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小時了了等45例成語故事(教師中心稿)
1亡羊補牢
------------------------------------------------
這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p>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p>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jié)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jù)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fā)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yè)家,因估計事情的發(fā)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2火樹銀花
------------------------------------------------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節(jié),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后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一首
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約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季,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無隱瞞的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現(xiàn)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3四面楚歌
------------------------------------------------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jīng)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chǎn),游手好閑;但后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于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shù)問題,
其學生不學無術(shù)(成語,意即沒有學術(shù))、信口雌、顛倒是非,同學們?nèi)浩鸲ブ?,這學生便完全處于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4月下老人
------------------------------------------------
唐朝時候,有一為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閑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書,而他身編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么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p>
韋固聽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問說:“那你袋子里的紅繩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著對韋固說:“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式仇人或距離很遠,我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一定會和好,并且結(jié)成夫妻?!?/p>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滿了好奇,當他想要在問他一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jīng)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
到了米市,他們看見一個盲婦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說:“這盲婦手里抱的小女還便是你將來的妻子。”
韋固聽了很生氣,以為老人故意開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殺掉,看他將來還會不會成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當韋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帳時,卻已經(jīng)不見他的蹤影了。
光陰似箭,轉(zhuǎn)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以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jié)婚。對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只是沒間有一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于是便問他的岳父說:“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后便說:“說來令人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陳氏抱著他從米市走過,有一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這道傷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韋固聽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里。他想:難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殺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母是不是一個失明的盲婦?”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意,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你怎么會知道呢?”
韋固證實了這各式時候,真是驚訝極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盤說出。
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并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婦兩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著恩愛的生活。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shù)氐娜藶榱思o念月下老人的出現(xiàn),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于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jié)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5一敗涂地
------------------------------------------------
秦朝時候,沛縣縣令叫泗水亭長劉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驪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連三地逃走了很多,劉邦想:這樣下去,不等到驪山,就一定會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來想去,索性把沒有逃跑的都釋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陽二縣交界的山澤中。
秦二世元年,陳涉在大澤鄉(xiāng)起兵反秦,自稱楚王。沛縣令想歸附,部屬蕭何和曹參建議說:“你是秦朝縣令,現(xiàn)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劉邦召回來,挾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辦了?!迸婵h令立即叫樊嚕去請劉邦??墒钱攧罨貋頃r,沛縣令見他領(lǐng)有近百人,恐他不服從自己的指揮,又懊悔起來。于是下令緊關(guān)城門,不讓劉邦進城。劉邦在城外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尉給城里的父老,叫沛縣父老們齊心殺了縣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們果真殺掉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進沛縣,并請地做縣令。劉邦謙虛地說:
“天下形勢很緊張,假若縣令的人選安排不當,就當“一敗涂地”,請你們另外遲擇別人吧!”
但最后,劉邦還是當了縣令,稱做沛公。
“一敗涂地”本來是一旦破敗,就要肝腦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則一直借用它說明失敗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勢。例如一個商人因貪圖眼前之利,盲目推銷劣貨,但消費者卻不去上當,于是這個商人貨物積滯,周轉(zhuǎn)不靈,而至“一敗涂地”,不可收拾。又如一個球隊,因為球員間合作得不緊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腳亂,以至“一敗涂地”,不可收拾。
6一網(wǎng)打盡
------------------------------------------------
晉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兩兄弟。夷吾得秦國和齊國的幫忙,登上國位,就是晉惠公。
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兩派,擁護惠公的一派以卻茅和呂省為首。暗里擁重耳的一派以里克和丕鄭為首。可是這班人對晉惠公個人來說都是有功的。當丕鄭到秦國去公干的時候,惠公藉故殺了里克。丕鄭回來后,心里很恐懼,深怕自己也給惠公殺掉??墒鞘虑榈箾]什么對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來。當然,他心里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黨,商量趕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有一天,屠岸夷要來見丕鄭。他從午間等到深夜,才見著丕鄭。丕鄭問他有什么事情,屠岸夷告訴他,惠公要殺他,所以請丕鄭相救。
丕鄭說:“你去叫呂省救你吧!”屠岸夷說:“呂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們的血,吃他們的內(nèi)呢!”丕鄭不大相信。屠岸夷還獻議了怎樣怎樣推翻惠公的辦法。丕鄭聽了,大聲喝道:“是誰教你來說的!”屠岸夷見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頭,鮮血之流,對天發(fā)誓說:
“天老爺在上,我如有三心兩意,叫我全家都死光?!边@么一來,丕鄭就相信了,跟著丕鄭這一伙人密謀了。他們寫了一封信給重耳,請他準備回來。丕鄭、共華、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簽了字。
屠岸夷把信貼胸的帶走了。第二天,他們上朝,惠公問丕鄭說:“你們?yōu)槭裁匆又囟??”丕鄭這一班人都吃了一驚,心知不妙,都給縛去軟了頭。這九位反對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網(wǎng)打盡了。
7三人成虎
戰(zhàn)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zhì)。“戰(zhàn)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xiàn)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p>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p>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F(xiàn)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p>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p>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zhèn)危仨毥?jīng)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8士別三日
------------------------------------------------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guān)羽,派部將潘璋把關(guān)羽殺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yè)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位開玩笑說:
“現(xiàn)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p>
呂蒙答道:“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p>
后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后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9尸位素餐
------------------------------------------------
尸音史,是古代祭禮中的一個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須要做任何動作的人。
“書經(jīng)”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
“素餐”也是出于詩經(jīng):“彼君子兮,不素餐。”后人于是用“素餐”來比喻無功食祿的人。把“尸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為一句成語,應該說是出于“漢書”,因為該書的“朱云傳”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整句成語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這樣說,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guān)、社團、商店的冗員,憑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guān)系,只知道每月按期領(lǐng)取薪金,每日吃喝閑坐,而不做任何工作,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尸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jīng)盡了自己的能力服務,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成積可言,這種人能
夠保持職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領(lǐng),而是藉著特殊關(guān)系,因此也可以說“尸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說,自己本來沒有甚么本領(lǐng),幸蒙東主的照顧,得到解決生活,但自己“尸位素餐”,良心上也有點內(nèi)疚。這樣說,又成為很得體的謙話了。
10買櫝還珠
------------------------------------------------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觀,使盒子會發(fā)出一種香味,然后把珠寶裝在盒子里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后,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里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11一鳴驚人
------------------------------------------------
戰(zhàn)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guī)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于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卻沈迷于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xiàn)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這點后,便想了一個計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jīng)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fā)生名叫,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只什么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只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后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于髡說:
“嗯,這一只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于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jié)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后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后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fā)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12一飯千金
------------------------------------------------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侯,他時常往城下
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這句成語就是出于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們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澈的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的樂于助人的人,是永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
下,出于友愛、同情的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的。
14一暴十寒
------------------------------------------------
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zhí)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
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qū)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于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學到什么東西呢?
15入吾彀中
------------------------------------------------
彀,音構(gòu),原來是張弓的意思,這里借用為牢籠、圈套及就范的意思,“入吾彀中”即是進入我的圈中了之意。例如一個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羅網(wǎng)下來引誘麻雀,當麻雀飛下來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羅套網(wǎng)一抽,將麻雀網(wǎng)住,便說:這麻雀“入吾彀中”了。又如一個人想籠絡某甲。用種種手段令某甲對他好感、頌傷他,直至某甲死心塌地約為他利用時,他便可說:某甲已“入吾彀中”矣!
這句成語原出于五代時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這是一部記述唐代貢舉制度及雜事的書,其中記述之詳,一般史志所不及。據(jù)書中記載,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私自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看到許多新智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說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這句話就是說:“天下的有為青年,都已進入了我的圈套了!”
李世民是唐代開國元勛,文才武略,都很出眾,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取得一次大統(tǒng)一,他的聲威。遠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而在為人方面,也很善運用權(quán)謀,不然,他也不會無意中說出“入吾彀中”那樣的話來了。
這句成語運用時,一般都是將它用在形容那些并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情上,舉凡運用攏絡手段,設下各種圈套而達到目的時,便可說“入吾彀中”、“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
16三顧茅廬
------------------------------------------------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xiàn)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
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zhuǎn)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
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guān)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
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敝洹S谑呛笫廊艘娪腥藶檎埶囱龅娜顺鰜韼椭约鹤鍪?,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17上行下效
------------------------------------------------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后,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
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鵲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聲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
事后,齊景公把這件事情對地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后下效?!眹跸矚g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歡吃什么;國王喜歡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歡穿什么;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
了?!?/p>
景公聽了弦章的話,認為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么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來形容上面的人喜歡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著怎么做。在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里不是正多看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嗎?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經(jīng)常在外吃喝玩樂,不理業(yè)務,他的下屬也跟著不務正事,這便是“上行下效”。這成語約含義是否定的,
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18井底之蛙
------------------------------------------------
一口廢井里住著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只從海里來的大龜。
青蛙就對海龜夸口說:
“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磚洞邊一回?;蛘咧涣舫鲱^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軟綿綿的泥漿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適??纯茨切┪r和蝌蝦,誰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這個井里的主人,在這井里極自由自在,你為什么不常到井里來游賞呢!”
那海龜聽了青蛙的話,倒真想進去看看。但它的左腳還沒有整個伸進去,右腳就已經(jīng)絆住了。它連忙后退了兩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
“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漲了多少;后來,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
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樂呢!”
井蛙聽了海龜?shù)囊环?,吃驚地呆在那里,再沒有話可說了。
1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東漢時候,班超跟隨奉車都尉(官名)竇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勞。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肅邊,和蔥嶺以西中亞一部份地區(qū))。他首先到鄭善國。國王早知班超為人,對他十分敬重,但隔一個時期,忽然變得怠慢起來。班超召集同來約三十六人說:“鄭
善國最近對我們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來籠絡他,使他躇躊不知順從那一邊。聰明人要在事情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它,何況現(xiàn)在事情已經(jīng)很明顯了?!?/p>
經(jīng)過打聽,果然是這樣。于是班超又約同所有的人:“我們現(xiàn)在處境很危險,匈奴使者才來幾天,鄭善國王就對我們這么冷淡,如果再過一些時候。鄭善國王可能會把我們綁起來送給匈奴。你們說,這該怎么?”當時大家堅決地表示愿聽他的主張。他使繼續(xù)道:“不
入虎穴,不得虎子?,F(xiàn)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擊匈奴來使,迅速把他們殺了。只有這樣,鄭善國王才會誠心歸順漢朝。”
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個同伴,沖入匈奴人住所,奮力死戰(zhàn),用少數(shù)人力戰(zhàn)勝了多數(shù)的匈奴人,達到了預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據(jù)這個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這句話,用來說明人們做事,如果不下決心,不身歷險境,不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例如有幾位科學家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農(nóng)田的可能性,準備到冰山實地考察和實驗。這是一件危險而
艱辛的工作,但他們認為不實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實結(jié)果。這種情況,便可說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20狐假虎威
戰(zhàn)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貍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jīng)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匣⒙犃撕偟脑挘胄虐胍?,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zhèn)定的樣子,心里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tài)勢,竟不知何時已經(jīng)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tǒng)治我們的!
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jīng)有幾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么,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么你現(xiàn)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
頭鼠竄?!匣⒂X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于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fā)現(xiàn)走在狐貍后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zhàn),但他并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quán)勢呀!”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quán)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quán)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21一字千金
------------------------------------------------
戰(zhàn)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jīng)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質(zhì)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quán)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yǎng)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便都養(yǎng)有門客數(shù)千人,呂不韋也養(yǎng)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quán)。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余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經(jīng)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后來的人,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贊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
高學生的學業(yè)程度和品質(zhì),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我們便可說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們說,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于“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
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22一事無成
------------------------------------------------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人當了省郎的官,因官運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時時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國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個夢;他夢中走到一處巖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
個極小香爐,爐檀香煙裊裊上升。老和尚對省官說道:“這小香爐中的香煙還是你許愿時留存下來的,現(xiàn)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時代的劍南安撫巡官;第二世你是憲宗時候的西蜀書記,第三世就是現(xiàn)在的省郎官?!彼犃死虾蜕羞@番話,恍然有點覺悟,彷
佛記憶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里浮沈,對人生似乎恍然徹悟。
又王中的詩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鬢絲”的感嘆語。
現(xiàn)在上了年紀的人,事業(yè)上要是沒有成就的話,通常都是拿一事無成來感嘆。有時年紀不大的人,你問他事業(yè)做得怎樣,他也會說“一事無成”呀!
23九牛一毛
------------------------------------------------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里很高與。這時,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來李陵戰(zhàn)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后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停止戰(zhàn)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里。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余,就想自殺;但轉(zhuǎn)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恥笑。于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里,死一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于完成了那部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zhuǎn)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后來的人便是根據(jù)他信中所說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極多數(shù)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24三令五申
------------------------------------------------
春秋時侯,有一位著名軍事學家名孫武,他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廬。
吳王看過之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并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隊伍站好后,孫武便發(fā)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轉(zhuǎn)嗎?”眾女兵說:“知道?!睂O武再說:“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北娕f:“明白了?!庇谑菍O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說完便擊鼓發(fā)出向右轉(zhuǎn)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單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
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庇谑怯謱偛乓环捲敱M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fā)出向左轉(zhuǎn)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qū)O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后,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復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這故事原出于“史記”的“孫子吳起列傳”。后來;人們把孫向女兵再三解釋的做法,
引伸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誡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屢次告誡食品要清潔衛(wèi)生,以免損害顧客健康,我們便可說:對于食品商店要保證清潔衛(wèi)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25上下其手
------------------------------------------------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么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的,結(jié)果,鄭國遭遇到戰(zhàn)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zhàn)事結(jié)束后,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fā)生爭執(zhí),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后來,他們便請伯犁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于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后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于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于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fā)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于是暗地里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jié)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
26天涯海角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
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此韓愈小一點。后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沒有一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
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钡木渥?,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27司空見慣
------------------------------------------------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后,便在京做監(jiān)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nèi),當?shù)赜幸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
并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fā),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
“高髻云鬢新樣■,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
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等于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jīng)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語,但有很多人仍會把它錯用,因為尋常的事情,如果是發(fā)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這句成語。如早晨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出來,到黃昏的時候,太陽便在西方?jīng)]落,這樣便不能說“司空見慣”。有些事情發(fā)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會聽到的,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夾往的車輛,平常都是很安全地來往看,但很多時候,常會發(fā)生意外,不是輾傷了人,便是碰傷了車,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多了,則用“司空見慣”四字便恰當了。
28名落孫山
------------------------------------------------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xiāng)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shù)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xiāng)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xiāng)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
“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guī)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
“舉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jù)這個故事,把投考學?;騾⒓痈鞣N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29一錢不值
------------------------------------------------
灌夫,字仲孺,西漢時代人。他性情剛直,講究信義,說出的話一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員,而對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貧賤,他越敬重。因此,當時很多有才能而無地位的人都喜歡接近他。
灌夫喜歡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有一天,丞相田汾結(jié)婚,他喝了不少酒。一會,他走到田汾的面前敬酒,田汾說:“我不能喝滿杯?!惫喾蛞娝豢贤纯旌染疲阏Z帶諷刺地說:“你雖是一個貴人,但也應喝完我敬的這杯酒。”田汾還是沒有乾杯。灌夫討了一頓沒趣,就走到臨汝侯灌賢面前敬酒。這時,灌賢正對程不識(曾任邊境太守,后改任大中大夫)的耳朵說話,沒有對他表示出歡迎的樣子。
灌夫心里本來有氣,看見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罵灌賢說:“我一向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在這里你竟和他學婦人們的樣子咬耳根子!……”
自此以后,人們對于別人有輕視鄙棄的意思,而要說這人一無長處,或是一無是處,就說“一錢不值”或“不值一錢”,亦即是毫無價值之意。
譬如那些對自己人傲慢無禮,對外人卻卑恭屈膝的人,或是那些外表好看,實際不堪一用的東西,我們都可以叫它為“一錢不值”。
30一發(fā)千鈞
------------------------------------------------
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古為革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教,唐憲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諫阻,得罪了皇帝,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結(jié)識了一個老和尚,這位和尚聰明達理,和韓愈很談得來,而韓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這位和尚往來比較密切,因而外間的人都傳說韓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幾道),當時做著尚書,是最信奉佛教的。也為了得罪憲宗皇帝被貶謫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jīng)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為他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為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
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后,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fā)生了誤會,馬上回信向孟幾道加以解釋。而且,韓愈對當時在朝的一班大臣們,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來蠱惑皇帝,大大加以評擊。他對皇帝疏遠賢人,使儒道墜落,頗為憤慨。信中有這樣的話:
“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共危如一發(fā)引千鈞……”
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極危險的地步,好像一根頭發(fā),系著一千斤重的東西。現(xiàn)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險的事情,往往就拿這句話來形容。
這則成語見韓愈給孟尚書書,有:“共危如一發(fā)引千鈞,綿綿延延,洼以微滅。”之句。
31三生有幸
------------------------------------------------
唐朝有一個和尚,號國澤,對佛學有高深的造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過一處地方,看見一個婦人在河邊汲水,那位婦人的肚子很大,已經(jīng)懷孕了。圓澤指著婦人對李源善說:“這個婦人懷孕已經(jīng)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兒子,可是我一直避著,現(xiàn)在看見她,沒有辦法再避了。三天之后,這位婦人已經(jīng)生產(chǎn),到那個時候請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嬰孩對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這一笑作為憑證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時我們再相會罷?!彼麄兎謩e后,就在這一天夜裹圓潭果然死了,同時那個孕婦也生了一個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圓澤的話,到那位婦人家里去探看,嬰兒果然對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達天竺寺去尋訪;剛到寺門口,就看到一個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舊情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p>
現(xiàn)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別的緣份?;蚺笥验e在一種偶然的機會里或特殊的環(huán)境中相識,成為知己,又能夠幫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來稱譽。
32小時了了
------------------------------------------------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于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余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p>
守門人通報后,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guān)于禮節(jié)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后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后,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甭斆鞯目兹诹⒓捶瘩g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标愴t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
后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贊揚的話,骨子里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贊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后天的培養(yǎng)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后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33內(nèi)助之賢
------------------------------------------------
晏嬰是戰(zhàn)國時齊景公的宰相,軀體不甚高大,據(jù)云長不滿六尺(相當現(xiàn)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聞諸侯,有一天晏嬰出門,坐看車子,由他的御者(馬車夫)駕車。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賢淑,當御者駕看車子,經(jīng)過自己家的門口時,他的妻子在門縫里偷看,看見她
丈夫揮看馬鞭,現(xiàn)出洋洋得意的樣子。
當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時,她就責他道:“晏嬰身長不滿六尺,當了齊國的宰相,而且名聞天下,各國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態(tài)度,還是很謙虛,一點也沒有自滿的意思;你身長八尺,外表比他雄偉得多,只做了他的駕車人,還洋洋得意,顯得很睛傲的樣子,所以你不會發(fā)達,只能做些低賤的職務,我實在替你覺得難為情啊!”
御者自從聽了他妻子的話后,態(tài)度逐漸轉(zhuǎn)變了,處處顯得謙虛和藹,晏嬰看見御者突然謙和起來,覺得很奇怪,問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說的一番話老老實實地告訴晏嬰。晏嬰為他聽到諫勸,能夠馬上改過,是一個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薦他當了大夫的官。
由這內(nèi)助之賢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拙來,恭維人家有賢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對妻子能夠幫助丈夫,使丈夫的事業(yè)、學業(yè)、品格方面都有了進展,增加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就稱他有內(nèi)助之賢。
34巧取豪奪
------------------------------------------------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于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jīng)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后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
米友仁問他怎么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笨墒敲子讶誓7鹿湃说漠嬈罚苌俦蝗税l(fā)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jīng)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而摹完以后,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于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shù)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一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
奪”后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shù)那擅罘椒ǎ鹑∽约翰粦玫呢斘??!扒扇 ?,騙取也;“豪奪”,搶占付。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志”)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攫取私有,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35杞人憂天
------------------------------------------------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么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后,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fā)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么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fā)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么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后來的人就根據(jù)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36一丘之貉
------------------------------------------------
漢朝時有一個名人叫楊憚,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的丞相楊敞,母親是人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養(yǎng),未成年時就成了當朝的名人。漢宣帝時大將霍光謀反,楊憚最先向宣帝報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當時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賄賂之風極熾,有錢的人可用錢行賄,經(jīng)常在外玩樂;無錢行賄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沒有一天休息。楊憚作中山郎后,便把這些弊病全部革除,滿朝官員都稱贊他的廉潔。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勞,便產(chǎn)生了驕傲自滿,結(jié)果與太仆長榮(長榮是宣帝舊友,最得信任)發(fā)生意見。
有一次,楊憚聽見匈奴降漢的人說匈奴的領(lǐng)袖單于被人殺了,楊憚便說:“遇到一個這樣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國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jié)果國亡了。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xiàn)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chǎn)的貉一樣,毫無差別呀!”就這樣,楊憚被免職了。
自古君王勇于改過,不信饞言者能有幾人,楊憚僅被勉職,已是不幸申之大幸了。唉!
“前漢書”:“楊憚傳”的原文是“古與今,如一丘之貂?!鼻穑粮芬?,四邊高,中央低的土堆;貉,音鶴,俗稱樹貉,狀似狐小,毛黃褐色,深厚而溫滑,可做皮袍。后來的人將這兩句話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語,來此喻同類沒有差別,像在同一個山丘里生長的貂一樣,形體都是相同的。
這成語在應用時,都是用來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談和譏誚的口吻。例如說有一群人專門造謠生事,無事生非,故意與人為難,他們中間沒有一個是好人,就可說:這批東西都是“一丘之貉”,那有一個是好人呢!
37一木難支
------------------------------------------------
南北朝(劉)宋順帝的時候,蕭道成把持政權(quán),殺害忠良,橫行恣肆,大有篡奪王室的企圖,當時大臣袁粲和劉東兩人,秘密商量要殺死蕭道成,但事機不密,被蕭道成同黨褚淵知道了,把秘密告訴蕭道成,蕭道成十分惱怒,立刻派部將戴僧靜率領(lǐng)了很多人馬去攻打袁
粲,把城池團團圍住了。這時,袁藥對他的兒子袁最說:“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廈的崩塌,但為了名譽義節(jié),不得不死守下去?!?/p>
后來,戴僧靜率領(lǐng)部下越墻沖進城里去,在敵人的刀槍下,袁最勇敢地用身體去掩護他的父親,這時,袁粲對他的兒子袁最說:
“我是個忠臣,你是個孝子,我們死而無愧?!?/p>
結(jié)果他們父子倆都為正義而犧牲了。
后人便把袁粲當時所說“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廈的崩塌”這句話,引伸成為“一木難支”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事情到了艱難危急的時候,并不是一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38三折其肱
------------------------------------------------
晉國時,有范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的人,準備起兵攻打晉定公;當時有人指出戰(zhàn)事成功和失敗的關(guān)鍵,要看民眾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便將失敗無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晉定公是一種反叛行為,民眾自將不會支持也們的。何況晉定公自己曾經(jīng)
伐君失敗,落得流居異國的田地,可以說是經(jīng)歷過失敗的過來人。正如一個經(jīng)過三次折傷手臂的人,雖經(jīng)醫(yī)療后獲得痊愈,但他已嘗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幾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療的經(jīng)歷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療的經(jīng)過與方法,換句話說,他已是個中的老手了。所以
“三折其肱”這句成語的含義,是頗為深刻的。
不論何人,只要他是經(jīng)過多次挫折,從艱苦中奮斗而得到成功的,我們都可以說地是與困境奮斗過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偉大人物,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一定是經(jīng)歷了不少挫折,卻仍不斷地奮斗,結(jié)果才得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正可以借用偉人們的
“三折其肱”來勉人自勉。
39大公無私
------------------------------------------------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
“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
“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又問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
“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p>
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
“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并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鬃诱f:
“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40半途而廢
------------------------------------------------
戰(zhàn)國時期,魏國有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一個非常賢慧的女子。
有一天,樂羊子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塊金子,心里很高興?;氐郊依?,他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妻子,并把金子拿給妻子看。他的妻子看了看金子,又看看樂羊子,然后溫和地對他說:“我從前聽人說‘壯士不飲盜泉之水;廉潔的人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技術(shù)許可合同范本
- 不動產(chǎn)附負擔贈與合同
- 2025商業(yè)房產(chǎn)租賃合同和轉(zhuǎn)租合同模板
- 2025區(qū)域授權(quán)代理合同范本
- 2025【簽訂股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股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2025四川商品房買賣合同
- 和解協(xié)議書模板簡單
- 2025年03月廣東深圳大學黃惠教授團隊誠聘1名研究助理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應屆畢業(yè)生(3名)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八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精英對抗賽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廣東能源集團云浮蓄能發(fā)電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考生面對挑戰(zhàn)時的心理調(diào)整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4,4-二氟二苯甲酮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fā)展前景及規(guī)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初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
- 2024年信息安全試題及答案
- 藥物治療管理MTM
-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外研版英語期中練習題(含答案)
- 鋼筋精算管理操作手冊
- 2025年河南水利與環(huán)境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審定版
- 近十年英語中考完形填空試題
- 教學課件:密織法律之網(wǎng)和強化法治之力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