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4屆課內(nèi)文言文選擇專練(解析)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選必上課內(nèi)文言文選擇專練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選擇類
1.下列各項中加點虛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于:在
C.不亦重乎乎:句末語氣助詞,相當于“嗎”
D.其“恕”乎其:它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知者不惑溫故而知新
B.任重而道遠得道者多助
C.邇之事父不足以事父母
D.敏于事而慎于言回雖不敏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B.不知亂之所自起臣子之不孝君父
C.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故竊異室以利其室
D.此何也當察亂何自起
4.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要:求取
B.自賊者也賊:偷竊
C.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端:發(fā)端
D.足以保四海保:安定
5.下列句子為狀語后置句的一項是()
A.克己復禮為仁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文勝質(zhì)則史
D.如禮何
6.下列對課文中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譯文: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認為自己不行的,是自認為卑賤。
B.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譯文: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是仁人
C.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知道的人就不會感到迷惑,仁德的人就不會憂愁,勇敢的人就沒有畏懼。
D.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譯文:要獲得知識,關鍵在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就知道了。
7.下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伐者無功伐:夸耀
B.九層之臺,起于累土累:積累
C.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療
D.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貽:贈送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申屠蟠字子龍,陳留外黃人也,少有名節(jié)。同縣緱氏女玉為父報仇,外黃令梁配欲論殺玉。蟠時年十五,為諸生,進諫曰:“玉之節(jié)義,足以感無恥之孫,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時,尚當表旌廬墓,況在清聽,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為讞,得減死論。鄉(xiāng)人稱之。蟠父母卒,哀毀思慕,不飲酒食肉十余年。遂隱居學治京氏《易》嚴氏《春秋》小戴《禮》,三業(yè)先通,因博貫五經(jīng),兼明圖緯,學無常師。始與濟陰王子居同在太學,子居病困,以身托蟠。蟠即步負其喪,至濟陰,遇司隸從事于河、鞏之間。從事義之,為符傳護送蟠,蟠不肯,投傳于地而去。事畢,還家。前后凡蒲車特征,皆不就。年七十四,以壽終。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A.同縣緱氏女玉為父報仇B(yǎng).足以感無恥之孫
C.遇司隸從事于河、鞏之間D.為符傳護送蟠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自矜者不長矜:憐惜②剖之以為瓢以為:認為
③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之:的④人而不仁,如禮何而:如果
⑤天下歸仁焉歸:回歸⑥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療
⑦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鼓勵⑧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買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⑥⑦D.④⑦⑧
10.下列選項中,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大學之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慮而后能得物格而后知至
C.欲治其國者其孰能譏之乎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死而不亡者壽常于幾成而敗之
B.千里之行復眾人之所過
C.賊其君者也不失其所者久
D.鑿戶牖以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自矜者不長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B.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
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C.鑿戶牖以為室
客得之,以說吳王
D.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
13.下列對課文中有關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B.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廣、大,這里指志向遠大。
C.天下歸仁焉歸:歸屬。
D.小子何莫學夫《詩》小子: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質(zhì)勝文則野文:文章
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本:根本
D.譬如為山為:堆積
15.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療
B.故虧父而自利虧:傷害
C.具此而已矣具:全部
D.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勸解
16.對下列句子的句式類型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定語后置句)
B.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判斷句)
C.皆起不相愛。(狀語后置句)
D.當察亂何自起?(賓語前置句)
17.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攻:治療
②故虧兄而自利虧:使受損失
③君之不慈臣慈:慈愛
④盜愛其室室:家
⑤猶有大夫之相亂家家:家庭
⑥具此而已矣具:完備,齊全
⑦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施:實行
⑧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勸阻
A.①④B.③⑥C.②⑦D.⑤⑧
18.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D.然后知生于憂患
19.下列句中加點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譬如平地,雖覆一簣B.小子何莫學夫《詩》
C.仁以為己任D.可謂好學也已
20.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
A.游于赤壁之下B.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C.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D.甚矣,汝之不惠
2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必知亂之所自起B(yǎng).雖父之不慈子
C.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D.故大夫之相亂家
2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死而不亡者壽常于幾成而敗之
B.千里之行復眾人之所過
C.當其無不失其所者久
D.鑿戶牖以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
2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師不必賢于弟子B.在止于至善
C.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D.良曰:“長于臣。”
24.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從事B.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侍奉
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求取D.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贈送
25.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而不仁,如禮何而:但是
B.小人喻于利喻:明白
C.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D.文勝質(zhì)則史史:虛飾
26.下列對《論語》中的句子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
效法有道德的且為人正直的人,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B.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與仁德同在,在流離困頓的時候也必須與仁德同在。
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擔憂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該擔憂自己不了解別人。
D.朋友數(shù),斯疏矣。
對待朋友,如果過于煩瑣,反而會被疏遠。
27.下列句中加橫線“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B.知皆擴而充之矣
C.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D.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28.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而憂其瓠落無所容B.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D.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29.下列詩句中與所描繪的古代活動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①月明人靜漏聲稀,千絲萬縷相縈系。
②越女采蓮江北岸,輕橈短棹隨風便。
③數(shù)尺絲綸垂水中,銀鉤一甩蕩無蹤。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彊干慣使千年柘。
A.①釣魚②射箭③織布④劃船B.①織布②射箭③釣魚④劃船
C.①釣魚②劃船③織布④射箭D.①織布②劃船③釣魚④射箭
30.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B.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
C.當察亂何自起D.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31.下列各項中,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之道道:宗旨、原則
B.知止而后有定定:志向堅定不移
C.安而后能慮慮:思慮精詳
D.慮而后能得得:心得、收獲
3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對內(nèi))《詩》可以興,可以觀(激發(fā)人的感情)
B.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的樣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盡頭)
C.客得之,以說吳王(取悅)常以幾成而敗之(接近)
D.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贈送,給予)雖父之不慈子(雖然)
3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貽:給予,贈送。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買。
C.客得之,以說吳王說:同“悅”,取悅。
D.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掊:擊破。
3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恐懼)
B.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傷害)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政令)
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充實)
3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故虧兄而自利
A.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B.朝聞道,夕死可矣
C.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D.雖父之不慈子
36.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A.毋吾以也則小子何述焉無乃爾是過與
B.繪事后素子服景伯以告子貢丘不與易也
C.八佾舞于庭志于道其何傷于日月乎
D.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賢哉,回也
37.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項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謂好學也已
C.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
38.下列句子中有詞類活用用法的一項是()
A.不知疾之所自起B(yǎng).焉能治之
C.國與國不相攻D.兄之不慈弟
39.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B.或不免于洴澼
C.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D.君子生非異也
40.下列句子中完全沒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近文章,砥厲廉隅不過數(shù)金
B.有故事,宜許之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勝人者有力
C.將戕賊杞柳而后以為桮棬也臣子之不孝君父跨者不行
D.可謂好學也已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聞流言不信
4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不正確的一組是()
①強行者有志強:強迫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③惻隱之心,仁之端端:萌芽
④具此而已矣具:完備
⑤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賣
⑥自伐者無功伐:討伐
⑦慮而后能得得:處事合宜
⑧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忍耐
A.①④⑦B.②③⑧C.①⑥⑧D.③⑤⑦
42.選出對下面畫線文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親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
B.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在于使人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在于使人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D.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在于到達善良之地。
43.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無欲速,無見小利
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D.若火之始然
44.下列各項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機敏②慎:謹慎
B.質(zhì)勝文則野①文:華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
C.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
D.邇之事父①邇:近②事:侍奉
45.下列各選項中,對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顏淵曰:請問其目目:目的
B.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歸:回歸
C.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焉:于是
D.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家:家庭
4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論語》中有不少有關為人處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告訴我們做人要言語謹慎、行事敏捷;“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說看見賢人就應該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
B.《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隨賈母等赴寧國府賞梅,午間去房間休息,看見房內(nèi)掛著一副對聯(lián)“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覺得這副對聯(lián)蘊含豐富,十分喜愛,銘記在心。
C.《狂人日記》把批判的鋒芒指向舊中國幾千年“吃人”的歷史。在狂人看來,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與人互相牽掣,結成一個連環(huán),難以打破。文末發(fā)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
D.美國作家海明威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橋邊的老人》和《老人與?!肪浴袄先恕睘橹魅斯?,前者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人性的光輝,后者描寫了“人的靈魂的尊嚴”。
47.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項是()
A.茍以天下之大B.可謂好學也已
C.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
4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B.不貴難得之貨
C.吳王使之將D.其堅不能自舉也
49.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B.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D.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察亂何自起
50.下列加點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子自愛,不愛父B.賊愛其身,不愛人
C.凌萬頃之茫然D.故攻異國以利其國
5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天下歸仁焉歸:回歸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賣,出售
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要:求取
D.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伐:夸耀
52.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之道之:結構助詞,的
B.在止于至善在:介詞,在于
C.定而后能靜而:連詞,表順承
D.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以:連詞,來,表目的
53.下列對加點字的活用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朝聞道,夕死可矣②見賢思齊焉③不貴難得之貨④其堅不能自舉也
⑤雖父之不慈子⑥故賊人以利其身⑦能不龜手一也⑧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⑨不足以事父母
A.①②/③⑤⑥/④/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⑧/⑦/⑥⑨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D.①/②④/③⑤/⑥⑧⑨/⑦
54.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攻:治療
B.君之不慈臣慈:慈愛
C.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惡:怎么
D.不可以不勸愛人者勸:勸說
5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②中于機辟,死于罔罟
B.①剖之以為瓢②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C.①我樹之成而實五石②漁父莞爾而笑
D.①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②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56.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
B.任重而道遠道:道路
C.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糾正
D.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省:反省,檢查
57.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顏淵曰:請問其目目:目的
B.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發(fā)端
C.自伐者無功伐:夸耀
D.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掊:砸破、擊破
58.下列加點的詞語活用情況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自見者不明②其脆易泮③小學而大遺④學不學
⑤上決浮云,下絕地紀⑥贏糧而景從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zhuǎn).②/③①④/⑤/⑥
59.下列各項中,文化常識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的車輪一般由三十根輻條構成。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如“三十輻,共一轂”。輻輳,是指人或物像車輻集中于車轂一樣聚集,也作“輻湊”。
B.敬稱用來表示尊敬客氣的態(tài)度,也叫“尊稱”。如《五石之瓠》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中的“子”和“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的“夫子”都是敬稱,譯為“您”。
C.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四海,指天下全國。如“茍能充之,足以保四?!?。
D.古代漢語中有些與走路有關的詞語,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鯉趨而過庭”的“趨”,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腳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兩腳的距離。
60.下列各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皆有怵惕惻隱之心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客得之,以說吳王D.當察亂自何起,起不相愛
61.下面古代文化常識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書”,宋代朱熹抽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編在一起,合稱“四書”。
B.金,貨幣單位。秦代以黃金二十兩為一金,漢代斤為一金。以黃金一斤為一金。
C.“六藝”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西周學校教育內(nèi)容,包括禮、樂、詩、御、書、數(shù);一種是將“六藝”解釋為“六經(jīng)”,即《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春秋》。
D.諸子散文,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學派的著作,反映著不同學派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諸子百家中,影響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
6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墨子,名翟,春秋戰(zhàn)國之際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了“兼愛”“非攻”等觀點。
B.《墨子》一書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編。墨家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學并稱“顯學”。
C.儒家講“愛人”,墨家講“兼愛”。前者強調(diào)“親親”“尊尊”的等級差別,后者主張“愛”沒有等級差別。
D.《周禮》中曾記錄“邦”和“國”的區(qū)別,“大曰邦,小曰國”;而“家”指卿大夫的封地。
6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詞類活用現(xiàn)象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②在止于至善
③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④先正其心
⑤先誠其意
⑥必先苦其心
⑦南征北戰(zhàn)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②/③/⑦
6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與越人水戰(zhàn)
B.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C.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D.左右欲刃相如
65.下列對文中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墨號稱顯學。
B.家、國,各諸侯封地稱之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稱之為“國”,而周天子對所屬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便是這么由來。
C.室,是堂內(nèi)的供人居住寢臥的房間。古人房屋內(nèi)部,前叫堂,堂后以墻隔開,后部中央叫室,室的東西兩側(cè)叫房。引申泛指居室。
D.子,“子墨子”的稱謂中第一個“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是弟子們對墨翟(墨子)的尊稱。
6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治亂者何獨不然非不呺然大也
B.不知亂之所自起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故虧父而自利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D.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6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與“當其無,有器之用”中“當”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B.木蘭當戶織
C.當是時也D.安步以當車
6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怵惕:恐懼。
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內(nèi)交:結交?!皟?nèi)”,同“納”。
C.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要:求取。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然:……的樣子。
69.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雖父之不慈子B.故虧父而自利
C.盜愛其室,不愛異室D.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7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于諸子,非僅抗于左史、龍門也。相傳先生居鄉(xiāng)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于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于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zhí)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書方告葳。故筆法超絕。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A.寓意處全無跡相B.蓋脫胎于諸子
C.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D.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
7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療
B.當察亂何自起當:應當
C.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具:完備、齊全
D.不可以不勸愛人者勸:鼓勵
7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A.執(zhí)者失之B.故有之以為利
C.為者敗之D.民之從事
7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民之從事
B.死而不亡者壽/人而不仁,如禮何?
C.故有道者不處/知足者富
D.為之于未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4.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語,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見賢思齊焉B.就有道而正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75.下列對《孟子》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為基礎,推出理性結論,影響深遠。
B.雖然孟子周游列國受到禮遇,但他的政治主張卻被譏為“迂闊”,其政治理想未能實現(xiàn),所以其在晚年時和孔子一樣退而著述。
C.《孟子》原本不在儒家經(jīng)典之列,直到朱熹將《孟子》列為“四書”之一,其地位才最終確立。
D.《孟子》《論語》都屬于以記言為主的語體文,但后者氣勢磅礴,前者簡約含蓄。
7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故竊異室以利其室竊以為過矣
B.惡施不孝交相惡則亂
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視人國若其國,誰攻
D.不知亂之所自起起不相愛
7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而不仁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
B.文勝質(zhì)則史則:連詞,表承接,就,那么。
C.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者:代詞,……的人。
D.如禮何如:對,把。
78.下列句子中對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自是者不彰彰:彰顯
自伐者無功伐:夸耀
B.復眾人之所過復:重復
其脆易泮泮:同“判”,分離
C.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掊:擊破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賣
D.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發(fā)端
當察亂何自起當:同“嘗”,嘗試
7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焉能攻之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B.必知疾之所自起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
C.若使天下兼相愛視人之家若其家
D.虧臣而自利惡得不禁惡而勸愛
8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子曰:“知者不惑……”B.若火之始然
C.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8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故虧父而自利
A.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B.故賊人以利其身
C.自見者不明D.故竊異室以利其室
8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君臣父子皆能孝慈B.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
C.大夫各愛其家D.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
83.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堅不能自舉也舉:拿起
B.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掊:擊破
C.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龜:同“皸”,皮膚凍裂
D.客得之,以說吳王說:說服
84.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項是()
A.知者不惑B.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D.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8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察亂何自起當:嘗試。
B.雖至大夫之相亂家家:家室。
C.交相惡則亂惡:憎恨。
D.具此而己矣具:完備,齊全。
86.下列句子中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A.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B.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C.惻隱之心,仁之端也D.君子喻于義
87.下列對課文中有關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C.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D.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8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惡得不禁惡而勸愛B.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
C.子自愛,不愛父D.視弟子與臣若其身
89.下列有關文言句式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治亂者何獨不然
賓語前置句,應為“治亂者獨不然何”
B.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
判斷句,“……也”表判斷
C.當察亂何自起
賓語前置句,應為“當察亂自何起”
D.子自愛,不愛父
賓語前置句,應為“子愛自,不愛父”
90.下列加點詞語活用類型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冬,與越人水戰(zhàn)②朝聞道,夕死可矣
B.①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②其堅不能自舉也
C.①自是者不彰②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
D.①我樹之成而實五石②其未兆易謀
9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B.故賊人以利其身
C.當察亂何自起
D.故天下兼相愛則治
9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請問其目其恕乎
B.知者不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大學之道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
93.以下對課文內(nèi)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石之瓠》中,惠子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莊子的理論比作大瓠,認為莊子的理論雖然宏大,但實際上毫無用處,否定了莊子的學說。
B.《兼愛》中墨子認為治理天下如同治病,要找準根源,這根源在于人們“不相愛”;用語淺顯,反復論說,這與墨家的受眾群體有關。
C.《蘇武傳》有“于序事中寓論斷”的特點:“衛(wèi)律勸降”多用貶抑之語,表述對衛(wèi)律的不齒;“李陵勸降”多用委婉之語,表述對李陵的同情。
D.《五代史伶官傳序》由“伶官”這一細微的角度切入,縱說盛衰之理;在開篇否認了天命的因素,認為國家盛衰的道理全在于人事。
94.下列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歸仁焉歸:稱許
B.文質(zhì)彬彬,然而君子彬彬:指氣質(zhì)文雅、從容的樣子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人:狠心對待別人
D.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慮:用繩結綴
95.以下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起于累土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不龜手之藥其脆易泮
C.知者不惑若火之使然
D.非不呺然大也當察亂自何起
9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堯舜其猶病諸B.問知
C.舉直錯諸枉D.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
97.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句是()
A.質(zhì)勝文則野譯文:質(zhì)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
B.非惡其聲而然譯文:并非因為厭惡孩子的哭聲才這樣。
C.復眾人之所過譯文:回復眾人所犯的過錯。
D.知止而后有定譯文: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
9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恐懼)
B.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傷害)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這)
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充實)
99.下列各項中,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一日克己復禮克:約束天下歸仁焉歸:歸附
B.自矜者不長矜:夸耀強行者有志強:勉強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賣客得之,以說吳王說:通“悅”取悅
D.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要:需要不可以不勸愛人者勸:勉勵
100.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
B.知止而后有定知:知道
C.定而后能靜靜:心不妄動
D.安而后能慮慮:憂慮
參考解析:
1.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中常見虛詞用法的能力。
D.“其”理解為“它”錯誤?!捌洹睉恰按蟾拧敝猓硗茰y的語氣。
句意:大概是“恕”字吧?
故選D。
2.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A.同“智”,智慧、聰明;/懂得、知道。
B.路程、路途;/道義、正道。
C.二者均為動詞,侍奉。
D.勤勉;/聰慧。
故選C。
3.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個“焉”,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于是就”;第二個“焉”,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
B.兩個“之”,都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C.第一個“以”,介詞,“把”的意思;第二個“以”,連詞,表示目的,相當于“來”。
D.第一個“何”,疑問代詞,“為什么”的意思;第二個“何”,疑問代詞,“哪里”的意思。
故選B。
4.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賊:傷害。句意:是自己傷害自己。
故選B。
5.B
本題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A項,判斷句,“為”表判斷。
B項,狀語后置句,正常的語序為:于事敏而于言慎。
C項,判斷句,“則”表判斷。
D項,固定句,“如……何”。
故選B。
6.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賊”,傷害;“自賊”,賓語前置句,賊自,傷害自己。句意: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己傷害自己。
C.“知”同“智”,智慧。句意:智慧的人不會迷惑,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D.“知至”,(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句意:要獲得知識,關鍵在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會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
故選B。
7.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累”,通“壘”,堆積。句意為“九層的高臺,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壘起來的”。
故選B。
8.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今異義詞的能力。
A.報仇:采取行動來打擊仇敵。古今同義。
B.無恥:不顧羞恥,不知羞恥。古今同義。
C.從事:古義,官名;今義,做;投身到(事業(yè)中去);(按某種辦法)處理。古今異義。
D.護送:陪同前往使免遭意外(多指用武裝保護)。古今同義。
故選C。
9.C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的能力。
①“矜”:夸耀。句意: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
②“以為”:以之為,把它作為。句意:把它剖開做成瓢。
③詞義準確。句意: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④詞義準確。句意: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么用
⑤“歸”:稱贊,稱許。句意: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
⑥詞義準確。句意:這就好像醫(yī)生給人治病一樣。
⑦詞義準確。句意:又怎么可以不禁止惡行而鼓勵善行呢?
⑧“鬻”:賣。句意: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
③④⑥⑦正確。
故選C。
10.B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之:助詞,的/代詞,它。
B.而:都作連詞,都表承接關系。
C.其;代詞,他的/副詞,表反問語氣,難道。
D.以:連詞,無實義/介詞,用,把。
故選B。
11.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而”都是表示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可譯為“卻,但”。句意:肉體死亡但精神仍在的人才是真正的長壽。/人們從事事業(yè),經(jīng)常在即將成功時卻失敗了。
B.“之”都是結構助詞,相當于“的”。句意:走很長的路。/補救眾人所經(jīng)常犯的過錯。
C.“其”都是代詞,可譯為“他,他的”。句意:是傷害他的君主的人。/一個人不把他精神的住所弄丟了才能長久。
D.“以”:介詞,用,拿,把。/介詞,因為。句意:開鑿門窗建造房屋。/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
故選D。
12.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代詞,……的人;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B.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代詞,指大葫蘆。
C.介詞,把;介詞,憑借。
D.兩個“而”都是連詞,表順承。
故選D。
13.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歸:稱贊,稱許。句意:天下的人都會稱贊你有仁德。
故選C。
14.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中實詞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A.“文”指華美、文采,整句的意思是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
故選A。
15.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D.“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意思是“怎么可以不禁止惡行而鼓勵善行呢”,“勸”,鼓勵。
故選D。
16.A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句式的辨析。
A項,“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句意:不能不鼓勵愛別人,就是這個道理。“也”表判斷。所以該句應為判斷句,不是定語后置句。
故選A。
17.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
⑤“猶有大夫之相亂家”翻譯為“仍然有大夫相互侵擾家族”。故“家”翻譯為“卿大夫的封地”;
⑧“惡得不禁惡而勸愛”翻譯為“又怎么可以不禁止惡行而鼓勵善行呢?”故“勸”翻譯為“鼓勵”。
故選D。
18.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有了四種發(fā)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
B.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內(nèi)交也。句意: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系。
C.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非所以于鄉(xiāng)黨朋友要譽也。句意: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
D.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然后知于憂患生。句意:這樣以后知道在憂患中生存。
故選A。
19.D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平地”,古義:平整土地;今義:表面平坦的土地。句意: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
B.“小子”,古義:老師對學生的稱呼;今義: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輕蔑意)。句意:學生們?yōu)槭裁礇]有人學詩呢?
C.“以為”,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句意:把實現(xiàn)仁德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D.好學:喜歡學習,熱愛學習。古今義相同。句意: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故選D。
20.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辨識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游于赤壁之下”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應該是“于赤壁之下游”;
B.“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是判斷句,“……也”表判斷;
C.“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是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應該是“為何”;
D.“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應該是“汝之不惠,甚矣”。
故選B。
21.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必須知道混亂從哪里產(chǎn)生。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B.句意:雖然父親對兒子不慈愛。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C.句意:天下的各種亂事,全是這些了。之:結構助詞,的。
D.句意:所以大夫相互侵害家族。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故選C。
22.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而”都是表示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可譯為“卻”。
B.“之”都是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C.“其”都是代詞,可譯為“它,它的”。
D.“以”:介詞,用,拿,把/介詞,因為。
故選D。
23.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介詞,比。
B.介詞,達到。
C.介詞,比。
D.介詞,比。
故選B。
24.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事”,付諸行動,實踐。句意:我雖然不聰明,請讓我實踐這句話的內(nèi)容(讓我按這話去做吧)!
B.句意:往近了說,可以用來侍奉父母;往遠了說,可以用來侍奉君主報效國家。事,侍奉。
C.句意:不是想要在鄉(xiāng)鄰朋友中求取聲譽的原因。要,求取。
D.句意:魏王贈送我大葫蘆的種子。貽,贈送。
故選A。
25.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而:表假設,如果。句意: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
故選A。
26.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熬汀?,接近、靠近;“正”,匡正。句意: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故選A。
27.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人有這四種發(fā)端。
A.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
B.代詞,代前文的“四端”。句意: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
C.結構助詞,的。句意: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
D.代詞,代“治天下”。句意:治理天下將是很容易的事。
故選A。
28.D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D.“龜”,通“皸”,皮膚凍裂。
故選D。
29.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和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①“月明人靜漏聲稀,千絲萬縷相縈系”出自宋朝無名氏的《九張機》,根據(jù)“千絲萬縷相縈系”,對應的應該是“織布”,排除AC兩項。
②“女采蓮江北岸,輕橈短棹隨風便”出自北宋詞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詞《漁家傲》,根據(jù)“輕橈”“短棹”可判斷出所寫的運動是劃船。排除B項。
③“數(shù)尺絲綸垂水中,銀鉤一甩蕩無蹤”出自明朝解縉的《無題》,根據(jù)“絲綸垂水中”“銀鉤一甩”可判斷出該句所寫的運動是“釣魚”。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彊干慣使千年柘”出自明代徐禎卿《觀田魏二廷尉射歌》,其中“千年柘”是指弓箭,結合“百步”,可以推斷此句是寫射箭。
故選D。
30.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圣人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yè)的人。
B.判斷句,“此亦……也”表判斷。句意:這也是天下人所說的混亂。
C.賓語前置句,“何自”是“自何”的倒裝。句意:嘗試著考察亂起源于何處。
D.判斷句,“故……者,此也”表判斷。句意:所以墨子說,不能不去鼓勵愛別人,其實道理也就是在這里。
故選C。
31.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
D.“得”,應譯作“處事合宜”。
故選D。
32.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內(nèi),同“納”,結交;解釋錯誤。句意: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結交。
興,激發(fā)人的感情;解釋正確。句意:詩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
B.然,同“燃”,燃燒;解釋錯誤。句意: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就像泉水剛剛開始流出。
端,開始;解釋錯誤。句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開始。
D.貽,贈送,給予;解釋正確。句意:“魏王贈送我大葫蘆的種子。
雖,表假設的連詞,即使;解釋錯誤。句意: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
故選C。
33.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
B.鬻:賣。句意:現(xiàn)在一旦賣掉這個藥方馬上可得百金。
故選B。
34.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政”,政治。句意:古代圣王由于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
故選C。
35.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的“虧”:使動用法,使……受損失。句意:所以會不惜損害兄長的利益,來讓自己獲利。
A.“貴”:意動用法,以……為貴,稀罕,看重。句意: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常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貨物。
B.“朝”: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句意:在早上明白做人的道理,即使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了。
C.“齊”:使動用法,使……整齊。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D.“慈”:形容詞動用,慈愛,愛護。句意: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
故選C。
36.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均為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分別為:毋以吾也/則小子述何焉/無乃過爾與。
B.均為省略句,完整的句子分別為:繪事后(于)素/子服景伯以(之)告子貢/丘不與(之)易也。
C.三句的句式分別為:狀語后置句,八佾于庭舞/非特殊句式/狀語后置句,其于日月何傷乎。
D.均為主謂倒裝句,正常語序分別為: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夫子之說君子也,惜乎/回也,賢哉。
故選C。
37.D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倒裝句,正常語序為“于事敏而于言慎”;
B.省略句,應該是“可謂(之)好學也已”;
C.倒裝句,“自省”應為“省自”;
D.不是特殊句式。
故選D。
38.D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言實詞活用類型的能力。
D.“慈”,形容詞用作動詞,“慈”本是形容詞,后面帶了賓語,要活用為動詞,慈愛。
其他三個選項沒有詞類活用。
故選D。
39.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通假字的能力。
A.“龜”同“皸”,皮膚凍裂。句意:宋國有一個擅長制作讓手不皸裂的藥的人。
B.“”同“纊”,絲綿絮。句意: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
C.無通假字。句意:魏王贈送我大葫蘆的種子。
D.“生”同“性”,資質(zhì)秉性。句意:君子的資質(zhì)秉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
故選C。
40.D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沒有古今異義詞。句意:修好我們的盔甲兵器,我愿與你一同前進。
沒有古今異義詞。句意:多讀圣賢之書,以磨練自己的品行氣節(jié)。
古今異義,“金”:古義,金屬總稱,特指銅;今義,特指黃金。句意:不超過幾金。
B.古今異義,“故事”:古義,先例;今義,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句意:有先例,應該答應他們。
沒有古今異義詞。句意:人有了是非之心,便是智慧的開端。
沒有古今異義詞。句意:戰(zhàn)勝別人的只能說有力量。
C.沒有古今異義詞。句意:還是扭曲杞柳樹的本性來做成杯盤?
古今異義?!俺甲印保汗帕x,大臣和兒子;今義:大臣。句意:當臣子的不孝君王,當兒子的不孝父親
古今異義?!安恍小保汗帕x,不能走路;今義,不可以,不被允許。句意:跨步前進的人不能走長路。
D.沒有古今異義詞。句意:這就可以說是喜歡學習的了。
沒有古今異義詞。句意:我認為它沒有用處,就把它砸碎了。
沒有古今異義詞。句意:也不會因為聽見流言而不相信對方。
故選D。
41.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的能力。
①錯誤。“強”,堅持;句意: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②正確。句意: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
③正確。句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開始。
④正確。句意:天下混亂的事情,全都是這個原因。
⑤正確。句意: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
⑥錯誤?!胺ァ?,夸耀;句意:自我夸耀的人沒有功績。
⑦正確。句意: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⑧錯誤?!叭獭?,狠心對待;句意:人人都有不忍心看到別人(受苦)的心。
①⑥⑧錯誤。
故選C。
42.B
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此句中判斷的點首先在“明明德”,第一個“明”在此處應為動詞詞性,意為“發(fā)揚、弘揚”,據(jù)此可排除C項;
第二個判斷的關鍵點為“止于至善”,此句應為狀語后置,正常句式應該是“于至善止”,“至善”應是一種最高境界,所以此句子應翻譯為“到最高境界‘至善’才停止”,由此可排除AD兩項。
故選B。
43.C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內(nèi)”同“納”,結交;
B.“無”同“毋”,不要;
D.“然”同“燃”,燃燒。
故選C。
44.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A.句意: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①敏:勤勉。
B.句意:質(zhì)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②野:粗野、鄙俗。
C.句意: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①喻:知曉,明白。
D.句意:近可以事奉父母。
故選D。
45.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
A.句意:顏淵說:“希望指點一些具體做法?!蹦?,條目、細則。
B.句意:一天做到約束自己而言行符合禮的規(guī)范,天下的人就會稱贊你仁德。歸,稱贊。
C.句意:必須知道混亂從哪里產(chǎn)生,于是才能對它進行治理。焉,于是。
D.句意:即使是大夫之間相互侵奪封地,諸侯之間相互攻伐封國。家,封地。
故選C。
46.B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
B.“十分喜愛,銘記在心”錯。以寶玉叛逆的個性,不可能喜歡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么俗的對聯(lián)。原文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里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由此可見他不喜歡這兩句。
故選B。
47.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茍以大天下”。句意:如果憑借偌大國家。
B.省略句兼判斷句,應該是“可謂(之)好學也已”。句意:可以說他是好學了。
C.賓語前置句,“自省”應為“省自”。句意: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內(nèi)心反省自我的缺點。
D.不是特殊句式。句意:讀書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定。
故選D。
48.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樹”,名詞活用為動詞,種植。
A.“大”,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大的東西。句意: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
B.“貴”,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貴。句意:不把稀罕的東西視作珍奇的寶貝。
C.“將”,名詞活用為動詞,率領。句意:吳王派他率軍作戰(zhàn)。
D.“堅”,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堅硬程度。句意:可是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
故選C。
49.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個“則”,連詞,表承接,譯為“就”;第二個“則”,連詞,“則……則”并用,有加強對比的作用。
“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句意:不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亂。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句意:被任用就施展抱負,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
B.第一個“焉”,連詞,于是;第二個“焉”,疑問代詞,哪里,怎么。
“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句意:必定會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亂。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句意: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安下羅網(wǎng)坑害百姓的做法呢?
C.第一個“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在意義;第二個“之”,代詞,第三人稱代詞,它。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句意:當臣子的不孝君王,當兒子的不孝父親,這就是亂道。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句意: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
D.兩個“何”,都是疑問代詞,什么,哪里。
“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句意: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
“察此何自起”句意:考察亂象起源于什么地方。
故選D。
50.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今異義詞的能力。
A.自愛,古義:只愛自己;今義:指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名譽。
B.愛人,古義:愛惜別人;今義:愛慕的人、戀愛的對象或婚姻對象。
C.茫然,古義:遼闊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D.其國:古今同義,他自己的國家。
故選D。
51.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
A.句意: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歸,稱贊。
故選A。
52.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D.以:介詞,把,表方式、手段。句意:人人都要把修養(yǎng)品性作為根本。
故選D。
53.D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①“夕”,名詞作狀語,在晚上。句意:早上得知真理,在晚上死去也未嘗不可。
②“賢”,形容詞作名詞,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句意: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
③“貴”,形容詞意動,以……為貴。句意:不以難得的東西為貴重之物。
④“堅”,形容詞作名詞,堅固程度。句意: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
⑤“慈”,形容詞作動詞,慈愛。句意:即使父親不慈愛孩子。
⑥“賊”,名詞作動詞,傷害。句意:所以傷害別人以求對自己有利。
⑦“一”,數(shù)詞作形容詞,一樣的。句意: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一樣的。
⑧“樹”,名詞作動詞,種植。句意:我把它種到成熟,結成的葫蘆很大,有五石的容積。
⑨“事”,名詞作動詞,侍奉。句意:就連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綜上,①名詞作狀語,②④形容詞作名詞,③⑤形容詞作動詞,⑥⑧⑨名詞作動詞,⑦數(shù)詞作形容詞。
故選D。
54.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不能不鼓勵愛別人?!皠瘛保膭?。
故選D。
55.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介詞,“對于”/介詞,“在”。句意:他對于求福的事,沒有拼命去追求。/但是一踏中捕獸的機關陷阱,就死在網(wǎng)中。
B.介詞,“把”/連詞,“用來”。句意:剖開它把它做成瓢。/院子四周砌上圍墻,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
C.連詞,表承接關系/連詞,表修飾關系。句意:我把它種到成熟,結成的葫蘆很大,有五石的容積。/漁父聽了,微微一笑。
D.均為結構助詞,“的”。句意:宋國有一個擅長制作讓手不皸裂的藥的人。/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jié)的日子還很長。
故選D。
56.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為:做事勤快敏捷,說話謹慎。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多做實事,少說廢話,不亂說話。
敏:勤勉,快速。
故選A。
57.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目,條目。句意: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條目?!?/p>
故選A。
58.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①明:形容詞活用作動詞,明察。
②脆:形容詞活用作名詞,脆弱的時候。
③小、大: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④學: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學。
⑤上、下: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
⑥景:名詞作“從”的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像影子那樣。
故選C。
59.D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
D.“……‘跬’是跨出兩腳的距離”錯誤。古代“跬”指跨一腳。
故選D。
60.A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沒有通假字。句意:必然會產(chǎn)生驚懼同情的心理。
B.“內(nèi)”,通“納”,接納,結交。句意: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結交。
C.“說”,通“悅”,取悅,討好。句意:游客得到藥方,來取悅吳王。
D.“當”,通“嘗”,嘗試。句意:我曾試著考察起源于何處,認為就是起源于人和人的不相愛。
故選A。
61.C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包括禮、樂、詩、御、書、數(shù)”錯誤。西周學校教育內(nèi)容,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
故選C。
62.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編”錯誤,《墨子》一書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B錯誤。
故選B。
63.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中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
①明:形容詞作動詞,彰明。
②善:形容詞作名詞,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③④⑤⑥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分別譯為:
齊,使……整齊有序;
正,使……端正;
誠,使……真誠、無私;
苦,使……受苦。
⑦南、北,名詞作狀語,向南,向北。
故選C。
64.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
A.名詞作狀語,在水上。句意:與越人在水上作戰(zhàn)。
B.名詞活用作動詞,種植。句意:我把它種到成熟,結成的葫蘆很大,有五石的容積。
C.名詞活用作動詞,游泳。句意: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
D.名詞活用作動詞,殺。句意:秦王身邊的侍從要殺相如。
故選A。
65.B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各諸侯封地稱之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稱之為‘國’”錯誤,各諸侯封地稱之為“國”,卿、士大夫的封地稱之為“家”。
故選B。
66.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然:代詞,這樣;助詞,形容詞詞尾,表狀態(tài)。
B.兩個“之”都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C.而:連詞,表順承;連詞,表并列。
D.焉:連詞,于是;疑問代詞,哪里。
故選B。
67.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A.兩者相抵。
B.對著。
C.與例句均意為“在”。
D.當作。
故選C。
68.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般文言實詞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D.“然:……的樣子”錯?!叭弧?,同“燃”,燃燒。句意: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
故選D。
69.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
A.慈,形容詞用作動詞,慈愛。
B.利,使動用法,使……得利。
C.盜,動詞作名詞,小偷。
D.“孝慈”,對上孝敬,對下慈愛。沒有活用。
故選D。
70.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今異義詞語的能力。
A.寓意:寄托或隱含的意思;句意:(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古今意思相同。
B.脫胎:指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變化而產(chǎn)生;句意:他的筆法脫胎于諸子百家的文章。古今意思相同。
C.自給:依靠自己的生產(chǎn)滿足自己的需要;句意:當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塾老師),家中貧窮自給自足。古今意思相同。
D.粉飾:古義是修飾;今義是涂飾表面,掩蓋污點或缺點;句意: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筆修飾而記錄下來。
故選D。
參考譯文:
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確簡約,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他的筆法脫胎于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馬遷學的。傳說蒲松齡先生住在鄉(xiāng)下,境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塾老師),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于人。創(chuàng)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罐子,里面裝著苦茶,而且還拿一包煙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見行人經(jīng)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搜羅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異的傳說,和人聊天的時候知道了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筆修飾而記錄下來。就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
71.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當:應當”錯誤,“當察亂何自起”的意思是:我曾試著考察起源于什么地方。所以“當”同“嘗”,“嘗試”的意思。B錯誤。
故選B。
72.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
A.“之”:助詞,無意義。句意:把持天下,把它據(jù)為己有的,也必定失去。
B.“之”:代詞,代指車子、器皿、屋室之類的東西。句意:所以“有”車子、器皿、屋室之類的東西,能夠給人帶來便利。
C.“之”:助詞,無意義。句意:憑主觀意愿施為的,必定失敗。
D.“之”:助詞,無意義。句意:人們從事事業(yè)。
故選B。
73.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代詞,它,指天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不譯。
B.轉(zhuǎn)折連詞,卻;假設連詞,如果。
C.代詞,……的人。
D.介詞,在;介詞,從。
故選C。
74.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辨析詞類活用的能力。
A.句意:看見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賢:形容詞作名詞,賢人。
B.句意: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匡正自己的缺點。正:形容詞作動詞,匡正、端正。
C.句意: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無詞類活用。
D.句意: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事:名詞作動詞,侍奉。
故選C。
75.D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D.“但后者氣勢磅礴,前者簡約含蓄”錯,應是后者簡約含蓄,前者氣勢磅礴。
故選D。
76.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個“竊”,偷竊;第二個“竊”,私下里。
B.第一個“惡”相當于“何”,“怎么”;第二個“惡”,厭惡。
C.第一個“攻”,治療;第二個“攻”,攻擊。
D.兩個“起”都譯為“起源”。
故選D。
77.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而:連詞,表假設,如果。句意: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
B.句意:文飾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
C.句意:具有仁德的人不會感到憂愁,具有勇氣的人不會感到畏懼。
D.句意:把禮怎么辦?
故選A。
78.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復眾人之所過:補救眾人所經(jīng)常犯的過錯。復,補救。
故選B。
79.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個“焉”,兼詞,于是,如此;第二個“焉”是疑問代詞,相當于“怎么”。
B.兩個“所”均為動詞前助詞,構成所字結構,起指代作用。
C.第一個“若”,如果;第二個“若”,像。
D.第一個“而”,連詞,表順接,第二個“而”,連詞,表并列。
故選B。
80.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中通假字現(xiàn)象的能力。
A.“知”同“智”,智慧;
B.“然”同“燃”,燃燒;
C.“內(nèi)”同“納”,結交。
故選D。
81.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
例句:虧,使動用法,使……受損失。
A.盜,動詞作名詞,小偷。
B.賊,名詞作動詞,傷害。
C.明,形容詞作動詞,明察。
D.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利。
例句與D項都是使動用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自動控制鞋型熱定型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白燕盞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牙周塞治劑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油漆調(diào)配秤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數(shù)顯指針調(diào)節(jié)儀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十張碎段式碎紙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一拖一單刮式刮水式系統(tǒng)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水泥基復合材料應用研究-深度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國板藍根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會議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策略-深度研究
- 勞務協(xié)議范本模板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生產(chǎn)事故應急救援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大巴車租車合同范文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診診療專家共識2024
- 人教版(2024)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國家保密培訓
- 2024年公務員職務任命書3篇
- CFM56-3發(fā)動機構造課件
- 會議讀書交流分享匯報課件-《殺死一只知更鳥》
- 2025屆撫州市高一上數(shù)學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公司印章管理登記使用臺賬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