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成本論5_第1頁
微觀經濟學成本論5_第2頁
微觀經濟學成本論5_第3頁
微觀經濟學成本論5_第4頁
微觀經濟學成本論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課堂作業(yè)(作圖)1、用圖說明TP、AP、MP曲線的特征與相互關系。2、用圖說明生產者均衡(生產要素最優(yōu)組合)。第四章課堂作業(yè)(作圖)第五章成本論

上一章已經分析了投入與產量之間的關系,這一種關系是技術效率問題。由此我們知道,最佳要素組合點就是使既定產量的成本最小化或成本既定產量最大化之點。但在那里,只是以等成本線來表示成本對生產的約束,沒有深入探討成本本身的變化問題。而探討成本的變化對于理解廠商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實現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涉及到廠商的選擇的經濟效率問題。與前一章利用生產函數所進行的生產技術分析相對應,成本分析也分為短期和長期兩種。實際上,成本分析是以生產函數的分析為基礎進行的。在成本分析中,經濟學家通常假設要素價格不變,從而把成本僅僅表述為是產量的函數。

本章導讀學習目的與要求1、了解各種成本概念及成本函數。2、掌握短期與長期成本的有關概念與曲線。內容與結構成本概念短期成本分析長期成本分析第一節(jié)有關成本與利潤的重要概念1.生產成本:生產一定產量所支付的費用。取決于:產量Q和各種生產要素的價格P。成本函數可記為

C=f(Q,P)成本方程?成本函數與成本方程不同:

成本方程表示支出一定成本在一定條件下,不同要素的最大購買量。

成本函數表示成本與產量之間的依存關系

是表示成本的兩種不同的方法。成本函數為

C=f(Q,P)2.生產成本=經濟成本=顯成本+隱成本=會計成本+機會成本

隱成本與顯成本

(ImplicitcostsExplicitcosts)顯成本:指廠商為購買各種要素的支出,包括員工工資、原材料支出、燃料、動力、運輸費用、借貸資本利息等。由于它要反映在會計賬冊上,因而是一種會計成本。隱成本:指廠商使用自有資源所帶來的成本。包括使用自有設備的折舊費、使用自有資金的利息及企業(yè)家為本企業(yè)提供勞務應得的薪金(正常利潤)。顯成本(ExplicitCost):會計學成本,廠商在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隱成本(ImplicitCost):對自己擁有的、且被用于生產的要素應支付的費用。不在帳目上反映。如自有房屋作廠房,在會計賬目上并無租金支出。

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指因為使用這一資源而不得不放棄的其它利用場合可能帶來的最高的價值。3.利潤

經濟學從稀缺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研究生產一定數量某種產品所必須支付的代價。必須加入機會成本來研究廠商成本。經濟學中的利潤與會計利潤不一樣。企業(yè)所追求的利潤是經濟利潤最大。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

利潤[Profit]=收益[Revenue]-成本[Cost]

會計利潤[BookProfit]=銷售收益-顯性成本(會計成本)

經濟利潤[EconomicProfit]=銷售收益-顯性成本-隱性成本=會計利潤-隱性成本利潤的概念例:會計師的算法經濟學家的算法項目數量項目數量銷售收益原材料費用水電費工資銀行利息300000130000100005000010000銷售收益原材料費用水電費工資銀行利息300000130000100005000010000隱含租金隱含利息隱含工資500001000040000會計成本200000經濟成本300000會計利潤100000經濟利潤0正常利潤與超額利潤正常利潤[NormalProfit]——企業(yè)家才能的報酬。與工資類似,由企業(yè)家才能的供給與需求決定。在經濟分析中被看成成本。是隱性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超額利潤[ExcessProfit]

——超過正常利潤的那部分利潤。相當于經濟利潤。第二節(jié).短期總產量和短期總成本1.短期總產量曲線和短期總成本曲線的關系2.短期總成本與擴展線的圖形第二節(jié)、短期總產量和短期總成本1.生產和成本分別從實物量和價值量角度研究生產問題。成本函數與生產函數有密切聯系。短期生產函數2.勞動價格w和資本價格r固定。短期中,資本為固定投入,L為變動投入,L與產量Q有關。短期總成本:3.由TP曲線可以推導出TC曲線rk為常數,用b表示,w*L(Q)用φ(Q)表示。短期總成本函數:STC(Q)=φ(Q)+b總產量曲線上,找到每一產量水平相對應的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再用L去乘價格w,便可得到每一產量的可變成本。TCTCTVCTFCQO將產量與可變成本的對應關系描繪在產量與成本的平面圖中,即可達到總可變成本曲線。加上固定成本,就得到TC曲線。

短期總成本曲線C2468101214Q024681012141618w?L(Q)r?KSTC(Q)短期總成本與擴展線的圖形可以利用生產的擴張線來說明短期總成本KLABQ1F0A'B'Q2GA"B"Q3HERF'H'C'D'CD四、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只能對部分要素進行調整,而不能對全部要素進行調整的時期內所發(fā)生的成本為短期成本。長期內所有的要素都是可變的,長期成本沒有可變成本與不變成本之分。

對一切要素均可調整的時期內發(fā)生的成本稱為長期成本。

第三節(jié)短期成本曲線1.長期與短期的問題,是要素是否全部可變的問題。部分投入可調整-可變成本variablecostVC:隨產量變動而變動。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工資。長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調整,沒有固定與可變之分。部分投入不可調整-固定成本fixedcostFC:固定不變,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短期必須支付的不能調整的要素費用。包括:廠房和設備折舊,及管理人員工資。短期一、短期成本分類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可變成本variablecostVC:部分投入可調整,隨產量變動而變動。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工資。固定成本fixedcostFC:部分投入不可調整,固定不變,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短期必須支付的不能調整的要素費用。包括:廠房和設備折舊,及管理人員工資。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平均可變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AVC平均總成本[AverageTotalCost]ATC邊際成本[MarginalCost]MC平均成本:總成本:總固定成本[TotalFixedCost]TFC總可變成本[TotalVariableCost]TVC總成本[TotalCoat]TC

短期成本分類1、總不變成本曲線總不變成本(TFC:TotalFixedCost):在短期內廠商為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對不變要素所支付的總成本。CQTFC0A當產量為0時,也須付出相同數量,產量增加這部分支出仍不變,因此曲線為一同水平線。

2、總可變成本

(TotalVariableCost:TVC)概念:廠商在短期內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對可變要素(如原材料、勞動力)的支付。特點:由于TVC是對短期內廠商根據產量變化而調整的可變要素的支付,因此,它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是產量的函數。TVC曲線如下:2、總可變成本曲線CQTVC當產量為零時,可變成本也為零,產量越多,可變成本也越多。是從原點開始的不斷向右上方上升的曲線。

3、總成本(TC:TotalCost)概念: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品對全部生產要素的支付。TC=TFC+TVC(Q)TC曲線STC=TFC+TVCSTC曲線:陡-平-陡STC不從原點出發(fā),而從固定成本FC出發(fā);CQTFCTVCSTCTFC沒有產量時,短期總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STC曲線和TVC曲線的形狀完全相同任一產量的STC與TVC之間的距離均為TFC總成本、總固定成本、總變動成本的曲線形狀及相互關系可以用圖說明。圖中:TFC是一條水平線,表明TFC與產量無關。

TVC與TC曲線形狀完全相同,都是先以遞減的速度上升,再以遞增的速度上升。不同的是TVC的起點是原點,而TC的起點是TFC與縱坐標的交點。這是因為總成本是由總固定成本和總變動成本加總而成的,而總固定成本是一常數,所以任一產量水平的TC與TVC之間的距離均為TFC。

QCAFCAFC隨產量Q的增加一直趨于減少。但AFC曲線不會與橫坐標相交,因為總固定成本不會為零。短期內平均生產每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4、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5、平均可變成本

(AVC:AverageVariableCost)短期內生產平均每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總變動成本。QCAVCAVC初期隨著產量增加而不斷下降,產量增加到一定量時,AVC達到最低點,而后隨著產量繼續(xù)增加,開始上升。(先下降,后上升)6、平均總成本

(AC:AverageCost)1.概念:廠商在短期內平均生產一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全部成本,即:

AC=TC/Q=AFC(Q)+AVC(Q)2.注意:AC也是Q的函數。3.AC曲線平均總成本曲線CQAC變動規(guī)律:初期,隨著產量的增加,不斷下降,產量增加到一定量時,ATC達到最低點,而后隨著產量的繼續(xù)增加,ATC開始上升。

QCAFCAVCSACSAC

=AFC平均固定成本

+AVC平均可變成本ATC與AVC的變動規(guī)律相同,但兩點不同須特別注意:

*AC一定在AVC的上方,兩者差別在于垂直距離永遠AFC。當Q無窮大是,ATC與AVC無限接近,但永不重合,不相交。*AC與AVC最低點不在同一個產量上,而是AC最低點對應的產量較大。即AVC已經達到最低點并開始上升時,ATC仍在繼續(xù)下降,原因在于AFC是不斷下降的。只要AVC上升的數量小于AFC下降的數量,ATC就仍在下降。7、邊際成本

SMC

Marginalcost

邊際成本: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增加。FC始終不變,因此SMC的變動與FC無關,SMC實際上等于增加單位產量所增加的可變成本。MC=dTC/dQ=dVC/dQ(因為dTC=dVC+dFC,而dFC=0)邊際成本曲線原因是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短期邊際成本曲線是條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線。開始時,邊際成本隨產量增加而減少;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QCSMCMP遞增,MC就遞減。投入增加超過一定界限,MP遞減,所需MC就遞增。產量Q總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TFCTVCTCAFCAVCACMC012000112006002120080031200900412001050512001400612002100產量Q總成本平均成本邊際成本TFCTVCTCAFCAVCACMC01200012001120060018001200600180060021200800200060040010002003120090021004003007001004120010502250300262.5562.515051200140026002402805203506120021003300200350550700短期成本曲線綜合圖CQ0TFCTVC320016008002400421356TCC8004002006001000Q0123456GAFCAVCACEBCMCDFA短期成本小結:成本函數:TC=f(Q),Q—產量TC=TFC+TVCTFC——常數TVC=f(Q)AFC=TFC/QAVC=TVC/QATC=TC/Q=TFC/Q+TVC/QMC=⊿TC/⊿Q

或MC=

dTC/dQ

用數學方法證明,

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相互關系關于TC曲線、TVC曲線和MC曲線之間的關系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的MC曲線就是相應的TC曲線的斜率在每一個產量上TC曲線的斜率與TVC曲線的斜率相等

AC曲線和MC曲線之間的關系。MC=AC,AC極小AVC曲線和MC曲線的關系MC=AVCAVC極小MC、AC、AVC均為U形曲線,最低點出現的先后順序是MC、AVC、AC。

STC與TVC間距不變,為TFCMC為TC線的斜率曲線AC為TC的點與原點的連線的斜率曲線STCTVCSMCTFCSACAVCQQccQ3Q2Q1ABCSAC與AVC的關系。二曲線先遠后近,但永不相交,間距為AFC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相互關系SMC與AVC、SAC相交于其最低點AFC當MC=SAC時,對應B點,此時TC線的斜率線等于TC線上點與原點的連線TVCSMCTFCSACAVCQQPPQ3Q2Q1ABCTC與MC的關系:當MC下降時,TC上凸;上升時,TC向下凸。A點拐點SMC與AVC、SAC相交于其最低點SMC<AVC,AVC↓SMC>AVC,AVC↑SMC=AVC,AVC最低TVCSMCTFCSACAVCQQccQ3

Q2

Q1ABCMSMC<SAC,SAC↓SMC>SAC,SAC↑SMC=SAC,SAC最低STCTVCSMCTFCSACAVCQQccQ3Q2Q1請注意STC的特殊點A、B、C。AVC最低點對應C點

SAC最低點對應B點。SMC最低點對應A點。ABCTC曲線、TVC曲線和

MC曲線之間的關系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的MC曲線就是相應的TC曲線的斜率;在每一個產量上TC曲線的斜率與TVC曲線的斜率相等;結論:與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作用的MC曲線先降后升相對應,TC曲線和TVC曲線的斜率也由遞減變?yōu)檫f增;而且,MC曲線的最低點與TC曲線的拐點和TVC曲線的拐點相對應。AC曲線、AVC曲線和

MC曲線之間的相互關系1、AC是AVC與AFC之和,由于AFC曲線總是下降的,因而只要AVC下降,AC必然下降。前面說明,MC下降時,AVC必然下降,故MC下降時AC必然下降;2、MC上升時,AC不必馬上上升。只要MC絕對水平低于AC,MC上升時AC仍會下降。MC與AC在某點相交,此后MC高于AC,于是AC止降轉升。MC由下向上從AC最低點穿過AC;3、AVC與AC都上升,但是,由于AC要分攤固定成本,故它永遠高于AVC。產出量增加時,AVC曲線不斷逼近AC,但永遠不能與后者相交。

AC曲線和MC曲線的交點與AVC曲線和MC曲線的交點

前者的出現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這是因為:在平均總成本中不僅包括平均可變成本還包括平均不變成本。

SMC與SAC、AVC相交于SAC和AVC的最低點。.綜合分析QCAVCSACSMCNM進一步分析(1)SMC與AVC相交于AVC最低點。SMC<AVC,AVC↓SMC>AVC,AVC↑SMC=AVC,AVC最低QCAVCSMCMM點后,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帶來的邊際成本,大于產量增加前的平均可變成本,在產量增加后,平均可變成本一定增加。(2)SMC與SAC相交于SAC的最低點。QCSACSMCNSMC<SAC,SAC↓SMC>SAC,SAC↑SMC=SAC,SAC最低相交之前,邊際成本<平均成本;相交之后,邊際成本>平均成本;相交,邊際成本=平均成本這時平均成本處于最低點練習已知產量為9單位時,總成本為95元;產量增加到10單位時,平均成本為10元;由此可知邊際成本為?增加1單位產量后,成本增加100-95=5邊際成本是5產量QFCVCTCAFCAVCACMC0200120502205632095420805201256201327202028203209207401.假定某企業(yè)的短期成本函數是TC(Q)=Q3-10Q2+17Q+66:

指出該短期成本函數中的可變成本部分和不變成本部分;寫出下列相應的函數:TVC(Q)AC(Q)AVC(Q)AFC(Q)

MC(Q).解(1)可變成本部分:Q3-10Q2+17Q不可變成本部分:66(2)TVC(Q)=Q3-10Q2+17Q AC(Q)=Q2-10Q+17+66/Q AVC(Q)=Q2-10Q+17 AFC(Q)=66/Q MC(Q)=3Q2-20Q+17

已知某企業(yè)的短期成本函數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變成本值及相應的邊際成本值?!窘獯稹浚?)VC=0.04Q3-0.8Q2+10Q,FC=5。(2)AVC=VC/Q=0.04Q2-0.8Q+10,AVC‘=0.08Q-0.8=0。Q=10。代入AVC=0.04Q2-0.8Q+10=6。(3)MC=STC‘=0.12Q2-1.6Q+10=6。二、

短期成本變動的決定因素

短期生產的基本規(guī)律決定了短期成本曲線的特征:

呈先降后升的U形。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

在短期生產過程中,在其它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可變要素投入量的連續(xù)增加,它所帶來的邊際產量先是遞增的,達到最大值以后再逐漸遞減。邊際報酬遞增階段,邊際產量遞增,邊際成本遞減三、短期產量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短期生產函數為:短期成本函數為:假定生產要素的價格w是既定的。(1)平均產量與平均可變成本AP與AVC成反比。AP遞減,AVC遞增;AP遞增,AVC遞減。AP最大,AVC最小。AP頂點對應AVC最低點。MC曲線與AVC曲線相交于AVC最低點。MP曲線與AP曲線在AP頂點相交,所以MC曲線在AVC曲線最低點相交。(2)邊際產量與邊際成本。MC與MP成反比。MP先升后降,所以MC先降后升。且MC最低點對應MP頂點。TP遞增,TC和TVC遞減;TP遞減,TC和TVC遞增;TP上的拐點對應TC和TVC上的拐點。1、邊際產量和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MC與邊際產量MPLMC.MP的對應關系在短期生產中,MP的遞增階段對應于MC的遞減階段;MP的遞減階段對應于MC的遞增階段;與MP最大值相對應的是MC的最小值。結論:在邊際報酬規(guī)律作用下,MC曲線呈先降后升的U形。QLTPAPA‘L2GMPOL3L1B’AB投入量L1、L2、L3對應的產量是Q1、Q2、Q3。MP的最高點對應MC的最低點AP的最高點對應AVC的最低點TVCSMCTFCSACAVCQQPPQ3Q2Q1ABCA‘B‘TVC=PL?L=W?L(Q)短期生產函數與短期成本函數的對偶性

生產函數成本函數TP——總產量TVC——總可變成本AP——平均產量AVC——平均可變成本MP——邊際產量MC——邊際成本TP先以遞增的比率增加,當MP達到最大值后,再以遞減的比率增加。TVC先以遞減的比率增加,當MC達到最小值后,再以遞增的比率增加。AP先遞增到最大值(AP=MP),然后遞減。AVC先遞減到最小值(AVC=MC),然后遞增。MP先遞增,后遞減,當等于AP后,以比AP更快的速度遞減。MC先遞減,后遞增,當等于AVC后,以比AVC更快的速度遞增。產量與成本的關系AP與AVC成反比。AP遞減,AVC遞增;AP遞增,AVC遞減;當AP達最大時,AVC最小。AP曲線頂點對應AVC曲線最低點。MC曲線與AVC曲線相交于AVC最低點。MP曲線與AP曲線在AP頂點相交,所以MC曲線在AVC曲線最低點相交。MC與MP成反比。MP先上升后下降,所以MC先下降,然后上升;且MC的最低點對應MP的頂點。TP遞增,TC和TVC遞減;TP遞減,TC和TVC遞增;TP上的拐點對應TC和TVC上的拐點。三、由總成本曲線到平均成本曲線

和邊際成本曲線1.由TFC曲線到AFC曲線2.由TVC曲線到AVC曲線3.由TC曲線到AC曲線4.由TC、TVC曲線到MC曲線1、由TFC曲線到AFC曲線CQ0Q1Q2Q3TFCabcCQQ1Q2Q3a"a'b"b'c"AFCc'02、由TVC曲線到AVC曲線CQ0Q1Q2Q3Q1QQ2Q3aa"a'b"b'bcc'c'AVCCTVC3、由TC曲線到AVC曲線CQ0CQ0Q1TCQ1a"a'Q2Q2bb"b'aQ3cc"c'ACQ34、由TC、TVC曲線到MC曲線CQ0TVCTCCQQ10Q1a"AbQ2Q2b"BcQ3Q3c"CMCa'a第四節(jié)長期總成本

1.長期總成本函數與長期總成本曲線2.擴展線與長期總成本曲線長期:廠商能根據產量調整全部要素。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總可以選擇最優(yōu)規(guī)模進行生產。1.長期總成本LTC:長期中生產一定量產品所需要的成本總和,是廠商長期中在各種產量水平上的最低總成本。QCOLTCQ1Q2陡峭—平坦—陡峭開始階段OQ1,要素無法充分利用,成本增加幅度大于產量增加幅度,LTC曲線較陡。Q1Q2階段,要素充分利用,屬于規(guī)模經濟,LTC曲線平坦。Q2以后階段,規(guī)模產量遞減,成本增加幅度又大于產量增加幅度,LTC曲線較陡。無固定成本,LTC從原點開始LTC函數形式:

LTC=LTC(Q)2、LTC推導:(1)可以由STC線推導出來假設長期中只有三種可供選擇的生產規(guī)模,分別由三條STC表示。三條STC截距不同。生產規(guī)模由小到大依次為STC1、STC2、STC3。OCQSTC1STC2STC3Q2Q1Q3cab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的選擇STC1是較小規(guī)模:最低總成本在d點;STC2是中等規(guī)模:最低總成本在b點;STC3是較大規(guī)模,最低總成本在e點。假定生產Q2的產量。廠商面臨三種選擇:de規(guī)模調整得到LTC

:LTC是STC的包絡線長期中可以調整選擇最優(yōu)規(guī)模,以最低總成本生產。OCQSTC1dSTC2STC3LTCQ2Q1Q3cab長期總成本曲線LTC的形成e在d、b、e三點中b點的成本最低,所以長期中廠商在STC2規(guī)模生產Q2產量。b點是LTC曲線與STC曲線的切點,代表著生產Q2產量的最優(yōu)規(guī)模和最低成本。同理,可以找出長期中每一產量水平上的最規(guī)模和最低長期總成本,也就是可以找出無數個類似的b點,連接即可得到LTC。LTC是STC的包絡線LTC曲線是短期成本曲線的包絡曲線CQ0STC1STC2STC3Q1aQ2bedQ3cLTC長期中可以調整選擇最優(yōu)規(guī)模,以最低總成本生產。LTC曲線表示廠商在長期內進行生產的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和最低總成本。(2)LTC可以由生產擴展線推導出B2B1B30QE1E2E3Q1=50A2Q1=100Q1=150A1A3OKRLCLTCwOB3=rOA3wOB1=rOA110050生產擴展線(b)(a)150wOB2=rOA2生產擴展線上的每一點都是最優(yōu)要素組合,代表長期生產中某一產量的最低總成本投入組合。E1點產量為50單位,成本為A1B1。假設勞動價格為w,則E1點的成本為Wob1=rOA1。將E1點的產量和成本表示在圖(b)中,即可得到LAC上的E1點。同理,可得到LTC曲線。E1E2E3二、長期平均成本與LAC曲線1、LAC曲線經濟含義:它表示廠商在長期內在每一產量水平上,通過選擇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所實現的最小的平均成本2、長期平均成本(LAC)函數LAC函數可表示為:

LAC(Q)=LTC(Q)/Q3、LAC曲線推導方法一:從LTC曲線推導出LAC曲線。把LTC曲線上每一點的長期總成本除以相應的產量,得到這一產量的上的長期平均成本值;再把每一個產量和相應的長期平均成本描繪在產量和成本的坐標平面中,便可得到LAC曲線

方法一:從LTC曲線推導出LAC曲線。長期平均成本LAC:長期內廠商按產量平均計算的最低成本。LAC是LTC曲線連接相應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蓮腖TC曲線推導出LAC曲線。CQLACELAC的變動規(guī)律是:呈U型變化,先減而增方法二從SAC曲線導出LAC曲線(最優(yōu)規(guī)模選擇;)從SAC曲線導出LAC曲線假設可供廠商選擇的生產規(guī)模只有三種,規(guī)模依次為:

SAC3、SAC2、SAC1。SAC1SAC2SAC3C1C2C3Q1Q2Q3Q2′Q1′OCQ生產Q1′,可選較小規(guī)模SAC1,也可選中等規(guī)模SAC2,成本相同。究竟選哪一種規(guī)模,要看長期中的銷售量是擴張還是收縮。銷售擴張,則應選用SAC2規(guī)模;銷售收縮,則應選SAC1規(guī)模。生產Q1,選擇SAC1,OC1是最低成本。生產Q2,選擇SAC2,成本為OC2。生產Q3,選擇SAC3。得出只有三種生產規(guī)模時的LAC曲線,即SAC曲線的實線部分。

LAC與SAC的關系LACCQSAC存在無數生產規(guī)模,有無數條SAC曲線,在每一產量水平,都有一個LAC與SAC的切點,切點對應的平均成本就是生產相應產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在切點之外,SAC高于LAC: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短期成本要高于長期成本。

連接切點得到LAC曲線是無數條SAC曲線的包絡線。SAC2SAC3SAC1LACLAC遞減,處于生產規(guī)模遞增階段,與SAC最低點的左端相切;LAC遞增,處于生產規(guī)模遞減階段,與SAC最低點的右端相切;只有在LAC最低點,LAC才與SAC最低點相切。

LAC包絡線的形狀LAC曲線呈U形的原因:內在經濟或規(guī)模經濟。規(guī)模收益通常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所以,LAC曲線通常是U型。包絡線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的連接內在經濟與規(guī)模經濟EconomyofScale內在經濟:廠商由自身內部規(guī)模擴大所引起的經濟效益的提高。內在經濟的原因:第一,使用更先進技術;第二,實行專業(yè)化生產;第三,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對副產品進行綜合利用;第五,要素的購買與產品的銷售方面也會更加有利。也稱作規(guī)模經濟。假定多種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就是規(guī)模報酬問題其他情況不變,產量增加倍數>成本增加倍數內在不經濟內在不經濟:隨著廠商規(guī)模擴張到一定程度,由于本身規(guī)模過大而引起的經濟效益的下降。也稱作規(guī)模不經濟。原因:(1)企業(yè)內部合理分工被破壞,生產難以協(xié)調;(2)管理階層的增加;(3)產品銷售規(guī)模龐大、環(huán)節(jié)加長;(4)獲得企業(yè)決策的各種信息困難。其他情況不變,產量增加倍數<成本增加倍數LAC曲線位置變化的原因1.外在經濟:由于廠商經濟活動所依賴的外部環(huán)境得到改善而對企業(yè)產生的有利影響。2.外在不經濟:由于廠商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部環(huán)境惡化對企業(yè)造成的不利影響。3.結論:

外在經濟使廠商的LAC曲線向下移動;外在不經濟使廠商的LAC曲線向上移動。LAC2CQOQ1LAC曲線的移動LAC1外在不經濟外在經濟

三、長期邊際成本曲線1.概念2.長期邊際成本的推導3.長期邊際曲線的形狀1、長期邊際成本LMC概念長期中每增加一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成本。LMC是LTC曲線上相應點的斜率,可以從LTC曲線推導出LMC曲線。

2、LMC曲線的推導方法一:利用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