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公開課課堂實錄-(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1頁
《故都的秋》公開課課堂實錄-(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2頁
《故都的秋》公開課課堂實錄-(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3頁
《故都的秋》公開課課堂實錄-(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4頁
《故都的秋》公開課課堂實錄-(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故都的秋》公開課課堂實錄(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先來讀這段話。

生(讀):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游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郁達夫的妙文。

師:研讀文字,你是否可以說出郁達夫的作品有

什么特點?

生:可以表現(xiàn)山水的特色。

生:應(yīng)該有對山水的理解。

師:還有畫一樣的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畫本同源。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他的散文—

生:《故都的秋》。

一任務(wù)準備(課前自學)

師:

任務(wù)準備要求:

①通過閱讀資料了解作者郁達夫生平

和創(chuàng)作背景。

②認真朗讀幾遍課文,初步感知《故都的秋》的景物、意境和語言的特點。(圈畫文中的字詞)

師:如詩如畫寫散文的郁達夫,對“故都的秋”

描繪了幾幅秋景圖?

生:五幅圖

師:一共有哪幾幅呢?從最上面的秋院圖開始,

順時針讀下去。

生:秋院圖、秋蕊圖、秋蟬圖、秋雨圖、秋

果圖。

師:今天我們真正探討的地方在這里,郁達夫

不僅是散文家,還是位小說家,更是一位深諳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理論家。他說:“原來小品文字可愛的地方,就是細、清、真三點。”細、清、真是什么?

生:細膩、真實、描寫平淡。

生:清新。

師:這正是小品文的原則所在。今天我們真正探討的地方就在這五幅圖畫。

二任務(wù)實施

核心任務(wù):

①想一想故都的秋的特點是什么?

②通過品味“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這五個場景中的景物特點,體驗作者構(gòu)筑的審美意境。

③嘗試選擇五個景象中最喜歡的一個配一幅插畫,來表現(xiàn)你所理解的《故都的秋》的意境。水彩、油畫、素描等不限。

任務(wù)說明:

①請注意文本意象的刻畫和表達,不要脫離文本創(chuàng)作。

②請在你的配圖上注明是五個場景中的哪一個。當然也可以在旁邊寫上文章中的一些語句或者配上一些解說。

(自學完成)

三任務(wù)評價交流

編輯部要新出版郁達夫的散文集《故都的秋》,向社會征集插畫,收到了同學們踴躍的投稿,請在座的各位編輯品一品郁達夫描繪的秋景秋意,聽一聽畫者是怎么理解郁達夫筆下秋天的景物和意境的,評一評哪幅畫最好地傳遞了故都的秋味可以從色彩、視角、動靜、細節(jié)、煉字等角度進行賞析

師:視角是什么?

生:作者對待一個事物的看法、觀點和角度。

師:觀察它、表現(xiàn)它、審視它、凝望它。你為什么畫這幅插畫?與大家交流品評。

(學生討論)

秋院圖

生:第三段秋院圖中“朝東細數(shù)的一絲一絲漏下

來的日光”中的“一絲一絲”和“漏”這兩個詞語很好,日光本來就是沒有形態(tài)的,作者把它寫得像有了一種具體的形態(tài)。

師:“畫人畫虎難畫骨”,骨是風骨,是風采,是

神韻,日光如何表達,借助的正是這樣的“煉字”。

生:“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

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天色”靜態(tài),“飛聲”動態(tài)。以動襯靜,寫出了秋季幽靜的特點。

師:表達非常完整。

生:我從色彩的角度進行賞析,“碧綠的天”“灰

色的馴鴿師”“牽?;ǖ乃{朵”,作者認為“藍色和白色為佳,紫黑色次之”,多選用青、白、藍、灰等冷色調(diào),與內(nèi)心主觀情感自然融合。

師:真好!非常獨到的解讀,如此冷色調(diào)的畫

面,是作者對故都的不舍眷戀,這種花叫—

生:牽牛。

師: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朝榮。日本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其中有一個回目叫夕顏,你們猜

猜看這兩個字怎么寫?夕顏,朝榮。

生:“夕”是“夕陽”的“夕”,“顏”是“容顏”

的“顏”。

師:這就是語感,這就是文化,這就是表達,這

就是積淀。能否猜出這朵花的生命有多長?

生:比較短暫。

師:具體多少個小時?

生:十二小時。

師:“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有一種昆

蟲,朝生暮死叫作蜉蝣。有一朵花,朝生夕死,名字叫夕顏,郁達夫靜對的正是這樣一朵花,他讀出了怎樣的生命感?

生:十分有秋意。

師:這是怎樣的使命感?

生:蓬勃。

生:生命的轉(zhuǎn)瞬即逝,生命的悲哀。

師:若要用書上的詞是—

生:悲涼。

師:破屋、濃茶、破壁、秋草;疏疏落落(孤寂),尖細且長(落寞)————蕭瑟,淡淡的悲涼

秋蕊圖

生:視覺與觸覺結(jié)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槐落蕊的曼妙,這不能說是曼妙吧。

師:為什么不可以是曼妙?這么好的詞語!與景

語契合,無關(guān)情語。

生:老師,請允許我請教您一個問題。(大家

都微笑)就是“他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我想他“為什么要說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為什么不把這些話直接省去了?

(大家都笑了,為他的質(zhì)疑鼓掌)

師:他在用一個倒裝句來強調(diào),聲音也沒有,氣

味也沒有,無聲無息,那么細膩、那么纏綿。

師:再追問一下,不是寫秋嗎?郁達夫?qū)懬锏穆?/p>

蕊是如此的聲音和氣味,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你更喜歡哪種?

生:我想比較一下兩者的異同。本段的描寫得非常溫柔、細膩,作者的心情是溫柔中帶著一點蕭瑟。杜甫描寫的秋天非常蒼闊,但我覺得他們兩個都非常好。(鼓掌)

師:語驚四座,同樣家國情懷。杜甫是沉郁頓挫

的。郁達夫是溫柔的,柔情似水,這是故國之戀。

生:“無邊落木蕭蕭下”比較宏大,寄托作者的

內(nèi)心苦悶;秋蕊圖的描寫比較細膩,反映作者內(nèi)心的憂懼。我能不能說都喜歡,老師?

師:當然可以,世間的美本就兩種,一種叫陽剛

之美,如雷如霆,如長風出澗。一種是婉約之美,如煙如霞,如幽林曲澗。世間的美百媚千紅,你可以愛任何一種!

生:我比較喜歡秋蕊圖。作者寫掃街時在灰土上

留下的絲紋,極富生活意韻。從細節(jié)中,可以看到郁達夫在人生的悲涼中對生活持有熱愛和留戀。

師:說得多好。這里他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氣息、

市井的味道、世俗的味道、煙火的味道、家人的味道,它不是天國,不是烏托邦,不是伊甸園,它是我的家園。

秋蟬圖

生:我更喜歡秋蟬圖,賞析意象,駱賓王曾寫過

《詠蟬》,蟬飲露而生,是高潔的象征。秋蟬壽命只有一夏,意象凄涼。1934年,華北事變多事之秋,日本磨刀霍霍,作者用秋蟬來象征自己。

師:他對于傳統(tǒng)意象的理解太棒了!我們的祖先

認為,蟬可以死而復生。堯舜禹禪讓制的禪,什么偏旁?(一男生在黑板上寫出“禪”)其實就是由蟬而來,希望世世代代無窮無盡禪讓下去。。

生:我看到的是第五段中第六句話“簡直像是家

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師:家蟲是什么?生:蟬。

師:我們知道六畜、太牢、祭祀三牲,這是我

們農(nóng)耕民族的溫馨和溫暖,但獨獨沒有聽說家蟲是什么?是蟋蟀。故都北平有一種聲音,綿延吟唱了百年、千年。從洛水之濱到藍田日暖,一直唱響的就是那只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師:郁達夫不僅寫了《故都的秋》,而且寫了

《北平的四季》,朗讀屏幕上的文段,體會語言特點。作者對北平的四季是何種情感?

一般的北方人家,總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墻!上面花廳內(nèi)都有一張暖炕,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帶明窗,窗眼里糊著薄紙,薄紙內(nèi)又裝上風門,另外就沒有什么了。在這樣簡陋的房屋之內(nèi),你只教把爐子一生,電燈一點,棉門簾一掛上,在屋里住著,卻一輩子總是暖燉燉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樣子。

生:熱愛,描寫的就是北平農(nóng)家生活和日常農(nóng)民

生活,有很強的生活氣息。

師:平平仄仄的美麗在朗誦當中得到展現(xiàn)。

秋雨圖

生:“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了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

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就這樣一個個“又”字,可以看出故都的雨返而往復,忽來忽去。在這樣的背景下,郁達夫又寫了在雨中的都市閑人穿著青布單衣,咬著煙管,站在橋邊,然后用緩慢悠閑的聲音,微嘆著,互答著,可以看出故都閑人的

那種閑適的特點。

師:咱們暫且就前面的一部分進行探討,你剛才

關(guān)注了擬聲詞?

生:息列索落。

師:擬聲詞就這樣活潑著、跳躍著、活躍在文

字里。擬聲詞、感嘆詞,入詩、入文都需要藝高人膽大,劍走偏鋒。李白的《蜀道難》開篇便是三個嘆詞—

生(齊背):噫—吁—嚱—

師:你還關(guān)注到了一個詞“又”,非常細致,什

么詞性?

師(引導):修飾動詞、形容詞的是副詞。能夠

關(guān)注到副詞的孩子,是詩意盎然的孩子。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謂、賓、定、狀、補,在表情達意上哪個成分更重要?

生:定、狀、補。

師:你抓住了,也感受到了。

秋果圖

師:“淡綠微黃”所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清、靜的淡色,它與作者對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獨特情感體驗相一致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主旨升華

師:剛才有一位同學談到“都市閑人”,先說都

市閑人的穿著。

生(讀):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

師:很隨意,很悠閑,很瀟灑。拿著鳥籠子,邁

著八字步。偌大的北平城,偌大的故都,都市的閑

人,他站在哪里?請細讀。

生:他站在橋頭樹里。

師:橋頭樹底下。

生:站在雨后的斜橋影里。

師:斜橋影里,他穿著青布單衣,咬著煙管,在

橋頭樹的影子里,都市閑人真的是悠閑嗎?

生:日本侵華,處于戰(zhàn)亂中,人們都失業(yè),是被

迫的。

師:“閑”是被迫的,還有補充嗎?

生:我讀過老舍的《四世同堂》,北平就有這種

文化,比較清閑,與世無爭。

師:這是城市的性格、文化的積淀。有人說,郁

達夫是一個憂郁的文人,他的成名小說《沉淪》,寫的就是留學生在日本不堪種種侮辱與踐踏,深沉日本海自殺!同學們可以告訴我,《故都的秋》里僅僅有“小我”嗎?還有—

生(齊):大我。

師:文章為什么要叫“故都的秋”,為什么不叫

“北平的秋”?1931年,日本占領(lǐng)東北;1932年,哈爾濱淪陷;1933年,山海關(guān)被攻破。此文寫于1934年,“四面邊聲連角起”,卻有那么多的人是都市閑人,因此,它不叫北平,而被稱為故都。

生:“故都的秋”,蘊含了作者內(nèi)心對故都的一種

深切眷戀。

師:在《黍離》之悲里有這樣一句話:知我者,

謂我心憂—

生(齊):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

何人哉?

師:屏幕上的文字出自一篇散文《懷魯迅》。

生(齊讀):“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

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p>

師:語言風格和《故都的秋》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但是我可以告訴你,這段文字的作者也是郁

達夫,風格如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