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年高考閱讀素材:時事評論29篇(任務驅動作文素材)
嚴懲失信才能讓誠信發(fā)光
徐雋
對“老賴”進行信用懲戒,光靠法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多部門、多行業(yè)、多領域、多手段聯(lián)合行動。
在現(xiàn)代社會,信用體系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約束著人們的行為,也守護著社會的和諧運行。而要維護信用體系,離不開對違法背信行為的制裁。中辦、國辦近日印發(fā)的《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用監(jiān)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正是目前對失信被執(zhí)行人——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老賴”——進行聯(lián)合懲戒的一份文件。
近年來,公眾對“誠信滑坡”頗有怨言。最令人深惡痛絕的,莫過于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的失信行為。在司法實踐中,有的“老賴”通過虛假訴訟、虛假仲裁,制造資不抵債的表象;有的“老賴”通過假離婚、假合同轉移財產,以各種方式干擾、阻礙執(zhí)行。不久前發(fā)生在山東曹縣的暴力抗拒法院執(zhí)行事件,就是“執(zhí)行難”的一個縮影。
限制“老賴”入黨、錄用為公務員、擔任國有企業(yè)高管,限制“老賴”坐飛機、坐高鐵、領取政府補貼、從事食品藥品行業(yè),限制“老賴”子女上高收費學校……隨著此次《意見》的出臺,一張針對“老賴”的天羅地網正越織越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lián)合懲戒機制正在建立健全。違法背信行為不僅在當下受到制裁,更會在個人信用上留下難以去除的污點,對就業(yè)、升學、貸款等重要事項造成長遠負面影響。
這也是世界各國誠信體系建設的必由之路。許多人感慨,在一些國家,開證明不用蓋公章,簽個名就行;下館子不用開發(fā)票,有收據就行;買車票不用找黃牛,網絡預約就行……事實上,這些國家普遍誠實守信的背后,都有著強大的失信懲戒機制。如果不對挑戰(zhàn)社會底線的失信行為加以懲戒,損害的不僅是勝訴當事人的權益,還有司法公信和權威、社會公平和正義。
對“老賴”進行信用懲戒,光靠法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多部門、多行業(yè)、多領域、多手段聯(lián)合行動。此次出臺的《意見》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由中辦國辦印發(fā),本身就表明了中央在頂層設計層面的重視。只有聯(lián)合起來,補齊短板、形成合力,對“老賴”處處設限,真正戳到“老賴”的痛點,才能改變過去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的不正?,F(xiàn)象,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和“破窗效應”的出現(xiàn)。
需要提醒的是,隨著失信懲戒機制的加快推進,被納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將對個人和單位產生重要影響,越是這樣,越需要法治保障,越需要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利。對失信被執(zhí)行人進行信用監(jiān)督、警示和懲戒,要嚴格遵照法律法規(guī)實施;法院要建立嚴格的操作規(guī)程和審核糾錯機制,確保名單信息的準確規(guī)范。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所謂“揚善必須抑惡”,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用監(jiān)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必能發(fā)揮牽引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讓“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濃郁起來,讓人人守信成為閃亮的國家名片。
《人民日報》(2016年09月26日05版)
以規(guī)范執(zhí)法守護法治信仰
張洋
公安機關被賦予一定的執(zhí)法權,就是被賦予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每一次規(guī)范行使手中的執(zhí)法權,都是一次對群眾訴求的回應。
法治社會的良好運行,離不開公民對法律的敬畏和遵守,也離不開執(zhí)法者對法律的規(guī)范執(zhí)行。如果在執(zhí)法過程中,執(zhí)法者的行為本身存在“毛病”,法治權威必然會在人們的心中大打折扣。正因如此,中辦國辦近日印發(fā)《關于深化公安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意見》,要求全面建設法治公安,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執(zhí)法活動、每一起案件辦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公安規(guī)范化建設的反復強調,背后是全社會法治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公安機關破了多少案,還會關注辦案程序是否正當合法,是否尊重和保障了人權;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于公安機關能提供哪些行政管理服務,還會關注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如何,是否存在“門難進事難辦”。群眾關注的深入,決定著公安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深度。此次《意見》正是立足于“深化”,從落實受案立案工作責任制,到進一步嚴格要求依法規(guī)范取證,再到規(guī)范執(zhí)法窗口服務……一系列的新制度新機制,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也符合全面依法治國的總要求。
適應新形勢是一種“深化”,解決老問題也是一種“深化”,并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過去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發(fā)展成為將來的短板,影響整體工作向前推進。近年來,一些執(zhí)法瑕疵、缺陷甚至是違法行為總是被迅速傳播開來,接受公共輿論的評判,接受法律制度的審視。這些瑕疵和缺陷給執(zhí)法公信造成陰影,讓法治權威蒙受損害,也讓一些基層民警備感壓力。然而,群眾監(jiān)督也是為了法律能夠得到更充分準確的實施,為了整個社會能夠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轉,這和民警執(zhí)法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辞暹@一點,才能變壓力為動力,習慣于在鏡頭前執(zhí)法。
避免過去一些執(zhí)法不規(guī)范、不文明等突出問題的再次發(fā)生,關鍵在于讓每一個公安民警深刻地認識到,擁有執(zhí)法權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依法行使權力,必然要求根據群眾的廣泛意愿,按照群眾的共同意志——法律,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公安機關被賦予一定的執(zhí)法權,就是被賦予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每一次規(guī)范行使手中的執(zhí)法權,都是一次對群眾訴求的回應。自覺樹立執(zhí)法為民的理念,牢牢把握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的要求,這是《意見》著力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再好的執(zhí)法制度和機制,都有可能和實際執(zhí)法行為形成“兩張皮”。
還應該看到,一些法律制度的缺位,會讓公安民警在解決新問題時束手無策;一些執(zhí)法標準的不統(tǒng)一,也會招來群眾關于“同案不同罰”的爭論;一些群眾的不理解不配合,一些領導干部的指手畫腳,都會讓公安干警感到左右為難。進一步構建完備的法律體系和良好的執(zhí)法環(huán)境,也是確保公安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的當務之急。
公安機關既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建設者和保障者,也是踐行者和遵守者。公安執(zhí)法規(guī)范化程度越高,法治權威和法治信仰就越能在全社會形成,給百姓帶來的安全感和獲得感也就會越強烈。未來,伴隨著《意見》的貫徹落實,伴隨著公安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不斷深化,這種正相關效應必然會越來越彰顯。
《人民日報》(2016年09月28日05版)
到底應該讓誰給孩子“補情商”?
謝偉鋒
不補學科補情商,最近,有位初三學生的媽媽反其道而行之,花了近2萬為孩子購買了一套情商課,引來家長圈一片唏噓。(9月20日《新聞晨報》)
情商課程價格可謂不菲,市場價在一節(jié)課300元左右,這讓很多家長直呼:“簡直是貴族課程!”考慮到一方面學校的基礎教育并沒有涉及到這個方面;另一方面,情商課在某種程度上是會塑造思維,和同樣價格昂貴的奧數課程相比,它確實能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情商課逐漸成為一些經濟能力殷實都家庭之選擇。
學生、家長的這種剛需,讓情商教育這種概念化的東西,一時間就成為新興市場,也造就了一個藍海產業(yè)。投資前景看好,利潤空間大,自然就會有眾多商家和機構紛紛進場分肥。但目前來看,情商教育是否就真的“存在即合理”?學費不菲的課程是否就能給情商“充值”?在還沒有標準和規(guī)范出臺的前提下,市場就已經“穿鞋跑步”,對于這種先入為主,又有誰來對它進行監(jiān)督?
應該看到,一些家長之所以會考慮給孩子選擇情商課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孤僻、不愛交流。這種很多人都會遇到的“成長煩惱”,和情商表達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還是有所區(qū)別。市場上流行的情商課程,更多在于對孩子以鼓勵、思考空間以及增加溝通。這種趨向于心理干擾的流程,如果就能轉變成情商培訓并用它來掙錢的話,恐怕就太過短平快了。
《教育規(guī)劃綱要》明確了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這為學生教育的綜合性培養(yǎng)提供了重要遵循。因此,包括情商意識在內的素質教育,應當是義務教育領域的重要支撐,它也應該由教育主體來加強。如果只是抓住了分數和考卷,而學生其他素質教育的“業(yè)務”被市場全盤包辦,這顯然就達不成教育對知識輸送和人格塑造的首尾相連。
一些條件優(yōu)渥的學校,已通過在學生中開展采訪活動、戶外演講、播音實踐、體育拓展等主題行動來推行情商培養(yǎng)。這種精英教育的“先知先覺”,造成學生、家長對于優(yōu)秀學校的掐尖。但更多的普通學校還沒有達到這種軟硬件要求,因此留下了大片情商教育的空白領域。試想,情商課作為孩子們精神領域的補給品,如果任由市場化介入,恐非學生之福。因此,能否由某些非盈利的青少年組織來“代勞”,從而達到公益屬性。譬如,美國的童子軍機構,就通過一系列戶外活動讓孩子逐漸完成諸如自尊、公民意識及野外生存技能等價值觀的灌輸。這種經驗,可以借鑒。
尊重“北大屠夫”再執(zhí)屠刀的選擇
江德斌
陸步軒這個北大畢業(yè)后在長安街頭賣肉謀生的才子,經首次報道之后,幾乎家喻戶曉,掀起了一場關于人才話題的大討論。2004年陸步軒進了當地一檔案局工作,肉攤交給家人打理。今年9月19日,他宣稱辭去公職,繼續(xù)賣肉。不過這次他把肉攤弄大了,和合伙人北大校友陳生一起趕互聯(lián)網大潮,在網上賣豬肉。他說,當公務員是情懷,但收入低難以維持生計,想成為豬肉專家。(據9月20日《華商報》
“北大屠夫”重拾殺豬刀賣肉,一如既往地成為熱點話題。他在相隔12年后,辭去公職再次賣肉,沒有那么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顯得更為從容平淡,不再留戀體制內的穩(wěn)定和福利,而是懷抱重新創(chuàng)業(yè)的心態(tài),開啟人生的新路。在知天命的年齡階段,大多數人更期盼安穩(wěn)平淡的生活,相比之下,陸步軒的選擇更需要勇氣,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成功或者失敗,都是未知的概率。不管結局怎樣,我們都應尊重其選擇權,為他的勇氣點歌贊吧。
陸步軒是個頗具社會爭議性的人物,他的言行多次引發(fā)社會輿論的關注,主要跟他的學歷背景及職業(yè)有關系。普通人很難想象到,一位北大的才子,居然會在街頭賣肉,這種反差太大,給人留下的印象極為深刻,引起的爭議也非常大。不過,這些年來,名牌大學畢業(yè)生做環(huán)衛(wèi)工、賣羊肉串、開擦皮鞋店、做月嫂、賣肉夾饃等新聞層出不窮,公眾早已見怪不怪,并逐漸用平常心態(tài)來看待,尊重他們的就業(yè)選擇權。
隨著社會的進步,民眾已經接受多元化思維,不再堅持舊有的就業(yè)觀,只要是憑借個人能力和興趣做事,無論哪種職業(yè),都能做出成績來,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所在。而且,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階段,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獨木橋”不好走,倒不如另辟蹊徑,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多元化就業(yè)也就應運而生。
事實上,在國外發(fā)達國家,高學歷者也不全是精英職業(yè),同樣干著各種各樣的工作,諸如服務員、工地、快餐店等,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可見,大學生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賣豬肉也是個人正常選擇,只要是付出努力賺合法的錢,靠自己的勞動養(yǎng)活自己,都將贏得社會的尊重。至于“北大屠夫”陸步軒的回歸,跟其他勞動者的離職再就業(yè),也沒有本質性差別,更何況,這次他是干上了電商,亦符合“互聯(lián)網+”的創(chuàng)業(yè)潮流。
恰如陸步軒的校友及合伙人陳生所言:“我們沒自殺、沒跳樓、沒出國,我們是正面的。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倍遥瑯邮亲鲐i肉生意的陳生,如今已實現(xiàn)了連鎖經營、創(chuàng)立品牌、公司上市等成績,為消費者供應放心豬肉,社會價值一點都不小。陸步軒如果能夠將實踐經驗與學術結合,成為豬肉方面的專家,實現(xiàn)其夢想,不也是一種成功嗎?
學生迷戀“蘋果”是消費主義的嬌嗔
斯涵涵
9月17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在成都手機銷售火爆的太升南路上,由于新“蘋果”在初期發(fā)售量少,價格同樣在水漲船高,最貴的一款iPhone7plus甚至炒到24000元,足足是原價的兩倍還要多。業(yè)內人士介紹,目前購買蘋果手機的人群里,學生占了3至4成,成購機主力軍。(9月18日《華西都市報》)
學生處于學習階段,沒有經濟收入,卻成為購買蘋果手機的主力軍,其中的反差令人警醒。
長期以來,蘋果手機系列在我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之間存在一種消費誤區(qū),成為一種時尚的象征,財富的炫耀。一些人千方百計以買到為榮,為iPhone瘋狂的現(xiàn)象我們早不陌生,有富家子、土豪為此一擲萬金的,也有屌絲為此賣腎的,更有黃牛借此爆炒的,“愛瘋”的意思早已家喻戶曉,“我把腎都賣了,你卻不賣我”,網絡段子此起彼伏,凸顯畸形的消費主義以及人們對此現(xiàn)象的揶揄。
最貴的一款iPhone7plus炒到24000元,事實上是一種營銷策略。每年iPhone出新機,前期都炒得很兇,畸高的價格是對新機的一種強勢宣傳,成功達到廣而告之效應,也在初期‘嚇’住消費者,讓他們對比購買其他款式。其實對新舊機型都是一次大幅度的促銷,而在一個月后,市場價格便能回歸穩(wěn)定水平,消費者應該看清迷局,理性購機。
學生成購機主力,緣于家長的攀比心理以及補償心理:“別個娃娃都在用,還是要給孩子買一個嘛”;家長為了滿足孩子及自己的虛榮心,不惜花掉一兩個月的工資來購買蘋果手機,一味遷就盲目溺愛往往物極必反,或將蘋果手機作為一種錯誤的獎勵,孩子的超前消費、過度消費成為理所當然,使得孩子文化分數和受教育程度很高,而量入為出的財商及關愛親人的“成績”較低。
學生狂購新“蘋果”是消費主義的嬌嗔。時時把引流消費潮流品牌納入目標參照范疇,是一種價值誤導,會對剛剛成年的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事實上,大學生要對家庭、對社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參照,對自身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對未來設立一個長遠規(guī)劃和人生目標,要用知識和能力來裝扮、提升自己,切莫因瘋狂追逐一個“蘋果”而迷失于消費主義的森林。
校園貸當與高校保持安全距離
鄧海建
繼重慶、廣西和深圳陸續(xù)出臺針對校園貸監(jiān)管政策后,上周,廣州互聯(lián)網金融協(xié)會下發(fā)了關于校園貸的“八項不得”。其中包括網貸平臺不得向未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提供借貸撮合服務;不得委托學生、校園工作人員、校園商戶等在學校開展推銷或代理活動;不得開展違規(guī)違法的催收行為等。(9月13日經濟參考報)
校園貸野蠻生長的歷史,不過再次印證了“不作不死”之定律。2016年上半年,與爆發(fā)式增長的校園貸生意相匹配的,是“跳樓自殺”、“裸條借貸”等各色負面?zhèn)髀?。借錢的、催債的……一幕幕驚天大戲,在校園與借貸公司之間上演。最后的最后,輿論聲壓之下——8月24日,銀監(jiān)會就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并明確提出,目前對校園網貸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
大勢已定之后,屬地管理的緊箍咒一聲聲念起。9月7日,廣州互聯(lián)網金融協(xié)會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校園網絡借貸業(yè)務的通知》,明確八項具體規(guī)定;次日,上海金融信息行業(yè)協(xié)會牽頭發(fā)起成立“上海校園貸綠色聯(lián)盟”,提出“五要五不”規(guī)則……算上重慶、廣西、深圳等地的規(guī)定,校園貸任性妄為的歷史,基本算是快要畫上句號了。
借貸消費自然不是洪水猛獸,大學生作為成年公民,亦有合法的消費自由。不過,下面兩組數據還是值得警惕:一是據統(tǒng)計,2015年,全國在校大學生有3000萬左右,這個群體有超過80%的人資金短缺,估算消費信貸市場超過4000億元。二是根據融金寶理財此前發(fā)布的《2015年大學生消費分期調查報告》,30家平臺大學生分期購物平臺中,七成費率不明確或者標示不清,逾期不還后,不同平臺逾期費相差10倍。黑色公司、誘導消費、格式陷阱……當無序的校園貸市場呼風喚雨的時候,閱歷尚欠、自制力弱的大學生們,估計難免會成為砧板上的魚肉。
有人說,禁得了欲望,禁不了需求。這話當然很有道理,校園貸領域的問題,比如很多是違法事件,顯然也不該讓金融模式背黑鍋。一刀切地禁絕校園貸,既不利于學生成長,亦悖逆市場規(guī)律。不過,此起彼伏的失范行為,起碼傳遞了一個共識:校園貸當與高校保持安全距離。
這個安全距離,當有兩層含義:第一,校園貸可以“賣蘋果”,但不能扮演“美女蛇”。一切以挑逗或蠱惑為手段的校園貸,恐怕起碼是悖逆商業(yè)倫理的。第二,校園貸亂象中,即便是合規(guī)公司,不少也是違規(guī)操作,審核形同虛設、監(jiān)管牛欄看貓,更別談不少公司涉嫌高利貸式經營。如果不能及時“清理門戶”,校園貸求生的呼聲,恐怕就談不上理直氣壯。
發(fā)學生的財,固然也是生意,但怎么去發(fā)財,顯然不該僭越法理與情理之“雙軌”。
“罰款0元記0分”張弛有度的教化更有效力
楊朝清
這兩天,有不少讀者反映,愛車不知何時身背“罰款0元、記0分”的奇怪罰單,不知道怎么處理。記者從福建廈門市交警部門獲悉,這種警告性罰單也要處理,否則車輛將無法年檢。(9月13日《海西晨報》)
伴隨著消費結構從生活必需品時代向耐用消費品時代轉變,汽車逐漸從精英消費向大眾消費過渡。盡管中國已經成為汽車大國,但與之相適應的汽車文明卻尚未建立起來;作為一種“文化墮距”,一些司機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比時代潮流“慢了一拍”,背離交通規(guī)則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甚至見怪不怪。
對交通違規(guī)行為開罰單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提升司機規(guī)則意識和公共精神的一種手段。與那種震懾性罰單相比,“罰款0元記0分”無疑是一種柔軟的力量--這種警告性罰單對輕微的失范行為發(fā)出了預警,既達到了對司機進行制度化、規(guī)范化教育的目標,也以更加人性化、更有操作性的方式得到了司機的接納。
許多司機違背交通規(guī)則并沒有很強的圖謀性,即有計劃、有目的地去破壞規(guī)則;許多情況下是為了貪便宜、圖方便,是為了減少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成本。不論是駕駛機動車時向道路拋撒物品,還是在駕駛室放置妨礙駕駛人視線的物品,抑或駕駛時撥打接聽手機,這些失范行為程度輕微、面大量廣,“罰款0元記0分”無疑實現(xiàn)了規(guī)則嚴肅性與執(zhí)行靈活性的有機統(tǒng)一。
罰款不是目的,催生汽車文明才是目標。罰款和扣分作為一種治理手段,不能過度利用甚至濫用。在社會治理的過程中,既要有“問題意識”,看到交通違規(guī)行為的安全隱患和文明缺失;也要有“過程意識”,明白社會文明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時間和過程。只有將“問題意識”與“過程意識”有機結合,對交通違規(guī)行為的規(guī)訓與懲罰才會張弛有度、剛柔并進。
“罰款0元記0分”并非對輕微失范行為漠視和縱容,而是采取了一種寬嚴相濟的方式。盡管沒有罰款沒有扣分,司機依然要接受懲罰。究其原因,輕微的失范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制止和教化,就會不斷積累;輕度的失范行為就會演化為重度的失范行為,零散的失范行為就會形成集中的失范行為。只有防微杜漸,給輕微的交通違規(guī)行為及時戴上“緊箍咒”,才能避免出現(xiàn)更嚴重的后果。
從“留紙條違停免罰”到“罰款0元記0分”,無不透視著社會治理觀念的重塑與更新。與那種冰冷的罰單相比,這樣柔和、溫情的罰單,不僅更容易讓司機接受,也有助于提升他們對交通文明的價值認同。說到底,文明出行離不開司機的公眾參與,只有讓司機真正地轉變了觀念,交通文明才會更有社會基礎。
“賣萌通緝令”切莫娛樂無極限
斯涵涵
日前,陜西省公安廳懸賞緝拿在逃嫌犯,提供線索者有望獲1萬元獎勵。西安網警巡查執(zhí)法官微發(fā)微博稱:找到他,你就能買“愛瘋7”了,還是256G的。此舉引起了網友的討論,有人認為作為通緝令來講,如此輕松詼諧的措辭不夠嚴肅、嚴謹。也有網友認為,警察辦案也要與時俱進,引起群眾關注,更能發(fā)揮通緝令的作用(9月12日光明日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安機關開始甚至頻繁地運用新穎的網絡語言,什么淘寶體、咆哮體、凡客體、非誠體,在網絡上宣傳自己、回復群眾、作預警提示等,這種帶著明顯時代色彩的新型宣傳語,一改公安機關嚴肅刻板的形象,有助于拉近警民關系,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以求真正有效地為民服務。但是通緝令用“愛瘋7”作引子,未免有嘩眾取寵,“娛樂無極限”之嫌。
首先,該通緝令透露出濃烈、奢靡的消費主義。蘋果手機系列本身在我國消費者之間就存在一種消費誤區(qū),一些人千方百計以買到為榮耀,不惜啃老、貸款甚至違法犯罪。在通緝令中,時刻不忘把引流消費潮流品牌納入目標參照范疇,不僅幫國外品牌做了免費廣告,更是一種價值誤導,會對社會成員尤其是年輕人產生不良影響。通緝犯是犯罪人群,通緝令是針對這種特定人群的一種法律文書,是法律威嚴的體現(xiàn)。將抓逃犯與消費行為等同起來,必然混淆是非,產生誤導。
其次,熱捧這些網絡語言、蘋果手機的多為青年人,他們樂于接受新事物,對這些花樣翻新的某某體、名牌手機津津樂道且運用嫻熟。這也決定了其性格的另外一面,即好奇心強,容易沖動。如此輕率的廣告用語,易使沖動的年輕人對抓捕后果估計不足,甚至抱有美好想象,大大消解了法律的嚴肅性,讓人感覺不適。
其三,詼諧幽默的推廣用語,的確可以起到吸引眼球的傳播效果,但不是任何事物任何人都適用。通緝令作為嚴肅的法律文件,其語言應該有個度,賣萌也要分清對象,不注意掌握分寸,法律法規(guī)娛樂性解讀,極可能事與愿違。
勸諭與警告并重,嚴肅與規(guī)范并存,才是通緝令的作用所在,也是法律威嚴的體現(xiàn)。“愛瘋7”通緝令,是對警務語言網絡化的誤讀。通緝令很“萌”,群眾很“暈”,其作用難以預料,還得認真對待謹防走偏。
“私人定制”別簡單化為“選課噱頭”
段思平
“我要定制一個幽默,風趣,能將復雜的工科知識簡單化的男老師?!薄坝H,給我定制一個熱情開朗能與我們有更多交流的年輕女老師……”9月9號至10號是江西理工大學新生報道的日子,該校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推出“私人定制”教師模式,新生只需在報到時先填寫一份“教師定制訂單”,便可私人定制老師。(9月11日央廣網、當代生活報)
“私人定制”的概念非常美好,但在實際落地時存在一定難度。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是,學院的老師數量是有限的,某一具體課程的可選教師也就是那么幾位,再怎么“私人定制”,只是小范圍的優(yōu)化配置。并且,當學生提交要求后,仍是由學院教學秘書等工作人員來匯總統(tǒng)計,再進行教師與學生的配對,這些工作人員能不能完全理解學生的要求,實現(xiàn)學生理想中的“定制”,仍然要打一個問號。
其實“私人定制”從某種程度上說,類似于現(xiàn)在各大學普遍實行的選課系統(tǒng),每名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在校內系統(tǒng)上定制專屬課程表、選擇授課教師。只不過,一般大學生選課前要通過學長學姐了解每個老師的情況,根據得到的信息來進行自主選擇;而“私人定制”是學院根據大學生反饋的信息,為每名學生配置教師。但最終總的結果很可能是一樣的:少數有口碑、受歡迎的老師,人人都想選,但能如愿的只能是一部分人;相當一部分教師特點并不突出,對學生吸引力一般,但既然開課了,也都會分到一定數量的學生。
可見,如果“私人定制”只是在學生選課時發(fā)揮點作用,那就是一個“選課的噱頭”罷了,不值一提。筆者所希望的是,“私人定制”所傳遞的“以生為本”教育理念,能在高校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起到真正作用,體現(xiàn)高校的辦學特色。這就要求校方真正重視“私人定制”的機制配套與后期運用,別學生選完課后就棄之如敝履。
一方面,“私人定制”要堅持下去并且推廣開來,形成學生對教師要求的大數據。校方要把學生的要求作為教師招聘、考核的一個重要維度,通過“私人定制”指導老師教學,敦促老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面,要通過“私人定制”扭轉“重科研輕教學”的高校風氣。如果教師在科研上的壓力過大,就很難在教學中投入熱情,“私人定制”的初衷就很難實現(xiàn)。因此,校方要在管理中,讓教育資源、評價機制真正向一線教師傾斜,讓教師從根本上愿意扎根課堂。
說到底,“私人定制”到底是噱頭還是創(chuàng)新,就看高校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運用這一機制,能否真正為學生與教學服務。
購物網站的責任不能由職業(yè)打假人代勞
謝偉鋒
隨著網上購物的興起,職業(yè)打假人也將目光投向了購物網站,并出現(xiàn)了一批專盯網站的“網購職業(yè)打假人”。在一些地方的法院,網購維權案件中原告為職業(yè)打假人的甚至占到了全部案件的9成。(9月11日《北京青年報》)
隨著網上購物平臺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網購行列當中。與此同時,身份特殊的職業(yè)打假人隨之大量涌入。查詢案例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較大的購物網站幾乎都曾被職業(yè)打假人起訴過。
和消費者權益保護一起成長起來的職業(yè)打假人,之所以會把目光投到如火如荼的購物網站上,一方面是因為其在實體商店可進行操作的空間日益逼仄,商家在法治思維和壓力倒逼下,已是內外兼修;另一方面,只需登陸購物網站就可以進入“工作狀態(tài)”,職業(yè)打假人花在選擇性購買的時間大大壓縮,這給他們騰出維權、訴訟的時間。
但,購物網站對于職業(yè)打假人來說,并非“不設防城市”。職業(yè)打假人對于在購物網站發(fā)現(xiàn)的存在質量問題或商家涉嫌虛假宣傳的產品,操作時不如在實體商店得心應手。一個重要原因是,購物網站一些非自營店鋪在被職業(yè)打假人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后,接下來的異地取證和鎖定責任人等環(huán)節(jié)都是難題。有些購物網站還要求必須按照相關標準的證據才受理消費者投訴。這無疑拉長了戰(zhàn)線。
還有,保證金制度是購物網站樹立的一道產品質量的“熔斷器”。但有些涉事網店在權衡利弊后,很可能會舍棄保證金而“自我斷尾”,從而造成一起消費者權益訴訟的無頭案。
可以預見,職業(yè)打假人精準的利己動機,注定其成為網購打假的“少數派”。他們得利之后,只會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無意消費者權益的真正拓展。因此,在打假責任主體的確定中,購物網站的“守門員”責任不能由職業(yè)打假人代勞。后者只能作為特定階段的產物而存在,他們終究無法喧賓奪主。
和職業(yè)打假人無利不起早的勤奮相比,購物網站對于打假的覺悟,實在后知后覺。他們甚至有“假貨不是我造成”的呼聲,并主張工商部門把主要戰(zhàn)線擺在生產廠商一邊。但購物網站作為平臺和市場的管理者,必然要起到“安全港”的監(jiān)管義務。這點,毋庸置疑。
事實上,包括淘寶網在內的購物網站,已在內部形成了職業(yè)打假人隊伍。他們在以治理商品品質為出發(fā)點,形成“找——買——送檢——處罰商家”的作業(yè)流水線,“足不出戶”就擠壓了假貨、次貨的空間。而購物網站的這種自我凈化功能,還需要一些配套支持,譬如對新型產品要及時出臺標準,有充分的法律依據,才會讓網站內部的職業(yè)打假人管控起來師出有名。
多一些興趣少一些焦慮
丁慎毅
伴隨經濟發(fā)展,國人的興趣開始呈現(xiàn)多樣化,不同年齡層興趣差異較大。今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發(fā)布《中國興趣報告》,報告指出95%的國人認為自己有興趣,但僅14%的人愿意為自己的興趣“買單”。(9月8日人民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交網絡與賦能研究課題組闡釋了“興趣”的明確定義:人在自身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響下,由于需求而產生的一種自發(fā)的、主動的、強烈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表現(xiàn)在對于某種事物的積極探究或者對于某種活動的愛好。
95%的國人認為自己有興趣的某些人肯定說:我興趣很濃啊,對錢感興趣,對權力感興趣,對飯局感興趣。這當然無可厚非,可是當太多人都聚焦在這上面時,這樣的興趣并不輕松,或許更多的增加焦慮。而對整個社會來說,則是很無趣。
這里所說的興趣,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愛好??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你的某種興趣是業(yè)余愛好,比如書法、音樂,打球、下棋等等,而你又愿意為此付出時間和金錢,恭喜你,你屬于14%的群體。
興趣的真正價值不是將來能派多大用場。若你發(fā)自內心的熱愛,那么今天它已經在豐富你的內心,讓你真正在生活,而不僅僅是活著。這會使你忘掉生活工作中的疲憊和煩惱,讓焦慮離你越來越遠。
如果你的興趣正好是你的工作,恭喜你,這真是人生的幸運。這時候,你就不會因為這項工作感到疲憊,不會抱怨薪金太少,不會拒絕加班,而是為此付出更多。
有時聽某些領導說:現(xiàn)在的90后不像我們那樣年輕時有理想有干勁。這好像不能一棍子打死。
《中國興趣報告》顯示,初入職場的90后、95后傾向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工作,而工作多年的80后則是“個人興趣讓位于薪酬福利和發(fā)展空間”。在放棄個人興趣的數據中,80后占比最高,為43%,60后最低,為28%。
應該說,初入職場的90后之所以讓前輩們看不順眼,主要是安排給他的那份工作與他的興趣有較大沖突,而前輩們基本沒啥興趣,所以就只能在工作上死磕了。
能夠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工作,這是社會的進步,是人性的進步。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利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它可以減少憂愁焦慮,更利于身心健康;可以平衡社會生態(tài),讓社會更加多元化。社會至少應該對此抱一種包容的態(tài)度。比如說網絡游戲、電子競技,這在以前是不被大眾認可的,但現(xiàn)在不同了。教育部剛剛公布了2016年的13個增補專業(yè),其中就包括“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
當然,有可能你現(xiàn)在的工作不是你的興趣,那也沒關系,但卻不能因此對工作不認真。只要堅持著這份興趣,總有機會來臨。喬布斯年輕時學過美術字,當時在他的現(xiàn)實生活中真看不出能有什么用,直到10年后他設計個人電腦,美術字的訓練才派上用場。為此他說,看未來時其實你并不知道怎樣串起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哲學家周國平說,一個人的生活需要把心安頓好。他有兩個標準,一是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自身能力得到最好的實現(xiàn)和發(fā)展,簡單地說就是事業(yè)。第二個標準是要有自己的心靈家園。即使在寂寞的時候,也不會太無聊、太孤獨。
所謂能優(yōu)雅地生活,我認為,就是能從容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有相當的自由度,活得比較快樂,而不是被選擇。這就需要一個人要有自己的興趣。對興趣的熱愛,可以讓我們不顧一切地向著特定的目標前進,在我們深受打擊時仍然擁有可以安放自己心靈的地方,可以幫助我們愈戰(zhàn)愈勇,也可以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奇跡。
希望人們多一些興趣,少一些焦慮;希望這世界多一些有趣的人,少一些無聊的事。
莫讓“拼命”一語成讖
王學勇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真的很脆弱,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病魔會到來,悄悄把一個人帶走。9月7日下午,看到一條消息--徐婷的妹妹徐丹丹在微博確認了90后女演員徐婷病逝,因為身患淋巴癌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很遺憾通過這樣的方式認識這個美麗的姑娘,一個年僅26歲的美好生命,感慨生命有時候真的很脆弱。(9月8日《中國青年網》)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一定要拼命工作,拼命掙錢”。然而“拼命”這個詞對于徐婷來說,在懷揣著三百元在北京打拼,在拼命掙錢,將幾十部戲的酬勞全部奉獻家人之后,卻一語成讖,最終,病魔讓她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與徐婷的情況非常類似的是每年都會發(fā)生的“過勞死”現(xiàn)象。就在今年六月底,南方醫(yī)科大學金丹被發(fā)現(xiàn)在醫(yī)院宿舍逝世,年僅45歲,另一名則是34歲的天涯社區(qū)副主編金波在地鐵站臺上突然暈倒,隨后失去意識,經路人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同事對他們的評價很一致,“平時工作很拼,經常熬夜”。有報道稱,中國已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人均勞動時間已超過日本和韓國,每年有60萬過勞死。
為什么要“拼命”?從個人角度來講,“拼命”是對于工作的負責,對于事業(yè)成功的渴望,是有上進心的表現(xiàn);從家庭角度來講,“拼命”可以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生活,能買到更好的學區(qū)房,接受更好的教育,讓父母有更好的物質條件來頤養(yǎng)天年,少了陪伴可以用更多的金錢來彌補;從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來講,“拼命”可以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讓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可是連命都搭上了,沒有了健康這個1,后面有多少個0都是徒勞。
人生,不能只“低頭拼命”,也要“抬頭休息”。首先,每個人都應該調整好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和工作節(jié)奏,對待工作仍需一絲不茍,但是不能沒日沒夜,正所謂“只工作不玩耍,聰明員工也變傻”,不僅變傻,還有可能會“瞑目”,工作與休息娛樂相結合,做起事情才能事半功倍;其次,每個家庭也要給予家里的頂梁柱更多的關愛,少給他們壓擔子,多給他們“講段子”,假如徐婷的家人能夠多幫女孩排解壓力,給她少增加些家庭的經濟壓力,也許她就不會那么拼命,癌癥很可能就不會向她襲來;再次,我們的社會也應該對每一位勞動者,尤其是打拼的年輕人們更多的包容與關愛,盡量減少“白加黑”“五加二”的出現(xiàn);最后,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讓每位勞動者都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一方面保障自己在加班過程中的經濟權益,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在維護自己勞動與休息的權利時有理有據。
誠然,拼命的精神是好的,做什么事都是需要一種不怕苦不怕累的恒心和毅力的,“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F(xiàn)在社會殘酷,拼命努力的人有可能會最后成功,但是沒有努力過的的人就注定沒有收獲。如果有一天感覺自己的拼命讓自己很累,這個時候,應該放下所有,放松自己,世界那么大,去看一看,緩解下緊張負壓的心情。勞逸結合,身體不會吃不消,也能得到自己的回報,豈不是一件好事嗎?人不在于活得富貴,而在于順心如意!家庭不在于窮富,而在于溫馨和睦!
守好“潛龍”時刻,在人生低處時蘊藏能量
吳儲岐
導語:正如燕子低飛時在積蓄力量一樣,人在人生低處時也在蘊藏能量,一旦時機成熟,達到所需能量,就會石破天驚,沖擊下一個巔峰時刻
武俠小說中有一門功夫叫“降龍十八掌”,其中有一招式叫“潛龍勿用”,語出《易經》,意為“潛藏的龍,切勿有作為”。
這一般會用來形容人生的低谷期,講究順勢修煉,以待來時。年輕人尤其是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大都是潛龍:一是前途不可限量,二是當下仍顯不足。但很多人并不明“勿用”二字,尤其浮躁風氣侵染,剛進入社會就想“身登青云梯”,年輕人有血性是好事,但眼高于頂很容易最終眼高手低,成事不足。
何者為“潛”?《易經》重“勢”,因時機未到,故隱忍待機,養(yǎng)晦俟時。諸葛亮隱居在臥龍崗時自耕自食,常常吟誦《梁父吟》,這時候并無人知道他是誰,但他卻能氣定神閑、心平氣和。那諸葛亮在臥龍崗可不是真臥著,所謂“勿用”不是說“不用”,而是站在不用的立場上來用。彼時,龍潛深淵,其內在不夠厚實、陽氣不夠充盈,應繼續(xù)積蓄能量,修煉本領,以期在未來恰當的時機因勢而謀、應時順勢而為。
常說沒有理想的人如同敗柳,年輕人志做“鴻鵠”,不當“燕雀”,當然是好事。但當鴻鵠,就要高飛遠征,決不能只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沖動,卻無不矜不伐的謙遜、久久為功的恒心。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文化水平、理論素養(yǎng)大都較高,但由于經驗欠缺、實踐不足,容易“唯書不唯實”,心氣兒太高;又或者理想和抱負有些亂竄,不能聚焦。
比如工作之初,常常因為被安排做一些小事、雜事而悶悶不樂,甚至對前輩交辦的“皮毛”工作不屑一顧??涩F(xiàn)實通常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好,“龍?zhí)住鄙形磁芎茫拖胫苯印拔瑾{”。在廣闊時空的場域中,從來不缺乏有聰明才智的人,天天發(fā)誓、做白日夢猶如有毒的“雞湯”,會走冤枉路的。
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是有意義的,這可比作一串珍珠項鏈。每一段旅程就像一顆顆大小形狀各異的珍珠,單獨拆開來看并無神奇、彼此間也無甚聯(lián)系,但等到最后一顆珍珠成線落成、串成一圈時,就會發(fā)現(xiàn)光芒四射、熠熠生輝。那時,再回過頭來品味,也許無論缺了哪一顆珍珠,項鏈都串不成。
所以,人生的低潮與高潮互為犄角,二者都是邁向理想彼岸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你觀察過燕子飛行的軌跡嗎?燕子每次高飛前,總要先向下滑落,在低處飛行一段距離之后,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正如燕子低飛時在積蓄力量一樣,人在人生低處時也在蘊藏能量,一旦時機成熟,達到所需能量,就會石破天驚,沖擊下一個巔峰時刻。
人生路漫漫,若你守好人生的“潛龍”時刻,并能不斷充盈完善自身,俟及時機顯現(xiàn),必然飛龍在天。
整飭人生的“精神牧場”
陳峰
生活雖不總如自然那般美好,但我們仍可讓生活充滿詩意。
身處喧囂浮躁的社會環(huán)境,如何紓解應接不暇的物質焦慮、精神困惑?人生究竟應向何處去?靈魂又該在哪里安放?這些追本溯源的生活命題,事關一個人怎樣安身立命?;蛟S,在廣袤的大自然里涵養(yǎng)情趣、放飛思想、詩意棲居,學會體悟自然旨趣,是抵達內心安寧的一條通途。
感受“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的詩意禪境,聆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自然物語,領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圖景……生活中總會有某個時刻、某種場景,讓人氣定神閑。蘇東坡認為,人生賞心之樂事良多: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后登樓看山,柳蔭堤畔閑行,花塢樽前微笑……親近自然的情趣,猶如清新潔凈的空氣,吐納之中令人消解困頓、獲取力量。
大自然是最好的美育課堂。從紛亂閑雜中抽身休憩,在自然中行走,于自然中體悟,既是對靈魂的滌蕩,也是對精神的洗濯。人之如器,如果不被高雅的情趣所充盈,低俗、粗鄙的情趣便容易乘虛而入?,F(xiàn)實中,從癡迷玉石的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fā)科,到沉溺賭博的遵義市委原副書記羅其方等,都最終被俗趣所擊倒。情趣是一面鏡子,既可窺見人生的境界高下,也可映照出成敗的內在邏輯。
浸潤于自然、涵養(yǎng)高雅情趣,何嘗不是在深耕心靈的土壤,播撒精神的種子,拔節(jié)生命的高度?!墩撜Z》記載,孔子與幾個弟子談論社會、政治和個人生活志趣,眾弟子或談治軍,或談富國,或談守禮之道。曾皙“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約上五六個成人、六七個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家,這讓孔子很感嘆:“我贊成曾皙??!”由此可見,一個人不僅要有治國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也應懷有對美好自然的向往追求。
天光云影的大自然里,刻錄著快樂的密碼,流淌著詩意的華章。梭羅28歲時,曾在新英格蘭的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簡陋的小木屋,獨自一人在那里生活了兩年多。他在叢林中漫步,聆聽自然曼妙的聲音,欣賞湖畔四季變換的風景與色彩,思考人生的本質和意義。他堅信,一草一木都蘊含著宇宙真諦和無上法則,一個人通過內省、與自然交流,可以領悟自然界所蘊含的信息。聆聽自然、寓于自然,能讓人找尋到精神的新高度,賦予人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有人說,生活雖不總如自然那般美好,但我們仍可讓生活充滿詩意。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其實都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精神牧場。與自然交流對話,在自然中涵養(yǎng)情趣、體悟人生,我們就能厚植信仰的土壤、沐浴愛的陽光,讓人生的精神牧場綠草如茵。
在詩歌里感受“不死的心靈”
葉嘉瑩
中國的古典詩歌,可以喚起人們一種善于感發(fā)、富于聯(lián)想、更富于高瞻遠矚之精神的不死的心靈。中國古典詩詞的內在精神和興發(fā)感動的生命不會中斷,中華文化的長流也一定能夠綿延不絕,沾澤未來的世世代代
我曾經改寫過前人所作的一首《浣溪沙》小詞,寫為斷句,說:“師弟恩情逾骨肉,書生志意托謳吟,只應不負歲寒心?!崩蠋熍c學生之間的這種情誼,有時甚至比骨肉更親近。因為骨肉是天生的,是血緣關系,在個人的精神、思想上并沒有一種自我的選擇;而師生的情誼,則是他們理想和志意的一種傳承。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師生情誼更為可貴,是“師弟恩情逾骨肉”。“書生志意托謳吟”,我們講授古典詩歌,我們的理想和志意都寄托在其中,也透過古人的詩歌,把他們的品格、理想,他們的志意、懷抱,他們的情操、修養(yǎng),傳遞給學生。
關于中國古典詩詞,曾有人問我:現(xiàn)在沒有人喜歡古詩,大多數人也不贊成吟誦,那么中國詩歌會滅亡嗎?我以為不會。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感情而寫的;他們把內心的感動寫出來,千百年后再讀其詩作,依然能夠受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詩歌的生命。所以說,中國詩歌絕對不會滅亡。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yǎng)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生命的感動,這種感動是生生不息的。
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價值,并不是由眼前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衡量的。上世紀以來西方資本主義過分重視物質的結果,也已經引起了西方人的憂慮。在我看來,學習中國古典詩歌的用處,也就在其可以喚起人們一種善于感發(fā)、富于聯(lián)想、更富于高瞻遠矚之精神的不死的心靈。如果把中國古典詩歌放在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中看,更會發(fā)現(xiàn)中國古典詩歌是以這種興發(fā)感動為其特質的,所以《論語》說“詩可以興”,這正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寶貴傳統(tǒng)。
中國古人的修養(yǎng)并不是向外張揚的。你看中國古代的音樂,像古琴、瑟,在大庭廣眾的演奏廳都并不合適。我們中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都是內向的,是你自身的、正心誠意去修身的,是內在的追求。所以中國的古典詩歌是吟誦,在夜深人靜、清風明月之夜,拿一本古詩,把自己的心靈、感情、意念跟那首詩打成一片,而且,不僅是從理性、知識上打成一片,更是從感性上打成一片。李杜詩篇也是帶著吟誦的聲音作出來的,為什么用這個字不用那個字,有時候是因為意思的關系,有時候是因為聲音的關系。而當你做這種斟酌的時候,不是純粹的理性,是你吟誦的時候結合著聲音辨別出來的。那是一種很微妙的區(qū)別,所以吟誦才重要。
我從事古典詩詞的教學工作已近70年,不僅僅是出于追求學問知識的用心,更是出于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對生命的感發(fā),令我感動,召喚于我。這一份感發(fā)生命,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yǎng)。所以中國傳統(tǒng)一直有“詩教”之說。我一生歷經許多苦難不幸,卻一直保持樂觀、平靜的態(tài)度,正是與我熱愛古典詩詞有很大關系?,F(xiàn)在,一些青年人竟因為被一時短淺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不再能認識詩歌對人的心靈和品質提升的功用,是件極遺憾的事情。我之所以回國教書,講授詩詞時特別重視詩歌中感發(fā)之作用,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我堅信,中國古典詩詞的內在精神和興發(fā)感動的生命不會中斷,而中華文化的長流也一定能夠綿延不絕,沾澤未來的世世代代。
交“有用”的人不如讀“無用”的書
夏磊
“無用”的書會把我們帶回遙遠的年代,讓人重溫我們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樸,讓我們以儒者的寧靜面對蕪雜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如其來的風雨
前些年,我結識了一位實業(yè)家,和他成為朋友的原因是,他同時是一位藏書10萬冊的藏書家。我經常在他的一排排書架前一待就是半天。這朋友其實沒有多少時間看書,但他有一天告訴我,他知道這些書在這里,就好像知道有那么多智者在身邊,心里就踏實多了。他時?;剜l(xiāng)下老屋住住,也是為了去陪陪那些書。朋友的話讓我思忖良久,在這個什么都講實用的時代,與書為鄰,實為幸事。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諄諄教導讀有用的書,有時候我看看《史記》或其他典籍,也會被人善意地提醒,不要把時間花在這些無用的書上。于是書就被人們分成了有用的和無用的兩種。有用的書就如同日常飲食,餓的時候需要它,解決的亦是眼前問題。而所謂無用的書,它的用處不在當下,卻能培元固本,是可以讓一個人從根本上好起來的東西。
有位作家講過一個故事:在秘魯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警察脾氣暴躁,市民意見很大,市長想了一個辦法,給警察每人放三天假,要求他們在這三天里讀三部文學作品。后來,警察們的脾氣有了改觀,市民們的怨氣也小了很多。無法考證這個故事是否真實,警察們又讀了什么書,但我想,這個故事大概就是告訴大家,書,尤其是“無用”的書,可以讓人先安靜下來,然后哪怕只獲得一點點熏陶或喚起心底一點點善意,人與人的態(tài)度就起了一點點變化。這樣的閱讀,或許就是閱讀的“無用之用”。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夜讀”欄目推薦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你讀什么書,決定了你是什么人》。的確,我們的經史典籍解釋和規(guī)定了我們從哪里來,并且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如果不知道這些,只讀實用的書,就只能成為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機器,人生還談什么靈魂和境界呢。正如《顏氏家訓》“勉學篇”里所說的,“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蔽覀儸F(xiàn)在開始重提“斯文”,也知道“斯文在茲”的意思,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怎樣做才是一個有家教的斯文的人。
時下,不少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尋找“有用”的人,或者尋找一切機會結交有權有勢的所謂有用的人。若真的讀了那些“無用”的書,就可以用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這樣一個紛繁的世界。打開《詩經》,“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象會讓許多漸漸遠去的日子又回到眼前;翻開《圍爐夜話》,很容易讀到這樣幾句:“習讀書之業(yè),便當知讀書之樂;存為善之心,不必邀為善之名?!本褪沁@樣一些無用的書,把我們帶回遙遠的年代,重溫我們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樸,讓我們以儒者的寧靜面對蕪雜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來的風雨。
交十個所謂有用的人,不如讀一本所謂無用的書,因為那十個人只會讓人知道什么是功利,而一本無用的書教給我們的往往正是與功利無關的崇高,這才是立身之本。母親常常對我說一句話,“我沒用了,什么都幫不到你們?!笨墒悄赣H就是一本書,就跟藏書家朋友說的那樣,知道她在那兒,兒子心里就會踏踏實實。對于我們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有用的人有用的書,而是母親倚在老屋門框上送我們的目光,還有父親轉身回屋那彎曲的背影。
教育,如何讓生命蓬勃生長
人民日報
讓精神生長、讓靈魂發(fā)育,才會有朝氣蓬勃的生命,才會有不斷出彩的人生?;貧w精神家園,回到人性本真,轉型期中國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個社會都需要這樣的覺醒
新的一年,承載新的期盼,開始了新一季的生長。此刻,在無數孩子背著書包上學去的急促腳步中,在大學校園穿梭而行的青春身影里,天下父母的心弦又一次被撥動。“我們的孩子在擁有廣博知識的同時,能否擁有健康的體魄,美好的心靈?”日前,一些教師和家長如此叩問。一己之感慨,何嘗不是面向整個社會而發(fā)?
撿拾近期的一些教育新聞,便可知此問之迫切和沉重??荚囍笓]棒的驅使,高考“獨木橋效應”的影響,“學歷競賽”的壓力,讓不少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忽視了身心健康、人格發(fā)育、精神成長。在一廂情愿的灌輸、望子成龍的期待中,孩子們與歡樂的童年拉開了距離。剛剛過去的這幾個月,無數中國家庭都迷上了一檔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人們羨慕節(jié)目里山野鄉(xiāng)間的親子生存體驗,觸動于“勇敢”、“珍惜”、“感恩”、“幫助”這些在考試重壓下變得有些陌生的關鍵詞,卻又感嘆這樣的教育可望不可即。
教育是什么?是時候想想這些最為簡單也至為重要的問題了,而回答原本也不應復雜。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長”,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進一個容器。智育是要發(fā)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理想追求,而不是灌輸規(guī)范;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我們之所以在多少年前就提出“素質教育”,不正是期望那些幼小的生命,能在不斷的自我認同、自我發(fā)掘中自然生長?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今天的情形卻令人憂慮,一些教育者全力以赴的,正是以適應現(xiàn)實為目標塑造學生。功利主義盛行之下,教授以“沒有4000萬別見我”來勵志,學生視校園為“職場訓練營”,家長堅信“好工作才有好未來”,從教育流水線上下來的,可能是越來越多的“精致利己主義者”。眼下,那些“目中無人”、“六神無主”的教育,會帶領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國家通往怎樣的未來?
正是在這樣充滿憂患的問題視野中,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振聾發(fā)聵,“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倡導別有深意?!敖逃紫仁侨藢W”,而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首在養(yǎng)內心之德、張精神之維。讓精神生長、靈魂發(fā)育,才會有朝氣蓬勃的生命,才會有不斷出彩的人生。
也許有人會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還在富強路上苦苦追趕的中國人,不可強求豐富精神世界、追求靈魂脫俗的境界。這樣的認識,與環(huán)境保護“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何其相似?事實是,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有發(fā)家致富后苦讀詩書、立德立言的個案,但從來不曾有不修身齊家就治國平天下的民族,更不會有僅靠物質繁榮實現(xiàn)長治久安的盛世。真善美的種子早一天發(fā)芽,人格發(fā)育就早一天臻于完整,社會心態(tài)就早一天走向成熟,國家實力就早一天勢不可當。
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說,回歸精神家園,回到人性本真,不只是教育領域的事。在轉型期中國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個社會何嘗不需要這樣的覺醒?1899年,梁啟超在《中國魂安在乎》中提出:“今日所最要者,則制造中國魂是也?!痹诮裉爝@個大發(fā)展、大變革的時代,個人也好,國家和社會也好,都需要那么一種情懷,那么一股子精氣神。從2014開始,讓我們重新發(fā)現(xiàn)精神家園,感知各種生命的呼吸與脈搏,去開拓生機無限的心靈原野,去鑄造雄健而溫厚的興國之魂。
敬畏歷史,就是捍衛(wèi)良知
李浩燃
近日,備受關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案一審宣判,二被告被判決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消息傳來,人們都說“痛快”。
“快”中有“痛”?,F(xiàn)實中,總有一些人出于各種目的,或借解構歷史的由頭、或假學術研究之名義,罔顧歷史事實,任意剪裁素材,去臧否史實、編造故事、扭曲是非。在他們眼中,歷史似乎是個可以任由自己打扮的小姑娘,全然不顧相關言行會混淆視聽,給社會信息流注入雜質。
不僅以己度人,更以當下的條件“度”彼時的環(huán)境,這是歷史虛無主義者的一個突出病癥。對紅軍長征的前因后果、具體情境認識模糊,卻絞盡腦汁提出相關行程不及二萬五千里,妄稱晝夜奔襲120公里的“飛奪瀘定橋”被神化;對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全貌、文獻史料梳理不精,卻惡意貶低平型關大捷的戰(zhàn)場功績,肆意質疑小學課文《狼牙山五壯士》“多處細節(jié)失實”;對抗美援朝的時代背景、戰(zhàn)爭史實一知半解,卻臆斷黃繼光無法以血肉之軀阻擋地堡槍眼,詆毀邱少云不可能匍匐在烈火中一動不動……一寸山河一寸血,穿過歷史的風煙,類似的貶損何以對得起先烈先賢?
一些人涂抹事實、曲解史料,雖然表面上打著“解密歷史”“還原真相”等幌子,根本上還是難逃名、利二字。仔細推究,他們在價值觀上一味利己,為沽名釣譽而不惜歪曲真實、為追逐私利而不惜擾亂視聽,于利己主義的死胡同兜兜轉轉;在認識論上主觀先行,人為割斷實踐與認識的聯(lián)系、混淆真理與謬誤的邊界,于主觀主義的淵藪中不見天日;在方法論上輕率武斷,只顧一點不及其余、流于表象疏于本質,于形而上學的陷阱里漏洞百出。最終,也必然會遭人厭棄。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上世紀80年代,蘇聯(lián)國內受所謂“新思維”以及國外敵對勢力等影響,放任歷史虛無主義橫行流布,結果以卓婭、馬特洛索夫、奧列格等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被污名化,進而出現(xiàn)黨史國史也被否定顛覆,最終導致國家走向分崩離析。蘇聯(lián)殷鑒不遠,其中的歷史教訓值得深思。歷史集體記憶堪稱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往往“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一個人如果失去對過去的理性判斷,注定是可悲的;一個民族如果失去對歷史的敬意,則更加難以直面未來。
葆有足夠的溫情與必要的敬畏,無疑是對待歷史應有的一種姿態(tài)。對個體而言,盡管大多數人都沒有歪曲歷史事件、丑化英雄人物的惡意,但隨著社會價值日益多元、傳播技術日新月異,也應注意對極少數處心積慮者保持警惕,并自覺抵制披著多種外衣的歷史虛無主義現(xiàn)象。因為無論在歷史事實、人類良知面前,還是在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面前,總有一些底線不能被擊穿,總有一些雷池不可被逾越。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歷史猶如一面鏡子,映照著人們認知過去、對待自我的態(tài)度,也照見了喧囂背后的世道與人心。今天,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已久,正在爆發(fā)出來去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尤其需要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前進的動能。尊重事實、心存敬畏,珍視歲月長河中凝結的“精神珍珠”,向歷史虛無主義大聲說“不”,每個人才能成為負責任的現(xiàn)代公民。
大學生就業(yè),觀念須“松綁”
白龍
從教育主管部門到高校、家長和用人單位,應該給畢業(yè)生更多的選擇,讓他們可以更加從容、自主地設計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人生道路
進入十月,各高校的校園招聘陸續(xù)升溫。當大家都在關心“大學生就業(yè)哪家強”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一種被媒體稱為“慢就業(yè)”的現(xiàn)象,即部分畢業(yè)生不急于求職和求學,而是讓自己暫時處于待定狀態(tài)。怎么看待這一選擇,成為近來媒體討論的話題。
對“慢就業(yè)”持批評態(tài)度的聲音認為,這是在為那些不努力的年輕人開脫。比如有人“犀利”地指出,“慢就業(yè)要么是懶,要么是啃老”,認為這部分年輕人缺乏責任感和獨立意識。況且,在就業(yè)行情并不樂觀、就業(yè)焦慮彌漫的情況下,一味提倡“慢就業(yè)”容易被人理解為站著說話不腰疼。據估算,2017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在700萬人以上,這個數字再加上留學歸國人員和往屆畢業(yè)生,求職人數將更為龐大。在激烈的就業(yè)競爭面前,遞簡歷的動作慢一步都有可能錯失良機,再提倡“慢就業(yè)”,豈不是把人往坑里帶?
事實上,與其說“慢就業(yè)”是一種主動選擇,毋寧說是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形勢帶來的客觀趨勢。面對日益激烈的求職競爭,部分大學生“錯峰就業(yè)”,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積蓄力量,或者四處走走、多看看就業(yè)市場,這本身無可厚非,也應當是一種多元選擇的權利。有些主動“慢就業(yè)”的畢業(yè)生,在就業(yè)理念方面可能比想象中更成熟。比如,他們會更加看重專業(yè)是否對口、薪酬是否合理,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寧愿再等等看,畢竟“入錯行”的代價可能會很大。還有一些畢業(yè)生選擇繼續(xù)考研、考公務員,或者準備各種資格考試,提升自己的就業(yè)含金量,等等。這些選擇,都很正當,也大都值得支持。和“揀到籃子里都是菜”的就業(yè)心態(tài)相比,這其實是成熟、理性的表現(xiàn)。
就業(yè)的“快”與“慢”之所以備受關注,某種程度上折射了我們在就業(yè)觀念上的焦慮心態(tài)。對高校來說,這種焦慮感的重要來源,就是目前對大學生就業(yè)的統(tǒng)計方法,即采用畢業(yè)時間一次就業(yè)率和畢業(yè)當年年底就業(yè)率,使得大家都為就業(yè)快慢而煩惱。這一統(tǒng)計方法在提高就業(yè)積極性、督促高校就業(yè)指導工作等方面有其積極性,但無形中也放大了焦慮心態(tài)。不時見諸媒體的高校就業(yè)率“注水”或“造假”現(xiàn)象,不得不說和就業(yè)率這個“硬杠杠”有莫大關系。
如果說“慢就業(yè)”已經成為就業(yè)現(xiàn)實的一部分,那么從教育主管部門到高校、家長和用人單位,應該給畢業(yè)生更多的選擇。在保證大部分人順利就業(yè)的同時,也應該允許部分畢業(yè)生更加從容、自主地設計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人生道路,給高校和學生都“松綁”。比如,能否參照國際標準,采用畢業(yè)后一定年限再統(tǒng)計就業(yè)情況的辦法,讓不管是“慢就業(yè)”還是“快就業(yè)”,都是“好就業(yè)”?又如,一些用人單位能否刷新觀念,消除各種或隱或顯的就業(yè)歧視,讓畢業(yè)生們在更加公平的起跑線上競爭?等等。這些與其說是大學畢業(yè)季面臨的困惑,不如說是給全社會的一道考題。
用精神突破身體障礙
薛原
身體的障礙可以通過各種硬件設施得以克服;而心靈的障礙,則需要殘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努力才能消弭“乒乓球給我?guī)淼淖畲笞兓亲孕?。”走下里約殘奧會的領獎臺,中國運動員馮攀峰這樣說。
“我們的運動員都很愛笑。參與體育,對他們最根本的影響體現(xiàn)在心態(tài)上?!敝袊鴼垔W游泳隊教練張鴻鵠說。
生活中,殘疾人是有著特殊困難的弱勢群體。殘奧賽場上,運動員則展示了他們不畏命運磨難的強者風范。如果說,奧運會上頂尖選手的表現(xiàn)是去觸碰人類運動的極限,那么,殘奧會更像是一次人類精神的沖頂。兩個賽場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震撼,后者的價值更在于:即便行動受限的身體也可以去證明自我存在的意義。而這樣的鼓舞,其實適用于所有人。
里約奧林匹克公園設有一處殘疾人體育體驗區(qū)。參與者需要坐在輪椅上投籃、坐在地上打排球,或者戴上眼罩,用一根牽引環(huán)和同伴的手腕相連,在黑暗中奔跑。體會了殘疾人參與體育所經歷的特殊困難,再將眼光投向殘奧賽場,更會為殘疾人運動員突破身體障礙的生命力量所打動。
殘疾人怎樣看待生活與世界,健全人又怎樣看待殘疾人?殘奧賽場上,這樣的雙向問答一刻不停地在進行。每一個站上殘奧舞臺的運動員都是勝利者,他們最大的對手始終是自己,突破自我并不一定意味著我比你強,而是,我也能行。
某種意義上,體育提供了一個平等的視角,讓殘疾人與健全人可以坦然相對。而參與體育運動也不止于促進身體和心靈的康復,更像是殘疾人對生活的一種回答。這種回答,需要健全人的理解與共鳴,以及建立在平等視角上的幫助。
的確,心靈的平視決定著健全人與殘疾人之間到底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彼此交流。北京奧運會火炬手、輪椅擊劍運動員金晶曾說,人們對殘疾人的印象,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殘疾人運動員就像是“超人”,他們的故事令人驚嘆;但殘疾人作為一個群體,由于身體上的障礙,又難免讓人們在生活中投來五味雜陳的眼光。“其實,殘疾人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平等對待?!?/p>
心靈的平視,并不意味著健全人可以無視殘疾人的特殊困難。相反,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礎上的幫助,是促進殘疾人與健全人彼此融合的社會基礎。
有這樣的感慨:在一座城市的街頭遇到殘疾人的幾率,某種程度上標注著城市的文明程度。能否為殘疾人提供足夠順暢地參與公共生活的無障礙設施,體現(xiàn)著一座城市的愛心與包容。這就像“木桶理論”——殘疾人并不因為身體的殘缺成為人群中的短板;相反,對殘疾人的了解、尊重、關愛,這塊“木板”的高度,決定著一座城市向所有人都張開溫暖懷抱的深度。
從這個角度看,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身體的障礙可以通過各種硬件設施得以克服。而心靈的障礙,則需要殘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努力才能消弭。因為,這種障礙可能來自殘疾人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也可能來自健全人對他們的認識局限于表面。
殘奧會就是讓更多人深入了解殘疾人精神世界的一個契機。盲人跑者的全速沖刺、獨臂泳將的奮力擊水、輪椅球員的左右揮拍……殘疾人運動員用自己的努力向人們證明,即便身體有著障礙,也不意味著生活沒有光彩,更不意味著對社會無所作為。
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約占總人口比例的6.21%,盡可能地提供條件,鼓勵他們參與體育運動,是克服殘疾人與健全人之間“心靈障礙”的一種有效途徑。而從無障礙的賽場到無障礙的城市,心靈的平視,更是開啟殘健融合之路的一把珍貴鑰匙。
能度順境方英雄
習驊
最近,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吸引了無數眼球。人們晚上追看、白天熱議,而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是“震撼”和“思考”。
將近四年以來,大批腐敗分子的相繼落馬讓人們感到解氣、快慰。一旦單純的數字變成活生生的影像,過去光彩照人氣場滿滿的大人物,如今對著觀眾涕泗橫流,真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強烈的反差撞擊人心,黨中央刮骨療毒的勇氣和力量令人動容。
震驚最容易觸發(fā)思考。曲終人散后,他們看似跟平常老頭兒沒什么兩樣,所不同的是,平民尚有含飴弄孫之樂,他們卻不能。作為罪人,他們不值得同情;作為老年人,他們實在可悲。用自己的手毀了自己,并且捎上老婆孩子,這不是瘋了嗎?
“瘋狂”正是這些人的通病。古人說“亢龍有悔”“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講的是同一個哲理。道理并不深奧,他們的智商更是不在常人之下,可為何如此愚蠢,難道跟自己有仇?
有始無終、善始不善終,是他們走向毀滅的共同特點。許多落馬者曾經是“草根逆襲”的成功樣本,付出和收獲都多于常人。出身貧寒,有的缺衣少食,有的很早失去至親,上學讀書都靠黨和政府接濟,但他們沒有被生活打倒,而是咬緊牙關挺了過來。曾為人民流過汗、立過功,在組織關懷培養(yǎng)下,位置不斷提升,人生漸入佳境,未來一片光明。
然而,與他們一路上揚的人生曲線相交叉的,還有一條不斷下墜的暗線,兩者形成了一把鋒利的剪刀。就像蘇榮那樣,開始尚能知止,后來出現(xiàn)一些小問題,最終由量變達到質變。他們都很享受連按電梯都是“親自”的恭維,和一言九鼎、無所不能的權威感,脾氣和膽子越來越大。什么人都敢交,什么話都敢說,多臟的錢都敢拿。及至東窗事發(fā),這才大夢初醒,哀嘆最多的,除了懊惱,就是“人生毀了”!
克服逆境不容易,度過順境方英雄。自古以來,逆境成才備受尊崇,“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故事最吸引人。其實,逆境奮斗有著不得已的壓力推動,要么咬緊牙關殺出一條血路,要么自生自滅湮沒無聞,只要發(fā)憤圖強,不需要擔心陰溝翻船。反倒是人在順境,權力在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有很多選項可供勾選,假如大腦發(fā)燙、意志力萎縮,“魔鬼”就會找上門來。
哲人說,“順境的美德是節(jié)制,逆境的美德是堅韌”?!皥皂g”是為了得到手中所無,“節(jié)制”則是不濫用手中之物。兩相比較,從某種程度上說,忍住誘惑更考驗人。
與擁堵的市區(qū)相比,行駛在一馬平川的高速路上,臨深履薄之心須臾不可無。曾國藩當年一夜之間連升四級,卻扛住了溫柔的圍獵,因為他知道“無緣無故”的好處都是“釣餌”,最終會“得不償失”。忘乎所以為所欲為,等于在高速路上玩“大撒把”,當時越有“面子”,后來越跌份兒;當時有多放肆,結果就有多懊悔,這是一條人生定律。
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有必要算一算“腐敗成本”賬,捫心自問腐敗的生活有什么意義。更應當懂得廉潔即富足,無愧即有福,為人民謀利益最快樂,善始善終的人生最美好。
讀懂長征的精神力量
辛士紅
1975年10月,身患癌癥的周恩來,在做完最后一次手術后,讓鄧穎超找來《長征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與病魔相搏。長征,就是以這樣豐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給人以追憶、啟迪和力量。
80年前,我們黨領導紅軍將一次危機四伏的被動撤退,變?yōu)橐粋€開創(chuàng)革命新局面的起點;將一段險象環(huán)生的艱難跋涉,變成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如果說長江是中華民族的自然搖籃,長城是中華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長征則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
“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透過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飽含深情的期許,我們應更加珍視長征的歷史饋贈,更加堅定走好新長征路的時代擔當。長征精神展示了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敢于勝利的革命風范,“是我們黨取之不竭的寶貴的精神資源,也是我們黨之魂、軍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體現(xiàn)?!?/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性膽囊炎的治療及護理
- 數字化農業(yè)作業(yè)機械與自動化裝備的應用
- 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設備狀態(tài)監(jiān)測與故障診斷》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住宅建筑中的氣候適應性設計與可持續(xù)性考核試卷
- 托兒所服務家童親子關系考核試卷
- 2024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摩托車行駛中的路況與駕駛感受考核試卷
- 建筑物拆除中的工程工藝與管理考核試卷
- 公司債券的發(fā)行與投資考核試卷
- 防汛防洪應急
- 南京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解析)
- 半導體ECP工藝特點
- 幼兒園食品安全專題部署會
- 第3課《生命的奇跡》課件
- 2024高考語文復習 文言文閱讀 《史記》 專題練習( 解析)
- 2024年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人類社會面臨的物種滅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 工程檢測檢驗
- 旅行社服務采購
- 班組消防管理制度
- 消化科護士的危重病人護理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