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課件-科學觀_第1頁
自然辯證法課件-科學觀_第2頁
自然辯證法課件-科學觀_第3頁
自然辯證法課件-科學觀_第4頁
自然辯證法課件-科學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科學觀1科學觀科學的涵義與性質科學精神科學的哲學研究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科學與偽科學的對立科學的社會運行2024/2/292第一節(jié)科學的涵義與性質一、科學的涵義拉丁語詞Scientia(Scire,學或問)就其最廣泛的意義來說,是學問或知識的意思。但英語詞“science”卻是naturalscience(自然科學)的簡稱,雖然最接近的德語對應詞Wissenchaft仍然是包括一切有系統(tǒng)的學問,不但包括我們所謂的science(科學),而且包括歷史,語言學及哲學。2024/2/293科學的本質是指人類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關于客觀世界的理論知識體系。科學作為知識體系,屬于認識范疇,是科學認識活動的最終成果;隨著科學的發(fā)展,這種傳統(tǒng)觀念已不足反映科學的本質特征。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的觀念,只是體現(xiàn)了“科學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一般精神成果”。2024/2/294科學science基本上是指自然科學,它就是關于自然的系統(tǒng)化的知識,其結果不帶有任何個人的感情色彩,結論具有客觀性。典型的自然科學有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以數(shù)學和實驗作為最基本要求,而且要求實驗具有可重復性。數(shù)學不同于自然科學,其區(qū)別在于實驗和觀察。2024/2/295二、科學的性質1.科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知識體系科學屬于知識范疇,但科學只是知識的一部分,是知識的較高狀態(tài)。局部的經驗、行家的判斷等零碎的知識還不是科學。18世紀,哲學家康德提出了科學是一種知識系統(tǒng)的見解。黑格爾認為科學是系統(tǒng)化的知識,指出:“一堆知識的集聚,并不能構成科學。”

2024/2/2962.科學是產生知識的實踐活動保加利亞學者伏爾科夫強調說:“科學的本質,不在于認識已有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薄翱茖W本身不是知識,而是生產知識的社會活動,即是一種科學生產。”科學知識體系是以精確的概念、定理和假說等理論形式進行表達的,并且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通過獨特的社會活動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2024/2/2973.科學是一種社會建制所謂科學的社會建制(socialinstitution),是指科學事業(yè)成為社會構成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部門和職業(yè)部類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從科學家的社會角色、科學專業(yè)、科學共同體及其活動規(guī)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學與社會的關系??茖W家的所作所為,就成為科學的一種簡單的定義。2024/2/298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社會建制,一般是指:①某學科已有一支專業(yè)研究隊伍,②有了自己的學會或研究機構,③有自己的出版物,④學科被納入高等教育體系,⑤有相應的學位、學銜等。2024/2/2994.科學是一種方法同科學本身一樣,科學方法也有個不斷生長的過程,因而無從給予定義。在科學建制中,科學家從事科學職業(yè),需要一整套思維和操作規(guī)則,有程序性的,也有指導性的,稱之為科學方法。科學家遵循和運用這套方法取得科學成果。在歷史上,英國哲學家培根最早認識到科學方法是科學本質特征。他說,“科學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2024/2/29105.一種生產力科學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鄧小平于1988年指出:“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現(xiàn)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恐怕是第一生產力?!笨茖W是潛在的生產力。2024/2/29116.科學還是一種文化這是從人類文明史的視角,指出科學既是知識生產又是精神的創(chuàng)造,它是人類文化中最活躍的一個組成部分—科學文化。強調考察科學的文化本質與價值。2024/2/2912三、科學精神從科學的涵義及科學方法的特征可以提升科學的精神價值,這就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是人類要科學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一套價值觀念和規(guī)則,一旦形成后,它就支配和統(tǒng)率科學活動。2024/2/2913關于科學精神的界定比較多一個較為通俗的定義是:科學精神體現(xiàn)的是人類在認識自然,適應自然,以及改造自然活動中的理想追求、價值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是科學工作者所應有的信念、意志、氣質、品質、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總和??茖W精神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4個方面:2024/2/2914理性精神:理性精神表現(xiàn)在研究自然的過程中,崇尚數(shù)學論證和邏輯推理,對事物的規(guī)律性及事物之間的因果性堅信不疑,而且,堅信自然秩序和規(guī)律是可理解的。2024/2/2915實證精神:實證精神是一種崇尚實驗的求實精神,它強調觀察實驗在科學認識中的作用,認為科學事實是科學認識的基礎,并強調科學認識的檢驗必須以科學事實為依據(jù)。2024/2/2916有條理的懷疑與批判精神:懷疑和批判精神反對迷信,反對盲從權威,不輕信書本,只相信理性和事實;主張科學無教條,認為在事實和理性的基礎上對現(xiàn)存的一切知識都可以進行批評和辯護。2024/2/2917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要被完全證實和完全證偽都是非常困難的??茖W要不斷面對新情況和新問題,敢于超越自己、否定自己。創(chuàng)新精神主張科學無禁區(qū)和要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心,提倡自由探索和自由創(chuàng)造,努力揭示自然的規(guī)律性。2024/2/2918第二節(jié)科學的哲學研究一、科學哲學與科學1、科學與哲學的關系目前,對哲學與科學的關系理解主要存在著以下三中觀點:2024/2/2919A科學與哲學二者無涉認為科學并沒有涉及哲學看來比較重要的問題,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哲學雖然不具有發(fā)現(xiàn)事實或整理事實的作用,但是,這并不等于說,哲學對于科學研究中的概念判斷沒有任何認識論的貢獻。實際上,從哲學中分化出去的科學,不但為哲學家提出了最基本的問題,而且塑造了哲學家關于實在本性的理論,以及關于實在的知識范圍的理論。2024/2/2920B、把科學看作是哲學研究的工具,將科學研究的方法用到哲學研究之中。如奎因,就認為,哲學研究同自然科學研究之間應該是相互約束的,哲學是“自然科學中的認識論”,或者說,是“認識論中的自然科學”。2024/2/2921C、嘗試尋求科學的根本基礎,研究科學認識能夠形成的各種先決條件,為科學研究的成果及其方法進行反思和辯護。如,凱茨就認為,哲學不是科學的繼續(xù)也不是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是科學之后的學科,哲學開始于科學停止的地方。2024/2/29222、科學哲學與科學的關系*科學哲學作為整體的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嘗試對一般科學本性進行思考,而不可以簡單看作是純粹的本體論和認識論研究。根據(jù)目前對科學哲學的理解:科學哲學就是科學的邏輯和科學的認識論,通過對科學進行邏輯、方法論和認識論的分析來理解科學的性質、方法、邏輯結構以及科學認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

2024/2/2923科學和科學哲學就存在著重要的區(qū)別:科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經驗的、綜合的和實驗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科學活動僅僅是經驗的),它直接面對具體的對象,通過經驗、實驗、測量等科學活動來探究世界;而科學哲學則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思的、分析的、語詞性的,它以科學的知識、方法及其活動為反思對象,充分發(fā)揮理性的思考功能,從邏輯、本體、認識方法上來展開討論。(見下表)2024/2/2924科學哲學與科學的區(qū)別2024/2/2925二、科學哲學的研究進程科學哲學的研究包括以下四個主要領域:科學的本體論、科學認識論、科學的邏輯學和科學倫理學。科學的本體論研究探討特定概念的框架基礎,如實在、本體論承諾等。一般的科學哲學著作并不包含科學的本體論探討,而是把它們納入自然觀研究之中??茖W的邏輯學和科學認識論構成了科學哲學研究的核心,前者主要是運用現(xiàn)代邏輯根據(jù)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本身進行探討和反思,后者主要是對科學認識過程和科學知識的哲學分析??茖W的倫理學研究涉及到科學活動、科學共同體的行為、科學與價值的關系等問題,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研究密切結合在一起。2024/2/2926第三節(jié)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邏輯實證主義和證偽主義歷史主義的相對標準消解劃界論多元綜合劃界標準2024/2/2927大凡廣義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之外的所有知識體系或觀念都是非科學。典型的幾種非科學:靈學宗教迷信神學魔術2024/2/2928所謂科學劃界(DemarcationofScience)就是在科學與非科學之間作出區(qū)分??茖W劃界問題是科學哲學界還在爭論不休的問題自從標準科學哲學誕生以來,關于科學劃界的理論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2024/2/29291.邏輯實證主義和證偽主義特征:絕對的、一元的、邏輯的,科學與形而上學及偽科學之間是一種“非此即彼”的關系

代表:卡爾納普、波普爾的可證偽性2024/2/2930邏輯實證主義*以卡爾納普為代表的邏輯實證主義認為一個理論體系是否有意義,取決于它的基礎陳述或者其推斷是否可以證實。對直接經驗的陳述叫做基本命題(或觀察命題)。一個命題若在邏輯上可還原為基本命題則它是有意義的;否則是無意義的。任何可設想的科學陳述,凡是不可能由感性經驗來證襟或否證的,就是無意義的,反之是有意義的。至于理論的層面:如果一個理論蘊含于有意義的陳述系統(tǒng),則該理論是經驗科學理論;如果一個理論蘊含于無意義的陳述系統(tǒng),則該理論是形而上學。

2024/2/2931邏輯實證主義的積極意義:例如,經過中世紀的黑暗以后,自然科學以神奇的速度發(fā)展起來,以力學為中心的實驗科學崛起,而伽利略則開創(chuàng)了動力學這一學科。伽利略強調從觀察和實驗得到的客觀事物出發(fā),通過數(shù)學分析和邏輯推演得出正確的結論。他認為,觀察和實驗是科學研究的起點,同時又是科學研究的仲裁者。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建立曾深受馬赫的實證主義的影響,他贊成馬赫的概念可變的觀點,認為科學概念不可能具有終極意義,他說“物理學中沒有任何概念是先驗必然的,或者是先驗正確的,唯一地決定一個概念的生存權的,是它同物理事件是否有清晰的和單一而無歧義的聯(lián)系。因此,一些舊概念,像絕對同時性、絕對速度、絕對加速度等,在相對論中都被拋棄了。”2024/2/2932邏輯實證主義的邏輯困難首先是證實的邏輯困難:科學規(guī)律所使用的陳述是一個全稱陳述。由于一個全稱陳述不可能還原為有限個單稱陳述的合取,所以有限個單稱陳述的證實不意味著一個全稱陳述的證實--即穆勒的關于歸納的合理性問題另一方面,像占星術、宗教經驗之類的體系,因為它們并不難搜羅到成百上千次證實的經驗,根據(jù)可證實原則,就不得不承認它們的科學性。2024/2/29332.歷史主義的相對標準特征:對絕對標準進行了批判和“軟化”,并且考慮了科學的社會心理因素,但這些標準仍然是樸素和單一的代表:庫恩和拉卡托斯2024/2/29343.消解劃界論特征:科學無法也沒必要與其它文化形式區(qū)別開來代表:費耶阿本德、羅蒂4.多元綜合劃界標準特征:劃界是多元的,不可能依據(jù)一兩種特征簡單地完成劃界代表:薩伽德、邦格、拉德納2024/2/2935第四節(jié)科學與偽科學的對立什么是偽科學偽科學的特征偽科學與科學的原則對立偽科學的類型偽科學的危害反對偽科學的對策2024/2/2936

科學哲學界雖然至今沒能對“什么是科學”下一個公認的定義,但是并不等于科學界就沒有了判別科學、區(qū)分偽科學的標準,正如生物學界至今也沒能對“什么是人”、“什么是生命”下一個公認的定義,并不等于我們就沒法辨認人或生命。

雖然對偽科學下實質定義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但是可以給出描述性定義

把沒有科學根據(jù)的非科學理論或方法宣稱為科學或者比科學還要科學的某種主張,被稱為偽科學。

什么是偽科學(pseudoscience)2024/2/2937幾個著名案例1925年,“猴子審判”案:美國中學教師斯科普斯因講授進化論被指控違背法律,最后被罰100美元;1981年,阿肯色州通過法律,要求將進化論與創(chuàng)世論同等對待。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蘇聯(lián)李森科案:以孟德爾-摩爾根為代表的經典遺傳學整個被打成“資產階級偽科學”,遺傳學家被開除、逮捕、流放,蘇聯(lián)的遺傳學研究機構土崩瓦解。王洪成與“水變油”:黑龍江人王洪成聲稱發(fā)明水變油技術,并在全國各地表演,一度被宣傳為繼“四大發(fā)明”后的第五大發(fā)明,最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4億元之多。神醫(yī)胡萬林:1995年起,中國“蓋世華佗”胡萬林,聲稱其醫(yī)術如神,包治百病,一時引得病者朝圣般從全國各地涌來。其治病用強瀉劑芒硝強行“脫水”,致數(shù)百人死于非命。2024/2/2938偽科學的特征圖奧梅拉總結出了偽科學的九大特征:(1)偽科學典型地或常常依賴于①十分模糊的和錯誤定義的本體論例如由非實體化的精神構成,參見魔法、靈學②在權威的基礎上接受認識辯護的認識論,或者這種認識以像教士這樣的精英人物的超常認識能力為基礎;③教條的態(tài)度和精神氣質,與科學對真理的探求相比,用非科學的手段捍衛(wèi)該學說。

(2)偽科學的思維往往在概念上和邏輯數(shù)學上脫離嚴格的思維參見創(chuàng)世說、魔法、精神療法。

(3)偽科學的假設和理論一般的在經驗上和理論上或者不能檢驗,或者受到拙劣的支持。2024/2/2939

(4)偽科學的假設和理論不因遇到經驗證據(jù)或其他證據(jù)而變化。它們往往與充分證實的科學假設截然矛盾,但這一事實通常對“很明白”的偽科學者沒有大的影響。(5)偽科學包含著時代錯誤的思維,這種思維返回到古老的、混亂的理論和假設參見創(chuàng)世說、地球扁平說。

(6)偽科學常常訴諸神話和毫無根據(jù)的神秘事物。

(7)偽科學的問題往往在于實際問題,而不在于認識問題。因此,偽科學往往包含著偽技術的方面。

2024/2/2940(8)偽科學的方法在下述意義尤其是非科學的,它不能用可供選擇的尤其是科學的方法矯正和檢驗,它也不以充分證實的普遍理論為基礎。這對于典型的偽科學都適用。

(9)偽科學一般來說是與它的時代的科學隔絕的、截然不同的學說或學說的本體。

2024/2/2941科學與偽科學的區(qū)別①科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具有客觀性,偽科學則沒有;②科學基于理性,偽科學基于信仰;③科學經得起實踐檢驗,偽科學則不能;④科學具有可重復性,偽科學不具備此特征;⑤科學理論結構具有邏輯完備性,偽科學缺乏邏輯完備性;⑥科學歡迎批判,偽科學拒絕批判。2024/2/2942偽科學的類型“江湖型”偽科學,常見的有相術、星占、水變油、硬氣功“學院型”偽科學,以學術研究為主要宗旨,試圖揭示人類神秘現(xiàn)象,也采用當代最新科技成就“權貴沙龍型”偽科學:有中國特色的類型,這些權貴人物利用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權力,網(wǎng)羅一批江湖術士、特異功能大師,并進行鼓噪和庇護2024/2/2943偽科學的危害首先,偽科學冒充科學,與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技術爭奪極為有限的科技投入。偽科學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相當多行為已觸犯刑法。偽科學宣傳混淆視聽,故意模糊真與假、理性與非理性等界限,干擾正常的新聞輿論宣傳和大、中、小學文化教育。偽科學與科學爭奪社會主義文化陣地,嚴重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本危害:嚴重影響科教興國之大計2024/2/2944反偽科學的基本對策對中國偽科學的定性分析:社會問題+學術問題力戒學術問題行政化和政治化解決依法去偽治亂。從理論上澄清一些錯誤認識。民主監(jiān)督領導干部介人偽科學活動狀況。加強媒體管理。加強彰顯科學精神的全民科學教育2024/2/2945第五節(jié)科學的社會運行科學共同體及科學家的社會規(guī)范科學共同體的社會分層科學的獎勵系統(tǒng)2024/2/2946一、科學共同體及科學家的社會規(guī)范1、科學共同體的涵義Community:Agroupofpeoplehavingcommoninterests.scientificcommunity科學共同體,即科學家的群體(或群落或部落),其成員共享相同的或近似的價值、傳統(tǒng)文化和目標。按庫恩的說法,科學共同體遵守同樣的“范式”(paradigm)。相近的概念:republicoflearning;republicofscience2024/2/2947科學共同體就是具有共同信念、共同價值和共同規(guī)范在同一領域內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群體。Scientificcommunity)中的community雖有社區(qū)的意思,但科學共同體的概念不受地域的限制。正如默頓所說:“從地理上講,科學共同體是一分散的而不是集中的群體。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科學家所屬的較小的地方群體上,就不可能對這種共同體的結構有恰當?shù)睦斫狻?024/2/2948科學共同體的主體科學共同體的主體:科學家和工程師;科學家:scientist,1840s出現(xiàn)這一詞匯;此前叫men(woman)ofscience,naturalphilosopher誰是科學家?科技統(tǒng)計上把具有學士學位的專業(yè)人員,計為科學家。一般而言,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可以被稱為科學家,包括社會科學家。2024/2/2949科學共同體的結構結構:分布在學術界、工業(yè)界和政府部門,即學術科學、工業(yè)科學和政府科學。在科技統(tǒng)計上,劃分為:大學、企業(yè)、研發(fā)機構和其他一種分類:學院科學(家)、產業(yè)科學(家)、政府科學(家)學院科學:學術機構里從事的科學,主要指大學;學術科學家通常兼教學與研究一身政府科學:指既是政府資助的,又是在政府實驗室進行的,如中國科學院產業(yè)科學:企業(yè)研發(fā)中心或工業(yè)實驗室從事的科學,如貝爾實驗室2024/2/2950學術科學家與產業(yè)科學家的區(qū)別2024/2/2951政府科學進行使命導向的研究,如國防、能源、空間、環(huán)境、資源等領域,從事戰(zhàn)略性的研究,從事大科學冷戰(zhàn)結束后,各國政府科學陷入困境。如美國,CEECs。轉型,面向經濟中國特色:中國科學院,經過艱難的改革,啟動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步入佳境趨勢:加強產學研合作美國:大學與產業(yè)的合作非常活躍;中國:啟動“產學研合作”工程2024/2/2953學院科學評價指標:科研重于教學,論文至上。

MIT:教學好,科研不行,走人;科研好,教學不好,留人。?publishorperishsystem馬太效應CUDOS優(yōu)先權之爭社會組織:正式組織、學會、學派、無形學院科技獎勵2024/2/2954學術雜志(期刊): 國際三大系統(tǒng)SCI(SSCI,H&ACI)《美國科學情報所ISI》;EI工程索引;ISTP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 高影響因子雜志:nature,science。 中國:核心期刊,權威期刊,cssci。引證率citation2024/2/29552、科學家的社會規(guī)范默頓提出的必需的規(guī)范有四種——

普遍主義(universalism)

公有性(communism)無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

有組織的懷疑態(tài)度(organizedskepticism)——構成了現(xiàn)代科學的精神特質。2024/2/2956普遍主義:人們評價任何科研成果都應以科學本身的價值為標準,而不應該考慮政治的、人種的、社會的、文化的、宗教信仰等其他方面的因素。普遍主義的依據(jù)是自然界的性質及規(guī)律的客觀性,自然規(guī)律不以任何表述者的個人屬性而轉移,“普遍主義的規(guī)則深深地根植于科學的非個人性特征之中?!?024/2/2957公有主義:科學知識的共有性??茖W知識是人類共同的財富。Publicknowledge表明科學成果總是在前人積累的知識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家承認他們的研究依賴和受惠于前人留下的公共遺產。因此,任何科學發(fā)現(xiàn)都應該成為人類的共同財產。

2024/2/2958懷疑主義(有組織的懷疑)要求人們對任何科研成果評價的基本出發(fā)點是要持懷疑和批判態(tài)度。保持審慎的態(tài)度,對所有的知識,不管它的來源如何,在其成為確證無誤的知識之前,都應經過自己的思考,都可以作追向,不應該盲目推崇。

2024/2/2959無私利性:要求人們在知識生產中要以追求真理真知為最大最高利益,而不應以此謀私利。無私利性要求科學家為“科學的目的”從事科學研究,在研究中堅持求真求實的精神,在工作中堅持正直、誠實,對科學負責,對同行負責的品格。默頓指出,科學活動中虛假的主張,欺騙的行為和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與這種規(guī)范要求是不相容的。2024/2/2960科學家行為方式的新的變化強調知識產權。公有性和無私利性的規(guī)范的約束作用部分淡化。 知識資本化正在取代“無私利性”。普遍性和有條理的懷疑,保持不變。2024/2/2961優(yōu)先權之爭例子:微積分的發(fā)明權,牛頓與萊布尼茲;DNA的結構,鮑林與Watson&Crick原因分析:

1存在著同時獨立的發(fā)現(xiàn)如能量守恒定律

2人類的本性--自我中心、自我表現(xiàn)主義使然,國家亦如此

3實質在于,爭奪科學榮譽,爭奪科學榮譽背后的社會承認?!俺姓J是科學王國的最高通貨”優(yōu)先權之爭的社會意義通過爭論,把知識生產置于最廣大的社會控制之中。通過爭論,促進科學的發(fā)展和知識的增長克服消極影響:人身攻擊、謾罵、刻毒提倡友好的、寬容的爭論2024/2/2963二、科學共同體的社會分層1、社會分層概念在社會中,按照某些共同的價值標準對社會成員所扮演的不同社會角色及他們的活動表現(xiàn)進行評價,將其排在社會較高層或較低層的位置上,就形成了社會分層現(xiàn)象?!皩嵸|上,我們所指的社會分層是任何群體或團體在一個等級制度中的位置安排,這種安排在權力、財產、社會評價和/或心理滿足方面是不平等的?!?024/2/29642、獲得“承認”的差異--科學共同體的分層社會分層現(xiàn)象在科學共同體內同樣是存在的。科學共同體內也存在一個等級結構,科學家在這個等級結構中的位置安排是不同的,在權力、聲望和社會評價方面是存在較大差異的。2024/2/2965科學共同體內的分層與科學家的聲望密切相關,科學家的聲望并不是由他們擁有的財產來決定的,而是由科學家可以擁有的一種財產的替代形式——“承認”來決定的。獲得承認對于科學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科學家所得到的承認是非常不同的。正是在獲得承認方面的差異,科學建制形成一個等級體系,形成了科學共同體內的分層現(xiàn)象。2024/2/29663、影響科學家獲得“承認”的因素科爾兄弟的《科學界的社會分層》一書指出,承認由兩部分組成:通過職位獲得的承認和通過名望獲得的承認。2024/2/2967A:通過職位獲得的承認往往從科學家所任職位的聲望得到體現(xiàn)。在一所名牌大學中任職要比在普通的學校中任職獲得更高的聲望,因而獲得更多的承認;在一所聲望高的科研院所中工作的科學家會獲得更多的承認。而在科學共同體內部,對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以及它里面的院系的聲望的等級排列次序,社會的看法往往是相當一致的。2024/2/2968B:通過名望獲得的承認包括:科學家的“可見性”,同行間對彼此工作的非正式評價科學家所獲得的科學界的榮譽獎勵。2024/2/2969科學家的“可見性”是指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受到科學共同體關注的程度,它主要體現(xiàn)在科學家的成果被引用的情況。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科學家的成果極少被引證利用,只有極少數(shù)的科學家的工作得到大量的引證??梢?,許多科學家的可見性甚低,而極少數(shù)科學家的可見性卻很高。2024/2/2970通過名望獲得的承認最重要的是得到科學界的榮譽獎勵??茖W建制中已發(fā)展出一套獎勵系統(tǒng)去確認科學家的不同的工作表現(xiàn),科學界各色各樣的榮譽獎勵有許多種,如各種榮譽稱號、各種獎金、各種獎章等。各種榮譽獎勵的聲望差別是很大的,諾貝爾獎和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聲望是很高的,而有一些榮譽獎勵即使在科學共同體內部也知之甚少。2024/2/2971影響科學家所獲得的榮譽獎勵的因素

科學家已發(fā)表的科學成果積累優(yōu)勢——如:“馬太效應”2024/2/2972在一個健全的科技體制下,科學家在分層系統(tǒng)中的位置最終取決于他已經發(fā)表的科學成果。20所高校院長齊呼吁:警惕SCI論文考核商品化2024/2/2973影響科學家獲得承認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所謂的積累優(yōu)勢。積累優(yōu)勢是指一旦具有某種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就會不斷積累,不斷強化。默頓研究過的“馬太效應”就是積累優(yōu)勢的一種表現(xiàn),在科學獎勵系統(tǒng)、科學交流系統(tǒng)和科學資源分配系統(tǒng)中都存在富者更富的這種“馬太效應”2024/2/2974馬太效應《圣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個故事:凡有的,還要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去。即: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馬太效應:當一位科學工作者獲得了一定的優(yōu)勢(論文、引證、名譽、獎勵等)以后,他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去獲得更多的優(yōu)勢,成為名人;另一方面,未能獲得優(yōu)勢者,相對地會變得更加默默無聞,甚至成為“無產者”。(又稱為累積效應、光環(huán)效應)2024/2/2975馬太效應圖示2024/2/2976例:胡適(1891-1962),1910-1917年庚款生,Cornell和Columbia,師從杜威。1917年博士論文答辯,同年海歸,任北大教授,翩翩年少;校長(1946-1948)。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第一個提出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推動白話運動;第一個用白話寫詩,推動現(xiàn)代新詩的誕生;第一編寫中國哲學史專著,第一個用現(xiàn)代觀點考證《紅樓夢》,開創(chuàng)新一代紅學。評價:“他幾乎開創(chuàng)了一切”;“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2024/2/2977胡適“博士”1919年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博士著?!昂┦俊睗M天飛,“博士”成為胡適的專稱。假博士“欺世盜名”10年;遲到的博士學位,1927年取得。胡適一生獲得“名譽博士”,35個!來自香港大學(1935年)、哈佛、耶魯、Princeton、牛津、夏威夷(1959)。2024/2/2978馬太效應的后果促使科學精英和權威的形成諾貝爾獎得主、院士、長江學者導致科學共同體出現(xiàn)社會分層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負面效果:名人“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甚至出現(xiàn)“學霸”;做“小人物”難,人們以懷疑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他們,如在發(fā)文章、申請課題、評獎中,有的甚至受到鄙視、打擊、埋沒??朔麡O作用:應造成提攜后進、人才輩出的良好氛圍,重視“小人物”,給他或她一個機會,多一份寬容。2024/2/2979馬太效應普遍存在國家富國與窮國地區(qū)貧富差距在幼兒園、在小學、在演藝圈……2024/2/2980科學共同體的社會分層顯示了科學家在科學共同體內的地位、聲望及待遇等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否合理的,公平不公平?研究表明:在科學制度結構的核心,有一組基本的價值與規(guī)范,用來引導、控制科學家的行為,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普遍主義。雖然完全的普遍主義仍然是一種烏托邦的想像,但事實上科學是在盡量往這個方面發(fā)展,普遍主義在科學中是起作用的??茖W是一個非常近似于普遍性主義理想的建制,盡管科學界存在許多不平等的現(xiàn)象,但普遍主義規(guī)范并未受到踐踏。2024/2/2981三、科學的獎勵系統(tǒng)參見:科學獎勵制度與方式探析隨著科學從小科學進代進入到大科學時代,對科學獎勵系統(tǒng)實質的認識從“承認”發(fā)展到“交換”。默頓的“承認”理論“交換”理論2024/2/29821、默頓的“承認”理論默頓認為,科學的目標是擴展被確證的知識,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科學家遵守科學的規(guī)范,即需要科學家只是為了科學的發(fā)展而進行研究,公開自己的發(fā)現(xiàn),接受科學共同體的檢驗,這種檢驗必須服從普遍性的標準。對于遵守科學的規(guī)范并為科學作出貢獻的科學家,“科學制度也發(fā)展了一種經過精心設計的系統(tǒng),給那些以種種方式實現(xiàn)了其規(guī)范要求的人頒發(fā)獎勵。”這個精心設計的系統(tǒng)就是科學獎勵系統(tǒng)。2024/2/2983按照默頓的分析,科學獎勵系統(tǒng)運作的實質是承認。由于科學內部這種制度性安排,對一個人所取得成就的承認也就成了一種原動力,這種動力推動科學家在自己的領域中努力地工作,以獲得科學界同仁對他的評價,正如達爾文曾經指出的那樣:“我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因有心要得到我的自然科學同行們的尊敬而大大加強了?!?024/2/2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