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歷年考研真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34/wKhkGWXmuLSAfK-fAAFnESbEKGk031.jpg)
![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歷年考研真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34/wKhkGWXmuLSAfK-fAAFnESbEKGk0312.jpg)
![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歷年考研真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34/wKhkGWXmuLSAfK-fAAFnESbEKGk0313.jpg)
![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歷年考研真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34/wKhkGWXmuLSAfK-fAAFnESbEKGk0314.jpg)
![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歷年考研真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23/34/wKhkGWXmuLSAfK-fAAFnESbEKGk03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2014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
2014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
講解]
2013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
2013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
講解]
2012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
2012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
講解]
2011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
2011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
講解]
視頻講解教師簡介
2014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
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
一、選擇(第1小題可抄題連線,第2~6小題選擇正確的答案序
號,共10分)
1.用直線將作者與其著作連起來。
阿恩海姆《藝術哲學》
賀拉斯《視覺思維》
丹納《詩品》
司空圖《人間詞話》
王國維《詩藝》
2.______認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
性的。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尼采
3.______從“美是生活”的論斷出發(fā),認為藝術是對生活的“再
現(xiàn)”。
A.斯賓塞
B.蘇珊朗格
C.車爾尼雪夫斯基
D.毛澤東
4.“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
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
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這段話的作者是:
______。
A.蔡元培
B.魯迅
C.梁啟超
D.王國維
5.“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藝術欣賞具有
______特點。
A.主體性
B.審美性
C.形象性
D.無序性
6.“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
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段話說明藝術起源
于______。
A.模仿
B.游戲
C.表現(xiàn)
D.巫術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35分)
1.自然美
2.浪漫主義
3.所指
4.藝術界
5.留白
6.三一律
7.意境
三、簡答(每題15分,共45分)
1.簡述“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
2.簡述藝術活動的要素?
3.何謂“詩言志”?
四、論述(每題30分,共60分)
1.試舉出你所熟悉的中外藝術史上任一重要的藝術思潮并對其
興起原因、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點、歷史地位進行分析。
2.什么是藝術的民族性?什么是藝術的世界性?聯(lián)系當前實際
分析中國藝術作品走向世界時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4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
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視頻講解]
一、選擇(第1小題可抄題連線,第2~6小題選擇正確的答案序
號,共10分)
1.用直線將作者與其著作連起來。
阿恩海姆《藝術哲學》
賀拉斯《視覺思維》
丹納《詩品》
司空圖《人間詞話》
王國維《詩藝》
答:阿恩海姆----《視覺思維》
賀拉斯----《詩藝》
丹納----《藝術哲學》
司空圖----《詩品》
王國維----《人間詞話》
2.______認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
性的。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尼采
【答案】B
3.______從“美是生活”的論斷出發(fā),認為藝術是對生活的“再
現(xiàn)”。
A.斯賓塞
B.蘇珊朗格
C.車爾尼雪夫斯基
D.毛澤東
【答案】C
4.“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
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
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边@段話的作者是:
______。
A.蔡元培
B.魯迅
C.梁啟超
D.王國維
【答案】D
5.“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藝術欣賞具有
______特點。
A.主體性
B.審美性
C.形象性
D.無序性
【答案】A
6.“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
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段話說明藝術起源
于______。
A.模仿
B.游戲
C.表現(xiàn)
D.巫術
【答案】C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35分)
1.自然美
答:自然美是現(xiàn)實美的一種,一般認為藝術的審美本質是在現(xiàn)實
美基礎上更高層次的藝術美,而現(xiàn)實美包含了自然美和社會美。自然
美就是指自然界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F(xiàn)實中客觀存在著大量
美的事物,在自然界既有高山飛瀑、日月云霞、江河大海、風雨飛雪
等美的自然現(xiàn)象,又有獅虎奔馬、雄鷹孔雀等美的動物,還有梅蘭竹
菊等美的植物,這些自然界存在的美的現(xiàn)象美的事物都是歷代藝術家
樂于選取的素材,成為人們的審美對象。
就自然美而言,發(fā)展到最高階段的美就是人體的美,人體最具完
整性、最和諧、最富有秩序,個體性也最顯著。自然美和社會美還是
藝術美的來源,藝術家可以根據(jù)自然美創(chuàng)造第二現(xiàn)實的美即藝術美。
2.浪漫主義
答:藝術史上兩大主流創(chuàng)作方法之一。浪漫主義是藝術家以奔放
的主觀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現(xiàn)生活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它的基本特
征有:創(chuàng)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創(chuàng)造奇幻型的藝術形象和強烈的主觀
抒情色彩。在中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源遠流長,從戰(zhàn)國時代
屈原的《離騷》到唐代李白的詩歌,再到明清時候湯顯祖的《牡丹
亭》,直至現(xiàn)代郭沫若的現(xiàn)代詩,無不體現(xiàn)浪漫主義的風格特色。
在西方藝術史上有浪漫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繪畫時期。浪漫主義
創(chuàng)作方法和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并稱為藝術史上兩大主流創(chuàng)作方法。
3.所指
答:所指一詞,出自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
一書。索緒爾將語言符號分成“能指”和“所指”兩個互不從屬的部
分,“能指”指的是語言符號的音響形象,也就是我們藝術中的符號形
式,亦即符號的形體;“所指”則是它所表達的概念,也就是符號能指
所傳達的思想情感,或曰“意義”。索緒爾認為某個特定的能指和某個
特定的所指的聯(lián)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約定俗成的?!澳苤浮迸c“所指”之間
的聯(lián)系具有任意性,所指不依附一種特定的能指,一個孤立的能指可以
具有多種含義。
4.藝術界
答:藝術界,是指藝術本身所賴以存在的包含人、機構、機制在
內的社會體系。它包含三個組成部分:①“藝術界”中為接受作出貢獻
的各種意義上的主體,分別有藝術家、藝術理論家和美學家、藝術史
家,以及在各種藝術機構中任職的工作人員,如藝術教師。展覽館和
博物館中研究和管理的人員。②各種藝術機構,也就是豪澤所說
的“中介體制”一部分,比如博物館、畫廊、劇場、音樂廳、電影院學
校等等。③支配藝術世界運轉的規(guī)則和制度。
5.留白
答: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有意在畫幅留下相應的空白。留白手法的運
用與中國道家美學“大象無形”相一致,不求細膩刻畫對象細節(jié)與全貌
而追求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留白往往留下很多遐想空間,
欣賞者通過簡淡的筆觸領悟藝術家所傳達的思想情感與審美情趣,正
如《畫荃》中所說:虛實相生,無話畫處皆成妙境。
留白成為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活躍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領域,南宋畫家馬遠
被稱為“馬一角”,他的畫往往選取邊角小景而忽略全貌,情義相交,
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色。留白后來在其他藝術形態(tài)也采用這種
創(chuàng)作手法,比如傳統(tǒng)戲曲簡單的舞臺布景及道具,觀眾通過想象與劇
情達成默契,戲曲的藝術意蘊也因此得以回味。
6.三一律
答:三一律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古典主義時期盛行的創(chuàng)作
規(guī)則。三一律是指戲劇創(chuàng)作遵循時間、地點、情節(jié)的一致,即同一天
內同樣的地點發(fā)生一件完整的事件。三一律受到古典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
影響,追求理性與嚴謹,體現(xiàn)了當時符合君主專制的要求。三一律劇
情緊湊、集中,但是程式化嚴重,后來被浪漫主義劇作家所拋棄。三一
律代表人物有莫里哀的《偽君子》,在中國著名劇作家曹禺深受西方
戲劇影響,他的《雷雨》也是按照西方三一律規(guī)則來寫。
7.意境
答:中國古典美學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范疇,意境就是藝術中一種情
景交融的境界,是藝術中主客觀因素的有機統(tǒng)一,意境既有來自藝術
家主觀的情感與思想,又有來自客觀現(xiàn)實中的境,情和境是有機地融
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唐代司空圖提出?°韻味說?±,宋代
嚴語提出“妙悟說”,清代王士禎提出“神韻說”,王國維提出“境界
說”,這些都是一種令人沉吟玩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
意境的特點有:若有若無的朦朧美,有限到無限的超越美,不設
不施的自然美。意境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很大影響,中國的文學
藝術,詩詞賦,戲曲、繪畫、書法、園林均重視創(chuàng)造意境,將意境作
為藝術追求的極致,體現(xiàn)了中國藝術重表現(xiàn)、重寫意的美學傳統(tǒng)。
三、簡答(每題15分,共45分)
1.簡述“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
答:生活真實是客觀世界或者自然界存在的真實,而藝術真實是
在生活真實基礎上審美化的真實??梢哉f藝術真實來源于生活真實,
并且反映了生活真實,但是藝術真實不僅僅是機械的模仿復制生活真
實。
(1)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的產(chǎn)
物,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
西……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毛澤東在延安
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點明了藝術來源于生活的觀點,毫無疑義,藝術
真實也來源于生活真實。但是,藝術創(chuàng)作凝聚了藝術創(chuàng)作者主觀的思
想情感與審美理想,必然會對生活素材進行加工提煉,因此藝術作品
的真實不是機械的復制、模仿生活真實,而是在生活真實基礎上審美
化了的真實。
(2)藝術真實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
藝術作品的形象要符合他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實際,符合他所反映
的社會生活實際,即再現(xiàn),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對藝術創(chuàng)作者認識的客觀對
象或者事物的具體描繪,創(chuàng)作傾向認識客體,模仿現(xiàn)實。
(3)藝術真實反映主觀世界的真實
藝術創(chuàng)作表現(xiàn)藝術家主觀世界的真實,亦即真實地表現(xiàn)創(chuàng)作者主
體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個性、人生態(tài)度和理想追求等
等,即表現(xiàn)。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偏重理想地、情感地表現(xiàn)對象或者拋棄具
體的物象,傾向表現(xiàn)主題意識,直抒胸懷。
(4)藝術真實高于生活真實,藝術真實是典型化的真實
藝術固然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但又不是現(xiàn)實生活,應該高于現(xiàn)實生
活,應該把現(xiàn)實生活中各類事物不那么明顯的本質真理形象地揭示出
來,使觀眾通過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藝術典型認識真、理解善、欣賞美。魯
迅說過,“世間實在還有寫不進去小說里去的人,倘若寫進去,而又逼
真,這小說便被毀壞,畫家畫蛇,畫龜,畫垃圾堆,但沒有誰畫毛毛
蟲,畫鼻涕,畫大便,就是一樣的道理?!?/p>
因此藝術真實是高于生活真實的,藝術真實是在生活真實基礎上
進行加工提煉,塑造藝術典型,使之充滿豐富的個性,同時又能反映
生活的本質以及規(guī)律。所以藝術真實是典型化了的真實。
2.簡述藝術活動的要素?
答:(1)客體世界
藝術活動所反映的客觀社會生活以及自然界,具有審美價值的客
體世界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要對象。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作品中的藝術
形象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藝術家進行藝術活動首先也要積
累素材,體驗生活,因此客體世界是藝術活動的第一要素。
(2)藝術創(chuàng)作
藝術創(chuàng)作包括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藝術傳達三個過程,也就是
鄭板橋所說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藝術體驗是藝術家對
社會生活進行的觀察體驗也就是素材的積累。藝術構思是在藝術體驗
基礎上在頭腦中形成藝術意象的過程,藝術傳達是借助一定的物質媒
介或者工具將頭腦中形成的藝術意象物化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的過
程。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包含著聯(lián)想、想象、意識與無意識、情感等多
種心理活動。
(3)藝術作品
藝術創(chuàng)作的成果,是由藝術主體創(chuàng)造的審美意識物態(tài)化的表現(xiàn)形
式。
(4)藝術傳播
藝術傳達包含了各種社會環(huán)境及環(huán)節(jié)。藝術世界是藝術傳達的中
介,有為藝術傳達做出貢獻的各種主體,比如藝術家、藝術批評家,
藝術史家等等,有各種藝術機構比如音樂廳、劇場、電影院等等。有
支配藝術世界運轉的規(guī)則和制度。藝術傳播的社會環(huán)節(jié)也有很多,比
如藝術展覽館、藝術出版社、藝術博物館、藝術市場、藝術院校等
等。
(5)藝術接受
藝術接受即藝術欣賞,藝術欣賞是讀者、觀眾、聽眾憑借藝術作
品而展開的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活動。藝術欣賞伴隨多種審
美心理,有注意、感知、聯(lián)想、想象、情感理解等等。
3.何謂“詩言志”?
答:詩言志是中國古代詩學對詩歌本質的理解,雖然在各家有不
同的解釋,但是其理解都是在表現(xiàn)論的范疇之中。
(1)先秦時期
先秦詩言志的內容是有發(fā)展變化的?!蹲髠鳌分姓J為詩言志意思
是“賦詩言志”,指借用或者引申《詩經(jīng)》中的篇章暗示自己的某種政
教懷抱;而《堯典》的詩言志意思是說“詩言詩人之志?!边@個志的含
義側重指思想、抱負、志向。戰(zhàn)國中期以后,由于對詩歌的抒情特點
的重視以及百家爭鳴的展開,志的含義已經(jīng)逐漸擴大,孔子時代的志
主要是指政治抱負,這從《論語》中孔子要觀其弟子之志就可以看出
來,而莊子“詩以道志”的志則是指一般意義上的思想、愿望和情感。
《離騷》中所說“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節(jié)”,這個志的內容雖然仍
然以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負為主,但顯然也包括了因政治理想抱負不能
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憤激之情及對奸逆小人的痛恨之情在內,如他在《懷
沙》中所說:“撫情效志兮,冤屈而志抑”。這里的志實際上指的是他
內心的整個思想、意愿、情感。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先秦詩言志的內容
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
(2)漢代
漢代人認為詩言志即詩是抒發(fā)人的思想情感的,是人的心靈世界
的呈現(xiàn),這與詩歌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基本上趨于明確?!睹娦颉?/p>
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
言”情志并提,兩相聯(lián)系,比較中肯而客觀。
(3)隋至盛唐
著名美學家孔穎達對詩言志的重新理解對后世影響很大孔穎達明
確地把情志統(tǒng)一起來:“在己為情,情動為志,情、志一也?!卑凑者@
種解釋,志并不是人心中固有的靜止的東西,而是情動為志。他認
為,由于外物的感動,人心中產(chǎn)生哀樂的情感,就叫志。把這種情感
抒發(fā)出來,就叫詩。詩產(chǎn)生于情感的抒發(fā),情感產(chǎn)生于人心對外物的
感動。孔穎達對詩言志的這種理解,一方面強調了詩歌的抒情的特
性,另一方面強調了外物對人心的感動。
孔穎達吸收了魏晉南北朝美學家劉勰、鐘嶸等人關于詩歌產(chǎn)生的
理論,把它凝結在詩言志的命題中。這樣,詩言志這個命題的美學內
涵就遠遠不是先秦典籍中的詩言志所能比擬的了。
(4)中唐及以后
中唐以后,從白居易到清代的王夫之都強調詩歌的現(xiàn)實意義,他
們認為好的詩歌既要反映現(xiàn)實,為教化服務,重視起社會作用,又要
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功利性與藝術性不
偏廢。這種理解比較符合詩的本質特征和實際作用,因而為人們所普
遍接受。
四、論述(每題30分,共60分)
1.試舉出你所熟悉的中外藝術史上任一重要的藝術思潮并對其
興起原因、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點、歷史地位進行分析。
答:藝術思潮是指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一定的社會
思潮和哲學思潮的影響下,在藝術領域所發(fā)生的具有廣泛影響的思想
潮流和創(chuàng)作傾向。下面將以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為例,分析其興起
原因、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點及歷史地位。
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是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歐美各國興起
的一股文藝思潮,19世紀中葉象征主義出現(xiàn)標志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
潮萌芽。
(1)興起原因
①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和西方現(xiàn)代哲學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
不少西方現(xiàn)代哲學對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產(chǎn)生很大影響。比如,柏格森
的直覺主義、薩特的存在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等等。
②20世紀以來西方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但精神文明日益產(chǎn)生危
機,兩者矛盾尖銳,在藝術領域由此演變發(fā)展為非理性色彩、悲觀主
義色彩的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
(2)主要特點
①思想上質疑資本主義社會
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大多表現(xiàn)西方現(xiàn)代社會的深刻社會危機和
精神危機,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的異化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
資本主義社會的懷疑和絕望,反映出危及社會中人的異化。
②形式上大多標新立異
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追求形式上和表現(xiàn)手法的創(chuàng)新,其中一些藝術
技巧手法具有借鑒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藝術的表現(xiàn)能力,擴大
了藝術的表現(xiàn)空間,增加了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但現(xiàn)代派一味追求形式
上的新奇,否定和排斥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把一些藝術主張
推向極端,使得作品怪誕離奇、隱晦費解、抽象混亂,有時達到了極
端荒謬的程度。
③內容上凸顯個性與自我
西方現(xiàn)代主義思潮崇尚建構,強調自我和個性。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
潮充滿反叛精神,希望以一種新秩序來取代舊的秩序。
(3)歷史地位
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影響下產(chǎn)生了現(xiàn)代派藝術,現(xiàn)代派藝術不
是一個單一的藝術流派,而是象征主義、表現(xiàn)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意
識流、立體派、達達派等各種藝術流派。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是20世紀
最重要的藝術潮流之一,在藝術各個領域影響深遠,留下了大量的經(jīng)
典文藝作品。后來現(xiàn)代主義藝術潮流被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所取代。
(4)代表作品
戲劇方面有梅特林克的象征主義戲劇《青鳥》、薩特的存在主義
戲劇《可尊敬的妓女》,電影方面有,阿倫?雷乃的意識流電影《廣
島之戀》、費里尼的《八部半》,法國表現(xiàn)主義電影《卡里加里博
士》,美術方面有畢加索的立體派繪畫《格爾尼卡》,舞蹈方面出現(xiàn)
了鄧肯提倡的西方現(xiàn)代舞。
2.什么是藝術的民族性?什么是藝術的世界性?聯(lián)系當前實際
分析中國藝術作品走向世界時存在的主要問題。
答:(1)藝術的民族性
藝術的民族性是指表現(xiàn)民族的本質特點所形成的藝術上的特殊
性。藝術的民族性不在于藝術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內容是否具有民族
特征,藝術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內涵在于是否表達了民族精
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觀察客觀事物。民族精神是藝術民族性的核心
和靈魂。各民族社會生活差異性的長期存在導致各民族思想情感的差
異性和欣賞習慣的差異性長期存在,這就決定了藝術民族性的長期存
在。各民族藝術是相互影響的,不僅僅是民族藝術思想內容上的相互
影響,而且還是各民族藝術形式的相互影響。
(2)藝術的世界性
藝術的世界性其實就是世界藝術,世界藝術不是凌駕于民族藝術
上的一種獨立存在的藝術,而是民族藝術的一種,世界藝術是為整個
世界所共賞的民族藝術,因為它表達了一切民族共同的思想情感,世
界藝術也是表現(xiàn)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藝術,世界藝術是表現(xiàn)人類共同
美的民族藝術。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離開民族的,就沒有世界的。并非一
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藝術要成為世界藝術是有條件的:①深刻
表現(xiàn)人的一般本性和人類的共同美;②真實地反映社會發(fā)展趨勢和時
代精神的民族藝術才有可能成為各民族所共賞的藝術。這對我們當下
文化藝術走出去具有指引作用。
(3)我國藝術作品走向世界時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語言系統(tǒng)和文化的差異性導致藝術傳播效果不佳
漢語言和漢文化雖然逐漸在全球推廣,但是相比其他語言系統(tǒng),
漢語言仍然被認為是難學難理解的語言符號,加上中國在歷史上長期
的閉關鎖國,世界人民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這些導致了我們的文化
藝術走向世界時候存在不被人認可,不被人理解的情況。
②意識形態(tài)色彩過濃、說教味強烈,自說自話,文化藝術作品不
被認可
我們的文化藝術作品過多宣傳我國的價值觀,過多的意識形態(tài)烙
印很難被外人所接受,導致我們文化藝術作品影響力不高。因此,在
進行文化出口時候,我們要站在本民族立場上,學會采用國際通用語
言、國際普遍能夠接受的價值,增加我們國家文化藝術作品的影響
力。
③未能全面反映中國的社會生活和藝術現(xiàn)狀
長期以來缺乏文化自信,導致一些文藝作品片面迎合西方的東方
獵奇口味,未能全面反映中國的社會生活和藝術現(xiàn)狀。一些文藝創(chuàng)作
者為了滿足西方發(fā)達國家對東方的獵奇口味,創(chuàng)作一些揭露社會黑暗
現(xiàn)象的邊緣題材,但這卻不是反映中國社會典型現(xiàn)象的作品,而且會
誤導國外觀眾與讀者。作品導向意識、立場意識不強。
④參與度不高,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文化藝術作品走向世界還只是停留在政府行為,民間參與的
熱情與力量還有待提高,另外我們的文化走向世界目前還僅僅是一種
行為而不是一種現(xiàn)象,更沒有形成成熟的產(chǎn)業(yè)鏈,在這幾個方面我們
要做的還很多。
2013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
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
一、連線與填空(每題1分,共10分)
1.用直線將作者與其作品連起來。
柴可夫斯基《三姐妹》
張彥遠《琵琶記》
高則誠《天鵝湖》
莫奈《歷代名畫記》
契訶夫《日出?印象》
2.中國盛唐時期的藝術繁榮,史上習稱“______”。
3.話劇《風雪夜歸人》的作者是______。
4.京劇“四大名旦”是梅蘭芳、尚小云、______和荀慧生。
5.民國時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曾提出了“______”的著名美學
觀念。
6.德國詩人席勒的著名美學著作是______。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50分)
1.古典主義
2.寫實
3.表演
4.神韻
5.大象無形
6.感悟
7.游戲說
8.數(shù)字藝術
9.藝術符號
10.藝術史
三、簡答(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藝術與技術的關系。
2.為什么說藝術需要以情動人?
3.如何理解藝術中的“形象大于思想”?
四、論述(每題30分,共60分)
1.什么是藝術思潮?試舉出你所熟悉的中外藝術史上任一重要
的藝術思潮并對其興起原因、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點、歷史地位進
行分析。
2.優(yōu)秀藝術作品應該盡可能地做到真善美的統(tǒng)一,試聯(lián)系當代
藝術創(chuàng)作現(xiàn)狀討論真善美的結合情況。
2013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
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視頻講解]
一、連線與填空(每題1分,共10分)
1.用直線將作者與其作品連起來。
柴可夫斯基《三姐妹》
張彥遠《琵琶記》
高則誠《天鵝湖》
莫奈《歷代名畫記》
契訶夫《日出?印象》
答:作家與作品對應關系如下所示:
柴可夫斯基《天鵝湖》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高則誠《琵琶記》
莫奈《日出?印象》
契訶夫《三姐妹》
2.中國盛唐時期的藝術繁榮,史上習稱“______”。
【答案】盛唐之音
3.話劇《風雪夜歸人》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吳祖光
4.京劇“四大名旦”是梅蘭芳、尚小云、______和荀慧生。
【答案】程硯秋
5.民國時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曾提出了“______”的著名美學
觀念。
【答案】以美育代宗教
6.德國詩人席勒的著名美學著作是______。
【答案】《美育書簡》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50分)
1.古典主義
答:古典主義是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產(chǎn)生的一種創(chuàng)
作方法。古典主義文學思潮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和封建貴族在政治上的妥
協(xié)產(chǎn)物。古典主義的藝術特征主要有:
①創(chuàng)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古典主義強調復古,號召“摹仿自
然”,自然不是指客觀世界,而是經(jīng)過主觀選擇的現(xiàn)象,主要描述對象
是人性。
②崇尚理性與理智、排斥感情,講求共性與規(guī)則,往往以抽象的
共性代替具體的個性,強調克制自我的感情和欲望,服從國家的需
要,為君主專制的利益服務;③結構嚴謹。例如按照“三一律”創(chuàng)作劇
本,即故事必須發(fā)生在同一地點,情節(jié)一致(情節(jié)應構成一個有機的
整體),時間一致(限于一晝夜之內)。
④采用詩的語言,即把文體和語言分為雅俗兩種,粗詞俗字不能
出現(xiàn)在悲劇中。
⑤古典主義要求簡潔、洗練、明朗、精確的文風,反對煩瑣、枝
蔓、含糊、晦澀。在各個藝術領域涌現(xiàn)采用古典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藝術
作品及藝術家。18世紀下半葉西方音樂進入古典主義時期,出現(xiàn)了海
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位音樂巨匠,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在戲劇
領域有古典主義戲劇,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繪畫領域
出現(xiàn)了大衛(wèi)等畫家。
2.寫實
答:寫實,又稱“寫實性”,是指藝術家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通
過藝術形象的典型化,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寫實側重再
現(xiàn),重點在于塑造典型。寫實性表現(xiàn)為:
①忠實于生活本來面貌,把描繪的目光集中在普通人身上。正如
別林斯基所指出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要“忠實于生活的現(xiàn)實性的一切細
節(jié)、顏色和濃淡色度”。因此,“它的顯著特色在于對現(xiàn)實的忠實”。
如油畫《打石工》、話劇《茶館》、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等,都
是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塑造的,都以生活的本來面貌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達到
了合乎生活本來面貌的真實性。
②藝術家依照現(xiàn)實本身的邏輯真實地描繪現(xiàn)實,“即使這真實同
他個人的喜愛不相符合”,占支配地位的是生活本身的邏輯而不是作者
的喜好和愿望。代表作家作品有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福樓拜《包
法利夫人》、莫泊?!堆蛑颉返取憣嵑蛯懸鈽嫵蓛煞N不同的創(chuàng)作
方法。
3.表演
答:表演是指演員依據(jù)劇作家提供的劇本,按照劇本規(guī)定的情境
和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導演指導下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運用語言、動作創(chuàng)
造人物形象。優(yōu)秀的表演藝術應當達到演員與角色的統(tǒng)一,生活與藝
術的統(tǒng)一,體驗與體現(xiàn)的統(tǒng)一。表演藝術的核心,是解決演員與角色
的矛盾,這就需要演員努力克服自我與角色的距離,認真分析和理解
角色,塑造出性格化的人物形象。表演藝術的關鍵,是掌握好體驗角色
和體現(xiàn)角色這一對矛盾。表演藝術分為:影視表演、音樂表演、舞蹈
表演、時裝表演等等。
4.神韻
答:神韻,又稱“韻”,是指含蓄蘊藉、沖淡清遠的藝術風格和境
界。神韻以抒寫主體審美體驗為主,追求生動自然、清奇沖淡、委曲
含蓄、耐人尋味的境界,使人能從所寫之物中冥觀未寫之物,從所道
之事中默識未道之事,即獲得古人常說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
無窮”的美感。唐代司空圖曾提出“韻味說”,清代王士禎曾提出“神韻
說”。神韻和中國古典美學傳統(tǒng)---意境是相一致的,它是一種理想的
藝術境界,其美學特征是自然傳神,韻味深遠,天生化成而無人工造
作的痕跡。
5.大象無形
答:“大象無形”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哲學觀點。“大象”原
指一切事物的本原,后引申為封建帝王一統(tǒng)天下?!按笙鬅o形”一語出
自老子《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談到“道”的至高至極境界時,
引用了“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說法,意思
是:“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
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響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似
乎沒有一定之形”。
“大象無形”可以理解為:世界上最偉大恢宏、崇高壯麗的氣派和
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現(xiàn)出“氣象萬千”的
面貌和場景。中國傳統(tǒng)藝術深受這個觀念的影響,在各門藝術表現(xiàn)
出“大象無形”的審美趣味。中國傳統(tǒng)畫往往采用留白藝術,不追求細
膩的刻畫事物的全貌,而用簡潔的筆觸表達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
境。傳統(tǒng)戲曲往往在布景上極為簡單,通常是是一桌二椅,依靠演員
和觀眾之間的默契,創(chuàng)作生動的戲劇人物和情節(jié)故事。
6.感悟
答:感悟是指因有所感觸而領悟或醒悟,它是指藝術創(chuàng)作者在一
定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基礎上,由于意識和無意識的相互作用,
突然激發(fā)出對特定事物或經(jīng)歷所產(chǎn)生的感想和體悟。真正的感悟來源
于人們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或漸漸領悟,或瞬間開悟,它可以使人對
人生、事物和世界的看法發(fā)生改變。感悟的產(chǎn)生,看似是因偶然觸發(fā)
而在無意識中創(chuàng)造性發(fā)生,實際是建立在藝術家長期艱苦思考的基礎
之上。在藝術欣賞過程中審美主體也需要感悟這一心理活動,只有感
悟才能體會到藝術創(chuàng)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
7.游戲說
答:游戲說是關于藝術起源理論的一種觀點。又稱“席勒——斯賓
塞理論”,由18世紀德國哲學家席勒和19世紀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提
出,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風靡一時。席勒認為,藝術發(fā)生的真正
原因是以外觀為目的的游戲沖動,游戲就是過剩經(jīng)歷的發(fā)泄。斯賓塞
進一步發(fā)揮了席勒的理論,認為游戲與審美的共同特征是人將這種過
剩的精力運用到?jīng)]有實際效用、沒有功利目的的活動中去。
游戲與藝術雖然有共同的特征,但是藝術起源于“游戲”的說法,
僅僅從生物學或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未能科學、全面地揭示出藝術產(chǎn)
生的最終原因,其把“游戲”看做人和動物共有的本能是錯誤的論斷,
因為藝術活動與審美活動僅僅屬于人類社會所專有。
動物的“游戲”可以歸結為過剩精力的發(fā)泄,而人的“游戲”則是為
了精神需要的滿足,二者之間有著嚴格的區(qū)別。因此藝術起源于“游
戲”的說法脫離了人類的社會實踐,未能揭示藝術誕生的真正奧秘。
8.數(shù)字藝術
答:數(shù)字藝術,又稱“數(shù)字化的藝術”,是以數(shù)字技術為載體,具
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的藝術,其作品一般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
用數(shù)字技術手段。數(shù)字藝術具有較強的虛擬性,廣泛的公共性,較強
的時效性與流行性。數(shù)字藝術包括:①交互媒體設計,是指以互動媒
體為載體的設計,例如,以萬維網(wǎng)為載體的網(wǎng)頁設計、網(wǎng)絡游戲設
計,以手機為載體的彩信設計、WAP設計、手機游戲設計等;②數(shù)字
影像藝術,包括數(shù)字動畫、DV電影、數(shù)字影視廣告和片頭等;③虛擬
現(xiàn)實設計,是指數(shù)字博物館、數(shù)字商城這一類虛擬空間設計;④新媒
體藝術,是以數(shù)字技術為手段和材料的純藝術形式,它與傳統(tǒng)美術、
雕塑相對應。
9.藝術符號
答:藝術符號是符號學文學批評的術語之一,語出德國哲學家卡
西爾的《人論》??ㄎ鳡栒J為“藝術可以被定義為一種符號語言或符號
體系”,它是對“人類經(jīng)驗的構造和組織”。藝術符號與日常言語符號
的差別不在手段而在目的,前者表現(xiàn)美感,后者表現(xiàn)概念。后美國學
者蘇珊?朗格提出“藝術是表現(xiàn)人類情感概念的符號”,她認為藝術符
號不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更是濃縮情感記憶的生命精神。
藝術符號具有任意性的特點,即聲音與意義的結合是任意的,二者沒
有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完全是使用語言的社會集團自然而然地形成
的習慣。
10.藝術史
答:藝術史是指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藝術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探討
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藝術理論的重要任務。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包括:①藝
術發(fā)展的模式,是指揭示藝術發(fā)展的客觀過程,闡釋藝術發(fā)展的昨
天、今天與明天之間的聯(lián)系;②藝術發(fā)展的動力,是指探究藝術發(fā)展
的原因,闡釋藝術作品與社會發(fā)展原因的關系。
從藝術發(fā)展模式上來看,各門藝術呈現(xiàn)出后世藝術對前世藝術不
斷繼承與革新的特點,繼承中革新,革新中有繼承。從藝術發(fā)展動力
來看,經(jīng)濟、政治、道德、宗教、科技對藝術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尤
其是經(jīng)濟,往往決定了藝術發(fā)展的繁榮與衰敗。學習藝術史對我們了
解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有著重要價值,對我們今天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重要的啟示
作用。
三、簡答(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藝術與技術的關系。
答:藝術需要技術的支持,又在技術的基礎上表現(xiàn)著思維與情
感;而技術則是功能與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斷更新又為藝術的表
現(xiàn)形式提供了多樣性。以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為例,藝術與技術的關系
主要表現(xiàn)為:
(1)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離不開技術。藝術創(chuàng)作要經(jīng)過藝術體驗、藝
術構思、藝術傳達三個過程,藝術創(chuàng)作者要講頭腦中形成的審美意象
(藝術構思)物化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藝術傳達)離不開一定的
物質媒介或者工具,這就需要技術的支撐。鄭板橋畫竹子有個過程: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倘若沒有精湛的繪畫技巧,嫻熟的
筆墨運用,胸中之竹是無法很好的演變?yōu)槭种兄竦摹S纱丝梢娂夹g
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不可少。
(2)技術不能脫離作品的內容和觀念而獨立存在,再高超的技術
也應服從藝術家的審美表達,與藝術家的情感、創(chuàng)意內容相結合,不
能為了技術而技術,高超的技術往往與藝術作品本身渾然天成、不露
痕跡的,一味玩弄技巧往往會顯得華而不實,顯得空洞而缺乏情感,
沒有生命力。
(3)藝術的專業(yè)技能可以通過訓練提高,但同樣的訓練技能不能
培養(yǎng)出相同水平的藝術家,天賦也是影響藝術家成就的一個因素,此
外還需要豐富的生活積累,審美觀念的培養(yǎng)等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總之,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技術支撐,但是技術應為藝術創(chuàng)作本身服
務,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
2.為什么說藝術需要以情動人?
答:情感性是藝術的審美特征。一切文學藝術都是情感的藝術,
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形式,它
反映著人對外部世界的對象和現(xiàn)象的主觀態(tài)度,是人對于客觀事物是
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種心理反應形式。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
欣賞中,情感始終起重要作用。羅丹說:“藝術就是情感”,托爾斯泰
在《論藝術》中認為:“人們用語言傳達思想,而人們用藝術傳達情
感”。藝術作品之所以需要以情動人,原因在于:
(1)情感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欣賞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情感在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中的動力作用
藝術創(chuàng)作的直接動因是情感,一切藝術都是情感的表現(xiàn)。例如,
一九九九年五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出動了數(shù)千架飛機對巴爾干半島
上的小國南斯拉夫進行狂轟濫炸,并且喪心病狂地襲擊、炸毀了我國
駐南大使館。這激起了中國青年藝術家的義憤,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學生在當天僅用三個多小時就創(chuàng)作完成了一幅巨型壁畫《格爾尼卡
——1999年5月7日午夜》,其中飽含著創(chuàng)作者的眼淚、激情和憤
怒,飽含著中國青年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其視覺沖擊力、精神震撼
力和正義感召力在美國駐華使館前的示威中充分顯示了出來。
②情感在藝術欣賞中產(chǎn)生的美感作用
高爾基曾談到他幼時讀一部小說時的心情:“我記得,我讀福樓拜
的《樸素的心》,是在一個圣靈降臨節(jié)。傍晚,我爬到雜物間的屋頂
上念這本書,因為要躲開那些熱鬧節(jié)日的人們。我完全被這小說迷住
了,簡直變成了聾子、瞎子?!瓰槭裁茨軌蚴刮遗d奮到這個田地,
我實在難以理會。這里一定藏著不可思議的魔術,有好多次,我想在
字里行間找出魔術的秘密,很機械地,像野蠻人所做的一樣——我并
不是故意夸張——把書面向太陽映照著望?!备郀柣f的“不可思議
的魔術”即指美感或審美情感。正是這種審美情感,使人在欣賞藝術作
品時能夠完全迷戀,而感到非常興奮、滿足、陶醉。
(2)情感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欣賞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①情感是一切藝術都必須具備的、不可缺少的本質特征之一
藝術形象特別是典型形象中,無不滲透著和凝聚著創(chuàng)作主體真摯
的情感。在整個審美認識、審美創(chuàng)造以至審美欣賞的過程中,情感始
終起著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是藝術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
②情感是區(qū)分藝術形象和非藝術形象的界限之一
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過審美主體與審
美客體的相互交融,并由主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成果,凝聚著創(chuàng)作主體
濃烈的情感。
③藝術作品總是灌注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
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描繪,作用于欣賞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強烈
的感染和熏陶,欣賞者思想提升,心靈凈化。因此藝術要以情動人。
3.如何理解藝術中的“形象大于思想”?
答:(1)“形象大于思想”的內涵
“形象大于思想”又稱“主觀思想大于客觀思想”,是指藝術作品中
的藝術形象所包含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超過了藝術家的主觀認識。
(2)“形象大于思想”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①藝術家的主觀動機
藝術家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過程,就是由“面”到“點”,
由“多”到“一”的過程,要盡量做到以一當十,言有盡而意無窮,寓永
恒于一瞬。但藝術家的思想往往又具有局限性,無法預知多種因素影
響下的作品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力。
②讀者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
欣賞主體受欣賞客體制約的同時,又可以主動積極地突破制約,
對藝術形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再評價”。藝術欣賞要求欣賞者能夠主動
積極地體驗和想象,做到由一到十、由點到面、由有盡之言到無窮之
意。
歌德:“一般說,我們都不應該把畫家的筆墨或詩人的語言看得太
死,太狹窄。一件藝術作品是由自由大膽的精神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也就
盡可能地用自由大膽的精神去觀照和欣賞。”這種“自由大膽”的欣
賞、被動中的主動、制約中的能動就是藝術欣賞過程中的形象再創(chuàng)
造、再評價。它表現(xiàn)在欣賞者不但能夠“復現(xiàn)”、領悟和理解藝術形象
(與藝術家“相似”或“相近”),而且能夠對原有藝術形象進行補充、
變動、改造、深化和提高(與藝術家“有所不似”、“有所遠”)。
③藝術形象本身的特點
藝術形象像生活本身那樣豐富多彩,它立體地、多向地、多層面
地反映生活。雖然藝術家只是從自己感受的特定角度來創(chuàng)造形象,但
他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形象的這種立體性、多向性、多層面性往往比藝
術家主觀上對現(xiàn)實的把握豐富、深刻、活躍得多。
四、論述(每題30分,共60分)
1.什么是藝術思潮?試舉出你所熟悉的中外藝術史上任一重要
的藝術思潮并對其興起原因、代表作家作品、主要特點、歷史地位進
行分析。
答:(1)藝術思潮的內涵
藝術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思潮和哲學思潮的影響下,在藝術領
域中出現(xiàn)的新的藝術思想和創(chuàng)作傾向的一股潮流,如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
藝思潮、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藝思潮等。藝術思潮的產(chǎn)生具有特定的時
代、社會文化背景。藝術思潮與當時的社會思潮尤其是哲學思潮有密
切的關系,還與藝術自身的發(fā)展對藝術思想提出新的要求密切相關。
(2)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藝思潮
①內涵
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各國興起的
一股文藝思潮,包括眾多藝術流派和創(chuàng)作主張,如存在主義文學、荒
誕派戲劇、意識流小說、野獸派繪畫、新浪潮電影等。西方現(xiàn)代主義
的萌芽始于19世紀中葉的象征主義,標志是法國象征主義詩人波德萊
爾的詩集《惡之花》的問世。
②興起原因
a.生產(chǎn)力的巨大發(fā)展
現(xiàn)代主義文藝思潮是資本主義壟斷時代的產(chǎn)物。19世紀末期以
來,西方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工業(yè)化程度不斷提高。資本主義文
明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然而伴隨著這一過程,人類付出了巨大代價。
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煙云無情地嘲弄了人類的尊嚴和生存權力,
戰(zhàn)后頻繁的經(jīng)濟危機和冷戰(zhàn)使西方各國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均失去和諧存在的必然性:人們
面對的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環(huán)境;文明的發(fā)展形成與人相對立的狀
態(tài);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西方價值觀受到懷疑等。
b.哲學基礎
第一,尼采從根本上動搖了西方人的信仰;第二,弗洛伊德的無
意識學說繼哥白尼的日心說、達爾文的進化論之后對人類自身進行了
一次最遙遠的放逐;第三,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等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革命使
人們對傳統(tǒng)和理性的懷疑等陷入了精神危機。從而導致人們對社會及
自身的重新審視,使傳統(tǒng)的重客觀、重理性的文化思想蒙上了虛幻的
色彩。叔本華、尼采的唯意志論,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直覺主義,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等強烈地沖擊著文藝界,使現(xiàn)代主義作品的主題
含有譬喻性等。
③代表作家作品
代表作家作品有德國表現(xiàn)主義電影《卡里加里博士》,法國超現(xiàn)
實主義作家布勒東的《可溶解的魚》,愛爾蘭作家喬伊斯的意識流小
說《尤利西斯》,意大利詩人、劇作家馬里內蒂編選的《未來主義詩
集》等。
④主要特點
a.主觀性、內向性是現(xiàn)代主義的重要特征
它往往側重于以本能為主導的多變化的內心來反映現(xiàn)實,把現(xiàn)實
世界和心理世界攪拌起來表現(xiàn),追求的是現(xiàn)實世界擠壓之下的心理世
界的真實以及心理世界扭曲之下的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
b.主題思想的譬喻性、模糊性和多義性
由于現(xiàn)代社會科學尤其是哲學、心理學等廣泛滲入,西方現(xiàn)代主
義文藝思潮注重對于理智的強調,對于辯證的興趣,對于悖論邏輯的
愛好以及象征、譬喻、寓言等手段的運用。這說明了他們對于作品中
一種哲學品性的自覺的追求。
c.思想方式的“非理性”、主人公的“非英雄化”傾向。
d.藝術作品的結構趨于松散而復雜
隨著哲學成分的加重,情節(jié)淡化甚至被取消,人物的抽象化、寓
意的象征化,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思想的載體,追求“較深刻的哲
理內涵和盡可能多的信息量”,從而啟發(fā)觀眾去思考,并且“厭繁求
簡、返璞歸真”。
e.表現(xiàn)手法上主張“間離”
“間離”即“把人們熟悉的經(jīng)驗陌生化,引起人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
認識這經(jīng)驗”;追求表現(xiàn)的創(chuàng)新,常常使用象征、譬喻、寓言、暗示、
無意識、意識流、夢幻、荒誕、悖謬等探索方式和表現(xiàn)手段,從而傳
遞事物背后不可言傳的意義。
⑤歷史地位
現(xiàn)代主義文學在形式上是對傳統(tǒng)文學的一個反叛。它對資本主義
社會進行了懷疑和揭示,將現(xiàn)代主義邏輯推向了極端。同時西方現(xiàn)代
主義文學是20世紀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主張用作品去再現(xiàn)生
活,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fā),表現(xiàn)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體現(xiàn)了
文學藝術方面的巨大發(fā)展。
2.優(yōu)秀藝術作品應該盡可能地做到真善美的統(tǒng)一,試聯(lián)系當代
藝術創(chuàng)作現(xiàn)狀討論真善美的結合情況。
答:(1)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
藝術的真善美正如藝術的認識、教育、審美三種功能之間的關
系,是一個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藝術的真是指藝術的認識作用、藝術的
美是指藝術的審美作用,藝術的善是指藝術的教育作用。
藝術的認識功能基于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反映,真實性是藝術作品
的基本要求。
藝術的真既是現(xiàn)象的真,又是本質的真,既是形象的真,又是典
型化了的真,這種顯現(xiàn)著真理的本質的現(xiàn)象的或者典型的形象,也就
是藝術的美,美在一定條件下總是要引起人們的美感,所以藝術的認
識功能,總是要通過審美得以實現(xiàn)。一件枯燥無味不能引起人們美感
的藝術作品,也不可能幫助人們認識生活的真理,起到藝術的教育作
用。但反過來,藝術的審美作用又都包容著認識作用與教育作用。藝
術的教育作用和認識作用必須通過藝術的審美來完成。
①“真”
藝術反映客觀世界的“真”
a.再現(xiàn)的“真”
在再現(xiàn)型文藝中,不僅要求文藝作品要符合所反映客體對象的表
層形象尺度,具有細節(jié)的真實性,而且強調要真實地反映客體對象的
內在本質,達到對現(xiàn)實關系的真實描寫,表現(xiàn)出歷史的必然性。文藝
的真實要以生活的真實為依據(jù),要通過對現(xiàn)實大量客體對象的典型概
括、集中,在高于個別事物真實的高度上,塑造出鮮明生動和具體感
人的藝術形象。
b.表現(xiàn)的“真”
這里的“真”指作家的真情實感,即情感的真實性。古今中外的文
藝家在強調真實地反映外部世界時,都十分強調抒發(fā)作家的真實感
情。除了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藝術還能表現(xiàn)藝術家主觀世界的真
實,亦即真實地表現(xiàn)創(chuàng)作主體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個
性、人生態(tài)度和理想追求等等。
②“善”
a.內涵
善是主體在實踐活動中本質力量的肯定性實現(xiàn),是現(xiàn)實對主體所
具有的功利性性質。在文藝上體現(xiàn)為主體對外部客觀世界的評價、態(tài)
度和理想,即主觀的傾向性。它是文藝的內在尺度。
b.內容
第一,政治標準
政治標準是社會主義文藝應堅持的首要標準。在我國,文藝只能
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而不能為其他人、其他階級服務。這
是由文藝自身的性質決定的。
第二,道德標準
道德標準是狹義的“善”的尺度。文藝作品在表現(xiàn)生活、干預生活
的同時,總要顯示出作家特有的道德觀。道德標準也具有鮮明的階級
性和時代性。社會主義文藝必須把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道德作為自己
的標準,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
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和集體主義、共產(chǎn)主義精神。批判封建主義、資本主
義的腐朽道德觀和個人主義習氣,營造健康、文明、高尚的社會新風
尚。
③“美”
文藝是人類審美意識的物化形式,是人類社會最高的審美形態(tài)。
它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人的審美需要,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人
的高尚的審美情趣,使人按照美的規(guī)律進行塑造,充實豐富創(chuàng)造主
體。在文藝作品中,不論是社會形態(tài)的美,還是自然形態(tài)的美,都能
得到比普通現(xiàn)實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的體現(xiàn)。
(2)倡導文藝“真善美”的統(tǒng)一刻不容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商品意識、市場觀念已經(jīng)影響到
一切人、一切生活領域。作為以人為中心,產(chǎn)生于社會實踐中情感
——心理平衡需要的文學藝術自然也不例外。文藝商品化給文藝的發(fā)
展帶來了雙重影響。
一方面從總體上極大地解放了文藝生產(chǎn)力,文藝思潮日趨多元
化,文藝作品成倍增長。另一方面則使文藝在某種程度上蛻變成一種
特殊的商品,進而邊緣化、娛樂化。當下不少作品為迎合市場的獵艷
審丑需要,單純追求感官刺激,格調低下,矯情夸張,內容庸俗,創(chuàng)
作手法粗糙,對文藝和社會都是一種極大的破壞,文藝作品偏離審美
趣味,作品的認識和教育作用談何說起。另外部分文藝創(chuàng)作片面強調
文藝的獨立性,罔顧社會現(xiàn)實,導向意識淡薄,未能很好的推動社會
的進步與民眾的啟迪。
因此提倡堅持文藝的真善美品格極為必要,刻不容緩。
綜上所述,美的尺度就是對文藝作品的審美意象構思與傳達能力
高低的評價尺度,是通過意象結構的和諧度與新穎度、意象傳達的完
美度和奇巧度來實現(xiàn)的。評價一部作品是否優(yōu)秀,是否符合社會的需
求,主要看其能否體現(xiàn)出藝術的認識、審美和思想教育意義,是否達
到了真善美的統(tǒng)一。只有堅持文學藝術的真善美品格,才能促進文藝
持續(xù)、健康、和諧發(fā)展,才能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012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
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
一、選擇(第1小題可抄題連線,第2~6小題選擇正確的答案序
號依次寫出,共10分)
1.用直線將作者與其作品連起來。
謝赫《文賦》
孫過庭《藝術的起源》
格羅塞《古畫品錄》
康德《判斷力批判》
陸機《書譜》
2.“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這段話的
作者是:
A.笪重光
B.鄭板橋
C.齊白石
D.顧愷之
3.“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建造?!边@段話的作者是:
A.康德
B.黑格爾
C.馬克思
D.宗白華
4.“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未若文章之無
窮?!边@段話的作者是:
A.蘇軾
B.司馬遷
C.杜甫
D.曹丕
5.“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寫農(nóng)婦穿的無袖長衣,而在于具有民
族的精神。詩人甚至在描寫異邦的世界時也可能有民族性。”這段話的
作者是:
A.別林斯基
B.果戈里
C.馬克思
D.歌德
6.“同是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
種: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
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边@段話的作者是:
A.茅盾
B.朱光潛
C.魯迅
D.郭沫若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50分)
1.藝術真實
2.藝術風格
3.形象思維
4.藝術美
5.隱含的讀者
6.聽覺藝術
7.自然主義
8.共鳴
9.時尚
10.通感
三、簡答(每題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藝術生產(chǎn)”。
2.什么是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
3.如何理解藝術意象的價值和意義。
四、論述題(每題30分,共60分)
1.在藝術理論界曾存在過內容與形式誰先誰后、誰決定誰、誰
最重要的爭論,你如何看待這些爭論?
2.《毛詩序》:“情動于中而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
嗟嘆之不足,故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也?!闭埥Y合藝術史,談談你的理解。
2012年中國傳媒大學336藝術
基礎[專業(yè)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
[視頻講解]
一、選擇(第1小題可抄題連線,第2~6小題選擇正確的答案序
號依次寫出,共10分)
1.用直線將作者與其作品連起來。
謝赫《文賦》
孫過庭《藝術的起源》
格羅塞《古畫品錄》
康德《判斷力批判》
陸機《書譜》
答:作者與作品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謝赫《古畫品錄》
孫過庭《書譜》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
康德《判斷力批判》
陸機《文賦》
補充知識點1:
德國美學家格羅塞的《藝術的起源》:屬于“宗教說”觀點,認為
藝術在其活動過程中與結果總都存在著豐富的情感活動,追求情感表
達就是藝術的目的。無外在目的的藝術要超越詩人個人心靈的限度才
能實現(xiàn),它就同教徒虔信宗教并非一定為了長生、發(fā)財?shù)葘嶋H目的相
類似。他的觀點主要不在于論證藝術同宗教在發(fā)生學上的關系,而是
在某種意義上把藝術也當成了一種宗教。
注意:希爾恩也有《藝術的起源》,論述的是藝術與勞動的關
系。
補充知識點2:
陸機《文賦》的重要名言:“精騖八級,心游萬仞?!薄坝^古今于
須臾,扶四海于一瞬?!笨捎迷趯徝老胂罄?,也叫做藝術想象。
2.“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這段話的
作者是:
A.笪重光
B.鄭板橋
C.齊白石
D.顧愷之
【答案】A
【解析】題干中的這段話出自笪重光的著作《畫荃》,它是笪重光
畫論思想的精髓。這段話的大意是:空境很難得之,只有實在的景物
去除了,空靈的景致才能浮現(xiàn)于畫面;神妙也不是靠畫得來,只有真
境隱去,神妙之境才能被感覺的到。當位置安排不和諧時,有畫的地
方反而是處處皆??;只有當虛實相互生發(fā)時,虛處無畫之地才是通篇
之靈境妙地所在。人只知有畫處是畫,不知無畫處皆畫。
3.“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建造?!边@段話的作者是:
A.康德
B.黑格爾
C.馬克思
D.宗白華
【答案】C
【解析】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人
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建造”這一著名論斷,闡明了美的規(guī)律是人類勞動實
踐的規(guī)律之一。美的規(guī)律是指“內在的尺度”,即人的目的和愿望以及
人類美化規(guī)律的統(tǒng)一。
4.“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未若文章之無
窮?!边@段話的作者是:
A.蘇軾
B.司馬遷
C.杜甫
D.曹丕
【答案】D
【解析】題干中的這段話出自曹丕的《典論·論文》,它是魏晉時
期文學理論的發(fā)軔之作,是中國文學理論史上第一篇文章學專著。曹
丕認為文章有兩大功能:一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有利于國家;二是“不
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曹丕已開始將寫文章與對生命個體的自身價
值的思考聯(lián)系起來。
5.“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寫農(nóng)婦穿的無袖長衣,而在于具有民
族的精神。詩人甚至在描寫異邦的世界時也可能有民族性。”這段話的
作者是:
A.別林斯基
B.果戈里
C.馬克思
D.歌德
【答案】B
【解析】題干中的這段話出自俄羅斯作家果戈理的《文學戰(zhàn)斗的傳
統(tǒng)》,它的大意是:藝術的民族性不在于藝術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內
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其最基本的內涵在于是否表達了民族精神,是
否用民族精神去觀察客觀事物。民族精神是藝術民族性的核心和靈
魂。
6.“同是一部《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
種: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
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边@段話的作者是:
A.茅盾
B.朱光潛
C.魯迅
D.郭沫若
【答案】C
【解析】題干中的這段話出自魯迅的《集外集拾遺補編·<絳洞花
主>小引》,它闡明了藝術鑒賞中的主體性特征。鑒賞主體在藝術欣
賞活動中,并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進行審美再創(chuàng)
造。鑒賞主體總是根據(jù)其生活經(jīng)驗、藝術修養(yǎng)、興趣愛好、思想情感
和審美理想,對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加工改造、補充豐富,進行審美的
再創(chuàng)造。因此,對于同一對象,鑒賞的結果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50分)
1.藝術真實
答:藝術真實是指藝術家通過藝術形象如實地再現(xiàn)客觀世界,表
現(xiàn)主觀世界。其內涵包括:①藝術的真實是假定的真實,其形象是對
客觀事物的反映或再現(xiàn),僅在視覺或聽覺上感到它們的真實存在;②
藝術的真實不僅是現(xiàn)象的真實,而且是本質的真實,通過對現(xiàn)象的真
實反映達到對本質的把握;③藝術的真實不僅是再現(xiàn)的真實,而且是
表現(xiàn)的真實。
2.藝術風格
答:藝術風格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它是通過藝術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更為深刻、更為本質性的時
代、民族及藝術家個人的審美理想等內在特征的外部印記。藝術風格
既有鮮明的多樣性特點,又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
3.形象思維
答:形象思維是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形象、情感以及
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事物的個別特征去把握一般規(guī)律從而創(chuàng)作出藝術美
的思維方式。形象思維是相對于抽象思維而言的。具體而言,形象思
維是指在藝術構思中,藝術家以表象作材料,將表象升華或將表象分
解、重組和聯(lián)結,再經(jīng)過藝術想象(以升華或重組過的表象為材料加
以藝術想象),從而加工成藝術胎兒——完整的藝術意象。形象思維
能力的大小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審美水平,它始終伴隨著形象,并通過
“象”來構成思維流程。
4.藝術美
答:藝術美是指經(jīng)過藝術創(chuàng)造實踐,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
概括和提煉,集中地表現(xiàn)在藝術作品中的美。藝術美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人
類審美活動的結晶,是現(xiàn)實生活的典型概括,比現(xiàn)實生活中的美更集
中、更典型。藝術美具有鮮明的形象性,不僅要反映社會和自然的
美,而且要顯示藝術家自我心靈的美。藝術美雖然源于生活,但并不
等于生活,它是藝術家的獨特創(chuàng)造,是具有一定社會內容的感情形
象。
5.隱含的讀者
答:“隱含的讀者”是德國接受美學家伊瑟爾提出的概念。伊瑟爾
認為:隱含的讀者“既體現(xiàn)了本文潛在意義的預先構成作用,又體現(xiàn)了
讀者通過閱讀過程對這種潛在性的實現(xiàn)”。“隱含的讀者”不是真實的
讀者,而是對讀者接受能力和期待視野的潛在考慮,它貫穿于整個藝
術創(chuàng)作過程之中,支配和制約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作為一種概念,
“隱含的讀者”的本質牢固地存在于文章的結構之中;它是一種結構,
決不能將其與任何真實讀者等同起來。
6.聽覺藝術
答:聽覺藝術是以聽覺為主要感知方式的藝術,與“視覺藝術”相
對。聽覺藝術作品塑造的形象和情感內容要通過音響、旋律等組合在
時間流動中,直接為欣賞者的聽覺所感知和把握,如音樂。音樂是聽
覺藝術,其一切實踐都須依賴于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
征。音樂的聲音主要是樂音,樂音有高低、長短、強弱、音色等特
性,這些特性為使音樂藝術具有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xiàn)力奠定了基礎。
7.自然主義
答:自然主義是19世紀后半期的一種文藝創(chuàng)作思潮。自然主義以
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和泰納的實證主義美學為理論基礎,其本質在于
表面地描繪現(xiàn)實的個別現(xiàn)象,輕視藝術的概括,拒絕對所描繪的事物
作社會的、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學的評價。作為創(chuàng)作方法,自然主義
追求絕對的客觀性,崇尚單純地描摹自然,著重對現(xiàn)實生活的表面現(xiàn)
象作記錄式的寫照,并企圖以自然規(guī)律特別是生物學規(guī)律解釋人和人
類社會。在文學藝術上,以“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去摹仿”作為出發(fā)點
的自然主義創(chuàng)作傾向,同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傾向一樣源遠流長。
8.共鳴
答:共鳴是指在藝術鑒賞過程中鑒賞者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
想愿望及人物命運所打動,從而形成的一種強烈的心靈感應狀態(tài)。共
鳴可以發(fā)生在不同鑒賞者鑒賞同一部藝術作品中,也可以發(fā)生在不同
時代、不同階級、不同民族的鑒賞者之間。其產(chǎn)生一般需具備兩個基
本條件:①藝術作品要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迷人的藝術魅力;②鑒賞
者應懷有相同或相近的審美情感與審美心態(tài)。
9.時尚
答:時尚是“時間”和“崇尚”的相加,在這一簡化的意義上,時尚
指短時間里人們對社會某項事物的一時崇尚。這種時尚涉及生活的各
個方面,如衣著打扮、飲食、行為、居住、消費、情感表達與思考方
式等。時尚的特征主要有:①短暫性,是指一種時尚的短暫性,而并
非指時尚的全部發(fā)展歷程;②階層性,是指時尚在不同的社會群體、
團體之間是互不相同的;③包容性,時尚保羅萬千,其包容性主要體
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在復古中時尚,二是時尚跨越國界。
10.通感
答:通感又稱“移覺”,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xiàn)象,它是
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
覺”。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
有重量。例如說“光亮”,也說“響亮”,仿佛視覺和聽覺相通;又如
“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
三、簡答(每題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藝術生產(chǎn)”。
答:在對“藝術生產(chǎn)”問題的探討中,馬克思明確提出了“藝術生
產(chǎn)”概念,將“藝術”與“生產(chǎn)”聯(lián)系起來,從生產(chǎn)實踐活動角度出發(fā)來
考察藝術問題,把藝術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chǎn),這在美學史和藝
術史上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舉。
(1)藝術生產(chǎn)將創(chuàng)作主體的精神和審美意識滲透于生產(chǎn)過程,并
物化為審美產(chǎn)品
藝術生產(chǎn)是精神生產(chǎn)與物質生產(chǎn)的統(tǒng)一。它是以審美思維和審美
物化為手段,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和制作的活動,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精神實踐與
物質實踐的統(tǒng)一。藝術生產(chǎn)包括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制作,涵蓋了藝術思
維的整個過程,但它又不能取代藝術思維的方式,藝術思維方式主要
是對客體世界的認知和反映,藝術生產(chǎn)則主要是對客體世界的變革與
創(chuàng)造。
(2)藝術生產(chǎn)要遵循精神生產(chǎn)和物質生產(chǎn)的一般規(guī)律,且不能完
全遵循
在此基礎上,遵循與精神生產(chǎn)和物質生產(chǎn)有密切聯(lián)系的、屬于藝
術生產(chǎn)特有的規(guī)律。藝術生產(chǎn)的規(guī)律,就是在藝術規(guī)律的規(guī)范和指導
下,遵循精神生產(chǎn)和物質生產(chǎn)的基本原則,按照美的規(guī)律和藝術特性
的要求,創(chuàng)制審美產(chǎn)品的一般性規(guī)律。
(3)藝術生產(chǎn)遵循精神性與物質性、審美屬性與商品屬性、創(chuàng)造
性與工藝性、個體生產(chǎn)與集體生產(chǎn)的統(tǒng)一。
2.什么是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
答:(1)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內涵
藝術審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鑒賞活動,受到真、
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實踐上找到榜樣,認識上得
到提高,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們思想、感情、理想的變化,
使人們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生活,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特點
①“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是藝術教育與其他教育最鮮明的區(qū)別。藝術作品總是
灌注著藝術家的思想感情,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描繪,作用于欣賞者
的感情,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藝術的教育作用絕不是
干巴巴地道德說教,更不是板著面孔的道德訓誡,而是以情感人、以
情動人,通過藝術強烈的感染性,使欣賞者自覺自愿地受到教育。
②“潛移默化”
藝術作品對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無強制的情況下,使欣賞者自
由自愿、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在這種漸漸地長期作用下使人的心靈
得到凈化,對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③“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主要是指通過藝術欣賞活動,使人們的審美需要得到
滿足,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賞心悅目,暢神益智,通過閱讀作
品或觀賞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敖獭笔悄康模敖獭北仨毻ㄟ^
“樂”的手段才能實現(xiàn),教化功能在藝術作品中不應脫離使人獲得愉悅
的具體藝術形象,欣賞者總是在對藝術作品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感受中
得到陶冶教化。
3.如何理解藝術意象的價值和意義。
答:藝術意象是藝術主體的審美認知和審美情愫與客體物象實現(xiàn)
化合后的心理形態(tài),同時它也氤氳于這種心理形態(tài)的物態(tài)化表現(xiàn)之
中。藝術意象是主體藝術思維及其情感活動的結果,是凝結了主體生
命意識和審美理想的感性顯現(xiàn)。這種主客體統(tǒng)一的審美意象,—旦經(jīng)
過藝術媒介或藝術語言等物質手段表達出來就成為藝術作品的藝術形
象。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船舶潤滑油供應合同
- 2025年機關單位臨時工兼職人員合同
- 2025年積分銷售合同協(xié)議書示例
- 2025年醫(yī)療設備策劃合作租賃與銷售框架合同
- 2025年住宅項目園林景觀設計合同
- 2025年農(nóng)地耕作權交換協(xié)議
- 2025年專利技術合同爭議處理方法
- 2025年企業(yè)資產(chǎn)重組授權代理協(xié)議指導
- 2025年智能穿戴項目申請報告模式
- 2025年共同投資合作成果合作協(xié)議書
- 軟件系統(tǒng)項目實施方案(共3篇)
- 2024年全國現(xiàn)場流行病學調查職業(yè)技能競賽考試題庫-上部分(600題)
- 2025年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一模)晉城市2025年高三年第一次模擬考試 物理試卷(含AB卷答案解析)
- 實驗室5S管理培訓
- 醫(yī)院工程施工重難點分析及針對性措施
- 2025年春節(jié)安全專題培訓(附2024年10起重特大事故案例)
- GB/T 44958-2024化工設備安全管理規(guī)范
- 《化妝品包裝材料相容性試驗評估指南》
- 6張精美甘特圖圖表可編輯課件模板
- 2025年軋鋼原料工技能考試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