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土壤學完整版本_第1頁
環(huán)境土壤學完整版本_第2頁
環(huán)境土壤學完整版本_第3頁
環(huán)境土壤學完整版本_第4頁
環(huán)境土壤學完整版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huán)境土壤學》習題單選題1、土壤資源與光熱水氣資源一樣被稱為可再生資源,但是從自然屬性來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資源,這是指土壤資源(A)A、相對不可再生性B、數(shù)量的有限性C、質量的可變性D、空間分布上的固定性2、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相對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時間長,土地被占用的面積逐步擴大及退化日趨嚴重的特點表明了土壤資源的(B)A、相對不可再生性B、數(shù)量的有限性C、質量的可變性D、空間分布上的固定性3、土壤肥力可在物質循環(huán)和平衡中不斷獲得發(fā)育和提高,但高強度、無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將逐漸下降和破壞的特點是指土壤資源(C)A、相對不可再生性B、數(shù)量的有限性C、質量的可變性D、空間分布上的固定性4.覆蓋在地球表面各種不同類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間位置上有相對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氣候帶內(nèi)分布著不同的地帶性土壤的特點是指土壤資源(D)A.相對不可再生性B.數(shù)量的有限性C.質量的可變性D.空間分布上的固定性5、通常把地球表層系統(tǒng)中的大氣圈,生物圈,巖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為構成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五大要素,其中(D)是它們連接的紐帶,構成了結合無機界和有機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聯(lián)系的中心環(huán)節(jié)。A、大氣圈B、生物圈C、巖石圈D、土壤圈6、下列礦物中屬于次生礦物的是(B)A、角閃石B、高嶺石C、白云石D、斜長石7、下列礦物中屬于原生礦物的是(D)A、方解石B、高嶺石C、蒙脫石D、正長石8、下列礦物中屬于巖漿巖的巖石是(A)A、花崗巖B、礫巖C、中英巖D、片麻巖9、下列巖石中屬于沉積巖的巖石的是(B)A、花崗巖B、礫巖C、石英巖D、片麻巖10、下列巖石中屬于變質巖的巖石的是(D)A、花崗巖B、礫巖C、砂巖D、片麻巖11、下列礦物中按照風化由難到易排列順序正確的是(A)A、石英云母角閃石輝石橄欖石B、橄欖石輝石角閃石云母石英C、角閃石云母石英輝石橄欖石D、石英輝石角閃石云母橄欖石12、下列成土母質中屬于運集母質的是(C)A、坡積物B、洪積物C、殘積物D、風積物13、鈣積階段由于大部分C1和S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來,所以母質往往呈(B)A、中性反應B、中至堿性反應C、酸性反應D、強酸性反應14、鋁硅階段的母質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時硅酸鹽和鋁硅酸鹽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質呈(C)A、中性反應B、中至堿性反應C、酸性反應D、強酸性反應15、土壤與大氣候,生物條件相適應的分布規(guī)律叫做(A)A、地帶性分布B、非地帶性分布C、隱地帶性分布D、地域性分布16、在土壤有機質的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土壤生物是(C)A、植物根系B、土壤動物C、土壤微生物D、土壤昆蟲17、下列生物中在土壤中數(shù)量最大的是(D)A、小動物B、多細胞的后生動物C、原生動物D、微生物18、適宜大多數(shù)細菌生長的土壤酸堿性環(huán)境是(C)A、堿性B、中性C、酸性D、強酸性19、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結構體形成的物質是(A)A、胡敏酸B、富里酸C、有機酸D、無機酸20、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養(yǎng)分有效化的物質是(B)A、胡敏酸B、富里酸C、木質素D、單寧21、下列成土母質中不屬于運積母質的是(C)A、坡積物B、洪積物C、殘積物D、風積物22、鈣積階段由于大部分的CI和S的流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來,所以母質往往呈(B)A、中性反應B、中至堿性反應C、酸性反應D、強酸性反應23、鋁硅階段的母質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時硅酸鹽和鋁硅酸鹽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質呈(C)A、中性反應B、中至堿性反應C、酸性反應D、強酸性反應24、在土壤有機質的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土壤生物是(C)A、根系植物B、土壤動物C、土壤微生物D、土壤昆蟲25、下列生物在土壤中數(shù)量最大的是(D)A、小動物B、多細胞的后生動物C、原生動物D、微生物26、適宜大多數(shù)細菌生長的土壤酸堿性環(huán)境是(C)A、堿性B、中性C、酸性D、強酸性27、總孔隙度大,但其中主要是毛管空隙和無效空隙,大孔隙少的土壤質地類型是(D)A、石礫土B、砂土C、壤土D、黏土28、大孔隙多,但毛細空隙少,保肥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質地類型是(B)A、石礫土B、砂土C、壤土D、黏土29、通氣透水性能好,保肥保水能力也好的土壤質地類型是(C)A、石礫土B、砂土C、壤土D、黏土30、土壤礦物質是構成土壤的主要物質,它占土壤固相物質重量的(D)A、80%以下B、85%C、90%D、95%以上31、土壤堅實以致妨礙根系生長的土壤容重最大值是(B)A、土壤容重B、極限容重C、適宜容重D、不適宜容重32、土壤容重是指自然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土壤的(A)A、烘干土重B、風干土重C、濕土重D、自然土重33、土壤結構體是指土壤中的單粒相互凝結成為一定形狀和大小的土塊,理想的土壤結構體是(B)A、粒狀B、團粒狀C、塊狀D、片狀34、土壤膠體表面吸附的鹽基離子可以被代換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列正確的代換方式是(A)A、等離子價代換B、等離子代換C、正負電荷代換D、不對等代換35、土壤膠體專性吸附陽離子對陽離子有效性的影響是(B)A、提高B、降低C、無關D、關系不固定36、酸性土和堿性土淹水以后土壤酸堿性變化規(guī)律是(D)A、酸性更酸堿性更堿B、均無變化C、均向酸方向發(fā)展D、均向中性發(fā)展37.就山茶花對土壤酸堿性的要求來說,在(D)性土壤上生長好。A、強堿B、堿C、中D、酸38、下列土壤中吸濕量最大的土壤是(D)A、砂土B、石礫土C、壤土D、黏土39、膜狀水達到最大時的土壤含水量叫做(B)A、最大吸濕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間持水量D、凋萎系數(shù)40、小麥的凋萎系數(shù)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D)A、砂土B、壤砂土C、壤土D、粘壤土41、有利于腐殖質的積累,而不利于有機質的分解的土壤質地是(D)A、石礫土B、沙質土C、壤質土D、粘質土42、總孔隙度大,但其中主要都是毛管空隙和無效空隙,大孔隙少的土壤質地類型是(D)A、石礫土B、砂土C、壤土D、黏土43、大孔隙多,但毛管空隙少,保肥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質地類型是(B)A、石礫土B、砂土C、壤土D、黏土44、通氣透水性好,保肥保水能力也好的土壤質地類型是(C)A、石礫土B、砂土C、壤土D、黏土45、土壤礦物質是構成土壤的主體物質,它占土壤固相物質重量的(D)A、80%以下B、85%以下C、90%D、95%以上46、土壤堅實以致妨礙根系生長的土壤容量最大值是(B)A、土壤容重B、極限容重C、適宜容重D、不適宜容重47、土壤容重是指在自然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土壤的(A)A、烘干土重B、風干土重C、濕土重D、自然土重48、土壤結構體是指土壤中的單粒相互膠結成為一定形狀和大小的土塊,理想的土壤結構體是(B)A、粒狀B、團粒狀C、塊狀D、片狀49、一般認為保肥,供肥力高的土壤的陽離子帶環(huán)范圍是在(D)A、5-10cmol(+)/kgB、10-15cmol(+)/kgC、15-20cmol(+)/kgD、>20cmol(+)/kg50、離子交換能力是指一種陽離子將他種陽離子從土壤膠粒表面代換下來的能力,下列交換能力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A)A、Fe3+Ca2+K+B、K+Ca2+Fe3+C、Fe3+K+Ca2+D、Ca2+Fe3+K+51、土壤膠體表面吸附的鹽基離子可以被代換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下列正確的代換方式是(A)A、等離子價代換B、等離子代換C、正負電荷代換D、不對等代換52、土壤膠體專性吸附陽離子對陽離子有效性的影響是(B)A、提高B、降低C、無關D、關系不固定53、酸性土和堿性土淹水后土壤酸堿性的變化規(guī)律是(D)A、酸性更酸,堿性更堿B、均無變化C、均向酸方向發(fā)展D、均向中性方向發(fā)展54、就山茶花對土壤酸堿性的要求來說,在(D)土壤上生長好。A、強堿B、堿C、中D、酸55、下列土壤中吸濕量最大的是(D)A、砂土B、石礫土C、壤土D、黏土56、膜狀水達到最大時的土壤含水量叫做(B)A、最大吸濕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間持水量D、凋萎系數(shù)57、小麥的凋萎系數(shù)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D)A、砂土B、壤砂土C、壤土D、粘壤土58、土壤的水分可以分為多種形態(tài),其中對植物生長影響最大的水分形態(tài)是(D)A、氣態(tài)水B、固態(tài)水C、膜狀水D、毛管水59、土壤速效水的范圍在(A)A、凋萎系數(shù)至田間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至田間持水量C、田間持水量至毛管持水量D、毛管斷裂含水量至毛管持水量60、有效水范圍最大的土壤是(C)A、石礫土B、砂土C、壤土D、黏土61、下列土壤中類種類中,屬于地域性分布土壤的是(C)A、棕色針葉林土B、紅壤土C、紫色土D、黃壤62、紫色土的主要剖面形態(tài)之一是(C)A、剖面發(fā)育好,層次過渡明顯B、剖面發(fā)育差,層次過渡明顯C、剖面發(fā)育差,層次過渡不明顯D、剖面發(fā)育好,層次過渡不明顯63、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具有明顯的粘化過程的土壤的是(B)A、暗棕壤B、棕壤C、黃壤D、紅壤64、在土壤形成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脫硅富鋁化和生物富及過程的土壤是(D)A、棕壤B、黃棕壤C、褐土D、紅壤65、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下發(fā)育的地帶性土壤是(A)A、暗棕壤B、黃棕壤C、黃壤D、磚紅壤66、成土過程深受母巖影響,發(fā)育相對幼年的巖成土壤是(A)A、紫色土B、燥紅土C、黃壤D、磚紅壤67、植物必須營養(yǎng)元素可按照在植物體內(nèi)的含量進行分類,氮肥屬于(B)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重量元素D、微量元素68、植物必須營養(yǎng)元素可按照在植物體內(nèi)的含量進行分類,鎂肥屬于(C)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重量元素D、微量元素69、植物必須營養(yǎng)元素可按照在植物體內(nèi)的含量進行分類,鋅肥屬于(D)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重量元素D、微量元素70、在土壤中,氮素的損失途徑主要有(A)種A、3B、4C、5D、671、在播種前結合土壤耕作施入,其目的是培養(yǎng)和改良土壤及供應植物整個生長發(fā)育期的營養(yǎng)需要的肥料是(A)A、基肥B、種肥C、追肥D、有機肥72、在播種時施在種子附近,其目的是給種子萌芽創(chuàng)造良好的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的是(B)A、基肥B、種肥C、追肥D、有機肥73、在植物生長發(fā)育期間施入,目的是補充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養(yǎng)分,可多次施的肥料是(C)A、基肥B、種肥C、追肥D、有機肥74、給木本植物施肥常用的方法是(D)A、撒施B、條施C、根外追肥D、環(huán)狀施肥75、以下哪種質地類型土壤其緩沖性能最好(D)A、砂土B、粘土C、砂壤土D、有機土76、根據(jù)我國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蔬菜大棚用地至少應滿足下列哪類標準?(B)A、Ⅰ類B、Ⅱ類C、Ⅲ類D、以上都不是77、目前,(C)是導致土壤環(huán)境下降和質量退化的最根本的驅動因子。A、火山爆發(fā)B、氣候變暖C、土壤侵蝕和污染D、地震78、下列不屬于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轉化過程的是(A)。A、揮發(fā)B、微生物降解C、水解D、光解79、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兩邊土壤鉛(Pb)污染嚴重,這種污染主要來源(C)。A、路面材料釋放B、洗車廢水C、機動車尾氣排放D、生活污水80、下列修復方法不屬于物理修復范疇的是(C)A、客土替換B、混凝土覆蓋C、離子交換D、加熱揮發(fā)81、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為多種形態(tài),其中對植物生長影響最大的水分形態(tài)是(D)A、氣態(tài)水B、固態(tài)水C、膜狀水D、毛管水82.土壤速效水的范圍在(A)A、凋萎系數(shù)至田間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至田間持水量C、田間持水量至毛管持水量D、毛管斷裂含水量至毛管持水量83.有效水含量范圍最大的土壤是(C)A、石礫土B、砂土C、壤土D、黏土84.土壤空氣組成特點是氧氣少,二氧化碳(A)和水汽飽和。A、多B、少C、較少D、最少85、土壤空氣與大氣交換的主要方式是(B)中的氣體擴散作用A、毛管空隙B、非毛管孔隙C、小空隙D、土壤表面86.在森林土壤的形成過程中,有機質積聚過程可能發(fā)生在(D)條件下。A、草原植被B、森林植被C、荒漠植被D、各種植被87.在森林土壤的形成過程中,脫硅富鋁化過程可能發(fā)生在(C)條件下。A、高溫少雨B、低溫多雨C、高溫多雨D、低溫少雨88、在森林土壤形成過程中,二氧化硅在土體亞表層殘留的過程是(B)A、粘化過程B、灰化過程C、鈣化過程D、白漿化過程89、土體內(nèi)鹽基大量流失,鐵鋁相對富積的過程稱為(C)A、粘化過程B、灰化過程C、富鋁化過程D、鈣化過程90、富含有機質的土層是(A)A、A層B、B層C、C層D、D層91、在自然土壤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土壤剖面形態(tài)特征是(B)A、新生體B、侵入體C、結構體D、石灰反應92、在北亞熱帶的土壤垂直帶譜中排列正確的是(D)A、山地棕壤、山地黃棕壤、山地草甸土B、棕壤、山地黃棕壤、山地草甸土C、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黃棕壤D、黃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93、土壤與大氣候、生無條件相適應的分布規(guī)律叫做(A)A、地帶性分布B、非地帶性分布C、隱地帶性分布D、地域性分布94、下列土壤中類中,屬于地域性土壤分布的是(C)A、棕色針葉林土B、紅壤土C、紫色土D、黃壤95、土壤的形成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脫硅富鋁化和生物富集過程的土壤是(D)A、棕壤B、黃棕壤C、褐土D、紅壤96.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具有明顯粘化過程的土壤是(B)A、暗棕壤B、棕壤C、黃壤D、紅壤97、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下發(fā)育的地帶性土壤是(A)A、暗棕壤B、黃棕壤C、黃壤D、磚紅壤98、成土過程深受母巖影響,發(fā)育相對幼年的巖成土壤是(A)A、紫色土B、燥紅土C、黃壤D、磚紅壤99、植物必須營養(yǎng)元素可按照植物體內(nèi)的含量進行分類,氮肥屬于(B)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中量元素D、微量元素100、在土壤中氮素的損失途徑主要有(A)種A、3B、4C、5D、6多選題1、以下關于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AD);A、土壤動物的分布受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B(tài)、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變化不敏感C、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無內(nèi)在聯(lián)系D、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具有指示作用.2、以下對土壤環(huán)境容量表述不正確的是(CD):A、環(huán)境容量又稱負載容量B、能反映區(qū)域內(nèi)的污染狀況和環(huán)境質量水平C、土壤環(huán)境容量與污染物類型無關D、土壤環(huán)境容量是一個固定值3、城市污染場地土壤中重金屬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包括?(BCD)A、通過食物鏈B、呼吸作用吸入C、皮膚接觸D、飲用地下水4、對超積累植物的鑒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ABD);A、生態(tài)適宜性B、抗重金屬毒性的能力C、植物根系吸收量D、生長快、生物量大5、目前,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方法主要有:(ABD)A、模糊判別法B、指數(shù)評價法C、劑量-效應法D、灰色聚類法6、土壤元素背景值主要應用于以下哪幾個方面的研究?(ABCD)A、制定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B、土壤環(huán)境容量的計算C、地方流行病調查研究D、土壤污染現(xiàn)狀評價7、以下哪幾種行為容易導致土壤退化?(AB)A、伐林造田B、大量適用化肥C、少耕或免耕D、秸稈還田8、以下對土壤污染描述不正確的是(BC)A、土壤污染在短期內(nèi)不易被發(fā)現(xiàn)B、構成土壤污染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土壤種有污染物檢出C、如處理得當,污染土壤可以恢復如初D、土壤污染后會對周邊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9、影響污染土壤淋洗的因素主要包括:(ABD)土壤質地A、淋洗劑類型B、污染物類型C、土壤微生物D、土壤空隙度10、關于土壤有機碳的活性的表述正確的是:(ABC)A、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對土壤管理變化較為敏感B、土壤活性有機碳容易被微生物降解C、土壤活性有機碳可以通過化學方法表征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11、對超積累植物的鑒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ABD);A、生態(tài)適宜性B、抗重金屬毒性的能力C、植物根系吸收量D、生長快、生物量大12、目前,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方法主要有:(ABD)A、模糊判別法B、指數(shù)評價法C、劑量-效應法D、灰色聚類法13、土壤元素背景值主要應用于以下哪幾個方面的研究?(ABCD)A、制定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B、土壤環(huán)境容量的計算C、地方流行病調查研究D、土壤污染現(xiàn)狀評價14、以下關于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AD);A、土壤動物的分布受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B(tài)、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變化不敏感C、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無內(nèi)在聯(lián)系D、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具有指示作用.15、以下對土壤環(huán)境容量表述不正確的是(CD):A、環(huán)境容量又稱負載容量B、能反映區(qū)域內(nèi)的污染狀況和環(huán)境質量水平C、土壤環(huán)境容量與污染物類型無關D、土壤環(huán)境容量是一個固定值16、城市污染場地土壤中重金屬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包括?(BCD)A、通過食物鏈B、呼吸作用吸入C、皮膚接觸D、飲用地下水17、以下哪幾種行為容易導致土壤退化?(AB)A、伐林造田B、大量適用化肥C、少耕或免耕D、秸稈還田18、以下對土壤污染描述不正確的是(BC)A、土壤污染在短期內(nèi)不易被發(fā)現(xiàn)B、構成土壤污染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土壤種有污染物檢出C、如處理得當,污染土壤可以恢復如初D、土壤污染后會對周邊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19、影響污染土壤淋洗的因素主要包括:(ABD)土壤質地A、淋洗劑類型B、污染物類型C、土壤微生物D、土壤空隙度20、關于土壤有機碳的活性的表述正確的是:(ABC)A、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對土壤管理變化較為敏感B、土壤活性有機碳容易被微生物降解C、土壤活性有機碳可以通過化學方法表征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21、以下關于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AD);A、土壤動物的分布受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B(tài)、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變化不敏感C、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無內(nèi)在聯(lián)系D、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具有指示作用.22、以下對土壤環(huán)境容量表述不正確的是(CD):A、環(huán)境容量又稱負載容量B、能反映區(qū)域內(nèi)的污染狀況和環(huán)境質量水平C、土壤環(huán)境容量與污染物類型無關D、土壤環(huán)境容量是一個固定值23、城市污染場地土壤中重金屬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包括?(BCD)A、通過食物鏈B、呼吸作用吸入C、皮膚接觸D、飲用地下水24、對超積累植物的鑒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ABD);A、生態(tài)適宜性B、抗重金屬毒性的能力C、植物根系吸收量D、生長快、生物量大25、目前,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方法主要有:(ABD)A、模糊判別法B、指數(shù)評價法C、劑量-效應法D、灰色聚類法26、土壤元素背景值主要應用于以下哪幾個方面的研究?(ABCD)A、制定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B、土壤環(huán)境容量的計算C、地方流行病調查研究D、土壤污染現(xiàn)狀評價27、以下哪幾種行為容易導致土壤退化?(AB)A、伐林造田B、大量適用化肥C、少耕或免耕D、秸稈還田28、以下對土壤污染描述不正確的是(BC)A、土壤污染在短期內(nèi)不易被發(fā)現(xiàn)B、構成土壤污染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土壤種有污染物檢出C、如處理得當,污染土壤可以恢復如初D、土壤污染后會對周邊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29、影響污染土壤淋洗的因素主要包括:(ABD)土壤質地A、淋洗劑類型B、污染物類型C、土壤微生物D、土壤空隙度30、關于土壤有機碳的活性的表述正確的是:(ABC)A、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對土壤管理變化較為敏感B、土壤活性有機碳容易被微生物降解C、土壤活性有機碳可以通過化學方法表征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31、影響污染土壤淋洗的因素主要包括:(ABD)土壤質地A、淋洗劑類型B、污染物類型C、土壤微生物D、土壤空隙度32、關于土壤有機碳的活性的表述正確的是:(ABC)A、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對土壤管理變化較為敏感B、土壤活性有機碳容易被微生物降解C、土壤活性有機碳可以通過化學方法表征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33、以下關于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AD);A、土壤動物的分布受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B(tài)、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變化不敏感C、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無內(nèi)在聯(lián)系D、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具有指示作用.34、以下對土壤環(huán)境容量表述不正確的是(CD):A、環(huán)境容量又稱負載容量B、能反映區(qū)域內(nèi)的污染狀況和環(huán)境質量水平C、土壤環(huán)境容量與污染物類型無關D、土壤環(huán)境容量是一個固定值35、城市污染場地土壤中重金屬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包括?(BCD)A、通過食物鏈B、呼吸作用吸入C、皮膚接觸D、飲用地下水36、以下哪幾種行為容易導致土壤退化?(AB)A、伐林造田B、大量適用化肥C、少耕或免耕D、秸稈還田37、以下對土壤污染描述不正確的是(BC)A、土壤污染在短期內(nèi)不易被發(fā)現(xiàn)B、構成土壤污染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土壤種有污染物檢出C、如處理得當,污染土壤可以恢復如初D、土壤污染后會對周邊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38、對超積累植物的鑒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ABD);A、生態(tài)適宜性B、抗重金屬毒性的能力C、植物根系吸收量D、生長快、生物量大39、目前,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方法主要有:(ABD)A、模糊判別法B、指數(shù)評價法C、劑量-效應法D、灰色聚類法40、土壤元素背景值主要應用于以下哪幾個方面的研究?(ABCD)A、制定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B、土壤環(huán)境容量的計算C、地方流行病調查研究D、土壤污染現(xiàn)狀評價41、影響污染土壤淋洗的因素主要包括:(ABD)土壤質地A、淋洗劑類型B、污染物類型C、土壤微生物D、土壤空隙度42、關于土壤有機碳的活性的表述正確的是:(ABC)A、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對土壤管理變化較為敏感B、土壤活性有機碳容易被微生物降解C、土壤活性有機碳可以通過化學方法表征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43、以下關于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AD);A、土壤動物的分布受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B(tài)、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變化不敏感C、土壤動物與土壤環(huán)境無內(nèi)在聯(lián)系D、土壤動物對土壤環(huán)境具有指示作用.44、以下對土壤環(huán)境容量表述不正確的是(CD):A、環(huán)境容量又稱負載容量B、能反映區(qū)域內(nèi)的污染狀況和環(huán)境質量水平C、土壤環(huán)境容量與污染物類型無關D、土壤環(huán)境容量是一個固定值45、城市污染場地土壤中重金屬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包括?(BCD)A、通過食物鏈B、呼吸作用吸入C、皮膚接觸D、飲用地下水46、以下哪幾種行為容易導致土壤退化?(AB)A、伐林造田B、大量適用化肥C、少耕或免耕D、秸稈還田47、以下對土壤污染描述不正確的是(BC)A、土壤污染在短期內(nèi)不易被發(fā)現(xiàn)B、構成土壤污染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土壤種有污染物檢出C、如處理得當,污染土壤可以恢復如初D、土壤污染后會對周邊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48、對超積累植物的鑒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ABD);A、生態(tài)適宜性B、抗重金屬毒性的能力C、植物根系吸收量D、生長快、生物量大49、目前,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方法主要有:(ABD)A、模糊判別法B、指數(shù)評價法C、劑量-效應法D、灰色聚類法50、土壤元素背景值主要應用于以下哪幾個方面的研究?(ABCD)A、制定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B、土壤環(huán)境容量的計算C、地方流行病調查研究D、土壤污染現(xiàn)狀評價判斷題(正確填“T”,錯誤填“F”)1、陸地表面能夠生長植物具有一定肥力的疏松層。是一個由固相、液相物質組成的多孔分散體系。(F)2、典型土壤剖面可劃為三個基本層:A層:地表最上端,腐殖質在這一層聚積;B層:粘粒在這里淀積,稱淀積層或過渡層;C層:不同程度風化物構成,稱為母質層。(T)3、由于土壤的形成和發(fā)育過程僅受到陸地表面太陽輻射(熱量)的影響,(F)4、垂直地帶性是指土壤類型隨著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垂直變化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熱量和降水量的垂直變化引起的。(T)5、石英、長石、云母均屬于次生礦物(F)6、土壤粗粒部分主要由次生礦物組成(F)7、原生礦物主要由粘粒組成。(F)8、同晶替代常見的是以低價代高價的金屬離子,所以產(chǎn)生的電荷以負為主。(T)9、2:1型粘土礦物:是指粘土礦物的晶胞由2片(Si,Al)—O片和夾在它們之間的(Al,F(xiàn)e,Mg)—O的八面體片組成。(T)10、2:1:1型粘土礦物型具有非漲縮性的特征,陽離子交換量和膠體特征介于伊利石和高嶺石之間。(T)11、1:1型粘土礦物該類礦物有漲縮性,同晶替代現(xiàn)象明顯。(F)12、土壤中原生礦物的穩(wěn)定性主要取決于硅酸鹽礦物的結構特征。(T)13、高嶺石組屬于2:1型粘土礦物,蒙蛭組屬于1:1型粘土礦物。(F)14、水化云母組屬于2:1型粘土礦物。(T)15、水化云母組遇水不易脹開,具有非膨脹性。(T)16、土壤腐殖質中,不能被1mol/l的NaOH溶液溶解的有機組分被稱作胡敏素。(T)17、土壤腐殖質中,既能溶解于2mol/l的NaOH溶液,且能溶解于2mol/l的HCl溶液的有機組分被稱作富啡酸。(F)18、土壤腐殖物質很少以游離態(tài)腐殖物質形式存在,大多數(shù)為結合態(tài)腐殖物質,即主要與粘土礦物和陽離子緊密結合存在而形成有機無機復合體。(T)19、細菌、霉菌、放線菌、藻類、原生動物屬于厭氧微生物。(F)20、梭菌、產(chǎn)甲烷細菌、脫硫弧菌屬于好氧性微生物。(F)21、酵母菌、大腸桿菌等屬于兼厭氧性微生物。(T)22、水分對微生物的影響不僅決定它的含量,更重要決定水的有效性。(T)23、土壤質地、結構、有機質含量和緊實度都可影響到土壤的容重。(T)24、根據(jù)單個的土壤顆粒等效直徑的大小,可以把單個土壤顆粒分為礫石、粉沙和粘粒等3個粒級。(F)25、土粒在膠結物(有機質、碳酸鈣、氧化鐵)的作用下,相互團聚在一起形成大小、形狀、性質不同的土團,稱為土壤結構體。(T)26、一般其直徑在0.5-15mm左右,把直徑小于0.3mm成為微團粒。(F)27、沙質土粒間孔隙大,透水性強而持水性差,易旱不易澇;大孔隙多通氣良好,一般為還原環(huán)境。(F)28、壤質土壤兼有沙質土和粘質土壤的優(yōu)點,因而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土壤類型。(T)29、吸濕水指土粒通過自身的吸附力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子所吸持的水分。(T)30、砂質土吸附力強,吸濕水含量高,黏質土則吸濕水含量低;(F)31、膜狀水對植物有效性高。(F)32、存在土壤孔隙之間的毛管孔隙中,并為彎月面力(表面張力)所保持的水分。分為毛管上升水(和自由水面向聯(lián)系)和毛管懸著水(和自由水面無關)。(T)33、土壤孔隙之間的水份在重力作用下,由高重力勢向低重力勢運動的這部分水分被稱為重力水。(T)34、吸濕系數(shù)是指吸濕水的最大含量。(T)35、土壤熱量收支: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土壤實際獲得或失掉的熱量,S=R±P±LE+Q。(T)36、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難易程度。(T)37、質流(對流),即土壤與大氣間由總壓力梯度推動的氣體由低壓區(qū)向高壓區(qū)流動。(F)38、由于太陽輻射強度的日變化以及土壤表面吸收太陽輻射熱量的滯后性,土壤表面溫度具有明顯的日變化特征,最高溫度出現(xiàn)在正午12點,(F)39、土溫變化受到坡向的影響,北半球南坡溫度高于北坡。(T)40、永久電荷來自于粘土礦物晶層中核心離子的同晶替代過程。(T)41、石灰?guī)r母質發(fā)育的土壤,一般呈堿性。(T)42、同一地區(qū)水田的腐殖質含量比旱地含量高。(T)43、土壤是一種具有生命的可再生的自然物質。(T)44、土壤中水分總是從水勢高的地方向水勢低的地方流動。(T)45、使用石灰可降低土壤酸性,而施用石膏可降低土壤的堿性。(T)46、同一地區(qū),含石英礦物多的母質形成的土壤,質地較輕,鹽基含量較高。(F)47、土壤與其母質間存在一定的“血緣”關系,不同的母質形成的土壤類型必然不同。(F)48、堿土是鹽土脫鹽后形成的。(T)49、我國北方土壤都是中性或堿性土壤,南方土壤都是酸性土壤。(F)50、一次灌足不如分次灌溉節(jié)水,漫灌不如滴灌節(jié)水。(F)51、土壤膠體表面帶負電,能夠把土壤溶液中的陽離子通過靜電吸附過程吸附到土壤膠體表面,這為陽離子吸附。相反地,土壤膠體表面吸附陽離子轉移到土壤溶液中稱為陽離子解吸。(T)52、一般而言,土壤膠體表面帶正電。(F)53、陰離子交換吸附是指在土壤膠體表面帶正電荷的部位(如鐵錳氧化物的表面、高嶺石邊面、有機膠體帶正電荷官能團的表面)通過靜電作用對陰離子的吸附。這種靜電吸附過程是不可逆的。(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