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統(tǒng)編高中語文高三第一輪復習教學質(zhì)量C級檢測題(十)(原卷+解析)_第1頁
2024屆統(tǒng)編高中語文高三第一輪復習教學質(zhì)量C級檢測題(十)(原卷+解析)_第2頁
2024屆統(tǒng)編高中語文高三第一輪復習教學質(zhì)量C級檢測題(十)(原卷+解析)_第3頁
2024屆統(tǒng)編高中語文高三第一輪復習教學質(zhì)量C級檢測題(十)(原卷+解析)_第4頁
2024屆統(tǒng)編高中語文高三第一輪復習教學質(zhì)量C級檢測題(十)(原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4屆統(tǒng)編高中語文高三第一輪復習教學質(zhì)量C級檢測題(十)(原卷+解析)2024屆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高三第一輪復習

教學質(zhì)量C級檢測題(十)(原卷版)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評卷人得分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現(xiàn)代學術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視為文學流派。這固然不錯,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稱,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譽。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又不盡然。桐城派從清初產(chǎn)生,延續(xù)有清一代,至民國依然余波不斷,這三百年基業(yè),顯然不是單憑文章就可以支撐。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難發(fā)現(xiàn),它并非單純的文派,其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教育、藝術等諸多領域,皆成就斐然。

縱觀桐城派三百年發(fā)展歷程,桐城派不僅誕生了方苞、方觀承、陳用光、鄧廷楨、姚瑩、曾國藩等朝廷大員,在禁煙、禁酒、治河、戍邊、保疆、治軍、通商、洋務等各個方面卓有建樹;也涌現(xiàn)出郭嵩燾、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歐洲,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的一流外交家;并孕育出姚鼐、吳德旋、祁寯藻、張裕釗等人的書法碑帖藝術,與桐城文章交相輝映。同時,桐城派人物幾乎都有豐富的教育經(jīng)歷,從翰林院教習,到省級學政,再到書院山長,可謂人才輩出,令人矚目。有鑒于此,桐城派實際是一個真正的文化流派。眾多流派成員之間雖然跨越了地域時空限制,但都遵循著大致相近的學術理念、價值追求與精神祈向,彼此聲氣相通,薪火相傳,形成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

理念認同,是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生成的思想基礎。共同體是人與人的群體集合,其彼此凝聚的基礎是價值認同與思想歸屬。伊茲歐尼認為,共同體的形成不外兩點:一是彼此交織的緊密關系,二是共同的價值規(guī)范與意義。從桐城派的生成歷史來看,三百年一以貫之的是古文辭章與經(jīng)世濟民,而連接辭章與經(jīng)世的理念是義法。義法最早是經(jīng)史之學的通行概念,后來方苞把它引入辭章,開創(chuàng)“古文義法”。

簡單地講義法,“義”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兩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憑空想象,而是源自現(xiàn)實,寄托經(jīng)世濟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辭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間流貫生命之氣。義法既是格律與神氣之統(tǒng)一,也是德行與辭章之統(tǒng)一,還是立言與立功之統(tǒng)一。后來劉大櫆發(fā)展了義法理論,強調(diào)文人之能事,通過字句、音節(jié)來體悟文章的神氣,在吟詠唱嘆之間蕩滌靈府,在吞吐俯仰之際貫通古今。

姚鼐在方、劉基礎上,吸收乾嘉漢學考據(jù)之法,與義理、辭章相融合,義理以盡性,考據(jù)以窮理,辭章發(fā)其奧蘊,最終實現(xiàn)義理、考據(jù)與辭章的統(tǒng)一。此三合一之論,既欲合真善美而為一,又欲合儒林、道學與文苑而為一,體現(xiàn)了姚鼐“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的文章至境論。

曾國藩紹述姚氏,在義理、考據(jù)、辭章之外,增加了經(jīng)濟之學,經(jīng)濟在孔門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國藩雖重義理,堅守桐城派一貫之立場,但更強調(diào)經(jīng)世濟民才是思想的基礎,如此一來,曾國藩挈攬眾長,其文經(jīng)史百家,其學思辨融通,其事經(jīng)國濟民,通達宏闊,中興桐城,開辟新境。晚清民國,嚴復、林紓以桐城之文,翻譯西文、西學,啟蒙民智,他們與無數(shù)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進中國社會由古代向近現(xiàn)代的轉化??梢哉f,桐城派三百年歷史,延續(xù)幾代人,弟子門人逾千,大體都遵循相近的價值理念,把辭章學術與立身相結合,把個體命運與時代家國相聯(lián)結,與時俱進,覺世牖民。

當然,考察桐城派三百年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其作為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的屬性,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既是因為桐城派體量龐大難窺全豹,也與現(xiàn)代學術研究的性質(zhì)有關。對于多數(shù)非桐城派學者而言,對桐城派的了解主要來自文章,因此視桐城派為文派。對于桐城派學人來說,由于研究對象的限制,也很難觸及桐城派全貌。

(摘編自任雪山《作為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的桐城派》)

材料二:

桐城派的文論濫觴于戴名世,其后方苞提出義法說,劉大櫆在繼承方苞的義法說的基礎上提出“神氣音節(jié)”和“品藻”說,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張為文要“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兼濟而不可偏廢。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國文學史綿延時間最長、參與人數(shù)最多、覆蓋范圍最廣的文派。

姚鼐所謂義理,主要是儒家經(jīng)義,是以程朱理學為核心。義理是思想內(nèi)容,是道的層面;考據(jù)是基本功,是文獻資料,用來佐證義理的;辭章是文辭,屬于創(chuàng)作技巧,是表述思想內(nèi)容的。三者是學術的三個層面,是一體三面,“辭章”亦即文章,只是學術的一面,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純文學”。姚鼐認為:作為一個學者,要追求思想,應當明“道”,所以“義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暗馈币ㄟ^辭章來傳播,也要美,要寫得平易暢達,不能像漢學家那樣只講考據(jù)。桐城派強調(diào)“文以載道”“文道合一”,崇奉程朱理學,所載之“道”為“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

桐城派不單研究散文的創(chuàng)作技巧,還包括創(chuàng)作目的、材料選擇、思想道義、學術傾向等等。桐城派文章不只是審美,還有審智,不只是抒情,還有說理,即重思想性。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在乾嘉時期,于漢學興盛、擯斥宋明儒學的大背景下,將宋儒之性道與漢儒之經(jīng)義相結合,考據(jù)與辭章相統(tǒng)一,現(xiàn)實針對性是很明顯的。

(摘編自方云龍《桐城派的文化品格》)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桐城派既是文學流派,也是文化流派,在中國歷史上綿延時間長,參與人數(shù)多,覆蓋領域廣。

B.桐城派成員方苞將經(jīng)史之學的“義法”引入辭章,倡導為文既要“言有物”,又要“言有序”。

C.桐城派的“義法”理論,強調(diào)格律與神氣、德行與辭章、立言與立功三者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

D.桐城派在乾嘉時期取得很大成就,姚鼐是這一時期的集大成者,其理論有明顯的現(xiàn)實針對性。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桐城派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但長期以來,其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屬性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B.材料一大量列舉桐城派在多個領域卓有建樹的人物,突出了桐城派人才輩出,成就顯著。

C.姚鼐提出他的為文主張,跟乾嘉時期漢學盛行、宋明儒學被擯斥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不無關系。

D.兩則材料都詳細闡述姚鼐“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兼濟的為文理念,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姚鼐弟子姚椿曾寫過《運米行》和《續(xù)運川米議》等文章,提議從四川販米解決兩江、兩湖災民以及其他民生問題,被林則徐認為是恤民長策。

B.鄧廷楨任安徽巡撫時,援引梅曾亮、管同、方東樹、陸繼輅、宋翔風等桐城派成員人其幕府,參贊政務,政績斐然。

C.現(xiàn)當代文化名人如胡適、郭沫若、錢鐘書、朱光潛等,都受到過桐城派散文的潛移默化的潤澤。

D.據(jù)查有關資料得知,明清兩朝,桐城縣畫家就達一百多人。一縣之中,能涌現(xiàn)如此眾多之畫家,這在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

4.材料一認為,桐城派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談談你的認識。

5.曾國藩對姚鼐的思想理念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

評卷人得分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清晨①

遲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來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們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脫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濃密的絨毛都隨風而逝了,留下的是歲月的累累瘢痕。坐在這樣的褥子上,我就像守著一片堿場的獵手,可我等來的不是那些豎著美麗特角的鹿,而是裹挾著沙塵的狂風。

西班他們剛走,雨就來了。在這之前,連續(xù)半個多月,太陽每天早晨都是紅著臉出來,晚上黃著臉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熾熱的陽光把河水給舔瘦了,向陽山坡的草也被曬得彎了腰了。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瑪克辛姆的哭聲。柳莎到了月圓的日子會哭泣,而瑪克辛姆呢,他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現(xiàn)彎曲的裂縫,就會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縫是毒蛇,會要了他的命??晌也慌逻@樣的裂縫,在我眼中它們就是大地的閃電。

安草兒在雨中打掃營地。

我問安草兒,布蘇是不是個缺雨的地方,西班下山還得帶著雨?

安草兒直了直腰,伸出舌頭舔了舔雨滴,沖我笑了。他一笑,眼角和臉頰的皺紋也跟著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紋,臉頰笑出的是葵花紋。雨水灑下來,他那如花的皺紋就像是含著露珠。

我們這個烏力楞②只剩下我和安草兒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時乘著卡車,帶著家當和馴鹿下山了。以往我們也下山,早些年去烏啟羅夫,近年來到激流鄉(xiāng),用鹿茸和皮張換來酒、鹽、肥皂、糖和茶等東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這次他們下山卻是徹底離開大山了。他們?nèi)サ哪莻€地方叫布蘇,帕日格告訴我,布蘇是個大城鎮(zhèn),靠著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墻紅頂?shù)姆孔?,那就是他們定居的住所。山腳下還有一排鹿圈,用鐵絲網(wǎng)攔起,馴鹿從此將被圈養(yǎng)起來。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這輩子是伴著星星度過黑夜的,如果午夜夢醒時我望見的是漆黑的屋頂,我的眼睛會瞎的;我的馴鹿沒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們蹲進“監(jiān)獄”,聽不到那流水一樣的鹿鈴聲,我一定會耳聾的;我的腿腳習慣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讓我每天走在城鎮(zhèn)平坦的小路上,它們一定會疲軟得再也負載不起我的身軀,使我成為一個癱子;我一直呼吸著山野清新的空氣,如果讓我去聞布蘇的汽車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會喘氣了。我的身體是神靈給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還給神靈。

兩年前,達吉亞娜召集烏力楞的人,讓大家對下山作出表決。她發(fā)給每人一塊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樺樹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遺留下來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樺樹皮覆蓋了,好像老天對著它下了場鵝毛大雪。我是最后一個起身的,不過我不像其他人一樣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把樺樹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火焰中化為灰燼。我走出希楞柱的時候,聽見了達吉亞娜的哭聲。

我以為西班會把樺樹皮吃掉,他從小就喜歡啃樹皮吃,離不開森林的,可他最終還是像其他人一樣,把它放在神鼓上了。我覺得西班放在神鼓上的,是他的糧食。他就帶著這么一點糧食走,遲早要餓死的。我想西班一定是為了可憐的拉吉米才同意下山的。

安草兒也把樺樹皮放在了神鼓上,但他的舉動說明不了什么。誰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讓他做什么事情。他只是想早點把樺樹皮打發(fā)掉,好出去做他的活計。安草兒喜歡干活,那天有一只馴鹿的眼睛被黃蜂蜇腫了,他正給它敷草藥,達吉亞娜喚他去投票。安草兒進了希楞柱,見瑪克辛姆和索長林把樺樹皮放在了神鼓上,他便也那么做了。那時他的心里只有馴鹿的那只眼睛。安草兒不像別人那樣把樺樹皮恭恭敬敬地擺在神鼓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時,順手撒開,就好像一只飛翔的鳥,不經(jīng)意間遺落下一片羽毛。

雖然營地只有我和安草兒了,可我一點也不覺得孤單。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個人了,也不會覺得孤單的。

我回到希楞柱,坐在狍皮褥子上,守著火塘喝茶。我喜歡住在希楞柱里。我從小看到的房屋就是像傘一樣的希楞柱,我們也叫它“仙人柱”。希楞柱很容易建造(砍上二三十根落葉松桿,鋸成兩人高的樣子,剝了皮,將一頭削尖了,讓尖頭朝向天空,匯集崔一起;松木桿的另一端則戳著地,均勻地散布開來,好像無數(shù)條跳舞的腿,形成一個大圓圖、外面苦上擋風御寒的圍子,希楞柱就建成了。它的尖頂處有一個小孔,自然而然就成了火糖排煙的通道。我常在夜晚時透過這個小孔看星星。從這里看到的星星只有不多的幾題、但它們異常明亮,就像是擎在希楞柱頂上的油燈似的。

以往我們搬遷的時候,總要帶著火種。達吉亞娜他們這次下山,卻把火種丟在這里了。沒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為他們感到難過和擔心。但他們告訴我,布蘇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種了??晌蚁?,布蘇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鐮對著石頭打磨出來的,布蘇的火里沒有陽光和月光,那樣的火又怎么能讓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

我守著的這團火,跟我一樣老了。無論是遇到狂風、大雪,還是暴雨,我都護衛(wèi)著它,從來沒有讓它熄滅過。這團火就是我跳動的心。

(有刪改)

①本文選自《額爾古納河右岸》。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居住著與馴鹿相依為命的鄂溫克人。小說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后一個酋長的女人的口吻,講述了一個弱小民族頑強的抗爭史實以及唯美的愛情故事。②烏力楞:鄂倫春語音譯,由通古斯語“烏力爾托”一詞引申而來,意為“子孫們”。若干“烏力楞”組成一個氏族。③希楞柱:鄂溫克人居住的圓錐形的帳篷。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敘述者是一個鄂溫克老人,小說開頭“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確定了全書“蒼涼自述”的敘述基調(diào)。

B.小說采用了插敘的手法。先交代絕大多數(shù)鄂溫克人搬離大山后,“我”和安草兒的生活境況,然后插入敘述下山的表決過程,最后講“火種”的重要性。這樣能制造懸念,吸引讀者。

C.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含蓄、委婉、生動、形象,營造了一種浪漫的氣氛,將人與自然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交代了“我”為什么不愿意遷離山林。

D.“雖然營地只有我和安草兒了,可我一點也不覺得孤單。”“我”之所以不感到孤單,是因為“我”認為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靈性,草木、馴鹿甚至風和雨、雪都是“我”的朋友。

7.關于搬離大山的描寫,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如果搬離大山,就會眼瞎、耳聾、腿瘸、不會喘氣,“我的身體是神靈給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還給神靈”,可見大山是“我”的精神家園。

B.安草兒是不愿意離開大山的,雖然他把白樺皮放在了神鼓上。別人是畢恭畢敬地擺在神鼓上,安草兒是“順手撒開”。他只是盲從,見別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C.多數(shù)人選擇下山過定居的生活,營地里只剩下“我”和安草兒了,通過對比,表述了對現(xiàn)代文明侵入并戰(zhàn)勝原始文明的諷刺。

D.山上生活太艱苦了,簡陋的希楞柱,不方便使用的火種,稀缺的酒、鹽、糖、茶等日用品,使得達吉亞娜,瑪克辛姆這樣的年輕一代選擇逃離森林,下山搬遷至新的定居點。

8.有人說小說中的“我”意義重大,既為情節(jié)服務,又是典型人物,還凸顯了主題。請你結合小說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

9.與大山相比,布蘇更適應現(xiàn)代人的生活要求,但“我”拒絕了,這是為什么?“我”做得對嗎?談談你的看法?

評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樊遲問知。子曰:“知人?!狈t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節(jié)選自《論語·顏淵》)

材料二:

齊宣王謂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對曰:“人君之事,無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從,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獲罪也。大道容眾,大德容下,圣人寡為而天下理矣。《書》曰:‘睿作圣?!毙踉唬骸吧?!”

周公踐天子之位,布德施惠,遠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舉遠方之民。有饑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進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與?何其所臨之民,有饑寒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也?”其君歸也,乃召其國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聞之,皆喜曰:“此誠天子也何居之深遠而見我之明也豈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也。是以近者親之,遠者安之。

成王與唐叔虞燕居,剪梧桐葉以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碧剖逵菹?,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與虞戲也?!敝芄珜υ唬骸俺悸勚?,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晉。

王者何以選賢?夫王者得賢才以自輔,然后治也。雖有堯、舜之明,而股肱不備,則主恩不流,化澤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擇士,務于求賢,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祿,賢者進以顯榮,罷者退而勞力。是以主無遺憂,下無邪慝,百官能治,臣下樂職,恩流群生,潤澤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節(jié)選自《說苑·君道》)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此誠A天子也B何C居之深D遠E而見F我之明也G豈可H欺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樊遲,字子遲,他與后文“子夏”都是孔子的弟子,二人同列“七十二賢”之位。

B.“易因”指容易沿襲,“因”與《鴻門宴》“因擊沛公于坐”的“因”字含義不同。

C.“失職”指失去常業(yè),“失”與《齊桓晉文之事》“無失其時”的“失”字含義相同。

D.“稱”意思是頌揚、稱贊,與《出師表》“先帝稱之曰能”的“稱”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尹文認為齊宣王應該采用無為且能夠?qū)捜莩济竦睦砟钪螄?,他還引用《尚書》中的語句加以佐證,齊宣王認可尹文的想法。

B.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任命十二州牧,每方派三人,外出考察遠方的百姓,這樣做能夠使鄰近的百姓親附,邊遠的百姓安樂。

C.成王把梧桐葉剪成玉珪的形狀,開玩笑說要用它分封唐叔虞,唐叔虞怕他反悔,就請求周公旦幫忙,最終得到了封地晉國。

D.即使是堯那樣的明君,也不可能僅僅依靠自身來傳布恩德、施行教化,更遑論使天下奸邪盡除,百官能理事,臣下樂于職守。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道容眾,大德容下,圣人寡為而天下理矣。

(2)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進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與?”

14.虞舜為什么能夠“不下堂而天下治”?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

評卷人得分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點絳唇

汪藻①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

①汪藻:字彥章,饒州德興人。宋徽宗崇寧年間進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貶職。寫此詞時,他正被迫遷調(diào),官場失意。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兩句寫遠而靜的夜景,新月娟秀,遠山與星斗相連,江水在夜幕下流淌得悄無聲息。

B.“搔首”,本詩指詩人心緒不寧,與杜甫《春望》中“搔首”表述的“家國之思”不同。

C.下片以“好個霜天”作為上片寫景的收束,又同時引出下文內(nèi)心的苦悶和思歸之情。

D.作品寫法含蓄,末尾處將景語化為情語,這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的結尾不同。

16.《蓼園詞評》認為“此首寫在外棲棲不得意”,是如何表述這種情緒的?

評卷人得分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闡明了晉對秦的利害關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慮的句子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

(3)《荀子·勸學篇》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迸c韓愈《師說》中的“,”觀點相同。

評卷人得分

六、選擇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一段溪流、一座斷橋、一棵古樹、一處老宅、一塊殘碑都有訴說不盡的故事??此茀T乏實則豐富的鄉(xiāng)村旅游資源經(jīng)過____的開發(fā),便會引爆鄉(xiāng)村旅游。因此,田園綜合體順應這股大潮____。然而,(),它將集循環(huán)農(nóng)業(yè)、創(chuàng)意農(nóng)業(yè)、農(nóng)事體驗于一體。

對農(nóng)民來說,____和拋家別親地進城務工犧牲太大,在本區(qū)域內(nèi)多元發(fā)展,從多個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中獲取收益的模式更為可行。沒有比較高的生活狀況,人心必背;沒有支撐產(chǎn)業(yè)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產(chǎn)業(yè)是核心。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包含農(nóng)、林、牧、漁、加工、制造、餐飲、酒店、倉儲、保鮮、金融、工商____房地產(chǎn)等行業(yè)的三產(chǎn)融合體和城鄉(xiāng)復合體。

文化是靈魂。田園綜合體要把當?shù)貢r代形成的風土民情、鄉(xiāng)規(guī)民約、民俗演藝等發(fā)掘出來,讓人們可以體驗農(nóng)耕活動和鄉(xiāng)村生活的苦樂與禮儀,以此引導人們重新思考生產(chǎn)與消費、城市與鄉(xiāng)村、工業(yè)與農(nóng)業(yè)的關系,從而產(chǎn)生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自警、自醒行為,在潛移默化中自娛自樂,化身其中。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匠心獨運應運而生流離失所以致

B.別具匠心油然而生流離失所以至

C.匠心獨運應運而生背井離鄉(xiāng)以至

D.別具匠心油然而生背井離鄉(xiāng)以致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現(xiàn)今的田園綜合體,則在單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豐富

B.現(xiàn)今鄉(xiāng)村旅游活動,則在單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豐富

C.現(xiàn)今的田園綜合體協(xié)同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

D.現(xiàn)今的鄉(xiāng)村旅游協(xié)同田園綜合體發(fā)展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沒有比較高的生活水準,人心必背;沒有支撐產(chǎn)業(yè)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B.沒有比較高的生活狀況,人心必背;沒有產(chǎn)業(yè)支撐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C.沒有比較高的生活水準,人心必背;沒有產(chǎn)業(yè)支撐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D.沒有比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田園綜合體沒有產(chǎn)業(yè)支撐,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評卷人得分

七、語言表述

2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賈寶玉對女性的尊重,(①),而是來自直觀的感受。他在自己的家庭中長期接觸到那么多聰明美麗的青年女性,看到她們的才華是那樣出眾,(②),對她們又愛又敬,為她們又悲又憤。他對女性的尊重,在讀者看來也許有過于美化的地方,但那其實只是他所理想的最完美的“人”的形象。他在女兒們面前自慚形穢,就是在以理想的、完美的“人”的標準對照自己、評判自己。

寶玉對女性的尊重,實質(zhì)上就是對“人”的尊重。他理想著“人”的善良完美,(③)。如賈珍、賈璉、薛蟠之流,他們自以為生為須眉男子,就可以肆意玩弄、奴役女性,在女性面前頤指氣使,自覺高人一等。殊不知,寶玉卻將他們視為人的“渣滓濁沫”,對其深惡痛絕,唯恐避之不及。

請在文中括號里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它與上下文語意連貫、內(nèi)容貼切,整段文字結構完整、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

航天員進入太空后,,最主要的變化有心血管系統(tǒng)的改變、肌肉萎縮和骨量丟失。隨著飛行時間的延長,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如果航天員永遠生活在太空中,這種適應性變化不是什么問題。,如果不采取措施防止或減少這些變化,航天員返回地面后就不能再適應地面上的重力環(huán)境。在軌鍛煉就是幫助航天員減少肌肉萎縮和骨量丟失的不可或缺的方法。航天員在軌鍛煉使用的典型器械有:自行車功量計、隔振跑臺、拉力器、企鵝服和下體負壓筒等。自行車功量計用于失重環(huán)境下提高航天員的有氧運動能力,鍛煉其下肢肌肉。?!疤张懿綑C”配有彈性束縛帶,將航天員“壓”在跑步機上,否則航天員跑不起來。另外,“太空跑步機”必須采取隔振措施,以防止航天員的鍛煉影響航天器上的其他設備和科學實驗。

評卷人得分

八、命題作文

23.寫作。

請以“至少還有你”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700字。

試卷第10頁,共11頁2024屆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高三第一輪復習

教學質(zhì)量C級檢測題(十)(解答版)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評卷人得分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現(xiàn)代學術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視為文學流派。這固然不錯,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稱,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譽。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又不盡然。桐城派從清初產(chǎn)生,延續(xù)有清一代,至民國依然余波不斷,這三百年基業(yè),顯然不是單憑文章就可以支撐。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難發(fā)現(xiàn),它并非單純的文派,其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教育、藝術等諸多領域,皆成就斐然。

縱觀桐城派三百年發(fā)展歷程,桐城派不僅誕生了方苞、方觀承、陳用光、鄧廷楨、姚瑩、曾國藩等朝廷大員,在禁煙、禁酒、治河、戍邊、保疆、治軍、通商、洋務等各個方面卓有建樹;也涌現(xiàn)出郭嵩燾、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歐洲,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的一流外交家;并孕育出姚鼐、吳德旋、祁寯藻、張裕釗等人的書法碑帖藝術,與桐城文章交相輝映。同時,桐城派人物幾乎都有豐富的教育經(jīng)歷,從翰林院教習,到省級學政,再到書院山長,可謂人才輩出,令人矚目。有鑒于此,桐城派實際是一個真正的文化流派。眾多流派成員之間雖然跨越了地域時空限制,但都遵循著大致相近的學術理念、價值追求與精神祈向,彼此聲氣相通,薪火相傳,形成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

理念認同,是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生成的思想基礎。共同體是人與人的群體集合,其彼此凝聚的基礎是價值認同與思想歸屬。伊茲歐尼認為,共同體的形成不外兩點:一是彼此交織的緊密關系,二是共同的價值規(guī)范與意義。從桐城派的生成歷史來看,三百年一以貫之的是古文辭章與經(jīng)世濟民,而連接辭章與經(jīng)世的理念是義法。義法最早是經(jīng)史之學的通行概念,后來方苞把它引入辭章,開創(chuàng)“古文義法”。

簡單地講義法,“義”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兩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憑空想象,而是源自現(xiàn)實,寄托經(jīng)世濟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辭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間流貫生命之氣。義法既是格律與神氣之統(tǒng)一,也是德行與辭章之統(tǒng)一,還是立言與立功之統(tǒng)一。后來劉大櫆發(fā)展了義法理論,強調(diào)文人之能事,通過字句、音節(jié)來體悟文章的神氣,在吟詠唱嘆之間蕩滌靈府,在吞吐俯仰之際貫通古今。

姚鼐在方、劉基礎上,吸收乾嘉漢學考據(jù)之法,與義理、辭章相融合,義理以盡性,考據(jù)以窮理,辭章發(fā)其奧蘊,最終實現(xiàn)義理、考據(jù)與辭章的統(tǒng)一。此三合一之論,既欲合真善美而為一,又欲合儒林、道學與文苑而為一,體現(xiàn)了姚鼐“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的文章至境論。

曾國藩紹述姚氏,在義理、考據(jù)、辭章之外,增加了經(jīng)濟之學,經(jīng)濟在孔門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國藩雖重義理,堅守桐城派一貫之立場,但更強調(diào)經(jīng)世濟民才是思想的基礎,如此一來,曾國藩挈攬眾長,其文經(jīng)史百家,其學思辨融通,其事經(jīng)國濟民,通達宏闊,中興桐城,開辟新境。晚清民國,嚴復、林紓以桐城之文,翻譯西文、西學,啟蒙民智,他們與無數(shù)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進中國社會由古代向近現(xiàn)代的轉化??梢哉f,桐城派三百年歷史,延續(xù)幾代人,弟子門人逾千,大體都遵循相近的價值理念,把辭章學術與立身相結合,把個體命運與時代家國相聯(lián)結,與時俱進,覺世牖民。

當然,考察桐城派三百年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其作為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的屬性,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既是因為桐城派體量龐大難窺全豹,也與現(xiàn)代學術研究的性質(zhì)有關。對于多數(shù)非桐城派學者而言,對桐城派的了解主要來自文章,因此視桐城派為文派。對于桐城派學人來說,由于研究對象的限制,也很難觸及桐城派全貌。

(摘編自任雪山《作為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的桐城派》)

材料二:

桐城派的文論濫觴于戴名世,其后方苞提出義法說,劉大櫆在繼承方苞的義法說的基礎上提出“神氣音節(jié)”和“品藻”說,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張為文要“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兼濟而不可偏廢。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國文學史綿延時間最長、參與人數(shù)最多、覆蓋范圍最廣的文派。

姚鼐所謂義理,主要是儒家經(jīng)義,是以程朱理學為核心。義理是思想內(nèi)容,是道的層面;考據(jù)是基本功,是文獻資料,用來佐證義理的;辭章是文辭,屬于創(chuàng)作技巧,是表述思想內(nèi)容的。三者是學術的三個層面,是一體三面,“辭章”亦即文章,只是學術的一面,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純文學”。姚鼐認為:作為一個學者,要追求思想,應當明“道”,所以“義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暗馈币ㄟ^辭章來傳播,也要美,要寫得平易暢達,不能像漢學家那樣只講考據(jù)。桐城派強調(diào)“文以載道”“文道合一”,崇奉程朱理學,所載之“道”為“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

桐城派不單研究散文的創(chuàng)作技巧,還包括創(chuàng)作目的、材料選擇、思想道義、學術傾向等等。桐城派文章不只是審美,還有審智,不只是抒情,還有說理,即重思想性。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在乾嘉時期,于漢學興盛、擯斥宋明儒學的大背景下,將宋儒之性道與漢儒之經(jīng)義相結合,考據(jù)與辭章相統(tǒng)一,現(xiàn)實針對性是很明顯的。

(摘編自方云龍《桐城派的文化品格》)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桐城派既是文學流派,也是文化流派,在中國歷史上綿延時間長,參與人數(shù)多,覆蓋領域廣。

B.桐城派成員方苞將經(jīng)史之學的“義法”引入辭章,倡導為文既要“言有物”,又要“言有序”。

C.桐城派的“義法”理論,強調(diào)格律與神氣、德行與辭章、立言與立功三者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

D.桐城派在乾嘉時期取得很大成就,姚鼐是這一時期的集大成者,其理論有明顯的現(xiàn)實針對性。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桐城派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但長期以來,其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屬性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B.材料一大量列舉桐城派在多個領域卓有建樹的人物,突出了桐城派人才輩出,成就顯著。

C.姚鼐提出他的為文主張,跟乾嘉時期漢學盛行、宋明儒學被擯斥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不無關系。

D.兩則材料都詳細闡述姚鼐“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兼濟的為文理念,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姚鼐弟子姚椿曾寫過《運米行》和《續(xù)運川米議》等文章,提議從四川販米解決兩江、兩湖災民以及其他民生問題,被林則徐認為是恤民長策。

B.鄧廷楨任安徽巡撫時,援引梅曾亮、管同、方東樹、陸繼輅、宋翔風等桐城派成員人其幕府,參贊政務,政績斐然。

C.現(xiàn)當代文化名人如胡適、郭沫若、錢鐘書、朱光潛等,都受到過桐城派散文的潛移默化的潤澤。

D.據(jù)查有關資料得知,明清兩朝,桐城縣畫家就達一百多人。一縣之中,能涌現(xiàn)如此眾多之畫家,這在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

4.材料一認為,桐城派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談談你的認識。

5.曾國藩對姚鼐的思想理念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

1.C2.D3.C4.①桐城派三百年來秉持古文辭章與經(jīng)世濟民相結合的思想理念、價值追求和精神導向。②桐城派成員之間聲氣相通,后代成員在繼承前輩學術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本派理論,與時俱進,覺世牖民。5.①繼承:曾國藩繼承了姚鼐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結合,并以“義理”為重的為文理念。②發(fā)展:姚鼐所重視的“義理”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而曾國藩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經(jīng)濟之學,強調(diào)經(jīng)世濟民才是思想的基礎。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強調(diào)格律與神氣、德行與辭章、立言與立功三者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曲解文意。根據(jù)原文“義法既是格律與神氣之統(tǒng)一,也是德行與辭章之統(tǒng)一,還是立言與立功之統(tǒng)一”可知,“義法”理論強調(diào)的是三個統(tǒng)一,分別是格律和神氣、德行與辭章、立言與立功。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D.“都詳細闡述”錯誤,材料一闡述得相對簡略?!暗珎戎攸c完全不同”表述不準確,兩則材料都重點論述了“義理、考據(jù)、辭章”這一為文理念的內(nèi)涵。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可以支撐材料一桐城派堅持以古文辭章和經(jīng)世濟民為思想基礎的觀點。

B、D兩項,可以支撐材料一中桐城派在諸多領域成就斐然的觀點。

C.表現(xiàn)了桐城派散文對后人的影響。材料一沒有論述相關問題,故不能支撐材料一觀點。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根據(jù)“眾多流派成員之間雖然跨越了地域時空限制,但都遵循著大致相近的學術理念、價值追求與精神祈向,彼此聲氣相通,薪火相傳,形成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共同體”和“從桐城派的生成歷史來看,三百年一以貫之的是古文辭章與經(jīng)世濟民”可概括出:桐城派三百年來秉持古文辭章與經(jīng)世濟民相結合的思想理念、價值追求和精神導向。

根據(jù)“后來劉大概發(fā)展了義法理論,強調(diào)文人之能事,通過字句、音節(jié)來體悟文章的神氣,在吟詠唱嘆之間蕩滌靈府,在吞吐俯仰之際貫通古今”“姚鼐在方、劉基礎上,吸收乾嘉漢學考據(jù)之法,與義理、辭章相融合,義理以盡性,考據(jù)以窮理,辭章發(fā)其奧蘊,最終實現(xiàn)義理、考據(jù)與辭章的統(tǒng)一”“曾國藩紹述姚氏,在義理、考據(jù)、辭章之外,增加了經(jīng)濟之學”“晚清民國,嚴復、林紓以桐城之文,翻譯西文、西學,啟蒙民智,他們與無數(shù)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進中國社會由古代向近現(xiàn)代的轉化”“可以說,桐城派三百年歷史,延續(xù)幾代人,弟子門人逾千,大體都遵循相近的價值理念,把辭章學術與立身相結合,把個體命運與時代家國相聯(lián)結,與時俱進,覺世牖民”,可概括出:桐城派成員之間聲氣相通,后代成員在繼承前輩學術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本派理論,與時俱進,覺世牖民。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繼承:根據(jù)材料三“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張為文要‘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兼濟而不可偏廢”“姚鼐認為:作為一個學者,要追求思想,應當明‘道’,所以‘義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材料二“曾國藩紹述姚氏,在義理、考據(jù)、辭章之外……曾國藩雖重義理,堅守桐城派一貫之立場,但更強調(diào)經(jīng)世濟民才是思想的基礎”,可概括出:曾國藩繼承了姚鼐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結合,并以“義理”為重的為文理念。

②發(fā)展:根據(jù)材料三“姚鼐所謂義理,主要是儒家經(jīng)義,是以程朱理學為核心”“曾國藩紹述姚氏,在義理、考據(jù)、辭章之外,增加了經(jīng)濟之學”可概括出:姚鼐所重視的“義理”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而曾國藩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經(jīng)濟之學,強調(diào)經(jīng)世濟民才是思想的基礎。

評卷人得分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清晨①

遲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來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們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脫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濃密的絨毛都隨風而逝了,留下的是歲月的累累瘢痕。坐在這樣的褥子上,我就像守著一片堿場的獵手,可我等來的不是那些豎著美麗特角的鹿,而是裹挾著沙塵的狂風。

西班他們剛走,雨就來了。在這之前,連續(xù)半個多月,太陽每天早晨都是紅著臉出來,晚上黃著臉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熾熱的陽光把河水給舔瘦了,向陽山坡的草也被曬得彎了腰了。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瑪克辛姆的哭聲。柳莎到了月圓的日子會哭泣,而瑪克辛姆呢,他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現(xiàn)彎曲的裂縫,就會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縫是毒蛇,會要了他的命??晌也慌逻@樣的裂縫,在我眼中它們就是大地的閃電。

安草兒在雨中打掃營地。

我問安草兒,布蘇是不是個缺雨的地方,西班下山還得帶著雨?

安草兒直了直腰,伸出舌頭舔了舔雨滴,沖我笑了。他一笑,眼角和臉頰的皺紋也跟著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紋,臉頰笑出的是葵花紋。雨水灑下來,他那如花的皺紋就像是含著露珠。

我們這個烏力楞②只剩下我和安草兒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時乘著卡車,帶著家當和馴鹿下山了。以往我們也下山,早些年去烏啟羅夫,近年來到激流鄉(xiāng),用鹿茸和皮張換來酒、鹽、肥皂、糖和茶等東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這次他們下山卻是徹底離開大山了。他們?nèi)サ哪莻€地方叫布蘇,帕日格告訴我,布蘇是個大城鎮(zhèn),靠著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墻紅頂?shù)姆孔樱蔷褪撬麄兌ň拥淖∷?。山腳下還有一排鹿圈,用鐵絲網(wǎng)攔起,馴鹿從此將被圈養(yǎng)起來。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這輩子是伴著星星度過黑夜的,如果午夜夢醒時我望見的是漆黑的屋頂,我的眼睛會瞎的;我的馴鹿沒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們蹲進“監(jiān)獄”,聽不到那流水一樣的鹿鈴聲,我一定會耳聾的;我的腿腳習慣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讓我每天走在城鎮(zhèn)平坦的小路上,它們一定會疲軟得再也負載不起我的身軀,使我成為一個癱子;我一直呼吸著山野清新的空氣,如果讓我去聞布蘇的汽車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會喘氣了。我的身體是神靈給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還給神靈。

兩年前,達吉亞娜召集烏力楞的人,讓大家對下山作出表決。她發(fā)給每人一塊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樺樹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遺留下來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樺樹皮覆蓋了,好像老天對著它下了場鵝毛大雪。我是最后一個起身的,不過我不像其他人一樣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把樺樹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火焰中化為灰燼。我走出希楞柱的時候,聽見了達吉亞娜的哭聲。

我以為西班會把樺樹皮吃掉,他從小就喜歡啃樹皮吃,離不開森林的,可他最終還是像其他人一樣,把它放在神鼓上了。我覺得西班放在神鼓上的,是他的糧食。他就帶著這么一點糧食走,遲早要餓死的。我想西班一定是為了可憐的拉吉米才同意下山的。

安草兒也把樺樹皮放在了神鼓上,但他的舉動說明不了什么。誰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讓他做什么事情。他只是想早點把樺樹皮打發(fā)掉,好出去做他的活計。安草兒喜歡干活,那天有一只馴鹿的眼睛被黃蜂蜇腫了,他正給它敷草藥,達吉亞娜喚他去投票。安草兒進了希楞柱,見瑪克辛姆和索長林把樺樹皮放在了神鼓上,他便也那么做了。那時他的心里只有馴鹿的那只眼睛。安草兒不像別人那樣把樺樹皮恭恭敬敬地擺在神鼓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時,順手撒開,就好像一只飛翔的鳥,不經(jīng)意間遺落下一片羽毛。

雖然營地只有我和安草兒了,可我一點也不覺得孤單。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個人了,也不會覺得孤單的。

我回到希楞柱,坐在狍皮褥子上,守著火塘喝茶。我喜歡住在希楞柱里。我從小看到的房屋就是像傘一樣的希楞柱,我們也叫它“仙人柱”。希楞柱很容易建造(砍上二三十根落葉松桿,鋸成兩人高的樣子,剝了皮,將一頭削尖了,讓尖頭朝向天空,匯集崔一起;松木桿的另一端則戳著地,均勻地散布開來,好像無數(shù)條跳舞的腿,形成一個大圓圖、外面苦上擋風御寒的圍子,希楞柱就建成了。它的尖頂處有一個小孔,自然而然就成了火糖排煙的通道。我常在夜晚時透過這個小孔看星星。從這里看到的星星只有不多的幾題、但它們異常明亮,就像是擎在希楞柱頂上的油燈似的。

以往我們搬遷的時候,總要帶著火種。達吉亞娜他們這次下山,卻把火種丟在這里了。沒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為他們感到難過和擔心。但他們告訴我,布蘇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種了??晌蚁耄继K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鐮對著石頭打磨出來的,布蘇的火里沒有陽光和月光,那樣的火又怎么能讓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

我守著的這團火,跟我一樣老了。無論是遇到狂風、大雪,還是暴雨,我都護衛(wèi)著它,從來沒有讓它熄滅過。這團火就是我跳動的心。

(有刪改)

①本文選自《額爾古納河右岸》。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居住著與馴鹿相依為命的鄂溫克人。小說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后一個酋長的女人的口吻,講述了一個弱小民族頑強的抗爭史實以及唯美的愛情故事。②烏力楞:鄂倫春語音譯,由通古斯語“烏力爾托”一詞引申而來,意為“子孫們”。若干“烏力楞”組成一個氏族。③希楞柱:鄂溫克人居住的圓錐形的帳篷。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敘述者是一個鄂溫克老人,小說開頭“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確定了全書“蒼涼自述”的敘述基調(diào)。

B.小說采用了插敘的手法。先交代絕大多數(shù)鄂溫克人搬離大山后,“我”和安草兒的生活境況,然后插入敘述下山的表決過程,最后講“火種”的重要性。這樣能制造懸念,吸引讀者。

C.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含蓄、委婉、生動、形象,營造了一種浪漫的氣氛,將人與自然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交代了“我”為什么不愿意遷離山林。

D.“雖然營地只有我和安草兒了,可我一點也不覺得孤單?!薄拔摇敝圆桓械焦聠危且驗椤拔摇闭J為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靈性,草木、馴鹿甚至風和雨、雪都是“我”的朋友。

7.關于搬離大山的描寫,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如果搬離大山,就會眼瞎、耳聾、腿瘸、不會喘氣,“我的身體是神靈給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還給神靈”,可見大山是“我”的精神家園。

B.安草兒是不愿意離開大山的,雖然他把白樺皮放在了神鼓上。別人是畢恭畢敬地擺在神鼓上,安草兒是“順手撒開”。他只是盲從,見別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C.多數(shù)人選擇下山過定居的生活,營地里只剩下“我”和安草兒了,通過對比,表述了對現(xiàn)代文明侵入并戰(zhàn)勝原始文明的諷刺。

D.山上生活太艱苦了,簡陋的希楞柱,不方便使用的火種,稀缺的酒、鹽、糖、茶等日用品,使得達吉亞娜,瑪克辛姆這樣的年輕一代選擇逃離森林,下山搬遷至新的定居點。

8.有人說小說中的“我”意義重大,既為情節(jié)服務,又是典型人物,還凸顯了主題。請你結合小說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

9.與大山相比,布蘇更適應現(xiàn)代人的生活要求,但“我”拒絕了,這是為什么?“我”做得對嗎?談談你的看法?

6.B7.C8.①“我”是小說的敘述者,以第一人稱敘述,既使情節(jié)緊湊,也使內(nèi)容更真實,拉近了讀者與角色之間的距離。

②“我”既尊重、敬畏大自然,又親近、關愛大自然,認為大自然的一切充滿靈性,“我”是傳統(tǒng)鄂溫克族人的典型代表,讀者可以通過“我”理解鄂溫克族人的內(nèi)心世界。

③“我”象征著鄂溫克族人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也能引起讀者對人與自然關系這一問題的思考。9.①因為“我”無法拋棄傳統(tǒng)的鄂溫克人的生存方式,“我”的生命與“火種”“星星”“大山”等融為一體。

②做得對?!拔摇背绨荻鯗乜俗宓挠凭脷v史、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如果離開大山,自由的天性會遭到扼殺。輕易向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就范,就意味著傳統(tǒng)文明徹底土崩瓦解,這是很可悲的。

或:

①因為“我”無法拋棄傳統(tǒng)的鄂溫克人的生存方式,“我”的生命與“火種”“星星”“大山”等融為一體。

②做得不對。布蘇代表的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xiàn)代文明已經(jīng)重塑了人類社會,沒有理由再去過原始的部落生活,尤其是在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jīng)失衡的情況下。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

B.“插敘”錯誤,應該是倒敘?!斑@樣能制造懸念,吸引讀者”說法錯誤。文中插敘手法的運用,對相關情節(jié)起到了補充作用,使情節(jié)更加完整,避免了平鋪直敘,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更好地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從而升華了主題。并沒有制造懸念。

故選B。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C.“表述了對現(xiàn)代文明侵入并戰(zhàn)勝原始文明的諷刺”說法錯誤,通過對比,表述的是現(xiàn)代文明對鄂溫克傳統(tǒng)文明的的沖擊,并不是“諷刺”。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對主要人物作用的分析鑒賞能力。

從情節(jié)角度,由文中“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瑪克辛姆的哭聲”等內(nèi)容可見,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者,“我”是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文章敘述了我的所見所聞所感,這樣的敘述視角,使內(nèi)容更真實,讓讀者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的情感和態(tài)度,也可以直接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讀者更加親近和信任,拉近了讀者與角色之間的距離。

從人物形象角度,由文中“可我不怕這樣的裂縫,在我眼中它們就是大地的閃電”“如果午夜夢醒時我望見的是漆黑的屋頂,我的眼睛會瞎的;我的馴鹿沒有犯罪,……我一定就不會喘氣了。我的身體是神靈給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還給神靈”可知,“我”既尊重、敬畏大自然,又親近、關愛大自然,認為大自然的一切充滿靈性?!拔摇笔悄陮镁叛亩鯗乜俗遄詈笠粋€首長的女人,是傳統(tǒng)鄂溫克族人的典型代表,讀者可以通過“我”理解鄂溫克族人的內(nèi)心世界。

從主題角度,小說以溫情詩意的抒情方式講述了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頑強堅守和文化變遷的故事?!拔摇钡膱允厥菍θ伺c自然和諧的自覺追求,“我”象征著鄂溫克族人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小說中的“我”能引起讀者對人與自然關系這一問題的思考,凸顯文章的主題。

9.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我”拒絕的原因:

由文中“我”的內(nèi)心獨白“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這輩子是伴著星星度過黑夜的,如果午夜夢醒時我望見的是漆黑的屋頂,我的眼睛會瞎的;……如果讓我每天走在城鎮(zhèn)平坦的小路上,它們一定會疲軟得再也負載不起我的身軀,使我成為一個癱子;我一直呼吸著山野清新的空氣,如果讓我去聞布蘇的汽車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會喘氣了”可知,“我”無法拋棄傳統(tǒng)的鄂溫克人的生存方式,“我”的生命與“火種”“星星”“大山”等融為一體。

“我”的做法是否正確,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認為“我”做得對,可以從人物性格和主題入手,結合現(xiàn)實的精神層面加以分析。由文中“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我這輩子是伴著星星度過黑夜的”“我的腿腳習慣了坑坑洼洼的山路”“我一直呼吸著山野清新的空氣”“我的身體是神靈給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還給神靈”等內(nèi)容可知,“我”和大自然的關系是親密和諧的,“我”崇拜鄂溫克族的悠久歷史、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如果離開大山,自由的天性會遭到扼殺?!拔摇痹谏缴蠄允氐恼乾F(xiàn)代文明越來越忽視的人類理想精神,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不應該對其他文明造成毀滅性的沖擊,輕易向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就范,就意味著傳統(tǒng)文明徹底土崩瓦解,這是很可悲的。

認為“我”做得不對,可以從文中找到相關信息并結合社會現(xiàn)實予以分析。原文中“用鹿茸和皮張換來酒、鹽、肥皂、糖和茶等東西”“裹挾著沙塵的狂風”“以往我們搬遷的時候,總要帶著火種”等內(nèi)容說明“我”堅守的畜牧狩獵的山里生活方式是原始的、落后的,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而布蘇“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種了”,其代表的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xiàn)代文明已經(jīng)重塑了人類社會,沒有理由再去過原始的部落生活,尤其是在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jīng)失衡的情況下,“我”也應該接受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認同文明進步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

評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樊遲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節(jié)選自《論語·顏淵》)

材料二:

齊宣王謂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對曰:“人君之事,無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從,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獲罪也。大道容眾,大德容下,圣人寡為而天下理矣?!稌吩唬骸W魇??!毙踉唬骸吧?!”

周公踐天子之位,布德施惠,遠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舉遠方之民。有饑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進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與?何其所臨之民,有饑寒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也?”其君歸也,乃召其國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聞之,皆喜曰:“此誠天子也何居之深遠而見我之明也豈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也。是以近者親之,遠者安之。

成王與唐叔虞燕居,剪梧桐葉以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碧剖逵菹玻愿嬷芄?。周公以請,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與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庇谑撬旆馓剖逵萦跁x。

王者何以選賢?夫王者得賢才以自輔,然后治也。雖有堯、舜之明,而股肱不備,則主恩不流,化澤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擇士,務于求賢,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祿,賢者進以顯榮,罷者退而勞力。是以主無遺憂,下無邪慝,百官能治,臣下樂職,恩流群生,潤澤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節(jié)選自《說苑·君道》)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此誠A天子也B何C居之深D遠E而見F我之明也G豈可H欺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樊遲,字子遲,他與后文“子夏”都是孔子的弟子,二人同列“七十二賢”之位。

B.“易因”指容易沿襲,“因”與《鴻門宴》“因擊沛公于坐”的“因”字含義不同。

C.“失職”指失去常業(yè),“失”與《齊桓晉文之事》“無失其時”的“失”字含義相同。

D.“稱”意思是頌揚、稱贊,與《出師表》“先帝稱之曰能”的“稱”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尹文認為齊宣王應該采用無為且能夠?qū)捜莩济竦睦砟钪螄?,他還引用《尚書》中的語句加以佐證,齊宣王認可尹文的想法。

B.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任命十二州牧,每方派三人,外出考察遠方的百姓,這樣做能夠使鄰近的百姓親附,邊遠的百姓安樂。

C.成王把梧桐葉剪成玉珪的形狀,開玩笑說要用它分封唐叔虞,唐叔虞怕他反悔,就請求周公旦幫忙,最終得到了封地晉國。

D.即使是堯那樣的明君,也不可能僅僅依靠自身來傳布恩德、施行教化,更遑論使天下奸邪盡除,百官能理事,臣下樂于職守。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道容眾,大德容下,圣人寡為而天下理矣。

(2)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進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與?”

14.虞舜為什么能夠“不下堂而天下治”?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

10.BEG11.C12.C13.(1)寬闊的大路可以容納眾多的人,博大的美德可以包容天下臣民,圣明的君王少做縱欲擾民的事,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

(2)天子在那些諸侯國君朝覲時,拱手行禮并使他們上前,說:“莫非我的政令教化有不得當?shù)牡胤絾幔俊?4.①虞舜有識人之智,他在眾人中選拔出禹、皋陶等賢才,使得不仁之人遠離自身;②虞舜能任用賢能,他使賢才的爵位尊貴、俸祿優(yōu)厚,讓他們顯赫榮耀。

10.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為何遠居深宮中,卻能明察我們的情況?難道可以欺騙這樣的天子嗎?

“此誠天子也”是完整的判斷句,“也”表判斷,中間不能斷開,故應于句末B處斷開;

“何居之深遠而見我之明也”中,“何居之深遠”和“見我之明也”兩句形成對比相反關系,中間用連詞“而”銜接,表轉折,故在連詞“而”前,即E處斷開;

“見我之明也”中,“也”句尾語氣詞,“豈可欺哉”是省略句,應為“豈可欺(之)哉”,是對前面幾句的總結,故應于G處斷開。

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辨析一詞多義的能力。

A.說法正確。

B.說法正確。“因擊沛公于坐”的“因”指趁機。句意:法令簡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襲。/趁機把沛公(殺死)在座位上。

C.說法錯誤。含義不同?!盁o失其時”的“失”指錯過。句意: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業(yè)的人。/不要錯過時節(jié)。

D.說法正確。句意:士大夫要頌揚它。/先帝稱贊他能干。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唐叔虞怕他反悔,就請求周公旦幫忙”錯誤,從原文“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可知,唐叔虞聽了很高興,便把這件事告訴了周公旦,并非怕成王反悔而請求周公旦幫忙。

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容”,容納;“下”,天下臣民;“理”,治理得好。

(2)“朝”,朝覲;“進”,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上前;“意”,難道,莫非;“得”,得當。

14.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結合材料一原文“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的意思舜有了天下,在眾人中挑選人才,把皋陶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離開了。湯有了天下,在眾人中挑選人才,把伊尹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離開了可知,虞舜有識人之智,他在眾人中選拔出禹、皋陶等賢才,使得不仁之人遠離自身

結合材料二原文中針對“雖有堯、舜之明,而股肱不備,則主恩不流,化澤不行”給出的對策“故明君在上,慎于擇士,務于求賢,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祿,賢者進以顯榮,罷者退而勞力”,即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應謹慎地挑選官吏,務必求得賢才,設置四位大臣來輔佐自己,有才智出眾的人才來管理百官。要使他們的爵位尊貴,給他們的俸祿優(yōu)厚;對賢才要進用并使他們顯赫榮耀,對行為不端的人要黜退并讓他們從事勞作,可知:虞舜能任用賢能,他使賢才的爵位尊貴、俸祿優(yōu)厚,讓他們顯赫榮耀。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樊遲問什么是智??鬃诱f:“了解人?!狈t還不明白??鬃诱f:“選拔正直的人,使他們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這樣就能使邪惡的人歸正?!狈t退出來,見到子夏說:“剛才我見到老師,問他什么是智,他說‘選拔正直的人,使他們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這樣就能使邪惡的人歸正’,這是什么意思?”子夏說:“這話的含義太豐富了!舜有了天下,在眾人中挑選人才,把皋陶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離開了。湯有了天下,在眾人中挑選人才,把伊尹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離開了?!?/p>

材料二:

齊宣王對尹文說:“國君的政事應該怎么辦?”尹文回答說:“國君的政事,就是清靜無為又能夠?qū)捜莩济瘛U聹p少了,百姓就容易順從;法令簡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襲,所以百姓便不會因為政事而犯罪。寬闊的大路可以容納眾多的人,博大的美德可以包容天下臣民,圣明的君王少做縱欲擾民的事,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渡袝飞险f:‘寬容通達就能成為圣人?!薄饼R宣王說:“好!”

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頒布德政,施行恩惠,邊遠的地方更加昌明。他任命十二州牧,(分為四方,)每方委派三人,外出考察遠方的百姓。如有挨餓受凍而得不到衣食的人,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業(yè)的人,有賢才而不被舉薦的人,將這些情況入朝向天子稟告。天子在那些諸侯國君朝覲時,拱手行禮并使他們上前,說:“莫非我的政令教化有不得當?shù)牡胤絾??為什么你們治理下的百?有挨餓受凍而得不到衣食的,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業(yè)的,有賢才而不被舉薦的呢?”那些諸侯國君回去后,便召集本國的大夫并把天子的話告訴他們。百姓聽說這件事后,都高興地說:“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為何遠居深宮中,卻能明察我們的情況?難道可以欺騙這樣的天子嗎?”因此所謂州牧,是用來打開四方之門、明察四方情況、通達四方意見的。這樣就能夠使鄰近的百姓親附,邊遠的百姓安樂。

成王與弟弟唐叔虞在一起閑耍,成王把梧桐葉剪成玉珪形狀授給唐叔虞,說:“我用這個來分封你?!碧剖逵萋犃撕芨吲d,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們的叔父周公旦。周公旦因此請求拜見成王,他說:“天子您封了唐叔虞嗎?”成王說:“那是我偶爾與唐叔虞開的玩笑?!敝芄卮鹫f:“我聽說,天子沒有戲言,話說出來史官要記載它,樂工要唱誦它,士大夫要頌揚它?!庇谑浅赏蹙桶褧x國封給唐叔虞。

做君王的為什么要選用賢才呢?君王只有得到賢才來輔佐自己,才能治理好天下。(不然的話,)即使有堯、舜那樣的英明,而不配備重臣,那么君王的恩德就不能傳布,教化惠澤就不能施行。所以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應謹慎地挑選官吏,務必求得賢才,設置四位大臣來輔佐自己,有才智出眾的人才來管理百官。要使他們的爵位尊貴,給他們的俸祿優(yōu)厚;對賢才要進用并使他們顯赫榮耀,對行為不端的人要黜退并讓他們從事勞作。這樣,君王就不會留下憂患,臣民中就不會有奸邪之人,百官能理事,臣下樂于職守,恩澤遍布眾生,滋潤草木。從前虞舜左有禹,右有皋陶,不下殿堂而天下得到治理,這就是任用賢能的功效啊。

評卷人得分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點絳唇

汪藻①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

①汪藻:字彥章,饒州德興人。宋徽宗崇寧年間進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貶職。寫此詞時,他正被迫遷調(diào),官場失意。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兩句寫遠而靜的夜景,新月娟秀,遠山與星斗相連,江水在夜幕下流淌得悄無聲息。

B.“搔首”,本詩指詩人心緒不寧,與杜甫《春望》中“搔首”表述的“家國之思”不同。

C.下片以“好個霜天”作為上片寫景的收束,又同時引出下文內(nèi)心的苦悶和思歸之情。

D.作品寫法含蓄,末尾處將景語化為情語,這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的結尾不同。

16.《蓼園詞評》認為“此首寫在外棲棲不得意”,是如何表述這種情緒的?

15.D16.①比喻,“梅瘦”,自喻品格高潔卻官場失意,愁情滿懷。

②對比,亂鴉啼叫的聒噪之景暗喻小人得志,和前文夜寒江靜的靜景相對,更顯失意。

③借景抒情,借霜天月夜圖,來抒發(fā)詞人厭惡官場、樂于歸隱的清峻高潔之志。

④動作描寫,用搔首這樣的動作直接寫出的心緒煩亂,這種不平靜更多來自個人“正被迫遷謫,官場失意”。

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D.“這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的結尾不同”錯誤。是相同,寫法都含蓄,末尾處都將景語化為情語。

故選D。

1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比喻,“瘦”字刻畫出梅花的豐姿,這句“梅影橫窗瘦”一是以梅花點明殘冬早春時節(jié),二是以“梅瘦”自喻愁情滿懷、品格高潔。

對比,“亂鴉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這是全詞唯一寫聲音的句子。這聒噪聲在星沉月明之時會顯得更加刺耳。但對之的反應是“搔首”、“閑卻”,如梅影傲霜般默默無語。這里“無聲”與“有聲”相對,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表述效果,因為“歸興濃于酒”,表明了遠離官場傾軋的決心。亂鴉啼叫的聒噪之景暗喻小人得志,和前文夜寒江靜的靜景相對,更顯失意。

借景抒情,“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币粡澬略氯缬耒爲铱眨窃陆惠x,把夜空裝扮得十分美麗。遠山靜靜地矗立著,起伏的山峰仿佛把正在下沉的北斗星銜在其中一樣。江水在夜幕下流淌得更加悄無聲息了,夜似乎更冷了。描繪了一幅江寒、山靜、梅瘦的霜天月夜圖,借霜天月夜圖,來抒發(fā)詞人厭惡官場、樂于歸隱的清峻高潔之志。

動作描寫,“搔首”是思考問題時習慣的動作,此處這兩個字形象地寫出他情緒不平靜,用搔首這樣的動作直接寫出的心緒煩亂,深夜無眠的人必是心事重重者,這種不平靜更多來自個人“正被迫遷謫,官場失意”。

評卷人得分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闡明了晉對秦的利害關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慮的句子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

(3)《荀子·勸學篇》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與韓愈《師說》中的“,”觀點相同。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名句名篇的能力。

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字形有:“闕”“唯”“賢”。

評卷人得分

六、選擇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一段溪流、一座斷橋、一棵古樹、一處老宅、一塊殘碑都有訴說不盡的故事??此茀T乏實則豐富的鄉(xiāng)村旅游資源經(jīng)過____的開發(fā),便會引爆鄉(xiāng)村旅游。因此,田園綜合體順應這股大潮____。然而,(),它將集循環(huán)農(nóng)業(yè)、創(chuàng)意農(nóng)業(yè)、農(nóng)事體驗于一體。

對農(nóng)民來說,____和拋家別親地進城務工犧牲太大,在本區(qū)域內(nèi)多元發(fā)展,從多個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中獲取收益的模式更為可行。沒有比較高的生活狀況,人心必背;沒有支撐產(chǎn)業(yè)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產(chǎn)業(yè)是核心。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包含農(nóng)、林、牧、漁、加工、制造、餐飲、酒店、倉儲、保鮮、金融、工商____房地產(chǎn)等行業(yè)的三產(chǎn)融合體和城鄉(xiāng)復合體。

文化是靈魂。田園綜合體要把當?shù)貢r代形成的風土民情、鄉(xiāng)規(guī)民約、民俗演藝等發(fā)掘出來,讓人們可以體驗農(nóng)耕活動和鄉(xiāng)村生活的苦樂與禮儀,以此引導人們重新思考生產(chǎn)與消費、城市與鄉(xiāng)村、工業(yè)與農(nóng)業(yè)的關系,從而產(chǎn)生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自警、自醒行為,在潛移默化中自娛自樂,化身其中。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匠心獨運應運而生流離失所以致

B.別具匠心油然而生流離失所以至

C.匠心獨運應運而生背井離鄉(xiāng)以至

D.別具匠心油然而生背井離鄉(xiāng)以致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現(xiàn)今的田園綜合體,則在單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豐富

B.現(xiàn)今鄉(xiāng)村旅游活動,則在單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豐富

C.現(xiàn)今的田園綜合體協(xié)同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

D.現(xiàn)今的鄉(xiāng)村旅游協(xié)同田園綜合體發(fā)展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沒有比較高的生活水準,人心必背;沒有支撐產(chǎn)業(yè)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B.沒有比較高的生活狀況,人心必背;沒有產(chǎn)業(yè)支撐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C.沒有比較高的生活水準,人心必背;沒有產(chǎn)業(yè)支撐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D.沒有比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田園綜合體沒有產(chǎn)業(yè)支撐,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18.C19.A20.C

18.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運用詞語的能力。

第一空:“匠心獨運”意思是獨創(chuàng)性地運用精巧的心思;“別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此處語境是形容“旅游資源的開發(fā)”,故兩個成語都可以。

第二空:“應運而生”本指順應天命而降生。現(xiàn)指人或事物適應時機、潮流而出現(xiàn);“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語境為“大潮順時而生”,應選“應運而生”。

第三空:“流離失所”無處安身,四處流浪;“背井離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到外地。此處的語境是指農(nóng)民離開家鄉(xiāng)到外地,應選“背井離鄉(xiāng)”。

第四空:“以致”使得因此,結果,表示前一分句導致的結果;“以至”①表示在時間、數(shù)量、程度、范圍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由于前半句話所說的動作、情況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結果。語境意思是涉及到房地產(chǎn),應選“以至”。

故選C。

19.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語句復位的能力。

括號中的內(nèi)容承接前文話題“田園綜合體”,故以“田園綜合體”開頭,排除BD;

交代的內(nèi)容是關于“鄉(xiāng)村旅游”之事,括號后的“它將集循環(huán)農(nóng)業(yè)、創(chuàng)意農(nóng)業(yè)、農(nóng)事體驗于一體”說明功能增多,排除C。

故選A。

20.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兩處語?。?/p>

一是搭配不當,“比較高”與“狀況”定中不搭配,可將“狀況”改為“水準”,排除B;

二是語序不當,“支撐產(chǎn)業(yè)”應改為“產(chǎn)業(yè)支撐”,排除A;

D.選項語序不對,“田園綜合體沒有產(chǎn)業(yè)支撐,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主語應為“田園綜合體”,“沒有產(chǎn)業(yè)支撐”應作定語。

只有C項修改正確。

故選C。

評卷人得分

七、語言表述

2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賈寶玉對女性的尊重,(①),而是來自直觀的感受。他在自己的家庭中長期接觸到那么多聰明美麗的青年女性,看到她們的才華是那樣出眾,(②),對她們又愛又敬,為她們又悲又憤。他對女性的尊重,在讀者看來也許有過于美化的地方,但那其實只是他所理想的最完美的“人”的形象。他在女兒們面前自慚形穢,就是在以理想的、完美的“人”的標準對照自己、評判自己。

寶玉對女性的尊重,實質(zhì)上就是對“人”的尊重。他理想著“人”的善良完美,(③)。如賈珍、賈璉、薛蟠之流,他們自以為生為須眉男子,就可以肆意玩弄、奴役女性,在女性面前頤指氣使,自覺高人一等。殊不知,寶玉卻將他們視為人的“渣滓濁沫”,對其深惡痛絕,唯恐避之不及。

請在文中括號里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它與上下文語意連貫、內(nèi)容貼切,整段文字結構完整、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①并不是來自理性的認識

②命運是那樣悲慘

③看到的卻是“人”的卑鄙丑陋

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處,從句式來看,后文有“而是……”,可見此處要有“不是”與之搭配;從內(nèi)容來看,后面說“寶玉對女性的尊重”“而是來自直觀的感受”,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