測量點距邊緣

15mm±5mm。對于采用楔形中間層的H.U.D玻璃制品,測量最薄及最厚邊緣均勻3個點,測量點距邊緣15mm

±5mm。

6.3可見光透射比

按GB/T5137.2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以制品為試樣時,測量試驗區(qū)較平部位;對于采用楔形中間

層的H.U.D玻璃,測量試驗區(qū)最平、最厚部位。

6.4副像偏離

10

GBXXXXX—XXXX

按GB/T5137.2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5光畸變

按GB/T5137.2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6抗磨性能

按GB/T5137.1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對于厚度超過20mm的制品,以制品待磨面材料制成的平型試

驗片為試樣,試樣待磨表面狀態(tài)應與制品相同。

6.7人頭模型沖擊性能

按GB/T5137.1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8抗穿透性能

按GB/T5137.1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9抗沖擊性能

按GB/T5137.1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10碎片狀態(tài)

按GB/T5137.1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11柔性

按GB/T5137.1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12耐熱性能

按GB/T5137.3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13耐輻照性能

按GB/T5137.3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并計算試驗后可見光透射比與試驗前可見光透射比的比值,

以百分數(shù)表示。

6.14耐濕性能

按GB/T5137.3的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對于剛性塑料玻璃,計算試驗后可見光透射比與試驗前可見光透射比的比值,并以百分數(shù)表示。

6.15耐溫度變化性能

按GB/T5137.5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16耐燃燒性能

按GB/T5137.3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6.17耐化學試劑侵蝕性能

按GB/T5137.5中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

11

GBXXXXX—XXXX

6.18耐模擬氣候性能

按GB/T5137.3的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并計算試驗后可見光透射比與試驗前可見光透射比的比值,

以百分數(shù)表示。

6.19揮發(fā)性有機物

按GB/T31849-2015《汽車貼膜玻璃》附錄C進行檢驗。

7判定規(guī)則

對所檢項目按附錄B的規(guī)定進行判定。

8實施日期

本標準自2022年1月1日開始實施。

12

GBXXXXX—XXXX

AA

附錄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