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陜西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陜西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陜西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陜西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一??荚嚉v史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德國兩位經濟學家說:“在20世紀最后二三十年里,我們目睹了中國在趕超中給人印象最深的進步要歸功于中國人的機敏和勤勞,但也應歸功于中國再次向外部世界開放了它的經濟。中國經濟體制中的這些基本變化將使發(fā)展新的可依賴的制度變得必要?!边@里“基本變化”不包括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B.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C.現代化股份制企業(yè)制度的建立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2.弗格森在《美國革命史》中說:“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反對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群眾暴政的侵犯”。以下解釋中,合乎美國歷史的有A.前者主張建立松散的邦聯以保護個人權利并反對暴政B.后者主張建立緊密的聯邦以保護個人權利并反對暴政C.革命派與聯邦派都篤信啟蒙思想并主張保護個人權利.D.革命派與聯邦派在保護個人權利問題上是根本對立的3.關于商鞅變法,歷史上爭議頗多。朱熹從儒家傳統(tǒng)出發(fā),評價商鞅的改革說:“欲致富強而已,無教化仁愛之本,所以為可罪也。”以下商鞅變法的措施中,為儒家傳統(tǒng)所能接受的是()A.廢井田,開阡陌 B.重農抑商,獎勵耕織C.獎勵軍功 D.“燔詩書而明法令”4.引力波本身是時空的漣漪。當引力波出來的時候,時空會在與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發(fā)生周期性的形變,而置身其中的物體也會發(fā)生周期性的伸縮。據此推測,為引力波假設提供基礎理論的應該是A.相對論 B.生物進化論 C.量子論 D.萬有引力定律5.《中華文明史》中寫道:“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边@里的“成功之處”主要是指戊戌變法運動A.阻止了民族危機繼續(xù)加深B.改革了君主專制體制C.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D.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6.1844年,美國特使顧盛抵達澳門。當清廷得知其有進京呈遞國書的要求時,給欽差大臣耆英的唯一指示就是阻止這一行動。為此,耆英不惜與之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這反映出清政府A.對外奉行投降政策B.繼續(xù)推行閉關政策C.竭力維護天朝體面D.有效抵抗外來侵略7.商代留下了眾多青銅禮器。我們據此可A.想象商人經濟發(fā)達 B.推測商人的政治活動C.斷定商人的審美取向 D.評價商人的日常交往8.美國為建立以其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而采取的重大舉措不包括:A.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B.倡導建立關貿總協(xié)定C.建立起國際貿易組織 D.掌握了世界銀行的決定權9.1939年,《新中華報》刊文寫到:在黨校學員參加秋收突擊的修整間隙,小隊長從口袋里拿出教務主任為秋收突擊而出的幾道題,其中就有“你們在收割中可想到一條自然規(guī)律?”、“在你們秋收過程中可想到一條社會規(guī)律?”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土地革命激發(fā)了農民積極性 B.學術界重點關注農業(yè)生產C.民眾普遍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D.唯物史觀影響力逐漸擴大10.這場席卷全歐的思想運動以其富有理性的觀念,喚醒歐洲各國乃至美國等國人民起來反對封建意識,反對教會權威,給處于黑暗統(tǒng)治中的人民以光明和希望。這次思想解放運動A.旨在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B.設計出資本主義的社會藍圖C.反對羅馬教皇兜售贖罪券D.有力挑戰(zhàn)了封建神學創(chuàng)世說11.1864年,戶部因財力匱乏,向兩江總督曾國藩索要淮南鹽稅,曾國藩以諸種理由拒絕。次年,戶部又令江蘇巡撫李鴻章勻撥兩淮鹽稅,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鴻章僅答應略增該省財政上繳數額,而鹽厘征收、使用則不容戶部染指。這反映了當時A.鹽稅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B.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異常尖銳C.洋務運動的資金匱乏問題嚴重 D.中央政府的權威出現了弱化12.下表是有關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的部分史料。據此判斷當時內容出處中華民國改用陽歷,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臨時大總統(tǒng)《改歷改元通電》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稌r報》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過陽歷之新年,百姓皆不以為然,惟官廳慶賀,民皆睨而視之,且謂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劉大鵬《退想齋目記》A.政府法令流于形式 B.報紙夸大革命影響C.革命改造社會有限 D.階級矛盾日趨尖銳13.據統(tǒng)計,“民族”一詞在1911年年底前,《申報》可檢索出的條目位243條,而到了1939年,則高達2369條;“中華民族”一詞在《申報》首次出現是在1912年,1939年則達到了372條。這些變化的關鍵因素是A.國民革命運動推動了反帝斗爭日益高漲B.紅軍長征宣傳了北上抗日主張C.百團大戰(zhàn)等捷報鼓舞了民眾抗日的信心D.全面抗戰(zhàn)激發(fā)了空前愛國熱情14.分權理論可以追溯到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的混合政體學說。柏拉圖認為:混合政體綜合了君主政體的智慧和德性,民主政體的自由,是最好最穩(wěn)定的政體。下列著作或文件體現這一觀點的有①《論法的精神》②《人權宣言》③《1787年憲法》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明清之際的學者董含說:“昔士大夫以清望為重,鄉(xiāng)里富人,羞與為伍,有攀附者必峻絕之。今人崇尚財貨,賄擁資厚者,反屈體降志,或訂忘形之交,或結婚姻之雅?!边@說明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在民間已走向破產B.進步知識分子大力提倡工商皆本C.傳統(tǒng)儒學提倡的義利觀遭到摒棄D.商品經濟發(fā)展沖擊了傳統(tǒng)價值觀16.正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之時,一位思想家提出,國家的統(tǒng)治者具有絕對的權力,人民應該對他無條件的服從,因為他是契約的產物,如果反對他,就是反對自己。這位思想家應該是A.霍布斯 B.洛克 C.伏爾泰 D.盧梭17.馬丁·路德宣稱,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稱為“義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這種主張在當時的主要進步意義在于A.打破了羅馬教會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使個人獲得了與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C.打擊了宗教權和專制王權D.使人們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救贖的自主權18.洋務運動時期,有一類企業(yè)是“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采用這種經營管理方式的企業(yè)是A.江南制造總局B.輪船招商局C.發(fā)昌機器廠D.繼昌隆機器絲廠19.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企業(yè)利潤全部上繳國家,開支則由國家財政下撥。1983年1月,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施行“利改稅”,企業(yè)上繳55%的企業(yè)所得稅,剩下的45%根據企業(yè)的不同情況,在國家與企業(yè)之間分成。這表明當時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B.按勞分配原則得到貫徹C.開始試行現代企業(yè)制度 D.企業(yè)經營自主權有所加強20.明中葉時,匠戶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順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價(京班匠價即班匠銀),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復征收班匠銀(國家對手工業(yè)匠戶征收的代役金)??滴跻院?,陸續(xù)將班匠銀攤入田賦,以至最后廢除了匠籍。這一系列變化A.推動了民間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B.體現了傳統(tǒng)經濟政策的改變C.反映了官營手工業(yè)的衰落 D.鞏固了封建小農經濟的地位21.新中國建立以來,中美交往一直是世界外交舞臺上的大事。圖片反映的兩國外交關系主題最恰當的是A.互動頻繁 B.走向成熟 C.各取所需 D.門戶開放22.如圖所示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最終被下列哪位皇帝化解?A.漢文帝 B.漢景帝 C.漢武帝 D.漢光武帝23.“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痹娭刑岬竭x拔人才的“長策”是指A.軍功授爵制B.九品中正制C.察舉制D.科舉制24.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活動基地的關鍵原因在于A.它是體制完備的新式大學B.它是《新青年》編輯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D.陳獨秀、李大釗在北大擔任教授25.國際格局變化的基礎是經濟實力變化。引發(fā)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國際格局變化的主要新興力量是A.德日美 B.英法美C.英蘇美 D.中美蘇26.《海國圖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將其增補到百卷,增補情況如下表所示。據此可知,魏源A.帶有明顯的政治意識傾向 B.渴望國人深入了解西方C.擁有居安思危的家國情懷 D.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識27.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針要求加大宣傳“解放區(qū)軍隊是人民的軍隊”。隨后,中共報刊在報道中共軍隊收復失地時注重強調“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共軍隊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些做法旨在A.調動民眾參戰(zhàn)的積極性 B.契合新的政治斗爭需要C.扭轉解放戰(zhàn)爭不利局面 D.宣傳民主革命的雙重性28.1903年,鎮(zhèn)江郭禮征籌建大照電燈公司,經常鎮(zhèn)道署呈報江蘇撫院獲準立案.拔荷花塘官地作為建廠地基,并暫借規(guī)銀l萬兩。次年,從國外訂購發(fā)電機、鍋爐等設備陸續(xù)進行安裝。因紳商居民擔心破壞風水,阻撓立桿架線,郭禮征登門協(xié)商,歷時7個月才架線完工。由此可知A.國民政府鼓勵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B.晚清政府積極推進洋務運動C.中國近代化受制于多種因素 D.民族工業(yè)完全依賴外圍資本29.如表是新文化運動主將陳獨秀在五四運動前后思想觀點的變化情況這一變化表明五四運動A.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發(fā)展B.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階級基礎C.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D.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30.1957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在上海青浦縣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被稱為A.馬家浜文化 B.崧澤文化 C.良渚文化 D.海派文化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年4月1日,根據聯共(布)中央宣傳鼓動部的安排與部署,蘇聯作家協(xié)會擬定了加強反美宣傳的草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第一,保證文藝作品的出版,創(chuàng)作劇本、電彩腳本和小說來揭露美國生活方式。第二,從1949年到1950年,出版10到15本有蘇聯采購委員會、貿易代表處、塔斯社等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到過美國的文化活動家、工程師所撰寫的旨在揭霉美國生活方式與展現勞動人民貧窮狀況的紀實著作。第三,準備出版系列文集,包括《美國生活方式》、《俄羅斯進步活動家論美國》、《進步美國人反對戰(zhàn)爭販子》等。第四,蘇聯作家出版社準備出版反美題材的劇本《注定要失敗的陰謀》、《冷戰(zhàn)》等。第五,準備再版如下書籍:《戰(zhàn)后西歐》、《在日美國人》等。另外,“美國之音”等境外廣播電臺針對蘇聯的“惡毒”宣傳報道,引起了聯共(布)中央宣傳鼓動部的高度重視。1949年6月28日,中央宣傳鼓動部向馬林科夫呈送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要加快無短波收音機的生產速度并增加產量,1949年生產11萬臺,1950年要生產40萬臺,以作為與境外反蘇廣播斗爭的工具。——趙玉明《文化冷戰(zhàn)與冷戰(zhàn)初期的蘇聯反美宣傳》(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蘇聯“文化冷戰(zhàn)”的特點。(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蘇聯“文化冷戰(zhàn)”的影響。32.華盛頓和拿破侖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拿破侖是一位軍事天才。在10年時間里。他的大軍幾乎踏遍歐洲大陸……拿破侖大軍所到之處,廢除封建貴族特權,推行《拿破侖法典》。但是,拿破侖壓榨被征服地區(qū),掠奪當地的財物。(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我們應該如何認識拿破侖的對外征戰(zhàn)?材料二:長時期以來,軍政和絕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戰(zhàn)爭和埃及戰(zhàn)爭的英雄人物第一執(zhí)政當作偶像來崇拜,都齊聲祝愿他能有一個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國的偉大相符的稱號?!f是皇帝篡奪了金鑾寶座,那么我們可以說,他身邊的同謀比善于導演喜悲劇的所有暴君都多,因為四分之三的法國人都參與了他的陰謀。——(法)康斯坦《回憶拿破侖》(2)依據材料二,概括促成拿破侖稱帝的因素。材料三歐洲則普遍認為,由人民自己治理國家,最終只會導致無政府主義和天下大亂。但不管怎樣,華盛頓并沒有順應當時的潮流,為世上多添一頂王冠。然而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wěn)?!惿度A盛頓—美國的開國元勛》(3)材料三表明華盛頓拒絕稱王,其個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認為,華盛頓實際上具備稱王的條件,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wěn)”?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45年6月18日,在總統(tǒng)辦公室里舉行了一次決策會議,參加者有杜魯門的主要僚屬。會議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在決定作出后,陪同史汀生出席會議的麥克洛伊提出,是否有可能在擲原子彈前預先給日本一個警告。杜魯門鼓勵他具體談談。海軍部副部長巴爾德在一份備忘錄中建議,應在扔原子彈前三天向日本發(fā)出警告,以便給它一個機會投降。但在談論過程中參謀長們和陸海軍部長們都不同意先發(fā)警告,理由是說不準原子彈究竟會不會炸。這種看法并非毫無道理的??茖W家們當時講實驗彈的當量是2萬噸黃色炸藥,但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人對原子彈有無如此威力并沒有把握?!A慶昭:《從雅爾塔到板門店》(1)根據材料,指出二戰(zhàn)后期美國對日本實施核打擊的主要顧慮。(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產生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逐漸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1世紀初,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故D選項正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現代化股份制企業(yè)制度的建立都包含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故A、B、C選項錯誤。2、C【解析】

根據材料“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可知革命派主張保護個人的權力;根據材料“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群眾暴政的侵犯”可知聯邦派反對群眾暴政威脅個人權力,但是二者都主張保護個人權利,C選項符合題意;革命派強調的是保護個人權利,未體現主張建立邦聯制,A選項排除;聯邦派強調的是反對民眾的暴政,未涉及主張建立聯邦制國家,B選項排除;材料中的聯邦派和革命派都主張保護個人權利,D選項排除。3、B【解析】

儒家思想最大的特征就是強調民本,商鞅變法中的獎勵耕織最符合儒家思想,B正確;A是承認土地私有,排除;C是軍事上的措施,排除;D是思想上的措施,排除。故選B。4、A【解析】

依據材料“引力波本身是時空的漣漪。當引力波出來的時候,時空會在與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發(fā)生周期性的形變,而置身其中的物體也會發(fā)生周期性的伸縮”并結合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可知,為引力波提供基礎理論的是相對論。A正確;生物進化論是對于物種起源的一種學說,B排除;量子論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的基本規(guī)律,C排除;萬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和天體運動的規(guī)律統(tǒng)一了起來,與引力波的時空觀不符,D排除。故選A。5、C【解析】

據所學可知,戊戌變法運動是為挽救民族危機而進行的一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它以失敗而告終,沒能阻止中國民族危機繼續(xù)加深,A項錯誤;戊戌變法運動以失敗告終,也沒改變中國的君主專制體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B項錯誤:戊戌變法運動雖然失敗但對激發(fā)人民的愛國感情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C項正確;是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D項不是戊戌變法的作用,D項錯誤;應選C。6、C【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清政府拒絕美國進京呈遞國書的要求實質上體現了傳統(tǒng)華夷觀下的天朝上國姿態(tài),故C項正確。A項,題干并未體現清政府對外妥協(xié)投降政策,排除。B項,題干信息與閉關鎖國政策無關,排除。D項,耆英簽訂不平等條約反映了清政府此舉并未有效抵抗外侵略,排除。7、B【解析】

青銅禮器與政治生活有關系,主要用于祭祀,故B項正確;青銅禮器主要用于祭祀,與經濟聯系不緊密,排除A項;青銅禮器與商人的審美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祭祀活動不是日常的交往,排除D項。8、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關貿總協(xié)定、建立世界銀行并掌握了世界銀行的決定權均是屬于二戰(zhàn)后美國為建立以其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而采取的重大舉措,而重大舉措并不包括“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C??键c: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9、D【解析】

據“自然規(guī)律”、“社會規(guī)律”可知這幾道題都與唯物史觀有關,在秋收突擊期間考查這幾道問題體現了唯物史觀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故選D;1939年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不是土地革命時期,排除A;材料反映的不是學術界的關注,排除B;“普遍接受”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故選D。10、B【解析】

根據材料“這場席卷全歐的思想運動以其富有理性的觀念,喚醒歐洲各國乃至美國等國人民起來反對封建意識,反對教會權威,”可知這場運動強調的是理性和反封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啟蒙運動,B選項符合題意。旨在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是文藝復興的內容之一,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馬丁路德反對羅馬教皇兜售贖罪券,C選項排除。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有力挑戰(zhàn)了封建神學創(chuàng)世說,D選項排除?!军c睛】啟蒙運動指發(fā)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這次運動有力批判了封建專制主義,宗教愚昧及特權主義,宣傳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11、D【解析】

據材料“曾國藩以諸種理由拒絕”“而鹽厘征收、使用則不容戶部染指”可知,晚清時期地方財政為地方漢族官僚把持,中央難以調度地方財政資金,反映了中央政府權威下降,故D項正確;題干不能反映鹽稅是當時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故A選項錯誤;B項中“異常尖銳”說法過于夸大,故B選項錯誤;題干不能明顯體現洋務運動資金匱乏問題,故C選項錯誤。12、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百姓對陽歷新年尚未接受,說明傳統(tǒng)觀念與習俗仍有強大的慣性,革命對社會的改造有限,因此C選項正確;僅依據百姓對陽歷新年尚未接受不能說明政府法令流于形式,該表述以偏概全,A選項錯誤;材料僅體現了《時報》的內容,不能據此得出當時報紙夸大革命影響,B選項錯誤;這只是百姓對陽歷新年尚未接受,不屬于階級矛盾,D選項錯誤。故選C。13、D【解析】

1939年處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當時全民族抗戰(zhàn)的局面導致“民族”、“中華民族”等詞大量出現,故D正確;國民革命運動處于1924年到1927年,故A錯誤;紅軍長征在1934年到1936年,故B錯誤;百團大戰(zhàn)在1940年,也不符合題干時間,故C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的關鍵信息“1939年”,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抗日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入手,正確區(qū)分不同時間段的重大歷史事件,即可排除錯誤選項,得出正確答案。14、B【解析】

《論法的精神》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彼此制衡的原則;《1787年憲法》最早實踐了三權分立思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①③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項?!度藱嘈浴沸剂巳说幕緳嗬妥杂?,與三權分立思想沒有直接關系,排除含有②的A、C、D項。15、D【解析】試題分析:材料反映了士大夫階層從“羞與富商為伍”到主動結交富商,甚至與富商通婚,說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沖擊了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觀念,D項正確??键c:古代中國的經濟·商業(yè)的發(fā)展·明清時期商業(yè)的發(fā)展16、A【解析】

根據材料“國家的統(tǒng)治者具有絕對的權力,人民應該對他無條件的服從”結合所學可知,霍布斯指出社會是一群人服從于一個人的威權之下,而每個人個人將剛剛好的自然權力交付給這威權,讓它來維持內部的和平、并抵抗外來的敵人,符合霍布斯主張,A項正確;洛克主張兩權分立,材料內容體現了霍布斯主張,B項錯誤;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主張君主立憲制,C項錯誤;盧梭主張推翻君主專制,提倡民主共和制,D項錯誤。17、D【解析】

馬丁?路德認為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否認了教皇和教士是通往天堂鑰匙的掌管者,使人們獲得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和精神的自由,馬丁路德的主張是從神學的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故答案為D項。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通過宗教改革,個人并沒有取得與教皇的同等宗教地位,排除B項;宗教改革沒有打擊王權,排除C項?!军c睛】宗教改革宣揚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牧師,反對羅馬教皇、天主教會的特權,提倡個性解放,強調個人信仰自由,強調個人與上帝的直接溝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權威,打破了天主教會的精神枷鎖,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從而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進一步發(fā)展和傳播了人文主義。18、B【解析】根據“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結合所學,洋務派創(chuàng)辦民用企業(yè)主要采用官督商辦的形式,企業(yè)資金來源,主要是由官僚、買辦、商人以入股形式籌集,但實行封建性質的官僚管理,輪船招商局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民用企業(yè),故B正確;A是洋務派的軍用企業(yè),由完全由政府主辦,與商人無關,排除;CD屬于中國早期民族資本主義私人企業(yè),由早期資本家自己管理,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的準確解讀,結合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的民用企業(yè)的特點分析解答即可。19、D【解析】

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yè)利潤全部上繳國家,開支則由國家財政下撥。隨著改革開放的啟動,國家著手進行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施行“利改稅”,擴大了企業(yè)財權,較好地處理了企業(yè)與國家的關系,故選D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是在1984年,排除A項;按勞分配是分配個人消費品的社會主義原則,排除B項;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是在1993年之后,排除C項。故選D。20、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清代匠戶逐漸擺脫了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獲得了自由身份,為民間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此A選項正確;明清時期依然堅持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政策,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官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情況,C選項錯誤;廢除匠籍會沖擊封建小農經濟的地位,D選項錯誤。故選A。21、B【解析】

這四幅圖片分別反映的是毛澤東會見尼克松、鄧小平拜訪里根、江澤民會見老布什及胡錦濤會見奧巴馬,結合中美六十年來的關系可知,這段時間內中美關系有發(fā)展,有停滯,有合作,也有對抗,但目前的發(fā)展趨勢是走向成熟,構建更成熟的中美關系,故B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互動頻率大,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中美外交的國家利益所在,故C不符合題意;門戶開放是美國侵略舊中國的一種政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2、C【解析】

圖中所示是漢代諸侯王勢力擴大乃至釀成了“七國之亂”的形勢。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漢代中央與地方諸侯的矛盾最終被漢武帝化解,故C正確;漢文帝沒有解決此矛盾,故A錯誤;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但是沒有解決王國問題,故B錯誤;漢光武帝是東漢開國皇帝,故D錯誤。23、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發(fā)展了科舉制,大大吸納了飽學之士,因此有“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之說,故D項正確;軍功授爵制是秦朝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察舉制是漢代的選官制度,故ABC錯誤。24、C【解析】

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活動基地,故C正確;北京大學體制是否完備,與新文化運動主要活動基地無關,故A排除;北京大學不是《新青年》編輯部的所在地,故B排除;陳獨秀、李大釗在北大擔任教授,并不是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活動基地的最關鍵原因,故D排除。25、A【解析】

德國和美國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國,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下,德國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fā)展,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廣泛吸收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迅速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故A符合題意;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有廣闊的的殖民地,對吸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的積極性不高,法國小農經濟和小企業(yè)大量存在,國內市場狹小,限制了工業(yè)新裝備和新技術的采用,加之普法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的割地賠款,在資金和資源上妨礙了法國經濟的發(fā)展,故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故BC不符合題意;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吸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有限,而蘇俄或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6、B【解析】

魏源在六十卷的基礎上,不斷豐富《海國圖志》的內容,將其增加到百卷,這說明魏源渴望國人深入了解西方,故選B項;就其增補情況來看,主要集中于對地理知識和武器的介紹,不能說明其政治意識傾向明顯,排除A項;當時是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國家開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這不是居安,而是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排除C項;材料反映魏源重點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地理知識,但不能說明其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識,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故排除D項。27、B【解析】

日本投降后,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在宣傳中強調“解放者”概念,1946年,中共軍隊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些舉措強調了中共在法理和輿論上的正當性,契合了新的政治斗爭需要,B正確;日本投降后,國內民眾希望和平,而“解放者”的概念也是在收復失地時所用,與調動民眾參戰(zhàn)積極性無關,排除A;收復失地本身說明解放戰(zhàn)爭有利局面向中共轉向,排除C;中共舉措與民主革命雙重性無關,排除D。28、C【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郭禮征籌建大照電燈公司一方面受清政府的監(jiān)督管束,另一方面受到保守勢力的阻撓而進展緩慢,反映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曲折性,故C項符合題意;1903年處于晚清時期,并非國民政府時期,排除A項;洋務運動以甲午戰(zhàn)敗為破產標志,排除B項;完全依賴說法過于絕對且題干中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C。29、A【解析】

材料中體現了陳獨秀在五四運動前后思想觀點的巨大變化,尤其是其在五四運動后認識到無產階級的力量,有利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fā)展,A正確;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B與材料不符;C、D與材料無關。【點睛】材料的關鍵信息是“五四運動前后”陳獨秀觀點的變化,考查的是學生對五四運動的意義理解。五四運動后知識分子深入到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走上了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30、B【解析】

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4900年,屬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qū)崧澤村發(fā)現而命名,B正確;A是崧澤文化之前的文化遺址;C是崧澤文化之后的文化遺址;上海的文化被稱為"海派文化"想,不是文化遺址,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政治動員;宣傳形式多樣:目的性強;利用大眾傳媒等多種手段;軟較量和軟競爭等。(2)影響:固化了意識形態(tài)及文化層面的對抗;加劇了“冷戰(zhàn)”;增加了蘇聯與美國間民眾的敵對情緒。(言之有理亦可得分)【解析】

(1)“特點”,根據材料信息“根據聯共(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